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需求为指导,探讨《导游业务》教学改革

2023-02-12

《导游业务》作为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 既要传授知识, 提高素质, 更要提高导游服务技能, 为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导游业务》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 考试形式是笔试和口试, 学生要想从事导游工作, 必须取得导游资格证书。

1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导游业务》课程的“综合性”认识不够[1]

“导游人员资格证”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获得导游上岗资格的前提。为此, 学生对资格考试投入了大量精力, 大多数学生仅把《导游实务》作为一门应考科目, 而没有认识到《导游实务》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专业课程, 不仅需要社会、历史、地理、宗教、民俗、文学、建筑、政策法规、美学、心理学及必备的旅行常识等多重知识支撑, 更需具备实际操作技能, 对承担教学任务教师的全方位素质要求极高。而目前部分院校承担该课程的教师中途转行人数比重较大, 缺乏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系统的技能培训, 这些都给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1.2 实践教学大多停留于表面, 其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目前, 《导游业务》课程的课堂教学手段已由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转换为直观式的多媒体教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技能训练时多半采用观看教学风光片, 根据风光片中的内容进行模拟导游讲解, 或是根据各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规定的面试景点模拟讲解,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多种能力的培养, 没有完全从学生的真实需求角度出发、没有完全将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还比较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 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学以致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1.3 学生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就业压力大

随着高校录取的人数不断扩大, 学生个人素质相差很大, 加之就业压力大, 为《导游业务》教学实施的“瓶颈”问题之一。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表现能力强的部分学生能够较快接受以语言表达、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导游业务》教学内容, 掌握导游人员操作规范;反之, 另一部分底子薄、基础差, 又缺乏表现欲的学生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训练效果[1]。整体来看学生还普遍存在:灵活性不够;独立工作意识、能力弱, 依赖性强;继续主动深入学习不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

2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导游这种职业, 认真做好导游, 可以先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一方面, 通过给学生讲一些与导游职业有关的“经历”, 使学生了解导游、导游服务,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另一方面, 要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对导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 逐渐形成积极的、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的导游水平。

2.2 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角色转换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邀请著名专家就“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行过研讨, 专家一致认为“高尚的品德永远居于首位”。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就必须在思想方面、道德品质方面、职业道德意识方面等加强对学生在自身的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并引导学生结合导游实际工作进行讨论。

此外导游人员既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服务者”, 又是引导旅游者实现旅游需求的“领导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地教育学生做好到旅游业工作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并通过日常各种课外活动增强和巩固这一意识, 了解到导游工作不是游山玩水, 而是通过导游服务和角色转换, 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2.3 实行案例互动性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运用案例互动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吸收知识, 提高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这些案例可以是教师从专业报刊、互联网中收集真实的导游服务案例, 也可以是教师亲身经历、所见、所感[3]。比如:怎样处理旅游计划变更、错接、漏接、误机、旅游者走失或患病等事件, 先设计案例, 再由学生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进行演练, 然后由全体学生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 再由教师归纳总结。同时, 这种将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法, 既加深学生对导游职业的认识, 又使学生间接地积累一些经验, 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2.4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鼓励学生带团实习

导游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在《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适当增加校外实践教学环节[4]。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引入“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摩和讲解, 进行导游服务全过程的规范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联系导游工作实际理解课堂内容, 并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导游业务》课程正在作一些尝试, 让学生走出教室, 到景点“上课”, 组织学生重庆市区部分景点去实地考察、参观学习, 并且在景点抽检学生讲解,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庆市2007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100名优秀合格人员中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占13名, 在全市各高校中名列前茅。

此外, 学校可以利用学生寒假或暑假社会实践期间,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同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建立联系, 进行跟团、带团实践, 进行导游服务实习, 不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接待水平。

3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大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课程教学

在教学中用大量图片、动画等图文声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 强化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录制的现场导游讲解等影音资料做到课件里并用于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比如, 在以重庆大足石刻为例讲授导游讲解方法时, 将游览大足石刻时拍的图片按照游览顺序制成幻灯片, 同时将游览时录制的现场导游人员的声音资料作为背景声音, 消除了学生记忆的疲劳感, 可以在享受中愉快地学习, 使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比单纯介绍每种讲解方法效果要好。

3.2 将“模块组合法”应用到导游词的编写和讲解中

所谓“模块组合法”就是在导游词的编写和讲解中, 按照事先确定的几个重点内容来收集材料, 然后分成“模块”来编写, 最后在进行随机组合形成一篇导游词。首先, 鼓励学生平时多阅读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及相关的书籍, 以拓展其知识面, 以做到“多备精用”。其次, 利用多媒体课件、景点景区光碟的演示, 通过动感及多方位的图片展示, 让学生来挖掘景区 (点) 潜在的美, 增强学生的现场感、方位感和亲切感。第三,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相关材料, 设计出适合自己讲解特点的导游词来。只有这样, 导游词才不会拘泥于书本, 才能讲得更全、更透, 形成自己鲜明的讲解风格, 才会是“过目不忘”。

3.3 加强“情景模拟”互动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仿真的旅游情景中, 扮演角色, 亲自实践, 培养自身的导游技巧, 组织协调能力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多种导游技能, 缩短了学生就业的“磨合期”[5]。同时, 强调职业教育环境的真实性, 对学生职业能力的终身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建构知识, 才易于形成个体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为将来成长为合格的导游员打下良好基础。

4 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业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为了达到“应试”与“应战”双重教学目标, 对学生的考核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强调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核。具体考核形式包括闭卷笔试 (占50%) 和实训评定成绩 (占50%) 。在实际考核中, 为突出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可以适当减少闭卷笔试的成绩比例。闭卷笔试的内容以教材上的基本知识为主;校外实训过程中, 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可以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便给予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游业务》的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对导游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坚持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相结合的培养宗旨, 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输送更多优秀的导游人才。

摘要:《导游业务》一直是旅游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导游为导向, 充分进行教学实践, 并借鉴相关资料, 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探讨实践教学、模拟情景教学等理念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 切实提高学生导游技能, 为旅游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关键词:市场需求,导游业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彭蝶飞, 李蓉.高专旅游类专业《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 (5) :71~75.

[2] 吕珊珊.导游业务教学改革刍议[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3] 曾晓宏.导游业务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的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59) :44.

[4] 尹敏, 黄清.导游业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3) :78~80.

[5] 孙江虹.导游业务教学中导游技能的培养[J].科技信息, 2007 (21) :513.

上一篇:论Y-STR分型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下一篇:基于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模块化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