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管理及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2022-04-28

【摘要】电力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故障,这些故障不仅会造成供电的不稳定,还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电力生产运行中出现的故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运行管理及生产运营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运行管理及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篇1:

ERP管理系统的工业化普及现状与应用

自ERP技术的广泛发展和企业应用以来,将财务、库存、销售和生产等经营管理流程进行集成和提升,通过平台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方式。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大型巨型企业在不断扩展经营范围和进行跨国运营行为,这些大型跨国企业的运营管理都极为复杂和具有着不同行业的背景特点,不同的运作模式和区域经济方式使得这些企业对集成化的管理平台有着迫切的需求,通过ERP管理系统的集成化管理能力和大数据即时分析功能,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加快了全球经营的步伐。

一、ERP管理方式的发展现状

ERP的科学定义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技术进步,更多计算机功能被开发和应用在企业管理上,通过大量的数据存储和信息处理,企业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在管理过程进行应用。在1965年,针对当时的生产供应滞后于市场需求和生产交货不能即时跟进等系列问题,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提出MRP即物料供求管理策略,实现对生产经营过程的“产、供、销”核心流程的集成化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全球采购需求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新时期ERP管理系统真正开始出现。现代的ERP管理系统包含了市场销售、内部资源、后勤运输、仓储物流、生产信息与维修等等更加广泛的管理功能。

中国制造企业实施的ERP系统缺乏供应链管理功能,大多数只关注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具备供应链上下游协调能力,“牛鞭效应”依然存在。ERP管理系统仍基于资金流和资源控制的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在成本控制和信息共享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从工业化生产的特殊性特别是特异化复杂工序和技术要求的满足方面,现有系统仍有较多不足,使得ERP系统在工业化生产上不能普及。

二、ERP管理系统的工业化应用存在问题的分析

1.ERP管理系统与工业生产的设计出发点不同。作为现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电子化趋势,ERP管理系统已从简单的财务流程流程管理深入到生产流程管理中去,但以财务系统为基础和成本数量等指标为控制出发点的ERP管理系统,现有的ERP管理系统在设计过程中仍保留较多财务信息内容,或可以说是被财务数据所限制,而未能深入到各类型工业生产中。根据2010年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数调研报告,目前财务管理部门应用信息系统比例较高,达到89.5%,但是采购管理部门、营销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比例相对较低,而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战略部门等管理部门,应用信息化系统的比例更低。因此,较多的工业企业在应用ERP管理系统的同时,仍可以发现较多与本行业企业生产流程所不相适应,且过多产生人工辅助工作或与生产技术衔接不紧密,因而导致较多ERP管理系统在实际的工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只有财务和统计人中较偏好应用,而大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则是较为排斥,往往把ERP管理系统缩小为财务统计的应用工具,极大地阻碍了ERP管理系统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广泛运用。

2.ERP管理系统与工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配套存在困难。在现代电子技术和管理理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理念被广泛应用于ERP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无论简单的财务管理软件,还是SAP与用友等大型企业综合资源管理平台,都在不断地以新型电脑技术和新操作方式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着改变,集成了各种中央处理器、工作站和各支持功能的电脑,现代的ERP管理系统对网络技术和信息工具的操作功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ERP的集成性与实施过程中各业务部门之间协调困难的矛盾,ERP的先进性与企业人员素质不高的矛盾,计划的精确性与基础数据差的矛盾,企业需求与系统工作重心偏差的矛盾,高投入与慢收益的矛盾等等,在ERP实施过程中不断涌现,严重打击着企业管理者与实施人员的信心。

3.ERP管理系统未真正符合工业化的基础条件。就现有的专业化工业应用ERP管理系统来看,大型企业一般通过专业ERP软件公司进行设计和配置施工,这类型的ERP管理系统也充分参考了行业ERP软件的技术特征,具有明显的软件设计同质性甚至雷同特点。企业应认识到ERP系统的实施不仅仅是一项IT工程,更是一个管理改造工程,是对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作业方式和作业习惯进行系统整合,以企业管理系统的再思考和不断完善为主线,是IT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机融合,ERP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应用问题,而是代表着先进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思想。随着ERP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具备工业化生产特征的ERP管理系统正在不断深入各行业中,但从现有的ERP管理系统以财务为核心的管理方式来看,大多行业类型的ERP管理系统还是把管理的重点集中在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控制上,通过以会计部门为主的管理信息汇集,简单地分发管理目标和依据生产数据进行管理的方式还较为普遍,这种管理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符合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特点和流程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管理只是单纯地扩展财务数据的收集和汇总渠道,而不能有效地辅助生产经营的实际进度,也表明这些ERP管理系统对工业行业在技术角度缺乏应有的理解和配合。

三、ERP管理系统的工业化普及应用的对策

1.设计更加符合工业应用和技术的ERP管理系统。现有的ERP管理系统主要以财务视角和资源流转为出发点,与工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的结合程度低。要有针对性地改变这种情况,应彻底转变ERP设计的指导思想,改变现有的IT技术人员为主,财务思想配套的设计方式;从工业生产技术出发,以工业专业技术人员为设计主体,在IT人员帮助下设计系统框架,以技术生产流程为ERP管理的走向和规则设定方式开展生产的ERP设计。以具体工业生产流程作为分析对象,铸造与冶金行业所对应的ERP管理系统,在设计时应有针对性地从模具设计的生产流程初始点,在系统上落实设计的时间、配套生产数量、计数方式和产品检验措施等生产细节,从生产技术角度进行软件开发,有效避免ERP管理系统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在实际生产过程的模拟设计中,应突出实际生产的流程跟踪方式,改变简单的ERP管理系统单纯的原料数量和产量跟踪,对生产方式中的原料配比、设备配套、辅助材料比例和人力控制等因素进行具体化设计,以在实际ERP控制过程中体现生产流程控制和进行具体环节监控。

2.提高ERP管理系统的工业人力资源适应性。要想通过改变管理模式和增加电子设备的方式进行ERP管理系统的配置,就应适当减少系统安装阶段的数据输入和管理运行阶段的相关信息收集工作量。在ERP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执行ERP操作的自动化能力,提高ERP管理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数据收集能力,针对特定行业生产中所涉及的各类型设备进行自动化数据接口设计,如在铸造和冶金行业中,直接在生产相关的砂处理设备、电炉设备和机加工设备等主要设备上安装工程数据和多媒体数据采集器,直接取得设备运行数据并导入ERP管理系统中,基于现有工业设备的科技水平,这方面的仪器设备较容易取得,所需要的就是与ERP管理系统的数据融合和对接能力的完善。

3.加强ERP管理系统与工业基础条件的匹配程度。在ERP管理系统的引入过程中,在行业软件系统的导入时,必然对服务器和计算机等硬件系统提出配套要求,同样由于成本等相关考虑因素,一般工业企业引入与生产关联度不大的计算机硬件时,在价格、可靠性、操作便利和维护性的考虑下,常常使得硬件匹配的过高或过低,而导致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困难和整体系统操作不便等问题,而对一套每日使用的ERP管理系统而言,要经常性维护和更换硬件,则容易破坏系统正常数据采集和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使得在信息化完善过程更加困难和充满挑战。因此,在工业化的ERP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对工业化产业的具体信息化准备进行了解,针对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储备、硬件设施要求条件进行细化分析,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具体需求完善ERP管理系统的配套设计,不仅要完善系统的软件部分便利性应用设计,更要注重实际使用和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硬件环境适应性,以及硬件在对于工业生产企业的可靠性和维护简易性,从配套设施的角度针对工业企业进行个性化完善与设计。

四、小结

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ERP管理系统的发展,从简单的财务管理系统到企业资源管理,发展至今的ERP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综合应用平台,但在适应一般商业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下,ERP管理系统在工业产业领域的应用则并不成功,特别是在特异化生产行业中。这类型的行业一方面有着对ERP管理系统较为迫切的成本管理和流程管理直接需求,但另一方面,这类型行业的生产技术较为复杂,行业特点与IT技术区隔较大,要在短时间改变现有ERP管理系统的单纯财务流和资源流的管理方式。因此,在整体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工业化生产技术吸收,加大专业生产技术人员的设计参与和实际应用验证,从ERP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就真正符合工业化复杂生产的需求,这就是ERP管理系统成功的基础。成功的ERP管理系统应在设计阶段就高度重视系统配送的软硬件配套措施,争取在设计阶段就为系统的成功操作和运行提供全面的保障。[福建省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201311311012]

(作者单位:三明学院管理学院)

作者:王群 陈丽芳 叶宁

运行管理及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篇2:

探究电力生产运行中的故障及措施

【摘  要】电力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故障,这些故障不仅会造成供电的不稳定,还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电力生产运行中出现的故障。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力生产和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并提出了保障电力生产运行安全性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引起电力工作人员的注意,使其了解和掌握电力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关键词】电力生产运行;故障;措施

在新时代背景下,行业领域各不相同,其对应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也会有所不同,但安全生产却是其共同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其日常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电力企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公益性和网络性,这两种特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在电力企业整个生产的过程当中,每一个细微的安全问题都可能会对整个生产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并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必须要直视和重视的问题。

1电力运行中出现故障的原因分析

1.1生产管理存在缺陷

对我国当前的电力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我国部分电力企业所运用的管理模式都存在较大缺陷。在进行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将关注点集中在电网安全上,高度重视企业在运行中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细节管理较为漠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但是在对制度进行制定时,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将经济效益以及宏观管理作为落脚点,并没有将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列入其中,对企业发展认识严重不足。这就使得电力生产以及运行缺少相关制度对其进行管理,电力运行情况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电力运行故障时有发生。除此之外,生产制度的不完善还导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被准确记载,在故障解决时有效性明显不足,有些生产故障无法从根本上对其进行解决。

1.2安全生产工具管理缺失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安全都是永恒的话题,在电力生产与运行中安全工具同样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电力企业就需要关注安全工具的管理工作。在当前的电力企业生产运行中,对安全生产工作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工具质量得不到保证,在生产现场常常可见安全生产工具随意堆放,这就导致电力企业在生产中事故率无法得到降低,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得不到保障。还有些企业在购置完安全生产工具后并没有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导致工具损害极为严重,工具在生产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企业生产安全系数严重下降,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

1.3生产中违规现象频发

在电力生产运行中有些故障的发生完全是因为人工操作不當,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在作业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出现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况。有些电力企业忽略安全法规的建立,有些企业的安全法规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在生产中不能保证安全法规的有效实施,这就导致电力生产运行的故障发生率高居不下。

2电力生产运行故障的解决措施

2.1重视制度完善

电力企业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生产运行管理制度,提高生产运行的科学性,通过约束以及预警机制的完善实现电力企业生产安全性的提升。作为管理者需要对当前企业的生产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对安全事故高发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各类运行故障并加以排除。在生产运行中企业还需要强化安全工具管理工作,通过制度与激励机制的建设增强人员责任感,让每名员工都能够对区域内安全生产工具进行积极管理,并定期对安全生产工具展开维护工作。在日常生产中还需要注意安全生产工具的摆放以及管理,做到摆放有序、使用有序。作为电力企业还需要重视生产管理部门的设置,实现对生产运行的有效监管,保证电力生产稳定进行,在工作中贯彻责任制,对于生产中出现的违规情况严肃处理。

2.2强化电力企业预防控制能力

与其他生产行业相比电力企业具有更高的危险性,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生产运行中故障频有发生,进而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由于事故发生概率较高,就需要作业人员具备较强的故障排查以及处理能力,能够对生产运行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实现电力企业故障预防控制能力的提升。较高的故障预控能力能够提升企业故障排除速度,提升企业生产运行效率,增强电力企业运行安全系数。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还需要鼓励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参与到生产运行中,并通过与一线工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现场生产情况,对生产中常见故障进行总结并探索出故障发生原因,针对不同故障制定出对应的应急预案,提升故障解决效率,避免故障的进一步蔓延,降低电力企业由于故障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提升电力企业生产运行的稳定性。

2.3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

人为因素是导致电力生产运行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作业人员的违规操作必然会导致生产故障的发生,因此,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对故障发生率的降低有重要意义,严禁生产中出现违规操作现象。作为电力企业要时刻谨记安全生产,这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制度,生产过程照章执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生产运行故障会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为了避免这类事件发生就需要强化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提升其操作准确率,尽力保证生产运行的稳定性。企业需要重视为操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让一线员工都能够参与到操作规章制度学习中,通过学习实现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化,让内在思想指导员工的正确操作,不断纠正员工在工作中的错误操作,让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得到提升。

2.4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员工是其生产运作发展的主要参与人员,相关作业人员不但是企业生产运作的主要操作方,更是承载着企业命运的载体。为了保证企业以健康、稳定的发展模式进行,需要在运营管理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可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让其在学习中了解专业知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防范意识等满足基本要求,在专业化的角度进行预防处理,避免意外事故等引发的负面状况。员工安全培训中,首先需要让员工铭记规章制度,在纪律上可以做到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专业技能培训方面,为了保证示范效果的良好性,企业可及时聘请业内专家进行培训和管理,这对员工生产作业中维护个人人身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对电力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找到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非常必要。这样能够有效减少电力系统故障及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增强奠定基础,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是确保我国综合国力的都增强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保国.强化电力安全应急管理,保障电力安全生产[J].现代国企研究,2017(24):23.

[2]刘慧.电力安全生产中在线监控技术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7):230.

(作者单位:乌兰察布电业局商都供电分局)

作者:乔宏伟

运行管理及生产运营管理论文 篇3:

电费回收管理及核算策略分析

摘要:对于我国供电企业而言,电费的回收管理及电费的核算策略是两项至关重要的核心管理工作,需要得到高度重视。然而供电企业在进行收费管理時难免会遇到电费拖欠的问题,而供电企业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供电企业管理的风险,损害企业的自身利益。因此供电企业应加强电费回收方面的细节管理和法律制度方面的管理,以维护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电费核算策略

1电费回收管理与核算策略的相关概念

1.1电费回收管理

电费回收通常是指供电企业向用户提供电力资源之后,向用户收取相应金额的用电费用的一种工作。电费回收是为供电企业带来日常收入的主体因素,是企业能够开展运营管理的经济基础,电费回收的管理对企业的正常运作以及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直接影响。

1.2电费核算策略

电费核算是指电费管理人员在对用户的计量装置上显示的电量实行抄表后对读数进行复核,然后再利用受电容量及其价格计算出具体的电费,受电容量及电价通常是通过相关合同来确认所得,最后对电费的计算结果实施校核。

2电费回收与电费核算中的问题

2.1管理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电费金额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的电力收费过程中,电费的顺利入账有一定的过程,当营销人员的汇入企业账户之前,实际收取的资金并不是该项工作应该登记的数据。财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账目混乱现象,资金的使用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漏洞,资金的遗失情况很不利于企业的经济收益。违规用电的现象十分普遍,当前,我国对于违规用电行为有了明确的制止文件。但是,实际的工作中,对于这类问题存在忽视现象,抄核收人员的工作管理范围比较窄,不能够从企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开展日常的工作,问题积累之后对于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是十分有害的,必须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

2.2回收账款和营销款项两者数额存在问题

电费回收账款与营销款不一致是当前电费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营销部与财务部之间缺少默契,工作流程相互脱节所致。首先,营销部与财务部考核时间错位,对欠费情况的核算时间不一致。营销部将欠费核算安排在次月月初,而财务部则是当月核算。其次,在处理电费坏账时,营销部与财务部所用方法不同。财务部参考上报的坏账数据来处理应收账款,而营销部则是将已核销的坏账纳入电费的明细中进行处理。最后是应收电费数额不一致。供电企业受国家电力部门管制,经营理念有问题。

2.3管理体系不健全

供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电费回收管理及电费核算的制度不健全,对电费回收的风险没能准确分析,缺乏市场经济的管理意识,对客户用电情况的变化没能进行及时掌握。在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及电费核算方面,其本身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具体表现为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及电费核算管理体系不规范以及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手段等。一些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管理及电费核算不健全,导致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及电费核算把关力度不强,电费差错以及资金风险存在的较多,工作质量差,这种情况不利于供电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这些都会导致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及电费核算方面问题的发生。

3电费回收管理及核算策略分析

3.1建立健全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制度

(1) 成立以经理为组长的电费回收工作管理领导小组,财务部、营销部加强对电费回收的管理,全面落实电费回收管理工作责任制。(2) 建立收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实行划片分工、责任包干、领导挂点。(3) 不断拓展电费风险管理,转变先用电后缴费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购电制宣传,提高电费预存率。(4) 各供电所全体抄收人员长期耐心细致地做好电费催收和解释工作,努力营造“电是商品”、“用电是您的权利,缴费是您的义务”的良好氛围,以优质服务促进电费回收。(5) 加大电费预缴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缴费方式、缴费时间及用电交费的有关政策规定,培养客户良好的缴费习惯。

3.2推行精益管理,确保电费预警到位

电力系统面向的是全社会的用电户,不仅包括大型的生产企事业单位,还包括城市社区居民、农村基层群众。对于电表抄写的工作复杂程度较高,工作量巨大。为了提高抄核收工作的质量,需要进行工作模式改革。从营销管理的角度负责电费的抄核收,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将用户的用电量情况科学统计,及时供相关人员分析处理。要做好用户情况的统计工作,实现小组人员的定期走访,设置关键问题的走访咨询部门,解决用户的用电难题,不断将我国的供电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要进行企业员工的服务意识训练,从思想意识层面加深对抄核收工作的认识。

3.3财务与营销的统一

供电企业应结合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存在的合作差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优化财务与营销两者的统一途径。具体的可以通过加强供电企业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合作的方式来实现,例如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来推动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与电费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提高供电企业电费档案管理的方式来推动财务与营销的统一,对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的分析及客户用电情况分析,可以掌握应收电费的账龄情况,以账龄作为基础来优化电费的回收管理,通过电费欠款的催收,来降低坏账对供电企业的负面影响。在账务处理方面,通过电费账务的建立、电费账务审核等对电费总账设明细账目进行必要的查询,进而对供电企业的用电消耗进行科学的分析,掌握供电企业客户的用电情况,分析用电变化的情况以及原因,提高供电企业在经济运行方面的预测性。

4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现阶段正在面临着新形势的改革,努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管理及核算水平是应该重点考虑的。供电企业应提高对电费收缴的重视,并加强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电费回收的精细管理,以提高电费回收的效率,保证电费能够及时回收,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风险的成因及管控对策探讨[J].刘志勇.南方农机.2017(16).

[2]基于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的研究[J].何晖.通讯世界.2017(11)[2]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及电费核算[J].吴海燕.科技创新导报.2016(29).

[3]供电企业电费核算要求和电费管理策略[J].南洋.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9).

[4]浅析供电企业营销电费核算工作的开展[J].赵丹.经贸实践.2016(05).

(作者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陈宇思(1982.6.30—);性别:女;籍贯:辽宁省葫芦岛市;民族:汉族;学历:专科;职称:助理工程师,职务:抄表核算收费员:研究方向:电力营销;邮编:125000。

作者:陈宇思 王卉 龙雨婷 徐雯

上一篇:基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基于气候知识的高中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