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脱贫工作总结

2022-07-27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村脱贫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整村脱贫工作总结

佛安村“整村脱贫”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千村脱贫”战略,抢抓两翼农民农户万元增收机遇,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努力实现治本、增收、发展目标,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佛安村2010年被县委纳入整村脱贫村,两年来,在上级部门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和真心帮扶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佛安村整村脱贫工作,带领全乡人民凝心聚力、披荆斩棘、攻克难关,按照七有四通三解决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工作,人民群众在物质上、精神上、政治上大大改观,人民过上了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的生活,取得了整村脱贫工作的胜利,获得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满意和支持。

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建设

(一)、基本情况

佛安村位于水口乡西北部,东与云安镇铜鼓村、栖霞乡福兴村相连,西与黄石镇铁炉村相望,南与本乡枣子村相邻,北与南溪镇花果村接壤。佛安村于2007年建制调整时由阴河村和石佛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农户960户,总人口3396人。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全村耕地总面

积1950亩 (其中:田1288亩,地662亩),人均耕地0.59亩;林地8000亩。现有贫困户173户544人(其中:五保户22户22人,低保户42户122人,扶贫户109户400人),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351元; 全村现有村组级公路21.8公里,覆盖本村12个组;现有山平塘117口,小型抗旱池80口,输水堰16条9500米。有效灌溉面积900亩。全村通电率100%,有固定电话251门,移动电话987部。广播电视覆盖率98%,入户率95%。全村住房砖混结构659户、占69%,砖木结构96户、占10%,土木结构205户、占21%。现有100余户已用上了沼气。公共服务中心1个,村卫生室2所,村校2所。

(二)、突出抓好“整村脱贫”扶贫示范点建设 两年来,县畜牧局、县扶贫办等部门的引导扶持下,国家财政扶贫资金7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96万元,佛安村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如今全村已有245人脱贫,全村纯收入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600元,达到4951元。全村干群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大力开展“整村脱贫”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完成了以下项目,达到了整村脱贫“七有四通三解决”的总体目标要求和标准,及时解决了广大群众的人畜饮水难、运输难、出行难、农民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人民过上了温饱有余的舒适生活。

1、硬化水黄路4.2公里,新修了村级连接公路9.5公里,组级公路17.05公里。整治水南公路泥结碎石路面7.85公里。

2、新建人行水泥路2.5公里,解决了全村近3126人的出行难问题。

3、新建茶园水库1口、三平塘扩容加固38口,蓄水容量增加26000立方米,安装人饮管道1830米,解决了615户1993人的人畜饮水难和农田灌溉难问题,全村已有95%以上的农户有安全的饮用水。

4、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全村100%的农户用上了电。

5、实施以建设沼气池、改水、改灶、改厕、改圈、改房为主的“一建五改”工程,新建沼气池100口,完成了民居改造220户。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

6、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全村养牛496户686头,养羊326户3216只。其中贫困户36户116人,人均增收428元新建圈舍2208平方米,现饲养种山羊425只。投资500万元的县级肉牛种繁殖场落户村内,给本村牛羊产业发展带来了节律巨大的辐射和促进作用。

7、发展蔬菜种植500亩(伏调蔬菜300亩),种菜农户520户,其中贫困58 户182人均增收210元。

8、积极发展种植中药材150亩238户,其中贫困户 12 户

47人均增收150元。

9、危旧房改造改建工程与生态移民紧密结合,全村新建房屋208户,1248间,投入1180万元。改建改造危旧房56户,280间,投入392万元,如今在建的天生桥居民点,解决了30户危房户和150人生态移民,投资330万元。全村基本消除危房户。

10、借“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契机,全村规范发展林下养鸡鸭饿产业,全村养鸡鸭鹅的农户达到了656户,其中建卡贫困68 户212人,养鸡4000只以上的1户,500只的6户,200只的50户;100只的68户,100只以下的531户。人均增收388元。

11、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全村劳务输出1274人,其中贫困39户人,123人,年收入1000万元。

12、健全村民社会保障,全村有95%的人参加合作医疗,有85%的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保险。

13、完善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共投入23万多元整治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添置了办公设备及用品,改建村卫生室,村文化活动室,达到了服务中心功能齐全的目的。

14、组建了一个战斗力较强的村级班子,民族管理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基本完成了佛安村“整村脱贫”

扶贫规划建设内容,村容村风村貌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改观,达到了“七有四通三解决”的总体目标要求,极大的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饮水难问题,改善和增加了农田地灌溉面积,使住房困难户的住房得到改造;逐步培育了以种植中药材、伏调蔬菜和养羊、养牛等为主的新的增收产业,综合促进了全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

二、围绕贫困户开展扶贫工作,努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 培育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在整村扶贫产业发展中, 主要以“伏调蔬菜,养殖牛羊”为重点,以发展鸡鸭鹅、生猪为辅助,项目辐射每个建卡贫困户,成立互助协会全力扶持产业发展,危房改建与生态移民想结合,集中建设居民点为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整村脱贫工作。

1、抓农村实用技术农民技能培训。中药材栽培管理技术培训500余人次,伏调蔬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800人次,猪、牛、羊等动物、禽养殖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送县培训中心技能培训63人,送重庆西南农业大学培训的养殖大户6人。已有90%的农户掌握了一门适用技能。

2、实施劳务输出,劳动力转移。今年实施农业产业化、种植中药材、伏调蔬菜等,土地流转后,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加了本地务工渠道。

3、实施“三项救助”活动,帮助弱势群体。认真调查摸底,掌握情况,实施救助,扶贫办,畜牧局等县属部门和

全乡机关干部对佛安村173户建档贫困户和30户临时困难户进行“1+

1、1+2帮扶”“结穷亲”“送温暖”发放帮扶资金12万多元,解决他们的临时困难。

三、严格财经纪律,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争取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到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上,党委政府坚持由乡财政统一管理扶贫项目资金,项目实施前有方案、合同,实施过程中有督查,实施后有验收合同,合格后实行报帐,做到按时足额拨付到项目村,分级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力争用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全乡历来没有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等违纪违规现象。

四、认真抓好扶贫常规工作,按时完交办的各项任务 我乡把扶贫工作当做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抓落实。一是按照扶贫办的要求认真编制了《整村脱贫扶贫项目规划》,规划立足结合本乡实际,坚持从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把项目覆盖贫困户和群众参与作为前提,项目实施的效益视作关键,经群众反复讨论,党委、政府慎重研究论证编制而成,是今后五年我乡扶贫开发的发展指南。二是对全村的贫困人口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过程中,严格按照贫困人口的确定标准进行审核,并实行动态管理,力求建卡准、实,让最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得到扶持。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由于我们基础条件太差,

底子薄,农民收入增加难度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相当脆弱,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而道远,今后,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攻坚,尽快改变贫困的面貌,逐步走向致富。

二O一一年十一月

第二篇:XX村整村脱贫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XX是2011年我县启动的贫困村之一,近年来,XX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要求,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倾力支持下,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严格对照整村脱贫 “七有四通三解决”的建设标准,针对项目,整合资金,切实发挥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将该村扶贫整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村情

XX村地处板溪镇与楠木乡交界处,由原XX村、XX村和XX村3个村合并而成。该村共有7个组,现有总人口XX人,幅员面积XX平方公里,有耕地XXX亩,人均占有耕地XX亩。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该村广大人民群众一直依靠传统农业养家糊口,没有稳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村民们在传统农业上的投入较大,抵抗各类灾害的能力弱,导致该村贫困状况十分突出。近年来,我镇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走整村推进扶贫

1 开发和参与式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进项目的实施。迄今累计投入资金22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投入140万元,发改委资金20万元,社会扶贫资金,65万元(包括群众投资、单位、企业资助)。用于村道路建设、堰渠整治、人畜饮水等方面的资金19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40万元,单位、群众投资投劳55万元。2012年,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038元。基本实现了“七有四通三解决”的整村脱贫建设目标。

二、主要成效

(一)“七有”目标基本实现

1、农民有稳定收入、有基本保障。是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与烟草公司合作发展烤烟产业,在XX村发展了2000亩烤烟种植基地。

2、农民有一定技能。围绕XX村的主导产业,我镇先后在该村成功举办了4次、600多人次的烤烟专业技术培训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技能技术,增强了他们发展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全村青壮年劳动力300多人接受过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或非农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掌握了1—2项适用生产技术;每年选送20多名贫困青年参加“雨露计划”和其他扶贫产业培训,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实现了充分就业。

4、有基本知识。村委三公里地方有完小一所,所有适

2 龄儿童全部入学。

5、农民有稳固住房。全村农民都有稳固的住房,其中50%以上的农户还是宽敞明亮的砖混结构楼房,并且投资3万元解决了XX村3户危房户的改造问题。在市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高速公路两旁可视范围内巴渝新居风貌改造已完工,涉及农户77户。不久的将来,XX村将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巴渝新村。

6、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XX村村公共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共计投入资金33万元。村公共服务中心有会议室、村干部办公室、图书室等。其中图书室建筑面积15平方米,藏书3000多册。同时,村上设有卫生服务站。目前,卫生站配有听诊器、血压计等辅助治疗设备,已开通刷卡购药业务,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7、配齐配强了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并配备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领导班子团结,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较强。同时,村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

6、有基本保障。全村参加新农合户数达96﹪以上,符合低保救济条件的农户已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二)“四通”问题无一不通

一是通公路。全村基本通路,板楠公路经过

2、

6、

7、小组,山羊通村公路经过

1、

3、4组,交通较为方便。

二是通电。全村X个组、542户都用上了电。由于通了

3 电,加之实行家电下乡优惠政策, 7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电。

三是通电话。光缆途经扎营村,移动信号覆盖全村。据统计,全村7个组有固定电话2座,手机722多部。

四是通电视。全村7个组、绝大多数农户都通了电视。电视入户率达到90%。

(三)“三解决”问题全部解决

一是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2010年通过调查摸底,全村共有绝对贫困户36户、125人,低收入户62户、254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9%。经过两年的努力,特别是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村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户。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贫困家庭,人均拥有2.5亩以上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了稳定解决。

二是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XX村大部分村的人畜饮水已得到解决,全村建成水池9口1800个立方,管道9000米,投入44万元,解决2000多人的饮水困难。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一是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挂村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整村脱贫工作的规划、实施、督查。分管副镇长和挂村领导专抓该项工作,做到职责明确,任务 4 落实。二是村上相应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文书、总支副书记、计生助理员、妇代会主任、调解员为副组长,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扎营村整村脱贫工作组,严格按照整村脱贫工作要求,对照“七有四通三解决”的标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二)调整思路,强力实施。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范围上,由着重特困户脱贫调整为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捆绑资金集中解决具体突出问题。同时制定了整村脱贫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举全村、全镇之力,强力实施整村脱贫工作。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整村脱贫工作的重点、难点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此,我们突出修路、治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上级支持一点、政府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解决通组公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和生存环境。

(四)因地制宜,连片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与企业合作,集中发展烤烟产业。充分尊

5 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五)加强培训,转移劳力。实践证明,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把劳务开发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先后成功举办了4次、600多人次的烤烟专业技术培训会,请县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授课。同时,积极参加“雨露计划”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转移脱贫。

(六)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村民,我镇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让其渡过难关,摆脱困境。并且走村窜户,慰问“穷亲”,结合万元增收,通过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帮助“穷亲”制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项目。镇、村干部也与贫困户结上对子,开展帮扶和定期走访慰问活动。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着力培育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坚持以生产为基础、以龙头为关键、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强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农户快速增收致富。优化扶贫资金投入,着力发挥贫困村比较优势,大力实施林业产业、林下经济、旅游富民、现代畜牧业、高效农业、财产性增收致富、非农经济发展、劳务经济、城镇带动、政

6 策惠农等“十大工程”,积极推广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加快培育扶贫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参与贫困村产业发展。

(二)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公路硬(油)化。进一步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向村民小组和居民点延伸,大力建设石板路、水泥路等人行便道和田间耕作便道。逐步完善乡村道路管理和养护机制,促进农村道路持续发挥效益。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沼气,推广秸秆气化技术,促进清洁能源广泛使用,带动全村农民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善贫困农村人居环境。整合易地扶贫、退耕还林、“巴渝新居”建设等方面资金,加快新集镇建设,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进一步改善贫困农村地区生态环境。

(三)切实抓好社会民生保障事业。在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扎实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妥善解决特殊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问题;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奖励扶助资金不计入农户的家庭收入。

(四)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充分利用职业教育

7 专项资金、困难救济等扶助政策,资助贫困家庭未能升学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农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全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每个农村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同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

(五)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对“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开展轮训,提高村级班子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认真实施“以城带乡干部驻村”行动、“专业技术干部支农支教支医”行动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并优先覆盖全村。完善村级班子工作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监督,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XX人民政府

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五祖村2009-2010整村脱贫工作总结

鹤峰乡五祖村2009—2010年度整村脱贫

工 作 总 结

一、五祖村基本情况

五祖村位于鹤峰乡南部,海拔高度199-1008米,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县城20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621户,240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006人,外出务工482人,全村幅员面积949公顷,耕地总面积为1398亩,林地1050亩。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903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617万元,人均纯收入2400元, 粮食能自给的农户496户,人均经济总收入(未减支出)4500元。全村共有建卡贫困户274户1119人,其中贫困人口0—6岁 74 人,7—15岁 130人,16—60岁 915人,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 650人、初中文化214人 、高中文化6人,文盲59人,为重庆市市级贫困村。人均居住面积 20 平方米,土砖房 621户,危房113户,通路434户,通电话125户,能看电视 10 户,农村合作医疗 538户,农村低保 42 户。该村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

鹤峰乡五祖村整村脱贫工作,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属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整村脱贫连片开发为重心,以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培训和易地扶贫等主要手段,进一步改善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五祖村整村脱贫的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该村村道建设总量不足, 路面窄、路基差、坡度陡、弯道急,通行能力差,从总体上看交通设施建

设较为落后,大多数群众交通不便。2009年以来,使用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9万,新修6社—7社境内的鸡公岭至龙汇头的村道3公里,宽5-5.3米,实施村道路基改造工程6公里,其中:红旗水库至春树坪2.3公里,红旗水库至马鞍山2.2公里,漆树坪至狮子包1.5,共计6公里。工程全部竣工并验收合格,已正常通车。通过新建和改造村道,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解决了全村8个社220余户1125余人的出行难问题,降低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农副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是饮水项目成效明显。该村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后期维护管理较为薄弱,病塘、堰、池多,无配套供水管网,不安全饮水人口达1889人,人畜饮水极端困难,群众迫切要求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生活状况。整个工程使用饮水安全资金127.81万元,其中:在五祖村1社(小地名冉家坡)建水池1口,容水500立方米,安装管网2148米。4社(小地名柏树坡)建水池1口,容水500立方米,安装管网1360米。5社(小地名后槽)建水池1口,容水1000立方米。建村级标准化水厂1个,安装管网2105米。工程全部竣工并验收合格,现已投入使用。通过实施人畜饮水项目和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了社社通自来水,彻底结束了这部分社的群众靠肩挑背驮饮用病塘水、山沟水的历史,解决了1889人不安全饮水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饮水安全覆盖全村。

三是产业扶贫初见雏形。该村已初步形成下段花椒、脐橙业、上段以养殖业为重点的产业布局。其中花椒产业1000亩、脐橙产业750亩,2009年羊存栏800头,出栏620头;鸡存栏40000

只,出栏26000只。使用扶贫资金30万元,改善花椒、脐橙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路4公里,其中:椿树坪至凉水井3公里,狮子包至青龙嘴1公里。加强对现有脐橙的管理,改良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实施统防统治,印发技术资料300册,组织培训420余人次,免费发放30000多株的晚熟脐橙种植,提升了脐橙整体品质。继续发展养殖产业,依托资源优势,改良品种,在发挥家家户户这种传统养殖模式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培植养殖大户。使用财政扶贫资金5万元,依托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生猪、山羊传统产业,免费为25户贫困农户发放猪仔50头、羊仔85只、鸡仔1500只,在发挥家家户户这种传统养殖模式的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培植养殖大户。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已发展年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3户,养鸡2000只以上的专业户10户。

四是互助协会运行良好。使用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会员入股2.5万元,成立了五祖村互助合作协会,共有会员25户,村支两委通过开群众会、院坝会,大力宣传互助合作协会的章程、投放方式等,带动五祖养殖业、加工业、种植业、商业等的发展升级。

五是生态移民顺利实施。使用财政扶贫资金34.6万元,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将生存环境较差的农户或边远吊散户搬迁到生存条件较好的地方,实施扶贫移民,搬迁15户69人。

六是劳务经济效果突出。已完成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成立了五祖社会保障服务站,展开实用技能培训5次以上,有组织的输出农民工100余人。

七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新修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个,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总投资17.2万元,其中组织部、卫生局、计生委捆绑资金17万元,村自筹0.2万元。建成了完备的村支两委办公、村民文化活动、农村超市系统。在完成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同时,认真落实“三项制度”、“三进三同”,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凝聚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配备有大学生村官一人。

八是农网改造全面覆盖。通过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改造户表592户,全村农户1户1表,村民用电条件大为改善,实现了户户通电,城乡同网同价。

九是万元增收工程稳步推进。在通过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花椒、脐橙、养殖等传统产业为手段,帮助村民增收的同时,组建了“奉节县尊举牲畜饲养专业合作社”、“奉节县宏洋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奉节县宏玉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奉节县升盈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将通过专业合作社带动400多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十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该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两后生接受职教比例达95﹪,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绝对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率达100﹪、基本养老参保保险644人,贫困人口全部稳定地解决了温饱问题,电话覆盖率达到8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0﹪,已全面消除农村危房。

三、五祖整村脱贫工作组织保障。

一是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2009年,县委县府分别以奉节委发[2009]18号、奉节委办[2009]116号、奉节委

办[2009]117号、奉节委办[2009]118号、奉节委办[2009]119号,成立了县贫困村整村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我乡五祖村整村脱贫的联系领导、牵头单位、相关责任部门、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并按文件要求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二是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县扶贫办的领导在五祖村实施整村脱贫以来,从规划到实施,长期深入村上第一线,千方百计到县上各职能部门协调资金,为五祖村整村脱贫提供了资金保障和科学指导。规划时多次到村上参加群众代表会议,走访农户,与群众座谈,了解群众最急需解决的、制约五祖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指导五祖村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

三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五祖村整村脱贫领导小组,村上成立整村脱贫指挥部,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发动全村群众共同参与整村脱贫行动。在整村脱贫项目实施过程中,书记、乡长、分管领导亲历亲为,经常亲临项目实施现场,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目标明确,落实责任。推进贫困村整村脱贫对于加快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步伐,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是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贫困村整村脱贫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明确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开展这项工作。同时,还注意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全面完成整村脱贫的各项目标任务。

四、2011年工作思路。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目标(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牢固树立“大扶贫”观念,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和巩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持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缩小发展差距,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原则,加快推进扶贫移民。继续对居住地十分偏僻、生存和发展环境极其恶劣,基础条件改善极为困难的贫困村组,实施扶贫移民搬迁;配合扶贫移民工作,积极发展增收产业或实施扶贫培训,帮助移民对象搞好自主创业,确保实现扶贫“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是认真组织扶贫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充分带动“两后生”等培训对象,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搞好农民工创业培训工作,提升贫困人口整体素质。

三是加大项目包装和推介,着力抓好招商引资。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已审批项目的跟踪落实。坚持按照开放式扶贫的思路,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推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招商引资的观念,积极引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我乡扶贫支柱产业建设。

四是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加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作为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的主要手段,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全面推行贫困村项目参与式规划,严格执行扶贫资金报账制、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制度,全面实行乡、村两级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五是加强资源整合,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效益。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以贫困村整村推进、整村脱贫为平台,以扶贫资金为“粘合剂”,建立各种扶贫投入的联动机制,将各种资源有效引到贫困农村地区,更好地发挥不同渠道资金的综合效益。

奉节县鹤峰乡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O一0年十月二十日

第四篇:三汇镇里仁村整村脱贫工作总结

(2012年1月)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镇里仁村现建制8个社,756户,2657人,有建卡贫困户93户,贫困人口287人,五保户6户6人;全村有耕地2647亩,山坪塘9口,可蓄水19万立方;全村有公路15.8公里,其中村公路7.5公里,社级公路8.3公里;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200元。

2009年以来,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鼎立扶持下,在县镇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村上下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严格按照“整村脱贫”的要求,逐项扎实落实,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户户有稳定增收来源

1、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

我村成立了小米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惠及我村 个农户,每年每户增加收入元;花椒种植面积达1030亩, 个农户通过养护、采摘花椒带来收入 元。

2、项目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已经建成投产的对口帮带我村贫困户的食用菌种植项目惠及我村100个贫困户,由于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只要农户种养的食用菌成熟即可到本村的

统一收购点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此项能够为我村100个贫困户,三年内户均增收10000元的目标。

3、传统种养业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全村种植良种油菜600亩,优质大豆500亩,人均有0.7亩找钱地;全村年出栏生猪2950头,养殖家禽22500只,其中养鸡大户一个存栏5500只,户均年养猪3头以上,确保了全村99%以上的农户有稳定可靠的增收来源。

4、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为群众带来实惠

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带动下,我村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个,新发展种植大户 户,养殖大户 户,同时对他们进行的增收财政补贴达元。

5、人均年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幅 通过农户广泛参与村级产业的发展、以务工带动等带动增收,使得我村农民纯收入从2009年的3600元/人,到2010年的4400元/人,上升到2011年的5400元/人,年均增长22%以上。

二、实施宅基地复垦、居民点建设、村社公路建设等,较好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1、我村在2005年以前,组织群众投劳筹资修建了村社级公路15.8公里,实现社社通公路, 200

7、2008年,全村筹资150万元,争取国家补助,已将7.5公里村级公路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通达率100%。

2、通过农户人均筹资100元,全村筹资25万元,县水利局每人补助403元,铺设进户自来水管道,完成2口人畜

饮水水池建设,储水达200方,让全村658户,1930人的楼上楼下都能饮上安全洁净的自来水,自来水供水面达到93%,基本解决人畜安全饮水问题。

3、通过宅基地复垦、巴渝新居建设、享受生态移民政策等,我村已全面消除了危房户,目前巴渝新居的居民点完成52户,52套的建设,集中安置243人,同时有570户新建了稳固的砖混结构房屋。全村符合条件的户,人全部实施了生态移民。

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1、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置有办公、会议、计生和卫生室等250平方米,其中卫生室25平方米,配备了一名专职医生,规范了卫生室的管理制度,满足了农民就近就医的要求。

2、全面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100%的农户通电和享受城乡同网同价的惠民政策。8个社大部分居民有安装有电话,自然村电话通达率100%,其中有546户通电话,电话普及率72.2%,自然村社社通广播电视,有742户入电视,电视入户率达98%以上。

四、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1、全村劳动力1320人,外出务工700人,在家务农和就近务工的620人,实现了掌握致富技能的劳动力充分就业。

2、全村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户,人,通过村支两委和党员群众大会讨论通过,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今后每年全村根据

脱贫致富情况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动态调整。

3、适龄儿童32人全部入学,入学率100%;农村合作医疗2011年参保人数2632人,参保率99%。

4、早在2009年我村在确定为整村脱贫村后,镇里就成立了整村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有针对性的指导我村进行整村脱贫规划,扶贫开发的食用菌项目、农村安全人畜饮水工程、村道建设等详细实施规划,认真开展落实工作,群众积极性高,积极筹资筹劳。其中人畜饮水饮水工程,农户自筹筹劳达30万元;村道建设整合扶贫资金资金35万元,人行便道15万元;我们按照村务公开的要求,积极做好了本村的村务公开工作,对涉及到的扶贫资金和项目在村务公开栏中定期公示,使群众了解扶贫和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来。

五、上级领导部门高度重视,积极为整村脱贫献计献策 每个季度全县都要根据市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本县扶贫工作难点召开专题会议,重点为各个乡镇中涉及到整村脱贫的难点问题都专门解决,对涉及到我们整村脱贫村的会议要求我们参加的我们都积极参加,提出我们在整村脱贫推进过程中的问题,通过上级部门、镇政府、村上群策群力加以解决。同时组织部为我村配备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对照整村脱贫验收标准,我们攻坚克难,迎难而上,通过最近两年的努力,完成了确定为整村脱贫村时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接受你们的检查验收,恳切地希望专家们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落实。请领导放心,我村整村脱贫后,我们会更加的团结全村

党员干部、群众上下齐心协力,为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新家园更加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第五篇:酉酬镇芭蕉村整村脱贫工作汇报材料

酉酬镇人民政府镇长 田东

尊敬的各位领导:

酉酬镇芭蕉村是2009年我县启动的17个贫困村之一,是市级扶贫集团重点帮扶的8个贫困村之一,也是市政府办公厅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芭蕉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要求,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倾力支持下,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严格对照整村脱贫 “七有四通三解决”的建设标准,针对项目,整合资金,切实发挥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借此机会,我将该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村情

芭蕉村地处酉酬镇与泔溪镇交界处,由原芭蕉村、浪泥村和岩孔溪村3个村合并而成。该村共有11个组,现有总人口3752人,幅员面积24.6平方公里,有耕地9872.9亩,人均占有耕地2.6亩。境内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该村广大人民群众一直依靠传统农业养家糊口,没有稳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

1 业。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村民们在传统农业上的投入较大,抵抗各类灾害的能力弱,导致该村贫困状况十分突出。通过调查摸底,2008年,全村共有绝对贫困户91户、265人,低收入户150户、584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5%。近年来,我们努力改善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参与式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进项目的实施。迄今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18万元,其中部门投入162万元,社会扶贫资金1056万元(包括群众投资投劳222万元,单位、企业资助834万元)。用于村道路建设、堰渠整治、改善供水设施、人畜饮水等方面的资金38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9万元,单位、企业资助资金83万元,群众投资投劳222万元;用于产业建设方面的资金834万元,全部是单位、企业资助。2010年,芭蕉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277元,比2009年的3398元多879元,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104%。基本实现了“七有四通三解决”的整村脱贫建设目标。

二、主要成效

(一)“七有”目标基本实现

1、农民有稳定收入、有基本保障。我们围绕荒山荒坡做好“山”的文章。一是成功引进了酉阳景全林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投资近800余万元,以杉木树种为主,开发了1万亩速丰林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种植

2 业,相继建立了万亩林豆、马铃薯、蔬菜示范片。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与和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青花椒产业。公司提供价值20万元的种苗和肥料,现已栽植青花椒2000亩。三是酉阳景全林业有限公司提供种苗和肥料价值8万元,在芭蕉村发展了1000亩油茶种植基地。四是在大户的带动下,建成了1000亩纽荷尔脐橙基地。五是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通过培育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壮大养殖业,目前已建成富民山鸡养殖场1个,年出栏500只,新发展土鸡养殖大户11户,投放鸡苗12000只。六是石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提供种子和肥料6万元,引导农民大种蔬菜400多亩,其中萝卜和青菜各200多亩,集中分布在渤桂路沿线,实行订单加保护价收购。此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农民普遍乐意接受。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收10万余元。同时,该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914户,参合率达到97.65%;符合低保救济条件的241户已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占100%。此外,全村1211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占32.3 %。

2、农民有基本知识、有一定技能。围绕芭蕉村的主导产业,我镇先后在该村成功举办了10余次、1000多人次的专业技术培训会,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技能技术,增强了他们发展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全村适龄儿童277人,入学率达100%;全村“两后生”总人数1436人,其中接受中职教育

3 617人,外出务工780人,留守人数39人;全村青壮年劳动力1786人全部接受过实用技术、经营管理或非农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掌握了1—2项适用生产技术;每年选送20多名贫困青年参加“雨露计划”和其他扶贫产业培训,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实现了充分就业。

3、农民有稳固住房。全村936户农民都有稳固的住房,其中40%以上的农户还是宽敞明亮的砖混结构楼房,并且投资50万元解决了芭蕉村11户无房户、21户危房户的住房及其改造问题。目前,在市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巴渝新居风貌改造已正式启动,并且正在着手对全村250户农民进行改厕。不久的将来,芭蕉村将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巴渝新村。

4、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芭蕉村于2004年投资5万元修建了占地面积7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平方米的村公共服务中心。最近又投资2万元对村公共服务中心实施了风貌改造。村公共服务中心有会议室、村干部办公室、图书室等。其中图书室建筑面积15平方米,藏书3000多册,前不久,被市上评为“优秀农家书屋”。同时,村上设有卫生服务站。为方便群众就医,分别在5组、7组和8组3处开设卫生服务点,由酉阳卫校毕业的具有执业资格的3名卫生服务人员临床治病。该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914户,参合率

4 达到97.65%。目前,卫生站配有听诊器、血压计等辅助治疗设备,已开通刷卡购药业务,极大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5、配齐配强了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并配备了一名大学生村官。村领导班子团结,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较强。同时,村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

(二)“四通”问题无一不通

一是通公路。我县通往湖南龙山县的出境公路——渤桂路途经芭蕉村,全村6个组受益。新修了冉家沟通组公路5公里、汤家沟通组公路2公里、冯家沟通组公路3公里、鸭湖溪公路8公里、烂泥公路3公里等。特别是去冬今春,按照群众的迫切愿望,政府投入15万元,群众集资26万元修建了全长13公里的岩孔溪公路,解决了7组、8组、9组3个组、300多户、1000多人的出行难,结束了肩挑背磨的历史。至此,全村11个组实现了组组通公路,通路里程达125公里。财政投入12万元、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25万元,新建了4公里、整治了2条5公里的堰渠,确保了100多亩农田的灌溉;同时,财政投入10万元、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17万元,恢复供水设施灾后重建,使1040人受益。

二是通电。全村11个组、936户都用上了电。由于通了电,加之实行家电下乡优惠政策, 5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等家电。

三是通电话。光缆途经芭蕉村,移动信号覆盖全村。据

5 统计,全村11个组、36个院落有固定电话600座,手机2500多部。

四是通电视。全村11个组、36个院落的绝大多数农户都通了电视。电视入户率达到95%。

(三)“三解决”问题全部解决

一是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2008年通过调查摸底,全村共有绝对贫困户91户、265人,低收入户150户、584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5%。经过5年的努力,特别是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村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户。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贫困家庭,人均拥有2.6亩以上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了稳定解决。

二是基本解决人畜饮水问题。2009年县水务局投资63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10万元修建了蓄水100立方米的水池,管道15公里,解决了

5、

6、

7、8四个组300余户、15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今年,市政府办公厅扶贫集团解决10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53万元,分别在

1、

2、3组和

9、

10、11组修建2口200立米的水池,管道6公里。目前,该项工程正在启动,上述6个组村民的饮水困难即将解决。至此,全村936户、3752人用上自来水的农户有936户、3752人,饮水安全农户871户、3540人,饮水未达到安全指标的有65户、212人。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职责。一是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挂村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整村脱贫工作的规划、实施、督查。分管副镇长和挂村领导专抓该项工作,做到职责明确,任务落实。二是村上相应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组长,村委会主任、文书、总支副书记、计生助理员、妇代会主任、调解员为副组长,各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芭蕉村整村脱贫工作组,严格按照整村脱贫工作要求,对照“七有四通三解决”的标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二)调整思路,强力实施。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范围上,由着重特困户脱贫调整为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捆绑资金集中解决具体突出问题。同时制定了整村脱贫工作规划和实施计划,举全村、全镇之力,强力实施整村脱贫工作。

(三)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整村脱贫工作的重点、难点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此,我们突出修路、治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采取“三个一点”的方式(上级支

7 持一点、政府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解决通组公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和生存环境。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自筹117万元修通了该村2组、4组、5组、6组和9组、10组、11组全长50公里的通组公路。特别是去冬以来,群众集资26余万元,财政投入15万元,修通了9组、10组、11组全长13公里的通组公路,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四)因地制宜,连片开发。一是培育专业合作社,带动2组、3组群众连片发展养殖业。二是采取“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以杉木树种为主,集中在7组、8组连片发展林下种植业,已建立了万亩林豆示范片。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与企业合作,集中在渤桂路沿线发展青花椒、油茶、蔬菜等产业。农民只需出土地和劳力,种子、肥料由公司负责提供,并实行订单加保护价收购。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五)加强培训,转移劳力。实践证明,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把劳务开发与异地移民紧密结合起来,先后在该村举办10余次、1000多人次的扶贫产业培训会,请县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授课。同时,积极参

8 加“雨露计划”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转移脱贫。据统计,仅2009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就有700多人,人均收入6000多元。

(六)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村民,我们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让其渡过难关,摆脱困境。仅今年,市政府办公厅就有7批、100多人次深入芭蕉村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捐赠“穷亲”慰问金13万多元。并且走村窜户,慰问“穷亲”,通过召开院坝会等形式帮助“穷亲”制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项目。镇、村干部也与贫困户结上对子,开展帮扶和定期走访慰问活动。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着力培育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坚持以生产为基础、以龙头为关键、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强力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农户快速增收致富。优化扶贫资金投入,着力发挥贫困村比较优势,大力实施林业产业、林下经济、旅游富民、现代畜牧业、高效农业、财产性增收致富、非农经济发展、劳务经济、城镇带动、政策惠农等“十大工程”,积极推广林下种植、养殖模式,加快培育扶贫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参与贫困村产业发展。

(二)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进公路硬(油)化。进一步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向村民小组和居民点延伸,大力建设石板路、水泥路等人行便道和田间耕作便道。逐步完善乡村道路管理和养护机制,促进农村道路持续发挥效益。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沼气,推广秸秆气化技术,促进清洁能源广泛使用,带动全村农民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善贫困农村人居环境。整合易地扶贫、退耕还林、“巴渝新居”建设等方面资金,加快新集镇建设,实施生态和扶贫移民,进一步改善贫困农村地区生态环境。

(三)切实抓好社会民生保障事业。在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扎实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妥善解决特殊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问题;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奖励扶助资金不计入农户的家庭收入。

(四)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基本素质。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困难救济等扶助政策,资助贫困家庭未能升学的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提高贫困农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全面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务工技能、政策法

10 律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每个农村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同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

(五)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今年村民委员会换届,选好配强村级干部队伍。对选举产生的“两委”班子成员集中开展一次轮训,提高村级班子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认真实施“以城带乡干部驻村”行动、“专业技术干部支农支教支医”行动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并优先覆盖全村。完善村级班子工作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加强民主监督,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010年12月30日

上一篇:中层培训学习心得下一篇:职代会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