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论文范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人民币结算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经过半年多的准备,7月6日,该试点正式启动。盡管这次试点仅仅涉及到贸易结算,但是其意义远远超越了贸易的范围,它预示着一个重要的时代变化,即中国政府正式打开了人民币走向世界的大门。从这一视点来看,在中国对外金融开放的进程中,2009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篇:人民币结算论文范文

积极扩大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

2016年9月28日,美国国会两院通过表决,以超过三分之二的表决结果推翻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否决的“9.11受害者起诉法案(JASTA)”。通过此法案意义重大,美国国内公众将可以直接就“9.11”恐怖袭击向沙特政府提出赔偿,沙特政府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一法案使美国和沙特的盟友关系出现明显裂痕,此前沙特政府曾表示,如果此法案通过将抛售所有的美债和其他美元资产。沙特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绝大部分石油贸易以美元结算,随着此法案的通过,沙特可能逐步扩大石油贸易结算货币种类,沙特国内媒体已经建议停止使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近期,沙特与阿联酋宣布将试点对我国石油出口以人民币交易,2016年9月26日起,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对沙特里亚尔和阿联酋拉姆的直接交易。此前俄罗斯已经接受人民币结算,由于沙特在国际石油市场的领导地位,这对扩大石油贸易人民币使用范围,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意义重大。结合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综合分析,建议密切关注美国沙特关系走势,加强与主要石油贸易伙伴沟通协调,将石油贸易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结合,积极扩大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使用范围,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一、石油美元是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重要基石

石油是工业革命以后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沙特长期以来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盟友,在支撑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平衡世界石油产量、维护中东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沙特石油出口美元结算对支撑美元的主要储备货币地位至关重要。石油贸易是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贸易,2014年占世界商品贸易额的13%左右,沙特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探明石油储量占全世界的16%,沙特石油产量和出口量长期居世界前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实际领导。1970年,美国与沙特王室达成协议,规定石油交易只能由美元结算,OPEC其它国家也跟进效仿,由于石油贸易的战略性和关键性,以美元结算的世界石油贸易推高了世界美元需求量,在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黄金美元”体系结束后,形成了新的“石油美元”体系。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国家通过石油贸易获得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又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资本市场,对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形成有力支撑。

第二,沙特领导的OPEC石油产量调控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手段。石油的稳定供应关系战略安全,二战后石油多次被当作政治经济工具来谋求战略诉求。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OPEC反对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大幅限产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上世纪80年代油价大幅走低,前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大量减少,国民经济严重失衡,成为导致前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沙特石油储备量大,开采成本较低,发挥着世界石油市场价格的天然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沙特是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利益的重要盟友。在“石油美元”体系下,沙特通过石油贸易美元结算、调控石油产量价格等手段,维护美国的关键政治经济利益,并换取美国在安全方面的战略保障。沙特通过资金支持、政治游说等多种渠道积极构建与美国的良好关系,同时,沙特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宗教地位,对阿拉伯世界拥有较强影响力,也有助于美国维护在中东地区利益。作为回报,美国在政治和安全方面给予沙特有力支持,建立军事基地,大规模军售先进武器,帮助抵御来自周边什叶派大国伊朗的战略压力,两国逐步建立各取所需的重要的同盟关系。

二、沙特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出现一定裂痕

沙特与美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差异较大,因为彼此利益需要结盟,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两国内部情况的发展变化,原有战略互利格局逐步失衡,沙特与美国的关系开始表现出疏远趋势。

第一,“9.11”事件和原教旨主义兴起直接损害美国核心利益。沙特是政教合一国家,基于近代伊斯兰复古主义派别瓦哈比派而立国,主张严格遵循伊斯兰教传统。近年来,沙特与美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摩擦加大。一是“9.11”恐怖主义袭击影响深远。“9.11”事件对美国国内民意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造成剧烈冲击,19名劫机者中有15人是沙特国籍,尽管美国政府经过调查否认沙特政府与“9.11”事件有任何联系,但大批民众认为应当保留起诉沙特政府的权力。二是沙特宗教保守主义与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存在明显冲突。沙特在国内实行伊斯兰教法,政治上也较为保守,女性社会地位较低,与美国社会对人权和平等等议题较为关注的意识形态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极端恐怖主义IS的兴起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沙特宗教保守主义的国际形象。三是新一届美国政府对沙特态度可能较为强硬。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对穆斯林群体具有较强敌意,提出禁止穆斯林在不经过审查的情况下进入美国,希望减少美国对中东油气资源的依赖,支持美国加大本土油气资源开发力度,加快推进能源独立,并可能开放石油对外出口,未来美国与沙特关系的不确定性较强。

第二,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发生巨变。美国对沙特的能源战略需要逐步减弱,而新兴市场国家石油需求持续走高,与沙特贸易往来持续增强。一是美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近年来,美国能源工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页岩气、页岩油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自身已经成为能源生产大国,对中东石油战略供应的依赖下降。二是美国与沙特在原油定价权方面产生竞争关系。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石油需求疲软,美国页岩气页岩油开始进入国际石油市场,与沙特出口原油产生竞争关系。此前,石油价格已经跌至历史低点,但沙特减产动力不足,希望通过低油价将生产成本较高的美国页岩气页岩油挤出市场,美国与沙特在能源市场的竞争关系逐步大于合作关系。三是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石油需求的重要推动力。2015年,我国石油需求已经占世界石油需求的12%左右,占新增需求的50%左右,近年来,俄罗斯、沙特、安哥拉等国針对我国石油出口市场展开了激烈竞争,沙特的相对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同时,印度的石油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新兴国家市场对沙特将越来越重要。

第三,中东的战略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美国能源自给能力持续提升,中东对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下降,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将战略重心逐步向亚太转移,美国与沙特原有的安全合作同盟关系有所削弱。一方面,美国与伊朗达成核协议造成沙特严重不满。在奥巴马政府主导下,美国与伊朗达成冻结核武器发展的协议,美国将逐步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作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核心国家,沙特和伊朗在地缘战略上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伊朗被解除制裁后重返世界石油市场,支持也门什叶派反政府武装,沙特的战略利益明显受损。另一方面,美国对中东地区的介入趋于谨慎。奥巴马政权吸取两次伊拉克战争教训,在叙利亚危机、也门问题上采取有限介入的态度,越来越难以满足沙特自身的战略诉求。

第四,沙特正追求经济转型和开展多元外交。在国际石油价格走低,与美国的关键战略盟友关系出现裂痕的情况下,沙特对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和扩大多元合作有迫切需要。一是提出经济转型发展规划。沙特已经提出“沙特愿景2030”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希望减少对石油依赖,实现发展模式转变和经济均衡发展,增强社会活力,到2030年将非石油出口收入占比由目前的16%提升到50%,成为独立自主的工业化国家。二是积极开展多元外交。沙特积极拓展国际投资贸易,经济上加深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联系合作,政治上加强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中东博弈各方的协商沟通,努力争取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塑造过程中争取更大利益。三是拓展投资渠道。2014年,OPEC成员首次从金融体系中抽出美元流动性,降低美国国债需求,打破了传统的石油美元循环,增加对新兴市场投资。高盛公司预测,油价持续低迷将导致石油美元月净流出240亿美元,到2018年将累计流出9000亿美元,将对美元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产生明显冲击。

三、扩大与沙特经贸合作,稳步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空间

稳定中东地区石油供应对保证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积极扩大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海外利益的增加,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逐步走向成熟,应谋划全局、主动作为,将石油贸易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结合,扩大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积极引导塑造国际政经格局向对我国有利方向发展。

第一,跟踪研判美国与沙特关系走势。美国与沙特关系走势是决定“石油美元”体系存续的关键。一是密切关注美国政策走势。关注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班子关于中东问题表态,积极预判新一届美国政府中东政策倾向,评估美国与沙特关系走势。二是跟踪“9.11受害者起诉法案”的实施情况。观察美国主流媒体态度及实际司法诉讼案例,评估此法案实施对美国沙特关系形成的影响。三是关注沙特对美国政策走势。关注沙特政府和国内主要媒体对美国通过“9.11受害者起诉法案”相关评论,分析沙特对美国国债市场操作和持有情况变化,研判沙特战略意图,评估现有石油美元循环体系的可持续性。

第二,分析世界石油市场发展趋势。世界石油市场走势将对沙特等产油国贸易结算倾向产生重大影响,在石油需求走低、供给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油国更倾向于接受多种贸易结算方式。一方面,研判美国能源战略走势。评估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实施情况,关注美国页岩油页岩气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状况,跟踪近海油气开采、石油出口等关键能源政策变化,分析未来美国能源供求格局。另一方面,关注石油价格变化趋势。跟踪OPEC石油限产协议的谈判和实施,综合考虑世界经济走势、石油市场需求、非OPEC成员国可能行动、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发展等因素,研判石油市场价格变动趋势。

第三,扩大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利用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石油出口国财政吃紧、积极寻求投资合作的时机,将石油进口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有机结合,稳步推进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一方面,优化石油进口结构。将石油贸易结算方式作为石油贸易战略的重要考虑因素,扩大人民币结算进口石油占比。推动我国与沙特和阿联酋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协议尽快落地。另一方面,拓展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与更多石油出口国开展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对话,重点关注安哥拉、尼日利亚等传统投资贸易伙伴,继续加强对重点石油贸易伙伴油气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第四,加强与沙特的双边合作。以加强双边合作推动石油贸易和能源安全合作。一是支持沙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接“沙特愿景2030”发展战略,拓展贸易、投资、科技、教育、人文等方面合作,积极参与沙特经济社会发展和油气领域投资,欢迎沙特资金来华投资。二是用好合作平台。加强双边政治合作,在叙利亚危机、也门问题等热点国际问题中,综合考虑沙特利益。三是加强打击“三股势力”合作。坚持我国宗教“三自”精神,禁止海外资金支持参与国内宗教活动,禁止向未成年人开展宗教活动,防止原教旨主义在西北部穆斯林集聚区传播。

第五,保持人民币汇率均衡稳定。增强国际社会对持有人民币信心,优化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汇率环境。一是积极稳定市场预期。加强与市场交流沟通,把握汇率市场化改革节奏,引导市场形成人民币汇率均衡稳定的预期。二是合理管控资本流动。加强银行售结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严格企业居民海外投资真实性审核,完善短期资本流动月度监测体系。三是把握资本市场开放节奏。遵循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有序適度扩大资本市场开放,防止短期资本流动大幅波动。

(林楠,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

作者:林楠

第二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009年,中国政府正式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经过半年多的准备,7月6日,该试点正式启动。盡管这次试点仅仅涉及到贸易结算,但是其意义远远超越了贸易的范围,它预示着一个重要的时代变化,即中国政府正式打开了人民币走向世界的大门。从这一视点来看,在中国对外金融开放的进程中,2009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人民币对外政策的转折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出标志着人民币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即中国政府正在从传统的“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转向积极将人民币推向世界舞台的“人民币国际化政策”。这一转变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中国经济崛起必然伴随中国金融的崛起,而中国金融的崛起必然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跨越60年的“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

在过去60中,中国基本上延续了“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早期的“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1年3月,中国政府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国家货币出入境办法》,其内容全面禁止在境外的人民币使用和流通。该办法的出台正式启动了“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的历程。此后,在实施的过程中,这一政策的内容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过若干次的调整。1957年出台的政策规定:允许中国居民出入境携带5元人民币,1987年出台的新政策将5元的限额上调到200元,1993年的新办法又进一步上调到6000元人民币。最近一次调整出现在2005年,本次调整将居民和非居民出入境可携带的人民币金额增加到了2万元。

“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的另一调整内容涉及边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民币在边贸中的使用明显增多。为了将这些非法交易纳入合法渠道,中国政府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1993年5月,中越两国央行签署《中越关于结算与合作协定》,双方同意可以选择双边货币进行边境贸易决算。根据这一协定,1994年云南省正式开通中越人民币边贸结算渠道。由于边贸具有相对分散的性质,因此其结算主要还是使用现金,有关数据显示,边贸总额中通过银行系统的结算只占20%。

二、“非国际化政策”的产物:人民币周边化

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与英镑、美元和日元等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进程相比,人民币在开始正式的国际化之前,首先经历了周边化这一特殊阶段。从因果关系来看,“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是催生人民币周边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禁止一般贸易结算和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使用,因此,人民币无法通过银行系统流入境外,这一状况堵塞了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通道,其结果是,人民币的跨境使用最早以周边化的形式出现。人民币的周边化在开始阶段具有非法性和自发性,然而,为了促进边贸和加强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中国政府采取了将既成事实合法化的调整,如1993年的边贸人民币结算合法化和2004年的香港人民币存款合法化都属于这类调整。这些政策调整在客观上起到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周边化的作用。

人民币周边化这一特殊现象给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是因为学术界无法根据人民币周边化的现状,对其国际化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在这一问题上,相关研究面临两个相互矛盾的事实:一方面,随着人民币信用度的提高,人民币在蒙古、越南、缅甸、老挝、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日渐普及,这些现象表明,人民币已经出现了国际化趋势;但是,另一方面,因为人民币还没有进入正规的国际交易平台,因此如果按照常规的国际化标准进行衡量,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几乎接近于零。通常,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标准包括:占全球和本国进出口结算的份额、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国际债券份额和外汇交易份额等内容。在以上几个项目中,当前人民币只有外汇交易份额的数据,其份额为:2004年,0.05%,2007年,0.25%。该比重低于新加坡元、韩元、波兰兹罗提和印度卢比的份额。

基于人民币周边化这一特殊现象,至今为止,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主要以边境国家和地区人民币流量和存量的估测为主。就存量而言,近年来出现过1000亿、300亿,200亿、100亿和50亿和10亿人民币等多种版本的推测。处于边境地区的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推测:2006年在越南、缅甸和老挝的人民币存量大约为70亿人民币。从香港的情况来看,2004年2月在人民币存款合法化以后,该存款从最初的9亿人民币逐步上升到2008年5月的777亿人民币,此后受人民币升值减速的影响,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回落到500多亿人民币,该存款占香港总存款的比重大约为1%。此外,2007年6月—2009年7月,内地法人银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40亿人民币。以上数据反映了人民币周边化的一些基本状况。

三、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正式拉开序幕

通过以上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近60年中,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基本上采取了“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禁止一般贸易结算和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使用。从这一视点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出台标志着人民币对外政策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即它预示着长达60年的“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将退出历史的舞台,由政府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正式拉开序幕。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之所以坚持“人民币非国际化政策”,其目的是隔离来自外部的金融风险。单纯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并不存在明显的风险,但是如果要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就必然要涉及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否则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很难有发展的空间,然而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却存在明显风险。这一关系意味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会对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形成倒逼机制,即前者会带动后者的变化。考虑到这一内在联系,为了防止倒逼机制引发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开放的风险,中国政府一直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上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基于以上逻辑联系,当中国政府决定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时,这一决定本身表明政府已经做好了推进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开放的准备。在这一意义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只是政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的起点。

另外,中国政府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实现人民币从周边化到区域化的转型。如前所述,对一般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限制是导致人民币出现周边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实施,银行结算系统将会把人民币资金送到远离“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在这次试点中,马来西亚和印尼都属于试点国家,这些国家已经远远超越了“周边”的地理范围,属于典型的亚洲区域内国家,因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这些国家的推出,标志着人民币将实现从周边化向区域化的转型。随着这一转型的完成,周边化将融入区域化之中,成为区域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一发展趋势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将会遵行周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路径。

中国政府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的意义

面对人民币对外政策的调整,有两个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第一,中国政府为什么要推出“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第二,这一政策的启动为什么会选择2009年。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仅涉及到本币国际化的一般意义,而且还涉及到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殊意义。

一、本币国际化的一般意义

从一般本币国际化理论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其一,可以获得铸币税收入。货币代表了一定量的财富,当一部分货币无限期停留在境外后,该货币发行国可以无偿使用与该货币对应的财富。另外,一旦国际货币贬值,货币发行国还可以获得“通货膨胀税”收入。

其二,本币国际化可以获得短期负债和长期投资的利差收入。为了满足流动性需要,企業和政府通常会以活期存款或短期国债等低收益资产持有国际货币,这些资产形成货币发行国的负债,发行国利用这些资金进行高收益的对外长期投资可以获得利差收入。

其三,在利用本币进行对外贸易结算和投资活动的情况下,本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避免汇率变动风险和免除换汇成本。另外,用本币进行对外融资可以避免由币种错配引起的交易风险。

其四,本币国际化不仅可以为本国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业务发展空间,而且还有助于增强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能力。此外,还能提高本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殊意义

本币国际化的以上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启动人民币国际化政策的必要性,但是却无法解释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为什么正好开始于2009年左右,而没有出现在其他时期。中国在这一特殊时期出台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要求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用反映一国真实财富的购买力评价进行计算, 2006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份额是16.8%,接近美国的19.6%和欧洲39国的19.8%,而且是日本份额6.1%的近3倍。但是,与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相比,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却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经济大国的货币,这一状况不符合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利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迫切需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IMF特别提款权的货币构成如下:美元为44%,欧元为34%,日元为11%,英镑为11%。尽管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但是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货币,因此人民币还不是特别提款权的构成货币,这一状况显然不利于发挥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因此,从参与国际金融体系重构这一视点来看,中国也有必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政策。2009年围绕着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展开的大国博弈向我们展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这一意义。

第三,作为全球主要债权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保护中国对外投资权益。2007年,中国的对外净资产达10220亿美元,少于日本的21949亿美元,但多于德国的9436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对外债权大国。另外,中国对外总资产近年来急速增加:2004年为9299亿美元、2005年和2006年分别增加到12226亿美元和16442亿美元、2007年又进一步上升到22881亿美元。这些资产的70—80%为美元资产,2008年以来,美元的贬值趋势提高了中国对外投资的风险。鉴于这一状况,降低中国对外投资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放人民币对外投资业务,鼓励本国居民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为此,中国政府也有必要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后续性政策: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

本文的基本判断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政府的这一政策意向意味着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以后,将会有一系列后续性人民币国际化政策出台,这些后续性政策将会涉及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度将主要取决于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速度。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考察这一关系:

第一,从实证研究的视点来看,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非常生动地显示了资本项目开放程度对本币国际化的制约作用。日本政府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鼓励跨境贸易日元结算,但是受资本项目管理的制约,在初期阶段,日元国际化进展得非常缓慢。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元在本国贸易结算中所占的比重,大约在1—2%左右,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份额大约在1%左右。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全面开放资本项目,同一时期日元国际化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元占本国贸易结算的份额迅速上升到30—40%,日元占全球储备资产的份额一度上升到近10%。

第二,从理论上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资本项目下的交易包括外币交易和本币交易,其中,本币交易又包括居民对外人民币投资和非居民对内人民币投资。当前,中国居民对外人民币投资完全处在禁止状态,而非居民对内人民币投资主要局限于QFII投资和香港居民的人民币债券投资。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开放是指开放以上两种类型的人民币投资,而这一开放又会牵动资本项目下的外币交易。这是因为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兑换性,意味着资本项目下的外币交易可以无条件转化为本币交易,因此,资本项目本币交易的开放意味着资本项目的全面开放。由此可见,资本项目下的本币开放既属于资本项目开放的内容也属于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措施,二者为一个铜币的两面,这正是为什么资本项目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人民币国际化又会带动资本项目开放的原因所在。

第三,就开放顺序而言,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视点来看,尽管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业务开放应该晚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不适当开放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业务,贸易项目下的人民币结算就很难得到发展。

首先,从开放居民对外人民币投资来看,这一投资是向境外输送人民币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是经常收支顺差国,因此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输出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不开放国内居民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渠道,就很难推广贸易项目下的人民币结算。

其次,从开放非居民对境内人民币资产投资的视点来看,开通这一投资渠道有助于提高非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而较好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是促进非居民使用人民币的重要条件之一。

最后,在香港开放非居民之间的人民币投资业务,不仅能够推动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为香港企业的贸易融资提供人民币资金来源,从而有助于促进香港与内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金融室主任)

(责任编辑:肖雪晴)

作者:周 宇

第三篇: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研究

[摘 要]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广西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广西应优化贸易结构,提升企业结算货币选择主导权;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体系,研发配套金融产品;发挥沿边金改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构建区域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互动与合作;加强政策协调,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以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沿边金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广西

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广为关注的理论概念和政策话题。广西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边境省区,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3年11月,滇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方案实施,方案将滇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定位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 广西成为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域。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剖析当前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当前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现状

(一)结算业务增长较快,以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主

广西自2010年6月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至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历经五年的探索与发展,结算规模逐年稳步增长,增速较快。据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统计:2014年,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为1604亿元,同比增长73.61%,结算总额连续三年位居我国西部12个省区中的第一,在我国8个边境省区中结算规模最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由最初单一的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拓展为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但从总体上看,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仍然以边境贸易人民币“小额”结算为主,大额一般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比重偏小,“大额冷,小额热”的特征突出。另外,个人人民币结算量规模不断扩大,自2013年9月广西边境个人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始实施至2014年底,个人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达533.78亿元,是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规模的23%,同比增长384%。

(二)跨境结算的境外区域集中在港澳和东盟地区

东盟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是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境外市场。截至2014年底,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家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占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规模的81%,其中越南是人民币结算量最多的国家,占整个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比重的71%。港澳地区是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第二大区域,人民币结算比重占整个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8%,而对欧美市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相对较小,约占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的4%。从资金跨境流向看,2014年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入广西1258.39亿元,同比增长81%;流出广西910.47亿元,同比增长187%①。

(三)参与跨境结算业务的机构数量稳步增长,四大国有银行占主导作用

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自试点实施以来逐步增多。据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统计,截至2014年12月,广西已有17家银行的145家分支机构可以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其中,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工商银行广西区分行、建设银行广西区分行均成立了针对东盟国家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平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办理业务7640笔,结算金额占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的94.4%,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体金融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另外,广西北部湾银行、中信银行南宁分行、招商银行南宁分行等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均积极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相关业务。

二、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广西出口企业选择结算货币能力仍然较弱

在出口贸易中,对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的选择权掌握在具有竞争力的一方,竞争力强而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方具有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选择的主导权。在广西出口产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较小,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较大,在贸易中不具备竞争优势。例如:2014年,机电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农产品、纺织品、锰、铝或铝材、钢材、铁合金等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占广西总出口的82.1%①。这类产品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强,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尤其是一些带料加工和贴牌生产的贸易商品,在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弱。因此,广西出口企业在贸易中的弱势地位导致缺乏定价权和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主导权,在大多数交易中仅被动接受贸易相对方选择的计价和结算币种,大都是按照国际惯例采用美元或欧元计价结算。

(二)跨境结算渠道不畅,支付结算系统亟待完善

跨境人民币结算体系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目前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支付网络体系亟待完善。第一,四大国有银行的中国—东盟人民币跨境清算(结算)中心与平台各成体系,尚未形成银行同业合作系统的跨境人民币清算的统一渠道,例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在南宁设立的中国—东盟人民币业务中心,中国农业银行在东兴试验区设立的中国东盟货币业务中心等跨境结算平台还是独立运行,未能实现统一的跨行清算。第二,现行的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清算体系实现了对美元、欧元、英镑等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的跨境结算,而对东盟国家尚未实现大额人民币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部分结算银行甚至未与东盟国家的商业银行建立起有效的直接跨境通汇结算关系,需要通过第三国转汇,而转汇周期长、流程繁琐、成本高,时效限制还易造成汇兑风险,无法实现跨境结算与境内结算的同步实现,导致资金跨境循环流通不畅,给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或个人带来损失。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配套金融服务发展滞后

尽管广西目前已有130多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但由于广西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度不高,受市场接受程度及产品开发的影响,跨境金融产品种类少,在贸易结算产品的多元化、贸易融资产品的多样化及结算方式的特色化等配套金融服务上,相比广东较为滞后。在进出口贸易企业和个人采用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过程中,结算企业和个人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配套金融产品产生了衍生需求,例如外汇避险、融资、外汇保值、增值等投资理财类的涉外金融服务。[1 ] 而广西目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配套产品单一,主要以结算类业务为主,一些跨境人民币结算衍生的配套金融服务欠缺,影响了企业和个人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性。

(四)相关配套管理措施欠缺

第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试点企业的筛选政策未充分结合广西地方经济特色。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是广西进出口贸易的主体,广西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对东盟国家的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阶段广西共有400多家企业从事边境贸易。但是,由于业务量较小,大量的边贸企业无法达到试点企业的审批标准而不能获得试点企业资格,不利于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第二,结算银行对人民币的跨境现钞调运程序复杂、耗时长,影响了银行间结算渠道的畅通。结算银行从申请到具体的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的办理,需从地方逐级上报到人民银行总行和海关总署,审批流程繁琐,通关手续复杂,费用高,耗时较长。此外,目前仅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现钞跨境调运资格,地方性的银行机构均未获得现钞跨境调运资格,跨境调运人民币现钞业务的机构主体数量有限,既影响了地方性商业银行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桂越之间构建方便、快捷的清算渠道。第三,由于对人民币跨境购售业务实行年度日终累计净额双向规模管理,广西境内的代理银行和人民币清算银行购售汇的额度受到限制,继而也影响到结算企业的购售汇额度,在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规模逐渐增大的趋势下,无法满足试点企业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实际需求。

(五)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凸显

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拓展,人民币跨境流动频繁,且流动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出现了部分以套汇、套利、洗钱为目的的虚假贸易和虚拟金融交易性质渠道下的交易,加剧了“热钱”的流入和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破坏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另外,位于桂越边域的“地摊银行”缺乏监管与规范的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参与“地摊银行”业务的人员身份复杂、交易币种多样,并且以现金交易为主,催生了大额跨境资金流动,加大了对广西沿边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与反洗钱、反假币等非法活动监管的难度,危害了沿边金融生态安全,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策略

(一)优化贸易结构,提升企业结算货币选择主导权

广西应充分利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珠江—西江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及中国—东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多重区域合作发展机遇,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积极拉伸产业链条,深化外贸产业的配套加工,提升加工产品附加值,优化贸易结构。尤其是提高广西出口贸易中的深加工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特色产品的比重,逐步获得贸易竞争优势,提升出口企业对计价货币与结算货币选择的主导权,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体系,研发配套金融产品

首先,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支付系统。整合四大商业银行在欧美、东盟等主要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实现境外不同区域的人民币支付和清算系统的互联互通,克服以某个商业银行作为主清算行的弊端,为境外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市场主体提供清算便利。其次,加快研发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配套的金融产品。结算银行应加快配套金融服务产品的研发,在结算业务类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对外汇现钞管理、外汇避险保值、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产品的研发力度。我们要结合广西地方特色与优势行业的运营和交易特征,设计多元化的结算产品,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通过与境内外的联行、代理行以及保险公司进行合作,为企业提供在贸易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供应链融资方案,挖掘上下游环节贸易企业的出口应收账款、进口应付账款的人民币结算需求。[2 ] 创新推出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私人订制”,提升个人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对各类企业和机构的吸引力。

(三)发挥沿边金改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首先,充分发挥滇桂沿边金改试验区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试验田”的政策优势,先行先试。第一,将贸易项下的跨境结算业务拓展到资本与金融项目下,在试验区内开展与东盟国家在跨境直接投资、资金统计与核算中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第二,逐步由“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跨境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发展人民币充当国际计价货币功能。第三,在试验区探索个人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先行在边贸和一般贸易中推进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第四,探索试验区与东盟国家进行人民币跨境双向贷款等跨境融资形式。

其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培育多元化的金融主体,构建银行、保险、投融资服务等多层次现代金融组织体系。第一,通过内部培育,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沿边金融业,适度放松对试验区金融业市场准入的限制,鼓励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第二,通过“引进来”,吸引东盟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外资或合资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股权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等法人机构和分支结构。[3 ]为了吸引外资银行进入滇桂试验区,可以考虑在沿边金改的政策中,在市场准入限制和市场开放上实行倾斜,允许落户沿边试验区的外资银行提前经营人民币业务,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进驻广西,从而为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在东盟市场的全面铺开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构建区域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互动与合作

第一,充分发挥广西作为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的作用,促成东盟国家货币和人民币官方汇率的形成,建设官方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的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和官方合作,形成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汇率的透明、规范定价机制,积极引导广西与东南亚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加挂与对方国家货币的兑换牌价,为促进广西对东盟国家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汇市场条件。第二,扩大广西各结算银行在东盟国家建立的结算代理行数量,与东盟国家商业银行实现直接跨境通汇结算,疏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清算渠道。第三,积极探索建立与东南亚国家金融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应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搭建跨境金融信息交流平台,重点建立跨境金融合作与监管机制、结算统计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东盟国家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领域的互动与合作。

(五)加强政策协调,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第一,结合广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地方特色,即以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主,放宽结算试点企业的筛选标准,使广大边贸企业能够获得结算试点资格、享有试点政策,主动积极地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第二,完善人民币现钞调运机制,探索完善现钞跨境调运业务的管理办法。可借鉴“一证通关”的调运模式,简化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报关手续,由人民银行签发“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许可证”,由海关验证放行,并专设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通关通道,实现有序、畅通、便捷跨境调运。另外,放宽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资格,允许地方性结算银行参与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扩大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的主体范围,保障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运行的常态化。第三,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风险控制,提升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首先,在完善现行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跨境人民币账户管理的相关制度,尤其是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制度及境外机构的境内人民币账户的管理制度,以适应跨境金融发展的新趋势。由于跨境人民币业务涉及到外汇管理、财税、工商、海关和商务等多个部门,应明确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建立相关管理部门与结算银行、试点企业的联动机制与相关信息沟通机制。其次,完善跨境人民币流通的监测体系,加强跨境交易的审核与配额管理,对经常项目下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应加强对实体经济交易的“真实性”审核与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账户的资金流动监测。

参考文献:

[1]陈小五.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南方金融,2010(10).

[2]林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的影响及发展策略—基于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的经营环境及业务现状[J].金融论坛,2010(4).

[3]张纯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演进历程与发展条件[J].南方金融.2010(10).

[责任编辑:丁浩芮]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 Cross-Border Trade RMB Settlement

Zhan Xiaoying

Key words: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order Finance; Cross-Border Trade RMB Settlement;Guangxi

作者:詹小颖

上一篇:创新教学法论文范文下一篇:案例驱动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