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心理障碍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克服心理障碍范文

如何克服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渐加深,学习中各种障碍逐渐地表现出来。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基础没有打牢,学习感到吃力;有的学生自认为不是学习的“胚子”难以学好数学而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还有的由于对已学知识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课堂容量和密度的增加,在学习数学新知识时处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状态,从而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丧失了学习信心。 鉴于学生存在上述学习障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一是要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一方面要制造事实,让学生相信:我们有能力学好数学,只要努力,就有进步。比如:每次章节检测,教师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让绝大多数学生及格。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利用科学家艰苦奋斗、知难而进的事迹和本班后进生转化的点点闪光事例来教育学生,以克服学生自卑、厌恶等不良心理。

二是注意与学生联络感情,激发其兴趣。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设问。对后进生提问时,即使他们回答不上来,也要引导和鼓励,切忌讽刺、挖苦和指责,使他们逐步由怕老师提问到敢向老师提问。平时要在感情上亲近学生。

三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告诉学生怎么听课,怎么作业,怎么总结学习规律,怎么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篇:克服浮躁心理

期中考试临近,很多同学静不下心来,显得格外浮躁。既想取得好的成绩,又不愿踏踏实实地学习,还有的甚至不知从何下手。现推荐下文,希望同学们从中获益。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其产生原因,在于社会变革期由个人的攀比心理造成,表现为乱碰瞎撞、炒股摸奖、跳槽等等,什么事都干得出,干什么事都无恒心,心急火燎。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浮躁心理主要由心理方面的错误认识引起,因此可以引导其进行自我调适:

1、忌攀比:“人比人,急死人”。当事者通过攀比,产生对社会生存环境的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

2、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当事人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所蛊惑的躁动化社会心态驱使下,他们奋斗的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金钱。但他们的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因而显得异常脆弱、敏感、冒险,稍有“诱惑”就会盲从,特别容易陷入由金钱编织的心理误区。

3、给自己准确定位:如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格局,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不能保证他永远挥洒自如。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高了起来。因此,给自己准确定位,保持头脑清醒,做力所能及的事,才能泰然处世,杜绝浮躁心理的发生。

在学习中,一部分中学生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 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这种心理情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浮躁”。浮躁心理是当前中学生较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某些学习阶段,甚至成为一些中学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时纠正,则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本文拟就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浅探讨与分析。

一、浮躁心理的表现与危害

浮躁心理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经常性的表现为“想不到” “坐不住” “听不进”“忙不停” “长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不知道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甚至手足无措,一会儿看看这本书,一会儿看看另一本; “坐不住”:在课上找各种借口下位子,或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 “听不进”:觉得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不值一听,或是在哈欠连天,根本不管老师讲什么; “忙不停”:兴头上来时,马上动手去做,乱忙一气,希望“快刀斩乱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却常常忙中出乱,甚至殃及他人; “长不了”:在老师批评和考试后,短时间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几天之后,依然故我,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对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心气浮躁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睡眠障碍、神经紊乱;急功近利会导致心理紧张、烦恼、易怒,减低注意能力、思维能力;浮而不实使学习无法深入,仅局限于表面,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二、浮躁心理的成因

1.内部原因

(1)神经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征。

有些学生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我克制能力,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3)认知水平。

部分同学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急于取得优异成绩,而又不从塌实学习入手,希望通过一些“捷径”,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结构正进行着大调整,社会氛围充塞着“喧嚣”“浮躁”之气。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舆论、时尚、风气、文化氛围都会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学习心理。 2)家庭教育。 在改革带来的社会变化面前,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既对改革的成果表示赞成和满意,又担心和忧虑在新体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面前无法适应,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长急于脱贫或改变生活的现状,表现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态(如对工作挑三拣四,频频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这种心理也影响到子女。

三、浮躁心理的防治

中学生的浮躁心理已成为他们提高成绩的重大障碍,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改变浮躁心理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从以下几法入手。

1、 立志教育。

教育学生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帮助学生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过高地要求自己。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教师应该告诫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学生一起分析学生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学生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学生“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2、习惯教育。

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渐形成的。要矫正这种性格缺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针锋相对地矫正。因此,一是要培养学生行为的计划性,要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磨练教育。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学生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学生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学生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榜样教育。 用榜样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要调适自己的心理,不骄不躁,为孩了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其次,鼓励学生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5、反思教育。

让学生时常反思自己,多问自己:我有志向吗?我我这段时间浮躁了吗?在哪些方面浮躁了?接下来怎么调整自己?

第三篇:如何克服浮躁心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批评某人太过“浮躁”,这个词也一度成为了流行词汇。用来形容某种心理,实际上形容得未必准确。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所谓浮躁,是指轻浮、不安分、脾气大、做事无耐心、见异思迁、总是想着取巧、不劳而获、成天无所事事等不良情绪体验。目前。浮躁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性不良心理现象。有心神不宁、焦躁不安、盲动等特征。

一、浮躁产生的间接原因

激烈的竞争与工作压力是产生浮躁产生的土壤,竞争促使优化、优化意味着给个人更多的要求。人们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收去争取,去获得。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冷漠也好,残酷也罢,都是浮躁的心态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另外,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容易导致人们浮躁的心态,是浮躁心理的诱因。因为高科技强调一个快字,人们没有没办法像以前一样,一壶酒,几碟菜,海阔天空地聊半天。人们追去速度,速率和解决方法的捷径。这其实无可厚非,然而在追求这些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了耐心和等待,甚至投机取巧,不惜代价。忘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最后导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变得越来越独立,造成一定程度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素,这些都是浮躁心态导致。 .

二、浮躁产生的直接原因

个人攀比是产生浮躁的直接原因。贫富差距和社会地位的高低,这种落差也确实不好克服,往往就会造成浮躁心理。浮躁的心态总是会使人失去对自我的精准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与我们一直所倡导的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的精神相对立,对社会和个人都非常有害,必须克服。

三、如何调节浮躁情绪

浮躁调节并不难,现在就从调节你内在生活做起,每天都要抽出点时间静思。这种练习能使你的精神活动放慢。一旦你可以放慢你自己的内在混乱状态的活动速度,你的外在生活也就会自然而然,由内而外地慢下来。

四、静思是调节浮躁的最好方法

首先你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自我意识。一个常常静思的,可以更加客观的了解自己的意识和思想。当然,你可千万不要为此在大峡谷面壁几天,那是电影的情节,其实静思并没有时间和地点的要求,散步时、购物时,你要做的也只是经常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自己的价值何在?在日常生活中,熟悉掌握这种静思可以让你跳出成堆的文件和应酬,不要把自己忘掉了。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意识,我们中多数人也会在某些时候随波逐流,从来不会去考虑自己生活的目的。

五、静思贵在坚持

不管你选择何种静思方式,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到底。静思就似一部灵魂吸尘器,只要你能够经常使用,你将受益无穷。逐渐地,你会发现外部世界其实根本无法左右你的意识,因为你的内心深处已经建筑起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那就是自我意识。不管你做到哪,你会发现哪个真实的“你”永远和你在一起。鼓励你,帮助你。

六、静思的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

有一个简便的方法,你可以把思维集中在两眼的中间位置。想象你窥见你自己灵魂的中心,中心被白色的光所包围,倾听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当你坐在那里的时候,你可以同时想象很多事情。在这个时候,你的心也许是朵缓慢开放的鲜花。你还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到达你所期望到达的一个安狰的所在,给你自己建造出一个空间,那是一片远离了人群的白色海滩,或者是一座山中的小木屋。你还可以试着用默念祷文的方式来集中精力。这个没有那么神秘,其实任何你认为重要的词语都可以当做祷文,像 “爱”、“平静”,这I样的简单词语可以,以至像 “呼”、“息” 都可以。如果你心里可以不断重复同一句祷文,你也就I可以借此使思维活动集中起来,或者使杂乱无章的思绪从头脑中清除出去。

七、养成安静的生活习惯

以前那种常有的寂静太美妙了,它把你与外部世界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一点在你不断遭受到外界噪音刺激时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在有机会的时候。你不妨试一试。不要一钻进汽车,就不由自主地把收音机打开,要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驾驶汽车上;安静地驾驶,想想手放在坚硬、光滑的方向盘上的感觉,坐在方向盘前座位上的感觉。当你的脚掌踩在刹车侗上的感觉,密切注意你前面的路。我们往往都只是以为自己在看着前面的路,然而事实上,我们也许只是心不在焉地边看边想着如何去餐馆买今天的晚饭等琐碎之事。放松自己,拒绝浮躁的侵袭。

第四篇: 如何克服懒惰心理

懒惰是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上不思进取, 该做的事情不想去做, 不懂得超越自我。事实上, 说一个人懒惰倒不如说这个人具有懒惰心理, 那么一个人的懒惰心理是怎么来的? 难道人们不知道懒惰的坏处吗?懒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疲劳。当人长时间地重复做同一件工作时, 就会很快地感到乏味和厌倦, 因为这件工作已经没有新鲜感, 这时就出现了心理疲劳。人所处的外部世界是时时刻刻无穷变化着的, 我们也经常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即使人每天做同样的工作, 这种工作对他来说每天也都应该是新的, 为什么人还会感受不到这种变化而感到心理疲劳呢?这是因为人的感受力是比较迟钝的, 对事物的细微变化感觉不到, 而人感觉的迟钝其实是由于人的身心受创而产生的潜意识所导致的; 另一方面, 由于教育的局限, 人们还有 “不要这样做”, “停在这里” “别动”等等具有否定意义的潜意识, 这类潜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使人的思维与行动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不去想新的东西, 不想干新的事业。综上所述, 懒惰其实就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潜意识在人脑中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懒惰表现

1、思想: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人在完成当天工作或学习任务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做。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班或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工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工作上依赖领导或同事,心想我不做还有别人做;学生课堂上不积极发言,总是觉得别人会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能力减退,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学生在操场上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是基本环保行动,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1、依赖性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很多孩子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一些成年人由于人格或习惯的原因依赖心也很强,依赖同事、领导、朋友。

2、缺乏上进心: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乏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

3、家庭培养方式不当:在家里,父母怕孩子年幼做不好事情,总主动为孩子承担一切杂务,结果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这样形成的惰性还会扩展到其他方面,孩子长大后也不能独立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惰性是从小就养成的,有的不好的家庭氛围使人产生惰性。例如有的家长本身就缺乏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1、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

2、尽量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制定工作或学习计划。各项任务都根据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养成不完成就不睡觉的习惯,克服“明日复明日”的思想。

4、寻找榜样。在身边找一个勤奋、果断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发生,就对自己进行小小的奖励,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6、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每次看到小丑娃又变丑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走向成功。

你是否喜欢凡事拖延,直到上级所交托的工作到了最后期限前,才开始挑灯夜战去完成呢?在工作上你有否遇上一些做事拖延的同事,结果自己尝尽等待的焦急滋味呢?做事拖拉的职场同事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在克服职场惰性心理之前,先分析形成的原因:

(一)得过且过:面对一些费神的工作或者自己不喜欢的任务,就会容易产生拖延的心态,认为事情到了最后总会被解决,于是不到最后一刻绝对提不起精神来处理。

(二)过分自信:有些人有自信在压力下工作,认为自己如同弹簧一样,压得愈紧便愈会弹得愈高,到了最后关头时限,效率反而会大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常常能够体会到克服挑战的快感,享受最后关头效率和刺激,不过对其他同事来谈,就会产生工作上许多的不协调和误解。

(三)害怕开始:有些人却欠缺自信,常常因为害怕自己会做得不好,结果便迟迟不敢动手,这种逃避的惰性心理,往往令自己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当别人开始催促,又或者受到同事的质疑,就更加不敢开始和继续拖延。不过,这种短暂的逃避令自己的恐惧感在拖延等待中愈积愈多。

(四)追求完美:有些人会尽心尽力做到最好,但仍会拖延至最后一分钟才动手,只因为他们想精益求精,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质量上的完美,结果迟迟未行动及导致时间大大超愈过预期。

要克服这种惰性心理,首先学会合理安排任务;其次可以向上级同事作出工作保证,有别人的监督,会令自己产生动力。

你亦可以为自己设定时间表及期限,要求自己提前完成工作,同时不断提醒自己必须严守承诺及纪律,享受提前完成工作的成就感。

最后,学会分析利弊,了解提前完成工作有甚么好处,拖延又有甚么坏处,对比之下,自然有明确的选择。

第五篇:克服语言的障碍

学习外语,需要强烈的动机、优良的教材、密集的课程,以及适当的途径。所谓适当的途径,以我学习德文为例,就是指通过英语去学,反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显然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我必须有很好的英语程度,我的英语又是怎么念的?

其实我曾在前文中说过,我的英语是靠着翻译才扎下稳固的基础。一般大学生可以念一些简单的英语文章,但是除非他自己动手把一段英语译成中文,否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懂多少,结果马马虎虎、一知半解的地方比比皆是。我在一九八四年返台教书的第一年,对学生满腔热诚,主动教几位同学翻译;这些同学的译文经我详细修改之后,面目全非,几乎没有一句话是说得顺畅的。他们读过我修改的地方之后,才恍然觉悟自己的英语程度大有问题。

为什么翻译这么重要?其实翻译就像念书,念完一段之后,要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意思说出来,并且说得恰到好处。在中文里面,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的先决条件,是深入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语意、语用,以及各种不规则的特例或惯例,然后才能谈得上翻译。因此,翻译是学习外语的试金石。我们念外文书的目的,也不外乎是了解新知,然后用于我们的处境。翻译使我们把每一句英语彻底分析清楚,再组合起来,不能有丝毫含糊的地方。倒过来看也是一样。你试比较一段《庄子》原文与它的英译,就会发现英译一目了然,即使译错了也是当下立辨,但是《庄子》原文的意思反而令人捉摸不定,甚至懂得对或错,也无法判断。由此可知翻译的重要。任何语言的使用者都有当局者迷的地方,如果换个立场来看,是十分有帮助的。

其次,如果一个人只是泛泛地学习英语,想要看懂几本新闻杂志,听懂调频电台的英语节目,那么英语程度不易提高,并且即使是提高了,也派不上用场。因此,我重视专业英语的训练,譬如你是念数学的,就要把数学方面的术语及表达方式完全掌握,到达可以阅读学术期刊的地步。只有这样,英语对你才真正有用,可以帮助你在本行里面获得新知。我在耶鲁大学念书时,已经把当代最好的《西洋哲学史》(柯普斯登著)的第一卷(希腊与罗马)译为中文了(由黎明文化公司出版)。因此在上课时,凡是讨论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部分,我都可以轻易使用精确的术语与清楚的论证,让外国教授印象深刻。如果我不曾下过翻译的笨工夫,光是会说漂亮的口头禅,那么我恐怕不易顺利念完学位。

因此,学习德文、法文的道理也是一样。我是为了学会“阅读”,所以,首先要将文法逐条背熟,掌握基本句型结构;同时,我的目标是阅读“哲学著作”,所以要熟记哲学的概念、术语、论证。其他一般资料则不是我应该或能够关心的。当然,目前大学的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正是重视常识而忽略专精的特定材料。结果,学生学的是日常英语、日常法文、日常德文,对于本行的知识并无多大助益。

然而,学会外语之后,如果不能经常使用,也很快就会忘记了。我自己用的较多的是英语,每回收到《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时,总会找几篇念念,遇到适合

国人参考的题材,就随手译成中文。我在时报出版的《谁受过教育》一书,大部分材料即如此形成,参考价值很高。至于法文与德文,两三年不用又生疏了。我现在正寻找机会赴欧洲研究,可以逼自己磨炼德文与法文的能力。

至于我念日语的经过,则有些胜之不武的感觉。当时温斯坦教授规定我念日文,也是希望我可以“阅读”,然后使用日本人的研究成果。我在一九八三年暑假专攻日语,方法还是:由英语念日语。我在耶鲁图书馆找到一本用英语写的日语教科书,四百五十余页,订好计划每天念十五页,三十天念完。念完之后,我掌握日语语法最难的部分,就是假设句与否定句,设法多做练习。第二个月就拿出日语书做实战演练,发现比想象中的容易。何以故?因为日本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著作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引用中文原典或采用中文字。换言之,越是学术性的日语著作,越多中文成分。并且,念书是有方法的。所谓念五十本书,并非每一本书都由头到尾一字不漏的念,而是选择相关章节,作重点突破,由此领悟作者的基本观点与论证过程。一本三百页的书,真正重要的独到见解往往只有五六十页或更少;因此,在两个月之内念完五十本有关中国哲学的日语著作,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耶鲁大学有一位声名卓著的史学教授Pelican,每日读书一千页。我如果念中文书,每日五百页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你念书的目标是什么?有些书不值得念,有些书看一眼就可以了,有些书却要一念再念。

总之,我们在生命过程中,学习许多事情,其中有些是真正有益身心的,有些则只是表面的形式,让一个人透过此一形式来证明他的能力。为了应考而学习语言,多半目的在于后者;甚至,为了博士学位而苦读,目的也有几分在于后者。可是,没有这些形式,如何证明一个人的潜能呢?因此,博士学位的主要意义是说:你现在可以自己上路了,可以自己在浩渺的学海里寻找正确的途径。我们学习外语,也有类似的心思。

上一篇:客户要邀请函范文下一篇:客户体验运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