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普工作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农村科普工作范文

农村科普工作典型事迹

男,汉族,大学文化,1955年9月生,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0月任县科协副主席,年8月任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年XX县政协常委、科技委主任。

年以来,该同志自主持县科协工作以来,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紧紧围绕农村科普作文章,针对县科协经费不足、工作难做的实际,提出了“对上争项目,对下搞服务,对内抓管理,对外树形象”的总体工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健全网络强基础,抓好基地育亮点,突出重点抓科普,创建示范树形象”的工作措施和办法,根据这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该同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履行领导岗位职责XX县科协“四主一家”的职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科协的精心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全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狠抓农村科普工作,充分发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XX县科协的参谋助手与桥梁纽带作用,在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为此,县的科普工作多次获得了上级的表彰奖励。县科协与县农办每年组织开展的“农业产业化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年年被XX市部门评为先进集体;县科协组织开展的“健康生活在我家”、“全国科普活动日”等活动及牵头组织实施的多项“金桥工程”受到了XX市表彰,建设的5000亩南方早熟优质梨科普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县科协连续多年被XX市科协评为先进单位,年底县被中国科协正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XX县。年10月,该同志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荣誉称号。

第二篇: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普工作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实行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市的科普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科普网络基本形成,科普基地逐步建立,科技知识广泛传播,科学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教育逐步普及,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日益紧密,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但也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最近我们进行了认真调研。总体来看,发展势头还是比较好的,农民的科技意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份科普网络和科普机制已初步建立起来。

一、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1、科普工作逐步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经调研,我们认为:农村科普工作的基础设施、机构、手段等,都有较大改善的提高。形成了一支开展科普工作的基层骨干队伍。镇、行政村均安排有专(兼)职的科普人员。同时还设有一定的科普经费,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部份还配有用于科普宣传的画廊、橱窗、黑板报、活动室、“三农”服务网等基础设施。

2、科普宣传因地制宜。

各地都能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相应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如:八步区莲塘镇、贺街镇,根据本地特色产业优势,成立了蔬菜、养猪等专业协会,引导农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时销对路的农产品投放广东市场。富川县莲山镇,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技术培训,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和猪-气-果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培训。市直各专业局结合地方特点,每年都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特色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3、“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生产。

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昭平县是我市茶叶生产的主产区,也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县涉农部门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民向茶叶产业化发展。先后引进了“福云六号”等一批新品种及相关种植技术,建立了有机茶种植试点示范基地,逐步引导茶农向有机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档次和质量。目前茶叶生产已发展壮大成规模产业。

二、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不足和问题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紧进行,农村科普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与城区发展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1、科普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是科普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我市部份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科普宣传栏、图书室等一些基本宣传设施不完善,不健全。给科普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部分行政村对开展科普工作不够重视,使得这项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状态。三是科普工作对象也不平衡。我市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就剩下老人和儿童,文化层次与年龄结构不平衡,往往不太重视对他们的科普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科普宣传内容形式比较单一。

在宣传内容上,普及实用技术方面的宣传较多,而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宣传较为薄弱,致使农村封建迷信思想、赌博等不文明生活方式还偶有存在。在科普宣传方式上,各村一般是以出黑板报、宣传画廊、挂图、拉横幅等传统的宣传方法向农民普及科学知识,缺少新颖有效、生动活泼的宣传手段。

4、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调查中我们发现各村对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够重视,对身边各类农加工企业和种植、养殖场所的典型示范、宣传教育作用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各方力量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建议和设想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科普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中心,贯彻科教兴农战略,立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参与;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强化科普宣传,营造科普氛围;整合区域资源,延伸工作网络;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工作亮点;抓好科普下乡活动,实行镇村连动;夯实基础工作,提升工作水平,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

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配合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建议镇、村要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科普工作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2、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协会,延伸辐射科普组织网络

一是抓好组织网络建设。健全县、镇、村三级科普网络;二是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专家大院)建设。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壮大科普工作者队伍。以人为本,极大地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提升科技工作者素质。对农村基层科普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和再培训,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逐步掌握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开展农村科普工作。

3、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一是多方筹措科普经费。做到财政有科普专项经费预算,同时要建立镇、村为主、社会捐助、单位自筹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捐助,鼓励社会团体和其它企事业单位投资科普事业,为科普工作提供财力保障。二是抓好硬件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农村常设性的科普宣传教育设施,如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等。添置一些现代化的科普宣传教育设备,形成一批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定期更新的科普宣传阵地。三是抓好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在现有科普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力争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示范效果明显,集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科普宣传教育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三篇:关于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提案

现状: 目前,我市农村科普工作存在五大问题:一是基层领导认识不高;二是乡镇(村)科普组织不健全;三是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是农村科普人才短缺;五是科普投入严重不足。

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运行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如何建立完善运行机制,推进农村科普工作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科协组织和科普工作者面前急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

1、加强科普工作领导。认真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政策引导协调,把科普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科普工作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力开展创建活动。要围绕城乡一体化战略,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科普示范户、科技明星户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普示范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广泛开展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乡镇(村)大力开展“一站一栏一员”创建活动,努力做到有组织、有队伍、有设施、有阵地、有经费、有活动,促使创建工作上档次、上水平,营造浓厚的农村科普氛围。

3、加强科普基地建设。通过科普示范,普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传播现代农业科技信息以及先进管理方法,是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科普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载体。实现“建一个科普示范基地,普及一项实用新技术,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

(二)改进活动形式,丰富科普内容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迫切需要科普工作采用新的手段和方法,优化配置可利用的科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作用。

1、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农村科技培训是广大农民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农村实用技能和科学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培训工作中,要突出农业主导产业,力争做到“四个结合”。即科技培训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科技培训与绿色证书工程相结合,科技培训与实用技术推广相结合,科技培训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

2、开展科技对口服务。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协会)学科齐全、人才荟萃的优势,组织有关学会本着因地制宜、自愿结对的原则与乡镇、村组开展长期的下乡帮扶结对子,及时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和市场信息,开展科技对口服务。要以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重点,采取送科技下乡、技术讲座、科普示范、专家现场指导等有效形式,为群众提供全程系列服务,积极探索科技对口服务长效机制。

3、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以科技周、科普日、三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为载体,以科技兴农为主线,以科普宣传、科普示范、科技服务为手段,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咨询服务。

建议:创新工作方法,实行“四个结合”农村科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与大力支持。应突出工作重点,狠抓特色,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二是与群众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三是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相结合;四是与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普及相结合。

第四篇:关于农村科普工作调研情况的汇报

第一调研组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与提高,按照市科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4月18日至30日,朱新民主席、花蕾副主席带着我们普及部的2名同志,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发区科协,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调研,掌握了大量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制约当前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和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

1、科普组织网络较为健全。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自《纲要》颁布以来,各级科协切实完善组织体系为农村科普提供了保障。全市9个县(市)区共成立了企业科协79家,组建了乡镇科协89个,组建了街道社区科普组织134个,成立了所属学会83个,建有科技示范户10016户,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作战的农村科普工作网络。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农技协组织,创建了农村科普工作队,聘请了科普宣传员,直接参与农村科普服务工作。

2、科普投入力度较大。各地按照省委[2007]8号和市委

[2007]13号文件的要求,加大了对科普事业的扶持力度。目前,10个县(市)区、开发区的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1其中有6个县(市)区、开发区的科普经费已按人平0.3元落实到位。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科普示范项目的支持,认真实施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和省科协“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计划”项目,目前,全市共争取到国家和省资助项目17个,资金200万元,资助全市17个村和协会发展现代农业、推广普及科学技术。

3、科普设施较为完善。各级科协不断加强科普设施建设,科普服务能力日益增强。一是大力抓了科普画廊建设。各地均完成了市科协下达的科普画廊建设指标,去年新建科普画廊13处。全市共建起81处科普画廊,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受到群众的好评;二是大力抓了科协网站建设,各地均已建立并开通了网站,并配备了相关现代化办公设备。三是大力抓了科技馆建设。南漳县科协通过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寻找科技馆建设资金,预计年内建成使用;保康县科协多方筹资近200万元,完成了县科技馆二期工程的改造,增强了科普能力。

4、科普资源开发较好。一是引进了科普展品。我们新购臵了一套“壁挂式科技馆”展品,以“科普宣传大篷车”免费送展的方式,在广大农村开展巡展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好评。二是创作印制了科普挂图。去年,围绕预防手足口病,市科协印制了1万份科普挂图和12万份科普手册;围绕防震减灾,市科协印制了2.5万份科普知识挂图。通过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及时发放到基层,进行科普宣传,起到良好效果。三是开发了科普光盘。市科协、市政协、市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主题为“节能在我身边”节目,刻录了3500份光盘在全市发放。四是编写科普图书。市科协组织市属自然科学界20多个学会、60多名专家、学者编写了《襄樊市大众科普知识

系列丛书》,印刷1万套,免费发放到广大农村。这些科普读物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科普工作中的创新与突破

1、创新载体,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开展科普示范创建,实现农村科普整体联动。各地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为契机,广泛开展科普示范创建活动,把科普示范典型培植融入到基层科普工作中,以丰富科普活动为载体,用典型示范带动基层科普工作全面发展。2006年1月,中国科协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第一期培训班在我市举办。2006年10月,全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经验座谈会在保康召开。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5个、科普示范乡(镇)29个、科普示范村587个、科普示范社区44个。二是创建科普工作队,实现科技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2007年,宜城市开展了农村科普工作队试点工作。按照“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组建队伍、智力扶持、培育品牌、促进发展”的思路,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完善科普服务网络,组建专业科普服务工作队,初步建立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科普工作机制,发挥了社会科普资源的综合效应。2008年5月和12月,襄樊市和宜城市又在全国科普工作队总结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目前,枣阳、保康、南漳等县也都结合本地情况创建了各具特色的科普工作队。三是试点科普服务站,实现科普惠农服务链的延伸。在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项目的基础上,市科协在“市优质油桃科普示范基地”建起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延长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链,初步形成了标准高、示范性强、覆盖面广、普及功能齐全的综合性科普

示范服务基地,被中国科协列为全国“科普惠农服务站”的试点。2008年11月,我市在山东蓬莱召开的全国科普服务站工作座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2、科农双赢,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科协事业共同发展。一方面通过全市各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广大群众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普遍高涨,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生产技能都有了较大提高,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进。一是各级科协以实施《纲要》工作为契机,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科普活动站等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技术培训,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生活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邪教的能力。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创建、科普服务站、科普工作队、“站栏员”等科普品牌活动,强化科技成果的快速运用,搭建农业新品种快速转化通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科协组织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贯彻省委8号文件和市委13号文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全市共有10 位县(市)区科协主要负责人进入了人大、政协常委会;各县(市)区科协均召开了代表大会进行换届,至2008年底换届工作全部结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当前农村科普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县(市)区科普设施还不完善。比如,襄城、

樊城、宜城、老河口4个县(市)区目前还没有科技馆。二是农村科普资源仍然匮乏,并缺乏共享。当前,对农村科普资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农村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还比较慢,科普信息还不能实现有效共享。一些单位虽然已经建了科普画廊和橱窗,但缺乏宣传挂图,并且更换也不及时;有的县(市)区虽然建成了科技馆,但配套设施还不齐全、不完善,缺乏吸引力,活动难以开展。三是农村科普工作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虽然各地贯彻落实省委8号和市委13文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调研中发现一些县(市)区科普经费尽管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却没有按新标准(人均0.3元)足额落实到位。枣阳市到位0.2元,宜城市到位0.15元,谷城县到位0.15元,南漳县到位0.075元。一些基层单位由于自身财力不足,经费困难,科普工作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

四、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想推动农村科普工作向更高层次创新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理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在农村科普工作中,我们认为就是要高举科普惠农大旗,实施科普惠农工程,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科普工作的基本遵循。

二是要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实现各类科普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广大群众关

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发一批体现时代特色的科普资源,如各种科普图书、挂图和光碟等。

三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科普工作保障机制。针对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扩大内需的需要,建议采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与各级地方财政配套补充相结合的办法,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地方科技馆建设,为县级科协配备科普宣传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关规定,出台相关文件,积极探索《纲要》工作经费由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辅、市场运作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

四是要真正把省委8号和市委13号文件落到实处。抓住当前科协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入宣传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科协工作的支持。同时,加强检查督促,严格责任追究。建议由市委和市科协派出联合检查组或专班到不定期到各县(市)区对两个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对不落实或落实不好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篇:关于对农村科普工作的调查和建议

延安市科协 郭兆茗

农村科普就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广泛地传播到农村的有关方面,为广大农民群众所了解,用以提高学识,增长才干。它对于促进农村科技水平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农业科技的普及就没有农村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科技应用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们要从“科技兴农”的高度进行全面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农村科普工作持续发展。

一、工作成效

1、科普宣传丰富多彩。农村科普是科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普宣传活动是推动科协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县级科协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科协会

1 员日等,深入农村、学校、社区、企业,采取科技下乡、科普展教、专家会诊、科技咨询、现场培训、科技讲座、开办电视栏目、举办有奖征文、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2、科技培训重点突出。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业产业收入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县级科协坚持以农函大招生培训来带动其它形式的科技培训,紧紧围绕林果、棚栽、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扣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产业大村、集中专业招生、集中地点培训的方法,示范带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多点开花,造就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村科技队伍。截止2010年6月底,县区科协累计招生培训农函大学员30599名,其中有19451名学员获得农民技术职称。同时,由县区科协推荐、人事部门评审,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100名。

3、科普示范富有成效。按照市有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普教育基地、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文明社区,县有科普

2 示范乡镇、基地、社区,乡镇有科普示范村,村有科普示范户的目标。县级科协很抓科普系列创建工作。目前,全市166个乡镇中已有60个乡镇达到市级科普乡镇标准,创建率达36%;有79个科普基地和11个市级科普社区达到了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文明社区标准。志丹县、延川县、甘泉县已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有7个科普示范基地和2个社区先后被陕西省科协命名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和省级科普文明社区。

4、科普惠农效果显著。2007年中国科协、财政部启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来,我市科协系统上下协作,加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先后争取到中省“科普惠农兴村(富民)计划”项目资金482万元。其中中国科协、财政部直接下达的科普惠农兴村奖励资金395万元,省科协下达科普惠农富民奖励资金87万元。这些资金的注入和项目的有效实施,惠及了一方百姓,极大地提升了科普工作在农村发展中的影响力,较好地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调动了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创业的热情,催生了农村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全市农村引起了广泛关注。

5、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在《全民科学素质行

3 动计划纲要》启动实施以来,全市各县区全部按照要求成立了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县区科协都能够结合市上下达的任务和工作要求,抓紧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实施。延长县、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志丹县行动较快,已制定出台并下发了《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并按实施方案开展工作。

6、农村科普阵地建设步伐加快。以“一站一栏一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科普阵地建设是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县级科协坚持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党建综合示范村和市级科普示范乡镇与基地为重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方位争取技术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志丹县在“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中,把科普示范县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2009年建设科普宣传站、宣传栏152个,并全部建档立卡,专人负责,实行标准化管理。甘泉县结合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巩固与提高,一次性建设科普宣传栏15个。延川县结合党建综合示范村建设,建起标准较高的科普宣传栏27个。仅2008年全市共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农村科普阵地200多个。

二、存在问题

1、认识水平偏低,农村科普工作地位不高。部分地方领导干部和群众科技意识不强,缺乏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充分认识,没有把农村科普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没有制定科普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工作计划,重经济轻科普的现象仍然存在。

2、乡镇科协没有专职人员,农村科普工作难以开展。全市有166个乡镇科普协会,它们虽然都是通过选举等形式成立的科协组织,确定由1名乡镇副职领导负责乡镇科协工作,配备1—2名干事或工作人员,但全市乡镇科协工作人员都属于兼职,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而且这些兼职人员经常被乡镇领导指派搞其它工作,对科协工作臵之度外,使农村科普工作难以深入有序的开展。

3、农技协发展速度缓慢。农技协工作是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之后,科协组织不再是农技协工作总牵头单位,意味着农技协的社会性、公益性、宏观管理工作不必由科协负责,致使各级科协组织思想不够解放,对农技协的发现、培养、扶持、服务力度不大,信心不足。从而使农技协组织发展速度缓慢,运作不够规范,作用不够明显。

4、个别地方科普经费没有按标准落实。《科普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延市发[2002]26号文件指出“各级政府要为科协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要把科协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适度增加”。“市、县区两级科普专项经费到2005年不应低于人均0。5元”。目前,我市北部县区人均科普经费基本达到了0。5元,南部县的科普经费普遍偏低,个别县根本没有专项科普经费,甚至有的县一年办公与活动经费只有几千元。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县的科普难以开展,不能满足公众对科普工作的需要。

三、工作建议

1、必须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必须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要把科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要专题研究一次科协工作。党委和政府研究人才工作、制定全局性发展规划和科技政策、部署重大经济社会活动及其他涉及科技工作利益的重大决策、措施时,应吸收科协负责人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或列席。要把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农村科普工作等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

6 工作部署和目标考核之中。

2、切实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县区科协、乡镇科协是党委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促进科普惠农等有着一定经验和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县区委和政府应根据工作的需要,配备充实一些热爱科协工作、富有创新活力、年轻力强实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综合协调能力的干部到科协工作,积极调整科协人员的组成结构。乡镇科协要根据形势的发展、群众对科技的需求程度,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做法,分批解决乡镇科协人员编制问题。要出台政策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科普讲师团成员,积极组建科普服务工作队,充分调动离退休涉农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工作的作用,来填补科协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

3、着力强化农技协工作。针对农技协无序发展的现象,各级科协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系统和所有制的界限,在摸清农技协底数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技协组织进行一次整顿和登记管理。通过整顿,形成行行有协会、层层有组织的网络体系。同时,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培养典型、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广泛宣传、组织培训、检

7 查指导的方法,进一步规范农技协运作方式,提高农技协整体水平,努力将农技协组织打造成为上联市场下联百姓、集科技应用和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科普组织。

4、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力度。科普经费是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地方政府要按照《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延市发[2002]26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落实科协工作经费和科普专项经费的投入,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划拨给科协专款专用。同时,要根据地方的财力状况和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逐年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幅度。对科协开展的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等社会公益性的科普活动,在经费上要给予充分支持,进一步推动科普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农村留守老人范文下一篇:每周之星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