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24-04-18

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选6篇)

篇1: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

建设。”中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写进“十一五”规划建议,从战略的高度,描绘出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宏伟蓝图。这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必将对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小康社会步伐产生极大地推进作用。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消除贫困。消除贫困的关键在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重点在于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因此,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地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一个村、一个村地解决问题,不断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一、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脱贫保证

在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不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无从谈起。因此,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把“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列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贫困人口由2.5亿人下降到去年的261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8,成为世界减贫的楷模。我县实施扶贫开发特别是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始终以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全局,突出狠抓了以整村推进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累计新修、复修乡村公路3000多公里,新增通路自然村1050个;新修库、堰、渠、窖等水利设施15382处,新增灌溉面积17万亩;新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生态家园8200多户;新增砖木砖混结构农房5254户,实施安居工程12012户46.7万平方米;改造学校危房49921平方米;新建村级图书室57个;183个村建设了村级卫生室;有线和无线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茶叶、肚倍、烟叶、山野菜、冬枣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48.5万亩,比2000年净增37.64万亩,特色产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5,在农民现金收入中的份额达到34。到2004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9元,比2000年净增457元。全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6.03万人减少到去年的14.16万人,减幅达11.67,其中绝对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7.75万人减少到6.96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8.28万人减少到7.2万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不仅使已经实施的47个省定重点贫困村和21个省、市对口帮扶村基本实现脱贫,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整体扶贫开发、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以贫困村为单元,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分批实施,始终贯穿了扶贫对象的瞄准式和扶贫项目的进村入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村,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农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

(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途径

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方式的创新。其主要特点是瞄准式、参与式和开发式。所谓“瞄准式、参与式和开发式”就是瞄准贫困等弱势群体,广泛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必要扶持下,带动和促进贫困群众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村整村实现综合性发展,最终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整村推进”建设涉及10项指标,其主要内容不仅包括生产生活、产业发展,还包括社会事业、民主政治、基层组织等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状况,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不仅有利于瞄准贫困人口,有利于扶贫资金进村入户、提高使用效益,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能够将扶贫开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与建设方式完善、建设手段与建设机制的对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和有效途径。

二、以整体规划为基础,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方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建设,规划是基础。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其基本设想是

篇2: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

1.1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建设内容

整村推进是新阶段为如期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目标所采取的一项关键措施。做好整村推进, 就是要瞄准贫困群体, 整合各类扶贫资源, 使扶贫资金进村入户。发挥农户的积极性, 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扶贫可持续发展能力。

整村推进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温饱,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云南省根据省情也制定了《云南省扶贫开发十二五工作规划》, 昆明市制定了《昆明市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2012—2014年) 》, 将昆明市411个省市重点贫困村委会作为扶贫对象, 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重点贫困村通公路、有房住、有产业、有水喝、有学上、有病能就医、有活动阵地的“一通六有”目标。即行政村通硬化公路、自然村通简易公路、村庄内通硬化道路;贫困户有1幢 (套) 宜居住房;行政村有主导产业, 贫困户有1~2项种植养殖业或其他方面的增收项目;贫困户有安全饮用水;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有保障;行政村有标准化卫生室, 贫困群众全面享有医疗保障[1,2];围绕以上目标的实现, 要抓好6个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实施宜居住房工程;二是实施道路建设工程;三是实施基础配套工程;四是实施产业培育工程;五是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六是实施保障构建工程。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

《昆明市新农村三年行动计划 (2012—2014年) 》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方针, 实现农业生产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有新改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面貌有新变化、农村文明有新进步。具体目标是实现“八化十有”, 即村庄及产业布局科学化、基础设施城镇化、支柱产业特色化、就业创业多元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环境卫生整洁化、社会保障健全化、乡村管理规范化;有团结干事的好班子,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 有配套的基础设施, 有增收的主导产业, 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协会) , 有稳定的转移就业, 有绿化、美化、亮化的村容村貌, 有便利的商业服务设施, 有综合的文体活动场所, 有基本的公共服务。

2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同点

2.1 方向相同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就是要将处在贫困状态下的农民, 通过整村推进的建设, 解决温饱, 促进和谐发展, 逐步步入小康的轨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按照“20字方针”, 使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进入全面小康, 二者方向相同。

2.2 方法相同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工作在贫困农村, 要发动群众,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积极参与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各项项目建设中, 采用“专群结合”的办法 (即专业施工队伍和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 , 搞好各种项目建设。一切适合当前农村工作的方法都可以采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在农村, 建设内容大致相同, 工作对象也基本相同。因此, 工作方法也基本相同。

3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同点

3.1 起点不同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工作地点在贫困村, 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 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经济收入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点至少是在脱贫的基础上, 有的是早已进入小康, 因而起点较高, 二者起点不同[3,4]。

3.2 重点不同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重点, 是要瞄准贫困人口, 以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为重点, 通过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 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为重中之重, 使全村达到“一通六有”目标, 以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为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脱贫的基础上, 以生产发展为重点开展工作, 只有生产发展, 生活才能宽裕;只有生活条件宽裕, 乡风才能文明;只有物质文明, 精神才能文明, 政治才能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才能得以实现。因此, 二者的重点不同。

4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区别与联系

4.1 对象的区别与联系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对象是贫困人口, 重点是处于脱贫线以下的贫困人口;而新农村建设的对象主要是已经脱贫的人口。但二者之间有联系, 他们都处于农村, 都是农民, 都要采用相同的生产方式, 发展生产迈向全面小康。

4.2 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目标是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 实现“一通六有”目标, 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20字方针”。二者有区别, 但是又有联系, 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 首先就是要解决温饱, 实现“一通六有”目标, 再向“20字方针”靠拢。整村推进的目标是新农村建设的初级目标, 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基础。

4.3 任务的区别与联系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任务主要是在592个国家重点扶持县及部分有扶贫任务的县;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在全国所有农村, 不论基础条件高低, 都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全面建设, 按“20字方针”完成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各个阶段的任务不同, 但要使农民增收、农村富裕这个总任务是一致的。

4.4 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主要是在贫困地区。由于贫困成因不同, 解决温饱的措施也不同。贫困村一般有条件型贫困、资源型贫困、素质型贫困、综合型贫困等, 根据不同的贫困类型, 采取不同的措施。往往是通过改变一些条件, 开发资源来发展经济。因此, 整村推进除了资金的投入外, 还要鼓舞士气、树立信心、提高素质等。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要大量进行引导, 即进行政策引导、意识引导、资金引导, 使其发展生产、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等。二者所采取的措施有所区别。但因为二者都在全国大政策的框架内, 又都在农村, 所以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贫困地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农村发展的要求, 更是贫困地区的重要任务。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首先要消除贫困,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设新农村, 使群众过上宽裕的生活。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要满足农民的社会平均需求, 这是基础, 也是根本。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要改变生产生活条件, 还要通过培训、转移劳动力来提高贫困劳动力的素质, 通过产业扶贫, 调整结构, 增加收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因为这种形式能够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个抓手看得见、摸得着, 能够突出重点;这一平台能够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集中起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是可以借鉴和运用的。总之,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只要全面地贯彻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 解放思想, 坚定信心, 以脚踏实地的态度, 求真务实的工作, 锐意创新的精神, 缜密细致的工作,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贫困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会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摘要:阐述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分析二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区别,联系

参考文献

[1]王飚, 高山, 罗颖.对农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评议[J].统计与咨询, 2004 (4) :34.

[2]刘海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要做好“四个结合”[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7 (6) :100.

[3]蔡百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J].科技风, 2011 (23) :255.

篇3: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制定科学规划,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镇赉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重点强化了“两个结合”,即远近结合和点面结合。在远近结合上,对于近期建设,突出抓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村村通建设、泥草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土地开发整理、环境卫生整治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长远规划,着眼大局,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力求达到“三个符合”,即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做表面文章;符合群众愿望,不搞强迫命令;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产业。规划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并经村民代表会或镇人民代表会通过,方可组织实施。在点面结合上,坚持因地制宜,求同存异。在点的选择上,重点突出人口相对集中和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所在地,作为推进村,逐步引导农民向中心村和居民小区相对集中,压减建设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在面的推进上,充分考虑东西部发展差异,不搞“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对于经济基础好的东部乡镇先行推进,率先实现新农村建设。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中西部乡镇,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有重点的稳步推进。

2.突出产业支撑,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突出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调优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积极争取并组织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6.8亿元,计划开发整理土地121.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10.1万亩(其中,水田57.6万亩,水浇地52.5万亩),新增耕地68.2万亩,目前,一期工程主体基本结束,二期工程2010年启动实施。依托农发资金,启动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920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项目建成后,镇赉县水田面积将达到150万亩以上,成为全国水田第一大县,粮食产量可达到30亿斤,纯增18亿斤,有10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在西部旱田区重点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避灾农业,积极推广高效玉米、烤烟、辣椒、杂粮杂豆和瓜菜等作物种植,并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提高耕地产出效益,目前全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48万亩;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组织实施了“小动物、大经济”发展战略,依托飞鹤乳业和雨润集团,以契约为纽带,以银行信贷为保障,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建立“龙头企业+银行+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民”五位一体的牧业养殖新模式,计划三年时间建设1个3万头大型牧场和2个1万头中型牧场,组建专业合作社45个,带动农户9000户;建设鸭鹅养殖园区3个(鸭舍300栋),发展专业合作社30个,带动农户6000户。目前,镇赉县的3万头奶牛大型牧场于2009年9月份启动,2010年年底可建成,计划引进澳大利亚优质奶牛4600头,其他牧场和养殖园区也已完成选址。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在抓好产业开发的同时,积极开展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民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截止目前,全县共投入公共事业和基础建设资金3.5亿元,修建“村村通”公路541.3公里,路两侧彩砖铺装30公里。新建、修建村部24个、文化室13个、农民夜校19个、体育健身场所20个、村卫生所19个、建设垃圾处理场所10个,改造农村饮水154处,解决7.0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设生态卫生厕所2400个、农村户用沼气1400座,完成村屯绿化184个,美化、绿化村屯乡道180公里,建设新农村信息站9个,农村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2%以上。加大了村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县乡镇和村屯共配备垃圾箱50个,并通过设立公益岗位,组建了农村保洁队伍。特别是在涉及新农村建设整体形象、惠及千家万户的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镇赉县更是加大力度,加大投入,通过采取多条走路的办法,有效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采取招引企业通过土地置换的办法,搞集中建设;二是采取企业担保,农民利用贷款资金改造建设;三是科学利用政策,将省里补贴专项泥草房改造资金用活用好,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效果,搞好改造建设;四是制定各项扶持政策,鼓励群众自行改造建设。专门制定了《全县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推进实施方案》,从工程验收、资金补助、土地使用、税收减免、林木保障、建设规划、行政事业收费、交通运输、贷款担保、社会捐助、集体经济补偿、物价控制、领导包保和部门帮扶等方面落实了13条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快了工程建设步伐。2007年、2008年、2009年共改造完成泥草房24295户,占农村泥草房总户数的46%,累计投入改造资金12.2亿元。

4.积极推进民主进程,完善乡村治理工作机制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重要岗位人员聘用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民主决策、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和“勤廉双述”民主评议三项制度。对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必须按照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议案公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布的“六步工作法”操作,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对于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都通过“三资”监管程序进行微机化管理,统一标准,规范建档,防止了暗箱操作。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对村班子和村干部的民主评价制度,年初,村干部要向群众做出廉政承诺;年末,乡镇党委组织召开由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等参加的测评大会,村干部在会上述职述廉,并接受代表质询。最后,对村班子及村干部进行划票测评,并把测评结果作为村干部评先选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真正把农村基层干部的权力置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真正做到“民主定事、制度理财、群众评官”,推进农村基层管理制度转变,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主管理进程。镇赉县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并在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5.强化组织保障,增强乡村干部的执行力

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包保任务的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场和包保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泥草房改造、环境卫生整治和项目资金6个具体工作推进组,每个推进组都由1名副县级领导任组长。制定了发展农村经济,乡(镇)场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包保责任制、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部门责任分工意见和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方案等,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指标纳入到县乡两级领导干部、各乡(镇)以及县直部门的年度重点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在强化组织保证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了资金整合力度,对各项目资金,科学安排,合理使用,实行项目统一规划、分别立项,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主要用于社會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此外,镇赉县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合作、有偿开发参与整体推进工作,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通过广泛动员和宣传发动,极大了调动了社会各界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以上是镇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2010年,按照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要求,镇赉县启动了“重点村示范、整体提升”工程,确定示范村17个,将通过示范村带动,加快推进镇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4: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关键词:廊坊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经济;制度;农村文化

20世纪50年代,我党就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赋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内涵,并将其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治本之道。近年又掀起了一场研究、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近三年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问题的理论文章不下万篇。河北省廊坊市也开展了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笔者想从经济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角度谈一谈廊坊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

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方面的要求,农民最关心的还是前两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1.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应该借鉴工业发展模式,努力适应市场经济,推进市场化进程。廊坊市各县域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主要通过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带动,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多年的实践证明,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一种好的形式,是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同时,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专业市场也极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发展乡村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发展乡村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生产方式的必由之路。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对光靠发展农业致富抱有怀疑态度。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和调低农资价格阻力很大,农民增收的落脚点应主要放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工业上。政府应做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本着专业化、集群化的原则发展乡村工业。农民对生活宽裕的理解,平均来看大约是城镇的水平,生活在城镇的人却认为大城市的生活才是值得向往的。

3.发展农村服务业

发展农村服务业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环节。廊坊市农村服务业应从提高城市化水平、发展壮大非农产业、提高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三大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出发,建立和完善符合市情,多层次、多功能、上下配套、左右贯通、高覆盖率、全方位服务并与京津现代服务业接轨的城乡一体的农村服务网络。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市场化,发展商贸业、金融业、电信业,以城镇化带动教育、医疗、交通、供水、供电、商业、饮食、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房地产业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性服务业的发展。一些新兴服务业,如劳务中介、职业培训、信息网络、生态旅游、超市连锁、物流配送等,也会应运而生。

4.完善基础设施

我们要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坚持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继续支持粮食生产,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户用沼气、农村电力投入力度,加快农村生态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支持农村科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5.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型小城镇、生态型村落、生态型家园。笔者认为工作重点在于:第一,通过区域范围关联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促进区域专业化和合理分工,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循环型农业模式。第二,综合利用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发展立体种植或养殖和各种形式的秸秆还田,推广使用沼气。第三,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建立农产品废弃物加工厂,集中处理废弃物。第四,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建立食品加工产,培养品牌。第五,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对接。

二、完善农村制度,解除发展束缚,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以农促工是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期的战略,可以说制度问题是形成“三农”问题的根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制度层面解放农村生产力,激发农民创造力。

1.解除不利于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因素

第一,城乡分异的户籍制度造成农民和市民不平等的社会身份,这种身份歧视严重影响农村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加重了农民负担,人为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来源。第二,长期失衡的产业政策和公共政策加剧了农业的落后和农村的封闭贫困。第三,歧视性的管理制度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得不到现代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持,使“三农”发展支撑乏力。第四,家庭联产承包为代表的农村改革完成以后,长期被忽视。孤军深入的税费改革,由于配套措施不力,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第五,农村的义务教育制度与城市相较,发展滞后,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农民又减少了获取人力资本的机会。第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缺失,这又使收入本来就不多的农民的生活雪上加霜。第六,国家对县乡级政府财政支持明显弱于城市(市管县),基层政府的财政困难降低了农村自我发展的能力。

2.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第一,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与引导,还农民以国家政策的知情权,这样才能保证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场关乎自身命运的伟大实践的参与热情。第二,完善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机制,保障农民的选举权和知情权。第三,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第四,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现农民的决策权。完善“一事一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参与。

三、繁荣农村文化

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能够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带来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并进一步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对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加强农村教育

加强农村教育至少应包括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培训等内容。第一,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减轻农民教育负担。第二,发展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配合完善电信设施,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增加农民人力资本。第三,加强对农民急需的知识的培训。据有关调查农民最希望得到农业生产技术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同时还可以进行打工技能、健康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根据调查农民的文化程度与城市化的可能性与主观愿望呈正相关关系。

2.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第一,增加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室内外活动场所、健身娱乐设施等为农民提供学习、娱乐、健身的活动机会。第二,恢复与弘扬健康的传统乡土文化活动,如唱戏、高跷、庙会等。第三,组织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如棋牌比赛、卡拉OK比赛、文艺汇演、运动会等。

3.抵制农村不良社会风气

对于像赌博、封建迷信、涉黄等不良社会风气,不利于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一定要严厉禁止。对于像乱倒垃圾、不讲卫生、破坏公物、讲话不文明等不良习惯,要进行说服教育,帮助改掉陋习。

总之,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县域经济、区域经济,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实践,而不能局限于在农村解决农村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多管齐下,逐次推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文法系

参考文献:

[1]叶敬忠.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42.

[2]闫恩虎.县域经济论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03-106.

[3]周宏大,梁书升.农村循环经济[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4-105.

[4]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农民问题——新农村建设与农民问题调查[M].团结出版社,2006.

[6]黄贤金.循环经济:产业模式与政策体系[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经济日报,2006-2-22.

[9]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杨艳,姚荣东.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J].安徽农学通报,2006,8:18-19.

[11]纪祖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J].沧桑,2006,4:60-61.

篇5: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把农民建房热引导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把农村建新房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把农村住宅建设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起来,计划用10~15年的时间,逐步建成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

2.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具体做法

根据新乡市实际情况,按照农民意愿,确定了“政府引导,规划先行,群众自愿,典型示范,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的指导方针。

2.1科学编制规划 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参照城镇社区的标准建设新型社区,做到农民满意,30~50年内不用建新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齐全,互相配套。规模过小的村庄,为便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集聚效应,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可适当合并建设新村。

2.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由政府投资建设 市、县两级政府每年财政列支4.9亿元;将上级拨付的有关农村建设资金,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整合起来,捆绑使用,集中投入;搭建融资平台,鼓励社会捐助。

2.3社区建设完全尊重农民意愿 建设新村或并村,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2/3以上的成员同意。村里免费提供不同类型的设计方案,由农户自行选择,自行投资,可委托集体代建,也可单独自建。农户在社区建房与在原址建房投资基本相当,但生活居住环境大为改善。暂不愿到社区建房的农户,可在原地继续居住,但不能违反规划建新房。已经到社区建房的农户,原来的房屋要拆除,宅基地收归集体,整理复垦,恢复耕地。

3.坚持不从农村挖土地,不在农民身上打主意

3.1维护农民土地权益 农民入住新型社区,仍拥有原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新型社区占地仅为原宅基地的1/2。节约的土地不改变集体所有性质,继续留在县域用于农村建设发展。

3.2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节约的土地或用于发展高效益的种养业,或通过参股、租赁、合作等方式发展二、三产业,或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均高于原来的收益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可有效地促进农村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

3.3有效节约农村资源 全市规划建设的1050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成后,不仅可节省50万亩土地,而且从长远看可以节省农民建房资金。

4.坚持产业为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以增强中心城市功能、壮大县域经济、建设新农村“三位一体”系统工程为载体,实施城乡统筹战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紧密结合。

4.1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带动县域二、三产业发展依托中心城市、县城、集镇和原有工业基础,打破城乡和区域界限,规划建设28个产业集聚区,辐射全市1/2以上乡镇、1/3以上行政村,成为优势产业集聚的平台。

4.2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迈进 新乡是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较快,小麦生产全部实现机耕机播机收;机械耕作与良种良法配套,促进了粮食连续7年增产,近5年调出商品粮217亿斤。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已占总农户的2/3,建立的生产基地占总耕地的1/2;粮食加工能力超过生产能力,畜禽加工能力占饲养量的60%;随着现代技术设备的应用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大为减少,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产业集聚区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农民转移就业和收入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也使政府财力不断增加,增强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能力。同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又将节省的劳力和土地支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就业不出镇、务工不进城”的良好局面。

篇6: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为动力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文明新村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前不久联合发出《关于共同做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整村推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在2010年之前,“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文明新村”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全国14.8万多个贫困村扶贫规划的实施,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夯实贫困村协调文明发展基础,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如期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北京 徐京跃)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

将受经济责任审计

农业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前不久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监察机关、纠风办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审计的重点是: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包括村集体企业改制、“撤村建居”和并村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情况等。(北京 王纪中)

甘肃农民可凭征地费当股东

甘肃省政府前不久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意见》,其中规定农民可以征地费入股。

对城市规划区内因被征地而导致无地的农民应进行农转非;征收城市规划区外的集体土地,要通过增加新的耕地进行安置;对有稳定收益的用地项目,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愿并与项目建设单位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可以征地费入股,或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愿异地安置的农户,可统一组织移民。(甘肃 陈永君)

黑龙江大学生扎根农村有优惠政策

黑龙江省前不久对扎根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生在农村工作两年期间,将享受每月600元的生活补贴和每年400元的交通补助。两年后,志愿扎根农村工作的,一次性发给安家费2万元,执行定级工资,并同时向上浮动一档工资,工作满8年的经批准可转为固定工资,并再向上浮动两档工资;对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有困难的,可全额免除,由省级财政负责偿还;对于欠交学费的特困生,高校将适当减免学费。(黑龙江 曹霁阳)

第六届中国畜牧业交易会将举办

时间:2005年11月6~8日

地点:山东省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

电话:010-65919863,80628857

传真:010-62917940

上一篇:XX社区创建精神文明社区自查报告下一篇: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