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师考编范文

2022-06-06

第一篇:安徽省教师考编范文

2015安徽省教师考编真题

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共7题,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韵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D ) (2分)

A横竖 彩虹 耕耘 温馨 B金银 经营 精英 静音

C才能 根本 树坑 感恩 D鸟瞰 前沿 鼾声 河岸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2分)

A残垣断壁 恶语相加 俯拾即是 B沽名钓誊 耳濡目染 乔装打扮

C慈眉善目 无稽之谈 形直影单 D一代鼎臣 抑恶扬善 囊荧照书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C ) (2分)

A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

B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C看着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照片,我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年前

D鲜花和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犹如欢乐的海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 (2分)

A人们透过这阴惨惨的浓雾,远远地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辽阔的大海。

B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C先生把平生的学问都交给了诸葛亮,为诸葛亮成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打下了烙印。

D我虽然热爱祖国的山河大山,就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我也感到亲切,值得我留念。

5、下列关于引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

A老师经常教育我们:“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里的引号表示引用。

B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这里的引号表示否定。

C现在,人们逛商场可以用“电子钱包”付款,这里的引号表词语有特殊的含义。

D人们常接受“伸”,难容“屈”,认为“屈”是窝囊,这里的引号表示着重论述的内容。

6、古诗文填空(8分)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李清照《夏日绝句》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曹操《龟虽寿》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从军行》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文学常识填空(6分)

(1)《论语》 《孟子》 《大学》《中庸》被称为“四书”,是国学经典。

(2)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成名作是《生死场》,代表作是《呼兰河传》

(3)《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 法 国家的 莫泊桑 ,他被成为短篇小说之王。

二、阅读鉴赏题(本大题共7题,共20分)

正午牡丹

[宋〕沈括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注〕①姻家:儿女亲家 ②哆(chi):张口的样子,此处指花瓣张开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尝: 曾经

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房: 花房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10、吴公对“牡丹从”这幅画的评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答: 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亦非善于观察不可。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完成第11题。

沙白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11、“秋天”“坐”在“红叶”上,多么美的意境,试加以赏析(4分)

答: 这是一首通过一片红叶表现秋的神韵的小诗。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

巧妙地用一个比喻“如一叶扁舟,”并用“坐”将“秋”人格化,用语精练传神,内蕴极为丰厚,一个“坐”字,写活了秋大,变静景为动景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2~14题。

宇宙的爱

依旧是四年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绿的叶?水可是四年前的水?云可是四年前的云?——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它们依旧是叶儿,水儿,云儿,也依旧只是四年前的叶儿,水儿,云儿。——然而它们却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的生命里欣欣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

它们依旧是四年前的,只是渗透了宇宙的爱,化出了新的生命。——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四年前的它们,只觉得憨嬉活泼,现在为何换成一片的微妙庄严?——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抬头望月,何如水中看月!一样的天光云影,还添上树枝儿荡漾,圆月儿飘浮,和一个独俯清流的我。

白线般的长墙,横拖在青绿的山上。在这浩浩的太空里,阻不了阳光照临,也阻不了风儿来去,——只有自然的爱是无限的,何用劳苦工夫,来区分这和爱的世界?

坐对着起伏的山,起立的塔,无边的村落平原,只抱着膝儿凝想。朝阳照到发上了,——想着东边隐隐的城围里,有几个没来的孩子,初回家的冰仲,抱病的冰叔,和昨天独自睡在树下的小弟弟,怎得他们也在这儿„„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八日,在西山。

(选自《冰心选集》第2卷)

12、请梳理出本文的行文思路(3分)

答: 作者通过回忆,写了叶儿、水儿、云儿几个物象引出作者思考,写出了它们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生命里欣欣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诉说了这个宇宙有爱。

13、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宇宙的爱”的理解(3分)

答: 让我们明白了人活着不需要处心积虑,不需要伤筋动骨,一切改变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只有付出你的爱心,付出你的快乐,付出你的希望,才能渗透宇宙的爱,化出新的生命。

14、试举例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答: 全文语言清新流利,文章中每段都有和前段相似的句式,简短的句子,精炼的语言,仿佛作者在用排比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就像诗歌一样,语言具有一种音韵美。

三、课程理论题(本大题共2题,共8分)

15、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工具性 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教科书编者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 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问运用能力。

(4)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改善教师教学 。

1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除了“识字和写字”外,还提出哪四个方面的要求。请简要回答。

答: 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

二、

三、四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四、教学实践题(本大题共3题,共28分)

17、下面是一篇7岁孩子的“写话”,作为语文老师,请你结合这篇写话按优中差确定一个等级,并写出评定的理由(8分)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了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会给我过生日,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就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答: 优。写话是低年级孩子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写话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能力,要求学生能说真话、实话、心理话。本段写话写明了事件的起因,以及自己非常高兴的原因,而且排比手法运用很熟练,并且把想妈妈这种抽象的感情具象化。

18、请根据课文,从“教什么”的角度评价下面的教学片段有哪些可取之处(8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课文〕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个儿还没有攫头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了爸爸,跟着妈妈回去了。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咤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一一鲜花。

“要是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一鲜花。

要是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教学实录片段]

师:默读全文,你觉得哪些话能引起你的思考就画起来做上记号,在旁边写一篇自己的感受。(学生默读,图画,思考,写感受,老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进行交流

生:我划了“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还写了感受。

师:读一读你画的这句话,说说你写的感受。

生1:我从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2:我们应该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快乐。

生3:我知道“给”是给予,“拿”是索取„„

师:你们读懂了这句话,(展示自己的批注)我也化了这一句,我的批注是,高尔基就是这样的一个,我会永远记住他。

生:我画的是“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把花朵比作儿子的脸庞,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

师:老师也花了这句话,读这句话老师想到两个词,你们猜猜是哪两个词。

生:触景生情

师:(点头)还有一个词——(生困惑,师引导,等学生揣摩之后,投影展示自己的批注: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师:同学们,这就是圈画批注,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你们一定要掌握。

师:下面请同学们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写之前,我们来谈谈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看看写了哪些内容。

生1:花开了很漂亮

生2:他很思念儿子

生3:希望儿子多助人

师:要注意信的格式,谁来说说书信的格式(学生写回信,老师巡视)

师:谁来读一读回信(指名上台读自己的回信,点评精彩之处)

生:(展示自己写的回信)读一读老师写的回信,请同学们给一点评价。

生1:这用了排比的句子

生2:老师会分段

生3:老师善于引用名言

答: 默读环节,任务很明确,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讲解环节,通过对关键词的把握,给予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带领学生回顾书信的格式,能做到与旧知识衔接自然。

19、依据课文,按照‘,教学目标’,在横线上补写教学设计内容,完成(1)、(3)题(12分)

巨人的花园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花园的主人是个巨人,他外出旅行已有好久了。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孩子们吓坏了,四处逃散。

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不久,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巨人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站着个小男孩。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教学目标:

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再一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匠人语言,行为,花园景色的语句。

第二环节:交流匠人的语言,感悟匠人形象,进一步理解内容。

第三环节:交流相应的描写花园景色的语句,让学生感受到花园由“漂亮”,到“荒凉”,再到“美丽”,的神奇变化。

第四环节: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8自然段,并按照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感悟童话得神奇。

第五环节:学生细读课文第9。 10自然段,交流,揭示童话蕴含的道理。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六环节:回顾全文,师生共同总结童话的特点。

(1)在①处补写引导学生理解匠人语言的具体过程。

请学生快速找到巨人训斤孩子们的三句话,理解巨人在说这些话时,心里会怎么想的?

通过这几句话你能感受到巨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在②处仿写两个句子

这个小免子在河边吹了一口气,河水马上融化了,叮叮咚咚流向远方。

这个小姑娘在湿地边一跺脚,湿地上马上长出蘑菇,开出了许多白色的小伞。

(3)在③处简要地概括童话的特点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的生命)。童话的幻想是通过某些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夸张、象征和拟人。荒诞是童话必不可少的美学品格。(童话的血液)

写作表达题(本大题40分)

20、请以“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6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给养(jǐ) 炽热(chì) 刽子手(guì) 自怨自艾(yì)

B.怆然(qiàng) 赔偿(chǎng) 浣溪沙(huàn) 引吭高歌(háng)

C.玷污(diàn) 埋怨(mán) 踱方步(duó) 拔苗助长(bá)

D.鞭笞(chī) 针砭(biǎn) 沙家浜(bāng) 悄然无声(qiǎo)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筹莫展 相形见拙 黯然销魂 明辨是非

B.生灵涂炭 驰骋疆场 仗义直言 计日程功

C.英雄倍出 厉行节约 破釜沉舟 以逸代劳

D.富丽堂皇 卑躬屈膝 味同嚼蜡 耳濡目染

3.下列关于《汉字拼音方案》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拼音方案》为我国现行拼音方案,是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B.《汉字拼音方案》字母表中的大写字母与英文中的大写字母写法完全相同。

C.《汉字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个部分。

D.《汉字拼音方案》克服了直音法、反切法等注音法的缺点,能够准确的给汉字注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中国人以认识到再也不能错过历史机遇之日起,就开始了新的长征。

B.我们单位新来的小丁,今年二十三岁,恰好比他父亲的年龄小一倍。

C.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参加修建水渠的劳动大军,响应号召,骏马愉又好地进行施工任务,争取提前完成工程。

5.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词人急于寻路回家而奋力划船的情形。

B.“我到了自家房外,母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来八岁的侄儿。”运用拟人物的手法,写出侄儿心情急切和动作轻快。

C.“时间是勤奋者的财富,创作者的宝库;时间是懒惰者的包袱,浪费者的坟墓。”运用衬托的手法写出时间对不同人的不同意义和效应。

D.“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要汗毛也没碰断。”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无知勇士身经百战而没受一点操作,夸赞战士的英勇。

6.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中,最能体现美丑对照美学原则的作品是( )

A.《悲惨世界》 B.《巴黎圣母院》

C.《笑面人》 D.《海上劳工》

7.关于文艺的起源, 我国现代理论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

A.劳动说 B.巫术说

C.游戏说 D.模仿说

8.下列关于语文课程建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尽可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

B.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

C.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D.应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语文课程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形成稳定而不变的实施机制。

9.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列关于写字教学阶段目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B.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用毛笔描红正楷字帖。

C.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用硬笔书写行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D.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用毛笔字书写行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10.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列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案例】六年级某班的语文老师决定开发一次有关清明节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经过充分的沟通,拟出了“清明节与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在班长的组织下,同学们分工完成了以下几件事:⑴收集清明节的故事、民俗;⑵搜寻有关清明节的诗歌,在早读课上朗读背诵;⑶一部分同学走访当地的烈士陵园并收集革命先烈的故事,一同学向家人了解逝去亲人的故事,举行感恩教育主题班会;⑷同桌合作,共同完成一张以“清明节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并举行手抄报展览。

A.该案例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

B.该案例的设计开放,多元,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

C.该案例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D.该案例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

二、填空题

11.无为在歧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15.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哦,香雪》的作者是___________。

17.寓言主要由两个要素组成:故事和___________。

18.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巨人三传”,包括《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和《___________》

1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的评价,就要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和___________。

2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默语的评价应从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又呈吴朗⑴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21.请对诗歌第一句“堂前扑枣任西邻”中“任”字作简要赏析。

22.请写出杜甫另一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相近的名句。

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3~24题。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左传》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3.将上面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4.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烛之武的“说辞”为何能让秦伯退后。

四、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百合献谁

刘心武

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用望远镜细观台上,不是紧盯着王子和白天鹅,而是逐个地扫描那些配舞的天鹅,除了“三大天鹅”“四小天鹅”外,还有若干毫不能令观众特别瞩目的“众天鹅”,而在她们当中,当舞姿“凝固”时,也还有排在前列与隐在后面的区别,于是从望远镜中注意到,在最后面,一位天鹅双腿优雅地分立,头颈微偏,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裾上,身影与其他天鹅同样的美丽,在耐心地作为暗景中的“绿叶”,以衬托主角王子与白天鹅在追光中的“红花”怒绽。随着舞曲的流动,众天鹅也开始缓缓变换姿势,于是我从望远镜中,清晰地看到排列在最后的天鹅的细部,她的眉目,精心化妆后依然掩饰不了岁月的风霜,转动时,显露出锐瘦的锁骨,以及背后同样“锋利”的肩胛;可是,她虽隐于最后,却也满脸凄恻,浑身是戏。乐音陡变,众天鹅如风申白莲般翕合旋舞,转瞬间,我已不能再找到那位资深的舞娘„„

我的思绪,飘出了《天鹅湖》,飘出了王子与白天鹅悲欢离合的故事。我在猜想,那位资深的舞娘,她有着怎样的个人命运?当年她献身芭蕾这一“残酷的艺术”,不惜脚趾流血,苦练虚脱,一定怀着充当舞台追光下的白天鹅的美梦,她曾圆过这个梦吗?也许,若干年前,她确曾是众星所捧的那个“月”,可是,时光无情,后生可畏,她渐渐地,先是让出白天鹅这个主角,再让出“三大天鹅”之一的位置,在演出的说明书上,从“挂头牌”,到名字列于后面,到隐入于“本院演员”的模糊概念中„„也许,更残酷的是,她竟从未跳过主角,终其一生,也只是充当“绿叶”,并且总在“亮相”时,隐于最后一列,双手兰花般交错于翘起的裙裾上„„每当那个时刻,她都能化入剧情之中,而不“走神”于自身命运的吟唱么?

25.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26.与第①段相对比,第②段描写舞娘的手法有何不同。这样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什么作用。

27.从内容和形式上两个角度分析题目“百合献谁”的妙处。

(二)教学设计

28.请从文本的特点及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讲明理由。

29.《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与内容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根据这一目标为本文第①段拟定一份片段教学设计(只需写出其中“教学过程”部分的设计)

少年闰土(鲁迅)

30.“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理念之一,请分析本教学实录中教师的教学是如何落实这一理念的。(至少写四点)

31.人前进的时候,一只手朝前,一只手朝后,朝前的手可以接受先行者的忠告,朝后的手拉一把紧跟着后来者,人类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条链,结合你对教育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第二篇:2014安徽教师考编教材选择

教师考编,先买好教材那是必须的,怎么选教材那是颇有讲究。2014安徽教师统考了,笔试科目也统一为《教育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两科。我们要选的教材自然就是这两科的教材了,非统考时期的其它教材不再适用。

2014安徽教师招考教材挑选秘诀

一重天:看封面

1、封面要有“安徽”字样,很多一本教材卖全国,自然不是针对安徽编写的教材。不是安徽专家参与的教材,自然有地域差异,花同样的钱当然要买更合适的。

2、封面要有“统考”字样,现在大家都知道安徽2014年采用统考,命题权集中在安徽省教育厅,出题水平自然有相应提高。相关的教材如果能相应调整,就更有针对性。

3、封面要有“2014”字样,相信不带2014字样的书大家都不会买的,想一本书卖几年已经不可能了。

二重天:看内容

1、看目录,书的目录与安徽教师招考要求要一致,目录都对应不上的针对性不强。

2、看时间,早产图书用的都是老的资料,印刷日期在安徽教师统考政策出台之前(2013年10月12日),内容相对陈旧一些。

3、参考厚度,以前见过很多特别厚的书,都是把教科书内容堆在一起重复的也多;也有的太简单很多内容没有,比较好的书往往是厚度适中的。

4、看错字,把书翻到中间,仔细读几页,有错字的语句不通的不能买。一本好书,要从细节来看粗制滥造的书买不得。

三重天:实践检验

1、真题检验,从安徽教师招考网下载往年真题,然后在教材中查找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或答案分散的不买。一本好书,和考试真题匹配性应该比较好。

2、模考检验,用一套完整的真题,采用开卷形式模考。哪一本书能让你最快完成,并且得分最高,自然是最好的教材了。

九十九重天:阅读感受

上面的三项都是初级阶段,相信考编的老鸟位都不用上了,选书阅读感受是王道。看目录,看结构,看排版,看段落、看文字,看着舒服、好用,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书。说到底就一句话:能让你看明白的书就是好书!

后记:

《学科专业知识》要不要买小学、中学两本?

小学、中学岗位大家都是能报的,特别是中小学还未拿定主意的,有没有必要买两本专业知识。考生朋友这个问题问的特别多,一并探讨一下。目前看市场上的专业知识,都没有安徽字样即都不是针对安徽出的通用版。就安徽往年的出题看,中小学难度略有差别考试范围基本一致。专业知识教材不用买两本,另外不要选内容太少太简单的,很多内容找不到。

第三篇:2018安徽阜阳教师考编招聘培训

2018安徽阜阳教师考编招聘培训之音乐试讲|《 叮铃铃 》示范试讲

2018安徽阜阳教师考编,2017年考编真题 教师考编最新考编培训资讯资料

考编QQ:3329814089微信:18005682371(同手机号) 明尚老师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堂的开始,老师想请你们听一听,这首歌曲你们熟不熟悉?叫什么名字?在什么节日经常听到呢?(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

师:对,这就是我们圣诞节经常听到的歌曲《铃儿响叮当》,《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我们熟知的,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那么,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在歌曲当中听到了哪些东西呢?

师:第一排的这位同学你来说,恩,风雪,雪橇,铃铛……既然听到了铃铛,那你们都了解哪些种类的铃铛呢?

师:你继续回答,恩,风铃、手铃,请坐非常棒,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走进一片铃铛的世界——《叮铃铃》。

二、教授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这首歌曲的谱例,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呢?

师:这位戴眼镜的同学你来回答,是的,2/4拍,那你们还记得2/4拍的强弱规律吗?

师:对的!是强、弱,现在我们把双手举起来,一边指挥一边听一听这首歌曲好吗?(初听歌曲)

师:歌曲听完了,有哪位同学能够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歌词当中都唱到了什么呀?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师:你的手举的最快,你来说,恩,歌词中唱到了高山坡,白云,羊群……表达了悠远的山林中响起清脆铃声的意境。总结的很到位,请坐,看看大屏幕,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风吹铃铛,在寂静的山谷中空灵回响的视频,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感受这种意境吧!

师:视频看完了,铃铛美不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不想学习一下这首歌曲了?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歌词的学习吧!跟着老师一起运用奥尔夫声势:拍手、拍腿、捻指、拍腿,按节奏带着感情的完整朗读歌词吧!(示范:高山 坡上 |啰- |飘白. |云- |……)

师:这么快就把歌词和节奏掌握了,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在学习旋律之前,跟着老师的钢琴一起来进行双声部练声吧!男生唱低声部,女生唱高声部,第二遍再进行交换,在练声的过程中要注意腰挺直,运用腹部的力量把声音推出来。(高:66 11 |6 3 ∥低:6 -|3 - ∥)

师:注意哦,音量不要太大,不是越大声越厉害,我们要仔细听到其它声部同学演唱的声音,只有两个声部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演唱出最美妙的声音!再试一试吧!

师:表现的很不错!现在,让我们保持练声的状态来进行旋律模唱吧!注意先模唱低声部,再模唱高声部,我们在唱二声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抢音量,不是你们声部的音量越大就证明你们唱的最好,我们要去听另一个声部的旋律,如果你听不到的话就要降低音量,直到大家能够同时听清两个声部,这样的效果才最好听。

师:同学们,你们在模唱的过程有没有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容易唱不准的呢?

师:是的,变化音部分,我们从不打无准备之战,要想战胜变化音,首先要了解变化音,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其实变化音并不难唱,跟着老师就能打败它!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听这两个小节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是的,同学们很清楚的感觉到了老师在第二小节加入了变化音,说明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分辨出加入临时变化音有什么用的不同了,现在我们来试着演唱一下有变化音和没变化音的不同吧!先听老师演唱一遍(示范:高山坡上咯),同学们,到你们了哦!

师:歌词、旋律和节奏都已经学会了,现在来听老师唱一遍这首歌,聆听过程中可以轻声跟唱。(示范)

师:老师演唱完了,现在到你们展示的时候了!两人一组互相练习,第一遍一起填词唱一声部,第二遍一起唱二声部,第三遍的时候一个人唱一声部,一个人唱二声部,第四遍两个人再换过来。明白了吗?现在开始!

师:大家练习的怎么样了?一起来唱一唱吧!这两组先唱一声部,这边两组唱二声部。

师:嗯,同学们现在演唱的比较完整了,但是还有一点不足,谁能找出答案呢?

师:左边这位男生你来说,恩,你认为在强弱变化、感情处理还不是很到位。观察的很仔细,那我们能不能把它处理好呢?

师:嗯,大家再演唱的时候注意看老师的指挥手势,这个手势表示音量强,这个手势表示要弱唱。(加指挥完整演唱)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能够把这首歌很好的演唱出来了,但还缺少了一些表演的部分,现在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根据歌词内容自己大胆发挥表演,这两个小组演唱高声部,这两个小组演唱低声部,演唱完后再交换声部,看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好!

师:下面我们请这两个小组上台来展示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给予点评,取长补短。

四、小结作业

师:这堂课即将接近尾声了,在这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师:希望你们回家把这首歌分享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在今后生活中,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最后,让我们带着身体的律动跟随音乐一起走出教室吧。

第四篇:2014安徽教师考编面试:教案之初中语文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教师面试辅导课程简章 2014安徽教师招聘面试网校辅导课程 2014安徽教师考编统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欢迎加入:2014淮南教师招考群 95299871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陈毅市长>选场》的矛盾冲突。

2.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剧本,尝试进行舞台表演。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运用图片、视频素材等多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陈毅市长政治家的胸怀和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点:

把握剧情的矛盾冲突,欣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三、教学难点

理解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转化过程;咀嚼其中蕴涵丰富的语句。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课前充分预习,解决生字词。 2.熟读课文。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1.由《梅岭三章》导入,同学们畅言对陈毅的印象,讲述小故事,突出其睿智、风趣、豪爽的性格特点(主要是上马制军方面)。

2.师补充: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期间与化学家齐仰之先生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即下马制民。

3.出示学习目标: (二)作者、作品简介

沙叶新,当代剧作家,现任上海人民艺术学院校长。 代表作品:《尊严》《耶酥 孔子 披头士列侬》《陈毅市长》 (三)全剧简介。

《陈毅市长》是十场话剧剧本。第一场以陈毅同志在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前的一次讲演作为开端,提出了"到了上海之后,究竟是上海把我陈毅染黑了,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红彤彤的"问题。然后以此作为全剧动作的贯穿线,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典型意义的场面里,展开了一系列思想矛盾冲突。中间八场戏,写了陈毅同志怎样依靠工人阶级,教育资本家,恢复和发展生产;怎样团结知识分子,发展文化和科学事业;怎样整顿包括自己在内的政府和党的作风,等等,通过描写陈毅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片段,通过他与各种各样的人物的接触以及发生的冲突,多侧面的展示了陈毅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

前一场陈毅视察百货商店,发现盘尼西林短缺,不法商贩趁机抬价,百姓无力购买。于是陈毅决定要办药厂,从而引出“夜访齐仰之”这场戏。

(四)剧情分析

1.一张字条--“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这张字条表明了宅主人鲜明的个性:非常珍惜时间,不尚空谈,潜心科研。 这张字条在本文矛盾冲突中贯穿始终,开场时“醒目”,终场时被“撕得粉碎”,使结构显得紧凑而有层次。

2.两个人物--这场戏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 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性格--幽默诙谐 谈吐--妙语连珠 作风--平易近人 工作--尊重人才

爱国科学家齐仰之:态度:先:固执、急躁、清高 后:热情、诚恳、随和

戏中的两个人物的“不打不相识”,尤其是齐仰之态度的转变反衬出了陈毅市长的光辉形象。

3.三次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作者在本文安排了三个回合的矛盾冲突,使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三个回合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1)第一次冲突--突破不接待防线: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一开始就碰出火花: 来访者--礼贤下士,做思想工作,性格直率、自信、泼辣 室主人--与政治绝缘,脾气急躁、固执 结果:突破成功

成功原因:“决不多加打扰”

(2)第二次冲突--突破“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防线 来访者--有备而来 主动 室主人-- 接待来宾 被动 结果:突破成功

成功原因:巧用激将法“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3)第三次冲突--突破“与政治绝缘”的最后防线 来访者--知己知彼,论辩有力 室主人--产生感慨共鸣,接受邀请 结果:突破成功 成功原因:激起齐仰之的爱国热情,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4.四个特点

(1)完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清晰的结构--以字条的“醒目”与被撕反映冲突的引发与解决 (3)个性化的语言

陈毅用什么方法来说服齐仰之--他先引用孟子的话,既而借用齐仰之自己的话,最后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说服了这位特殊的化学家。

同学可品味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酸性”,这里指迂腐,不适应新时代;“化学变化”,指的是齐仰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我们不仅会为陈毅的博学、坦诚与热情所折服,也能为齐仰之的质朴、求真与自省所感动。

找出最能表现(陈毅)个性的语言。说说好在哪里?表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性格? 陈毅:直率、幽默、英睿、坚毅顽强、坦诚爽朗 问题探究:

作者如何增强语言(人物台词)的表现力? 1)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2)注意人物的身份、学识。

3)注意根据人物性格设计语言,人物语言体现性格。 4)注意前后照应。

5)有广博的知识,掌握丰富的语汇。

(4)陪衬的手法--以齐先生的转变衬陈毅市长的睿智。 (五)联想、演练

学生读全文,选取精彩片段,揣摩人物性格、心理,登台表演,其他同学评议。 (六)当堂训练:

1.陈毅说自己为请齐仰之出山,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言下之意,是把齐仰之当成( )式的人物来尊重,这里用了( )的典故。这样说,一来显示了陈毅的(

);二来显示了他对齐的(

)。

2.P36:“先生此言差矣。”一段台词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何谓“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 ?

4.陈毅为何能礼贤下士?齐仰之为何能欣然从命? 参考答案:

1.诸葛亮 三顾茅庐 尊重人才、自身修养 尊重

2.以齐仰之遭冷遇为例说明“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的道理。

3.是说社会变化之学而非科学技术之学。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传统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4.陈毅深知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懂得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因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诚意相邀。

齐仰之是一位爱国科学家,同时又被陈毅的诚意、尊重知识分子、风趣睿智的谈吐等崇高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教学反思:

更多信息 淮南人事考试网 安徽教师招聘网

第五篇:2014安徽教师考编面试:教案之初中历史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教师面试辅导课程简章 2014安徽教师招聘面试网校辅导课程 2014安徽教师考编统考笔试成绩查询入口

欢迎加入:2014淮南教师招考群 95299871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课程标准

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通过辩论,培养辩论能力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联系社会主义制度,认识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通过新中国前后外交状况变化的对比,认识新中国在外交方面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比较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外交政策,了解周总理高超的外交艺术,逐步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和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认识政治和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以法治国、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完善。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学习,认识新中国的

外交是以热爱和平而又不畏强暴的崭新面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及其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万隆会议的史实。

(二)难点:如何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宪法、原则、会议这些枯燥、理性的知识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影视资料,制作有关课件。搜集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外交状况和万隆会议的相关资料,模拟万隆会议辩论会。

五、教学方法

比较法、模拟场景法、讨论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法、学生自主学习法、质疑法。

六、板书设计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 新中国的内政: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内政

教师请学生们观看多媒体(或录像)播放的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纪录片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会议的大概内容,感受会场的气氛,提起学习兴趣。 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快速抢答等形式,将从纪录片中所获得的信息说出来,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人以及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名称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质疑):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马上颁布宪法呢?

引导学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处境,三大改造是否完成,国家正由新民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方面来思考回答。(注意不宜过多地解释,点到为止,避免难繁)

同时要学生明确:尽管没能马上颁布《宪法》,但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联系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

教师: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同学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大家一定还想做更深入的探讨,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思路,提出你们自己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来。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后的成功感,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课堂具有开放性)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同学之间互相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参与其中,穿插引导,纠正错误等。(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问答,不能远离教学重点,并且要调控课堂秩序,把握时间)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的颁布有什么意义”。(该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故做进一步的分析)

学生:可围绕分析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归纳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是人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等。

新中国的外交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不但完善了社会主义法治,而且在外交上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学习本目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所搜集的资料一起来解决。

教师屏幕展示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怎样??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

学生:(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分小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如默默无闻型和社交型的分配在一起,厌学型和努力学习型的分配在一起,效果会好些,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关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状况,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所搜集并整理好的资料,师生一起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扫而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有苏联等17个国家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通过介绍和对比,学生深切感受到新中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可以从建国之初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新中国开展外交工作的目的进行分析。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可利用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尽快掌握。

(不能忽视重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什么影响,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万隆会议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模拟万隆会议场景,展开辩论。

辩论会可由六名同学组成,其中一名同学做主持人,一名同学扮演周恩来,两名同学代表亚洲政府首脑,另两名同学代表非洲政府首脑。

学生通过课前搜集、查阅的资料,根据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举行小型辩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辩之有理,辩之有据,不要使用过激语言。

辩论之后,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主要围绕:

1.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有哪些代表参加?

(学生要认识到万隆会议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2.在这次会议中,他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3.在会议中为什么会出现矛盾?周恩来是怎样解决的?

4.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请问“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通过解答,学生在兴趣中将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理顺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炼)在解决了一系列万隆会议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你从周恩来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体验周恩来的超群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教师:由于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后,

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不胜举。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 学生:举例。可举出如: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实力。

2.中国申奥成功,说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我国举办奥运会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交往,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3.2003年7月第五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在大连召开,一方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通过举例,联系现实,更能深刻体验到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的不断提高。引导学生注意历史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互动交流中,增强自强自立、勤奋学习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本课的收获和启示。

教学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

全班可以选出(屏幕显示)最佳合作小组奖、最佳发言奖、最佳搜集资料奖、最佳辩论奖等。

对于所选结果教师要做好记录。

课堂练习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问题,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布置作业

更多信息淮南人事考试网安徽教师招聘网

上一篇:安徽省安全资料范文下一篇:安监局考试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