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系十一五规划

2022-12-25

第一篇:经济贸易系十一五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是一篇关于工作计划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经济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目标定位

远景目标:阜宁经济希望之区、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全面开放的示范区、社会和谐的新城区

中期目标:“十一五”计划将园区建成20平方公里工业区,引工业项目300个,工业投入150亿元,财政收入超5亿元。

近期目标:2005年业务总收入超100亿元,工业投入超10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

二、运作体制

继续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把开发区管委会办成服务型政府、经营性机构、效能型机关和效益型园区。

服务型政府:管委会行政管理职能仅定位局限在企业围墙外的环境建设上,监督实施“三制”保护,对进区企业唯一需要履行的职能就是提供服务,投资审批的一条龙服务,建设阶段的全方位服务,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

经营性机构: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是开发区最大的营销目标,开发区是经营土地,招引项目的专职机构。

效能型机关:小政府大服务、一岗多职、交叉兼职,实行主任负责制、绩效工资制、末位淘汰制。

效益型园区:将开发区作为集团性企业来运作,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原则。追求土地效益,着重强调投资强度、税收贡献,既考虑近期土地征用价格,更着眼于项目的长远效益。实行招商选资,不计成本的招商是不成熟的招商,没有效益的项目是不成功的项目。

三、招商机制

招商方向:主攻长三角、深入开发区、结交真客商、引进大项目。

招商方法:全民收集信息、专业小分队出击。

招商手段:突出驻点招商、活动招商、以商引商和情感招商。变盲目招商为有选择的定向招商,提高招商成功率,招商工作中切实把握三要素,即投资欲望、投资实力和投资效益。

招商重点:着力招引产业带动力强的大项目,税收贡献率高的好项目,如:同行业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柏威公司塑胶旅游制品项目、上海外贸进出口排名第一的兰生集团工业园、全国钢丝绳产量第一的法尔胜钢丝绳项目。

四、初步思考

①适度负债,超前投入。

②经营园区,以商养工。

③拓展三产,发展物流。

认真实施四大发展战略

①实施大项目兴区战略。

②实施筑巢引凤战略。

③实施经营园区战略。

④实施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战略。

【范文网】

第二篇:吉林市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摘要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按照省、市政府有关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吉林市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工业围绕加快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突出经济运行、项目建设、国企改革、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积极培育经济自主性增长。工业经济规模、质量、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显著提高,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加强运行调控,工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效益大幅攀升。“十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分别为94亿元、103.6亿元、132.1亿元、186.9亿元、214.5亿元,年均增长19%;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339亿元、376亿元、485.7亿元、687亿元、771亿元,年均增长17.6%;5年累计实现利润50亿元。

——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入,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十五”期间,全市工业产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723.7亿元。通过投资改造,中油吉化分公司70万吨乙烯扩建项目、120万吨柴油加氢精制项目;吉化集团公司丙烯腈扩产项目、三羟甲基丙烷项目;吉林轻型车厂CA647

1、CA6350微型车扩能改建项目;吉林建龙钢铁公司100万吨钢整体改造;吉林化纤公司年产4万吨差别化腈纶项目;亚泰水泥明城公司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增强了行业竞争优势,构筑了我市产业结构新格局。

——加快产权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重组启动了松江水泥、明城钢铁厂等34户企业,引进资金40.9亿元、盘活呆滞资产20.4亿元, 安置职工2万余名。对吉诺尔、毛纺集团等13户企业进行了破产操作,核销金融部门不良债务24.6亿元。分离吉化集团、吉铁分局等14户企业的厂办学校68所,每年减轻企业负担1.3亿元。指导华微电子、吉恩镍业等4户企业完成上市发展,首发融资近13亿元。全面完成省国企改革攻坚计划的任务。——加速国际化进程,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德国巴斯夫公司、荷兰飞利浦公司、意大利蒙特公司等一批跨国公司,建龙钢铁、冀东水泥、晨鸣纸业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投资我市。瑞宝车灯与长春东光、吉原钢管与通钢集团、吉林纸业与山东晨鸣等17户企业成功实现产权重组,引进到位资金9.4亿元。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企业技术进步明显。截至2005年底,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主要生产装备约有63000套,其中具有国际水平装置990套,国内先进水平装置3700套,国内一般水平装置58130套,分别比“九五”末期提高了20.5%、23.2%、30.1%。2000年以来,全市共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0个。

二、“十一五”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大项目建设为基点,大基地、大企业、大品牌为依托,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和资源集约化为特征,全面优化产权、产品、产业结构,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增长快速、协调和可持续。

(二)坚持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改变“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统筹发展原则。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培育龙头企业与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关系。

3、开放式发展原则。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品牌和管理,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

4、自主创新原则。加大新产品开发和产业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三)发展目标

重点打造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四大支柱产业(化工、汽车、冶金、农副产品深加工),大力推进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三大优势产业(轻纺、电子、医药), 积极发展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三大传统产业(建材、能源、机械),全面加快四大工业集中区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工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良的国内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具体目标:(1)总量方面,实现销售收入26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72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全市工业企业户数突破1万家;工业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6%以上。(2)质量方面,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00亿元;全市工业实现利税200亿元,利润100亿元;开发省级重点新产品50个;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30%左右。

三、“十一五”发展重点

1、着力打造化工、汽车、冶金、粮食转化及食品制造四大支柱产业

化工产业:以吉林石化、吉化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为骨干,以江北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上、中、下游主导产品为主体,以下游终端产品和配套三剂为两翼,坚持壮大吉化,引进跨国公司和催生民营化工企业多路推进的产业发展思路,建设形成国内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石油化工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乙烯及其配套系列、芳烃系列、合成材料系列、有机硅系列、生物化工系列等五大系列产品。重点建设37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扩能改造、100万吨/年乙烯扩能改造、C

4、C5制丙烯、10万吨/年α-烯烃等项目。

汽车行业:推进汽车产业群建设,以整车制造业为龙头带动零部件行业发展,以汽车工业推进贸易、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把吉林市建设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汽车制造中心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基地。整车制造依托一汽吉林汽车公司,重点发展微型车、经济型轿车和多功能用途车。零部件企业着力发展一批与整车发展保持同步的零部件供应企业,提高一级模块产品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底盘、内饰件、电气、非金属件、发动机及变速箱、车灯等六大系列配套产品。重点建设T

4、T5商务车、小型客车、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扩能改造、底盘系列等项目。

冶金行业:以吉林铁合金有限公司、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吉林建龙钢铁公司为主体,以发展特钢、炭素及铁合金制品为重点,整体改造哈达湾工业集中区,建成北方重要的精品钢材基地;在磐石明城镇以建龙发展带动上、下游共同发展,形成带钢、金属制品基地。重点发展带钢、特钢、金属制品、炭素制品、镍制品、铁合金制品及工业铝型材。重点建设80万吨精品钢、吉林碳素集团特种石墨、吉林镍业公司钼系列产品改扩建等项目。

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结合地区特点,围绕粮食深加工、畜禽产品深加工和长白山特产资源深加工等三大领域,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农产品的合理转化,不断提高食品产品竞争力。重点是壮大龙头企业,巩固现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线的玉米、大豆、稻米、畜产品、长白山资源、食品化工6个产业集群。重点建设60万吨燃料乙醇、29.1万吨蛋白饲料、10万吨精练植物油、永吉15万吨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加工、天池葡萄酒公司5000吨/年五味子精深加工等项目。

2、全面提升医药、轻纺、电子信息三大优势产业

医药行业:做精做优化学原料药,做大做强现代化中药,做精做特化学合成药及制剂,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制药,以长白山名贵药材为基础,开发保健食品。重点培育注射用泰尔安、松柏泰针剂、康艾注射液及冻干粉针、枸橼酸西地那非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十大主导产品。 轻纺行业:重点发展纺织、造纸产业。化纤,通过与跨国公司合作,提升现有技术,开发新优产品,发展深加工,重点建设吉林化纤集团奇峰公司年产15万吨差别化腈纶工程和吉林化纤股份公司6万吨粘胶短纤改造项目,打造世界级的腈纶和纤维素纤维生产基地。造纸,通过构造“以林为本,以林养纸,以纸促林,林纸结合”的新的产业格局,有效提升吉林晨鸣的市场竞争力。

电子信息:重点发展电力电子、汽车电子等信息技术应用产业。以吉林华微电子股份公司、吉林飞利浦半导体有限公司、吉林麦吉柯半导体有限公司为主,重点开发生产新型电力电子、汽车电子等半导体大功率器件、模块及电路。以吉化仪表厂和吉林永大集团公司等企业为主要载体,生产智能型工业控制仪器仪表产品。

3、积极推进建材、电力、机械三大传统产业

建材行业:以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节能、节地、节水、环保达标为重点,加快技术创新,重点发展水泥、墙体材料、非金属矿制品、石材、化工建材,使建材工业达到东北领先地位。重点建设亚泰水泥二期日生产水泥熟料8000吨、年产水泥100万吨项目、冀东水泥二期日生产水泥熟料4000吨、年产水泥80万吨项目、吉林市大地环保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6亿块粉煤灰烧结空心砖生产线。

电力行业:要坚持区域统一规划,兼顾近期开发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协调电网与电源发展。加快推进国电公司吉林热电厂江南分厂、白山发电厂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以及新力热电公司二期工程建设,使电力工业发展适应我市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机械行业:加快技术引进,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大型沥青混凝土搅拌成套设备、大型混凝土搅拌机械等大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化科学测试仪器、智能控制系统等工业化产品;圆盘式干燥机、环保用大型泵等特色专用机械产品。同时,针对国家加大对大气、固体废弃物、水等环境治理力度的要求,重点发展烟气脱硫、工业废水废气处理、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成套装置。

四、“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布局调整

1、加快产业集中区建设。适应发展产业集群的需要,打破产业分割、体制分割和行政分割,围绕江北、哈达、江南、九站四个工业集中区,实施对老工业区、各级开发区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基础设施集中建设,搭建产业整体运作平台。

2、加快开发区建设。以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为重点,创新引资方式,优化服务方式,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产出比例,真正做到“招得来、留得住”,使开发区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3、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实施县域经济突破战略,推进区域经济整体升位。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资源型加工业和为城市大工业配套的产业,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产业化、工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工作

(一)深化改革,提高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在重点大中型企业中推行ERP、PDM、CRM、SCM,推进企业流程再造,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实施名牌战略。在现有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培育出更多的有吉林市特色、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不断提高我市工业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加大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抓好、抓实大项目建设,做大产业规模。重点抓好60万吨乙烯、15万吨腈纶、80万吨精品钢、油母页岩等大项目建设。坚持终端化的取向,优化产业链条。围绕化工、汽车、冶金、食品、轻纺等我市优势产业的关联需求和资源优势,设计、包装一批上游配套、下游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发挥产业最大效益。全方位融通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保证。

(三)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创新主体意识,增强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重点抓好吉林石化年产5万吨有机硅硫化床配套技术开发等15项列入省产业重点技术开发项目。积极引导“产学研”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开展国际合作。加快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行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提高工业经济对外开放度

开展好多种形式的主题招商活动。重点围绕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开展产业招商活动;围绕资本、市场、品牌、资源等存量优势,开展存量招商活动;围绕吉化、轻型车、化纤、建龙、科龙等龙头企业,开展配套招商、以商招商活动。大力推动优势企业的对外合资合作,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五)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抓好化纤、建龙钢铁等耗能大户的工艺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以石化、有色金属、造纸等3行业为重点推广节水技术。围绕我市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调整,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技术改造的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工程。不断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扩大中小企业总量。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向支柱产业、优势行业和重点骨干企业搞协作配套。有重点地扶强做大一批中小企业。支持龙山有机硅、永大集团等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企业不断开发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

(七)积极化解制约因素,保障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深化协调服务机制。建立煤炭、电力、油、天燃气等重要生产资料的监控体系、信息网络和应急机制。加大交通运输的综合协调。全面深化监测分析机制。对重点企业、重要产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相关信息。把握宏观经济走势,研究制订我市应对措施和调节预案。

(八)开发人力资源,为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靠环境吸引人才,靠机制留住人才,靠激励人尽其才。多梯度发展人才。注重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等不同梯度人员队伍的建设。多渠道引进人才。围绕产业发展方向、企业重点攻关领域,打破地域、身份限制,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落实优厚的政策和待遇。多元化培养人才。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放式培养经济发展所需人力资源。

第三篇:耒阳市工业经济“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耒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0年12月20日)

一、2010年和“十一五”工业经济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抓住国际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和全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围绕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大力实施“一二三工程”和“规模以下企业成长工程”,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工业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谋项目,保工业经济增长。我们咬紧项目建设不放松,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各项工作,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抓手。

5、6月份,局长、党委书记钟文光身先士卒,两次率耒阳酒厂负责人等远赴贵州进行考察、洽谈,为“张飞酒”进行品牌招商,与当地老板达成了合作协议,相关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8月份,组织开展了工业项目“百日攻坚”活动,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全年可完成工业投资65.73亿元,同比增长60.5%,南方水泥二期工程、南阳鞋业、东锆新材料等重大工业项目正式投产,楠木山矿井改建、富泰锰业、非晶硅电薄膜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8家,累计达148家,可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42.24亿元,同比增长51.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4.48亿元,同比增长45.1%;完成工业税金11.89亿元,同比增长41.5%。

(二)重服务,强工业经济支撑。一是强化平台建设。成立耒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打造成集融资服务、市场开拓、品牌展示、信息交流和政策咨询等多功能一体的平台。

二是强化土地保障。积极协调国土等部门,着力抓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工作,全年完成工业用地出让3600多亩。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全市标准厂房新完工2万多平方米,8个市级示范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取得新进展。

三是强化金融支持。积极搭建政银企沟通交流平台,与耒阳市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做好规小企业信贷服务大力推进上规模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举行全市规小企业融资座谈会,收集准备50个资金需求项目,涉及资金1亿多元,向金融部门进行推介,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19宗,帮助企业融资达18218.86万元;采取股权出质的方式为企业融资5350万元。

四是强化电力支撑。制订了《2010年耒阳市电力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有序用电措施,主动参与协调帮助解决电网建设过程中受阻问题,完成电煤65万吨,推进调煤保电工作,全力保障我市社会各行业对电力需求。

(三)抓创新,促工业经济转型。一是优化技术创新平台。扶持成立耒阳市农机企业共性技术中心,加强行业技术合作和动态管理,争取培育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召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洽谈会,实施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27个,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活动,促进技术协作或转让。

二是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对农机、家具、大理石、电线等传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园区建设、网络扩展、资本运作等方式,抓好龙头企业的整合重组,实现“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成长性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链进行分解细化,选择适合耒阳的关键配套零部件,鼓励企业加入山河智能协作配套体系,抢占装备制造制高点;制定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推进LED电子、太阳能非晶硅光伏项目建设进度;新材料产业充分发挥我市电谷优势,重点向东锆新材料领域倾斜,促进原材料产业转型提升;成立了耒阳市物联网创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耒阳市物联网创业园建设方案》,从资金、人才、土地、税收等方面对物联网创业园建设给予全方位支持,是湖南省首家启动的物联网创业园,正进行土地报批工作,首批入驻的企业认定工作已启动。

(四)强节能,调工业经济结构。一是加大宣传,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认真组织开展201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举办了耒阳市企业节能管理知识讲座,积极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销售节能灯5万只。

二是履职尽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完成了5家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有10个新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节能评估与审查,建立了耒阳市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库,筛选了12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

三是突出重点,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煤矿企业重组,对产能在3万吨以下矿井兼并或技改扩能,全市新组建78对矿井;同时,加大煤炭清洁利用力度,煤炭选洗加工率从28%提高35%,可节省原煤13%。严格国家产业准入标准,开展冶炼企业整治专项行动,淘汰落后产能,铁合金企业从32个下降到14个,遥田镇的冶炼厂下降一半,组建7个产值过5亿元、税收过千万的冶炼企业。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以新型干法生产全面替代落后产能,南方水泥兼并方宇建材,水泥企业从5个减少为2个,新型干法产能比重可望达到95%以上,水泥产量超过300万吨,同比增长200%。全年单位规模工业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2.9%,化学需氧量累计下降21.5%,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下降18.4%。

“十一五”期间,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工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围绕经济转型这个中心,采取了一系列转方式、调结构举措,使耒阳工业走上了加速发展的道路,成为耒阳工业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标志是:

(一)在增长方式上,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转变。工业在速度、质量、效益上实现和谐发展,“十一五”期间,工业技改投资189.24亿元,年均增长45.33%,技改装备和工艺达到衡阳市先进水平,规模户均产值由2005年的0.93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31亿元,出现了一批在衡阳市、湖南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生产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迅通铁路器材是我国南方最大、全国第三的铁路道岔生产企业,润涛生物是我省最大的糖醇生产企业,金拓天是我省三大油茶加工企业之一,新华防火门是我省最具技术优势的门类生产企业,东兴水泥是衡阳市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自主创新有显著进步,有52家企业与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院校签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21件产品享有专利,新华防火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迅通铁路器材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T道岔生产线达到国内技术先进水平,绿海粮油生产的绿海有机米成为上海世博会湖南馆唯一特许礼品米;金悦世纪能源、新华防火门、绿源油茶、诚松冶炼、润涛生物等13多个工业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或实验中心。名、优、特、新产品不断出现,新增金拓天等省级品牌2个,绿源油茶等衡阳市级品牌4个,居衡阳市各县市第一。

(二)在产业发展上,由一业独大向多元并举转变。2005年,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轻工、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分别完成产值36.4亿元、9.8亿元、3.6亿元、5.4亿元、3.6亿元、3.8亿元、8.4亿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51.4%、10.8%、3.6%、5.3%、3.6%、3.7%、9.3%。十一五”期间,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兼并关闭小煤矿,组建开元煤业、东冲、明冲等大集团实现规模开采、集约开采、效益开采;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引导煤炭业主由单纯开采原煤向煤炭洗选等精深加工发展,煤炭入洗率由2005年的不足5%提升到2010年35%以上。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在政策调控和金融危机的倒逼作用下,三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规模工业4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加工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增长30.9%,实现增加值16.62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43%。成功引进建设了博多电子、金悦世纪能源、富鑫环保、润涛生物、东锆新材料、美奥特科技等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发展,预计到2010年实现产值58.18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18%。

(三)在工业布局上,由城乡非均衡向园区集群转变。利用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107国道和S320线上,打造“长藤结瓜”工业走廊,夯实发展平台。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进行园区标准厂房、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五年来,累计完成建设面积18.8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共利用资金40.5亿元。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园区内现有企业达54家,2006年以来实际利用资金29亿元。2009年,园区内实现工业总产值32.02亿元,工业增加值12.30亿元,上交工业税金9600万元,占全市工业税金的11.57%。2010年预计将完成工业总产值33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5亿元,上交工业税金1亿元。余庆冶金工业园2008年建成,5家企业陆续进入园区生产,2009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工业增加值0.4亿元。2010年预计将完成工业总产值1.8亿元,工业增加值0.6亿元。公平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小水建材工业园、灶市大理石加工园、哲桥红太阳家具工业园等一边建设一边生产,哲桥机械制造工业园、蔡伦科技工业园等正加紧规划建设,“长藤结瓜”工业走廊雏形已就,并将成为耒阳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2010年,全市各工业园区或集中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5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的30%以上。

(四)在发展理念上,由金山银山向绿水青山转变。“十一五”期间,秉着“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科学发展就是抓大项目、好项目”的指导思想,“项目建设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大力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打造工业投资洼地,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共引进工业项目423个,实际利用资金57.6亿元。一石天实业、博多电子、钜旺鞋业等,一大批投资过千万、过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2006年,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86个,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6.24亿元,上交税金3.75亿元,对财政贡献达57%;2010年,规模工业企业达148个,预计全年将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42.25亿元,上交税金11.2亿元,对财政贡献达70%。

2007年,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把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毫不手软地关停了阳光金属再生、湘安钢铁、耒阳市佳诚铁路水泥厂等21家高耗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158.8万吨。通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余热、余压、尾水、废渣等的综合利用,节约煤、水等资源,削减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一五”期间,共节约55万吨标准煤和3000万吨水,消耗工业固体废料620万吨;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356万m3,节约耕地1650亩;推广应用散装水泥150万吨,节约包装袋60万条;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66.8%,化学需氧量下降6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8.4%。

(五)在发展主体上,由非公为主向全民创业转变。“十一五”期间,市直工业企业改制进入攻坚扫尾阶段,2005年,基本完成改制的市直工业企业有10户,占总数的56%,有64家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占总数的16%,完成非公工业产值73.5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1%;2010年全市有17家市直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占总数的80%,有140家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占总数的94%,可完成非公工业产值303.1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9%。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大全民创业的力度,“全民创业”活动以燎原之势全面铺开,累计新增个体工商户和企业1400家,其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新增就业1.9万人。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市税收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39个,新增29个,其中28个是非公中小企业;税收过1000万元的工业企业有11个,新增7个,其中6个是非公中小企业。全市75%的工业专利、85%的技术创新和95%的新产品和著名商标,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已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市工业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作用的还是资源性产业,煤炭产业提供的税收占整个工业税收的50%,转型压力大;二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企业竞争优势不足;三是产业的集聚效应还不明显,成配套能力和研发能力薄弱;四是部分中小企业比较困难,有些企业亏损严重,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工业规划和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为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四化两型”决策精神,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一主线,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契机,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过重的传统产业调轻,把过低的产品技术结构调高,实现由采掘业向加工制造业转变,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点鲜明,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湖南省加工制造业强市和重要能源基地。

(二)发展原则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原则。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以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努力实现我市加工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2.自主创新与机制创新原则。按照“企业主体、资源共享、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方针,完善企业自我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培育,把制造与研发结合起来,引进与吸收结合起来,技术升级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央企或上市企业(集团)在耒扩大投入,发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调动各类企业、各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加工制造业发展的积极性。

3.集约发展与集聚发展原则。围绕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培育和壮大一批著名品牌和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和吸引配套关联企业扎堆,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引导资本、技术和项目向各类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聚集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推进产业集聚;将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强化产业特色和专业化协作配套,促进与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4.节能减排与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与山水竹生态城市建设、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节能、节水、节约利用资源材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 到2015年实现9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到2015年实现300亿元;工业税收年均增长30%,到2015年实现38亿元(含国税地方分成),对财政贡献达75%。 2.产业目标

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建设湖南省加工制造业强市和重要能源基地,2015年形成能源为基础,冶金、化工为主导,机械、电子信息为重点,建材、轻工、食品医药为支撑的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结构优、素质高产业体系。 3.企业目标

培育引进一批企业,年新增工业企业30个,2015年工业企业总数达550个;发展壮大一批企业,年新增规模企业18个,2015年规模企业达248个,规模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年均增长25%,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1个、5—30亿元的20个、过亿元的企业100个;创造一批名牌企业,中国名牌3个、湖南省名牌10个、衡阳市名牌30个。 4.创新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投入500亿元,年均增长30%;技改投资达350亿元,年均增长35%;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行业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技术中心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达15%左右。 5.节能减排目标

万元规模工业产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30%,工业固体废渣利用率、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均达到95%以上,建设70个资源开采、加工制造类循环经济型、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企业。 6.园区目标

按照“长藤结瓜”工作思路,在交通发达、产业基础好的乡镇、办事处兴建工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配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向园区倾斜,重点建设好物联网创业园、余庆冶金产业园、绿海产业园、水东江再生资源园、红太阳家具工业园、食品药品产业园、湘南大理石加工产业园、农机产业园、哲桥加工制造产业园、湘南皮革制造产业园,打造10

7、S320两条工业走廊,2015年各类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税收过20亿元。 7.就业目标

统筹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兼顾技术进步和吸纳就业,在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加工制造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构建和谐耒阳做出贡献,到2015年实现工业就业超过30万人。

(四)工业布局 1.优化城区工业区域:包括水东江、灶市、五里牌、蔡子池、三顺等五个办事处,是我市工业的重心所在,也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加工制造业的主要载体,主要任务是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加快发展轻工、食品加工、电力、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配合山水竹园林中等城市建设。

2.提质东乡工业区域:包括竹市镇、龙塘镇、三都镇、导子乡、夏塘镇、南阳塘、大义乡、东湖圩乡、上架乡等乡镇,是我市煤炭工业的集中区,推进煤矿大型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洁净煤战略,推广煤矸石发电、生产水泥及新型建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依托矿区资源,大力发展煤变气、煤变油等高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带动东部经济发展。

3.升级西乡工业区域:包括余庆乡、南京乡、仁义乡等,是我市冶金和化工的主要集中区,优化资源配置,搞好结构调整,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建立生态产业链条,形成循环经济园区体系,带动西部经济发展。

4.发展南乡工业区域:包括小水镇、公平镇、泗门洲镇、黄市镇等,是我市建材、食品医药、煤炭工业的重要基地,利用丰富的大理石、岩石、煤炭和农产品中药材资源,借助京珠高速公路、107线的交通优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依托南方水泥、湘南公司等大企业,打造建材、食品医药特色走廊,带动南部经济发展。

5.壮大北乡工业区域:包括哲桥、遥田、新市、大市等,是我市冶金、化工、加工制造的重要基地,整合现有产业,淘汰一批技术、工艺、性能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优势产品,向精细化、功能化、专用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打造湘南地区模具加工制造基地,带动北部经济发展。

(五)发展重点 1.改造提升资源产业

(1)煤炭产业。以建设湖南煤炭生产基地,培育中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线,积极引导、规范乡镇小煤矿重组、改造、提升,实行规模开采、效益开采、安全开采和可持续开采,鼓励以乡镇或区域为单位,组建10个年产煤8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集团;加快煤炭洗选、液化、汽化、焦化精深加工步伐,力争2015年煤炭产值过180亿元,税收13亿元。

(2)电力产业。着力打造耒阳电谷,把煤炭资源与水能资源有机结合,促成大唐耒阳电厂三期工程2台60万KW机组上马,完成耒杨综合利用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建好绿海生物质能发电站,开发衡头水电站,力推白沙电厂扩改,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 力争2015年电力装机容量达240万KW,产值过120亿元,税收4亿元。

(3)食品加工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多品种、多式样、多花色的原则,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企业,力争2015年食品加工产值过75亿元,税收18000万元。粮食加工加快绿海产业园建设,由单一大米加工向有机大米、面粉、面条、河粉加工多元发展。肉禽蛋加工支持温氏集团二期工程、东方牧业和新五丰的建设,开展内脏、脂及皮毛、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养殖、屠宰加工、精深加工、销售、出口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乳品制造支持流一乳业向纯牛奶、酸奶、含乳饮料和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多方位发展。油脂加工搞好油茶改造工程,鼓励金拓天、绿源油茶等企业强强联手,大力发展油茶专用油、多品种营养油、调和油等产品。糖醇加工利用润涛生物进省“小巨人”笼子的契机,争取在香港上市,大力发展糖醇产业,打造华南糖醇生产基地。

(4)特色产业。立足本地文化,挖掘历史内涵,运用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的手工艺和设备,培育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张飞湖酒、红薯粉皮、黄市竹艺等有市场、有品位、有潜力的特色产业,力争2015年特色产值过15亿元,税收12000万元。张飞湖酒延长保质期,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向黄酒、保健酒方向发展。薯类粉皮鼓励盛桥薯业大力发展红薯精白淀粉、红薯变性淀粉、红薯方便食品等绿色产品。旅游工艺品充分利用蔡伦竹海的资源和品牌优势,开展竹雕、竹艺、汉白玉精深加工,丰富蔡伦竹海旅游系列产品。 2.积极发展优势产业

(1)冶金产业。贯彻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节能减排、治理环境、综合利用, 扶优汰劣,扩能提质,实现冶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力争2015年冶金产值过165亿元,税收7亿元。铁合金支持鸿基铁合金、中达铁合金、长乐铁合金等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在提高铬系和锰系产品产量品质基础上,增加硅系产品开发,实现品种多样化。有色金属和稀贵重金属从目前的初级产品向开发生产中间、高端产品的深加工发展,由资源消耗型向环保效益型转变,集约开发铜、金、银、铅、铋、铟等有色金属和稀贵重金属,提高产品附加值。

(2)机械制造。加快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造精品、创名牌、出效益,把我市机械制造产业做大做强,2015年机械制造年产值过50亿元,税收过2亿元。农用机械支持耒阳轻型耕田机厂、神龙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开发适宜江南丘陵地区、山区的各种型号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输变电设备支持市电线电缆厂和帝宏电线厂、凤凰电线厂进行技术改造,扩大规模,争创省名牌产品。交通装备抓住高铁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快迅通铁路器材AT高速铁路道岔项目建设进度,打造南方重要铁路道岔生产基地;加大对衡竹、耒竹拖拉机组装扩建的引导和扶持, 2015年农用拖拉机生产规模达10000台。模具铸造支持恒海铸业、昌鸿铸造、三才铸造等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模具技术,建好遥哲模具产业园;机件铸造以三河智能为龙头,加快零件铸造产业发展,打造成为湘南地区模具生产基地。

(3)轻工制造。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力争2015年轻工制造产值过60亿元,税收过2亿元。制鞋工业要发挥东江物流中心作用,以钜旺、南阳鞋业等骨干企业为核心,引进配套企业,努力打造一个制鞋产业集群。家具工业发挥交通、区位、人才等优势,努力把红太阳家具城打造为湘南家具产业集群;支持湖南新华防火装饰材料公司做好与欧盟技术对接,加强与美心、盼盼门业的双向合作,大幅提升生产能力。

(4)建材产业。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服务于建筑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大新型墙体材料和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产业化力度,2015年建材产值过75亿元,税收3亿元。墙体材料重点扶持紫色页岩砖、灰渣轻气隔墙板、多孔砖、煤矸石等新型墙材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墙材产业;水泥产业重点支持建设南方水泥的二期工程4000吨/日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产水泥400万吨;以泰安、建兴混凝土和龙廷新型建材等为平台,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干粉砂浆、预拌混凝土等水泥深加工产品。大理石产业重点支持湘南大理石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大力开发大理石雕刻精深加工工艺,延伸产业链,满足装饰装修行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要求。

(5)化工产业。 实施基础化工带动精细化工、发展龙头企业与兴办中小企业相结合的战略,推进产业链招商,把我市建设为技术含量高、集聚效应好的湘南化工产业基地,力争2015年化学产值达60亿元,税收过2亿元。基础化工支持金山化工、金圃化工等重点企业,大力开发化工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精细化工支持金拓天、绿源油茶加大与科研院校产学研联姻力度,攻克提炼技术难关,发展茶皂素等精细化学品。 3.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发挥我市低成本的后发优势,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相结合、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重点建设耒阳市物联网创业园,大力发展以LED光电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东方锆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非晶硅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2015年高新技术企业过60户,产值过100亿元,税收过2亿元。

(六)保障措施

1.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实现项目突破

(1)广辟途径加大招商力度。精心策划包装大理石、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岭土系列开发项目作为突破口来抓,通过以商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途径,全方位捕捉市场信息,采取走出去招商和请进来招商的办法,用诚心引客户,用资源引战略项目。

(2)加快项目库建设。成立耒阳市工业项目策划中心,通过市场分析、资源普查、捕捉信息、筛选论证等工作,每年分析、研究、筛选、策划50个以上工业项目,并且从中选出20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紧密联系耒阳实际且市场前景好的战略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每年新上1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税收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

(1)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湖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规定,从2011年起,各级政府要设立工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款用于支持工业项目的研究开发、重点项目建设以及重大技术装备改造项目等工作,不断加大对财源型工业项目的资金扶持。

(2)强化新型工业化考核机制。为确保新型工业化工作落到实处,按照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坚持对新型工业化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查摆差距、及时解决问题。

3.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创建发展平台

(1)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步到位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五通一平”和绿化亮化美化任务,采取统筹安排、统一负责、齐抓共建的办法,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如质完成,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

(2)建好特色工业园和园中园。各工业园区要发挥优势,有所侧重,确立各自的主导产业,吸引骨干龙头企业入园发展,带动其他配套和相关企业进园发展,形成特色工业园区和园中园。

4.重视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业队伍。切实抓好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级技工等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培养50名企业发展快、后劲足、信誉好、核心竞争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秀企业家,100名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多、同行公认的科技带头人,1000名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中高级技工,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建立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成立市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对企业在贷款信誉、产品质量、税收缴纳、经营行为、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集中联评,建立守信企业激励机制、失信企业惩戒制度和严重失信企业淘汰机制。

(3)切实抓好企业减负工作。每半年对企业减负工作督查一次,发现违犯政策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于涉及企业的收费项目,属市直部门收费的要在国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低收取;属省、衡阳市有关部门收取的要积极协调,尽可能从低收取。

5.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1)加强对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领导小组,由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市四大家分管工业的领导任副组长,经发、发改、招商、财政、公安、国土、工商、国税、地税、人民银行和经济开发区等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加强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宏观指导、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

(2)坚持现场办公会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坚持每年进行两次企业现场办公会议和项目观摩活动,集中研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6.固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

(1)建立银企洽谈会制度。由市经发局、人民银行主办、各金融机构和有关项目企业参与,采取集中布展、发布信息、现场签约、座谈讨论等形式,每年定期召开二次银企洽谈会,进一步融洽银企关系,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2)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投资担保体系。充分利用市投资担保公司基本金上亿的有利条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放宽企业融资担保的门槛,简化手续,优化服务,切实解决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

(3)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培训、包装绿海粮油、金拓天茶油、万元置业、开元煤业这四个企业,通过深交所创业板平台进行上市融资,对成功上市企业市政府将给予一次性重奖。

7.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1)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设立企业自主创新奖和名优品牌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大力加强品牌建设,争创省、国家知名品牌。

(2)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鼓励上市企业或央企将研发中心设置耒阳,支持企业广泛开展与高等院所的合作,联合共建研发机构,通过技术联盟、产学研结合等形式加强技术开发能力。重点引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机企业成立行业协会,建立统一技术研发中心,实现技术共享。 2011年是实施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整个“十二五”规划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面临防通胀和加息的宏观调控不确定性,以及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震荡等不利因素,但是,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黄金期,市场潜力巨大,内在动力较强,有利于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工业经济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宁可把不利因素考虑得多一些,把困难估计得足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扎实一些,以赢得工作的主动权。

2011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十二五”规划,按照“四化两型”的总体要求,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继续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和健康发展,努力使“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有一个良好开端。

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410亿元,增长20%;工业增加值达145亿元,增长16%;实现税收15亿元,增长25%;完成工业投资98亿元,增长20%;规划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14%。

为完成上述目标,应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项目,重在谋后劲。一要提高工业大项目包装质量。围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对全市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编制好《耒阳市2011年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库》,精心包装10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同时,协同攻关,争取再有10个以上工业项目列入国家、省、衡阳市扶持笼子,确保2011年我市在工业项目建设上有大的突破,国家、省、衡阳市支持资金规模有大的增加。二要依托资源优势,上门招商。紧紧依托我市资源优势,走出去,请进来,捕捉一些与我市产业关联度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动态,主动出击,力争引进2—3个央企和上市企业。三要锁定目标,实施重点招商。认真研究,理清思路,明确目标,重点锁定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对其外迁项目和寻求配套项目实行定向招商。

2.扶企业,重在保增长。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着力创优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在增强企业流动性上下功夫。设立工业经济发展资金,给予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贴息和补助支持;联合市人民银行、市工商局及市信用担保中心举办2011市中小企业银企洽谈会,做好银企对接工作,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二是在缓解土地瓶颈上下功夫。积极与国土部门协作,向上争取工业用地指标;同时完善我市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全力保障重点用地企业、项目的供应。三是在产品市场开拓上下工夫。充分利用各种节会展览机会,做好我市企业产品的宣传包装、产品展示、产销衔接等系列工作,帮助企业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四是在骨干企业培育上下功夫。对列入我市重点培育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从发展规划、要素配置、财政奖励等方面激励企业在新起点上再创业;辅导金拓天、万元集团、绿海粮油等企业创造条件争取上市;积极支持、引导规下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入园发展,技改升级,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户。

3.优创新,重在调结构。一是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贯彻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方针,加强高消耗、高污染行业信息化改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节材、节水方面的应用;积极推进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重点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产业竞争力;鼓励开元煤业、南方水泥耒阳公司等企业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对达到湖南省级及以上信息化示范标准的企业,予以奖励。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依托农机、家具等产业集群,整合各企业的研发力量和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形成全市开放共享的农机、家具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三是大力推进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多手段、多角度对耒阳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成本优势等方面进行宣传,让更多创业者、投资者了解耒阳,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和人才来耒投资兴业,努力营造耒阳最适宜物联网发展的形象;主动深入企业,帮助东锆新材料、太阳能非晶硅电薄等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安排专人为企业做好“战略性新兴企业”认定工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4.促园区,重在成集群。一是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积极宣传,加强考核,动员一切投资主体参与到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上来,力争今年完成3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让工业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洼地。二是进一步推进关联企业搬迁。加快余庆冶金工业园、哲桥机械工业园、黄市大理石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做好相关企业前期搬迁准备工作,推进黄市竹海、体育馆等环境综合治理。三是大力发展配套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活力强、成长性好,对整个园区的拉动作用就大。目前,东江工业园有钜旺、南阳等数千人以上的大企业数个,要加大彩印、皮革、包装和物流等上下游企业的引进与集聚力度,加速形成关联度较高、产业链较长、协作性较强的制鞋产业集群,从而培育总部经济,增加本地税源。 5.强节能,重在促转型。一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对冶炼、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中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范围的,严格执行差别水、电价政策,不断压缩落后产能的生存空间,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2011年年底前,淘汰全部立窑水泥生产线和粘土砖瓦窑生产企业。二是规范管理重点耗能企业。把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建立能源利用直报网络,定期分析能源消耗情况,研究节能增效的针对性措施;支持企业开展与行业内先进水平的对标活动,找准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不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三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初审管理工作,力争更多的企业通过国家、省级认定,享受优惠政策。加快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建材、冶金等行业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粉煤灰、尾矿砂等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和余气余压的利用效率。

第四篇:文章标题: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

今后五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发展战略,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实现我镇经济发展途径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新村镇的区位条件及发展潜力,制定“十一五”规划,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使全镇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亩,养殖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为建设生态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稳中有升。

2、工业经济持续攀升。2005年工业生产总值达10.3亿元,年递增15%;协议利用外资12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50万美元,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生物制品、轮胎制造、食品加工四大行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确立了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通过企业改制工作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了生机活力,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三产增加值完成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8万元。完成商贸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商贸、餐饮、娱乐、美容、健身、游泳、浴池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消费场所。

4、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明显改观。确立了镇区新的建设规划,五年内全镇已累计基础设施投资3.2亿元,集中供热、供水、排水、供电、电话、有线电视实现配套,完成了新村大道、中兴大道、裴李岗路的拓宽改造工程及西气东输镇区段工程。

5、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科教兴镇意见》,“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投资累计达8000万元,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全面启动,调整后的学校实现了规模办学。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环境保护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治理任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明显效果。

“十五”期间,我镇经济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总体经济规模还较小,实力不够强,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够强;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高新技术行业比重小;三是农业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四是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二、“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我镇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自身发展条件看,我镇已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全镇上下政通人和,富而思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上水平的基本条件。

㈠指导思想和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继续贯彻“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战略,突出抓好总量扩张,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对外开放四件大事,把新村镇建成以医药化工产品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集群区。

“十一五”期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递增15%,2010年达到万元;税收年递增17.3%,2010年达到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276元,2010年达到5996元。

㈡主要任务和措施

1、加强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在有条件的村通过流转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到2005年从事农业的人员要减少到农村总劳力的30%以内。

⑴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继续实施科教兴农,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名、特、优、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至2010年农业先进技术的覆盖面达到85%,同时继续抓好种、养业的合理布局。搞好奶牛、肉牛、肉鸽、生猪生产和蔬菜、花卉种植。在全镇形成以种养大户为龙头的产业格局。

⑵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

①五年内集中力量搞好灌溉配套工程,同时鼓励村集体、农户联合建设小型水利设施,购置灌溉工具,形成镇、村、户多级兴办水利的良好局面。

②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0年,我镇高标准农田面积要达到2.8万

亩,并在蔬菜种植区发展滴灌、喷灌,发展节水农业。

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养结构。

①在镇西部推广枣粮间作,五年内力争完成1500亩,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林木覆盖率。

②推动蔬菜的发展。五年内计划搞好蔬菜保护地500亩,采取大棚蔬菜种植,发展陆地蔬菜种植2000亩,在有条件的村,引进名、特、优、新菜种,提高

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③稳定生猪、[-http:///找文章,到]蛋鸡的生产,发展牛、羊等食草型牲畜,引进优良品种,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发展特种养殖,扩大肉鸽、肉犬、奶牛等的养殖规模,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好路子,满足市场需求。

⑷加强农业服务组织的建设,健全镇村两级农业服务组织

①五年内农机综合作业率达90%,逐步向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发展,随着农机科技含量的提高,逐步更新换代,提高作业效率。

②搞好农业生产资料服务,满足农民对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的需求,保障供给。

③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农科站结合成人教育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养水平,走“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之路。

2、加快第二产业战略调整,促进乡镇企业扩量增效

⑴加大投入扩大总量。继续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每年新建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不少于5个,五年总投入不少于10亿元,新建企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数量不低于60%,重点建设一批医药化工、生物制品项目,使全镇乡镇企业形成集群化、规模化、系列化。

⑵抓好园区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建设工业园区是促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扩大开放的重要条件,“十一五”期间,我镇工业园区要完成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要新进一批企业,其中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5家,引进外资1500万美元,同时结合现有企业的改扩建,全面启动老企业迁入工程。

⑶搞好工业行业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根据我镇名牌、拳头产品较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的实际情况,“十一五”期间我镇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素质,按照新技术、大规模、高效益、外向型的努力方向,以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抓好组织机构、布局结构的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产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乡镇企业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①抓住机遇,搞好城乡工业联合,抓住我市“退二进三”的大好机遇,实施新形势下的城乡工业联合,优化乡镇工业行业和产品结构。在实施“接二连三”中要下力量做好市场调研和预测,看准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项目,尤其注重利用市属老名牌的优势和条件,以资产重组为主要形式,搞好新形势下的城乡结合,推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新的主导行业和优势产品。

②实施科教兴企和技术创新战略:培育一批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乡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要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和产品,“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填补市级以上空白的新产品20项,组建“产、学、研”经济实体10家,提高“科教示范”企业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30%。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耗能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产品要逐步进行调整。对重点耗能的企业要加大改造力度,对浪费能源严重,又不积极采取整改措施的要依法处理,今后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节能篇”的编制制度。

⑷健全信息网络改革营销方式:一是抓好新村信息港的网络建设,广辟信息渠道,形成快速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推进企业上网,实现网上营销。“十一五”期间企业上网率达到60%以上。

⑸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采用各种形式培养、引进用得好、留得住的各类人才,不断提高企业家技术人员和职工的素质,“十一五”期间培养引进200名中、高级技术人才,力争使60%的重点企业厂长、经理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对企业班组长、特殊工种工人普遍培训一遍。

3、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⑴提高设施档次,建设重点项目,“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是在镇区兴建高档次的大型商场一个,兴建大型超市两个。在镇区拿出较好地段吸引投资,再上一些档次较高的餐饮、美容等服务项目,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加大仓储、运输业的投入,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加强城区(中心区)商贸结构调整,形成一纵、三横的布局,建成规模较大的市场区,以新村镇商贸园区市场为中心加强市场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批发零售、集日、常日不间断的各类商品交易基地。

⑶发挥传统优势,发展观光旅游业

利用新村镇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开发一些常年性的旅游项目,“十一五”期间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开发力争有所突破。

4、科学规划,加快村镇建设步伐

⑴建立现代化的镇村体系格局。“十一五”期间村镇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形成以镇区为核心,以交通便利的行政村为基础、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抓住机遇,加快镇区建设步伐,以新村大道、中兴大道、郑新路两侧的房屋改造为主,加快镇区房地产开发力度,“十一五”期间要新建住宅楼5万平方米。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在规划设计建设、配套、环境、物业管理等环节上体现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

⑵加快公用设施建设:“十五”期间,结合平改工程,抓好镇区道路的建设,形成纵横交错、功能完善,宽敞优质的道路交通体系;加强电力配套建设;5年内新发展天然气用户1000户。搞好镇区绿化,新村大道、中兴大道形成两条绿化带、中兴大道南侧建设一个绿化小区;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解决镇区污水排放问题。

5、发展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⑴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社会发展情况,继续调整学校布局,逐步形成合理的学校结构布局。

⑵建立完备的规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倡导新的婚育观和生育文化,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下,妇女疾病普查率达100%,治愈率达85%,育龄群众计生知识知晓率达到90%,实行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开展生殖健康全程优质服务。

⑶预防为主,全民参与,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坚持做到一村一所,集体办医方向。各村卫生所五年内均达到甲级卫生所标准,大力推进“一体化管理”,镇卫生院起到镇级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中心管理和枢纽的作用。做好儿童规划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做好孕妇、儿童保健工作。

⑷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十一五”期间建成集影剧院、图书馆、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书画展室的文化活动中心。积极推动**镇民间文艺团体、文化活动的开展,努力创造适合镇情的文化模式和高文化含量的社会环境。

⑸积极发展体育事业,结合高档住宅小区的建设,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社区体育活动场所。

⑹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养老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注重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发展老年事业。普遍建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达50%以上。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动员全社会力量扶残助残,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

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⑴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好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⑶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民兵、预备役等项工作。

7、加强领导,抓好规划的贯彻实施

⑴加强“十一五”规划宣传与实施工作的领导。“十一五”规划是团结人民、鼓舞人民加快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奋斗纲领,必须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十一五”规划要依法经镇人代会审议通过后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要做好与规划的衔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十一五”规划需要调整时,必须通过法律程序,经镇人代会审议批准。

⑵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财政改革,进一步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努力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建立政务公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尽心竭力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⑶认真解决资金问题,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是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我们要认真组织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财政引导、金融支持、企业为主体、社会各界及外商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新格局,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宏伟的,任务是艰巨的。为此,我们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精神,真抓实干,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为实现我镇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跨跃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来源于,欢迎阅读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

第五篇: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专项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六年十月

上一篇:借记卡与信用卡的区别下一篇: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