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4-10

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农村科普工作基本情况

几年来,在上级科协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市科协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践行“三服务一加强”职责,全力组织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为助力我市新农村经济建设,我们以农村科普为重点,切实发挥科协科普主力军作用,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一)、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宣传活动,科普宣传效果明显

进行科普宣传是科协工作的社会职责。为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市科协紧紧围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崇尚科学文明,摒弃生活陋习”等主题,充分利用各种科普资源,广泛开展各种科普宣传活动。连续多年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了“科技之冬”活动,为农民送技术、送项目、送信息。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依靠科学、发展经济”等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为使“送科技下乡”活动扩大规模和影响,我们还多次邀请省科技专家边疆行服务团到我市农村为种养 殖专业户及农技协举办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和疑难咨询。几年来,共编印科普宣传资料和画册20万份,举办技术讲座70场次,受众人数达15万人次,增加了科普宣传力度和实效,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二)强化“农技协”科普生力军作用,增进农技协实力,促进农村科普和农技协稳步发展

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农技协组织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科普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上连市场,下连农户,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架起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以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都起到了积极性作用。为此我市科协始终把扶持发展农技协作为农村科普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进行组织管理和指导,提供市场导向信息,千方百计扶持其发展壮大。目前全市有各类“农技协”25个,会员总数4000余人,专业涉及人参、葡萄、养猪、养鸡、中药材、食用菌等,协会举行的各类培训、技术讲座、技术示范和推广活动由于符合群众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已成为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有效载 体和带领农民群众闯市场、发展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三)加强科普示范基地(户)创建,为全面推动农村科普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科学普及目的在于应用。为使科普工作具体化、适用化和实效化,全面推进农村科学技术普及,市科协积极组织指导开展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各类科普示范基地(户)的创建工作。2005年以来,已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两个,县级科普示范基地22个,科普示范户44个。通过这些科普示范基地(户)的创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大了农村科普工作力度,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科技措施得到逐步推广应用,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问题

(一)科普工作的机制和协调制度不够完善。按照《科普法》规定,县(市)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但我市仍未建立科普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少数单位和乡镇还存在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一些单位对“科教兴市”和“科普惠农兴村”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科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没有制定科普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农技协发展状大面临多重困难。一是扶持协会发 展的政策不多,协会或会员办理贷款难,无法解决项目资金问题;二是协会的产品市场销售没有保障,因为一些不合理的价格压制或产品运输成本过高等因素导致高投入、低效益;三是有些协会缺乏专业性实用技术人才,导致项目发展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充分发挥我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的决策指导作用,千方百计调动承担涉农任务的牵头部门与责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相关部门工作有规划,任务落实到位。

(二)稳定和扩大科普队伍,促进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一是科普队伍必须坚持专、兼结合;二是加强科普人员培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三是巩固扩大学(协)会队伍,使广大科技工作者能进入学会大家庭,加强学术交流,引导促进各类新型实用技术辐射农村基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对农技协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加强部门间合作,拓宽扶持渠道,为农技协发展提供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二是尽快建立发展地方龙头企业,解决协会产品销售难问题,形成“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链条;三是组织一批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涉农技术人员建立实用技术专家 服务团,为农技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对这一新型农村基层合作组织的强力扶持,逐步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和改变农村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使其在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物资营销等方面与市场衔接,从而加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进程。

篇2: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日,市委主要领导到 农村进行调研。当地农民反映,由于农村电力设备年久失修,线路残旧,用电耗费大,加之缺乏管理,给用电带来很多困难。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指示,我 组成调研组对农村用电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用电状况

1、全局性的生产生活用电基本正常。自 年 月起,我市农村用电与城市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年,我市农村售电量 亿千瓦时,约占全市售电量的 %。截止年 月 日,全市累计投资 万元用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包括 个 千伏变压器台区,配电变压器 个,容量 千伏安,10千伏线路 千米,0.4千伏线路 千米。除小水电自供区外,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已全部由供电局直抄管理到户。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有效改善,农村供电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供电质量显著提高,很少出现由于供电紧张而出现的“拉闸”现象,而且电网基本覆盖整个农业生产和养殖用电范围,电费收取也比较合理,居民生 活用电为 元/千瓦时,农业生产用电为 元/千瓦时。年,我市计划投资 万元解决农村余下的无电户通电问题。

2、局部近区自供电矛盾突出。我市还有部分农村用电户属于小水电近区自供电用户,近区自供电用户区的形成主要是小水电业主为了达到建成电站目的,与周围村寨农民签订低价供电协议,即由电站方长期实施低价供电。这些用户不列入供电部门管理,不纳入农网改造范围,主要分布在。据调查,有 个镇存在着近区自供电的情况,共有近区自供电用户 户 人,变压器台区 个,容量 千伏安,10千伏安线路 千米,低压线路 千米。由于这些小水电自供区是各自与农民自行协商,因此收取农户电价也不一致,有些用户甚至无偿用电。小水电近区供电一方面供电质量差,一方面又电价低,所以农民对其感情复杂,既不满意其电压低,使用不方便,又留恋其电价低,不想与供电系统并网,被供电局直抄到户。

按有关政策规定,近区自供电是允许的,但是,如果让其长期独立于线网之外,成为农网改造“盲区”,不仅 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会影响农村的社会和谐建设。目前,这些未改造电网电压不稳定,线路残旧,存在安全隐患,群众生产生活受影响。总的来看,我市近区自供电存在三大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供求关系不稳定。长期以来,供电方与用电方出现一些矛盾,导致用电纠纷。二是存在不安全因素。近区自供电的线路不规范,设备残旧,且年久失修,电压低,线耗大,供电方没有能力进行改造,用电方更不可能筹集资金进行改造,安全隐患多。三是近区自供电用户用电质量无保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用电需求不断增加,近区供电无法满足群众的用电要求。

3、线改任务仍然较重。因部分农户分散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改造所需资金大,有些村落电网建设改造投资超 万元/户,同时改造规模与资金由省直接掌握下达,开辟改造线路走廊难,征地费用、青苗赔偿费用又经常遭遇一些农户、种养殖户漫天要价,我市农村电网改造阻力大,困难重重,项目计划实施经常受影响。据统计,全市尚未完成电网改造台区 1个。其中 市共有 个,占农网改造任务的 %,估计需要投入资金约 亿 元。

4、安全用电和治安隐患不容忽视。一是在供电线路走廊下种植速生桉树等高杆植物的情况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也对人畜构成安全威胁。二是违章建筑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新开发的各类工业园区、商住园区。三是电力设施被盗严重,对线路运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也给群众的用电造成不便。四是农民用电安全知识缺乏。农民在购买电线时往往以便宜作为准则,购买非国家标准的电线来安装,家用线路容易出现短路、超负荷、漏电等情况,且多数农村家庭为省钱都没安装漏电开关,造成一定安全风险。

二、工作建议

1、加强领导,做好规划。一要理顺部门与地方的条块管理关系。加快建立农村供用电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打造市、区、镇、村四级联动的工作平台。二要统一规划电网的安装。城镇、农村供电建设规划应与城建规划同步进行,城建规划要预留电网设施线路,确保高压线路、变压器等设施与人居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并保证供电设施的合理布局。建议由规划部门牵头,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合理 制订各村的建设规划,明确三线(电线、通信线、电视线)的通道走向,同时,规划部门要应供电部门、渔业部门的要求,做好生产养殖场地的规划,提高渔业用电安全。林业部门要征求供电部门意见,制订电力线路走廊下禁止种植林木区域红线图,对线路底下的树木问题,要按法律法规规定及赔偿标准来解决,杜绝村民以年代久远线路与林木的先后关系不清为由进行钻空子索赔。三要加强城镇建设监管。建议由建设部门牵头,国土、规划等部门参与,划清农村宅基地范围,明确各地应报建的区域,方便供电部门供用电管理。

2、要解决近区自供电的历史遗留问题。一要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小水电近区自供电问题不能长期存在下去。建议市政府成立解决小水电近区自供电农网改造工作协调小组,由分管领导负责,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专责处理好小水电近区自供电的历史问题,依照有关规定,根据当地实际,做好群众的解释工作,该收归管理的收回管理,该指导改网的则指导其改网。二要先易后难,妥善解决。要在摸清各类型近区自供电的情况下,采取“先易后难”、“一站一策”、“一厂一策”的办法促进近区自供 电用户与供电方进行协商,最终使近区自供电站并入大电网,明晰线路产权,并移交市供电局管理,纳入农网改造范围。在收归管理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妥善解决小水电站的工人就业问题。三要加强管理,强化改造。对暂时未能收归管理的小水电站,协调小组要及时理顺关系,加强管理,认真解决电站与当地村民的矛盾纠纷,促使小水电站强化设备更新改造,保证村民正常用电。

3、加大线网改造的力度。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用足用活上级对欠发达地区用电倾斜的扶持政策,对残旧线路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改善电网设施状况,稳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要增加农村配电点建设,缩短供电半径,或将变压器扩容,消除个别村、户电压不足现象。要多渠道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对农村用电政策和知识的认识,争取农民对农村用电建设工作的全面支持和配合。要指定职能部门派专人负责,全力解决阻挠电网改造的难题。

篇3:关于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探讨

1 科普工作必须是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科普工作是科协的一项主要工作, 科协是在党领导下的一个人民团体, 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甪直镇在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中, 镇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在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时, 均有镇党委领导到会作重要讲话。在大力推广杂交粳稻技术培训班上, 镇党委领导到培训班上作了种植杂交粳稻可以促进水稻大幅度增产及如何认真学好杂交粳稻栽培技术等重要讲话;在大力发展蔬菜的培训班上, 镇党委领导到会作了甪直镇发展蔬菜生产、支持城乡人民吃菜的重要性讲话。由此, 甪直镇的杂交粳稻种植面积仅2~3年时间迅速扩大到400hm2以上。产量提高到9 000kg/hm2左右, 较原种植的常规粳稻增产825kg/hm2。蔬菜的种植面积发展到667hm2以上, 有力地支援了城乡人民吃菜问题。为确保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甪直镇科普队伍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配办1名副书记分管, 镇科协具体领导, 由农林、畜禽、水产、工业、商贸、文教、卫生、交通等部门组成的科普队伍, 在镇科协的领导下, 开展各项科普宣传活动。

2 科普宣传的必须是经试验示范成功的

科普宣传的必须是经试验示范成功的, 必须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必须是真实的成果, 农村农业科普也是如此。实践证实, 近年来在农业科普宣传中, 均遵循这个原则, 由此获得了种植业、养殖业增产, 农户、养殖户增效。在推广杂交粳稻时, 遵循了先搞引种试验、示范种植, 获得成功后再全面推广种植。起初先引进了寒优杂交粳稻, 经试种1 400m2试验田, 获产量8 250kg/hm2, 较种植的常规粳稻88-122增产622.5kg/hm2, 说明了种杂交粳稻有较大的增产幅度。以后逐年引进试种了泗优、8优、86优、申优, 直至现在种植的常优和甬优8号, 产量增至9 000kg/hm2左右, 较原种植的寒优增产750kg/hm2左右, 较现在种植的加33增产1 012.5kg/hm2。在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中, 甪直镇部分菜农与上海市农科院挂钩, 向上海市农科院学习技术, 引进菌种, 利用大棚等设施种植食用菌获得成功。起初从普通蘑菇开始, 发展到现在的香菇、平菇、茶树菇、小白菇、金针菇、袖珍菇、猴头菇、白茸菇等10多个品种, 年产食用菌1 110t, 年产值1 221万元。实践证明一个新品种推广、一项新技术的普及, 均应遵循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原则。

3 科普工作必须依靠群众, 走群众路线

科普工作的开展基础在群众, 关键在领导, 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要搞好科普工作, 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否则将一事无成。实践证明, 甪直镇每一项科学技术的推广都依靠了群众, 走群众路线。例如全镇在大力推广杂交粳稻时, 推广稻麦油良种上, 每年要举办技术培训班2~3次, 现场会3~4次, 受培训人数在1 000多人次, 印发科技资料3 000多份。通过技术培训及现场培训, 广大农户认识到种杂交粳稻的原因及好处、推广稻麦油良种的原因及好处;学到了杂交粳稻因种栽培技术及常规稻麦油因种栽培技术, 最后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户增收。在发展旱地蔬菜、水生蔬菜及大棚蔬菜中, 每年都要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及现场培训, 特别是大棚种植的番茄、甜椒、西瓜育苗技术培训、整枝技术培训以及各类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和无公害栽培技术培训, 将这些技术教给群众, 让种植户掌握科学技术, 实行科学种田。实践证明, 推广这些技术均是依靠群众, 走群众路线, 使广大农户普及了种菜、种瓜等科学技术, 实现了增产增收。

4 科普工作必须发挥各条战线的作用

科普工作必须发挥各条战线的作用, 例如在开展农业科普工作时, 必须发挥农林服务中心中的栽培、种子、土肥、植保等科技人员的作用, 在开展技术培训、现场培训时, 由这些科技人员负责讲课、现场会指导及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在畜禽水产养殖业中, 由畜禽水产科技人员负责培训会讲课, 印发科技资料, 使种植户、养殖户掌握技术, 实现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由此全镇的粮油生产、畜禽生产、水产生产实现了增产增收, 充分发挥了各条战线的科技人员的作用。

此外, 在文教、卫生、环保科普上, 全年共进行文艺演出30多场次, 结合科普宣传, 成效显著;举办以“环保、节约、安全和健康、卫生、和谐”为主题的八项图片巡回展, 制作宣传横幅10多条, 宣传版块80多块;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1.5万多份, 涉及对象2.5万人次;并成立80多人组成的科普志愿队伍, 辛勤耕耘在市镇、农村与田头, 广泛开展了科普活动。医生们也奋勇向前, 摆摊设点, 全年开展义诊活动10多次, 为群众义务看病, 还有些医务人员深入街道闹市宣传医药卫生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保健知识以及老年人三高防治知识, 深受广大群众欢迎。镇交管所同志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 特别是对中小学生及入学前儿童, 进行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宣传, 他们在市镇要道、学校门口、街道社区门前, 广泛设立宣传窗栏、宣传版面及流动车宣传交通安全, 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镇科协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 发挥了各部门各条线的作用, 普及了种植业、养殖业科学技术, 医疗卫生部门发挥了各科室医务人员作用, 开展义诊及保健知识宣传, 交管部门同志普及了交通安全知识, 充分发挥了各条战线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

摘要:科普工作是科协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科协是在党领导下的一个人民团体, 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科普工作的发展, 必须是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必须依靠各单位支持, 必须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科普工作者的辛勤耕耘。

关键词:农村科普,组织健全,群众路线,各方协同

参考文献

[1]刘俊.当前加强农村科普工作之我见[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4) :45-49.

篇4: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科普工作的普及,前来参观的人数有所增加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仔细分析这些数字还是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由于场地有限,时间较短(2天),传统科普点如博物馆、校史馆和天体物理中心的参观人数都是稳步增加,简单的互动项目如基础陶艺体验并没有吸引到更多的人,而推出新的科普活动特别是高科技产品的科普点如光电子实验室却人数激增,同时生命科学院、数字文化中心和陶艺中心的总参观人数虽减少,但是其中非中小学生的人数却在增加。

火灾重点实验室科普情况

火灾重点实验室作为安徽省内唯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我们也重点作了专访和参观,声誉较高而且是必须掌握的火灾科学,仍吸引了较多的公众,但是人数却在大量减少,这在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于基础火灾科学的了解程度在提高,说明在这2天活动期间人们有其他更希望了解的科学,同时也跟火灾实验室本身科普展示有关,去年跟今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都是常规的火灾科学和装置讲解、视频也很陈旧,新的研究成果并没有任何反映,因此人数会有所减少。

通过我们针对火灾实验室的实地调研和访问,我们了解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年科技部下发专项经费,再加上实验室经费和学校拨款,资金上问题不大,却没有一人是专职做科普,积极性不高。只有一人每年花不到十天在做有关科普方面的工作,而且这种工作只是兼职工作,不会在业绩或是工资上有任何体现,这样就没有积极性。这些科普工作基本每年相同,包括一年一次的只在中科大进行的疏散演习、一年4次的社区宣讲以及每年一次的科技活动周上的展示,和火灾实验室自身的发展没有结合,包括火灾实验室目前正在研究的超高层建筑主动防火技术及复杂环境森林火行为与扑救辅助决策。但是同时在本领域火灾科学交流上及实验室的发展上还是非常让人瞩目的,目的可能不是为了科普但却是对本领域专业人才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主办第8界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大会,曾举办了6次地区和双边性会议,3次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参加国内会议150人次有105人宣讲论文,名下的《火灾科学》学报和网站也发挥了科普的作用,更是在2012年4月与安徽电科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共建项目,并多次组织人员到消防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在产业上曾开发“虚拟灭火”产品、考核和训练官兵的“灭火打分”产品并与中科大讯飞合作生产;与西藏政府合作建立3700米海拔实验室;与波音公司签订年200万的飞机防火项目等等,这表明作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其实力与发展是其他重点实验室无法企及的,而在科普工作上如若没有经费和人员的支持,没有政府的推动,效果也不大。

天体物理中心的科普工作

作为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天体物理中心直接由科协负责。天体物理作为理科的集大成者,知识具备涵盖广、交叉性、前沿性等特点,毕业生的职业多样化,在提高公众素养上可以发挥别的学科不能发挥的作用,可以是不同层次背景的公众,非常值得挖掘和开发科普形式。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科普活动包括展板和知识竞答、观看《银河铁道之夜》和《宇宙探索》等影片以及天文观测,在平时出现奇特天文现象如日食时,中心也会宣传开放天文观测台,制作天文基础知识的书签赠送,同时还举办了夏冬令营组织一批青少年天文兴趣小组到郊外观测和学习基础知识,对于培养他们成为天文物理的下一代研究人员有很大意义。同时科大校园里还成立天文爱好者协会,经常举办一些协会活动包括讲座和科普展板宣传,同时这些成员因为具备比其他人更多的专业知识,在学科交叉创新上有一定的优势,在科技活动周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深入浅出的讲解获得一致好评。在访谈时我们还了解到比起火灾实验室他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缺乏经费,很多好的项目计划因此不能实施,特别是在活动周上本来计划希望将一些当代天文物理的发展展示出来,需要制作视频或更新影片,希望能把研究生们做的实验能够简化出来做给公众们看,但是首先没有专业人员拿出时间和精力来做,更没有专门的基金支持,只能选择常规的科普展示,据负责人介绍他们是很想创新,很有积极性,也曾有很多科普计划,最大的困难在于经费,许多想法无法实施。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篇5: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以实施“三大工程”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2005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06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从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07、2008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全市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奋斗目标、扶持政策、工作举措,对指导我市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因地制宜,狠抓“三大工程”,不断深化扶贫工作

全市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农民异地转移等“三大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到2007年底,全市欠发达乡镇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通村率达到76.6%;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58.74%;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走出去”、“输出去”、“考出去”,拓展创业空间。通过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从2000-2007年底,全市已累计建立下山移民小区166个、点189个,安置下山迁移农民3.78万户、14.28万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到2007年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从2005年底的18.1万人减少到8.5万人,净减9.6万人,加上4万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农户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为75%。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3元,比上年增长13%,增加504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三)部门协作,结对帮扶,不断促进扶贫工作

部门各尽其职,深化项目引导,增加农民收入。5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实施开发农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2580个,投入开发资金5.57亿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7269.8万元。新建农业基地56.9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覆盖行政村1441个,带动农户11.7万户。全面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和“一村一计一部门”帮扶机制,通过单位结对村、干部结对户的办法,把帮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07年,全市31421名干部结对33761户低收入农户,资助资金1217.4万元,帮扶项目10590个,项目资金2032万元。同时,不断深化“六个双百”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农村、合力扶助低收入农户。2007年,百家民营企业扶百村结对帮扶115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369万元。1055家文明单位与940个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533万元。55名侨胞、27个侨团结对帮扶76个村,共捐资761万元。青田县还开展“百个侨团助百村”、“千名华侨扶千户”活动,共有327名华侨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81.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全市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一)制约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外在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立地条件差、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块小、分散,而且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约了我市农业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水平较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设备差,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市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合作社组织从事种养业的比例高,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城镇产业规模小,二、三产业发展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难以让低收入农户从第二、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下延伸不够,低收入农户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对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致使农业生产难以与市场对接,加之部分农村文化阵地萎缩,公共文化体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影响了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法带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二)制约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贫工作要靠“内治外帮”,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抓住扶贫工作的“牛鼻子”。目前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一些低收入农户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离开土地的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有的仍未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养鸭为了找点油盐钱”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于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一些低收入农户生产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传统的自然习惯,部分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农户“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过去长期实施“送钱、送粮、送衣”的扶贫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农户产生了靠政府靠社会救济度日的依赖心理,失去了改变贫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志气”贫困。

(三)扶贫的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一是强调经济的多,重视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强调的是增加“物”的因素,而忽视“人”的因素,一谈到扶贫就强调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项目等等,对于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不够。二是缺乏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有些扶贫资金、项目,采用平均分配办法,直接影响了扶贫的效益和效果;机关干部在帮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指导脱贫办法的少;在帮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的办法不多、措施单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础数据上,包括低收入农户、低保对象的确定,有些就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不够准确、真实、可靠。比如有些贫困户是由于家庭成员不承担或少承担赡养和扶养义务造成的,但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仍把他们列入扶贫对象,以致造成不良影响。

(四)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尽科学合理。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诱发新的债务。如下山脱贫中,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部分农民由于自然条件差,致富门路缺,原始积累少,而异地转移成本较高,农民除了政府补助的部分之外,自己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难以承担,导致部分下山移民负债。又如康庄工程对村级配套资金要求较高,我市地处高山的村级经济一般都较薄弱,有的村由于实施康庄工程导致村集体背上了债务,甚至有些村还存在因筑路而返贫的。二是资金渠道多头分散、门槛高,受益难。据了解,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资金也不少,但这些资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门,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项目规划、实施、验收不好统筹协调,增加乡镇村的操作成本、农户的生产成本。其中很多扶贫项目资金都是以“以奖代补”的形式下发或申请条件要求较高,而低收入农户由于无资金、无能力进行启动实施,根本无法争取项目资金,所以扶贫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规划项目不尊重群众意愿和不切合实际,有的地方农民想做的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规划,就不能申请扶持资金,而部门规划的项目不一定适合在当地实施,但为争取资金又必须申报,最终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扩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低保“提标扩面”将能更有效解决农村最低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但“提标扩面”下达比例指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低保对象难确定。由于分配到乡镇、村的指标是固定的,造成部分农村出现“粥少僧多”或者“粥多僧少”,引发农村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二是部分乡镇因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落实,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

(五)扶贫的机构、力量有待加强。一是扶贫的主管机构不健全。目前市本级和大部分县(市、区)扶贫办没有独立(青田、云和除外),大多与农办或农业局合署办公,而且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或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二是扶贫的资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贫工作要求多部门协作,但当前的协调主要在资源动员上比较有效,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上部门间的协作明显不足,形成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很好地将部门的资源、资金整合运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个方面又都出现资金缺口、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多数县(市、区)缺乏统筹兼顾、有效整合的机制,降低了扶贫的效率。

三、对策与建议

做好农村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市必须在认真总结过去扶贫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推进扶贫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理清思路,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市委[2008]1号文件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抓住扶贫关键环节,用统筹的眼光看扶贫,综合的手段抓扶贫,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林生产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打实基础。

二是狠抓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生态移民的决定,把高山远山立地条件太差的农户“请”下山。充分考虑就近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因素,选准移民点(如工业区附近、中心镇等),做到“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要提高低收入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搬迁的补助标准,以及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迁费用。

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对象的审定。扶贫对象的确定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规避人情因素,确保准确、真实、可靠,把真正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扶贫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对接到位。

四是加强扶贫分类指导工作。要继续向开发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齐下的方式转变。要积极开展信息帮助、产业扶持等开发性扶贫。目前我市贫困对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残等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适宜“造血式”的扶贫,对这部分人员应纳入政府低保救济。要进一步做好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尽量减轻乡镇的负担,对欠发达乡镇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以更好地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二)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完善扶贫工作组织。市本级、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扶贫工作机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市、县、乡、村及相关部门的扶贫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贯彻好“以人为本”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统筹抓好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做足“农”字文章,加大引导、指导、帮扶的力度。

二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力度。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是基层扶贫工作的生力军,要强化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责任。乡镇扶贫工作要有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协助村领导想办法、抓落实,发挥好基层扶贫的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县主管部门和帮扶部门的责任,扎扎实实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搞好扶贫工作。

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准确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数字统计成果取代实际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真扶贫、扶真贫”落到实处。

(三)政策扶持,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信贷扶贫,增加低收入农户增收实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在用足用活现行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资金,对一些不尽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二是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为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引导农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应给予特别优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贷款方式优势互补的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范围,开展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四)提高素质,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能力

扶贫先要“扶志”和“扶智”,才能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典型中,发现规律,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扬基层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建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增强广大低收入农户勤劳致富的光荣感。其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扶贫。要紧紧抓住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产业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贫。要引导低收入农户积极参与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在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采用流动式培训、乡村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尽量方便群众参与。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引进人才和技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引进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低收入农户讲课、传经送宝。要认真组织好农民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使每个有能力脱贫的贫困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要充实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低收入农户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辅导。

(五)科学帮扶,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从愿意为村里作贡献的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能人中培养村干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对他们加强政策、法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重奖优秀村级干部,激励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

二是积极推进互惠式产业扶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业主、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与扶贫项目相关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合同,项目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签定产业扶贫合同,项目风险由企业承担。当企业保证了低收入农户的利益、实现了预期的增收目标时,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给企业兑现项目资金,使低收入农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卫生事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落实农村低保、“五保”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残疾人扶贫等救助政策,确保特困群众的困难救助落到实处。要建立贫困群众法律援助机制,及时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篇6:关于农村科普工作调研情况的汇报

第一调研组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与提高,按照市科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部署,4月18日至30日,朱新民主席、花蕾副主席带着我们普及部的2名同志,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发区科协,采取听汇报、查资料、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调研,掌握了大量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制约当前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和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

1、科普组织网络较为健全。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自《纲要》颁布以来,各级科协切实完善组织体系为农村科普提供了保障。全市9个县(市)区共成立了企业科协79家,组建了乡镇科协89个,组建了街道社区科普组织134个,成立了所属学会83个,建有科技示范户10016户,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作战的农村科普工作网络。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农技协组织,创建了农村科普工作队,聘请了科普宣传员,直接参与农村科普服务工作。

2、科普投入力度较大。各地按照省委[2007]8号和市委

[2007]13号文件的要求,加大了对科普事业的扶持力度。目前,10个县(市)区、开发区的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1其中有6个县(市)区、开发区的科普经费已按人平0.3元落实到位。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科协科普示范项目的支持,认真实施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和省科协“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计划”项目,目前,全市共争取到国家和省资助项目17个,资金200万元,资助全市17个村和协会发展现代农业、推广普及科学技术。

3、科普设施较为完善。各级科协不断加强科普设施建设,科普服务能力日益增强。一是大力抓了科普画廊建设。各地均完成了市科协下达的科普画廊建设指标,去年新建科普画廊13处。全市共建起81处科普画廊,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受到群众的好评;二是大力抓了科协网站建设,各地均已建立并开通了网站,并配备了相关现代化办公设备。三是大力抓了科技馆建设。南漳县科协通过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寻找科技馆建设资金,预计年内建成使用;保康县科协多方筹资近200万元,完成了县科技馆二期工程的改造,增强了科普能力。

4、科普资源开发较好。一是引进了科普展品。我们新购臵了一套“壁挂式科技馆”展品,以“科普宣传大篷车”免费送展的方式,在广大农村开展巡展活动,受到广大群众好评。二是创作印制了科普挂图。去年,围绕预防手足口病,市科协印制了1万份科普挂图和12万份科普手册;围绕防震减灾,市科协印制了2.5万份科普知识挂图。通过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及时发放到基层,进行科普宣传,起到良好效果。三是开发了科普光盘。市科协、市政协、市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主题为“节能在我身边”节目,刻录了3500份光盘在全市发放。四是编写科普图书。市科协组织市属自然科学界20多个学会、60多名专家、学者编写了《襄樊市大众科普知识

系列丛书》,印刷1万套,免费发放到广大农村。这些科普读物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科普工作中的创新与突破

1、创新载体,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开展科普示范创建,实现农村科普整体联动。各地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为契机,广泛开展科普示范创建活动,把科普示范典型培植融入到基层科普工作中,以丰富科普活动为载体,用典型示范带动基层科普工作全面发展。2006年1月,中国科协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第一期培训班在我市举办。2006年10月,全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经验座谈会在保康召开。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5个、科普示范乡(镇)29个、科普示范村587个、科普示范社区44个。二是创建科普工作队,实现科技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2007年,宜城市开展了农村科普工作队试点工作。按照“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组建队伍、智力扶持、培育品牌、促进发展”的思路,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完善科普服务网络,组建专业科普服务工作队,初步建立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科普工作机制,发挥了社会科普资源的综合效应。2008年5月和12月,襄樊市和宜城市又在全国科普工作队总结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目前,枣阳、保康、南漳等县也都结合本地情况创建了各具特色的科普工作队。三是试点科普服务站,实现科普惠农服务链的延伸。在中国科协“科普惠农兴村”项目的基础上,市科协在“市优质油桃科普示范基地”建起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延长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链,初步形成了标准高、示范性强、覆盖面广、普及功能齐全的综合性科普

示范服务基地,被中国科协列为全国“科普惠农服务站”的试点。2008年11月,我市在山东蓬莱召开的全国科普服务站工作座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2、科农双赢,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科协事业共同发展。一方面通过全市各级干部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广大群众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普遍高涨,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生产技能都有了较大提高,农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进。一是各级科协以实施《纲要》工作为契机,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科普活动站等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技术培训,使全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二是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生活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识别和抵御邪教的能力。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创建、科普服务站、科普工作队、“站栏员”等科普品牌活动,强化科技成果的快速运用,搭建农业新品种快速转化通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科协组织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贯彻省委8号文件和市委13号文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全市共有10 位县(市)区科协主要负责人进入了人大、政协常委会;各县(市)区科协均召开了代表大会进行换届,至2008年底换届工作全部结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当前农村科普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县(市)区科普设施还不完善。比如,襄城、樊城、宜城、老河口4个县(市)区目前还没有科技馆。二是农村科普资源仍然匮乏,并缺乏共享。当前,对农村科普资源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农村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还比较慢,科普信息还不能实现有效共享。一些单位虽然已经建了科普画廊和橱窗,但缺乏宣传挂图,并且更换也不及时;有的县(市)区虽然建成了科技馆,但配套设施还不齐全、不完善,缺乏吸引力,活动难以开展。三是农村科普工作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虽然各地贯彻落实省委8号和市委13文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调研中发现一些县(市)区科普经费尽管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却没有按新标准(人均0.3元)足额落实到位。枣阳市到位0.2元,宜城市到位0.15元,谷城县到位0.15元,南漳县到位0.075元。一些基层单位由于自身财力不足,经费困难,科普工作缺乏足够的经费保障。

四、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想推动农村科普工作向更高层次创新发展,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理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科普工作的发展思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在农村科普工作中,我们认为就是要高举科普惠农大旗,实施科普惠农工程,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科普工作的基本遵循。

二是要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开展科普工作,实现各类科普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智力和组织、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围绕广大群众关

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发一批体现时代特色的科普资源,如各种科普图书、挂图和光碟等。

三是要健全和完善农村科普工作保障机制。针对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扩大内需的需要,建议采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与各级地方财政配套补充相结合的办法,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地方科技馆建设,为县级科协配备科普宣传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关规定,出台相关文件,积极探索《纲要》工作经费由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辅、市场运作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

篇7: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06-4-8 10:06:38

关于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根据主席会议安排,6月6日至13日,市政协文教委牵头组织部分常委和委员对我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进行了调研。宋林岭主席、朱纯国副主席、焦希勃秘书长参加了本次调研。委员们首先听取了市卫生局关于全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的通报,然后到两县一郊,分别听取了汇报,并深入到平定娘子关镇河北村、郊区河底镇河底村、盂县北下庄乡东河村等乡村,采取实地考察、入户访谈、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从而对全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需强化的工作措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

一、基本情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同于以往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合作医疗,是指在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下,农民自愿参加,个 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目前,我市平定、盂县、郊区三个农业县区已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益农民比例和通过补偿农民满意率均比较高。平定县作为全省15个首批国家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启动,国家为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补助10元,省市县三级地方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0元,农民个人每年缴纳10元,人头统筹资金共计30元。截止目前,平定参合农民210564人,参合率为83.3%,享受住院、门诊、健康体检等合作医疗资金补偿的农民191244人次,补偿总额达544.35万元。郊区作为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于今年元月18日正式启动,对参合农民实施省、市、区三级财政每年每人补助21元,农民个人每年缴纳15元,人头统筹资金共36元。截止4月底,参合农民120521人,参合率84.24%,享受合作医疗资金补偿的农民208人,补偿金额10万元。盂县作为我市试点县,于今年5月13日召开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会,工作已全面展开,于6月15日前完成筹资工作。市、县财政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补助20元,农民个人每年缴纳10元,人头统筹资金共计30元。目前参合农民179513人,参合率为75%。

(一)认识统一、组织得力

为落实好这一惠民政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全市二十件大事之一,纳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市委书记程步云多次关注并要求办好这件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实事,快推、全推、推好。同时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多次进行专题研究。一是市政府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三个农业县(区)及其所辖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管理中心,奠定了组织基础;二是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并下发了相关政策性文件,为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具体指导;三是实行分级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各级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和解决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加强督促、检查、指导,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广泛发动、积极引导

为提高农民的自愿参与意识,把做深做细宣传工作作为搞好合作医疗的关键环节。各县(区)、乡(镇)、村层层召开动员会、宣传会,党政领导带头入户,乡镇、村干部全方位动员,同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节目,传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永久性标语,出专栏、板报、出动宣传车辆巡回宣传等多种形式反复向农民群众讲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好处以及解答就医报销等具体问题,解除农民的疑虑和担心。

(三)强化管理、规范运作

三个农业县(区)共建立县、乡、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495个,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行业整顿和验收,实行动态评审管理,全市形成了三级齐抓共管的新型合作医疗服务网络。

(四)深入调研、制定方案

为了把握实际情况,三个农业县区都精心组织了有关人员对基线调查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级设立起付线,科学确定补助比例,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平定县经过一年的运行,坚持“以收定支,保障适度”的运营模式,实行动态管理,在维护实施方案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时调整和优化方案,通过资金的合理使用,确保了以大病统筹为主,切实减轻了农民因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努力提高了救助保障水平。比如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基金沉淀较多,农民受益面窄的现象,在2004年底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县合作医疗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综合评估,及时修改了实施方案,提高了补偿比例,平均补偿比例从26%调整到35%,农民感到满意。

(五)加强监管、取信于民

合作医疗基金由县(区)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合作医疗办公室进行管理,统一在农业银行设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坚持“以收定支,保障适度,自求平衡”的原则,做到了钱账分离、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确 保了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各县区、乡镇都成立了由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部门和农民代表参加的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对合作医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各县、乡都设立了公示栏、投诉箱或投诉电话,每月对合作医疗工作及报销补偿情况进行公示。通过多种形式的工作督查,使整个合作医疗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建立了公开、透明的运作模式,农民群众的参合权益也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二、存在问题

一年多来,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因开展时间短,在运行过程中

还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不充分。由于农民认识水平层次不同,加之宣传工作不够到位,一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解决大病统筹的问题认识不足,心存疑虑;一些身体健壮、多年不患病的中青年农民对参加合作医疗积极性不高;有些农民外出打工,长年不在户口所在地居住,觉得入合意义不大,因此不愿入合。

(二)补偿比例还不高,起付线设置较高,与农民的期望值存在差距。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刚开展此项工作用于补偿的面大,照顾了大多数人的参合积极性,致使大病补偿标准不高;二是农民个人参合资金相对较少,政府资助和集体扶持资金不大,新型合作医疗统筹资金盘子不够大;三是 政策规定的用药目录过窄,好多大病用药不在目录范围,致使目录外用药比例增大,无法实现补偿,另一方面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合作医疗用药目录掌握不全面,导致目录外用药占有比例过大;四是虽然经过基线调查,制定出了住院补偿标准,但由于调查的不够细致、全面,测算补偿报销比例不够科学、合理。

(三)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工作没有理顺。由于资金有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比例相对较低,解决一般家庭、一般病情能力尚可,但是现在花费几万元乃至十几万元的病情并不少见,当遇到特别贫困或者病情较重的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只有“爱莫能助”,贫困农民“看病难”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需要与民政部门主管的医疗救助制度的推行进行很好的衔接。

(四)定点医疗机构点少面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费用控制缺乏较为有效的措施。医药费用报销手续繁琐,办理速度慢,耗时长。不少农民为了报销门诊医药费,跑了乡里跑县里,来回批转跑下来,路费甚至比报销费用还高。外出务工的入合农民也觉得审核手续繁杂,来回申请补偿和报销都不方便。

(五)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较落后,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差。多数乡镇卫生院的住院治疗条件“廉价而不优质”,无法为农民解决医疗需求,农民只好去较高级别的医疗 机构就医住院,医疗费重的问题仍然无法改变。平定县作为国家试点县,2004年,国家对平定县5个卫生院投入了150万元进行危房改造,还计划对10个卫生院每所投入30万元更新设备。郊区、盂县这方面就较差,好多设备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购置的,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求很不适应。

(六)乡村两级卫生院所工作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缺乏高技术、高医德的医卫人才。乡村两级卫生院所医务人员多数是由以前的赤脚医生和略懂医药知识、略有一定行医经验的卫生人员组成。多年来一直补充不进年轻的有技术、有知识的医技人才,新老更替面临断档危机。一方面原有很多有技术、群众又认可的好医生流失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薪水待遇等原因,外地高技术医卫人才又不愿意到乡村去,就连本地土生土长、院校毕业的医技人员宁愿在大医院打临工或外出打工,也不愿回乡回村搞医疗服务,有的地方就连基本合格的医技人员也严重缺乏。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能力薄弱。三个县区工作全面铺开后,工作量相当大,县、乡两级工作人员明显不够,基层经办机构设备短缺,管理手段落后,参合个人交费还得靠人一家一户去收,既麻烦又不安全。市级未设专门管理机构,现由市卫生局基妇科兼管,这个科原本工作量就很大,加之人员少,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现象。

三、进一步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

全面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有利于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和城乡全面协调发展。为了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有序、稳妥地开展下去,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委员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乡村卫生人员、计生工作人员、群众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因势利导,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造声势,营造氛围,以鲜活的事例让受益的农民自己讲述自己真实的事情,使这一民生政策家喻户晓。确实让农民了解新型合作医疗的社会性、优越性、长期性,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医疗合作互助共济理念,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具体政策和实施方法,进一步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二)建立新型、科学的管理理念,探索合作医疗管理新办法。加强组织机构和办事机构的软件建设,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全市各县(区)、乡(镇)新型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人员相对较少,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在适当增加编制、人员的基础上,建议县乡两级管理机构人员可以搞成编制内人员、聘任制人员、雇员制人员各占三分之一,忙时来,闲时走,这样还可以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建议 成立阳泉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负责全市新型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工作;负责试点方案的制订、调查研究、督办检查、信息收集、日常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三)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制约管理,以防“开单提成”、“药品回扣”现象,防止对农民在身心上造成伤害,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规范操作,稳妥运行,在总结试点和外地经验的同时,要强化制度建设,尽快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制度、操作规范和运行规程等。同时,增强工作透明度,真正做到“阳光作业”。

(四)建立有效的筹资、管理和监管机制,筹好、管好、用好资金。既要防止补偿比例低,影响农民参合积极性,又要防止补偿过多,出现基金透支风险。要建立稳定、安全、有效、快捷的基金监管长效机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千方百计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成本、改革成本和管理成本,想方设法减少行政性支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低成本运行体系,确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方便农民及时、低廉、有效使用统筹合作资金。

(五)加大对乡村两级卫生院所的投入,提高卫生院所的管理水平和医护质量。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要加强乡村两级医卫队伍建设,通过医疗支农、培训学习等方式全面提高乡村两级医卫人员 医技水平,培养一支扎根农村、作风过硬、技术优良的农村卫生队伍。开发、更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程序软件,实现全程电脑自动化管理,全市各县区实行微机联网,网上查询、网上审核,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办尽可能大的事情,提高办事效率。

(六)适当提高补偿比例,降低起付线标准。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要照顾到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在继续调研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测算科学、合理的补偿比例,适当降低起付线标准,可在农民住院费用较为集中的范围内提高报销比例。如平定县由原来市县级补偿比例高调整为乡镇级补偿比例高,使参合农民积极性大增,又如,平定、郊区已经实施的妇女生育专项补助,凡计划内正常生育,一次性补偿200元,剖宫生育400~500元,这样有利于引导农民就诊流向,又使基层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全市推广。

七)适时、灵活调整和扩大参合农民就医用药目录范围,以适应农民群众多方面就医用药需求。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扩大定点医疗机构点,市、县、乡镇、村都要设定点医疗机构。建议将市一院、三院、阳煤集团总医院等大医院设为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大医院要向参合农民倾斜政策,实行“菜单式”收费制度,确实方便农民就医看病,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八)、尽快启动贫困农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协调工作。成立由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联合组成的贫困农民医疗救助管委会,合理使用农村医疗救助专项基金,明确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和其他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民。患大病的贫困农民在享受合作医疗补偿待遇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依然很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九)简化报免程序,方便农民就医看病。利民工程就要让农民既得实惠,又得便利。应削减门诊、住院费用报免中间环节,逐步推行门诊、住院现场直报方式。门诊住院产生费用可采用在哪家定点医院、卫生院看病,就由哪家医院按比例直接报免。方便附近参合农民就医看病,以适应农民“小病就近、大病择优”的需求趋势。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参合农民,也要简化手续,除大病大额医疗费用需要事先电话告知外,只要凭正规医院的证明和发票,无需补办任何手续,就可以报销医疗费用。

(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应建立由财政部门负责参合农民个人资金收缴和专户管理的长效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医疗补偿款由财政监管专户直接下拨各医疗机构,做到收支分离、管用分离、封闭运行。建议将新型合作医疗中国家、省、市、县(区)补贴款及配套经费和各级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工作经费的拨付纳入各级政府 “十一五”计划和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筹资、管理、监管机制,筹好、管好、用好每一分钱。

(十一)建议运行一段时间后,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区)乡(镇)推开试点,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统筹总额,人头统筹资金可由现在的30元提高到60—90元,增强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

篇8: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1 调查情况与分析

1.1 基本数据

本次调查采取当面了解、查看养殖档案和电话询问等形式, 先后调查了7个乡镇152户 (场) , 共3 519头能繁母猪。其中存栏能繁母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3个, 存栏能繁母猪10头至30头的养猪场49个, 存栏1~10头的散养户100个。据统计, 3 519头能繁母猪共年产7 129胎, 平均年产2.02胎, 产活仔71 200头, 平均每胎产活仔9.98头。28日龄断奶时存活60 628头, 胎平提供断奶仔猪数为8.50头。母猪产死仔6 423头, 占总产仔数的8.27。仔猪在哺乳期死亡4 119头, 死亡率为6.5%,

据调查情况分析, 不同规模猪场, 不同管理水平, 其母猪生产力有一定差异。其中存栏母猪500头以上的猪场, 母猪平均年产2.08胎, 胎平产活仔10.10头, 胎平提供断奶仔猪8.61头。存栏10头至30头母猪的猪场, 母猪年产1.92胎, 胎平产活仔9.75头, 胎平提供断奶仔猪8.42头。散养户母猪平均年产1.88胎, 胎平产活仔9.5头, 胎平提供断奶仔猪数8.0头。散养户中土杂母猪胎平产活仔9.7头, 胎平提供断奶仔猪8.2头。

1.2 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及养猪户反映的情况, 对我市母猪繁殖力情况作如下分析。

1.2.1 母猪生产力受三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影响, 即母猪繁殖力、公猪繁殖力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

在规模饲养条件下, 饲养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 三个规模化程度及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猪场, 母猪年产胎数和产活仔数、断奶仔猪存活数都高于一般规模猪场及散养户饲养的母猪。

1.2.2 母猪品种对繁殖力有一定影响。

良种母猪胎平产仔数略低于土杂母猪, 其中大约克母猪易肥, 发情不太明显, 难产发生率较高。土杂母猪初情期早, 分娩时产程短, 难产发生率低, 产仔数多, 但仔猪初生重小, 增重慢, 饲料报酬低。同时, 由于仔猪哺乳期较长, 母猪平均年产胎数相对较低。农村散养户可利用土杂母猪与瘦肉型种猪杂交育种, 选留其后代作母本, 能明显改善二者的繁殖性能。

1.2.3 下列因素对母猪的繁殖力影响较大

(1) 母猪产后疾病影响母猪妊娠。有的母猪产后发生子宫炎、阴道炎、产后无乳综合症等疾病, 虽经积极治疗, 但往往影响母猪妊娠, 一般推迟一个情期, 或推迟10天左右发情。

(2) 良种母猪第1胎断奶后发情困难。养猪户反映, 良种母猪膘情控制不好, 往往推迟产后发情期, 甚至长久不发情。这种情况一般为25%左右。

(3) 妊娠期流产。引起母猪妊娠期流产的原因, 一是某些传染性疾病如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蓝耳病等。二是高温高湿条件, 如有的猪场猪舍条件差, 往往到夏季气温39℃、相对湿度达到87%左右时, 部分母猪难耐高温而发生流产。三是免疫应激反应, 如有些油佐剂疫苗注射妊娠期母猪, 可引起2%~3%的流产率。四是霉菌毒素的影响, 如玉米水分大或保存不当, 发霉变质后其霉菌毒素可造成母猪流产或死胎。

2 提高母猪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2.1 养好后备母猪

2.1.1 要选择优质后备母猪

商品猪的遗传组成包括父母各1/2的基因。后备母猪的好坏可影响后代的生长速度、肉质、体型以及产仔数。选留大约克纯种母猪时要注意其外阴大小, 阴户太小的多发生难产。

2.1.2 加强后备母猪的培育

后备母猪宜小群饲养, 要求确保正常生长发育, 保持不肥不瘦的利用体况。在培育后备母猪期间, 要注意调教和加强运动。调教主要是训练母猪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如定时吃食、定点排泄等。加强运动和适当的阳光照射能强壮体质, 促进猪体发育匀称, 特别是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 预防肢蹄病。

2.1.3 适时配种

后备母猪的初配年龄一般应达到240日龄, 体重100kg以上, 且发情2次以上。当母猪表现出精神兴奋、外阴部红肿开始消退, 阴户松驰, 出现竖直皱褶, 有粘液流出, 用手压臂部不动或后退, 这时即可配种。由于个体间发情长短有差异, 为了保证受孕, 应采取复配技术。即在母猪发情后一天输精, 过12小时再重复输一次精。

2.2 养好妊娠母猪

2.2.1 妊娠前期重保胎

母猪从配种到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着床, 一般需要18~30天。这一阶段的饲料以中等营养水平和每日限喂2千克以内为宜, 可适当喂些青绿饲料。要尽量让母猪安静, 避免各种应激反应和过强运动, 防止跌跤或吵架, 以减少胚胎损失或流产。

2.2.2 妊娠中期适当控料

母猪妊娠中期指配种后40~80天阶段。此时, 受精卵已经牢固地在子宫壁上着床, 流产和死胎情况较少发生。这一阶段, 母猪食欲旺盛, 消化力强, 而胎儿营养需要少, 可适当控制精料喂量, 增喂青粗饲料, 防止母猪过肥而影响后期仔猪增长和产后正常发情。

2.2.3 妊娠后期要“攻胎”

母猪妊娠后期指怀孕80天至110天。这一阶段, 胎儿发育迅速, 需要大量的营养, 母猪还需要保证泌乳而蓄积营养, 所以, 应采用高营养标准和自由采食, 即所谓“攻胎”, 尽量提高仔猪初生重。特别要注意调整钙、磷比例, 预防母猪产后瘫痪。要多喂些易消化和易于通便的饲料, 如增加麦麸比例, 多喂青绿多汁饲料, 防止食滞和便秘, 避免造成难产和死胎。

2.2.4 分娩期管理要加强

母猪分娩期指怀孕110天到分娩这段时间。妊娠母猪进入预产期, 要有专人看护, 注意观察临产征兆, 做好接产准备。日粮供给应比妊娠后期减少30%~50%, 多喂青饲料。应避免应激反应而导致难产、不泌乳或发生乳房炎、子宫炎等产科疾病。母猪分娩时, 可停喂饲料, 喂一些温热淡盐水。在接产前要将母猪乳房、外阴部、臀部洗净, 然后用消毒药水清洗。当母猪分娩时产程时间超过3小时或每头仔猪产出所需时间超过30分钟的, 要及时安排助产, 以避免或减少因难产而造成的母猪疾病。

2.3 养好哺乳母猪

母猪分娩对机体是强烈的应激反应, 体力消耗大, 抵抗力下降, 需要细心护理。取走胎衣后, 要用干净的毛巾擦净母猪后躯血水, 用温水洗净乳房, 同时按摩十多分钟。分娩当天, 只喂些麸皮汤、稀饭等流质饲料, 供应充足饮水。第2天开始喂少量饲料, 以后逐日增加, 至7~10天, 才能让母猪自由采食, 要补充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和富含钙质及无机盐的骨粉等。同时, 可参照产妇的补养方法, 给母猪喂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 促进母猪产后康复和泌乳。□

收稿日期:2012-04-10

摘要:在养猪业发达国家中, 经营和管理良好的猪场, 母猪可达到年产30头活仔的目标, 而我国母猪每年提供的仔猪数相对较低。文章通过对湘乡市7个乡镇152户 (场) 3519头母猪生产力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阐述了湘乡市生猪养殖水平的现状, 提出了提高母猪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关于我市农村科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对我市建筑业外出施工情况的调研报告04-21

关于我市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04-28

关于我市经营管理情况调研报告04-17

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04-29

上一篇:大牙痛松动是什么原因下一篇:中国4a广告公司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