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绿色教育中独立学院的战略地位

2022-11-23

1 社会发展将高校推向绿色教育主战场

所谓绿色教育, 就是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将这种教育融合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 使其成为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1]。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将人类的物质文明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可是在惊叹这些骄人的业绩之余, 我们又不得不承受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酸雨蔓延、海洋污染、沙漠化等等一系列恶果。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触目惊心, 不断地发出警告。今年久久笼罩在中国大半上空的固执的雾霾更是为我们敲响了沉重的警钟。在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下, 如何处理好经济高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是现实摆在世界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

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复地论证, 世人都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更需要教育的普及, 只有改变人们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 改变人们行为方式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 才能真正改变当前的现状, 完成好这一世界性历史课题。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的关键”。1994年我国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前两个战略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人才强国战略, 要求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2]

如果说, 教育是推动人们更好地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者, 那其中, 大学就是对青年进行绿色教育最重要、最基本的场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朝普及化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进入高校学习, 大学担负着为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任务。[3]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 能否担负有效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传播绿色文化的教育重任, 将直接影响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1998年, 清华大学率先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构想。随后, 哈尔滨工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江汉大学、广西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2001年, 天津、云南部分高校学生会联合发出了共建“绿色大学”的倡议。2002年中山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广东珠海校区也相继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设想。2009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再次举行了全国绿色教育会议, 并制定了“绿色大学会员章程”。2010年10月, 清华大学再次举行国际绿色教育会议。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际学者和国内60多所高校参与交流, 探讨共建“绿色大学”等协作行动, 以期全面推动我国绿色大学建设。据统计, 自1998年至今中国共有1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60余所高校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绿色大学”建设工作, 它们以不同形式在各地掀起绿色教育的高潮, 逐步成为当前绿色教育的主战场。在大学开展绿色教育, 通过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教育手段, 积极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 唤醒学生的生态伦理责任感和使命感, 逐步促使绿色观念成为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本组成元素, 全力培养他们将来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骨干和核心力量, 成为向社会播撒“绿色”的播种机, 这对增强全民绿色意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3]

2 独立学院是绿色教育全面深入开展的保障

高校作为当前我国绿色教育的主战场, 担负着传播绿色理念, 培养绿色人才的重要责任。而独立学院因其独特的个性更显示出其在这场特殊战役中的重要的地位。独立学院绿色教育开展得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我国绿色理念能否真正全面深入地传播, 关系到我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与否。

2.1 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弥补了我国基层绿色理念传播的不足

21世纪, 我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点, 尤其是十几年的绿色教育,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意识, 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观念已经被一、二线城市的人们所接受, 被科学知识素养较高的人们所认可。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 我国是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 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人员占绝大部分。这部分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思想意识相对落后。他们对新思想、新理念的接受比较滞后。毫不讳言地讲, 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 (包括不少小城镇) 大多人员, 依然认为像“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绿色理念”等等一类的事离自己太远, 不是自己应该关心的。甚至对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来说所谓的绿色理念、绿色意识在那里根本就是个盲区。所以要想在我国真正掀起绿色浪潮, 保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基层着手, 从广大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着手, 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绿色理念的渗透和传播。可以说这部分人员, 因其所占我国人口比例较大, 他们的绿色意识水平, 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与否的关键性因素。而作为立足于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的独立学院则历史性地担负起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独立学院是大众化教育, 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适应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4]独立学院的生源大都是来自本省, 其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地也多在本省。[5]这样, 独立学院毕业的绿色人才一方面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不断输入绿色营养, 加入环保元素, 为真正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筹码。另一方面他们扩散到基层内部, 活跃在基层各个领域, 向周围人员不断传播绿色思想, 渗透绿色观念, 有利于改善广大基层人群的绿色含量, 提高他们的绿色意识, 逐步提升广大基层地区的整体绿色素养, 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有力地保障。

2.2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 且是本科层次, 培养的人才在工作中易于获得一定的地位, 在生活中更具有渗透力和影响力

独立学院大都立足本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 将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专业及专业方向与本地区的主导产业方向、区域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切实培养本地区急需且能尽快发挥作用的人才。[5]这样, 独立学院的学生参加工作后能迅速占据重要岗位, 发展前景较好, 导致其潜在的个人影响力、号召力较大, 致使其所具有的绿色理念、绿色思想更有利于传播, 其绿色行为更易于别人仿效。从而为绿色理念的快速渗透增加了动力, 为地方乃至全国整体绿色素养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2.3 独立学院招生规模逐年增大, 是基层绿色理念迅速传播的有力保障

自2003年5月, 教育部颁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对原有的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提出了若干规范意见和设置要求, 提出了“独立学院”的新概念及其规范发展的7个“独立”要求以来, 独立学院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截止本世纪10年代, 全国独立学院已有318所, 其招生数约占全国新增本科招生数的三分之一。[6]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具有绿色理念、绿色意识的毕业生逐年充实到基层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以点带面, 随着绿色渗透力不断提高, 绿色冲击力逐步增强, 不久的将来, 广大基层地区乃至全国必将处处春色。

总之, 适应时代需求, 独立学院依靠自身特色, 不断提高基层地区整体绿色素养, 成为我国绿色教育全面深入展开的有力保障, 其战略地位必将无可取代。

摘要:为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绿色教育必须全面深入地展开。独立学院的绿色教育以其自身特色弥补基层绿色理念传播的不足, 提高了基层地区整体绿色素养, 成为我国绿色理念、绿色意识深入传播的有力保障, 其战略地位无可取代。

关键词:绿色教育,独立学院,自身特色,基层绿色理念,整体绿色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 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 (4) :5-9.

[2] 曹庭珠.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绿色教育研究[J].2012, (2) :40-42.

[3] 陈华文, 丁振国.高校绿色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3) :45.

[4] 黄娟.独立学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1, (2) :88-90.

[5] 洪艳, 王秉琦.独立学院的发展和趋势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35-37.

[6] 王丽娜, 高海榕.独立学院的发展道路[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0) .

上一篇:见死不救是否入罪的刑法思考下一篇:新收入会计准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