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重大问题调研报告

2023-02-25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农重大问题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三农重大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根据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利益。

一、坚持全面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援助体系覆盖面小、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使“三农”问题由单纯的经济问题演变成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破解“三农”难题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坚持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促进农村社会发展上,努力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承担农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由依靠农民自身向以政府为主的政策目标过渡,让农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1、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长期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主要靠农民自身解决。如果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履行其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服务职能,把农民从自我供给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就会大大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将更多资源用于提高收入的投资上来,由此产生收入效应、消费效应和就业效应,极大地化解“三农”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公共产品供应的特点,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和范围:受益范围遍及全国的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受益范围主要是地方的公共产品,由相应层次的地方政府提供;具有外溢性的地方性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或各个受益的地方政府共同提供。

2、确立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目前政府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应是:(1)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准要参照当地居民维持最低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支出来确定,并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其可操作性。(2)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关键是要增加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建立各级政府分担的义务教育投入体系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监管机制,保证该拨的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和义务教育经费不被挪用、侵占。

3、完善农村公共产品资金的筹集制度。对于全国性公共产品,中央政府应本着公平的原则无偿足额提供,或按经济状况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对农村卫生防疫、基础教育、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的供给予以支持,不应再向农民征收。地方政府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这些公共产品供给就会陷入不足的境地。对于部分准公共产品可以采用政府与市场混合的方式来提供,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民间资金和外资,按照“谁引进、谁收费”,“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大力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府还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经济实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产品,推动多渠道、竞争性供给格局的形成。

二、坚持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缓慢。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还存在,“三农”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破解“三农”难题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建立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互动与转换机制,实现城乡发展双赢。

1、农业与工业互动,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一是要用工业组织和生产方式不断对农业进行改造,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等投入农业,改造农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由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综合竞争力。二是实施工业逐步反哺农业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培育名优产品,努力开发和生产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资料,通过现代流通方式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更便利的服务。三是整合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战略,城市工业一方面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农村转移和扩散;乡镇工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发展重点,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直接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2、农村与城市互动,建立城乡合理流动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一是要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二是要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功能,使之在区域发展中起到中坚作用,通过城市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三是要根据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调整城乡发展政策,政府要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上更多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农村与城市互动,保持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3、农民向市民转换,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只有实现大多数农民向市民转换,使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城市定居,并在城市中获得稳定职业和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只有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转移到城市中,留在土地上的农民才有可能实现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农业才有可能成为现代化产业;也只有将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农民才能完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小农经济的束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巩固的基础。从农民向市民转换出发,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以城市化促进农民市民化,要求城市化应注重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选择农村城市化道路,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根据不同区位、资源条件、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中等城市和有重点的发展小城市(镇)有机结合起来。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农业保护与支持体系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科学发展观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强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全面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尊重自然与经济有序发展规律。农业系统是生产、经济、生态三者的统一,正是通过人类对原有农田环境的改良,良种、化肥、灌溉、机械、农药等的外部投入,才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及其持续性,增加经济效益。(2)坚持集约化与持续性协同。农业集约化与持续性关系是双向、互为反馈的,农业行为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要探索出一条既高产优质(即集约)又有良好资源环境生态(持续化)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农业集约化与持续性协同,发展集约可持续农业。(3)要千方百计地保护耕地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空间,它的多少及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千方百计地保护耕地资源。

2、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确保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农业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各级财政每年应从新增财力中拿出一定份额用于农业。二是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向农业领域;通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增加农业信贷投放,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增加投入;完善以工补农、以商促农、反哺农业的机制,吸引工业资本、商业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增加农业贷款的财政贴息,扩大支持农业生产贴息的范围,以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业。三是逐步将以改善农民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为重点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畴,重点支持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农村服务体系,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对国家重点工程、公益性事业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国家征用耕地的途径获得土地使用权,但要大幅度提高土地补偿费、安置费标准,为失地农民提供能够参加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费用,解决农民的长期生活问题;二是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国家应鼓励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或建立政策性保险机构;支持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建立为农民生产服务的互助保险合作组织。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小额信贷等扶贫信贷的发展,发挥各种类型小额信贷贷款额度小、期限短、手续简单、方便易行的优势,为贫困农民提供信贷服务。

2009年4月6日

第二篇:三农问题社会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10年寒假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扶风县,进行“三农”政策的再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与调查,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扶风县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希望能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

㈠ 扶风县概况

1.1位于陕西省宝鸡市东部渭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耕地4.92万公顷。 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陕西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 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

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㈡ 扶风县“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 关注农村 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过去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就在扶风县开展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他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们调研和分析了以前的数据。得出三农问题需要再收入的宣传。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我们自己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能再准确的对以前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 b农业 c农村 d农户 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 b农业特产税 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 b听广播 c别人告诉我的 d政府宣传的

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我不在意 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如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第4题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正确数 错误数 正确率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a答案 b答案 c答案 d答案

62 36 63.265% 72 26 73.469% 56 10 24 8 21 45 21 11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扶风县,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扶风县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扶风县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㈢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第三篇: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调查情况如何?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三农问题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了解!

今年暑假期间(8月14日—22日),我在家乡(四川省荣县留佳)做了一个关于家乡三农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家乡三农所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更好的把握当前的三农问题,深化自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加强理解中央的这一系列的政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总所周知,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同样存在,并将在中华名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xx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 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于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家乡的一些村落,同一些村民、村干进行了交谈,真真实实的了解到了,三农问题不仅是国家当前的一大核心问题,而且也对我县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每一个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开资均来自农业上的收入,而我们却在农业生产上有着极多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并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共存问题。以下,我就我家乡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首先,三农问题是三个共存性的问题,它们互相牵连,互相制约;其次,三农问题会引发其它的问题,这就更加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再者,三农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历史性的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就有着历史的艰巨性。

三农问题是有着很大的关联的,它们是并存的。农业得不到发展,就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总是处于低迷状态,那么农村也无法得到发展。这样一来,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农村的种植方式,民房,都还处于十分低下的状态,基础设施非常缺乏,受天气的影响极大,尤其是今年,我目睹了家乡水稻无法正常收割的情况,令人堪忧。三农问题,就是一个如同恶性循环一样的并存问题,所以必须要有所改善才能改变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状态 。家乡的三农问题尤为显著,家乡的生产发展都是靠农业农业,所以有的地方栽种花生,有的种西瓜,有的种柑橘,虽然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性,但是却是采用的小户自家种植,,这样的种植方式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首先,小户种植,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科技种植方法,产量就会得不到提升,其次,小户种植太过随意,对于作物的出售渠道就会有所限制。这样,农民的所收获的产物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收入,农民的经济水平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农村的道路就依旧还是不通畅。基础设施差,农产品无法得到及时的运输,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三农问题就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农问题的存在,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存问题。第一,农业一直得不到发展,家乡年轻一代的群众就选择了外出谋生。很多人都觉得在家务农不如出去闯荡,我小时候的朋友,有好几个都是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在农业生产上就只能靠所谓的老弱残兵了,农业发展的前景就更加 堪忧了。并且,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跟着同时产生了。据调查显示,家乡的留守儿童占了儿童的57%。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但是却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心和怀抱,那么就在学校形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最终父母是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在我下乡走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么这其次就是,房屋荒废,田地荒芜。一个村,就有三四家的房屋无人居住,甚至是杂草重生,这并不是家道中落,而是全部都选择了外出谋生,那么这些田地也无人看管,落得个荒凉。其实,人们选择外出打工并不是一个错误,三农问题严重,人们在家入不敷出,这个选择或许也是出于无奈,这是一个并存性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三农问题。如果农民有了足够的收入,那也就没有人想外出了。

三农问题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从古至今,农民都是一个核心问题。长久以来,农民的生产生活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县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所以要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不能靠一朝一夕来完成,但是要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扎实稳固,历史性的问题就要通过长期的检验来完成。只有慢慢的让农民富裕起来,才能让整个国家更加强壮起来。

三农问题是一个核心问题,它影响了一个国家。我县的经济也是要依靠农业的发展的。国家要“以民为本”,而这个民则是农民占了多数,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增收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解决了,农村兴旺了,农民的生活才有可能提升,那么农村的教育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才能得到一一的解决。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当前的三农问题,当前的农村是处于一种低下的状态,虽说比起50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严重,农民 依然属于弱势群体,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所以我们就应该关注国家,关注“三农”,国家的兴旺发达就源于此。

前言: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如何?都有那些农村问题?正是本文要阐述的的内容,本人利用寒假的时间回家和几位同学做了一个月的调查(湛江海洋大学解决广东三农问题路径研究课题组的倡导下)。现在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并对其中的问题做一些哲学的分析。通过本次调查广东的三农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本人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因此能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希望本文能加深大家对广东三农问题的认识,以及了解如何用哲学知识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主体:

一、背景和调查内容

在“湛江海洋大学解决广东三农问题路径研究课题组”的号召下,本人利用寒假的的时间,既XX年1月20到2月20日。在自己居住的广东省肇庆市莲塘镇和附近的蛟塘镇展开了关于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调查。在此同时,湛江海洋大学在广东各地的学生也回到自己居住地做这样的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农民的生活水平、税收以及各地方的政策实施情况。此次调查目的是:了解广东各地存在的三农问题,分析其解决的方法,总结一些经验和建议,为省政府新政策的出台出谋献策!

二、调查对象选择及其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全广东的农民,而我负责的我莲塘阵和蛟塘镇的,这些农民种田养殖为主,子女有的读书,有的外出打工,而其中的种养大户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三、调查的方法

利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每个镇4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7户人以上,做一分比较详细的问卷调查。其中必须包括最大养殖户、最大种植户、最大打工户、最大砍柴户、最穷户等类型的。由于农民绝大多数不会填表,我们同学三人就一个和他们聊天(在聊天中获得数据),其他两人分别做填表和记录。最后三人一起整理表格。其中比价重要的一点的就是,要找他们本村的人带路到农户家中,可以是你的朋友,亲戚或者是他们他们村比较相信你的人都可以。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农户对我们的戒心,大大的提高了我们调查的可靠程度!

四、调查的基本数据

莲塘镇

蛟塘镇

125平方公里

130万平方公里

万人

万人

人均年收入XX-3000元

人均年收入1500-XX元

工业园区少,

工业园区多

出外经商,打工多

种养多

基础设施好

基础设施较差

交通相对不好

有国道经过

五、调查过程及讨论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很讲究时间的统安排。早上利用政府办公的时间与他们协调问卷的事情,然后把问卷留下给政府的人填(政府问卷)。了解了一些关于镇上的一些基本情况后,我们就开始着手调查村委和农户了。我们的资料来源不单是来自政府,还有通过亲戚,朋友,同学等方面了解全镇的情况。然后开始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4条村。这样我们的调查就比较全面的反映这里的农民问题。

当然,其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有些农户说得不真实,我们就从他们的子女或临近的人去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不过这次调查令我过程最深的在蛟塘镇洞口村的情况。这条村的人主要是种植和养鸡的,而且规模比其他村大很多,一般都有十多亩地的。所以经常回有很多菜和鸡要拿到市场销售的,但这条村的地理位置很偏僻刚好是市界,最近的市场要到佛山的高明区。我到了那条村,每家人都向我抱怨交通不方便的。经了解,该村到市场的路是非常烂的石头路,凹凸不平的,摩托车也经常坏的,我坐车经过那条路的时候也是屁股也疼的!我问他们为什么不修路,他们说路早就说要修了,而且是他们村自己出钱,高明区的村不让他们修水泥路,说地方不是他们的所以不让他们修路!这修路可是好事情,但由于各地方政府的相互限制就发了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经过那条路,我痛的只是屁股,而洞口村的村民,不单是屁股痛,还有那内心无奈的痛!

六、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

(1)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切实维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要加快县、乡、村三级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精简机构和人员,改进管理,增强服务,降低费用,减轻农民负担;

(3)要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给农民经营自主权;

(4)要加快政策调整和改革的步伐,促进经济增长,启动市场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5)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支持农民在非农领域实现就业,让农民在耕地以外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

。从农民自身的角度谈谈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①转变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②调整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产率结构; ③依靠科技。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竞争力; ④加工增值。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⑤开拓市场。要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⑥规模经营。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集约化道路,实行规模经营。

七、哲学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新阶段农业特点的判断是从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作出的科学论断。发展农业必须因地、因时制宜,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据此制定的各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举措都是上述观点的体现。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要求,既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其内在的本质,才能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适应加入WTO的要求,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发展生态安全农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都体现了上述观点和要求。

(3)普遍联系的观点。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要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全局,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全面的小康。粮食问题、科教兴农、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等,都是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大问题。

(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处理好次要矛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是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民增收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

重,同时又要统筹解决好扶贫开发、农村基层民主等一系列问题,这都是上述观点的具体体现。

(5)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引起质变,而且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增加农民收人的根本途径,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粗放经营的状态,使农民面向市场而生产,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而使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奔小康。

(6)内外因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搞好农村改革,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因势利导,当前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正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经营方式,这是继家庭承包经营和乡镇企业之后的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政府积极扶持引导,使之健康发展,体现了内外因的关系。

(7)一分为二观点及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中国入世给中国农业带来一定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第四篇: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 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2003年2月8日,《人民日报》用第2版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温家宝的文章《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而奋斗》,可以看出“三农”问题在新领导集体整个施政战略中具有前所未有的分量。胡锦涛、温家宝以及曾庆红、黄菊、李长春都出席了会议,显示了中央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会议文件对“三农”问题的提法有了新的表述,称其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此之前的提法是“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改革的焦点问题。

目前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针对于次,我特在家乡做了小调查,以家乡为例来展示三农问题的改观以及还需要注意的问题。

目的: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加强实践,提高认知,学习实践知识,增长才干。 调查时间:2011年8月7日至2011年8月24日

调查地点:小庄及周边地区

调查对象:大量农民及村委会

调查方式:访谈法

(一)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辅以副业如养猪、养鸡、养牛等。农作物、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80%。农作物包括小麦种植,经济作物包括蔬菜、花生、油菜、黄豆等。自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该村农民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农忙时运用大型机械操作,其余时间外出务工,其中老人和孩子在家中做些基本的手工或养猪、养鸡、养牛等获得收入。

(二)受教育状况

我就农村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教育消费负担过重,儿童失学情况严重;教学设施落后,办学条件较差。村民中有81%受过初等教育、8%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的3000多口人有近40个大学生。

(三)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粮油、蔬菜、烧柴都自给,只买一些食盐、肉制品等,

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80元以下。

(四)当前问题

耕地总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是污染严重;基础设

施薄弱;农民受教育水平低;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思想

观念陈旧。

(五)村委会采取相应措施

(1)“农民”方面

村委会注重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努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县、

乡镇党委、党政府大力宣传并支持农村劳动力的输出。目前,我村劳动力的输出

方向有三:第一,进住中小城市经商;第二,向工业发达的大城市流动务工;第

三,向国外对口输出劳务。此外,村委会还特别重视提高农民的素质,积极响应

县、乡镇政府采取得一系列文明修身活动和具体措施。如:村民委员会以村民组

为单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定期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化娱乐活动。

(2)“农业”方面

我国政府采取了逐年减免农业税的措施,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村委会也积极

贯彻落实,确实保护农民的根本的利益。另外,村委会还结合实际做了农业产业

化结构调整。对大批干旱农田和育苗耕地实行了农作物改种,如:花生、豆种、

小麦和一些树苗的间作、套作等,这样既充分发挥了耕地、和农田的创收价值,

也充分满足了农作物日照需要,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村委会还鼓励发展畜

牧业,在行政村提倡和鼓励一家一户最少喂养一头猪。村委会还积极贯彻实行农

业土地制度创新,全面实现了土地的承包、转让。

(3)“农村”方面

村委会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农村用电、修路等。由于所在村在工业方面

比较薄弱,政府便鼓励农民创办民营企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于2007

年建立两个农村工厂。村委会还施行“村村合并”方针,使村向小城镇发展,以促

进村里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六)家乡献计

从实践开始到实践结束,我的心经历过一次次的感慨、震撼,一遍遍的心

潮澎湃。在与父老乡亲们零距离的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父老乡亲们对我关

怀无微不至,把我视如亲生儿女,我体会到父老乡亲们淳朴的情怀,更能感受、

理解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想尽自己的最

大努力为本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只能在实践中宣传村的一点点

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要确保村村通公路,村镇连接,打开与外面世界的通道。做

到村村通公路,极大方便村民;路旁还可以栽种银杏、枣树等经济作物。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

在经济发展方面,做足种植业结构调整、耕地精耕细作的文章,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七)总结

通过实践发现三农问题较以前已经得到极大改善。物质水平,精神文化都有所提高。然而相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政府

和农民都要致力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实现小康而奋斗。

第五篇:三农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报告

—————电信0704 王顺

摘要:

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宣传调查,深入地了解了我国农村现状及“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本文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与措施。

关键字:

“三农”;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放思想;充分就业;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正文:

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 1

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严重束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华岩镇暑期的调查,我们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该地区的基本状况

该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由于政府扶贫政策难以切实贯彻实施,该地区的经济至今仍然发展不起来。该地区人均年收入大约为1800元,收入基本上只有两种:种植业收入和外出劳务收入。种植业收入占80%以上,种植业者基本上是30—60岁之间的中壮年,外出劳务者基本上是16—30岁之间的青年。该地区教育水平低下,抱民区有一所小学,其他几个村和这4个村的孩子都来这所小学上学。孩子们上完小学后,有的就不上学了,有的上了镇里的中学,但也就上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该地区的村民们缺乏科学种田技术,科学养殖、饲养技术,缺乏市场信息,阻碍了他们尝试新的经济增长的方法。

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却不了解“三农”,有的甚至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三农”。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了解到,华岩镇政府在有关“三农”政策方面也曾做过一些宣传,但比较少,大部分农民对“三农”还了解的比较少,他们仅仅知道一点,他们了解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一些宣传媒体。他们认为这样面对面的交流与讲解对他们了解“三农”效果很好,他们很希望以后这样的宣传能够多一些。

二、给该地区的一些建议

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

首先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其次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 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 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另外可以从农村内部着手,事实改革,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这就要做到: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育他们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就业后劲。

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积极发展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多种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从而使得农民的意见和想法、基层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有通畅的反映渠道,不至于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失误。同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能够增强农民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抵抗来自于各方面侵犯农民权益的能力。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另外需要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即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农业产业化。那么到底如何来实行农业产业化呢?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根据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想法。比如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

市场,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建立起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够带动一种或多种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可谓“龙头兴,则产业兴”。其次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资源潜力,开发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好且有继续开发潜力的产业。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实行“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基本方针,切实保证在农业产业化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批量供给大本营”的建设。另外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结束语 :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还望各位批评指正!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圆满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

参考文献:

[1]《2008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资料》中共重庆工学院委员会学工部编 2008.08

[2] 《三农中国》贺雪峰 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01

[3] 《中国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分析》白跃世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03

[4] 《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李佐军 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01

[5]《我向百姓说实话》李昌平 著 远方出版社2009.06

[6] 《半月谈》2009年第10期 新华通讯社主办(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

上一篇:食品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下一篇:食品加工企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