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2022-08-18

第一篇: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

克服紧张心理的七个方法

建立自信、充分准备和适应变化是消除紧张心理的主要途径,但在演讲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以下具体方法来消除紧张心理。

自信暗示法

演讲者不应在上台演讲前多想可能导致演讲失败的因素,如“不要紧张不要害怕”、“我忘了演讲词怎么办?”、“听众嘲笑我怎么办?”等等。这种负面的自我暗示往往会导致失败的结局。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小宝宝手里端着一个玻璃杯子,妈妈在一旁就特别担心小宝宝把杯子给打碎了,所以就对小宝宝说:“不要打碎、不要打碎、千万千万不要打碎!”结果还是打碎了。更有趣的是到了晚上,妈妈就嘱咐小宝宝不要尿床、不要尿床、千万千万不要尿床!结果怎么样?又尿床了。

为什么是这样呢?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潜意识分不清楚是非对错,正确与否,它只接受肯定的信息。什么不要打碎、不要尿床、不要紧张、不要害怕等否定信息一概排斥,潜意识只接受打碎、尿床、紧张和害怕的肯定信息。

所以演讲者对自己的演讲题材和演讲效果要充满自信,更要在精神上鼓励自己去争取成功。演讲者可以用以下积极正面的文字反复暗示、刺激自己:“我的演讲内容对听众具有极大的价值,听众一听一定会喜欢”;“我非常熟悉这类演讲题材,我一定会成功”;“我已准备得非常充分了”,等等。每次在演讲前暗示自己:我会讲得很好,会讲得很成功,听众会非常喜欢听我的演讲。想象演讲结束,听众掌声雷动的情形,热血沸腾的动人场面。这个方法我屡试不爽。

提纲记忆法

初学演讲者常常把能够背诵演讲稿作为准备充分的标志。背诵记忆,对于初学演讲者可能是一种必要的准备方式。但是,背诵依赖的是机械记忆,逐字逐句的记忆不仅耗费演讲者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造成演讲者心理麻痹。实际的演讲过程中,一旦因怯场、听众骚动,设备等突然出现故障而打断了演讲者的思路,机械记忆的链条往往就被截断,演讲者脑海中会一片空白,导致演讲停顿。此外,单纯的背诵记忆,还极易形成机械单调的“背书”节奏,丧失了演讲应该具备的激情和人情。

著名政治家、演讲家丘吉尔,年轻时也常常背诵演讲稿而后发表演讲。在一次国会会议的演讲中,丘吉尔突然忘记了下面的一句话,他不断重复最后一句话仍然无济于事,最后只得面红耳赤地回到座位上。从此,丘吉尔放弃了背诵演讲稿的准备方式。

对于大多数的演讲来说,我们提倡用提纲要点记忆法。提纲要点记忆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就有关演讲的主题、论点、事例和数据等做好演讲笔记,最后整理成翻阅方便的卡片。然后,对笔记或卡片上的材料深思、比较并补充,整理出一份粗略的演讲提纲,提纲注明各段的小标题。最后,在各段小标题下面按序补充那些重要的概念、定义、数据、人名、地名和关键性词句。至此,一份演讲提纲基本完成。在整理演讲材料和编排纲目的过程中,演讲者应反复思考和熟悉了解自己的演讲内容,而在演讲时仅仅将演讲提纲作为提示记忆的依据。

目光训练法

初学演讲者往往害怕与听众进行眼神的交流,于是出现了低头、抬头、侧身等影响演讲效果的不正确的姿势。演讲者正视演讲对象,这不仅是出于演讲者的礼貌,更重要的是演讲者与听众全方位互动交流的需要。初学演讲者不妨按以下方法来训练:找人与自己对视,并且在此过程中不要讲话。或者也可以像我在初学演讲时一样,我经常在早上散步的时候,故意从那些参加晨练扭秧歌的大妈面前走过,我用眼神与她们对视交流,想象在对她们进行演讲。每次在坐地铁的时候,人群往上走我就看着他们的眼睛往下走,想象如果在对他们发表演讲,我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眼神与他们交流。在“中国公众演说特训营”的培训班上我也都要求学员做目光对视训练。平时在底下养成习惯了,上台看听众也就非常自然了。

呼吸调节法

适度的深呼吸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躁、烦闷的情绪。演讲者在临场发生怯场时,可以运用深呼吸法进行心理和生理调节:演讲者全身呈放松状态,目光转移到远方景物,做缓慢的腹式深呼吸,根据情况做五到十次,甚至更多次。很多运动员、歌星、主持人,他们在上场时也做深呼吸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其实,这在

心理学上叫注意力转移法。原来把注意力放在担心上,现在不过是把注意力转移到深呼吸上,以此来让自己放松平静下来。

调节动作法

你在台上紧张的时候,会发现你的浑身肌肉紧缩着,绷得紧紧的,这个时候你换个动作,换个姿势,会直接减轻你的紧张程度。或者是握紧双拳,握得不能再紧之后放松,这样反复练习,多做几下身体就会慢慢放松下来。

还有一种土办法,有些主持人参加我的培训时告诉我,刚开始也没有人教他们怎么克服紧张,每当紧张的时候就用力地掐自己,就能马上分散或转移注意力。朋友们的这些方法很简单也很实用,不妨尝试一下。

专注所说法

专注自己的说话,就是把注意力全部专注在你要演讲的内容上,而不是放在听众怎么评价我,对我形成什么样的印象上。其实演讲的最高境界就是忘了自己,面向听众,专注所说。

专注自己的说话,其实也是注意力转移的一种方法。我们常常是面对听众会紧张,但自己说话不会紧张,所以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讲话本身上,而无暇顾及听众的反应,无暇关注听众,自然就会减轻紧张程度。

预讲练习法

与前面的几种方法相比,更重要的是多讲多练,积累成功的经验。讲一次不行,讲十次,三十次,五十次,肯定会越来越能够把握自己。

预讲练习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为了纠正语音,锻炼遣词造句能力,训练形体语言,演讲者可以自撰一个演讲题,或模仿名家的演讲,在僻静处独自演练。著名演讲家,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青年时代就经常模仿律师、传教士的演讲,独自一个人对着森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

第二种,为了参加正式的演讲比赛或在规格较高的会议上发表演讲,有必要进行试讲。这种试讲最好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充当听众,一则可以模拟现场气氛,二则可以听取亲朋好友的意见和建议。

我本人也经常在早晚散步的时候练习演讲,更多的时候在正式演讲之前,我会在办公室里对着一面大镜子练习。这样能够更好地调整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

大量的预讲练习可以帮助演讲者建立充分的自信,而且还便于自己更好地去发挥,避免因准备不充分或不适应演讲环境而引起的惊慌失措。中国有句古语叫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训练:

为控制恐惧制订你自己的个人行动计划。例如:如果预讲时你的嗓音会发颤,告诉自己下一次开口讲话前,你应该练习深呼吸。把行动计划写在索引卡上,每次预讲前都拿出来研究一番。

第二篇:孩子脆弱心理的表现及克服的方法

宝宝什么时候变得脆弱敏感

三岁以后,宝宝突然对成人表现变得敏感、脆弱,孩子开始对妈妈在感情上依恋。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会哭哭啼啼,没有安全感,说明孩子的情感敏感期到 来了。到了六岁后,以前绝不会引发他哭啼的事情,而在这个时候他却会委屈和哭泣,情绪极不稳定,对父母传递过来的情感高度敏感,父母情绪稍微有一些变化, 他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把注意力转移到父母对他的情感上来,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有一点点小矛盾,就立刻哭着说要妈妈,以前总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现在忽然哭 着不让妈妈离开,必须陪着他。这个时候家长就下个定义:认为孩子太脆弱,承受力差,爱哭,这样的结论是不妥的。任何情感都需要表达出来,宝宝敢于说出,这 样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宝宝为什么如此脆弱

现在的宝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凡事要求家长迁就,致使感情和心理相当脆弱,动不动就哭鼻子。比如,在幼儿园受了老师一点小批评,和小朋友玩受了点委屈,家长没答应他的要求,等等,这些都能让这些感情脆弱的宝宝情绪低落。

感情脆弱的宝宝一般有哪些表现

1、宝宝过于敏感自尊

这类宝宝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受到嘲笑、轻视后会感到十分害怕,形成自卑脆弱、退缩逃避、气量偏小的性格,在行为举止上常常显得拘谨、不爱说话、喜欢独来独往。

2、宝宝虚荣心强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给宝宝提供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从而助长了宝宝在物质上的虚荣心。专家认为,在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过高地评价自己,再 加上很多家长喜欢盲目地夸奖宝宝,使宝宝产生在精神上的虚荣心。虚荣心强的宝宝很喜欢攀比,如果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往往会感到强烈的失落感,心理失去平 衡,脆弱不堪。

3、宝宝赢得起输不起

输赢本乃兵家常事,可是有些宝宝赢了,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输了,他就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

4、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

同样是摔跤,有的宝宝能自己迅速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尘灰,继续若无其事地玩耍;而有的宝宝却只是趴在地上啼哭,伤心。这表明,在挫折面前,后者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心灰意懒、逃避退缩。

家长如何帮助宝宝克服脆弱

1、给宝宝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逐渐扩大宝宝的交往范围,尽可能地挖掘宝宝的优点,使宝宝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他有充分把握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他人的认可、赞美,树立自信心。

2、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要纵容宝宝的消费欲望。要培养宝宝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不要盲目表扬宝宝,使其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让宝宝受得起表扬也受得起批评。

3、要有一颗平凡心,正确对待宝宝的输赢。当宝宝失败时,家长鼓励宝宝,把宝宝从脆弱的感情中拉出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家长能够对输赢淡然处之,宝宝对输赢的心态也就能摆正了。

4、在挫折教育上,身教重于言教。当家长受到挫折时,冷静、坚强、勇敢的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宝宝直面挫折的勇气。当宝宝面对挫折时,家长要显得平 静,淡化宝宝的受挫意识。当宝宝经过自己努力克服了一些挫折后,家长要及时赞扬宝宝,让宝宝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胜利感,从而增强克服挫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惠嘉早教【新一代c园】幼儿园 地址:恒祥北大街新一代c区内 电话:5926000 /15383328001 官方网站: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及其克服方法论文

摘要: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胆怯心理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探究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治方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采用的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关键词: 体育教学;胆怯心理;形成;克服方法

我们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参与竞争,而不敢表现自己;或者是等到老师已经抽到别的学生表演时,他才敢在下面悄悄地模仿;偶尔被老师点名展示时,也是妞妞捏捏,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或会做的动作,因为胆怯而不敢回答和展现。这种现象在小学生中并不少见。存在胆怯心理的学生共同特征是:因惊恐、焦虑,导致其言语和整体行为出现异常,甚至是局促不安、手足无措。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情绪状态,势必影响学习,形成畸形乃至“厌学”心理。

一、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

学生体育胆怯心理的形成,一方面与传统体育教育传承下来的一些呆板、僵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对当今一些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的曲解,也构成了学生胆怯心理得以滋生和成长的土壤。这里简单罗列几例:

1、谦虚,谦虚,越歉越“虚”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些体育教师用来告戒那些刚刚取得一点而成绩,就产生了所谓“自满情绪”的学生时,所惯用的“律条”。例如,某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然而,他却被告知“比你好的同学还多得很,你应该谦虚地向他们学习。”教师的本意是想以此激发学生的斗志,鼓励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但事情往往并不像教师预料的那样,对部分学生来说,教师的告戒无异于在给他们泼冷水,一些成功之后的大胆念头、欲望和快乐的情绪,转眼之间就被这一古训支离成破裂的碎片,天真活泼和酷爱表现的天性大打折扣。而后这些学生事事小心谨慎,甚至回答、示范亦是瞻前顾后,一种胆怯心理至此油然而生。真可谓“谦虚,谦虚,越谦越‘虚’”。

2、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优点也是一种流动的液体,即便是教师把它捧在手上,也有随时“流失”的危险,更不用说不闻不问了。而历史传承下来的一些“律条”,诸如“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或者是“用显微镜来查找自己的缺点”等等,都会让学生造成一种生活在缺点空间中的假象。对于一个在缺点空间中穿梭的学生来说,心理难免受到缺点的挤压,形成一种害怕错误的胆怯心理。这样的心理又会导致学生从这个缺点的阴影中陷入另一个缺点的泥潭,进而形成一种“优点不说流失了,缺点越说越多了”的恶性循环。

3、期望太过期望,因而没有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激活自己的教育对象,戏剧性地活跃课堂氛围……”这就是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所命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然而一些教师主观上不切合实际的过火期望(恨铁不成钢)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极易导致学生胆怯心理的出现。例如:期望学生较快地掌握一个技术动作,却又嫌他们进步的太慢;期望他们都能很好地展示技能,却又以法官的口吻对他们的表现加以无情的批判,说:“你的动作还不够准确……“这样一来,学生自信与勇敢的引擎在启动的瞬间,他已经感觉到等待他的将会又是一次失败。失败使他们害怕,害怕又使他们胆小。

4、挫折,挫折,挫得太凶

挫折可以提高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发展儿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良个性。但是一些教师直接把“挫折”和“批评”甚至是“体罚”等同起来,却不知这样的等同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些挫折容忍力低的学生因为这种“批评、体罚式的挫折”而显得惊恐和不堪一击,严重的甚至丧失自信与尊严。这样看来,对于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来说,:“挫得太凶的挫折”也难脱其责。

二、体育教学中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

小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要让学生和胆怯心理告别,还须尽早抓起,从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辟捷径,为此我提出了如下的几种方法。

1、对比鼓励法

即让学生在一种横向(纵向)的比较过程中,有效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唤醒沉睡的自尊、自信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勇气,逐渐消除胆怯心理。众所周知,小学生最崇拜的人通常是教师,因而教师切不可一味地把自己打扮成权威、完人的化身。而应该以自己为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人人都是有缺点的。例如,在一次学校运动会报名动员会上,学生听说竞争很激烈,都害怕比差了在同学和老师面前丢脸。了解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后,我对他们鼓励道:“以前老师参加体育比赛的时候,也曾由于心理害怕摔了大跟斗而比了个最后一名,难道你们要让这个最后一名一直保持下去吗?”听了这番话,学生们虽然心存疑虑却又捧腹大笑起来。一个学生半开玩笑地说:“陈老师跑最后一名,我就是不得名次也比你强,我要参加……”我马上对这位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其他学生也由于心里有了底,纷纷举手报名参赛。

2、优点放大法

所谓优点放大法,就是教师雅用一种欣赏与赞美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微小的闪光点,并适当而又巧妙地加以放大,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突破因缺点和失败困扰所形成的胆怯心理,找回自信。例如,有一名学生由于长得比较胖,体育成绩难如人意,每次在课外见到我时总是低头不语,或者老远就躲避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乒乓球还有两下子,一连战胜了三个同学,好不威风。借此机会我亲自参战,而且屡站屡败。一些学生对我说:“陈老师,您太笨了,连个女生都打不赢”。我自我嘲解到:“哪里是我笨嘛,分明李丹就是一个‘武林高手’,我怎么会是她的对手,大家以后可不要小看她……”当时,李某那股自豪劲儿就别提了,一个劲儿地大喊着:“陈老师,再来一盘。”后来再见到我时,她低头躲避的习惯被一句我所熟悉的话所取代——“陈老师,一会儿我们来打乒乓”。

3、角色扮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其实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但现实条件与心灵渴望的矛盾,导致这种无所畏惧的渴望被主观的胆怯与懦弱所掩盖。“角色扮演”的游戏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这种勇敢的渴望,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个身体素质较差又比较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在 “老鹰捉小鸡” 游戏中总是让他担任勇敢的“母鸡”的角色。角色扮演对这位学生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开始给自己提出了奋斗的目标:今后要当一个身体健壮而又不在胆怯的学生。

4、竞争消除法

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足球或篮球比赛开局的几分钟,比赛双方队员都可打得很乱,毫无章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比赛会越来越精彩。这种现象是因为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使队员们产生了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但是随着对比赛的适应,队员的焦虑感会渐渐地降低。体育比赛中的这种现象对于我们帮助那些心里力求表现自己,却又不敢表现自己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学练比赛,让那些胆怯心理比较重的学生进行展示和表演,长期坚持,对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培养他们坚定勇敢、赋予挑战的性格,能起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5、有意提拔法

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往往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而他们做事往往小心翼翼。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我有意让这样的学生担任体育小干部、体育小能手一职。例如让他们尝试着帮助老师指挥口令;或者让他们管理课堂纪律等。而对于那些体育能力的确较差的学生,就是让他们帮助老师布置、收拾一些器材场地,都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而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无疑对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保护了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总之,体育教学中小学生胆怯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其改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体育教师本人也更应该认真对待学生中存在的这种心理问题,认识到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点滴言语和行为帮助他们改变。

第四篇:克服语言的障碍

学习外语,需要强烈的动机、优良的教材、密集的课程,以及适当的途径。所谓适当的途径,以我学习德文为例,就是指通过英语去学,反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显然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我必须有很好的英语程度,我的英语又是怎么念的?

其实我曾在前文中说过,我的英语是靠着翻译才扎下稳固的基础。一般大学生可以念一些简单的英语文章,但是除非他自己动手把一段英语译成中文,否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懂多少,结果马马虎虎、一知半解的地方比比皆是。我在一九八四年返台教书的第一年,对学生满腔热诚,主动教几位同学翻译;这些同学的译文经我详细修改之后,面目全非,几乎没有一句话是说得顺畅的。他们读过我修改的地方之后,才恍然觉悟自己的英语程度大有问题。

为什么翻译这么重要?其实翻译就像念书,念完一段之后,要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意思说出来,并且说得恰到好处。在中文里面,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的先决条件,是深入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语意、语用,以及各种不规则的特例或惯例,然后才能谈得上翻译。因此,翻译是学习外语的试金石。我们念外文书的目的,也不外乎是了解新知,然后用于我们的处境。翻译使我们把每一句英语彻底分析清楚,再组合起来,不能有丝毫含糊的地方。倒过来看也是一样。你试比较一段《庄子》原文与它的英译,就会发现英译一目了然,即使译错了也是当下立辨,但是《庄子》原文的意思反而令人捉摸不定,甚至懂得对或错,也无法判断。由此可知翻译的重要。任何语言的使用者都有当局者迷的地方,如果换个立场来看,是十分有帮助的。

其次,如果一个人只是泛泛地学习英语,想要看懂几本新闻杂志,听懂调频电台的英语节目,那么英语程度不易提高,并且即使是提高了,也派不上用场。因此,我重视专业英语的训练,譬如你是念数学的,就要把数学方面的术语及表达方式完全掌握,到达可以阅读学术期刊的地步。只有这样,英语对你才真正有用,可以帮助你在本行里面获得新知。我在耶鲁大学念书时,已经把当代最好的《西洋哲学史》(柯普斯登著)的第一卷(希腊与罗马)译为中文了(由黎明文化公司出版)。因此在上课时,凡是讨论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部分,我都可以轻易使用精确的术语与清楚的论证,让外国教授印象深刻。如果我不曾下过翻译的笨工夫,光是会说漂亮的口头禅,那么我恐怕不易顺利念完学位。

因此,学习德文、法文的道理也是一样。我是为了学会“阅读”,所以,首先要将文法逐条背熟,掌握基本句型结构;同时,我的目标是阅读“哲学著作”,所以要熟记哲学的概念、术语、论证。其他一般资料则不是我应该或能够关心的。当然,目前大学的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正是重视常识而忽略专精的特定材料。结果,学生学的是日常英语、日常法文、日常德文,对于本行的知识并无多大助益。

然而,学会外语之后,如果不能经常使用,也很快就会忘记了。我自己用的较多的是英语,每回收到《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时,总会找几篇念念,遇到适合

国人参考的题材,就随手译成中文。我在时报出版的《谁受过教育》一书,大部分材料即如此形成,参考价值很高。至于法文与德文,两三年不用又生疏了。我现在正寻找机会赴欧洲研究,可以逼自己磨炼德文与法文的能力。

至于我念日语的经过,则有些胜之不武的感觉。当时温斯坦教授规定我念日文,也是希望我可以“阅读”,然后使用日本人的研究成果。我在一九八三年暑假专攻日语,方法还是:由英语念日语。我在耶鲁图书馆找到一本用英语写的日语教科书,四百五十余页,订好计划每天念十五页,三十天念完。念完之后,我掌握日语语法最难的部分,就是假设句与否定句,设法多做练习。第二个月就拿出日语书做实战演练,发现比想象中的容易。何以故?因为日本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著作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引用中文原典或采用中文字。换言之,越是学术性的日语著作,越多中文成分。并且,念书是有方法的。所谓念五十本书,并非每一本书都由头到尾一字不漏的念,而是选择相关章节,作重点突破,由此领悟作者的基本观点与论证过程。一本三百页的书,真正重要的独到见解往往只有五六十页或更少;因此,在两个月之内念完五十本有关中国哲学的日语著作,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耶鲁大学有一位声名卓著的史学教授Pelican,每日读书一千页。我如果念中文书,每日五百页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你念书的目标是什么?有些书不值得念,有些书看一眼就可以了,有些书却要一念再念。

总之,我们在生命过程中,学习许多事情,其中有些是真正有益身心的,有些则只是表面的形式,让一个人透过此一形式来证明他的能力。为了应考而学习语言,多半目的在于后者;甚至,为了博士学位而苦读,目的也有几分在于后者。可是,没有这些形式,如何证明一个人的潜能呢?因此,博士学位的主要意义是说:你现在可以自己上路了,可以自己在浩渺的学海里寻找正确的途径。我们学习外语,也有类似的心思。

第五篇:克服当众演讲的怕羞心理

在卡耐基演讲口才训练班里曾有个推销员这样写道:“在班上站起来几次之后,我学得对任何人都可以应付了。一天早上我走到一家特别凶悍的买主面前,他还没来得及说‘不’,我已经把样品摊开在他的桌上。结果,他给我一份最大订单。”

还有一位参加训练班的家庭主妇说:“我不敢请邻居上家里来,恐怕自己无法使得宾主谈笑尽欢。但是上过几次课,并站起来讲过话之后,我毅然开了第一次宴会。真是圆满而成功。我周旋于宾客之间,使他们欢笑不止,毫不拘束。”

一次,在卡耐基演讲口才训练班的毕业典礼上,一名店员说:“我很怕顾客,我给他们的一种印象,好象我总是战战兢兢的。在班上讲演过几次后,我觉得说起话来更自信、也更从容了。我开始理直气壮地说出不同的意见。在我对班上讲演后的第一个月里,我的销售成绩便上升百分之四五。”

对这些人来说,自己能够轻易地克服恐惧和焦虑是件可喜的事情,他们从前可能会失败的事,现在却成功了。并且,他们能够从当众说话中获得信心,从而满怀激情、信心十足地面对每一天的每一件事情,把握自己和自己的将来。其实,人们只要能够能以面目一新的胜利感,迎战生活里的难题和困扰,即使所面对的是困难重重的境况,也可以将之变成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战。在卡耐基演讲口才训练班里,常常会有人津津乐道地谈论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卡耐基口才技巧而取得了成功。推销员指出销售额大有增加,经理表示业务大有进展,主管们则承认扩大了控制能力。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他们在下命令和解决问题时,熟练地运用了已经学到的语言技巧。

理查·狄勒先生曾说:“说话、说话的形态、说话的次数、以及说话的气氛……是工业机制系统中的生命血脉。”费莱德·康纳德先生也说:“我们所以兴致高昂地在‘通用汽车’从事语言训练的工作,基本的理由之一是,我们了解每位监管人员或多或少也算得上是个老师。从约束一个可能的员工起,经过初期的训练阶段,再经过正规的工作分派与可能擢升,一位监管人员需要不断地解释、描述、申斥、说明、指示、批评,并与自己部门里的每个人讨论无数的事情。”

上一篇:考核座谈会发言材料下一篇:康复医学科科室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