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标志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生活中的标志范文

病句中的典型标志

答题指要

1、辨析病句

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即所谓的标志性病句: (1)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

句子中出现了并列短语时,一般情况下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是否要考查三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性:考查并列成分的包含问题。如“我上街买了些蔬菜、花菜和小白菜”,“蔬菜”和“花菜、小白菜”之间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第二种可能性:考查各并列成分的语序问题。这是一个常考的问题,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童年、中年、少年、青年和老年几个阶段”,那“中年”就只能放在“青年”之后。 第三种可能性:考查并列短语前后搭配的当否问题。这是高考中关于并列短语考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种考法。如:

①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②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与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分析:①中“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是一个并列短语,但只有“官兵”能“放弃休假”,“消防车”却不能;②中有二个并列短语:“教育与帮助”、“挽救和培养”、“教育与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在第二个并列短语中,“失足青年”只能“挽救”,不能“培养”,前后搭配不当。故此两句均为病句。 (2)句子中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时

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可能要考正反两方面的前后呼应的当否问题。句子中的正反两方面的词语一般要讲求呼应,否则将视为病句。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呼应有明呼应和暗呼应之分。明呼应就是指前后都出现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暗呼应就是后面不出现正反方面的词语,但是能从语意上体会出正反两方面的含意。

①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②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③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强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分析:①前面“好坏”是两面,后面也应在“生产”前加“能否”,形成两面。②中的“能不能”,③中的“能否”后面均无表示正反两方面的呼应的词语、故视为病句。 (3)谓语是“是”、“成为”时

如果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一般的规律是: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某行为活动。 ①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分析:本句从外形上看,“是”将主语“收成”和宾语“一年”等同起来,表示同一关系,但是它们不是同一关系。可以删去“一年”或“麦子的收成”。 (4)句子的开头出现了介词时

如果句首出现介词,可能要考主语残缺的问题,可能因此而全句无主语而成病句。这种句子一般有两种修改方法,一是去掉介词,让本该做主语的成分作主语,二是保留介词,在后面的句子中去掉某一个词,从而另外找一个适合作主语的词来作主语。

① 经过老主任的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② 经过这次下乡调查,使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分析:②因句首介词“经过”,使“这次下乡调查”的主语地位丧失,可去掉“经过”,如果要保留“经过”,则可去掉“使”,从而整个句子的主语变为“我们”。①的改法与例②相同,也可去掉“经过”或“才使”。 (5)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

如果句子中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就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两种情况。一是语序是否不当,二是是否产生歧义。

①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②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

分析:①中语序不当,“一连串”应移到“事情”前。②中有歧义,“著名航天专家”是修饰“梁启超”还是修饰“梁思礼”,不清楚。 (6)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

如果句中出现“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①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分析:本句表达比较,本来要表达的是“今年”和“去年”比较,“今年”的情况怎样,但是因为有了“和”,却表达成了“去年”的情况,所以要将这两个词语换位置。 (7)句子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

如果句子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我们要条件反射似的想到可能要考查多重否定的当否问题。首先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否定”不仅包括否定副词不、非等,还包括两类比较特殊的形式:一是反问句,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如禁止、忘(记)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仿造等。另外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的意思。 ①春游之前,老师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②雷锋精神虽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③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分析:①中刚好把意思说反了,删去“不”。②中“否认”“不”和反问构成三个否定,表达一个否定意义,与实际相反,故为病句。③中,“忌”与“不可”构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义,又与实际相反,也是病句。 (8)句子中出现代词时

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这”“这些”等代词时,一看到句子就要条件反射似的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

①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分析:句中的指示代词“这方面”,到底是指“搜集史料”呢,还是指“鉴定和运用史料”,指代不明确。

(9)句子中出现了关联词时

当句子中出现关联词时,一般要考虑三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性:考查关联词是否搭配。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联词要成套使用。

第二种可能性:考查是否使用该套关联词。也就是要考虑分句间语意自然形成的关系是否与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相符。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该用“因为„„所以”而用成了“不仅„„而且”,当然错了。 第三种可能性:考查关联词的位置的当否。这是高考常考的一种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后分句主句往往承前省略),这时将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置于句首,关联词上半部分放在主语的后边;如果前后分句主语不相同,这时每个分句都有各自的主语,这时关联词分别置于前后分句的句首,各主语放在关联词的后边。

①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②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③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分析:①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条件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②中前后分句主语均是“我”,“虽然”放在“我”之后,使用正确;③中前后各分句主语均为《古文观止》,所以“由于”多余。 (10)句子出现谦辞或敬辞时

句子中出现谦辞或敬辞时,考虑是否用错对象。 ①我们将光临贵馆参观。 分析:“光临”指宾客来到。

(11)句子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

如果句子中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要考虑是否搭配。 ①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分析:“500多个”不能修饰集体概念的名词“岁月”,应将“岁月”改为“日子”。 (12)句子有“关于”、“对于”、“对”时

句子有“关于”、“对于”、“对”时,要考虑是否混淆了三个词的用法。一般情况是这样的:“对于”,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有些用“对”的句子不能改用“对于”;“关于”,表示关涉,有提示性质。

①老师对于学生应该热情些。 分析:“对于”应改为“对”。

另外,①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②带有大约、左右、最多、至少等词语的看是否符合逻辑。

第二篇:探寻标志中的数学美

人民小学 李超

一、教学内容:

《数学文化》——探寻标志中的数学美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学生认真观察标志,体会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分析 :

五年级学生对设计类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对“标志”背后的各种寓意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设计活动中有不少学生无从下手,或能设计出没有寓意的图案,还有个别学生画成吉祥物。教师在授课时,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标志”实例,以及寓意的注解,通过学生自由欣赏与学习,形成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从而进行接下来的创作。

四、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各类标志,了解标志的设计特点。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通过设计标志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设计标志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重点: 感受几何与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难点: 能运用图形知识进行创作,设计出主题突出的标志。

七、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接到一个任务(课件出示海报,学生默读),需要我们共同协作,发挥咱们集体的智慧,才能设计出满意的作品。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那就开启咱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吧!在设计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标志是如何产生的?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一:介绍标志的来源

古代的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为方便联系、标示意义、区别事物的种类特征和归属,就创造和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标记。(课件出示)

标志设计除了外形上要注意运用基本图形的变换外,还要求赋予一定的内在含义,使其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像中国银行的标志就运用了古代币的圆形和中字的混合造型,并将钱币的方孔改成长方形,上下加垂直线,组成中字形状,象征着大红灯笼,是吉祥大福的意思。

2、总结标志设计的方法。

(1)师: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么多标志,你觉得标志设计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简洁、漂亮、色彩鲜艳、有一定的寓意)

(2)追问:这些丰富的寓意又是通过什么元素体现出来的呢?(结合学生的讨论,板书:文字、图形、色彩)

(3)小结:小小的一个标志,能体现出这么多寓意,是不是很神奇呢?

活动二:做一做(根据要求设计标志)

1.出示活动要求: 简洁、美观;主题突出;可以全部或部分是轴对称图形;给标志起一个名字。学生进行设计与创作。) 教师巡视,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活动三:想一想(学生展示作品并描述设计内容与含义)

1、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由作者讲解自己的设计特点。

追问:你的设计中,运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和知识?

2、谈一谈,设计标志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

四、反思总结,整理新知

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标志中的数学美 简 美 意 文字 色彩 图案 标志是人类创造出来用于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一种特殊的符号,具有识别、象征、审美等功能。它通常是运用基本图形及其变换以及简洁的文字、数字及其相关的组合来表达的。

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文字:“文”人文奥运、“京”北京“Beijing 2008”北京2008年奥运会;图形:印章、张开双手的运动员、“五环”团结;色彩:喜庆、五大洲) 上海世博会标志 (标志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桥面的结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从广义上又可以包含“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的“沟通与融合、创新与进步、成就与体验、传承与未来、和谐与发展”的理念。

第三篇: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天然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历经时间的沉淀,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如新石器时代自然和谐的彩陶、商周雄浑神秘的青铜器纹饰、战国时期灵巧多变的器皿,以及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或恢弘或灵巧,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的多种手法。许多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科技和工艺的不断演进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元素。这些传统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元素是东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不管是题材、内容还是形式,它都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这一切无不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标志是一种特殊文字或图形组成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作为现代视觉传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将具体的事物、事件、场景和抽象的精神、理念通过特殊的图形表达出来。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吸引人们的视线,使人们在看到标志的同时,自然而然产生联想,从而产生对品牌的认同感。在整个企业形象的传递过程中,因其出现频率高,应用广泛,易于被人们认知和记忆。同时,标志设计又受本身所要表达内容的限制,实用价值是它独立存在的意义所在。

承袭中国传统美学的观念,近年来,现代标志设计作品中有很多着意强化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运用现代信息符号,对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传统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出新,使其具有传统的形似和神韵,又有现代设计的意味,既体现出现代标志设计的观念与时尚,又折射出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从本质上讲,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关系,这种联系在社会高度商业化、信息化的外因“催化”下相互之间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就像靳棣强先生所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更可以借助标志本身所特有的持久性和广泛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把中国传统元素的精髓融人到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推动我国现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汉字书法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经过漫长演变而成的方块字。通过象形、会意等六种构成手段来传达特定的表意性,还有一图形化、符号化的表现特质。甲骨文、篆、隶、楷等各种书法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不但讲究字体的造型变化,而且非常重视文字的组合和虚、实、轻、重等整体构成关系。同时,篆刻作为中国独有的一个艺术门类,其朱文、封泥等不同的外在形式和历代印学家丰富多变的风格,使得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营造出万千气象。这些都为现代标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

最具代表性的运用为2010年世博会会徽,它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印是一种权力,也是一份职责,既是郑重的约定,又是对诚信的承诺。因此,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著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这个标志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印信中的篆字“京”,代表青春焕发的古都北京,正以她开放的胸襟和吸纳万方、融汇古今的文化凝聚力,欢迎世界各族人民的到来。印信的阴文又将“京”字形幻化为一个飞奔撞线、舞动著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以运动员为土体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充满动感与活力。这个标志把中国文化和奥运会的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整个造型体现了力与美的高度结合,神在象外,象在言外,言在意外。在运动中传达出人类体魄和精神的双重之美,是体育精神的完美拴释。

传统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提炼与衍生

图形在传统艺术中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要素和风格样式,是传统风格构成的外化形式因素。将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相融合,并不是简单化的复古,而是用现代设计构造基础的多种手法将传统图形符号进行新的设计重组,在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这种融合能准确地传情达意。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不仅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而且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标志所蕴涵的理念与个性。

许多为世界认同又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都是从传统图形中获得的灵感,进行提炼和衍生。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就成功地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凤凰纹样,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一凤一凰振翅高飞,铿锵和鸣,将媒体的特点,以及品牌立意高远的王者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至。用两只飞翔盘旋的凤凰形象代表两种不同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融汇东西、荟萃南北的文化观念,具有明显的华夏文明的烙印。

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的现代演绎。盘长源放佛教的八吉祥,本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标志采用迁回往复的线条象征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网络。整个标志易放识记且洋溢著浓郁的民族情结,鲜明的形象所带来的高认知度,为联通用户的扩展和业务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吉样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蕴体现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的句子,说明吉祥的本意是美好的预兆。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吉祥文化的影响从古至今,无处不在。不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的事物都一样的心存向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体现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祝福,办喜事要贴双喜,过年要贴对联,北方许多地方贴“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的年画等等。如果适宜地把吉祥文化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标志设计之中,必定会使标志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

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为香港西武百货公司设计的标志就具有浓重的吉祥意味。标志将传统符号双鱼演变为西武百货公司英文名字“SEIBU”的“S",代表阴阳哲学观念的双鱼图,是中国人对宇宙万象观察体会的经验总结,“万物负阴而抱阳”,这种阴阳相对,轮回更迭的自然规律,通过渐长渐消、首尾相抱、相互推动旋转的黑白双鱼表现出来,象征着公司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同时鱼与余同音,又蕴含着连年有余的特定内涵,精妙谁确,恰到好处。

以上这些传统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往往是多元并存的。如凤凰卫视、西武百货等标志都是传统图形与吉祥文化,具象与意象,形式与理念的有机结合。这种多元互补的设计构想不但增强了文化厚重感,而且有助于设计理念的延伸和视觉感染力的增强。

第四篇:外周血循环DN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卵巢癌临床中的

应用研究试验方案

试验目的:外周血循环游离DN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卵巢癌临床应用的价值

试验类别:诊断试验

申办单位:苏州大学

研究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试验负责人:李凯

主要研究者:张荣

试验日期:2012年11至2017年11月

联系人:张荣

电话:0512-67784769

一、临床试验背景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的死亡率居妇科肿瘤首位。70% 的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 Ⅲ期和Ⅳ期),虽经积极治疗,5 年生存率也仅为15%~20%,若早期(Ⅰ期) 发现,5 年生存率可达77% ~87%,若为分化良好的Ⅰ期患者,5 年生存率可达到94%[1]。因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特异而敏感的肿瘤标记物在辅助诊断卵巢癌中起重要作用。

近年来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游离DNA 的改变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控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游离DNA可存在于血浆或血清、脑脊液及滑膜液等体液中,是指一种游离于细胞之外的DNA,其中血液中的相应成分又称循环游离DNA或循环DNA。早在1947年Mandel等[2]就发现了人的血液循环中存在游离DNA。自1977 年leon等[3]发现肿瘤患者的血浆DN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后,关于肿瘤患者血中游离DNA的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对游离DNA的定性研究显示, 肿瘤患者的血浆DNA 具有与肿瘤细胞DNA一致的基因异常[4-7]。

通过研究发现,原癌基因的突变,抑癌基因甲基化改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改变[8-9],可以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10]。目前国外对血中游离DNA的研究多集中在肺癌、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西方国家的“多发病”上,对卵巢癌的研究不多。Hagiwara等[11]对肺癌吸烟与不吸烟患者及健康人的游离DNA 分别进行了p53基因编码子248和249的突变检测,认为吸烟者游离DNA中p53基因突变可作为癌症的预测指标。Ryan等[12]对大量结肠癌患者的游离DNA研究表明,游离DNA中k-ras 基因突变的患者肿瘤复发率可达62. 5%。欧洲癌症和营养学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了准健康者至其癌症发生后的游离DNA,进行了k-ras基因12位编码子和p53基因的突变检测,这一系列研究包括膀胱癌、肺癌、上消化道癌等,研究发现在肿瘤得到临床诊断前18. 3个月,在血中游离DNA中就可检测到相应的基因突变,这种可预测性与肿瘤原发部位、类型和分期相关。

Frattini等[13]表明,游离DNA 定量、定性及定点的联合检测将提高肿瘤的临床诊断率。该研究观察了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游离DNA 水平和游离DNA中k-ras和p16 的变化,发现术后游离DNA 水平逐渐下降,当肿瘤复发时快速升高,并重新可以检测到突变的k-ras和p16基因的甲基化。Melnikov[14]等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了卵巢癌患者手术的肿瘤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差异,发现将BRCA

1、HIC

1、PAX

5、PGR、THBS1基因合并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61%,其效率与直接应用肿瘤组织相当。Dobrzycka[15]等用PCR-RFLP的方法评价了血浆游离DNA与卵巢癌进展的关系,发现游离DNA的增加与肿瘤生存率降低有关。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希望可以通过类似的研究,发现卵巢癌患者游离DNA水平和相关基因的改变,获取相关中国人群血中游离DNA与卵巢癌病理变化的关系,为卵巢癌防治提供参考,并通过量化相关指标,提供可供复发监控的基因诊断方法。

目前研究充分表明了游离DNA 的变化与卵巢癌的关系密切。游离DNA 的发现及研究为疾病的非创伤性诊断、监测提供了可能,解决了肿瘤基因检测只能用肿瘤组织的标本限制,为肿瘤的诊断、治疗监控、预后随访等研究提供了简便途径。但是,由于游离DNA的微量存在,使得目前DNA 的提取比较困难,提取试剂昂贵。游离DNA 的检测方法不一,各自敏感度差异较大,游离DNA 检测的特异性低。因此,为方便游离DNA 的临床使用,需要建立实用性较强的检测方法。

本试验拟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巢式PCR和甲基化特异性的荧光定量PCR 检测游离血中游离DNA浓度,比较卵巢癌患者、卵巢良性囊肿患者、健康女性中血浆游离DNA 浓度的差别,并检测血中和卵巢癌手术标本中热点基因甲基化状态,以期发现外周血DNA的与卵巢癌组织的相关性。展望未来,卵巢癌游离DNA 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必将成为受人瞩目的研究热点。

二、试验目的

评价血浆游离DN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卵巢癌诊断及预后方面的意义。

三、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四、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

1.入组标准: 年龄:20-80岁。 性别:女。 1)卵巢癌组:

具有病理学诊断依据的新发卵巢癌病例。 签署知情同意书。 2)良性卵巢囊肿组:

手术病理确诊的良性卵巢囊肿的病例。 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 2)妊娠。

3)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3. 受试者中途撤出标准。

1)研究者从医学角度考虑受试者有必要中止试验。 2)患者自己要求停止试验。

五、病例数及分组方法

分为卵巢癌组、良性卵巢囊肿组及健康对照组。运用队列研究,卵巢癌组样本量50例,良性卵巢囊肿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

六、临床试验步骤:

(一)收集标本 1. 卵巢癌组

1) 患者术前采集肘静脉血6ml,用EDTA抗凝。

2) 术中取新鲜卵巢癌组织标本1*1*1cm3,置-80℃冰箱中保存。

3) 卵巢癌患者于术后1周采血查血游离DNA浓度及完整性。之后按卵巢癌的随访标准,术后第一年每个月随访一次,术后第二年每三月随访一次,术后第3年每半年随访一次,术后第

4、5年每年随访一次。每次随访时查血游离DNA浓度及完整性、血常规、生化常规,血CA-125,视临床情况行影像学或妇科彩超检查。共随访5年。

2. 良性卵巢囊肿组:

1) 患者术前采集肘静脉血6ml,用EDTA抗凝。

2) 术中取新鲜卵巢良性囊肿组织标本1*1*1cm3,置-80℃冰箱中保存。

3) 良性卵巢囊肿的病人于术后一月和术后半年各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共随访5年。每次随访时测血浆游离DNA浓度及完整性、血CA-125,视临床情况行影像学或妇科彩超检查。

3. 健康对照组:

采集肘静脉血6ml,用EDTA抗凝,测血浆游离DNA浓度及完整性。每年随访一次,共随访5年。

(二)血浆游离DNA浓度及完整性的检测 1. 标本采集后2 h内送实验室。

2. 常温下3000r/min离心10 min,小心吸取上清血浆转移至3 ml离心管中,3000r/min离心10 min,吸取上清,置-80℃冰箱中保存。

3. 解冻血浆,血浆DNA抽提采用QIA amp Blood Mini Kit(Qiagen公司),按说明书进行。 4. 游离DNA浓度及完整性测定:根据文献中给出的ALU基因的序列设计两对引物,一对引物为文献中已经给出的引物,扩增115bp长度,另一对引物自己设计,扩增长度为219bp,均由由上海生工合成。115bp:ALU 115-1:CCTGAGGTCAGGAGTTCGAG,ALU 115-2:

CCCGAGTAGCTGGGATTACA。219bp: ALU 219-1:CACGCCTGTAATCCCAGCACTTT, ALU 219-2:ATCTCGGCTCACTGCAACCTCC。以提取的血浆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以试剂盒内已知的标准品浓度可计算出实验标本的游离DNA浓度。计算血浆游离DNA完整性:血浆游离DNA完整性=ALU219-qPCR/(ALU115-qPCR+ ALU219-qPCR)。 5. 检测血中和卵巢癌手术标本中热点基因甲基化状态: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巢式PCR的方法,根据肿瘤相关基因(根据相关文献和NCBI中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做巢式PCR(高保真酶),将得到的PCR产物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再设计引物,进行甲基化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提取健康人的、卵巢良性囊肿患者、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游离DNA做模板,两端设计引物做荧光定量PCR,看不同组之间的游离DNA甲基化的数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6. 随访观察:三组实验对象于随访期内定期抽血检测血浆游离DNA浓度及完整性。

(三)观察指标

各组血浆游离DNA浓度及完整性、卵巢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状态。

七、统计分析 本试验统计分析选用符合方案数据集,即所有符合试验方案要求的受试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Dunnett’s 多组对比、t检验、Spearman’s相关性(一致性)检验、 ROC曲线分析和多分类 logistic回归双侧检验。

八、试验段质量控制和保证

本研究过程中,将由申请者指派的临床监查员定期对研究医院进行现场监查访问,以保证研究方案的所有内容都得到严格遵守和填写研究资料的正确。参加研究人员必须经过统一培训,统一记录方式与判断标准。整个临床试验过程均应在严格操作下进行。研究者应按病例报告表填写要求,如实、详细、认真记录CRF中各项内容,以确保病例报告表内容完整真实、可靠。临床试验中所有观察结果和发现都应加以核实,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确保临床试验中各项结论来源于原始数据。在临床试验和数据处理阶段均有相应的数据管理措施。

九、伦理学要求

本临床试验必须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和中国有关临床试验研究规范、法规进行。在试验开始之前,须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认定该试验方案后方可实施。 每一位患者入选本研究前,研究医师有责任以书面文字形式,向其或其指定代表完整、全面地介绍本研究的目的、程序和可能的风险。应让患者知道他们有权随时退出本研究。入选前必须给每位患者一份书面患者知情同意书(以附录形式包括于方案中)。研究医师有责任在每位患者进入研究之前获得知情同意书,并以研究档案保留其中。

资料保存:使用后销毁

参考文献:

[1] Vergot e I, De Brabant e J, Fyles A, et al. Prognostic importance of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cyst rupture in stage Ⅰ invasive 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 [J]. Lancet, 2001, 357(9251): 176-82. [2] Mandel P, Met ais P. Les acides nucleiques du plasma sanguinchez I, home [J]. C R Acad Sci Paris, 1948, 142: 241-43. [3] Leon SA, Shapiro B, Sklaroff DM, et al. Free DNA in the serum of cancer patient s and the effect of therapy [J]. Cancer Res, 1977, 37: 646- 50. [4] Mirza S, S harma G, Prasad CP, et al.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of TMS1, BRCA1, Eralpha and PRB inserum and tumor DNA of invasive ductal breast carcinoma patients [J] . Life Sci, 2007, 81(4): 280-7.

[5] Weaver KD, Grossman SA, Herman JG. Methylated tumor specific DNA as a plasma biomarker in patients with glioma [J]. Cancer Invest, 2006, 24(1): 35-40. [6] Yang H J, Liu V W, Wang Y, et al. Detection of hypermethylated genes in tumor and plasma of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J] .Gynecol Oncol,2004, 93(2): 435-40.

[7]Sanchez-Cespedes M, EstellerM, Wu L, et al. Gene promoter hypermethylation in tumors and serum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J]. Cancer Res, 2000, 60(4): 892-95. [8] Anker P, Stroun M. Circulating DNA in plasma or serum [J]. Medicina( B A ires), 2000, 60( 5Pt2) : 699-702. [9] Shapiro B, Chak rabarty M, Cohn EM, et al. Determination of circulating DNA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or malignant gastro intestinal disease[J] . Cancer, 1983, 51(11): 2116-20. [10] Sozzi G, Conte D, Mariani L, et al. Analysis of 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plasma at diagnosis and during follow-up of lung cancer patients[J] . Cancer Res, 2001, 61(12): 4675-8. [11] Hagiwara N, Mechanic LE, Trivers GE, et al.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p53mutat ions in plasma DNA from tobacco smokers[J] . Cancer Res, 2006, 66(16): 8309-17. [12] Ryan BM, Lefort F, M cmanus R,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circulating mutant KRAS2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neoplasia strong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postoperative follow up [J] .Gut, 2003, 52(1): 101-8. [13] Frattini M, Gallino G, Signoroni S, et al.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plasma DNA identifies primary and recurrent colorectal cancer [J]. Cancer Lett, 2008, 263(2): 170-81. [14]B. Dobrzycka, S. J. Terlikowski, M. Kinalski, et al. Circulating free DNA and p53 antibodies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ovarian epithelial cancers[J]Ann. Oncol. 2011,22: 1133-40. [15]A Melnikov, D Scholtens, AGodwin, et al. Differential Methylation Profile of Ovarian Cancer inTissues and Plasma [J]. J Mol Diagn. 2009, 11(1):60-5.

第五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体验地理中的生活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体验地理中的生活

地理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要求地理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就必须进行生活化地理教学。生活化地理教学,即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也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知识链接,走进生活

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如今的教师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信息渠道。学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及时、大量地获取信息,而地理知识则时时处处都存在。每节课开头5分钟设“知识链接”环节,这些时事,热点,现象,科学等都可以纳入学习地理的大课堂。知识链接尽管只有短短的5分钟,而且不一定与教学内容有关,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二、问题探究,体验生活

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避免出现“学生虽然能攻克试卷上的一道道难题,而面对真实生活中的难题时却不知所措”的尴尬情形。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1.情境导入,丰富多样

教学时借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把教材中所提出来的问题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使新课一开始就能使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时,给一组青藏高原图片与当日拍摄学校的照片相对比,学生有感而发“青藏高原的天好蓝啊”。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同一天空下,为什么西藏的天空比深圳的更高、更蓝?学生带着问题联想、思考,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充分挖掘地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动力。

2.活用图表,发展技能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的第二语言。伴随着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对学生掌握图表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在地理教学中通过读图表提出问题,利用图表把问题引向深入,运用图表去解决问题,培养读图能力,发展地理思维。

复习中国地理“河流和湖泊”时,在黑板上用粉笔将长江、黄河的干流一气呵成画好,学生很快具备积极兴奋的学习心理状态。然后利用黑板上的干流图作为设疑的主线,引导学生读《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以及长江、黄河、珠江三河的水量比较表,等等。以图解惑,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3.探究实践,提高素质

探究实践,最关键是师生不分彼此,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教学环境,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共同检评教学效果。教者有学,学者也教,相互对话,交流信息,互动互补,相生相长。不刻意去讲究教学内容的完整,教学过程的完全,将精力集中在重点、难点部分,将焦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上。“地球运动”是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难点。在地球上观察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天球上周日视运动现象,原本是在浩瀚的宇宙中演变的,总结成地理知识,变成地理教材,就无法保持原来的状态,甚至画成平面图或文字表述。课前选择一个晴朗的夜空,带领学生观看星空,每隔一小时观察星座在夜空中位置的变动。野外观察存在局限性,不能反应全球各个纬度不同季节天体周日视运动的差异,但能使学生在观看和理解课堂演示上奠定认识基础,能将自己置身于演示中去想象。

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借题发挥”,针对学过的内容设置一些对立而富有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努力探究。例如,学习“中国气候的特征和成因”后,我出乎意料地向学生提出一个大胆的问题:假如青藏地区不是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而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近的平原,我国的气候状况会怎样?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图像,学生自然进入浮想联翩的境界:(1)由于高原屏障不复存在,夏季西南季风可长驱直入北上,给青藏地区和西北内陆带来稍多的降水。(2)虽然青藏高原海拔变低,但因西部深居内陆,气候仍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3)由于地势变得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加剧了冬季风南下的强度,冬季将变得更干冷。一些假想合理布局新奇的情况被设计出来了,我们暂不强求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另辟思维蹊径,促进知识的递进、辐射、迁移和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拓展延伸,丰富生活

教师把课堂内容适当地拓展延伸,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和运用知识时更带有明显的自主性。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实践,学生可以得到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又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的记忆和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例如借助我校高二学生开展“走进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指导学生进行与地理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建议,确定了井冈山旅游线路设计、井冈山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井冈山自然环境特征等几个研究方向,分小组进行实地调查、走访,网上查阅资料等,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这样的活动使学生感到地理与生活联系紧密,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实践证明,采用有效的生活化地理教学策略,寻找地理教育与生产生活活动的最佳结合点,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体现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精神,展示地理学科的突出作用。

上一篇:设计概算审核范文下一篇:暑假读书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