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围绕撰写毕业论文应达到的目标、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选聘、指导教师评分等环节的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力求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起到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第一篇: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

管理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关系探讨

摘 要: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实习教学、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以温州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为例,通过对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状况的概括和分析,引发对管理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协调管理的思考,为当前及今后毕业生实习和就业指导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管理类毕业生 实习 就业

毕业实习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性阶段。当今人才市场上许多用人单位都倾向于“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而毕业实习则能让学生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体会课本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加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增加筹码。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加强实习教学,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管理类本科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现状

(一)毕业实习概况

温州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办于2001年,开设了以管理学、基础医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等为代表的主干课程,主要培养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至今已有4届毕业生。作为以医学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医学院校,结合本校管理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目前的实习单位主要是医院、卫生监督所、医药管理局等全省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在实习形式方面,我们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时间多安排在第三学年的下半学期和第四学年的上半学期;在实习管理方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确立实习小组长负责制,要求学生填写实习周志,在尊重学生自主管理的基础上不定期地进行实习情况检查;学生实习成绩则根据实习单位的鉴定意见、实习报告情况,以及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来评定。从本校前几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看,实习时间的安排较为科学合理,实习的管理也较为人性化,总体而言,温州医学院管理类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是比较到位的。

(二)就业概况

近5届温州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对应,本校管理类学生主要进入各医药卫生领域从事管理工作;其次是各类企业,其中包括一些从事医药制造和营销的企业,有的学生则直接参加自己家族企业的管理;再次,就业人数居多的是医疗卫生系统以外的事业型单位,比如各类学校(除留本校外)、文联等。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贫困地区就业的政策出台,一些学生也选择了“村官”作为自己的事业。继续深造和考录为公务员的学生人数则每年较为稳定,保持在1—2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较稀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寻求较为“安稳”的事业型单位。在初次就业潮流中暂时未能落实工作的毕业生人数曾在2007年一度达到17%,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就业形势甚为冷峻的2008年则回落到3%左右,这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根据毕业班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的反馈情况,有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就业预期的调整。

二、管理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中遇到的问题

从历届公管专业毕业生的情况看,他们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毕业生的心态上,他们有的未能体会到“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对“跑腿”、“打杂”的事情心生埋怨,而“重要的事情”又没有机会经手,形成了典型的“眼高手低”之势;二是在毕业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由于每届毕业生的状况不尽一致,这使得实习和用人单位对我院管理类学生的印象也有所差异。如果前一届毕业生表现出色,那么下一届的毕业生就会受到青睐,但如果前一届的学生表现很糟糕,那么该实习和就业单位就很难再接受下一届的毕业生;三是在实习单位方面,各定点的实习单位对毕业实习生的接纳程度和指导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实习单位对实习生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业务指导,而只是敷衍了事;四是在时间调配方面,学校方面按照“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安排学生实习期结束后返校学习最后一部分理论课程,但毕业生由于面临着就业或继续深造等寻找毕业出路的问题,常常旷课,有的在实习过程中就和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提前“毕业”,这就造成了毕业生管理的一道难题;五是在社会竞争方面,实习与就业单位往往同时接收了不同院校的毕业生,也常将各院校学生进行对比,最后择优录用小部分毕业生,这使得毕业生之间竞争比较激烈,对毕业实习学生来说这既是动力又是压力;六是在毕业实习管理方面,学院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不够紧密,在现有的师资状况下又不可能派遣专职的实习指导老师,加上部分学生属于自行落实单位的分散实习,毕业生自主管理能力薄弱,这使得学院在毕业生实习的跟踪管理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对管理类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协调管理的思考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毕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时期,它不仅属于教学范畴,更是学生踏入社会、实现就业的基础步骤。受社会经济形势和大学扩招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因此,学院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好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使学校、学生、实习及用人单位多方面满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从思想教育入手,做好实习动员和就业准备工作。在毕业生进点实习前召开好实习动员大会,把实习的要求和目的清晰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邀请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和职业顾问给毕业生作实习和就业指导报告,编制实习与就业方面的指导手册,重点了解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工作伦理和工作规则等[1],帮助毕业生尽快做好角色转换,适应职场环境。

第二,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安排毕业实习。在实习时间的安排上,应尽量避免与毕业生求职高峰期重叠;在实习单位的安排上,学院事先要进行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意向调查,再可根据实习单位的要求和毕业生的意向合理安排实习单位。同时,学院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寻找用人单位,安排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会面,以实习方式进行“试用”,从而让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充分结合,也有利于他们从“学习”到“工作”状态的过度和衔接。

第三,以生为本,科学管理。切实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综合素质培养的做法,大力加强实习教学环节,积极推动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应用知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在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采取严格而又灵活的管理方式,对毕业生的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处理,统筹协调好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第四,加强与实习、就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安排教师到相关实习、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实习生的动态,针对实习、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毕业生的管理水平。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毕业生和实习、用人单位开辟更多反馈意见和建议的途径。在毕业生实习中期召开经验与感受交流大会,集中对前期实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实习后期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3]。

第五,以就业为契机,加强毕业生创业意识。当前大学毕业生大多处在优良的成长环境中,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和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对此,我们除了在理论上宣扬大学生自主创业、勇于创新的口号外,更要运用现实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依据专业或依托家庭进行创业实践,让学生在就业压力下磨练创业意志,提高创业能力。

总之,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维能力、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就业工作则是为毕业生搭建桥梁,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努力抓好毕业实习环节,全面考查学生实习状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生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4]。

参考文献:

[1]王星.大学生实习三道坎[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8,(12):25.

[2]李岩、李志宏.强化实践环节考核,提升实习教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40.

[3]刘安宁.试论我国目前法学本科专业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95.

[4]李道芳.基于应用型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7):11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温州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类学生毕业实习教学管理工作研究”(编号:wyj080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雷 蕾 郑卫荣 王林军

第二篇: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探索

摘 要: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阶段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围绕撰写毕业论文应达到的目标、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选聘、指导教师评分等环节的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力求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起到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 毕业论文 管理

课 题:该成果为北京市财政专项(PXM2012_014202_000194北京城市学院多方联动的实践育人协同平台创新研究)的成果。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笔者围绕撰写毕业论文应达到的目标、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选聘、指导教师评分等环节,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论文写作的目的

1.论文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升华的过程

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按照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修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课程,并接受了考试或考查。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是一次综合的测查。

2.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大学生就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学生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就要学会做调查研究,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学生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一般性的专业工作,又能激发学生对人类未知领域大胆地进行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

攀登。

二、撰写毕业论文应达到的目标

1.提高综合素养

(1)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素养。要求学生恪守学术规范,独立或与小组成员一起,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论文题目、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围绕论点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毕业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本人观点,不得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调研数据的情况。

(2)以创新为重点的科学精神。一篇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不只体现了学生对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应体现出学生在领悟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和提升。这就要求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结合专业特点,有目的地对社会、企业的现状做调研,即结合实际情况,印证理论观点或针对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调研部分离退休人员理财、消费的倾向性,结合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帮助银行、证券公司设计出适合离退休人员的理财产品。

学生在本科阶段能够在社会、企业已有的产品、服务、管理模式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增添自己研发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管理模式。这样形成的毕业论文就符合学校对论文“创新性”的要求。

(3)以实践为第一的治学态度。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为学生接触社会和企业实际,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契机。经济管理学部的专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文科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社会。因此,学生们应该抓住撰写毕业论文的机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2.提高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

(1)查阅和翻译文献的自学能力。学生在确定论文题目前,一般都会经过“明确选题方向、查阅文献资料、考虑写作条件、听取导师建议”等几个步骤。这个过程是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指导老师不会亦步亦趋地进行指导,主要需要凭借学生的自学能力来完成。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文献,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所在,并与指导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可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2)资料分析能力。学生对通过访谈、收集自填式问卷等社会调查方法搜集到的资料,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才能揭示出其所包含的众多信息,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资料的分析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根据资料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资料的分析方法划分为定性资料分析方法和定量资料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指不通过数学语言,单纯地依靠文字语言进行资料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指通过SPSS、Excel等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索、揭示出不同变量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约的关系。学生们结合论文撰写要求,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有效提升资料分析能力的过程。

(3)论文写作能力。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考核毕业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依据,是证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的手段。经济管理学部将本科毕业论文定位在“调研型论文”,同时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的论文观点明确、论点突出、论据充分、逻辑缜密、条理清晰、前后内容避免重复、矛盾。

3.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1)自我管理能力。学校每年安排学生撰写论文的周期约为9个月,在这9个月中,学生们要参加就业实习、面试、职业资格考试等各种活动,学习任务压力很大。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重在对结果的把控,不可能每天都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论文撰写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否则难以按时完成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

(2)人际沟通能力。调研型论文需要学生们通过发放问卷、收集问卷、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的方式来进行调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几十位甚至上百位的调研对象进行沟通,旨在说明调研的意图、获得调研对象的理解和支持、获取更多的资料等,这个过程对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是一个锻炼。

(3)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们可以独立或以团队的方式完成一篇论文,若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篇论文,就要注意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即做到各自发挥所长、优势互补,相互之间多沟通、多分享。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发挥团队的优势。

三、适用的毕业论文的类型

按照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毕业论文分为设计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理论性论文等四种类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适合撰写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通过缜密的理论推导和数据运算,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它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分析,用基础理论进行推导和论证;其二是学生通过对某种社会现象、企业产品、竞争对手或消费者等情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其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一篇调研型论文。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学生和专业的特点,对于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调研型论文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无疑是更有效、更实用的论文类型。

四、毕业论文的选题

实践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起着“整合专业知识、体现学以致用、总结升华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应兼顾“学生想做、学生能做、企业需要做、时效性”等原则。

1.应该有研究的意愿

学生要对某个企业的管理、某种产品等有研究的兴趣,希望结合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

2.应该是学生能做的

论文在调研、写作中要具有可行性。学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调研工作、获取的数据等,都应是能够通过自己或团队的努力可以达成的,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

3.应该是专业、社会或企业的切实需要

研究社会、企业或专业发展所切实需要的课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的成果也会更有价值。

4.应该提倡选题的时效性

学生的选题提倡与社会、企业热点问题相结合,这样有利于获得更多的资源的支持,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地研究社会、企业问题的习惯。

五、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

1.做好论文指导教师的选聘工作

笔者以所在高校经济管理学部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对论文指导老师应具备的关键素质要素进行分析。2013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人数、指导教师高级职称所占比率、学生论文成绩等信息,详见表1。

表1 论文指导教师职称与学生论文成绩一览表

专业毕业生人数指导教师高级职称占比学生论文平均分论文成绩优秀率

金融学25450.0%75.70.8%

国际贸易9681.8%77.01.0%

工商管理19081.0%79.03.7%

小计540100%77.22.0%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指导教师高级职称占比”最高的国贸专业,其学生论文的平均分数在三个专业中并不是最高的。将“指导教师高级职称”所占比率分别与“学生论文平均分”“论文优秀率”做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指导教师高级职称占比”与后两项内容均不构成显著相关。由此可以看出,具备“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未必指导出优秀的学生毕业论文。笔者在论文撰写整体工作结束后,随机访谈了其中的50名毕业生,当问到“论文指导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时,有90%的学生将“责任心”作为其最重要的素质,而“行业专家”“职称”“学历”等均排在“责任心”之后。

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在选聘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时,应该把“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作为决定选聘与否的第一要素。

2.关注论文评分的公正性

笔者所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学生现场答辩成绩三部分构成,分别占到总分的50%、30%和20%。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将按同一份《论文成绩评价量表》上列示的评分维度、评价标准,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分。将评阅教师的打分计入论文成绩,显然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论文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在查阅学生成绩时,发现个别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打分相差在30分以上(均以100分为满分)。笔者将二者的打分做了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454,属中度相关。我们在毕业论文的整体管理过程中,不乏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对业务流程的研讨和宣讲,但缺少对“如何对论文进行评分”的培训。导致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在打分时出现较多分歧。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进行“论文评分”方面的培训,开发相应的课程和论文案例,以保证论文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

表2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与评阅老师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指导教师评分评阅老师评分

指导教师评分Pearson Correlation 1 .454(*)

Sig.(2-tailed) .000

N 540 540

评阅教师评分 Pearson Correlation .454(*) 1

Sig.(2-tailed) .000

N 540 540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3.定期做好中间过程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学管理

毕业论文的整体管理过程从开题到答辩有近9个月的时间,在这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我们往往关注的是“一头一尾”的工作,即关注的是论文开题、确认论文指导老师,以及最后的论文答辩工作。在中间这段时间里,我们往往把对学生的论文管理等工作全部授权给论文指导老师。而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超过半数的论文指导老师来自于其他高校,中间过程若不加以把握,将很难对其指导的质量加以把控。

因此,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学校应以专业为主导,定期开展论文管理过程相关的研究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够解决论文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查指导老师的工作进度。

总之,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在临近毕业时一次梳理、总结、检验、提升自身本科教学阶段学业的重要过程,只有学校各层级加以重视,并在关键点上做好监控工作,方能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体会到学以致用,并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辉,王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作者:张颖昆

第三篇:化工制药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改革初探

摘 要: 作者从化工制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入手,从制度建设、选题形式、过程管理、毕业答辩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词: 化工制药类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 改革

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科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1],是对大学四年综合知识的总结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阶段。对于化工制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而言,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动手能力和所学知识能力的全面考查,而且是对创新能力和掌握新知识能力的全面衡量。

在当前人数多、时间短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是每一位指导老师面临的挑战。目前的毕业环节管理模式已经运行多年,已不适应新世纪化工制药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急需改革。为此,我们从毕业设计的制度建设、选题内容、过程管理、答辩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以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毕业环节的质量

完善的教学文件和规章制度是毕业设计正常运行的保证。学院制定了《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学生等提出具体要求,这些规章制度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由于考研复试、找工作等原因请假情况较多,学院根据请假时间长短,采取多级审批和登记制度,并要求学生及时请销假。对于无故缺勤一周或请假累计达四周者,取消答辩资格,成绩按不及格计。

对在校外进行毕业环节的同学制定了更严格考核制度。校外的同学,由学院指导老师负责进行定期检查、考核,每两周向学校导师递交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在企业工作结束时由企业给学生填写鉴定意见,以此作为判定该生论文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由学院负责组织答辩,给出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另外还要求学生必须在中期检查前一周和毕业答辩前两周返回学校,准备毕业论文及答辩。

此项规定确保了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出勤率,并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保证了毕业论文和答辩的质量。

二、以合理的选题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

注重提高化工制药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是工科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因此,在选题上,应尽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动手操作。一些教师科研工作业绩突出,承担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但是工程设计类题目较少,以实验研究为主,由于教师的科研课题直接与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相关,这也导致毕业环节课题中工程设计类题目较少,部分学生只会做试验,不懂工艺流程设计,成为偏科型人才。工程设计是化工制药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培养具有此方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毕业环节中学院鼓励增加设计性课题,并为参加设计性课题的同学无条件提供上机条件,确保学生的设计时间,提高效率。

三、用对过程的管理及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下,学生往往理论比较扎实,实验动手能力较弱,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虽然毕业设计时间受到限制、毕业设计课题存在局限性,但是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结合毕业课题,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前人所做工作的基础上,在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自己独立设计并安排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指导老师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中来,与学生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制定周密的计划,采取严谨的科研态度。毕业设计期间,我院要求老师每周指导学生的次数不低于3次,每次不低于4小时。老师要经常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进度等情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已的见解,并定期组织毕业环节进展的汇报会,开展相互讨论和交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及时指出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以及如何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和途径。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深入钻研,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严格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科研上的困难,培养他们肯吃苦、肯动脑、勤动手的良好的科研素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并顺利完成其毕业设计。

四、用三级二次答辩的形式使学生得到锤炼

毕业答辩是对毕业设计的良好总结,通过答辩把学生在毕业设计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高校本科毕业环节是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指导老师要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把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看成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最好机会。但是,有的同学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实验进行得也很好,但由于自己的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工作完整地表述出来,这就需要在毕业答辩环节得到更好的锻炼。

我院每年本科生毕业答辩都进行“三级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系级答辩和院级答辩。顺利通过三级答辩的同学可取得毕业论文的合格成绩。此项政策我院已开展很多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我院对毕业环节提出了几项改革措施,并加以实施,成果显著。

一是系级答辩过程中指导教师与自己的学生采取“背靠背”的形式,即二者不同时出现在同一答辩组,以提高对答辩学生的要求。二是院级答辩采取“二次答辩”的形式,即每个系级答辩小组答辩成绩最后1—2名同学参加院级合格答辩,凡院级答辩不通过的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为不及格,并将参加学院于同年的7月初至9月初组织二次合格答辩,通过者方可取得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

答辩过程中要求学生在8—10分钟内阐述清楚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PPT的制作要求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不允许出现大量的文字内容,应以课题背景、实验结果与讨论、创新点等作为答辩PPT的关键内容。并且每位同学要求有5—7分钟回答问题的时间,这就能充分反映出每位同学毕业环节过程中具体工作情况和对本课题的熟悉情况。

通过改革毕业答辩形式,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效果显著。学生制作的PPT精美程度明显提高、内容精炼、错误明显减少;学生在答辩过程中能够做到语言简练、重点突出、避免了答辩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情况出现,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管理的改革,强化了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充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化境等.提高毕业设计(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4,3:101-102.

[2]孙浩,许琦.化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化工高等教育,2007,4:49-51,54.

课题来源: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化工制药类专业创新实践平台教学研究》立项编号0830012。

作者:赵莹 胡永琪 于奕峰 戎欣玉 刘玉敏 尚振华

上一篇:水利信息化建设论文下一篇:会计学毕业本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