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考编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幼儿园教师考编范文

幼儿教师考编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活动:儿童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的生活活动、保育活动、教育活动、幼儿一日生活和幼儿的游戏活动。

2.注意转移:根据观察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3.记忆广度:幼儿在单位时间内记住所有材料的最大数量。

4.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5.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6.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7.亲社会行为: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的行为及倾向,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8.危机期: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9.教学做合一: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10.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11.学制: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地、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2.动态延续:社会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大意是指动物的后代出生后受其父母的“监护”和养育,直至其独立谋生或自食其力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人类的动态延续指在某些方面,个体成熟后仍然保持幼体性状的现象。

13.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14.儿童的发展: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造并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

15.混龄教育:指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个环境中共同学习和生活。

16.恩物:福禄贝尔创造的一套教具,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这套恩物的基本性状是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

17.表象: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现象。

18.自尊:指的是自我所做出的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由这种判断所引起的情感。 19.结构游戏: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的活动都称为结构游戏。 20.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21.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相互协调的关系。

22.直观形象法:指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来获得表象和直接经验的方法。

23.创造性游戏: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24.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指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25.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6.心理断乳期:指

13、14岁至

16、17岁的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对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心理断乳期”。

27.发展的整体观:即要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观点。

28.情绪: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应,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时而产生的体验。 29.分离焦虑:指婴幼儿与母亲或照顾他(她)的熟悉的人分离时,面对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不安的行为。

30.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在生活中的假装或想象的游戏。 31.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的想象。 32.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33.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狂喜、暴怒、恐怖、绝望等都是激情表现。 34.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5.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动简单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

36.发现学习: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37.支架式教学: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38.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39.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40.保育:是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 41.幼儿园一日活动: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和教育的活动。 42.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43.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的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方面。 44.幼儿美育:幼儿美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它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和丰富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45.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的学习方式。

46.教学游戏:幼儿教师通过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通常把这种活动称为教学游戏或游戏化的教学。

47.托儿所: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实行“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方针,负有教养3岁前幼儿及其父母参加工作提供方面的双重任务。

48.依恋:婴儿寻找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家庭里其他的抚养者或者婴儿联系亲密的人。

49.白板说:是经验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由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都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

50.自我意识: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51.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地和任务,运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52.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

53.个案研究法: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以揭示儿童普遍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54.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是对直接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冷热等具体形象和感觉的记忆。

55.发育: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只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的发育、生理发育等。

56.家长开放日: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之一,幼儿园可定期邀请家长来园参观,参加园内的活动,能够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感性认识,了解教育内容,掌握教育方法。

57.家长学校:对在家庭里承担抚养教育幼儿责任的父母和其他长者进行系统教育和训练的学校。幼儿园举办家长学校,聘请儿童保健专家、幼儿心理专家、幼儿教育专家,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传授保育、教育幼儿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8.惩罚:一种对儿童不良行为给于否定性评价,从而使其改正不良行为或习惯的极其负面的强化方法。惩罚以不伤害儿童身体和人格为原则。

59.直观教学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是或各种电教化手段,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和范列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60.幼儿园生活活动: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动。

61.《母育学校》:由夸美纽斯所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在家庭中进行,家庭就是母育学校,母亲就是母育学校的教师。

62.学前教育的目标:教育目的在学前敦育阶段的具体体现,是对培养幼儿规格的要求,是对学前敦育最终结果的反应和预期。

63.行为研究: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参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到达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64.情商:又称情绪智力,它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感情,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65.表演游戏: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游戏。 66.兴趣诱导法:指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通过各种机会了解孩子的特点,发展孩子的需要,捕捉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孩子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的方法。

67.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有一点的主题。 68.转折期:指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69.最近发展区: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70.现代儿童观:指现代人们对儿童的认识。儿童与成人是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人格尊严与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社会生活的机会。

71.榜样示范法: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以自己和别人的好思想、好语言、好行为,形象生动地影响孩子的一种方法。

72.有规则游戏: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去设计游戏,旨在促进其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叫教学游戏。

73.关键期: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过程。

74.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75.幼小衔接:指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需要的一个转折点。

76.幼儿常规: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包括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77.幼儿园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内部的小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78.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地感知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79.生态系统观: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来的,他指出有这样一个结构,它能够对儿童多元情境下受到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排列,并且有助于考察这些影响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80.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形成的符号系统。 81.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

第二篇:幼儿教师考编案例分析题归纳

案例分析题归纳: 1.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天黑了,该睡觉了„„”,“月亮为什么不睡觉?”、“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要点】(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应注意:①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②对于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③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2.小明3岁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引导儿童控制情绪? [答案] 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多种: (1)转移法。对于小明睡觉前想吃糖的不合理要求,可以使用转移他的注意力的方法,儿童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转移的。(比如: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进行转移) (2)冷却法。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方法,孩子自己慢慢地会停止哭叫。 (3)消退法。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小明妈妈的做法是不对的,这无异于火上加油,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化

3.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 请根据所学理论简要评析这些观点。 .【答案要点】儿童的发展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一方面,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的生物因素。遗传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也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的程度或水平,即生理发展。在遗传的基础上,儿童从受精卵开始要经历十多年的生理成熟过程。虽然遗传素质和遗传程序制约着儿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并不由遗传绝对决定。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另一方面,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可见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缺一不可。

1 4. 兰兰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先画了猫头、猫耳朵,再画猫眼。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在上面画了绿草小花,接着又画了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呀,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想起来:“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请认真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 (2)说明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

【答案要点】(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无意性的特点,表现出无目的性、无稳定主题、内容零乱无系统性并以想象过程为满足等特点。

(2)促进幼儿想象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5. 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当天妈妈来接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

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东东对在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6. 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 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势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

2

7. 在伦敦举行的2000年父母与子女会议上,英国“0至3岁”公司总裁马修·梅尔梅德说,很多父母热衷于让幼儿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幼儿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希望借此提高孩子的语言、认知等能力。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这样,孩子长大后容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竞争力弱,不善于为人处事。 请谈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总有重智育轻体育、重知识轻道德的表现,其原因是什么? 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

(1)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们较为重视给予儿童足够的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则可忽视。

(2)家长的功利需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目前,在我国城镇家庭中独生子女约占90%以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十分普遍。许多家长过早地为孩子选择职业定向,学习一技之长,希望孩子能够在人才竞争中取胜。而作为幼儿教育目标当中一些基本的内涵则被忽视和削弱了,如幼儿的人格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等。

(3)应试教育的压力。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而这种竞争也已经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幼儿教育阶段。在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等,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影响。正因为上述原因,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干扰和影响了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

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特色园”、“兴趣班”的做法常常只注重幼儿的某一方面发展,盲目攀比,拔苗助长,如果利用不好会压制幼儿的正常发展,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最终造成幼儿思维、个性发展的扭曲,与人们愿望适得其反。

8. 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意义表现为:

(1)可以作为正式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常学习来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3)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既可以在孩子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

3 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许多地方活动区既是教学活动场所、幼儿自选活动场所,又是教师个别教育的场所,一区多用,发挥了综合的教育功能。

(4)有利于提高幼儿自由活动的效率,规范幼儿的行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活动能有效地避免幼儿以往自由活动时出现的无所事事、无聊乏味地浪费时间,甚至追逐打闹或出现破坏性行为等种种不良现象。

9. 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4

10. 某幼儿园活动场地上,孩子们自由地选取各种材料,和自己的伙伴一起构建游戏场地,器材的组合一变、使用的方法一变、活动的伙伴一变,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随之而改变,时而是孩子们的“滑雪场”,时而是“勇敢者之路”,时而是“地雷区”,时而又成了“大森林”,在不同的情境里孩子们主意越来越多,玩法各式各样,玩得也越来越自在尽兴。教师在旁边自如地进行指导。

请谈谈幼儿教师如何使教学游戏化,并在课程开展中恰当地使用语言法。

(1)实施游戏化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游戏活动教育化;二是教育活动游戏化。在游戏过程中,融入教育目的,使游戏活动教育化,如角色游戏,它是儿童期最为典型的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语言的重要游戏;结构游戏,如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搭积木、串木珠,从中让他们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大小、轻重等特征,得到关于结构造型方面的知识技能;表演游戏,即教学中让孩子们表演童话故事、玩木偶,这些表演游戏都属于一种创造性游戏,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由成人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则可发展儿童的动作、智力,培养其艺术审美能力。教育活动游戏化,主要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儿童对游戏的本能偏爱、满足儿童爱玩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和方式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它依靠玩具开展游戏化活动,依靠想象开展游戏化活动。因此,为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全面采用游戏化方法,这也是最为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

(2)语言法师儿童教师最常见和最普遍的教育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对儿童进行说教、劝说等,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常,语言法主要是指故事法和讨论法。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运用故事这种手段向儿童进行教育,向儿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以及领袖、英雄、科学家的事迹或成长过程。讨论也是儿童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自己教育自己,主动接受教育,而不是被动接受教育。对于年幼儿童应先从议论入手,以教师为主、儿童为辅的谈论,再逐步过渡到运用讨论法进行教育。这样,儿童就能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活动,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因此,讨论法在儿童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效提高了儿童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11. 萱萱今天是公共汽车的小司机,她见自己车上没有乘客,于是就大声嚷道: “快来乘车,我要开到动物园去了。”此时,娃娃家的妈妈推着娃娃来乘车,刚想上车,砚砚走来对娃娃家妈妈说:“这辆车不能乘,没有消过毒。”小司机听到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跑到积木箱前拿出一块绿色圆形积木,告诉他们: “我这辆车已经消过毒了,这是消过毒的标记。”经她这么一说,砚砚和娃娃家的妈妈都乘上了这辆公共汽车,小司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结合上面的案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儿童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游戏伴随着儿童成长。儿童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①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能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②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在

5 游戏的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感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③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儿童的创造力在游戏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一个3岁的儿童在唱歌的时候把玻璃杯拿在手里当话筒,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创造力。

(2)游戏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

(3)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付焦虑和各种冲突。①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②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 (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锻炼和成长。它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成长。在童年的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也是儿童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形式。

12. 学期过了一半,小学一年级丁丁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 丁丁感到还是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什么不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人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国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6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像、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13. 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某小朋友在做“炒菜”访谈,不知什么时候,她把娃娃的玩具搬到了走廊上。老师看见了,对她说:“娃娃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这些玩具搬回去。”她很不情愿地搬了回去。老师听到她在嘀咕着:“我都没游戏玩,我想到外面去玩。”就这样,这堂课由于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好游戏活动的条件而没有顺利进行。 请你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等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在该案例中,由于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好游戏活动的条件而使得幼儿的游戏没有顺利进行。 所以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游戏时,应该:

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

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使促进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应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并且根据时间的不同组织学前儿童玩不同的游戏。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

游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必备条件。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学前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该在室内和室外都都有固定的游戏场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游戏材料、玩具时学前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要使学前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动,必须配备适合、充足的玩具。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成型玩具(专门化玩具)和未成型玩具(非专门化玩具)。

14. 教给幼儿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语言的表达力,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这段论述,分析我国学前儿童智力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参考答案: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发展学前儿童正确运用感官的能力,也就发展学前儿童正确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学前儿童的语言理解、表达能力对其智力活动的水平影响很大;动手能力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是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智育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包括:促进学前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如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观察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思想和创造能力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智力品质,如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性,观察事物的准确性、敏锐性等;帮助学前儿童尝试使用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如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第二.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学前儿童认识事物始于直接感知。引导学前儿童获得的知识必须是有关于他们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粗浅的、具体的知识、而且必须有科学性和教育性。这些知识包括:有关生活的常识、社会常识、自然界常识、数的初步认识、音乐和美术的知识、语言方面的知识等。

第三.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好奇心是学前儿童求知兴趣和欲望的最初表现,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将之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学前儿童智育的重要内容。学习习惯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及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学前儿童学习时能否集中注意力,能否积极克服困难、能否有爱心、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等等。

15. 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

7 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

教学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各儿童比较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儿童获得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通过具体形象的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儿童懂得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具体观念。

在次案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的手工剪纸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兴趣。但类似的教学活动并不一定适合在学前小班进行。

小班儿童刚离开家道幼儿园,年龄小,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适合多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儿童语言的发展,求知欲的增强。

到了中班,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因此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适当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对儿童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有分析,指出好在何处,说明原因。

进入大班后,儿童在知识、技能、语言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能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任务,求知欲和自制力显著增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增加语言讲解成分,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16.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环境的布置也通过儿童的双手和大脑,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受护。”

(1)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 答案要点:

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们的环境布置往往是按老师的理解由老师完成,即使幼儿参与也是一种“受动式”、“小面积”的参与,即儿童参与环境创设一般得经过教师的同意,按教师的意图,甚至是教师说,幼儿做。陈鹤琴先生主张“环境的布置要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因此,做教师的应该学会如何领导儿童运用大脑和双手来布置环境。”其含义:改变教师包办代替创设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努力使幼儿自主创设物质环境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使幼儿能根据活动需要,积极主动地创设学习、生活的环境;使环境趋于幼儿最近发展区,环境真正成为幼儿所想、所表达、所活动的空间。

在幼儿园户外场地的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1)强调儿童的参与性;2)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3)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的设计,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4)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方便,能让儿童充分地活动开来,有利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如果在场院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增加户外场地的面积,使学前儿童能充分地享受户外环境;5)在设置幼儿园课程时,应该考虑尽可能利用户外条件的资源。如果场地面积比较小,则不能仅仅为了美化的作用而设置一些不必要的设施,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范围。

17. 幼儿园对父母做了个调查:“您认为幼儿园老师是做什么的?”父母主要有以下几个说法:A.帮父母看孩子的;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B.陪孩子一起玩,让他快乐;哄孩子高兴的呗。C.主要是照顾孩子,也教一点知识;培养和教育孩子。

根据材料分析幼儿园教师角色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 答: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教师扮演的“指导者”角色,具体表现为:(1)引导。对学前儿童遇到的障碍和不解,教师应引导他们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2)指导。指导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前儿童的动机、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4)教导。教导学前儿童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品质。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8 幼儿园教师的任务是育人,既要开启学前儿童的心智,又要培植他们的心灵。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儿童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行全面教育;(2)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来影响和感染学前儿童,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机智和教学艺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支持儿童独立自主学习;(2)支持学前儿童合作学习。 4.教师是学前儿童养护者。 “养护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是学前儿童权利的保障者;(2)教师为学前儿童的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和环境。

5.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具体表现在三个层次:(1)反思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2)针对教学实践的问题,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以便做出决策;(3)针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反省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伦理等问题。

6.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教师是学前儿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引路人。。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知、态度与情感体验都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完成的。

18. 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天,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不用嘴巴来点名,而是用眼睛来点名。”他们一脸的疑惑,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眯眯笑,就是在点你的名字,你看到我,也对我笑一笑好吗?”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我点名完了,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上课还主动举手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

结合案例,运用幼儿园教师沟通技巧的相关原理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熟记儿童的名字

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

2.选用适当的语言

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不要用生疏的字、词、句与儿童交流,应选择儿童容易听懂的字、词、句作为与儿童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

3.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

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儿童通过教师的眼神能明白老师要说什么。教师要使每一个儿童的眼光都注视着自己,视线必须将所有儿童包围其中。在与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儿童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

4.语调语速要适当

教师说话的语调对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而言,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儿童交流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与儿童沟通时的语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外,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

5.语气要和善

教师与儿童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气,会使儿童感到亲切,更容易接受,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6.善于倾听

在与儿童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7.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

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又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极易受损伤的自信心。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要充分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进步和成绩,这样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信任,对教师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就更加重视,并欣然接受。

19.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可以自由发挥) 答案要点:

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那究竟什么是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

9 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可以先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和原则入手来分析此题。 根据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的幼教实践,我们认为有效的衔接工作必须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衔接;(3)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3)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此案例中,两位老师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这样的教育模式会使儿童在进入小学阶段以后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学习轻松,以后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情况,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其实在幼儿园与小学是临近的教育阶段,(1)应注重培养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应培养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其中包括:培养主动性;培养积极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3)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前准备。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其感性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培养儿童的这些能力,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等途径来实现。

20. 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

答案要点:①父母资源在幼儿园得到延伸,将发挥更大的教育力量,进了幼儿园的孩子获得的最大财富就是集体的教育力量,它有着家庭所不具备的影响力。有位爸爸是学工程的,他常常带一些材料拿回家,希望女儿摆弄这些东西,发展思维和手指的灵活性。可是女儿偏偏不喜欢,宁肯搭拼简单的积木。妈咪认为可能是女孩子不擅长空间思维的缘故。有一天,幼儿园老师说她们正在组织有关房子的主题活动,想请这位爸爸到班里演示一次搭建筑模型的过程,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观察力。爸爸欣然答应了,爸爸的到来不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也改变了自家女儿。爸爸在幼儿园亮相后,平时对爸爸的建筑工作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女儿发现,爸爸以及爸爸的工作原来是个“宝”。从这以后,她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长大了要当建筑师!

孩子就是这样,如果他发现自己的父母跟老师多说话,参与班集体多做事,就特别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他发现父母跟老师合不来,在班集体老不露面,一丝孤独和失意就会侵袭他的心灵。

②把教师威信带到家里,可以加强父母的教育力量。不像医疗或者电子等行业有那么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晓的技术密码,教育的专业特点是很容易入门,它的做法和评价很透明,谁都会有所观察和思考,这是影响幼儿教师在父母心目中威信和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父母的教育理论普遍并不主要来源于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而是通过看电视、阅读书籍报刊和自己的经历体验获得的,这种方式使人悟出的“新观点”虽然很多,但缺乏系统分析和内在联系;另外,初为父母在指导孩子方面也欠缺一些技能和小窍门。幼儿教师固然有学历的局限,然而长期的工作经历使她们对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着具体而微的观察和分析,这些是不从事幼教事业的高学历父母不可能具有的。高学历父母走出光环效应的误区,以平和的态度进行充分沟通,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才会更加精确和科学,对孩子的指导也才会更加到位。

10

第三篇:精品考编试卷河南2012年幼儿教师招聘真题

河南2012幼儿教师招聘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我国的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2B.3C.4D.5 2.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的原则。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B.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C.尊重幼儿D.重视实践 3.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教育入手,把重点放在()的形成上。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4.个人本位的儿童观认为() A.儿童是国家繁衍的工具

B.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C.儿童是国家的财富D.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 5.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体现了()原则。) A.参与性B.发展适宜性C.经济性D.开放性 6.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

C.远期目标D.活动目标 7.实施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 A.社会化B.教育化C.虚构化D.自主化 8.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 A.语言法B.角色扮演法C.表扬鼓励法D.直观形象法 9.我国社区幼儿教育一般在()的基层社会中进行。 A.街道B.区C.县D.市 10.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二因素论 11.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属于() A.婴儿期B.先学前期C.学前期

D.幼儿早期 12.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说的是() A.关键期B.转折期C.最近发展区D.敏感期 13.幼儿看到桌子上有一个苹果,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幼儿知觉活动的是() A.“真香”B.“这是什么”C.“这有个苹果”D.“我要吃” 14.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不表现在() A.观察的目的性B.观察的直观性

C.观察方法D.观察的概括性 15.3岁以前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A.幼年健忘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记忆容量不足 16.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是()(河南)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 17.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安徽) A.自然现象B.社会现象C.言语过程D.交流活动 18.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A.自我意识B.性格C.意志D.情感 1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的成分。 A.自我体验B.自我评价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 20.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岁的时期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保教结合原则 2. 幼儿智育 3. 道德意志 4. 依恋) 5. 模仿能力) 6. 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 简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2. 简述游戏的具体含义。 3. 简述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方法。 4. 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 得分评卷人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 试述幼儿判断的特点。(河南 ) 2. 试述运用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河南)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从对某幼儿园大、中班幼儿的调查来看,中班80%的幼儿、大班98%的幼儿都喜欢教师始终面带笑容。这种情绪时时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心情放松,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结合材料,试分析如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河南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2.A【解析】幼儿园将教育内容融入幼儿的各种活动当中,这些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发挥幼儿一日生活整体功能的原则。 3.C【解析】幼儿德育的重点应促进幼儿道德行为的形成。 4.D【解析】个人本位的儿童观以儿童为价值主体,主张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均要符合儿童的天性,倡导儿童利益至上。 5.C【解析】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6.B【解析】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7.B【解析】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才能真正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活动。 8.A【解析】语言法是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 9.A【解析】我国的社区幼儿教育一般以街道为基地。 10.C

【解析】相互作用论注意到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一种因素作用的大小都依赖于另一种因素。 11.A【解析】婴儿期也叫乳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婴儿早期、婴儿晚期。

12.C【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3.C【解析】“真香”体现的是感觉,“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 14.B【解析】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方法、观察的概括性、观察的细致性和持续性等方面。 15.A【解析】不能记忆起3岁以前发生的事称之为幼年健忘。 16.A【解析】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 17.B

【解析】语言是一种社会上约定成俗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 18.C【解析】意志行动是一种特殊的有意行动,其特点不仅在于从自觉意识到行动目的和行动过程,而且在于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19.B【解析】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都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20.D【解析】个体机能发展的关键期并不都在3岁之前,如4~5岁就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

二、名词解释 1.保教结合的原则,也称保教合一或保教并重,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并 使两者相互配合。 2. 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3. 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实现道德目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

4.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5. 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举止行为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活动的能力。 6.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1)观察; (2)实验; (3)游戏操作; (4)参观; (5)谈话、讨论; (6)讲解、讲述。

2.(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3.(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3)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4.(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2)判断内容深入化; (3)判断根据客观化; (4)判断论据明确化。 2.(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 (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 (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 (1)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 (2)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3)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4)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5)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6)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第四篇:教师考编笔试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3、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4、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5、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6、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

B、意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8、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 A、加强德育工作

B、确立教育目的

C、设计课程体系

D、选择教学方法

9、一个人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技能达到何种程度时,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 A、迁移

B、熟练

C、同化

D、泛化

10、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B、爱与归属的需要 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概括了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乌申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12、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3、心理是神经系统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 A、精神活动

B、意识活动

C、反射活动

D、技能活动

14、一个人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动机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15、智力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16、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和(

) A、确定目的

B、执行计划

C、制定计划

D、动机斗争

17、永久性遗忘是因消退而引起的(

) A、存储性障碍

B、提取性障碍

C、生理性障碍

D、心理性障碍

18、“满意与不满意”是情绪、情感的哪种两极性表现?(

) A、肯定与否定

B、增力与减力

C、激动与平静

D、紧张与轻松

19、教育者运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治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20、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1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量为

时学习效果最佳。

22、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认为,动机是

的结果。

23、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需要是

2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

,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

25、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主要包括惩罚服从取向和

阶段。

26、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_______。 2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8、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_________、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9、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______经验。

30、班会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生活会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简要说明这一德育过程的规律。

3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3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34、皮亚杰关于认识发展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5、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36、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6分)

37、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

(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

(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2、A 【解析】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及时而教”(在好的时机教书)。

3、D 【解析】 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D 【解析】 不随意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5、D 【解析】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 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疼痛之余,他找到了秘密所在: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一下铁片,岂不可以断木如泥?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

6、D 【解析】略。

7、D 【解析】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倡始人是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心理学者孟禄从其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利托尔诺的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8、B 【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开展教育活动首先要确立教育目的,规定教育工作的方向,从而使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9、A 【解析】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的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10、B 【解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社会交往需要属于归属和爱的需要。

11、C 【解析】略。

12、A 【解析】 实践证明,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13、C 【解析】略。

14、D 【解析】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气质是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15、C 【解析】略。

16、B 【解析】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决定的采取,包括行动目的的确立、行动手段的选择和行动动机的取舍等环节。(2)执行决定阶段。决定一经采取之后,决定的执行便是意志行动实现的关键阶段。执行决定,常要求更大的意志努力。

17、A 【解析】 根据遗忘时间,把遗忘分成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是指遗忘的发生是暂时的,以后还能重新回忆的遗忘现象。永久性遗忘是指记忆的材料未经复习而消失,是一种因衰退原因而引起的“存储性障碍”。

18、A 【解析】略。

19、B 【解析】 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指导自我教育法,即在班主任的激发和引导下,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自觉进行行为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20、C 【解析】略。

二、填空题

21、50%

22、强化

23、自我实现的需要

24、学制

体系

25、相对功利取向

26、 夸美纽斯

27、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8、 课程标准

29、 间接

30 、常规班会

主题班会

三、简答题

31、【答案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2、【答案要点】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3、【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得当;(4)教学组织严密;(5)教学语言清晰;(6)双边活动积极。

34、【答案要点】(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四、论述题

35、【答案要点】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指机体的基本需要或匮乏性需要,它在本质上是有机体身上的赤字形成的需要,我们把它叫做匮乏需要或匮乏性需要;成长动机是指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的动机。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36、【答案要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 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五、案例分析题

37、【答案要点】(1)学生的表现与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过分的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体验敏感,多疑、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作文时,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的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2)老师应该争取得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弗兰克同学的作文这次写的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教师考编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 教导部明令阻挠的,是一种非法行径。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内容包孕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者的普通话程度测试等级标准 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

4、参加 持续教导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 和任务。

5、教师的考查该当维持全面考查,以工作成绩 为主,做到客观、公道、正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导教学历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力品德。

7、施行任务教导的学校在教导教学和其它运动中,该当推广应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法的教导目标是加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导法》规定,国家 建立 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导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任务教导法》规定,国家 、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管任务教导的权利 。

11、实行教导行政惩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 是县级以上国民政府的教导行政部门。

12、学校订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 安全状态,该当每月反省一次。

13、参加 教师资格 测验有作弊行径的,其测验成绩 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 教师资格 测验。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领域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合。

15、学校该当尊重 未成年学生的受教导权,不得随便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抗了——。(B)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 谨慎 ,尊重 同志,相互学习,相互赞助 ,掩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关切集体,掩护学校荣誉 ,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导的——。(A)

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看待教导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 是——。(A)

A、献身于国民的教导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用或任命教师担负职务该当有必然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B、三至五年

5、《中华国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起头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6、《中华国民共和国教导法》自( B )之日起起头实行。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

7、《中华国民共和国任务教导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国民共和国( B)第三十八招呼颁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8、国家 执行(A )制度:中国人民凡遵循宪法和法律,热爱 教导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 教师资格 测验合格 ,有教导教学能力 ,经认定合格 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9、( 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导方针的根本 保证,是进一步加强 和改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导的急迫请求。A、加强 和改善师德建设B、加强 和改善法制建设

10、(A)凡遵循宪法和法律,热爱 教导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 教师资格 测验合格 ,有教导教学能力 ,经认定合格 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

A、中国人民B、世界人民

三、双选题(5分)

1、任务教导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管任务教导的权利 ,保证任务教导的实行,进步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 本法,( AB )

A.宪法B.教导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法法

2、新任务教导法规定,实行任务教导,不收( AB )。

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

3、教师在教导教学中该当 ______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__,因材施教,增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CD )A、耐心B、个性C、平等D、个体区别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导革新全面推动素质教导的抉择》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动素质教导 ,根本 上要——————来保障”。( CD )

A、 靠教师 B、靠社会 C、 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行 “中小学持续教导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 BC )

A、 学历教导 B、思想政治教导 C、职业道德教导 D、信息技巧教导

四、多选题(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导道德内容首要包孕: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导等。( ABCD )

A、教导方针B、政策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 和改善师德建设的总体请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首要思想为领导,紧紧萦绕全面实行素质教导、全面加强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导。( BCD )

A、“八荣八耻”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

3、国家 在受教导者中,进行——————的教导,进行理想 、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导。(BCD )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该当提交教师资格 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 :————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国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质、有无犯法记载 等方面情况 的鉴定及材料 证明。(ABC )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 测验合格 证明 C、教导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档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 反省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 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增进任务教导的实行,掩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 ————制定 了《阻挠应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导法 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

1.法律责任 的类型有( ABCD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导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有( ABCD )

A,参加 教导教学企图 布置的各种运动 B,应用教导教学设施,设备 ,图书材料

C,遵守国家 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 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纳的行政接济道路首要有( AD )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述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根基情势 ,其职责是( ABC )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 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团结教职工支撑校长正确 行使职权

C,抉择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首要事项,监督 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免职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 教师的情况有( BCD )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导教学任务 给教导教学工作造成丢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导不改的 D,操行不良,凌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况是( BC )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录 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 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 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重复练习4次

7.我国人民的根基权利 和任务的特性有( ABCD )

A,权利和自由的广泛 性 B,权利 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 和任务的平等性 D,权利 和任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孕( AB )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导制度是( ABCD )

A,学前教导 B,初等教导 C,中等教导 D,高档教导

10.学校订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惩罚 ( ABD )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三,简答题(共6小题,1-4小题各3分,5-6小题各4分,计20分)

1.法的要素有哪些答1)法律规矩 ;(2)法律原则;(3)法律概念.

2.根据 《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哪几种答: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创造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效果权.

3.什么是行政复议答:行政复议是人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觉得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径侵犯其合法利益 ,遵守法定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径的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该具体行政行径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抉择的举动 . 4.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哪些法律关系答:⑴教导和被教导的关系;⑵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⑶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⑷互相尊重 的平等关系.

5.简要 回覆学校的法定任务答1)遵循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 的教导方针,履行国家 教导教学标准 ,保证教导教学质量.(3)掩护受教导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 法子 为受教导者及其监护人领会 受教导者的学业成绩 及其他情况 供给方便 .(5)遵守国家 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管监督 .

6.简要 回覆教师的法定权利 .答:⑴进行教导教学运动 ,开展教导教学革新和实验 ;⑵从事科学钻研 ,学术交换 ,参加 专业的学术团体 ,在学术运动中充沛发表意见 ;⑶领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操行和学业成绩 ;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 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⑸对学校教导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导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 和

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情势 ,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⑹参加 进修或者其他法子 的培训.

四,案例分析 (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 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觉得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下来赚钱,遂于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指示 ,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阐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⑴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径 ⑵违抗了什么法律规定 ⑶违法主体是谁 ⑷该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案要点1)有违法行径. (2)违抗了《任务教导法》第11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9条,第28条等规定. (3)李某及个体户.(4)《任务教导法》第15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特别情况 ,经当地国民政府批准 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管任务教导的,由当地国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判教导 ,并采纳有效措施 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国民政府给予批判教导 ,责令收场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惩罚款,责令收场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执照.

2.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创造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涉猎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 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赌气 ,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判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请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 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导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判高某是为了教导和珍爱 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⑴吴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 试述你的确定 所根据的法规及条款.⑵吴老师的解释 是否正确 为什么

答案要点:⑴吴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径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径是不正确 .因为上述行径违抗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⑵吴老师的解释 不正确 ,因为吴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导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导和管理必须 建立 在尊重 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根基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切 ,爱

护整个学生,尊重 学生人格,增进学生在品质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 学生,平等看待学生是教师的最根基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导和珍爱 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

案例中吴老师不适当 的教导法子 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辞的责任 .

五,论述 题(共1小题,计10分)

请联合对市教导局《学校安全工作暂行规定》的学习,谈谈你对建设"平安校园"的认识和建议

上一篇:幼儿园剪纸反思范文下一篇:烟的危害和戒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