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2022-09-11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 它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首先发现的。1968年, 罗森塔尔等人在一所小学进行了一个实验。他们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的测验结果, 并告诉各任课老师哪些学生将会有明显的进步。八个月后, 再次进行测验时, 发现被指为可能进步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除任课教师外, 这些学生的名单从未向其他人泄露, 所以他们认为这是任课教师的期望产生的结果。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 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 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这个效应也说明对人的看法, 无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 都会对对象产生影响, 对象的行为结果也会越来越接近这种看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 你就行, 不行也行;说你不行, 你就不行, 行也不行”。班级管理过程中, 班主任的期望跟学生的行为结果有密切的联系。班主任可以恰当的利用“皮格马力翁效应”来搞好班级管理, 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1“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形式

1.1 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 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 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1]“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 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 暗示在本质上, 使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暗示在班级管理中同样起作用, 比如, 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大声喧哗, 正巧被班主任碰到, 班主任并没直接批评这名学生, 而是在所有面前说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声喧哗都是没修养的表现, 我想这个喧哗的学生立即会乖乖的听课, 做个有修养的好学生。

1.2 感染

从一般意义上, 感染是“对某中心里状态的无意识、不由自主的屈从”;[2]在个体意义上, 感染是“通过言语、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2]比如, 当你身临N B A球场观看篮球比赛时, 受到球迷的影响, 会情不自禁地呼喊起来——这便是感染的效果。

班级管理中也需要这种感染, 需要班主任主动地运用语言、动作、表情以及图示等手段, 去营造某种情境或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机制, 进而达到感染学生, 管理好班级的目的。

1.3 激励

激励是“为唤起、指向并维持人们行为以达到某种目标的一系列过程。”[3]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心态和境遇良好时, 受到积极的激励, 他会更加发奋向上;在相反情况下, 如果施以适宜的消极激励, 同样可以催人自新, 创造佳绩。

激励之于班级管理, 与暗示和感染同等重要, 甚至超过暗示和感染。因为它能直接地触动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如果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 实施以不同的激励机制, 激化和强化这种期望, 就能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2“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班主任是主要班级管理者, 是班级管理的灵魂。班主任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以及新时期学生们复杂的心理等因素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挑战。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作用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很有启发意义。

2.1 运用积极的“暗示”,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暗示”作用有正面和负面之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多运用积极暗示,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动机构成因素。学生因为年龄特点, 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 自我效能感差。“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直白表述是:说你行, 你就行, 不行也行。让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 比如改正自己的缺点。让学生能预测到结果, 他就会积极的投入到其中。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班主任通过积极的暗示, 以无语式的批评或建议,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一般来说, 在班级管理中, 暗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形式:

(1) 环境暗示

好的环境能使人身心舒畅, 产生良好的心里效应。反之, 则产生不良影响。因此, 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如制定积极向上的班训、在教室悬挂名人画像、励志名言等。

(2) 语言暗示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 而语言更是一门艺术,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一句六月寒”。这说明了积极的语言能使人精神焕发, 积极向上。班主任的言语不对, 可能伤及一个学生内心, 疏离师生之间的关系, 从而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而合适的语言可以使师生之间更容易交流, 沟通师生的感情, 从而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3) 行为暗示

行为暗示也就是所谓的榜样的力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 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班主任良好的行为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 激发学生追求上进, 追求进步。

2.2 差异的对待每个学生, 对每个学生充满热切的期望

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了教师期望对学生成绩及其行为有很大影响。对学生的热切期望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对学生的关爱。每个学生情况各异, 班主任应该差异对待, 不能千篇一律的来区分所谓好坏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塑造的可能性, 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 应该坚信自己的学生, 相信他们都有成才的潜能, 给予热切的期望。“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是科学教育思想和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内隐的潜质即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自控和调节的适应能力, 其强弱程度有个体差异。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想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 发挥自己潜能的欲望。这种潜质一旦被教师的期望和爱心所激发, 就会或快或慢, 或迟或早地展现其积极的方面”。[4]

2.3 积极的鼓励学生、肯定学生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人, 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启示我们:在育人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期望和激励的方法, 增强学生动机和行为的诱因, 引导学生为获得成功而努力。而且,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承认, 学生也是如此, 班主任应区分对象进行差异性的鼓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期望水平, 特别是对差生教师更要对其积极的引导、肯定。教师应及时明确地提供学习动力的反馈, 使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 相信自己, 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 借以强化动机和意志。

摘要:本文通过借鉴“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暗示、期望和激励作用, 探索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班级管理,启示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等编著.心理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11.

[2] 俞国良著.社会心里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8.

[3] [美]杰拉尔德.格林伯格、罗伯特.A.巴伦著.组织行为学 (第七版) [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7.

[4] 靳玉乐, 王桂林.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期望效应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8.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发展研究下一篇:翻转课堂在《汽车营销》教学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