消防部队改革新的体会

2023-03-22

第一篇:消防部队改革新的体会

激发改革新活力——来自地方基层的中国改革报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记者近日在一些地方采访发现,新一轮改革探索正如星星之火在各地燃起,充满活力的基层实践为步入“攻坚区”和“深水区”的中国改革带来新的经验和启示。

改革“窗口期”,抓住机遇才能破解难题

廖剑镔,26岁,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一名普通公务员。与人们对“公务员”的通常理解不同,他的身份前头多了两个定语:一是“行政执法类”,二是“聘任制”。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意味着他可能一辈子当不了“官”而留在一线执法岗位上;聘任制公务员,则意味着他手里端的不再是“铁饭碗”,而是“瓷饭碗”。

2010年,深圳率先大面积推行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这个以“中国改革实验场”著称的城市,又在全国公务员改革中吃了“第一只螃蟹”。

谈及改革初衷,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不掩忧患之心:“深圳公务员队伍,危机潜藏已久。在‘官本位’体制和‘铁饭碗’保护下,出现了各种弊病和惰性。拉关系、走后门,潜规则盛行;人浮于事、吃拿卡要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不是抓几个贪官、评几个‘不称职’、上几堂廉政课就能解决的,必须对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在很大程度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基层实践者最先发现问题、寻求对策、积累经验、进而推向全国的历史。此次记者所到之处,基层干部群众对十八大报告关于前进道路上困难和问题的论述深表共鸣。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很多矛盾不是改革造成的,而恰恰是改革不彻底、不到位造成的。化解矛盾,唯有继续改革。 23日记者来到浙江温州时,恰逢备受关注的温州金融改革实施细则当日出台。这个号称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去年由于“民间借贷风波”“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一夜之间沦为金融风险重灾区。今年春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期在地方金融组织体系等方面先行试验,从根本上引导民间资本阳光化、规范化。

“原来非常合适的衣服,现在人长大了,不合适了。”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比喻说,“温州模式”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出现问题源于改革需求与制度供给之间有差距;解决问题,出路还是与时俱进地推进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严峻的外部环境凸显了我国原有发展模式的不足,转方式、调结构,成为当务之急。而基层现状也表明,发展与改革,已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不改革,就难以发展;不深化改革,就无法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改革,已是牵动中国发展的“牛鼻子”。

“不仅必须改,而且可以改。”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看来,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正是深化改革的“窗口期”。外部倒逼催生了改革动力,内部物质、制度准备已然充分,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为中国改革提供了新机遇。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相生。主动出击,抓住了“窗口期”,改革会事半功倍;被动观望,错过了“窗口期”,则将事倍功半,想补课都难。

在全国唯一撤销街道行政层级、实现了区政府直管社区的城市——安徽铜陵,市委书记姚玉舟这样表述他们的改革决心:“宁肯顶风冒雪积极探路,也不愿被逼到悬崖边上不得不改。”

市场取向,简政放权——深化改革大势所趋

3年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华口村还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2009年底,华口试点“政社分离”改革,成立了街道直管的居民服务中心,把原来少数人抓为权柄的各类事项,转变为程序化服务。村民办事方便了,程序透明了,沟通顺畅了,历史遗留问题逐一得到化解。2011年,村委会再次换届,为百姓办实事而树立了威信的党员高票当选村主任。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发达的城市到欠发达的乡村,在行政体制、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民生、生态、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记者目睹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创新。而成效明显的改革,大都内含着一种暗合市场精神的价值取向——简政放权,还权于民。

11月22日,江苏首家社会组织服务发展中心落户无锡滨湖区,成为这个省社会管理改革的新亮点。各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已成趋势,政府转变职能,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既节省了行政成本,又提升了服务效率。

今年5月,顺德启动“商事登记”改革,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方式,简化工商登记手续,大幅降低民间创业门槛,进一步释放生产力。改革推行半年来,顺德企业登记数量以月均40%的速度递增,成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背景下的一枝奇葩。

近两年来,浙江嘉善试水“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改革,形成制度:凡重大决策、重点人事安排、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集体决策;重大民生事项,必须开门决策。此举不仅提高了决策水平,而且增进了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减少了因民怨而生的矛盾纠纷。

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如何进一步明确政府定位,确定权力边界,已成为多个领域深化改革的关键。

简政不等于减少服务,放权不等于放弃责任。

2009年开始实行的深圳大部制改革,是深圳特区历史上第八次、也是力度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政府组成部门由46个减少到31个,撤掉将近三分之一。

不少深圳市民知道这样一个例子:改革前,一辆汽车违规停放,却无法处罚,因为它两个轮子在路面上,两个轮子在便道上。路面归交警管,便道由城管负责,难道两个部门把车子锯成两半来罚吗?

看似荒唐的困境,折射的是“8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式的体制问题。而大部制改革,改掉了政出多门、交叉执法、多头扰民、推诿扯皮的弊端,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打下了基础。 “关键不在于人员多少,而在于坐在窗口后面的是公仆还是老爷。”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行政体制改革处处长刘光大一语道出行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实质。

冲破阻碍,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和信心

无须讳言,挫折、反复、失败的改革案例不在少数。

公务员改革,有的顺利推进,有的仅仅尝试了一下就停顿不前。大部制改革,有的巩固了成果,有的很快就死灰复燃,冗员再次膨胀。政社分离改革,有的迅速推广到全省,有的迟迟出不了县,甚至出不了镇、出不了村。

“人走政息”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某项改革搞得红红火火,一旦换一任领导,一切又走回老路,曾经的创新成了昙花一现。

在攻坚阶段推进改革,难度不言而喻。社会承受能力、执行的难度、陈旧法律制度的约束,都决定了基层改革者必须具备勇气、魄力和理想主义精神。而最大的改革阻力是现有利益格局的障碍,甚至,只有“革自己的命、削自己的权、减自己的利”才能推进改革。

2010年元旦,深圳在全国率先破冰政企养老双轨制改革,废除公务员退休制度,基本养老与社会保险接轨。阻力是显而易见的:公务员不再坐享高于企业人员的养老待遇,也需缴纳养老保险,还要补缴一笔不小的数额。谁愿意?

考虑到可操作性,深圳先从新进聘任制公务员改起,循序渐进。同时,对全市4万多名公务员测算了详细数据,做出补偿设计。新制度下养老金可继承、可接转的优势,减轻了人们的担忧。今年,包括原有公务员在内的深圳市养老双轨制改革方案已列入计划。

所有改革都是利益格局的再调整。而打破利益平衡,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再平衡,莽撞冒进不可取,需要的是周详巧妙的改革智慧。

刘光大认为,改革必然会“动一些人的奶酪”,但不能对某个群体造成绝对伤害。比如大部制改革,广东在制订干部安排方案时以人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改革本身也在改革。与当年相比,今天的改革形势、任务和路径都已发生变化,“推倒重来”式的改革思维不符合时代要求。不变的是,今天同样需要义无反顾的改革精神。

令人欣喜的是,接受采访的多数干部群众对深化改革抱有信心,大家相信改革的阵痛是局部的、短期的,收益却是全局的、长远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锐意改革,中国的未来将打开一片崭新天地。

第二篇:高考改革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目前,各地高考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的高中英语如何尽快适应新形势,在此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考改革新形势;稳定军心;明确形势;改变教法

教育部高考初步改革的计划一出台,尤其是某些省市语文加分,英语减分的消息,在学生中引起很大波动:平时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兴高采烈,大呼万岁;而英语学得不错,还指望着在高考中提分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受到重创。

高考改革新形势下,如何让学生不被干扰并一如既往地好好学习英语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稳定军心,做好心理安抚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反应,我们必须花时间去研究新的高考政策,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

为此,我专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帮助学生认识目前的英语改革:

1.高考英语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目前英语应试化的模

式,降分不等于不重视英语。

2.将英语考试推向社会,并实行一年多考,有助于高中英语教师率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英语语言的教学真正回归其本质。

3.2014年进行改革的省份会极少,大部分省份应该会在2016年左右才做出相应的改革。

4.高考词汇量由原来的3500个减少到3080个,并且试题难度也有可能降低,这对同学们来说无疑都是利好消息。

二、明确形势,注重能力提升

改革英语,并不意味着英语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英语已有强烈的外在需要――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高考改革就是要改革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的考核办法,着眼于学生英语的表达与应用能力,将英语实实在在地学成一门可以运用的国际语言,学生不再是只会做书面试题的英语哑巴。

放眼国外,如:日本和俄罗斯,对中学生词汇要求分别是5900个和9000个。即使我国的台湾地区也达到了6600个。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肯定有用,有些发达国家的孩子学的都不只一门外

语。因此,我提醒学生,无论英语高考如何改革,我们自己对英语不能放松学习,降低难度。并且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更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无论高考怎么改革怎么考试,我们都会以不变应万变。

三、创设情境,促进口语表达

学习语言,无论汉语还是英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以为“情景教学法”还是很有效的。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编排对话,并分角色表演。

当然,刚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对话,要求学生尽量全真模拟录音中的语音和语调。表演对话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将“死”的书本知识运用到“活”的现实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

这样的活动形式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比如,给他们提供语言情景中的内容梗概,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引导他们自行构架故事情节,组织语言表达,设计活动场景,安排特定细节。这样的语言表演式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有效训练语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了灵活驾驭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自编对话、自主表演,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提高了他们英语口头表达的自信心,增加了他们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提高了自己的英语素养。

四、改变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改理念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是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围绕即将学习的单元话题,将全班分成6~8个学习小组,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查阅图书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组内资源整合。在上新课时,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课,对于学生讲课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随后纠正,并点拨本单元重难点。

(作者单位 山西省霍州市职业中专学校)

编辑 温雪莲

第三篇:关于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新授课课型的思考

灵宝二高尹晓玲

我校情况较为特殊,生源较差,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数量少;二是质量较差。我校高一新生入校时分数较低,相对于兄弟学校的学生来说,学生大多基础薄弱;同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学情,我校领导及教师都在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适合我们的学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做了不懈努力。下面将由我谈谈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之下,历史新授课课型。

我校今年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是“有效课堂”,如何有效?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以及学习知识的方法。针对以上思想指导,我们的课堂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及影视作品,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求知欲、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例如在讲历史必修二第13课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时。我利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明确由谁踏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设立经济特区、设立以后有什么影响等导入新课。

二、解读课标

课程标准对课本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是高考的考点体现。应该让学生树立高考意识,每一堂课的学习都是在为高考打基础。

三、展示本课自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目标的设定,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需要学生在课本中找到和标注。目标以6-8个问题的形式呈现,根据本课内容线索,有层次的设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清线索,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等。

自习学习10-15分钟,然后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难点进行点拨。

四、小组合作探究

针对本课重点、难点设置探究问题。展示问题,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3-5分钟后,各小组展示成果,最后由教师点评、归纳总结。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等。

五、小结

通过简明扼要的板书,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明确考点,带领学生回顾本课基础知识。

六、教学反馈

针对本课基础知识,设置4-6个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六个环节,使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资信、对学、群学;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公车改革新方案出台

7月16日,《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下发,备受全民关注的公车改革在酝酿20年后全面启动。

按照新方案,我国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150%。

新的车改方案出炉后将带来哪些新变化?补贴多少合适?各地一把手是否保留用车?如何规避既拿补贴又坐公车现象的出现? 官员估计:裁去90%公车,每年省下1500亿

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54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3亿元,占到“三公”经费的近六成。

巨大的公车开支从侧面反映出车轮上的浪费和腐败。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连续多年向全国两会上书,建议“公车改革”。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据初步分析,我国目前大约有公车200万辆,我国全年的公车开支在3000亿元以上。“还有人估计我国公车费用为每年4000亿~5000亿元,这有一定道理,因为我说的3000亿是10年前的数据。近几年光油价上涨就决定了这个数据会突破3000亿。”叶青说。 贵州省一位县级官员的司机赵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己每天忙得很,领导上下班、领导家人朋友出行都得用车。因为工资不高,他偷空出去会跑些私活。据赵飞介绍,自己所在单位的一二把手的专车都是价值60多万元的奥迪Q5混合动力车。

新华网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务车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办公事用、司机私用和干部私用。三块“业务”各占约1/3。

叶青表示,公车改革方案实施后,可较为明显地减少我国财政支出中的相关开支,减少公车私用等浪费和腐败现象。“现有公车估计最多保留10%,即20万辆公车;可以节约1/3的公车费用,即1000亿元以上,可能会达到1500亿元”。

当然,车改要想达到减少开支、杜绝腐败等目标,还需要积极推进、严格落实。此前,部分地区在车改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2008年前后,常州市尝试车改。该市一名公车司机宋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大一点的乡镇,车改前有八九辆车,加上司机工资,全年开销是60万到90万元之间,但车改后200万都不够。因为,车改以前的费用主要包括驾驶员的工资、维修费用、汽油费、养路费等。车改后虽然车少了,但每个人都有补贴,补贴很高,公务员很多,加上其他的一般办事员,补贴费用就更多了。退居二线的干部也要发补贴,比如55岁退下来的也一直要发到60岁以后。这笔费用是相当大的。”据他介绍,当时科级官员买车每人还给补贴16000元,后来处级干部也想参加车改领取补贴,但报到省里没批下来。 宋小林说:“对上,他们说因为驾驶员解聘或转岗节约了工资支出,所以公务用车开支节约了很多,实际上,驾驶员都是正式工,他们的工资也是要安排的。总之,开销不但没有减,反而增加了很多。”他说,在常州,很多人领了补贴还想方设法让单位派公车,车改相当于没有改。

温州、杭州等地现行车补“偏高”

从1997年至今,全国多个省份的地市、县区都曾高调车改,南京、杭州、温州、常州等地被认为是车改动静比较大的城市。 宋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前几年改革的时候,浙江的补贴最高能到3000元一个月,常州要稍微低一点,补贴从最下面到科级官员400到2500不等。”

据了解,浙江温州现行标准分7个档次,从科员、办事员到正县实职,补贴标准自300元到3100元不等。由于最高标准达3100元,远高于城市最低工资保障标准,温州模式一度受到质疑,被称为“三高车改”。

与温州类似,杭州现行补贴标准分9档,其中正局级2990元/月,正处级1600元/月,科员、办事员及其他人员350元/月。 叶青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杭州正局级补贴2990元,就是偏高了,我很久之前就估计中央的方案不可能这么高。”。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尝试联系浙江一名处级干部采访,他表示,他们的补贴过高,现在领导压力很大,不方便多说。 宋小林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车改的关键是国家要节约开支,对领导干部有制约作用,但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不受制约,“之前的补贴标准都是他们自己定的”。

近日公布的改革方案明确规定,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准不得高于150%。这意味着,即使按130%计算,现行温州补贴标准也有相当大的下调空间。 叶青认为,补贴发放的总原则就是方案里的那句话,“„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首先是„适度‟的原则,其次是„公务交通‟的原则,既然是„公务交通‟,这个补贴不可能、也不应该很高。” 车补不是差旅费、上下班交通费

新方案出台后,有的官员说:车补这么低,以后不出差了。 叶青认为,公务交通不等同于出差,车补也不能等同于出差报销,因为改革方案明确表示,“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差旅费保障范围搞好衔接,对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要做好远距离公务出行的差旅费保障”。

宋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常州,车改的补贴就是指上下班用车的费用。如果出了区县,就算是出差。出差使用车的费用全部都要报销,而且还要多报销一些,经常会翻几倍报销。” 叶青也表示,“这部分补贴,大部分官员都是用于上下班。开会不是每天都有,也不是每个人开会都需要花钱。”

对于一些公务员所提及的“送文件盖章”等事务,叶青认为,这部分费用不会算在车补里,因为单位一般会留有机要通信用车。 公车改革补贴多少够用?有杭州、温州等地基层公务员表示,“每月500元,明显不够用。”但是甘肃省庆阳市的公务员王磊却表示欣然接受,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没车改就没补贴,车改后,每月如果可以多拿500块钱补贴,这真心不错。”她说自己平时上下班都是步行,也没有什么“公务交通”。 一把手车改,“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此次车改, 一把手专车会不会“下岗”?

改革方案中的表述是: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和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改革,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取消公务用车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

叶青认为,改革后将会保留三类用车,即执法车、机要通信车和一些一把手的车,第三类就是所谓的“实物保障”。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一把手专车可以暂时不改,也可以改。不改了就不要拿补贴。“可以说,这个方案充满智慧,它采用了一种赎买的政策,来„收买‟一把手。因为车改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市长、县长、乡镇长。用这种赎买的方式,让他们有一个双向选择。只要这部分人不说话,反对的声音就会小很多。”

在叶青看来,能把一般公务用车砍掉,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至于一把手用车,“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 事实上,在此前各地的车改中,温州、嘉兴等地已将一把手用车纳入改革范围。有媒体报道称,温州市的多个机关单位已经取消了局长用车。

但取消了一把手用车,也会遇到其他问题。宋小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领导车改后会领取较高的补贴,但一些领导并不经常到基层考察工作,一般都是普通公务员到下面调查。而一个普通办事员的补贴是400元,只够上下班不方便的时候打车的开销。“这样一弄,下面工作的人不乐意、上面的领导又不肯去,对农村工作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说,该补的没有补,不该补的都补了。”宋小林说。

第五篇:食药监改革新方案

标签:机构改革

因有关领导和关键部门的要求,食品药品机构改革的方案的建议又提了上来,再次磨研。

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这一次的磨研,没有了前几次好大喜功的魄力和天马行空的设想,没有了前几次从公众出发的理想化信念和缜密的逻辑思维,有的只是脚踏实地的谨小慎微,保机构、守底线、求存在。

不求有多少人员编制的划转,但求有划转;不求能设多少派出机构,但求能有派出机构;不求横纵到边底,但求县级是底线。

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在想,秋天收获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果实累累;

而当秋去冬来,颗粒无收时,我们在想,春天的花缘何要开的那样灿烂。

上一篇:消防档案检查整改方案下一篇:消防安全一岗双责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