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人才观及其对现今人才培养的启示

2022-09-12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竞争将更加激烈。其中对人才的竞争尤甚。从古到今, 谁能重视人才, 善用人才, 谁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 其中法家学说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韩非子作为中国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在其所生活的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 尤其感悟到了“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

对于“人才”, 韩非子与先秦时期的许多政治家、思想家一样, 明确提出, 作为可以承担各种管理工作的人才其标准必须是“贤”与“能”。即所谓“管理人才”, 既应是“贤者”, 以应为“能人”。

“贤”, 韩非子认为“所谓贤臣者, 能明法辟, 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当然, 这里有封建忠君的成份, 但其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即贤者, 必须是深明法纪、法规, 能自觉守法和严格执法, 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可见,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除了埋头若干、以身作则外, 也应懂得坚持原则, 严明法纪;不但严格要求别人, 也不应放纵自己。

“能”, 说的就是“能力”及“才能”。韩非子强调:“程能而授事”。即凡事都应选择能力合适的人去办;“因任而授官”。即官职应与才能相适应。然而, 目前招聘人才以“学历”为标准、任用领导论资派辈的现象较普遍, 致使一些资历虽高但没什么领导才能的人走上领导岗位, 不旦无所作为, 反而贻误工作。也使一些学历虽不高, 但确实有实际才能有人才失去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浪费掉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那么如何才能识别人才的“贤”与“能”?韩非子认为:首先, “听言”。即听取言谈。因为语言是人类思想及观念的外化, 所以言谈能够展示其自身的水平、人品、见识的多寡。他说:“明主听其言, 必责其用。”很显然, 他强调, 高明的领导者一定会责求其下属言论的实际效用。可见, 韩非子所说的“言”绝非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废话, 而是言之有理, 言之有物;其次, “察实”, 即检查实绩。就是说听其言还不够, 必须还观察其会不会做、做得怎么样。因为有些人只会纸上谈兵, 没有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听言”后的“察实”才能了解此人到底做事的能力如何, 才能全方面地了解一个人。人才固然重要, 但也需要伯乐的慧眼。韩非子的识才方法对现如今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准确地把握一个人, 进而使一个人走上其合适的工作岗位。也帮助我们了解只会夸夸其谈, 而不会做事或根本不去做事的人, 使用人者避免选才的失误。

识别人才乃选择人才的第一步, 一旦要发现又“贤”又“能”之士, 就应使他们走上与其能力匹配的工作岗位,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下一步就是选才的具体实施过程, 即举荐人才。韩非子举荐人才的指导思想为:首先, “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韩非子强调, 在举荐人才时, 对内不必回避自己的亲属, 对外则不应排斥自己的仇敌。其中“内举不避亲”不用多说, 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外举不避仇”则要求举荐者不计个人恩怨、秉公举人, 如果没有超人的胸怀、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韩非子在其著作中记述了许多“外举不避仇”的例子, 其中非常有名的是晋国大夫解狐将自己的仇人推荐给赵简主为相的事例。得知此事后, 其仇人以为, 自己与解狐的私人恩怨已经了结, 于是便赴解府登门拜谢。可没想到的是解狐却拉弓相迎, 并厉言告知:我恨你, 是我们之间的私人恩怨。我推荐你, 是为了国家, 因为你能担此重任。我不愿因你我的私人恩怨而让你这样的人才错过为君主效力的机会。韩非子把这种“私怨不入公门”的举荐称为“公举”, 并大加赞赏。可以得见, 在选才过程中, 只有坚持“公举”, 才能真正实现任人唯贤, 从而使所有的贤士都能得到量才录用;其次, 不拘一格荐人才。韩非子说:“宰相必起于州部, 猛将必发于卒伍”。强调, 国家的行政人才一定要从地方官员中选择, 军事人才一定要从士兵中挑选。论资排辈是不可取的, 更不能看其出身与门第。只要是人才就应举荐。对尧、舜、禹等人的荐人之举韩非子大加赞赏。因为他们是不管对方是囚犯、奴隶、牧人还屠夫, 只要有才能, 就举荐。现如今, 各种教育都相当发展, 但人才反而却稀缺, 各行各业都在为找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而烦难。那么可不可以“眼睛向下”一些、不拘一格一些呢。不尽从高学历及所谓的高资格里寻找, 也更应坚持韩非子的这一指导思想, 大胆举荐虽学历低但有真正有才能的人, 或许能找到合适的人才。这样才能帮助和促进更多人才的脱颖而出, 从而增强自己团队的力量。

当然, 找到人才是前提, 怎样用好人才才是关键。人力资源奇缺的当下, 得到所需要的人才很难, 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 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更是难上加难。韩非子对用人方面有其独特的思想。

首先, 用人所长, 避人所短。他强调“人才”不是“全才”, 所以用人时一定要懂得用人所长, 避人所短, 不能因其短处, 忽略了其长处, 就不用而弃之。韩非子描述了被赵简主任用为相的阳虎。阳虎这个人很有治理国政的才能。但因其野心勃勃, 简主左右的大臣们都怀疑他、排斥他。而简主却认为, 下属虽然有一些短处, 但一定有可以利用的地方。果然, 在阳虎的辅佐下, 赵简主慢慢就强盛起来了。这给予我们如下启示:其一, 人各有其与别人不一样的长处, 用人者应善于发掘每个人的长处;其二, 用人者一定依据每个人的长处, 安排每个人到与其能力、长处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以使其所长发扬光大;其三, 不管多么优秀的人才都有其短处, 因此用人者一定要把眼睛盯向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发现别人的闪亮点。

其次, 一职一官, 一官一职。韩非子指出:“欲治其外, 官置一人”。即要想治理好国家政务, 就应每个官职只设置一个官员。这就是所谓“一职一官”。他也强调“一人不兼官, 一官不兼事”。这就是说, 一个人担任了某种职务以后, 就不宜再去任其他的职务;担任了一种职务的领导者, 就不宜再去兼管与本职务无关的其他事情。这就是所谓“一官一职”。这种管理思想, 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启示:其一, 只有一官一职, 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如果在一个组织同一管理层官员太多, 就会导致意见难于统一, 影响办事的效率, 甚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能及时做出决策而贻误战机;其二, 每个官位上配置一名官员, 就能职责明确, 而且其功过得失将会非常明确, 为实施赏罚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再次只有坚持一官一职, 才能使官员们专注于一项事业, 能够很好地保证工作质量。

其三, 充分授权, 无为而治。韩非子提出了“虚静无为”的用人之道。他指出:“人主之道, 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 而知拙与巧;不非计虑, 而知福咎。是以不言而善应, 不约而善增。”可见, 其“虚静无为”的用人之道, 不是无所作为, 而是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通过充分授权,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下属的智慧、积极性, 以实现“无为而治”的目的。这么做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下属的创造性。因为只有充分授权才能给下属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 能让领导者从日常的琐事中走出来, 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大事上面, 与此荻得更大的成功。

摘要:韩非子的用人之术因其所生活环境的局限有其消极的一面, 但更多的是其积极的内容, 在当今领导者的管理实践具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韩非子,人才观,现代启示

上一篇:测井资料在三角洲相沉积研究中的应用下一篇:试析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