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结构体系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研究试图明确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结构体系、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结构体系理论模型及要素间的作用机制。首先,运用扎根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6位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传记材料进行内容分析,识别出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构成的关键要素。其中11个一级要素为:创新人格、创新情绪、知识与技能、创新态度、智力、创新思维、创新感知、创新动机、创新学习、创新产品、创新环境。创新人格包括勇敢性、领导力、开放性;创新情绪包括快乐、焦虑、愤怒;知识与技能包括一般教育知识与技能、创新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教学知识与技能;创新态度包括教师对创造力的认知、对数学创造力的认知、创新行为倾向;智力包括组合性智力、经验性智力、适应性智力;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创新感知包括创新自我效能感、创新压力感知;创新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亲社会动机;创新学习包括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创新产品包括教学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创新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菲调查法,邀请15位专家对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进行评判,从而构建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结构体系。该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其中9个一级要素为:创新人格、创新情绪、知识与技能、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感知、创新动机、创新学习、创新产品;其中,创新人格包括勇敢性、开放性、责任心;创新情绪包括快乐、焦虑;创新态度包括对数学创造力的认知、对学生数学创造力发展的认知;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知识与技能、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教学知识与技能、科研知识与技能、社会服务的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创新感知包括感知创新能力、感知创新压力;创新动机包括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创新学习包括知识积累、知识吸收;创新表现包括教学创新、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以创造力4P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思辨法,建构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结构体系的理论模型。基于4P模型,将“创新人格”“创新态度”“创新情绪”“知识与技能”划归为“主体要素”;将“创新感知”“创新学习”“创新动机”“创新思维”划归到“过程要素”;将“创新表现”划归到“结果要素”。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结构体系理论模型指出,主体要素之间存在耦合、协同关系,创新人格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基础性要素。知识与技能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材料性要素。创新态度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方向性要素。创新情绪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调节性要素。创新人格、知识与技能、创新态度、创新情绪交互作用,彼此影响,存在多向耦合,协同关系;过程要素之间存在链式、介导关系,创新感知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前端性要素。创新动机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驱动性要素。创新学习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依托性要素。创新思维是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倚傍性要素。创新感知是整个创新链的前端;创新动机和创新学习是创新链的中端;创新思维是创新链的近端,直接影响着创新产品的产生。各过程类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过程链;主体要素与过程要素之间存在互嵌与互构关系,过程链不断上升需要不同的主体因素的介入,主体要素与过程要素通过互嵌与互构,最终推动个体产生良好的创新表现。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运用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要素间的作用机制。主体要素与结果要素的作用机制为,创新态度在知识技能对创新表现的影响作用中的中介效应;创新情绪和创新人格在知识与技能对创新表现的影响中有调节作用。过程要素与结果要素间的作用机制为,创新动机、创新学习在创新感知与创新表现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鉴于创新学习、创新动机在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研究建议重点关注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创新学习能力,特别创新动机的形成。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结构体系;作用机制

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

1.3 研究价值

1.4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7 论文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工具

3.2 问卷发放、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第四章 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关键构成要素识别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 研究启示

第五章 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结构体系构建——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

5.1 问题提出

5.2 研究设计

5.3 结果分析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中小学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结构体系理论模型

6.1 创造力4P理论模型

6.2 主体要素之间存在耦合、协同关系

6.3 过程要素之间存在链式、介导关系

6.4 主体要素与过程要素之间存在互嵌与互构关系

第七章 主体要素与结果要素的作用机制

7.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与过程

7.3 结果分析

7.4 结果、讨论与建议

第八章 过程要素与结果要素间的作用机制

8.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8.2 研究设计与过程

8.3 研究结果

8.4 讨论与建议

第九章 综合讨论、结论和建议

9.1 总讨论

9.2 总结论

9.3 总建议

9.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和谐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子金融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