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阶段如何提高人的音乐感觉

2022-09-11

社会的进步赋予音乐发展以巨大的空间和潜能, 而提高全民音乐素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人们都有着良好的音乐感觉。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教学对培养人的音乐感觉有着特殊的贡献, 仔细分析其在学校教育各个阶段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对促进音乐教育整体发展是积极有益的。

1 学前教育-音乐感觉发展的摇篮期

大多数儿童是在3岁-6岁进入幼儿园或者其他学龄前教育机构的, 而学前教育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循序渐进进行的。对于学前教育, 国家将其列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可见, 对于思维意识并不成熟的学前儿童来说, 这一阶段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一时期儿童的特点:3岁左右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4岁左右是感知图形的“关键期”, 5—6岁是思维方式潜在发展的“关键期”, 而整个幼儿阶段则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有较强的敏感性, 能够吸收环境中各种事物的特征, 获得大量的印象。而语言的学习及数概念的发展, 让他们有了更好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保证。

0—3岁时期。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李晋瑗曾经比较细致的分析了这一阶段如何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问题。她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 参与音乐活动的方式方法, 主要是聆听音乐,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需要家长为他创造听音乐的环境,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 借助孩子的吸取能力, 感受音乐艺术动听的旋律美, 吸取音乐艺术内涵的高雅情趣。给孩子以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染, 发展听觉能力, 特别是培养"音乐的耳朵", 发展比一般听觉能力更为精细的音乐听觉能力, 如:辨别音准的听觉能力、感受音乐情趣的音乐感受能力、在头脑里留有音乐印象的音乐记忆能力、对音乐内涵的领悟能力等。

4—6岁时期。这段时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 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 也是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 同时它更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正因为这一时间段的在现实生活中就出现了许多这一年龄段的“忙碌儿童团”。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 进行着对各种各样知识的先期性认识。拿视唱练耳为例子, 一些幼儿园里涉及了这一学科的最基础的知识点, 他们利用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等等, 通过调动儿童的手, 脚等肢体用以配合不同的旋律、节奏来提高内心听觉能力以及音乐结构意识;或者通过接触简单的乐器, 培养他们初级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对旋律和节奏的记忆能力等等。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一个4—6岁的孩子在接受视唱练耳教育中, 不需强调理论上的诸如对音程结构, 旋律标记, 以及其他一些深层理论知识的理解, 而仅限于适应他们年龄特点的简单的模仿、对比和体态律动的一些要求就可以了。

2 初等教育-音乐知识结构框架

在我国所说的初等教育一般指小学教育, 它是国家义务教育最基础的部分, 而在6—12岁左右的适龄儿童均应接受此教育。

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是以感性经验的获得来促进思维的进步的, 而注意力不强, 容易被外来的东西所吸引, 则确定了他们了解新事物的方式, 是非常直观的, 不确定的。也就是说, 他们对知其然有着绝对的先天素质, 而对知其所以然只不过是一个量化的过程罢了。

专业理论知识的涉及。新实行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体现了在审美过程中来培养小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 并以此来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但是, 小学音乐教育究竟需不需要涉及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莫扎特在5岁时就写过一部键盘协奏曲, 肖邦在7岁时就发表了第一步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 舒曼在7岁时就创作了一组钢琴舞曲。我们在感慨音乐家卓越音乐才能的同时, 是否发现了隐藏在背后的共同点, 就是在这个年纪的孩子, 具有了学习基本音乐理论的素质条件。

3 中等教育-音乐感觉综合素质培养

少年时期的学习,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12—18岁左右的少年正处在中等教育阶段。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 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承担着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 在这里我们主要提及初中和高中的教育。

生理心理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入了他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青春期。这个时期是个体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 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思维中也出现了元认知的内容, 占主要地位并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也都有了深刻的变化。

非专业学校视唱练耳的教育是间接的, 不完全的。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学校和社会给予相应的重视外, 对于知识理论也要采取取其精华的原则, 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引导学生, 培养他们最基本的素质。着重从单音、音程、和弦的模唱, 简单节奏的模仿, 简单旋律的模唱和视唱入手, 并对书写表示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而专业院校的附属中学, 则要进行细致的基础训练, 在对基础乐理中有关视唱练耳内容熟练掌握的基础上, 将模唱和听辨适度结合, 对基本的音程、和弦的听写强化记忆。对于音乐的灵魂—节奏, 要达到将基本节奏型, 基本节拍熟练掌握的水平。而通过对旋律的背唱、听写达到提高音乐记忆力的目的, 从而为高等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些训练完成之后, 人们的综合音乐素养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4 高等教育-个性化培养音乐人才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 是一种专业教育, 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 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的教育。它包括了我们所说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甚至更进一步的教育。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不仅体现所赋予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 并间接影响了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好坏。也正是在接受高等教育后, 一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潜能才得到了更好的加强和发挥。因此, 对于高等教育需要格外的重视和严格系统的规范。

生理心理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学生, 大体处在18—25岁左右, 属于成年早期。个体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 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 人生观和价值观趋于稳定, 人际交往趋向成熟。也就是说, 他们具有了独立的分析解决事物的的能力, 也处在逻辑思维最发达的时期。因此, 对他们的教育不需要过多的强调模式化的内容, 而应注重理论逻辑的引导, 个性化的培养。

音乐人才的个性培养由于高等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性人才, 因此, 对知识的严格化, 理论的精确化就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视唱练耳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已有了明确的学科概念和专业概念, 而所使用的教材也具有了循序渐进的特点。这些规范使得学生能在严谨、正规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和牢固的掌握知识。另外在对高等教育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注重方法的传授, 鼓励其个性化发展, 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让特点风格成为培养音乐人才的注重点。同时要加强对古典、现代音乐的听觉训练, 及和声听辨分析, 依据个人情感体验对音乐作品“二次创作”, 并锻炼他们进行音乐作品创作, 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性潜能, 使高等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和输送音乐人才的基地。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具体分析学校教育各个时期相对群体的特点, 对其适合采用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视唱练耳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丽梅著.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 杨立梅蔡觉民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3] 张凯著.音乐心理[M].重庆:西奈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旺苍县水稻生产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下一篇:“润泽心灵”课堂的三重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