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建设

2023-02-15

第一篇: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建设

生产运营管理作业

1、 通过自己的资料查找,从生产运作管理的角度说明格兰仕为什么能够较快地从一个不知名的羽绒生产企业发展成为中国的“微波炉大王”?

成本领先战略

就是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 生产销售、服务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为产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战略。这一战略首先是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 这里所说的成本领先优势是一个“可持续成本领先”的概念。是指企业通过低成本的地位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格兰仕是如何取得这样的竞争优势的呢?

1、微波炉属于家电制造业。

目前家电制造业呈现的特点是:

市场容量大;替代风险小;标准化;成熟产品等。

而这些都符合成本领先战略的应用条件我国家电产品属于:

产品成熟、技术成熟、市场成熟的“三熟”产品。

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大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我国的家电可以称为“组装家电”。

2.劳动力成本

欧美企业(日韩)在劳动力制造成本上很难与中国相比。

法国: 员工平均年龄40岁以上,每天工作6小时。每周工作4—5天,工作时可随意休息格兰仕:员工平均年龄30岁以下,每天三班制,24小时连续开工,整个格兰仕就象一个巨大的蜂房。员工一天的工作时间等于法国工人一周的工作时间。格兰仕 一条生产线等于欧美企业的6—7条生产线。双方在工资水平、土地使用成本、水电费、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差别也非常大。

例如:劳动生产率高出欧美8—10倍;

单位产品工资含量比欧美低几十倍。

例如:电焊工的工资: 美国——14美元/天 墨西哥—4.7美元/天 中国——0.98美元/天 在全球产业链中,格兰仕的制造成本优势突出。

算一算

甲、乙、丙、丁都是独立的生产经营者,都生产布,当时绝大部分都用织布机生产,甲、乙、丙用织布机,丁用手工织布,生产同样一匹布,甲用10小时,乙用12小时,丙用8小时,丁用20小时。

请问: (1)一匹布的价值量是多少?(2)谁生产的布匹的价值量大?为什么?

有些跨国公司说:我们就是不和你们打,若要动起真格的来,我们把你们的产品、你们的企业全买下来,然后都扔到太平洋里去,就可以占有你们的市场。

他们不打的原因就在于: 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利润了,不值得打了。所以,我们就可以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发挥比较优势,进入发达国家准备放弃的、薄利的、欧美无法消化劳动成本的行业。

3.成本领先优势的来源:

(1)如果以与竞争对手相同的价格销售产品,成本领先企业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将成本优势转化为财务优势;

(2)如果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产品,将可以低价冲击市场,渗透市场,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进而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张,也可构成进入障碍。

成本领先要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前提:就是差异化创造的价值必须与竞争者相同或接近。如果成本领先,采用低价,但质量低于竞争者,消费者从低价中得到的利益不足以弥补其在质量上的损失的价值,则竞争优势就无法建立。

格兰仕采用的是后一种战略即:在规模上每上一个台阶,就大幅度下调价格。当规模到300万台时,就将出厂价下调到规模为200万台的企业成本价以下,使规模在200万台的企业、以及没有明显技术或营销差异的企业陷入亏本的境地。 作为行业霸主的格兰仕,这种刚性的营销战略最合适了。

进入障碍——规模

格兰仕不靠技术壁垒的方式保住利润空间。因为, 巨额开发的技术成本要有消化的平台。格兰仕2001年投资 技术开发的资金是4亿人民币,而当年的生产总量是1000多万台,平均每台增加成本2.30元。如果年产量是10万台的话,4亿元的投资,其成本就是4000元/台。所以,在中国没有 规模化的生产,就不可能消化巨额的技术投资形成技术壁垒是不现实的。诺基亚每年的技术开发投资高达几十亿美元,中国哪个手机厂能够消化掉这么大的成本?

进入障碍——成本

1996年,雪花打响了价格第一枪。格兰仕在 三个月后跟进,而且一降就是40%,以后每年都 降40%。降了以后,发现市场容量很大,所以, 扩容以后就拼命扩大规模;规模扩大以后,才降低成本,再降价。久而久之,构成了成本壁垒。

4.世界家电生产基地

格兰仕一直把做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 格兰仕之所以进行这样的企业定位,是为了避免进入低附加值的 行业,因为在这些行业中没有竞争优势。所以就要摧毁产品的附加值,保护自己的产品。

自蒸汽机发明之后,全球性的制造中心一直立足于欧美,直到 二次大战;二战后,全球性的制造中心开始转向技术发展之路,即 转移到以日韩为首的东南亚;90年代以后,全球性的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 家电作为传统产业,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在发达国家,新兴产业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例如美国,每年3%。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就不能满足3%的增长速度, 至少要7%—8%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那么,多出来的5%—6%从何而来呢? ——这就要靠传统产业的增长。

2、 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几种生产流程形式的特征,并说明其使用条件。

答:⑴按产品使用性能分类:分为通常产品和专用产品两大类。通常产品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设计生产的产品,其适用面广,需求量大。企业通常是通过市场需求预测,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制定生产计划,并通过保持一定的库存来对应市场需求的波动。通用产品的生产规模可以很大,生产过程相对稳定,因此可以采用高效的专用生产设备,在生产计划方式上也有条件采用经过优化的标准计划。专用产品是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专门设计和生产的产品,产品的适用范围狭小,需求量也小。生产专用产品的企业由于产品不间断变换,生产过程运行的稳定性较差所需设备应具有较高的柔性,生产计划工作和生产过程的控制都比较复杂。因此,这两种产品生产过程在管理方式上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⑵按生产工艺特征分类:分为流程型和加工装配型。流程型生产设施按工艺流程布置,原材料按照固定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的通过一系列装置设备加工处理成产品。化、炼油、造纸、制糖、水泥等是流程型生产的典型。这种生产方式的管理重点是要保证连续供料和确保每一环节的正常运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

引起整个生产过程的瘫痪。流程型生产由于产品和生产过程相对稳定,有条件采用各种自动装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加工装配型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由许多零部件构成的,各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彼此独立,所以整个产品的生产工艺是离散的,制成的零件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最后成为产品。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的生产过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种生产类型的管理重点是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配套性。如果在各种零件的生产数量、品种和时间上不成套,只要缺一个零件就无法装配出成品来。这种生产类型的管理最为复杂,因此在生产管理中也有较多的研究和方法。

⑶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分类:分为大量生产、成品生产和单批小批生产三种基本类型。大量生产类型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少,每一种的产量大,生产稳定。例如螺钉、螺母、轴承等标准零件,家电产品,小轿车等。大量生产的产品通常都是通用产品。单件小批生产的产品通常都是专用产品,其特点与上述的专用产品生产特点相同。成批生产介于大量生产和小批生产之间,其特点是生产的品种较多,每种产品虽然都有一定的产量,但不能维持常年连续生产,所以在生产中形成多种产品轮番生产的局面。

3、 产品设计是怎样进行的,结合会计专业知识,分析如何进行产品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产品设计过程包括:将产品创意的构思转化为产品的具体结构、尺寸和零部件组成,确定产品及其零部件、材料的技术要求以及完成全部工作图纸。在这个阶段中,一般分为拟定技术任务书、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等几个工作步骤。

a) 技术任务书编制

b) 技术设计

c) 工作图设计

产品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通常采用三项标准:生产标准、销售标准、财务标准

 生产标准。包括技术可行性、利用现有设施和经验、生产能力和原料供

应的可能性、有无专利或其他法律问题等;

 销售标准。包括上市能力、预期的销售增长可能、对现有产品的影响以

及竞争力等;

 财务标准。包括投资需求、投资回报率、对企业总获利能力的贡献大小

以及预计的现金流等。

会计部门针对上一的销售情况和对市场进行的调研考虑用户对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设计部门提出的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对审核与评价。增加目标市场的需求量从而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利润转化为资产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通过市场调研开发潜在顾客,让其成为该企业的顾客增加企业的利润,对顾客不满意和不感兴趣的产品进行重新的定位。研究目标市场竞争对手的产品情况,对我们自己设计的产品缺陷进行改良降低生产费用,使企业对产品上市时定价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考虑产品设计的资源情况,对市场上价格昂贵的原材是否可以寻找替代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2、 MRP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且能够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准时生产?

MRP的基本思想是围绕物料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只在需要的时候,向需要的部门,按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要的物料。它既要防止物料供应滞后于对他的需求,

也要防止物料过早的出产和进货,以免增加库存,造成物资积压和资金占用和积压浪费。 为了完全适应市场多品种需求,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计划,做到准时生产及时满足,即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生产什么产品,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这样才能使企业达到高效运转。

3、 为什么说MRPⅡ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用具体案例说明MRPⅡ系统涉及哪些

问题的决策?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细胞,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各项活动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使企业有效地运行。在以往,一个企业内往往有多个系统,如生产系统、财务系统、销售系统、供应系统、技术系统等。它们各自独立运行,缺乏协调,相互关系并不密切。在各个系统发生联系时,常常互相扯皮,出了问题又互相埋怨。由于MRPⅡ系统能够提供一个完整而有详细的计划,使企业内部各个子系统协调一致,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使得MRPⅡ系统不仅作为生产和库存的控制系统,而且还成为企业的整体计划系统,使得各部门的关系更加密切,消除了重复工作和不一致性,提高了整体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MRPⅡ系统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下面主要介绍一下MRPⅡ系统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了企业各个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一、 市场销售

MRPⅡ是企业的总体计划,它为市场部门和生产部门提供了从未有过的联合机会。市场部门不但负有向MRPⅡ系统提供输入的责任,而且还可把MRPⅡ系统作为它们极好的工具。只有当市场部门了解生产部门能够生产什么和正在生产什么,而生产部门也了解市场需要生产什么的时候,企业才能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上。

市场部门对于保持住生产计划的有效性有着直接的责任。在制订主生产计划的时候,由市场部门提供的预测数据和客户订单是首先要考虑的信息。在对主生产计划进行维护的常规活动中,市场部门的工作也非常重要。这里的关键是通过及时的信息交流,保持主生产计划的有效性,从而确保主生产计划作为市场部门和生产部门协调工作的基础。

二、 生产管理

过去,生产部门没有科学的管理工具,生产部门经常受到市场销售部门、财务会计、技术等部门的批评。反过来,生产部门也对其它部门不满。这些抱怨主要是起因于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生产难以按预定的生产作业计划进行。因此,一方面,生产计划部门无法提供给其它职能部门所需的准确信息;另一方面,第一线的生产管理人员也不相信计划,认为计划只是“理想化”的东西,永远跟不上变化。有了MRPⅡ以后,计划的完整性、周密性和应变性大大加强,使调度工作大为简化,工作质量得到提高。总之,从MRPⅡ得到的最大好处在于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是生产部门走向正规化。

三、 采购管理

采购人员有一个最难处理的问题,被称为“提前期综合症”。一方面是供方要求提早订货;另一方面是本企业不能提早确定所需的物料的数量和交货期。这种情况促使他们早订货和多订货。有了MRPⅡ系统,采购部门就有可能做到按时、按量地供应各种物料。而且,由于MRPⅡ的计划期可以长达一至二年,产品所需的外购物料能提前相当长时间告诉采购部门,并能准确地提供各种物料的“期”和“量”方面的要求,避免了盲目多订和早订。同时,由于MRPⅡ不是笼统地提供一个需求的总量,而是要求按计划分期分批地交货,也为供方组织均衡生产创造了条件。

四、 财务管理

实行MRPⅡ,可使不同部门采用共同的数据。事实上,一些财务报告在生产报告的基础上

是很容易做出的。例如,只要将生产计划中的产品单位转化为货币单位,就构成了经营计划。将实际销售、生产、库存与计划数相比较就会得出控制报告。当生产计划发生变更时,马上就可以反映到经营计划上,可以使决策者迅速了解这种变更在财务上造成的影响。

五、 技术管理

过去,技术部门并未从企业整体经营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工作,似乎超脱于生产活动以外。但是,对于MRPⅡ这样的正规系统来说,技术部门提供的却是该系统赖以运行的基本数据。它不再是一种参考性的信息,而是一种作控制用的信息。这就要求产品的物料清单必须正确,加工路线必须正确,而且不能有含糊之处。同时,修改设计和工艺文件也要经过严格的手续,避免造成混乱。

第二篇:生产运营管理重点

重要概念:

大规模定制

模块化设计

工序同期化

EOQ、MRP

MRPⅡ的闭环控制功能

批量与生产间隔期

总产量计划、进度计划 JIT 三种移动方式 CPM、PERT 生产能力(柔性) 节拍、对象专业化 独立需求、从属需求 看板运行 投资费用比较法 节拍 生产战略四个目标 工作地的专业化 工艺专业化 FMS、GT 主生产计划

总体计划、生产计划大纲 平准化生产、混合流水线 生产周期

选择、判断:

1,分级加权评分法。

2,采用GT能使每个FMS加工的零件类型更加接近。

3,FMS有三部分组成。

4,丰田生产方式采用拉动式,实现三个必要。

5,看板在运行中是由后工序向前工序发出指令,或“取货”,或“生产”。 6,产品竞争力三要素的优势取决于设计阶段,形成于制造阶段。

7,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有一些生产管理的方法是相同的。

8,六种生产能力。

9,MRP的结构及闭环控制功能。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运营战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划分生产类型。 时间定额、定额时间。 生产过程分解。 成批生产类型企业的期量标准。 组织流水线生产要具备的条件。 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关系。 ERP使得企业的管理不但遵循准时化原则,还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 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 生产系统的管理职能。 确定批量的方法有: 生产活动相关图。

第三篇:风电生产运营管理

能源公司风电生产运营管理

1、生产系统及生产机构的设置

生产指挥系统是风电场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的正常运转能有力地保证指挥有序,有章可循,层层负责,人尽其职,也是实现风电场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增加发电量的重要手段;更是严格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力保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企业形式,因其自身发展和生产性质的特点,还未形成一种象火电一样的较为统一和固定的组织机构形式,因此风电场的生产管理在机构设置上必须充分适应风力发电的行业特点,特别是大型风电场,必须要做到机构精干、指挥有力、工作高效。风电公司必须明确一名有业务能力的领导分管安全生产运营工作,主抓风机运行、设备维护、生产技术、计划、经济指标及科技方面的工作。在机构设置上可以成立一个大生产单位如运行部,负责风场的生产运行、消缺维护、安健环和各项技术及经济工作,配备部门经理、副经理(或经理助理)、专工、值长、运行维护员等管理和生产岗位。如果分细一点,可以成立安全生产技术部和风电场两个部门,配备部门经理、风场场长、专工、值长、运行维护员等管理和生产岗位。

2、风电场运行的主要方式及风电场运行管理

风电场运行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保证风电场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所发电能符合电网质量标准,降低各种损耗,力争多发电量,提高经济效益。生产管理工作中必须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全面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随着中国风电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国内几大集团的风电场运行方式也不尽相同,各家也都在探索更好的风电生产管理模式。实际工作中采用的主要形式有;风电场业主自行运行维护和委托专业运行公司承包运行维护。对于大多数风电公司来说,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由各风电公司自行负责运行维护符合长远利益。 风电场运行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维护和场区升压变电站及相关输变电设施的运行及维护。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工作主要包括:监视风力发电机组的各项参数变化及运行状态,对发现异常变化的风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风电场设备进行定期巡视。

3、风电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风电场因其所处行业的特点,安全管理涉及生产的全过程。必须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电力生产性质决定的。因为没有安全就失去了生产的基础,就没有经济效益。安全工作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要积极开展各项预防性的工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工作中应严格按照电力行业标准执行。

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根据现场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监察机构和安全网: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预案,制定安全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行使安全监察职能。在机构设置上,通常讲生产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安全监察机构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实旌。同时安全生产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形成一个覆盖各生产岗位的安全网络组织,这是安全工作的组织保证。对风电公司来讲,因人员少,机构精减,不一定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监察部门。但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配备一名懂生产的专职安全工程师,岗位安排在安全生产技术部或运行部,负责全公司的安健环工作。

风电场运行与其它发电厂运行有一定的区别,机组台数多而分散,有些机组可能要走很远的路,且需要登高作业,还要面对各种恶劣的天气,因此,风电场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1)安全登塔和逃生培训

(1)安全防坠装置:风电机组塔内梯子应有安全缆索或安全轨道,安全缆索或安全轨道应与人员防坠落装置相匹配。运行人员登塔必须使用安全带、戴安全帽、穿安全鞋、戴防滑手套。

(2)逃生装置:风电机组机舱内应配备逃生装置,并经常进行演练,确保在火灾及紧急情况下,人员能迅速逃离现场。

(3)风轮锁:为保证维修人员进行轮毂的维修安全,机组应配备机械锁定风轮装置以及偏航机构锁定措施和安全释放装置,任何运行及维护人员在进入轮毂之前都必须确保机械锁锁定风轮,以避免风轮转动所造成的人员和设备事故发生。

2)急救方法掌握和演练

塔内人员急救:一旦人员出现疾病发作,应按照急救须知要求,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并迅速及时按照预先设定的人员救助方案,将人员输送到塔外,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为做好人员急救工作,所有风电场人员应学习和掌握急救方法,经常开展模拟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的急救能顺利进行,以最大限度抢救员工生命。

4、生产管理

1)风电场技术管理工作内容

风电场应注重生产技术管理工作。通常开展的技术管理工作有:

(1)做好各类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这是保证风电场安全运行的基础。风电场各项生产活动的开展必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然后才能进行实施;

(2)做好运行分析工作。风电场应根据场内风机及输变电设施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按规定时间进行月度、季度、年度风电场运行分析报告。报告中应结合历年的报告及数据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电网状况、风资源变化情况以及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变化规律及原因,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开展各项技术监督工作。风电场应开展绝缘、继保、电能质量、计量、金属等技术监督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风电场还应加强生产计划管理,根据风资源和设备状况合理编制发电计划,安排设备的检修计划和材料费用计划。安全技术部或运行部门是公司发电计划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风电机组装机规模负责年度发电量计划的测算、编报工作。对发电量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月度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考核。检修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公司生产设备的滚动检修计划及设备年度周期检修计划、技术改造或维护计划,并上报总公司和调度部门。做好各项计划管理工作对规范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风电场的目标和计划管理

风电场生产中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生产制度、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管理等,这里重点论述目标和计划管理。 (1)目标管理:通过风电场员工每日的运行和检修工作,确保风电机组和变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掘设备潜力,并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发电量达到最大化。因此,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电场生产管理目标。

生产管理目标的建立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通常采取的方法有比对法、可研数据、平均法等。年度生产目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综合场用电率、机组和变电设备可用率、非计划停机时间和平均故障时间,以及发电数据与气象、环境、机组状态、人员技术管理、备件供应、限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而人员技术管理水平主要取决于设备可利用率、非计划停运时间等指标。发电量指标的确定应在可靠性管理水平后,根据气候趋势和环境情况综合进行科学预测,其它指标可在行业间制定对标标准,从而确定本风电场的指标水平。

(2)其它计划:风电场还应制定其它计划,如大修计划、计划检修、停机计划、技改计划等,这些计划应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厂家操作手册要求等进行编制。因此,必须结合实际运行检修需要进行编制,并在实际执行中严格控制。

5、风电场技术管理

1)技术标准、档案和数据管理

在风电场运行过程中,应做好设备档案管理、设备评级、设备责任到人管理体系建设,应定期进行运营分析、运行报表和技术经济分析,找出运行维护中设备存在隐患,进行消除和技术改造,并做好国家、行业生产运行中有关标准的贯彻执行工作,使风电场运行工作标准化制度化。

(1)技术标准管理

目前国内外制定了许多有关风机方面的标准,如ISO、IEC以及欧洲标准化机构、国内标准化机构,包括GB国家标准、DL电力行业标准以及机械行业标准等,以及在风电场、风电机组运行维护方面已发布的很多标准,如风力发电机组保护性措施-设计、运行和维护要求,电力行业标准如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电业安全作业规程、风电场事故调查规程和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等,都应认真学习和执行这些标准,并在实际过程中严格实施。

(2)数据采集和报送管理

数据构成和采集存储:风电场运行数据主要是由风力资源、风电机组机械和电气参数、变电系统数据等组成。风电机组一般由实时(毫秒或秒级)、平均值(2分钟或10分钟)数据构成,为避免存储空间过大,多数厂商采取将实时高速采集的数据只显示不存储的策略,并经过对实时高速采集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或预处理,然后再传入数据库存储在当地存储器上。

数据传送:风电机组多用串口通讯,以以太网方式进行数据传送,数据被传送到风电场的服务器上,然后再将数据传送到集团的服务器上进行统一管理。

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包括现场风电机组集中监视和控制系统,以及远方风电场数据监控(控制)系统和数据统计、处理、报表和分析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的优劣对于提高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水平至关重要,系统不仅显示风电场中机组运行实时数据和统计数据,以及控制机组启停等操作信号,同时可根据运行维护数据反映风电场管理水平、设备状态以及设备可能存在的缺陷等问题。

2)风电场数据管理

对于风电场来说,除风电机组运行监控外,还应包括电气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变电系统中的运行控制内容、风资源数据应与机组监控内容整合在一起,包括测风塔风资源数据、变电系统运行参数监控、SVC系统、变压器有载调压控制、场内外电能系统计量等,此外还包括关口表计量和远方数据采集等工作。

(1)数据报送体系:风电场风电机组、变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数据应通过通讯系统实时上传到集团公司的网络系统中来,进行统一和显示和数据分析处理。

(2)数据后期分析:上传的数据应形成各种报表,如日报、月报、年报、检修报表、电能及损耗报表、可靠性报表等,为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经济性,检验前期设计的正确性,运行数据的后期分析十分重要。通过对后期数据的对比,可以分析设备选型是否正确,如风轮直径、塔架高度、机组性能以及风场微观选址的正确性,如尾流、地形等对风力发电的影响。

(3)数据趋势分析:通过对风电机组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机组性能的变化趋势,根据变化趋势可以对风机的工作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例如根据关键部位的温度变化趋势和振动参数的变化趋势,通过专家分析或运行软件计算,可以确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检修。

通过对不同型号机组和不同位置机组的功率趋势曲线分析,可以了解机组是否存在传感器故障、安装角不当、过功率控制、偏航控制策略等问题。

6、设备检修和维护管理 1)设备检修管理

风电场设备的管理是指对风机和配电装置从安装、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管理且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一种科学方法。对设备的管理一是要以设备可靠性管理为重点,减少设备停运时间,提高可利用率。二是要开展设备安全管理评价,进一步分析预测机组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概率的高低,并对潜在危险因素的受控程度进行评价,提高反事故工作的预见性,达到超前控制、减少或消灭设备发生事故的可能,把预防为主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提高检修质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也是提高设备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内容。设备检修工作主要内容由变电站相关输变(下)电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和设备检修等组成;变电站相关输变电设备半年期和一年期设备维护工作的预防性试验和检修专业性较强,需要的试验仪器和设备较多,可以委托附近有资质的电力单位进行,但风机的日常巡查和缺陷处理可由风电公司的生产或点检人员自行解决。

在开展各类设备检修工作的同时,可以探索设备状态检修工作。设备状态检修即运用综合性的技术手段,准确掌握设备运行状态,预测设备故障发生和发展情况,并借助技术经济的分析,综合进行设备检修决策和设备管理的一种先进检修模式。设备状态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结构特点、运行情况、试验结果等方面综合分析,以确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检修,以及在检修中需要进行哪些项目。对于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可以延长设备检修周期,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设备维护管理 (1)设备维护的分类

风电场中风电设备维护可以分为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事故检修和状态检修等。由于风电场设备分散的特点,风电设备检修单一风电场的运检合一模式逐步在改变,风电设备检修装备和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其中,检修模式包括集中检修、区域检修和专业性检修;技术装备包括检测仪器和检修设备;检修方法包括专业检修队伍、自主运行检修和厂商维护检修。

(2)风电设备维护管理方法

·主动型预防维护:过去我国风电场维护检修主要是每年2次的定期维护,以及机组出现故障时进行的修理,我们称之为“被动式检修”,缺点是当发现故障时,设备部件已经损坏甚至已严重损坏,由此将造成风电场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这种损失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提倡主动式维护检修,以便早期发现设备事故隐患,并根据部件运行状态,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时间,以减小故障引起的损失。

采用状态监控进行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趋势分析,需在设备关键部位安装电气传感器,同时进行测量数据传输,数据经分析计算,并与设定值比对后决定是否报警或停机。有关数据的监控应包括:各关键部位的温度变化、功率变化、振动变化,偏航对风变化、变桨角度、润滑油品污染情况等在线检测。

对于检测的各种数据应实时进行记录,并建立运行数据库,以便供今后的数据分析,同时可定期发布各机组状态和故障分析报告,供决策部门进行使用。

·风电机组故障诊断:风电机组经常出现各种故障,如何准确和及时判断设备故障原因,是保证机组正常发电的关键。风电机组各部件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往往运行检修人员没有部件的详细资料,机组一旦出现故障就会束手无策,除逐步提高现场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外,以下系统有助于设备故障分析和诊断。

技术分析专家系统: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迅速找到故障部位(如通过听、闻、看、摸等方法或采用仪器检测如温度、压力、状态等参数),采用排除法和对比法,准确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

风电设备故障判断:故障主要类型有机械类、电气类、通讯类和计算机类。通过对故障原因的分析,找到故障点后,需要对故障原因做出基本判断,如故障原因是否间隙过大、润滑缺少、密封破坏、油脂失效、冷却或加热系统故障、经常过功率和雷电损坏等。

(3)故障缺陷诊断处理技术管理

设备故障的出现可能是偶然的,其原因可能是部件本身有问题,也可能是这个部件在加工、运输、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如果故障不是普遍问题,只是批次生产性的问题,可通过改进后整批更换。因此,故障处理有些需要厂商进行处理,有些在风电场可以修复,有些则需要专业厂的专业人员进行解决。

大部件(特殊)修理:风电机组中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大部件的损坏,会造成设备长时间停机,经济损失较大。这些损坏的部件需要送到专业厂家进行修理,部件经过修理后,应进行出厂前检测,部件回装时应进行调整和重新试车。 发电机故障:发电机主要出现的故障是短路、轴承损坏等,下列问题是导致发电机损坏的主要原因:转子断条、放电造成轴承表面微点蚀、局部过热和绝缘破坏等。

齿轮箱故障:齿轮箱是风电机组中最常出故障的部件,主要故障有轴承损坏、齿面微点蚀、断齿等,损坏的原因除设计和制造质量外,齿轮油失效和润滑不当也是齿轮箱最常见故障的原因。

齿轮箱故障的早期诊断:齿轮箱早期故障可能仅仅发生在齿轮或轴承表面。齿轮表面材料的疲劳损伤会引起运转噪音和工作温度的变化。因此,经常巡视检查齿轮箱噪音和温度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齿轮箱故障。有条件的风电设备应采取对振动状态的检测,并通过频谱分析来判断设备是否已产生疲劳破坏。

金属表面疲劳破坏:如果设备疲劳破坏已经发生,在多数情况下,由于设备表面材料的脱落,致使润滑油中会出现金属颗粒,如果总不注意油品中的杂质,甚至有可能造成杂质阻塞油标尺,使风机检查人员在已缺油的情况下误以为不缺油。因此,应通过不断检查润滑油中金属微粒的变化,也可以有助于早期发现齿轮箱损坏,这时风电场人员应尽快安排设备检修,并尽可能在机舱内不拆卸齿轮箱的情况下,处理损伤表面或更换已损坏的部件。

(4)备品备件管理

风电场做好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目标是能够将绝大多数故障进行自行修复,这就有必要建立设备维护的备品备件库。通过备件仓储和物资管理,检修人员可迅速获得备件支持,及时进行更换,恢复设备运行。解决备件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修理:配备修理用的设备、检测仪器、常用的零件和图纸资料,对部件进行修理。

替代:采用厂家认证过的国内部件替代相同型号的原有部件,可迅速使设备故障进行排除。

物流:修复备件可通过备件库团购、网络虚拟库、门对门服务等方式进行解决。

设备的现场修理及在机舱内的更换:为避免大型吊车的巨额费用,设备应尽可能在机舱内修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现场修理可以采用机舱内维修吊车和移动检修作业平台。

(5)技术监督管理

风电技术监督应涉及风电场基建、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制造、安装、调试、试生产到设备运行、检修、技术改造和风机退役鉴定等管理全过程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其中包括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性能检测,节能与环境保护、电能质量、保护与控制系统、自动化、信息及电力通讯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监督。

技术监督就是对风电场设备健康水平、运行安全、风电质量、经济运行等方面的重要参数、性能和指标进行的监督、检查、调整及评价的过程。

风电场的技术监督包括:风电场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组的技术监督。风电机组的技术监督除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机组振动监督和螺栓金属监督,安全监督应包括安全链和试验等内容。

6、技术人员的培训管理

针对目前风电场新员工较多的情况,应加强员工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技能培训,并根据风电场野外、高空作业的特殊条件,进行适当的专项培训,如登高作业培训、逃生训练和急救培训,同时应对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的原理、结构、操作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使员工在正式进入风电场之前,就具备最基本的电气安全知识、电力法律法规、技术基础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避免工作中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

1)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包括基本原理学习、安全培训和登高训练等内容。 2)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包括机电理论和动手操作的培训,同时还应增加仿真培训和安全案例分析方面的培训。

3)考核

风电场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和技能的考核,如进行安全规程、技术理论和技术操作方面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竞争上岗。

7、风电运营成本管理 1)降低生产成本方法 风电场应加强风成本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应详细包括设备大修、技改、零购、管理费用、定检计划等内容。严格执行计划管理,维持预算管理的刚性,加强备件和工具器管理及检修管理,努力做到修必修好的原则。

2)节能降耗管理

通过电能损耗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时期、不同风速下电厂电能的损耗规律,以指导节能降耗措施的制定,提高风电场的功率因数,降低无关能源损耗,提高经济效益。

8、特殊环境对风电场生产运营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气候影响

(1)低温影响:我国风电场所处的地区均为三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北方风电场多处于高寒地区,有相当一部分风电场冬季最低温度低于-30℃,应采取抗低温措施,确保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发电量。

设备抗低温措施包括:采用抗低温油品,在最低气温低于-30℃的地区,应考虑流动性高的抗低温型油品,避免由于油品流动性差导致部分旋转部件缺少润滑油的现象发生。

提高设备材料抗低温脆性问题:气温低于-30℃地区运行时,主要要考虑主轴、塔筒钢材抗低温脆性问题。

采用低温型叶片:气温在低于-30℃的地区,叶片运行固有频率会发生变化,应采取低温型叶片。

采用耐低温元器件和部分控制元器件。常温元器件在低温环境中可能产生误动作现象,也有可能产生损坏,因此应采用耐低温电控元器件或采用电加热器进行防冻处理。

(2)冰雪影响

个别北方地区风电场机组在冬季运行时会发生叶片结冰现象,包括南方个别山顶的风电场,也有些冰冻发生在风速传感器上,可造成风电机组停机的现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加热除冰:通过设置加热器,用管道将热风送到叶片根部并进入到叶片内部。 除冰剂除冰:通过采用高空作业设备,在不破坏叶片表面材料的情况下,用除冰剂喷射到冰面进行除冰。 风速仪采用带加热器的设备。

(3)台风影响: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风电场要认真面对的自然气象灾害。根据每日的天气预报,实时掌握台风的路径,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机组防台技术措施,采用抗台风设计机组,加强地基和塔筒强度设计,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等措施。

2)地理条件影响

风电机组一般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如周围有山区、森林、悬崖、海滨滩涂等复杂地形和障碍物,会引起气流畸变,造成空气湍流、切变以及尾流现象,进而影响风电机组的输出性能,更严重的是湍流、切变以及尾流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影响设备使用寿命。

复杂地形对风电机组运行的影响:对于地形复杂、邻近森林以及其它障碍物的风电场,设备运行中应对气流畸变可能对风电设备造成的影响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就需要加大对风电系统机械传动部件的检查,如齿轮表面、轴承、力矩限位器等部件,应重点检查齿轮表面是否有微点蚀和润滑油中金属微粒有无变化,同时加强对机组功率特性输出曲线的检查分析。以下原因影响功率曲线形状,最终影响设备发电量:阵风过大,风轮响应滞后,气流紊乱,造成风轮上气流来流方向改变,对风的响应不够敏感,可以在设备控制中进行适当调整。

3)气候影响因素的应对措施

(1)高原低空气密度对风电设备的材料、散热和元件影响

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和空气密度较低,风电场中风电设备运行会受到材料老化和表面疲劳的影响。夏季设备长时间和大负荷运行,使机舱散热在高原条件下与低海拔地区有所不同。因此,应加强对机舱内散热能力的控制,对电控元件(如开关)在高原空气稀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2)高原空气密度对发电的影响

由于夏季和冬季空气密度有较大的差异,风能密度发生变化会使机组功率输出受到影响,应采取叶片安装角度定期调节以及控制策略的变化、失速点调整等措施,在确保设备不发生超发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发电性能的优化。

4)机组发电场用电问题

为避免机组在低温环境中运行出现问题,系统需增加加热元件,其中包括风速仪、机舱、齿轮箱和齿轮油、冷却器和油管、控制器(必要时包括轮毂)等部位加热。因此,机组用电功率加大,将增加风电场的用电量,同时在机组设计中,在考虑机舱操作空间的基础上,应尽可能考虑结构紧凑和密封性能良好的机舱,以避免过大的风电场用电。

5)风电机组性能下降问题的应对措施

风电机组经过一定时期运行后,部分机组由于各种问题导致性能下降,如不采取措施将导致发电量的下降和部件的损坏,影响机组使用寿命。通过对机组运行数据的分析包括功率曲线分析,可以发现机组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风电场检修时进行解决。

(1)机组存在问题:包括失速效果不理想、偏航对风策略不佳、风向计磨损功松动、过功率、低温停机和尾流影响等。

(2)应对问题的措施:经常检查风速计和风向计等传感器,发现损坏应及时进行更换或修理;叶片污染应及时进行清洗;叶片安装角度应定期进行调整。

第四篇:ERP生产运营管理

合 肥 学 院

管理系

生产运营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浙科ERP模拟实验 实验成员: 肖成洲

指导教师: 王晓燕 实验成绩: 完成日期: 2016/5/23

一、实验名称

实验四:生产计划流程。实验五:生产车间流程。

二、实验目的

实验四:生产计划部门是企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部门之一。生产计划管理子系统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中“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需要多少”的问题,通过对要生产的产品各个环节进行细化,从而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及时性。生产计划系统包括了物料的BOM表、工艺流程设置、企业的中长期计划(生产大纲)、主生产计划、粗能力分析、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等内容。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采集到的产品需求信息,包括接收到的订单和生产大纲的预测量,结合产品的生产制造数据以及企业的生产能力数据,对一段时期企业的采购、库存以及生产任务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的连续及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

实验五:生产管理又称为车间管理,处于ERP系统的计划执行与控制层,其管理目标是要按照物料需求计划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与低成本的完成加工制造任务。生产管理主要是各生产车间根据下达的生产任务单,进行生产的领料,按照车间任务单的要求对物料进行加工,最后进行加工件的完工注册。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四内容∶

1、查看并设置物料、生产以及计划等基础数据。

2、中长期计划(生产大纲)维护。

3、编制主生产计划。

4、参照粗能力分析维护主生产计划。

5、 根据主生产计划编制物料需求计划。 6丶照能力需求分析下达生产计划。

查看汇总一段时间内的生产任务,并下达到车间。

实验五内容:

1、查看本车间“生产任务单”。

2、根据生产任务单填制领料申请。如果需要领取的物料是仓库物料,则自动生成“生产领料单”提交到仓库部门,等待仓库部门审核登记出库后,领取的物料会发送到生产车间;而如果领取的是某一种物料上一道工序的中间件(即该物料设置了多道工艺流程),则需要到完成上一道工序的工作中心所在车间直接提取。

3、看车间库存,确定领取物料是否到达车间。

4、原材料到货后,开始组织生产。一定周期的生产完毕,进行完工注册,登记完工产品。如果完工产品是仓库物料,自动生成“生产入库单”提交仓库部门,等待仓库部门检验(需要时)、审核并登记入库;如果是某物料中间件,则收入所在车间虚拟库,等待下道工序领取。

实验四步骤:

1、 设置工厂日历。

2、 录入维护企业生产车间的工序字典。

3、 录入维护企业生产车间的资料。

4、 录入维护企业车间班组的资料。

5、 维护每个班组的员工组成。

6、 设置物料BOM表

7、 设置工作中心

8丶维护工作中心资源

9丶工艺流程设置

10丶验证工艺流程报表

11、MPS设置

12、设备组维护

13、制定年度生产大纲

14、制定主生产计划

15、物料需求计划

16、生产任务下达 实验五步骤:

1、 选择生产管理模块

2、 查看生产部门下达的车间任务单

3、 生产领料

4、 仓库部门审核生产领料单

5、 完工注册

6、 生产入库

7、 入库检验单

8、 入库登记

9、 其它的两个生产车间生产的流程与此相似。

四、实验原理、方法及手段

实验四:利用浙科ERP模拟教学软件实践企业生产部门的工作流程操作。 实验五:利用浙科ERP模拟教学软件实践企业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操作。

五、实验结论 实验四:

实验五:

六、心得体会

ERP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学科,通过对其认真学习,可以学习不少先进的管理思想,如敏捷制造丶虚拟企业等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我们这学期主要学习了实验四主生产计划流程和实验五生产车间流程。对ERP的操作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经验,由于对供应链的相关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缺乏了解,导致操作速度慢,上机的时候老师把实验指导书发给我们让我们按上面的步骤做,一开始看来感觉也不会太难,可以说,就是按步骤输入一些数据。但是等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就会发现出现很多问题,甚至由于前期出现的问题导致后期无法继续操作。到最后只能从头做。通过ERP试验让我明白了要脚踏实地,做事要用心。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弱,缺乏耐心。2个实验相关性较高,实验具有连贯性。实验四主要是进行生存计划,把物品生产的前期工作做好,为物品生产提供原料及半成品。并且制定生产计划。实验五主要进行物品的生产最后工序,通过前期的准备和计划把物品顺利生产出来,完成生产计划的全过程。

第五篇:生产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产品开发案例

1、铱星的陨落

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决定建立由77颗低轨卫星组成的移动通讯网,以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77位的金属“铱”命名为“铱星系统” (后减至66颗星) 。该系统覆盖整个地球,使地球上能见到天的任何地方的人实现自由通信。

1998年5月 “铱星系统” 组网完成,11月通入商业运营。

1999年5月铱星公司宣布该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45万美元,亏损5.5亿美元; 1999年5月宣布难以按期偿还月底到期的8亿美元债务;1999年8月申请破产保护,进行改组。 “铱星系统”耗资50多亿美元,月费用高达4千万美元; 铱星手机售价4千美元,国际通话每分钟7美元;后降至每分钟1.89美元;开业仅10个月,手机用户不到2万名。 分析:铱星为什么陨落?铱星还可能再现吗?

2、方便面产品开发设计

查找“方便面” 产品开发相关资料。说明“方便面” 产品开发的公司、人员、过程、主要遇到的问题,开发结果。该产品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服务流程案例

3、看病的经历

某人感觉头痛、发烧、咳嗽,到医院看病。

护士要求先量体温。15分钟后,体温37.4℃。然后挂号。

患者上三楼呼吸内科,到护士分号台分号,到3诊室侯诊。

30分钟后,到3诊室看病。医生询问病状,检查咽喉,听诊心肺,量血压;开化验单(血)、X光检查单(肺)。

到2楼化验室,告知先去收费处缴费。到1楼收费处,排队5分钟缴费;回到化验室抽血后,告知30分钟后取结果。

患者去另一座楼的放射科,先登记,缴费;然后到2号X光室,等20分钟后开始检查;然后告知1小时后取结果。

患者等到所有结果出来后再回门诊看病。医生说是气管炎,开处方。患者拿处方到药房先划价,再去交费处缴费,再回到药房拿药;中药则到中药部重复上述过程。看病结束。 分析:医院为什么这样设置医疗服务过程?它合理吗?

设施选址案例

4、中复手机零售营业部选址

登录互联网,百度地图http//map.baidu.com/,检索北京市中复电讯,查出中复电讯手机零售营业部在北京市的地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或进行实地考察,每人至少调查1个店,用数码相机记录下每个店及周围的情况,调查中复电讯之所以选择此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该店的选址进行评价以及给出可能的建议。

上一篇:市场营销学知识点归纳下一篇:隧道爆破应急演练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