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地理信息科学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学风建设是保证高校办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湖南城市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现状分析,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师队伍、文化氛围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第一篇:地理信息科学论文

科学利用地理信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摘 要:地理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广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够准确分析出不同地区的空间立体结构,而一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一时难以掌握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而不能全面理解各个地区空间分布特点,为此,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方式,科学利用地理信息,呈现出直观立体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不断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信息;教学效率

在以往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将地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教学内容,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不能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对地理地图没有强烈的立体感受,难以准确判断出各个地区的空间分布特点,直接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对此,以下文章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从而改变这一教学现状。

1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地理信息的优势

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地理信息,可以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进而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扩充,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所传授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于辅助地理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学角度分析,科学利用地理信息,能够呈现出直观化、立体化的地理坐标,促使学生准确识别各个地区空间位置,积极主动对指定的区域进行分析和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发散思维,便于学生充分了解地图的各种符号,明确各个符合代表的含义,以及扎实掌握指定地区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在于地理信息具有准确地位的特点,能够按照特定的坐标和经纬度,对地图中地理标志进行空间位置的定位和识别,展示出地图的三维特点,使地图成像更清晰,能够观察到坐标位置的每个点,全面掌握该地区的交通现状以及污染程度。同时,带给学生强烈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轻松掌握指定区域的位置信息和经纬度,逐渐学会按照地理信息显示的情况总结分布规律,进而高效学习地理知识,充分体现出利用地理信息的优势和作用。

2科学利用地理信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

2.1运用地理信息,拓展学生空间思维,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要想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地理教师要转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积极科学利用地理信息,对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借助地理信息传授地理教学内容,使地理地图的色彩更加鲜明,呈现直观的地图特征,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便于学生快速提取地理位置信息。

例如:在学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时,利用地理信息,能够呈现出非常立体的教学内容,所展示出熟悉也是非常精准的,借助地理信息演示出直观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够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驱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城市空间特点,仔细观察地理信息系统中显示的地图,进而全面掌握不同城市的空间结构,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并且,不再感受地理知识难以理解,更加主动探索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2利用地理信息渗透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渗透教学内容,通过地理信息呈现出直观立体的地区,使学生清楚观察到各个区域的空间结构特点,深入理解地理教学内容,逐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课时,科学地利用地理信息,能够直观显示出立体的人口空间变化特点,将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用不同颜色标记出来,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展示出非常直观的人口空间变化特点,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印象深刻,促使学生主动观察地图,进而深入理解和认知地理知识,全面掌握人口空间变化特点,充分体现出利用地理信息显示地图,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逐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更加深层次理解地理教学内容,由此可见,科学利用地理信息的重要性,既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同时,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2.3利用地理信息,增强学生视觉感受,有效提高学生读图效率

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利用地理信息,可以延伸更多的教学内容,扩展丰富的地理知识,将地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直观立体地呈现出来,显示出色彩鲜明的地图,使抽象的地理知识非常直观,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点。并且,也可以将地理信息与计算机相连接,用显示屏展示地理知识,增强学生视觉感受,便于学生准确找出指定的区域位置,渐渐地学生根据地理信息显示的方位,自主划分出各个地区的范围和经纬度,更加清楚区域的地形和地势特点,逐渐掌握地区的缝补规律。因此,利用地理信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便于学生总结和概括地理知识,并学会探索地图中的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读图效率。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科学利用地理信息,不仅改变和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通过运用地理信息渗透地理知识,展示生动立体的地图,便于学生学习和观察各个地区孔家立体特点,进而拓展学生空间思维,增强学生视觉感受,调动学生主动探索,充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喜生.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探析[J].亚太教育,2015,(36):46.

[2]于洪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35-36.

作者简介

蒋晓燕,学历:大學本科;职称:中教二级;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作者:蒋晓燕

第二篇: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研究

摘要:学风建设是保证高校办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湖南城市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现状分析,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师队伍、文化氛围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地理信息科学;学风建设;现状;措施

地理信息科学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并形成的技术体系[1]。随着我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GIS人才[2]。湖南城市学院作为一所以城市建设为特色的地方二本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下降明显,主要表现在学生迟到缺课的比例增加、不认真上课、不参加晚自习、考试作弊等现象严重,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差,挂科多,其综合素质有所下降。如何提高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学风建设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包括学校的学习风气、教学风气、办学风气等,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4]。该文采用SWOT法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通过分析提出学风建设的改革措施。

1 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1.1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的优势

1) 教师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由8名专业教师和2名实验教师组成,3名为副教授、4名为讲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名,在读博士3名,学国土资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师4名,地理信息系统与制图学专业4名,地理学专业2名。按教学需要,每位教师确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主攻遥感有2名教师,数字摄影测量2名教师, GIS开发2名教师,地理信息系统2名教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教师年富力强,平均年龄35岁,具有高度的进取心和责任感,为专业发展和学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2) 学生人数不多,师生比合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每年招生的学生人数控制在30-50人之间,所有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班级都是小班授课,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上能够有的放矢,并且所有班的班主任都由专业教师担任,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把握,及时作出调整。

1.2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的劣势

1) 缺少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青年教师占多数,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来校任教,缺少教学、科研的经验与积累,在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下负担较重。因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没有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带头人,在教学上未能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与专业的办学历史不符,在科研上也没有确定某一明确的方向,各位教师各自为政,单打独斗,不能形成具有战斗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无法实现1+1>2的整体涌现性。

2) 生源质量不高,师生双向不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与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等专业相比,录取分数线较低,由于社会大众对该专业不熟悉,往往招收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其他专业录满后调剂过来的低分生,生源的质量较差。因此,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专业不认同,缺少学习动力,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上课热情。学生抱怨教师工作不敬业,教学不投入、能力差,教学手段单一,讲课不生动。教师抱怨学生学习不认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

3) 课程设置不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是依托测绘工程而创办的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和测绘的专业课程各占50%,虽然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由于课程之间衔接不紧密,学生所学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不完整,尤其是开发类课程较少,使得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与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在测绘能力方面处于劣势,与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地信专业学生相比,开发能力较弱,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毕业后绝大部分学生只能胜任数据处理工作,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从事GIS开发方面的工作,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的机会

1) 社会对高素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迫切。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总产值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就已突破2000亿元。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即懂技术又懂应用的中、高端人才。

2) 院校领导重视。近两年,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得到了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学校成立了湖南省城市规划信息技术高校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教师都是实验室成员,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发展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提供了平台。

1.4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的威胁

1) 社会环境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读书无用”、“一切向钱看”等思想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虚度时光,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虚幻世界,没有学习目标。

2) 校园氛围影响。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处于转型期的地方二本院校,学校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校园的学习氛围不强,“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校园中广泛存在,这些不良风气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改变了一些学生的价值观,阻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2 学风建设改革措施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教师在学风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而专业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单位,专业学风对学校、学院和班级学风,以及学生个人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风建设改革。

2.1 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学生学习的思想问题,通过主题班会、一对一交谈等思想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做好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新生对专业不了解,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因此,在入学教育时将专业介绍和学风建设的教育作为重点,使学生从了解专业到热爱专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具体的方式,尽快确定学习目标,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2.3 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促进专业学风建设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制度、考试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制度、教学过程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保证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通过这些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更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良好学风。

2.4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知识更新快,应按其知识体系设置专业课程,厘清各门课程的关系,保证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等不同环节的知识。把握社会对技术更新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将市场急需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学生。通过大学生导师制,以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和开放性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风促学风

通过引进有影响力的学者作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确定方向,指导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和协同竞争的良好氛围。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教学中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

2.6 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围绕学科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GIS文化节、GIS技能大赛、学术讲座等,让学生尽快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来,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3 结论

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学风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整体的思维,从学生、教师、管理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 崔铁军, 郭黎, 张斌. 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的思考[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0, 27(6): 391-394.

[2] 梁军, 黄骞.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J]. 地理信息世界, 2013, 20(1): 81-86.

[3] 李晓翼, 乔湘平. 基于全过程的高校学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当代教育论坛, 2010, 8(8): 76-78.

[4] 任芳. 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J]. 继续教育研究, 2011, 27(10): 145-147.

作者:吴德华 杨冰 龙岳红 张习科 汤淼

第三篇: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提升科学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本文阐述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學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促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得到有效展现,构建高效科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科学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对于教育教学的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及探究意识的重要教学科目,在小学阶段教学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而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化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情境,二者相结合能够提升科学教学的趣味性。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值得深入探究。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之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相结合,可以将抽象化的科学理论以形象化的视频等方式展现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效率,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索欲望。第二,信息技术功能较为多样化,将其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之中,有助于转变单调的教学方式,增强科学教学的灵活性及趣味性,调动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第三,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互联网络打破了知识的空间以及时间限制,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频率逐步提升,推动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不断优化,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但是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科目的运用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相较于其他科目,科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相对较低,传统的课堂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其次,信息技术的价值并未有效展现。一些教师将信息技术仅仅当做是播放教学课件的工具,与教学的融合程度较为浅显,这就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表面,难以实现预期效果。上述问题给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想观念的滞后,一些教师并未真正领会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影响了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性。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途径

(一)提高重视程度,创新课堂设计

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在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指导之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及价值,提高对于重视程度,因地制宜的创新课堂设计,促使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机结合。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等创造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情绪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科学问题。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教学知识小游戏。一方面能够提升科学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科学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科学教学而言,单纯的依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容易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且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大綱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以及现阶段的热门话题选择契合的网络教学资源,并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拓宽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有助于提升教学内容设置的灵活性以及趣味性,对于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而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扩充并不能够盲目的进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的钻研教学大纲,深入领会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此外,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需求,所选择的教学资源要符合小学不同阶段学理解能力,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

科学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化,而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教学难点问题。依靠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讲解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欠佳,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而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便于理解的形态,将传统教学不能够展现的内容更为直观生动的表现给学生。因此,教师在讲解诸如宇宙等较为抽象化的知识点时,可以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快的理解相关知识,并从中体会到科学的奥秘。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够为科学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便捷的授课方式,但是网络信息较为繁杂,若使用不当将会降低科学的教学质量,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探索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实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权.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2]夏红军.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19.

作者:唐小兵

上一篇:电大毕业法学论文下一篇:公共管理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