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演讲

2024-05-14

“三农”问题的演讲(精选8篇)

篇1:“三农”问题的演讲

关于拒绝问题的演讲与口才演讲稿范文

做好心理建设

职场心理学专家冢越友子认为,每个人首先必须认知自己有拒绝别人的权利。其次,找个能自在讲话的场所,并且考虑谈话的时机。接下来是想清楚要拒绝对方要求中的哪个部分,并且预先准备好能明确传达出“这个部分我没办法帮你,但如果改成……我就可以帮上忙”的讯息。最后是设想传达讯息之后可能会发生的状况。

2.找出“yes/no”之外的选项

遇上同事请求协助的时候,自觉只能接受或拒绝,没有转圜余地,也是导致人们无法拒绝的原因之一。其实,只要把拒绝别人的请托当成是在跟对方交涉,就比较能够打破心里障碍,没有那么难开口。

假设完全接受对方的请求是100%,彻底拒绝是0%,那么不妨试着向对方提出90%、70%或50%的方案。你可以从请托的“内容”“期限”和“数量”做评估,比如说,90%接受是“期限延长3天的话就办得到”;70%接受是“无法担任项目经理,但是参与项目没问题”。

3.拒绝前表达感谢,拒绝后致上歉意

拒绝的说法也有一套固定模式可循:先以感谢的口吻,谢谢对方提出邀请;然后以缓冲句“不好意思”“遗憾”接续,让对方有被拒绝的心理准备;接下来说出理由,并加上明确的拒绝:“因为那天已经有约了,所以没办法出席。”演讲与口才演讲稿范文:学会如何正确拒绝

如果婉拒是比较无关紧要的邀约(如饭局),只要说今天不方便就好;但如果是要拒绝额外的工作,就必须说出今晚无法加班的具体理由。最后不忘加上道歉,以及希望保持关系的结尾:“真的很抱歉,若是下次还有机会,我会很乐于参加。”

4.电话或e-mail拒绝要格外温和

电话沟通看不到说话者的表情和动作,有时就算说法客气,对方还是会觉得你的态度强硬,因此讲电话的时候要增加缓冲句,尽可能体贴对方的心情。e-mail则是连声音的抑扬顿

挫都没有,容易给人公事公办的感觉,因此要增加感性的词汇。

5.正面朝向对方,放松眉头

说话的姿势、表情、音调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拒绝时要尽量正面朝向对方,侧身容易给人警戒心强的感觉。蹙眉也会给人负面的印象,尽量有意识地纾缓眉头,以接近微笑的温和表情讲话最适当。关于推行“一讲二评三公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通知

区属各党工委、党委、党组,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 为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确保达到“要求要具体、点评要逗硬、考核要严格、结果要公示”的要求,市委决定在活动中全面推行“一讲二评三公示”。结合**区实际,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一讲:党员每月向支部、支部每两月向上级党组织讲述创先争优活动情况

(一)进一步审议细化主题载体、确定承诺事项,作为讲述的基本依据。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部门中心工作尤其是区委十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提出的十大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对活动主题、载体进一步深化、细化、实践化。在此基础上,党组织梳理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推进的重点任务、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确定承诺事项,党员立足自身岗位和工作职责,从学习提高、发展业绩、为民服务、遵纪守法、模范带头五个方面作出个人承诺,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对履行基层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廉洁从政作出承诺。同时,要按照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的要求,组织党外干部职工明确承诺事项。党组织、党员、党外干部职工的承诺应于8月10日前在本单位学习园地或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二)每月召开组织生活会、每两月召开支部书记会,党员和党组织据实讲述活动情况。各基层党支部每月25日前召开组织生活会,由每个党员对照“五带头”标准,讲述自己履行岗位职责、兑现承诺 事项的情况以及参与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存在的差距和努力方向等。党外干部职工对兑现承诺事项和履职情况,一并在会上讲述。上级党组织于每个双月(2、4、6、8、10、12月)的30日前,组织召开一次所属基层党支部书记会,由各支部书记讲述本支部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兑现承诺事项、创建“五个好”党组织的情况。其中,区属各党工委、党委、党组在直属基层党组织范围内召开书记会。二、二评:支部每月对党员、上级党组织每两月对支部进行综合评比

(一)分级分类进行点评。在每月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党支部书记要根据党员个人讲述及其平时思想工作表现、承诺事项兑现情况,逐一进行点评,指出党员一月来的进步、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同时,支部所在机构行政主要负责人在会上对党外干部职工进行逐一点评。在每个双月召开的支部书记会上,上级党组织书记要对所属党支部履行职责、兑现承诺、组织开展活动等情况逐一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差距,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

(二)认真开展综合评比。召开组织生活会时,在书记点评之后,全体参会党员、干部职工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党员创先争优情况、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情况,按照“好”、“较好”、“一般”、“差”、“不了解”类别进行评价。召开支部书记会时,在上级党组织书记点评之后,全体参会人员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各基层组织创先争优情况,按照“好”、“较好”、“一般”、“差”、“不了解”类别进行评价。建立“星级先锋”评比制度,参考无记名评价结果,上级党组织对所属党支部、党支部对党员、行政领导班子对党外干部职工

的履职情况作出综合评价,确定“先锋”、“合格”、“基本合格”、“后进”等次,其中“先锋”党组织、党员、职工比例控制在15%左右(对于“先锋”等次记★,对于“合格”等次记☆,对于“基本合格”等次记○,对于“后进”等次记△)。在每年党内民主评议、年终考核时,将基层党组织、党员、职工评价等次汇总情况作为评先评优和确定党员、干部、职工个人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与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记功嘉奖、职工绩效考核等挂钩。三、三公示:定期公示评比结果

区属各党工委、党委、党组及辖有基层党组织的党组织要设置支部创先争优展示台,各基层党支部要设置党员创先争优公示栏,按时将党支部、党员、职工“星级先锋”综合评比结果进行公示。对公示情况,要通过设置意见箱、公开电话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对流出党员,可采取书面、电话、视频、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讲述,按党组织隶属关系参与评比和公示。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党员,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可不参加“一讲二评三公示”。

四、有关要求

区属各党工委、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一讲二评三公示”工作的开展,书记要充分履行“ 优的积极性。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执行“一讲二评三公示”各项规定,认真规范做好“一讲二评三公示”的全程记实登记,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提升工作水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对各单位落实“一讲二评三公示”的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附件一:**市**区党员干部职工“星级先锋”评价表 附件二:**市**区基层党组织“星级先锋”评价表

篇2:“三农”问题的演讲

说到减负,大家一定不陌生。从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开始,就一直在提到“减负”这两个字。但是直到高中,我们的学习生活依然没有改变。作业照样做,可也照样上,该做什么做什么,该是什么时候放学还是什么时候放学。

记得自己高中的时候,每周六都需要补课。那时候只要有人区教育局反映,那一周的补习就会取消。所以当时特别希望有人能去举报,这样就不用补课了。

后来到了高三,我们换了一个新校长,她大力提倡学生减负。那一年,我们每天都是4点多放学,周末也不补课。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这一届毕业之后,学校就不再招收高中生了。现在,原来的中学已经没有高中部了。

所谓减负,顾名思义就是减轻负担。通过减轻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减轻学生负担需要从老师、家长、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入手。

从小,老师教育我们要听大人的话,告诉我们要听话。老师教授课程的方式就是将所有的知识都塞到我们的嘴里,而不是引导我们自己伸手。如此,我们只是学会了书本里的知识,而没有学会自我探索的能力。

中国是家长——我们的父母,没有一个不望子成龙的。在学校。孩子学习大量的知识。课余,家长还会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比如报几个补习班、兴趣班之类的。这些行为在无形中更是使学生百上加斤,没有减负,反而增加了负担。

对于学生自身,主要是对自身的思考,包括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问题。中国学生大部分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这方面还是需要老师、家长的引导,不能说以为的只是说“要上大学,考好大学”。

篇3:“三农”问题的演讲

一、语音须正确清晰

(一) 语音正确规范是前提。

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 而演讲是以有声语言 (声音) 为主要媒介进行交流, 演讲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口耳相传, 通过听觉反映于大脑。有声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 具有转瞬即逝的实际特点, 对传递信息的载体的语音符号必须规范正确, 这是演讲活动成败的前提。演讲时只有做到吐字清楚、字音准确, 才有可能让听众很好地接受信息传递, 达到思想感情交流的目的。否则, 听辩不清字音, 就难以领会其义。所谓字音准确就应当“字正”, 就是要发准字音, 发音响亮, 送音有力。读音要符合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的标准, 严格避免地方音和误读。如领导在演讲时将“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县实验幼儿园指导工作”中的“热烈”讲成“yèliè”、“莅临”讲成“wèilín”、“幼儿园”讲成“ròuéryuán”;有些人将“干涸”说成“gāngù”、将“参差”说成“cāchā”等。读错、讲错字音, 一方面直接影响听众对一个词、一个句子, 甚至整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声誉和威信, 降低了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 很难达到演讲的目的。

(二) 发音清晰优美是保证。

良好的随心所欲的口语表达, 尚且要求语音清晰、利落。演讲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活动, 就更应当给听众带来音效的美感, 不但要“字正”, 而且也要“腔圆”, 重视吐字归音, 避免吃音 (发音不清晰、音长不够) 或拖音现象。发音要宏亮清越, 铿锵有力, 做到声音圆润清亮、婉转甜美、悦耳动听, 富有音乐感。因此, 在演讲过程中要做到尽量回避口腔开合小, 共鸣腔不大, 音发出来不亮的齐齿呼音节 (i和i开头的韵母) 与撮口呼音节 (ü或以ü开头的韵母) 。适当地换成相对响亮的开口呼音节 (a或以a开头的韵母) 与合口呼音节 (o或以o开头的韵母) 。如把“李菊与你相遇在教育系至体育系的路上”句中的“至”改为“到”, 把“与”改为“和”效果就会好得多。

二、语句须流畅自然

(一) 准确顺利。

由于演讲是口耳相传的有声语言活动, 听众主要是通过听觉接受演讲信息, 有声信息转瞬即逝, 不同书面语言可让人有多次回味的余地, 这就决定了演讲语句应当具有“简散性”的特点。常言所说:气动则声发。有声语言的源动力是气息, 简散的句子易读易理解和接受, 反之, 过长的句子读起来费力气也不容易让人瞬间接纳。因此, 在演讲过程中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简短有力的句子, 避免使用晦涩难懂、冗长拖沓的长句子和一些文言词语 (文言警句除外) , 恰当地运用排比等一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尽管书面是较长的句子, 也要根据逻辑关系, 好逻辑停顿, 化整为零。

(二) 语句流畅。

演讲时要形成正常的语流, 才能让听众收到如沐春风的感觉。最基本的要求是语音要畅达, 停连要适当。一方面语速要适中, 慢则拖沓乏味, 快则欲速不达, 一般每分钟200音节较妥, 最快不应超过280个音节;另一方面要根据表意的需要做适当的停顿, (如:“今天, 我们在文学院活动中心任务是搞好文化交流。”和“最贵的一幅值八百美元”停顿不同就会形成了不同的表意;“团长跃出战壕, 高举红旗, 向敌人阵地冲去”一句虽有标点, 但要紧连) 不可受演讲稿固有的标点所束缚。否则, 就会出现“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该连不连, 语意不全”的不良效果。为了保持语流的顺畅, 信息准确充实, 就要避免没必要的冗余成分, 切不可出现没必要的词语甚至是句子的重复, 根除“然后、这个、啊”之类让人厌恶的口头禅。

三、语调须贴切动情

(一) 语气要传情。

人们在演讲的语流中感受到语调, 所说的语调通常是指语气和语调。语气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 是有声语言的色彩。“语”是指有声语言, 即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语句;“气”是支撑有声语言的气息状态, 指具有声音和气息合成形式的语句流露出来的气韵。在演讲过程中, 不但表语意, 而且要有情思;不但动于衷, 而且流于外;不但音随意转, 气随情动, 而且因情用气, 以情带声。语气使演讲稿的文才和演讲过程中的口才这二者的形与神珠联璧合, 使演讲充满生机和活力, 实现应有的感染力 (如: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 憎则“气足声硬”;悲是“气沉声缓”, 喜则“气满声高”) 。

(二) 语调要自然。

语调是有声语言中抑扬顿挫的规律性模式。语气的丰富多彩决定了语调的千变万化, 语调具有曲折性的特点。“语无定势”要求在演讲过程中不可有某种固定的调式, 而应根据演讲的内容做到“演而不玄, 讲而不呆”的灵活自如的境地。语调的选择和运用, 必须切合思想内容, 符合演讲的语言环境, 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是演讲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 演讲者恰当地运用语调, 事先必须准确地掌握演讲内容和感情, 就如歌者在唱前要把握这首歌的乐调一样。

四、辅助须恰到好处

(一) 合理运用辅助手段。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外, 为了增强演讲的表达效果, 还应有一定的辅助手段。辅助手段包括必要的音频、视频效果。在演讲过程中合理地运用音频或视频效果, 能够收到渲染气氛、强化主题的功效。演讲家邹越在演讲时就能适时地运用音效的辅助手段, 能够发挥扣人心弦的作用,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态势语应恰到好处。态势语言是通过人体器官的动作, 或者某一个部分形态的变化来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凡是通过手势、身姿、眼色和面部表情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活动方式, 统统称为体态表达或态势表达。没有态势语会显得呆板, 自然妥贴的一眉一颦或是一握拳的简单动作会收到强化强化凝神的效果。如果辅助手段多了或者刻意追求则会过犹不及甚至适得其反。态势语一定要情动于衷而形于外, 做到水到渠成。在演讲过程中, 自然、妥贴、适当的态势语则可事半功倍, 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刻意设计和生搬硬套而附加的态势语会影响表情达意的效果。

篇4:“三农”问题的演讲

关键词:演讲;口译;口语化;问题以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05-01

本文承接作者的上文继续进行。

例5:我本来到了40岁以后,我就觉得生命也就从此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分析:这种有诗意的语言,要根据语境体会他的本质含义。需要解释意思来翻译。前一句的“本来”和“也就”等修饰词,其实都在暗示这里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消极态度。

译文:I thought my life would be simple and uninteresting when I lived to 40 years old.

二、概括的翻译方法

概括的翻译方法就是对于原文进行逻辑加工和要点整合。没必要字字对译。由于原文演讲者的语速很快,因此提取信息的要点和演讲者的主旨就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的原文都翻译出来,完全可以进行语义上的整合和概括,避免啰嗦的同时又能节约时间。这种翻译方法也是释意理论的一种体现。概括的方法其实本质上就是重新表达,进行句式重组甚至语篇的重新组合。释意理论将口译分为三个阶段:理解原语、脱离语言外壳、重新表达。

例1:就是说,哪怕他活了一百年等于活了一天,为什么?他每天吃的饭是一样的,每天过的日子是一样的,每天思考的是一样的,思想不进步,行为不进步,人生不进步,智慧不进步。那你多活一年都是多活。活得太多了,太长了。

分析:这一段说了不少,但是有用的核心信息可以提取出来。可以使用概括翻译法来简化译文,没必要字字对译。

译文:Even if he could live to a hundred, it wont make any difference. His life was valueless. Because his eats the same dinner every day, he spends every day hanging out and doing nothing, and he thinks about nothing important.

As a consequence, he wont make any progress in his thought, action, wisdom and his own life. Those people are just a waste of resource and time.

例2:那像现在这样,我们这些企业家,假如说。那么大家放眼看去就可以看到,大量的企业家是怎么一个概念呢?

分析:这句话乍一看内容很多,其实有用的信息并没有多少。这里不过是一个引入句而已,演讲者并没有什么实质的信息要传递给大家。因此这里完全可以概括大致意思来翻译,省略一些非关键的内容,因为演讲者的语速很快,如果每个词汇都翻译的话时间可能来不及。

译文:When it comes to entrepreneurs , whats the situation about them?

例3:比如说清华的水木年华这两个唱歌的,就是这样的。他们在清华大学里面逛来荡去,成绩也学不好,两个人在宿舍里面四目相望,总觉得自己要自杀。

分析:第一句话要把这个演唱组合解释一下,不过关键是第二句话,如果直译的话根本让人不知所云。这里的“自杀”只是演讲者的一个口语说法而已,而且根据之前的内容,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他们发现自己学习不好,因此自我感觉很糟。“逛来荡去”这里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可以不翻译。这两句话需要重新整合来翻译。

译文:Shui Mu Nian Hua, a pair of singers in Tsinghua University, is a typical example for this. They didnt have good grades, and they realized that everyone did better than them. When they looked at each other in the dormitory, they felt awful.

例4:所以當我们有了这样的人生以后,你回过来发现人生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浩荡大气,总是充满了这种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感人的这样的情节。这是我们要去追求的。

分析:第一句话有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完全可以概括整合之后进行口译。没必要完全对译,而且英文一般也不重复使用某个词汇。

译文:So if we live like this, we will find there were ups and downs in your life when we are growing old. In that condition, your life would be full of moving stories. And that should be our goal to pursue.

参考文献:

[1]王妍. 释意学派与口译策略 [J]. 海外英语, 2012(10):157-158.

[2]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3]杨超超,于应机. 译者的选择:口译过程解析 [J]. 现代语文, 2013(9):141-143.

[4]仲伟合. 英语口译基础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杨玮斌. 论口译实践的三个要素 [J]. 上海翻译, 2012(2):51-54.

篇5:演讲需要注意的问题

1、开头的第一句话声音必定要响亮,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有的选手声音很小或声音很平,在开场时就已经占了劣势。

2、有的选手在上场时先是客套一番,感谢领导给这个机会,感谢领导的栽培。不知领导是否真的爱听这些话,但我个人认为,这是演讲比赛,不是说致酒辞,作为普通观众来说听这些话感到很罗嗦,很虚伪,容易让观众失去兴趣,反倒是开门见山,介绍完自己和标题后便进入主题的演讲更吸引人。

3、开场的前一分钟很重要,在这一分钟里要用你慷慨激昂的声音和活泼丰富的内容吸引观众,否则观众失去了兴趣,就会弄得最后没听懂你在说些什么,变成了自言自语。

4、多讲些活泼感人的事例,有的选手去讲营销的理论知识,让人听得很枯燥,而一些选手是将营销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具体事例讲自己如何在工作利用营销方法取得了成功,这样才会吸引观众。

5、人人都在讲自己怎么样在艰苦中寻求活力,人人都在讲我骄傲,我骄傲,因为我是企业的一员,听上去没有新鲜感,自然也不会吸引人,而能标新立异,内容有创新,事例有**,才会脱颖而出。

6、语言要流畅,(必须对演讲稿重复熟悉),声音要响亮,语气激昂,抑扬顿挫,饱含情感地讲述,保持放松的心态,以微笑面对观众,用适当的手势。用真挚和热情的心去演讲,这些都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则。

7、煽情有时真的很重要,在挑衅主持人的节目里常常有些选手用煽情打动观众来拉票,人是情感动物,在被激动的同时自然也会偏向于此。有位选手讲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但自己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说的很动情流泪,观众被打动了,评委也被打动了,成果她的分数就很高

 演讲中的怯场问题

上台表演紧张的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适当的紧张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你的情况属于过于紧张,就有可能影响发挥水平了,多锻炼就会好的,熟能生巧,每一个心理素质好的人,都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造成怯场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往往也因人而异。但下面几点原因却带有极大普

遍性:

1、评价忧虑。这是造成怯场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在任何存在评价的场合,人们一般很难发挥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数人对自己在初次约会中的表现不十分满意。在演讲中,由于评价是单向的,也就是说听众在 “ 裁判 ” 演讲人,所以演讲者的忧虑更多,心理负担更重。

2、听众的地位。如果我们面对的听众比我们的地位高,或者我们认为比我们重要,我们讲话时便感到特别紧张。求职者在评估小组面前的表现往往很不自然,这一方面是因为评价忧虑,另一方面也无疑是因为评估小组 “ 大权在握 ”。

3、听众人数。一般人都愿意在 “ 小范围 ” 内讲话。如果听众人数很多,演讲者便会倍加谨慎。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出错或表现不佳,“ 那么多人 ” 一下子都知道了。过分的小心谨慎加大了怯场的可能性和程度。

4、对听众的熟悉程度。大多数人在 “ 熟人 ” 面前讲话比较自然。面对陌生的听众我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便会对我们作出评价。

5、听众的观点。如果你知道听众或大多数听众所持观点和你的观点一致,那你便会信心十足。反之,你便会有很多担心。

篇6:关于腐败问题的演讲稿

之前我们国家一直再向美国发出信息,坚决反对美国航母进入中国黄海,有些人甚至说只要他敢来,中国就有可能将他击沉,事实上,这一次美国借朝韩炮击事件轻松地将航母开到我们的家门口,而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人家在门口耀武扬威的炫耀武力„„

这就好比我对一个人高马大的壮汉说:“我想揍你!”结果我肯定会被揍,而如果他对我喊着“我想揍你!”我想这下我真的会被揍„„

为什么?为什么我会被揍?因为我比较弱小„„我自身存在问题,我没有能力与他抗衡,我没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能呼风唤雨„„

我们国家现在就不够强大,自身有问题„„

一、关于腐败问题

我们大腹便便的公仆,从一楼爬到二楼就累的气喘吁吁的公仆,正默默无闻的为我们服务着,有了成就之后,他们不是等待着人民的回报,而是义无反顾的跑到了国境之外。

很多的官员在刚刚上任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踌躇满志的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廉洁奉公的为民办事,可是最后纷纷在糖衣炮弹的攻势下纷纷落马、东窗事发。正是有而这些人,才有“伪„„”

二、腐败原因

1、.有一部分资产阶级把持着国家的命脉,他们进入政坛,影响着整个社会„现在的现象是,官员很有钱人,好多有钱人有事官员,这样好多人就去要么追求金钱要么去追求参政„„就拿党员来说,截至200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593.1万名,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发展,净增长200万,且呈增长趋势。试问真的有那么多符合条件和要求的人需要加入吗?

2、防止和克服封建主义思想影响。中国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至今犹存。当前,官本位、家长制、裙带关系、人身依附、特权思想、等级观念等旧的封建思想和观念还在影响着我们的一些干部和群众,这是滋生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腐败的产生与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有关,而克服封建传统影响,必须加强法制。

3、个人意志不坚强,社会制度有漏洞。意志能够左右的是一个个体,体制能够决定的却是一个环境。”而面对真金白银或者是帅哥(也不是没有)美女的诱惑的时候,人类的意志是相当脆弱的。制度既能从根本上规范人们的行为,堵住产生腐败现象的漏洞,有效减少腐败滋生的条件,起到防范于前的作用;又能惩治腐败,起到惩戒于后的作用。

4、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为反腐败创造更加有利的法制条件;比如国企改制„„想起一个问题,很矛盾,中国有那么多外汇,损失了千亿,但那些钱拿回来,是谁的呢?人民的吗?估计又有些人会暴富„„

5、中国人现在有信仰危机,不信法律,不信道德,只信金钱和权力,以前人们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毛泽东思想„„大学生捅死自己撞伤的行人、叫嚣着“我爸是李刚”„„(司法独立)在这个世界上,自然以及社会的财富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占有资源的贪欲确是无限的。共产精神和清廉的意志在这些诱惑面前如同无物。

6、毛泽东:“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进攻,他们

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邓小平指出:“不能采取过去搞政治运动的办法,而要遵循社会主义法制的原则。”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依靠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来预防和治理腐败。

党的十六大以来,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的基本思路。

依靠法制,就是要运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防止干部滥用权力,一旦有腐败行为出现,就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制裁、惩处。法律不健全,制度有漏洞,坏人就会乘机横行,好人也无法充分做好事。因此,规范、监督权力的运行,防止产生腐败行为,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制、靠制度。要建立健全一整套规范权力运行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用法律和制度规范、分解、监督、制约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

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尽早的控制腐败现象,让那些不该出现在合适位置的人尽早走开,去“人”然后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那时我也将练就一身肌肉然后对之前那那个人高马大的人说:“不要揍我!”我想这下,我肯定不会在挨打了。

篇7:演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仪表;这个仪表主要是指人的着装以及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1、着正装。夏天,如果单位发有制式服装,就要按正规的着装标准穿着,如果有制式皮鞋,就一定要穿制式的皮鞋,如果没有,女式一定要切记穿包住脚趾的深色的中跟鞋,这样显得庄重挺拔;切记,千万不要穿式样各异的凉鞋,搭配制服非常不严肃,也并不好看。

2、做好发型。穿制服一定要把头发梳成发髻,额头不要留头发,保护面部的光洁整齐,让人看上去神清气爽,既不能披散着头发,也不能别出心裁做出什么有创意的发型。

2、化点淡妆。一定要化一点人家能看出来的淡妆,这已经成为共识由于演讲前比较紧张,如果出汗,会使之前的妆容化掉,这时,一定要及时补妆,以示对演讲活动的重视以及对观众的礼貌。

二、仪态,我在这里主要指人的举手投足以及整个演讲从出场到离场期间的状态。

1、上台要精神。当上一名选手讲完,即将轮到自己上场时,需提前站出来,当主持人叫到自己名字时,就可以从容不迫的出场,记得上台时一定要精神抖擞,步伐矫健,给人利利落落的感觉,不能拖泥带水。如果能够提前熟悉场地,一定要提前去“踩点”。务求一上台就给观众和评委良好的第一印象。

2、鞠躬要标准。走上台去,停稳后再鞠躬。我在练习时,曾有一次没有站定就鞠躬下来,幸好同事及时发现,给我纠正了这个问题。的确,如果没站稳就鞠躬,给人的感觉不仅是重心不稳,歪歪倒倒;而且还很不严肃。所以一定要先站稳再鞠躬。鞠躬以45度为宜,按正常人比例,手扶在膝盖上方即可,而不是说要鞠90度躬,那样显得太过很滑稽,也不太适合演讲的场合。鞠躬完成后,一步到达话筒跟前,而不要分数步走到话筒前,容易显得凌乱。

3、身体要平直。女士以小丁字步站定,手可以自然下垂,也可以右手握左手,在腹下放好。在演讲中一定要挺直腰杆,肩膀放平,千万不要左右晃动上身,在演讲中,有时候要做出一些手势,我就容易连带肩膀和身体一起晃动,原以为这样能够表示出激动的心情,其实,这样只会让台下观众看起来十分不舒服,好像整个人歪歪斜斜的,没有重心。后来,我在演讲时注意了许多,腰部一定要用力挺直,肩膀自然下垂就好了。

4、手势要优美。手势出去一定要自然舒展,该有的地方就有手势,不该有的地方就不要胡乱挥舞拳头,给人张牙舞爪的感觉就很失败了。

三、语言;这包括演讲稿到声音的运用以及现场的感召力。

1、演讲稿就一定要是演讲稿的样子。不要弄的像事迹报告一样平淡无奇,抒情的、优美的部分一定要占到三分之一,这样整个稿子讲者讲起来有激情,听者听起来也觉得很带劲,很受鼓舞。

篇8:“三农”问题的演讲

一、英语演讲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主题选择不恰当

在任何演讲场合, 演讲者都要言之有物。演讲主题的提练应本着使听众获益之原则, 因为空洞肤浅或主题拥塞的演讲容易令人生厌。演讲主题应是演讲者的真知灼见, 才能吸引听众, 使听众获益。因此, 在下笔写作之前, 学生应该多问问自己:“我要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我传达的这一信息是否能让听众为之动容抑或是与我产生共鸣?”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资料的阅读, 信息的收集, 以及写作目的等各项准备工作。然而在聆听比赛过程中, 笔者发现许多选手的演讲稿在选取题材方面太过随意, 具体表现如下。

(1) 所选的主题不新颖, 听众不感兴趣

如果演讲者谈论的话题是听众没有预想到的, 有趣的, 或是很有创造性的, 那么他就容易脱颖而出。这次比赛中, 许多选手都谈了自信、勇气、信任、好奇心等大家都熟悉的话题, 加之论述平平, 结果很难说服听众。但有一位选手却写了“Fear”, 这样的不按常理出牌却成功地让听众竖起了耳朵。

(2) 所选的主题范围太大, 不够具体

无论是什么样的演讲, 演讲者都需要把题目缩小到一个足够具体的角度, 以便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用充足的支撑材料阐述清楚观点。如在这一次的定题演讲中, 有个学生就“Love is what we can’t afford t lose.”大谈特谈, 爱自己谈一点, 爱别人谈一点, 爱自然谈一点等等, 通篇都是蜻蜓点水, 没有任何深入的阐述。

(3) 所选主题不真实, 没有深刻意义

优秀的演讲都有一个深刻的主题, 并紧扣时代脉搏, 甚至超越这一层面。这样的演讲主题才能对听众产生影响, 并与之共鸣。如果演讲者尽说空话, 或者大谈一些大道理, 那就会让人觉得此番演讲不真实, 没有深刻意义。例如有位选手谈及“Hope is what we can’t afford to lose.”, 通篇谈论了“What is hope?”, “What kind of hope should we have?”, “The importance of hope.”等大道理, 并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剖析和探寻。

2. 稿件开头的技巧运用不够恰当

万事开头难, 演讲稿的开头也不例外。好的演讲开头可以镇定纷乱吵杂的现场、集中听众的注意力, 还可以导入主题、定下基调, 把听众带入演讲者需要的气氛中去。此次比赛中, 29位选手稿件开头的写法都不尽相同。9位选手开门见山直点话题, 8位用问句引出话题, 7位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出话题, 3位引用名人名言引出话题, 还有2位选手开篇制造悬念, 待到聆听完毕方知其话题。虽然选手们都知道开头部分的重要性, 并想尽办法用所谓的引言理论技巧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比如使用问句引发听众的思考;使用富于真情实感的亲身经历来打动听众;使用名人名言的名人效应增强说服力;使用旧事新议之方法赋予听众所熟悉的事物以新意激发起听众的兴趣;使用幽默风趣的材料使得寓教于乐, 活跃现场气氛等等。但笔者仍然觉得有些同学运用起来差强人意, 并不恰当。如:

(1) Ladies and gentlemen.It’s a great honor to be here and deliver this speech.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support and courage which would make me full of confidence.So confidence is what we can not afford to lose.

(2) Aristotle once said“Plato is dear to me, but dearer still is truth."By challenging his teacher, he formulated his own unique philosophy.His persistent craziness overturned the philosophical opinion of the day and created a new field of scientific research.Craziness is what we can not afford to lose.

这两位选手在运用引言写作技巧时运作不当, 衔接勉强, 逻辑不清, 导致听众闻之不悦, 更不会与之产生共鸣。

3. 支撑主题的论据不够理想

一般来说, 支撑论点的论据基本分为:实例 (examples) 、统计数据 (statistics) 、引语 (testimony) 三种。这里谈谈此次比赛中选手们对前两者的运用情况。实例一般又包括一语带过的例子 (brief examples) 和详细描述的例子 (extended examples) 。但不论是举哪种例子, 都应该切合主题, 并有效地支撑所述观点, 而不应哗众取宠, 为了举例而举例。如一位选手论述的主题是我们不可丧失好奇心, 而他举的例子却不切主题:Last year, I dreamed to go to Tibet, the snowy mountains, the Potala Palace, and endless mysteries already touched my heart deeply.Due to lacking of time and money, but with a good deal of things to do, my curiosity disappeared.此外所举例子还应尽量简短有力, 有些选手用篇幅很长的例子来引出话题, 把听众的耐心都耗尽了效果反而不佳。在支撑主题的论据中, 有时适当运用统计数据能使听众感同身受, 留下深刻印象。如这次比赛中有两位选手的主题均为中国的食品安全, 两位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位就用了很具体的数字而另外一位却笼统地轻描淡写。试比较:

(1)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major incidents in China have driven the food safety issue higher up the political agenda.

(2) Among those food safety cases, the case in which fake baby milk powder led to the deaths of12 babies in Anhui province in 2004, and the case that Sanlu milk powder contained melamine in 2008were the most notoriously affairs.

4. 结尾段草草了事

一个好的演讲稿的结尾与一个好的开头一样重要。文章的结尾能使听众在心中强化演讲者的主题, 留下甚为深刻的印象。笔者对这29篇演讲稿的结尾部分进行分析, 发现很大比例的学生结尾写作欠佳。主要表现为:没有结尾段, 听众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演讲便已结束;空喊几句口号, 感情投入勉强;正文中提及的支撑点有三, 结尾却只挑选其中两条进行重复;结束时话锋一转委婉提及所论述问题存在的缺点, 大大削弱了稿件的说服力。比如一位选手的结尾为:Though sometimes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craziness, from Mozart to Monet, from Da Vinci to Darwin, from our earliest inventions to mankind's first steps into space, it is the passionate craziness that has helped human kind to move forward.这种写法在英语考试的作文中频频出现, 为了不失公正, 不走极端, 学生喜欢在阐述自己的论点的同时提及该主题的正反两面。熟不知, 这样的写法容易使所表达的观点不鲜明, 给人以模棱两可之印象。

二、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1. 学习方法

此次比赛折射出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出现较大的问题, 而此问题也是有因可寻的。外语学习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尤其在基础阶段, 即需要大量的背诵单词、固定短语、句型, 甚至是优美的段落、篇章等。这就导致外语学习者无法太多地顾及到社会、人文、哲学、历史等知识的吸收, 无形中把自己幽闭在狭小的语言模块里。久而久之则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窄, 思维危机等问题。因此, 外语学习者往往记忆力都非常优秀, 同时思辨能力却在久不使用中急剧下滑。

2. 师资

每位选手都有各自的指导教师, 演讲稿中出现的问题频频, 指导教师却没有予以指正, 这便从一侧面反映出师资的水平尚需提升。教师应该是“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的人, 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 而更需要努力钻研与英语息息相关的文学, 语言学, 逻辑学等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如果教师们能够注重方法传授, 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那教学就不再狭隘, 更不会在一篇演讲稿中让人觉得漏洞频频。

3. 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 外语教学在中国很多地区都只注重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重视卷面成绩, 而对语言课堂的教学过程, 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没有给予重视。因此我们的学生, 尤其是外语专业的学生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在写作方面, 受这种长期的教学理念影响, 不少教师重语言准确性而轻内容本身。学生所写文章的语法错误, 固定用法搭配不当等都逃不过语言教师敏锐的眼睛, 而文章的主题是否贴切, 衔接是否恰当, 论证是否有说服力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殊不知, 语言学习不仅是交际能力的提升, 更是思维方式的拓展和人文知识的整合。

4. 反馈机制

受传统观念影响, 教师一直被视为是对学生所写文章最权威的反馈者。且不说教师在学生的文章中过多的关注语言表达本身, 这种单一的反馈机制对学生思维的开拓并无益处。Keh认为写作教学中的反馈可分为同级反馈 (peer feedback) , 会谈反馈 (conferences as feedback) 和批语式反馈 (comments as feedback) 。在我们平常的写作教学中, 第三种反馈方式是大家所熟悉的, 为何不在运用我们熟悉的方式的同时适当地结合前两种反馈方式呢?同级反馈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阅读同伴的文章过程中扬长避短, 使之更有效地学习;而会谈式反馈能使师生面对面的交流, 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所有的困惑, 而不仅仅局限于作业本上笔头的改错和简单的只字片语的教师评语。

英语演讲比赛是对英语学习者进行全方位检测的一面镜子。有深刻意义的演讲内容, 创造性的思维以及缜密的逻辑是我们英语教学应该追逐的培养目标。因此, 对于英语教育工作者而言, 更正传统教学观念, 着重培养英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了。

参考文献

[1]Keh, Claudia.“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a model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ation”.ELT Journal.1990 (4) .

[2]韩红梅, 王京华, 杨馥卿.语篇思维模式与英语写作教学.教学与管理, 2008 (9) .

[3]黄源深.思辨缺席.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7) .

[4]胡春洞.英语学习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5]宿玉荣, 王帆, 范悦.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6]袁雪芬.英语演讲教学的作用与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3) .

[7]张民和.英语演讲.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公司交通安全管理办法下一篇:《游子吟》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