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诈骗分析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信用卡诈骗分析范文

恶意透支类信用卡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恶意透支类信用卡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分析

作者:邹劭坤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9期

【关键词】信用卡诈骗;非法占有央行2011年11月25日发布报告称,2011年前三季度信用卡授信总额和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均大量增长,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呈增长趋势,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3.80亿张,北京、上海等地信用卡人均拥有量最大,分别为1.12张、1.05张,远高于0.17张的全国人均拥有量。随之而产生的,就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大量发生,严重干扰了正常了金融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了“恶意透支”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或以上金额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犯罪。同时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还详细规定了,所谓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2009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六条又一进步规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实务中,由于发卡银行大量采取密集型集中催收的方式进行催款,因此对于解释中规定的“经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客观条件一般不存在证据认定上的困难,但对于其主观方面的前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则因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往往成为犯罪性质认定的难点。

本文从司法实践中出发,就恶意透支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证据认定进行分析。案例一:犯罪嫌疑人王某先后在中信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10家银行申领了15张信用卡,用于透支消费,共透支银行本金15万余元。经银行多次催收,仍未偿还,同时还以更换工作单位的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王某名下没有财产,但其父母家庭经济条件优厚。王某在银行催收过程中,向银行承诺父母会替自己还款。

问题:家庭还款能力是否应当认定为持卡人的还款能力?

分析意见:2009年两高司法解释中第六条第二款第一项将“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作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恶意透支行为的法定情形之一,而这一情形也是实务中最常见的信用卡诈骗犯罪行为之一,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不考虑自身还款能力而大量无节制的透支消费,使得这一类案件的发案率不断上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这个问题本文持否定态度,原因有二:

1、从信用卡透支的行为本质分析,持卡人以本人的个人身份证明和收入证明向银行申领信用卡,实际上是以自己本人的还款能力(主要是稳定的工作收入)作为担保向银行进行借贷,是一种既没有抵押物,也没有第三方保证人的借贷关系。因此如果持卡人超过还款能力大量透支,其行为就相当于是以一个编造的虚假还款能力取得银行信任,从而使银行基于错误的判断而交付钱款,继而构成“诈骗”行为。这一行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个人对单位的法律关系。

2、基于信用卡透支的个人性质,其家庭其他成员的还款能力并不构成持卡人本人的还款能力。若透支后亲属为其还款,则构成新的亲属与其本人之间的民事债权债务关系。可能涉及的是民法中的债务混同和债务免除问题。因此,本文认为信用卡持卡人家属或其他为其还款的第三方的还款能力并不能构成持卡人本人的还款能力,因此不能作为影响对其“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的认定。

案例二:2007年犯罪嫌疑人赵某向中国银行申办了信用卡一张、向民生银行申办了信用卡两张,用于日常透支消费,共计透支本金7万余元。犯罪嫌疑人辩称其在申办信用卡和使用信用卡时一直具有较高收入和优渥的还款能力,在2008年6月因意外事故导致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并提供了相关医疗证明、保险证明和之前的收入证明佐证。同时银行交易记录显示,2008年6月后犯罪嫌疑人依然存在透支使用的现象,对此犯罪嫌疑人称是为了在其交际过程中维持原本的“面子”,故而在丧失收入后仍然维持着之前的高消费。

问题:1.意外事故是否影响主观恶意的认定。2.丧失还款能力前所透支使用的部分是否应该计入恶意透支的本金额。

分析意见:恶意透支类信用卡犯罪实务中最常见的第三类辩解意见是“意外事故导致丧失还款能力”,即犯罪嫌疑人辩称其在申办和使用信用卡过程中一直具有良好的还款能力,中途系因意外事故导致丧失还款能力。对于这种情况,首先应当对意外事故的“客观性”进行分析,严格区分不可抗力导致的意外事故与还款风险控制不当的不同情况。如果客观证据足以证明意外事故的发生是超出了犯罪嫌疑人控制之外的,由客观的不可抗力造成的,如自然灾害、车祸、疾病等,同时意外事故发生后犯罪嫌疑人停止了透支行为,在银行催收过程中也没有消极逃避催收的行为,此时应当谨慎认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意。但实务中也存在许多犯罪嫌疑人所辩称的“意外事件”并非客观不可抗力造成的,而是因为犯罪嫌疑人在还款风险控制过程中的过失或放任,如股票投资、主动辞职、购买非生活必须的奢侈品等,此时的“意外事件”不应成为排除其行为非法性和主观恶意的理由。

第二篇:信用卡诈骗罪

上传时间:2011-12-29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信用卡诈骗罪行为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所谓使用,包括用信用卡购买商品、在银行或者自动取款机上支取现金以及接受信用卡进行支付、结算的各种服务。这里“伪造的信用卡”,是指本法第l77条规定的伪造的信用卡,即使用各种非法方法制造的信用卡。对伪造的信用卡,有的是伪造者自己使用进行诈骗活动,也有的是伪造者将伪造的信用卡出售给他人或者送给他人,由他人使用,进行诈骗活动。无论是自己使用或者是由他人使用,对使用者来说,都属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情形。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无论是进行购物或者接受各种有偿性的服务,在性质上都属于诈骗行为。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所谓作废的信用卡,是指使用因法定的原因失去效用的信用卡。根据有关规定,作废的信用卡主要有以下几种:(1)信用卡超过有效使用期限而自动失效。根据发卡银行和信用卡种类不同、信用卡的有效使用期限也有所不同,有一年、二年、三年或更长时限的。对于超过有效使用期限而不再继续使用信用卡或仍需要继续使用而办理换卡手续的,都应将过期的信用卡交回发卡银行或者发卡公司。(2)信用卡持卡人在有效期限内中途停止使用该卡,此时该信用卡有效期虽未到,但在办理退卡手续后即归于作废的。(3)因挂失信用卡而使信用卡失效。

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作骗,所谓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是指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而骗取财物的行为。如使用捡得的信用卡的;未经持卡人同意、使用为持卡人代为保管的信用卡进行消费的等等。

4、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信用卡的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其发卡银行信用卡帐户上资金不足或已无资金的情况下,经过银行批准,持卡人仍可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信用卡的透支,实质上是银行向持卡人提供的消费信贷、即允许持卡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先行消费,以后再由持卡人补足资金,并按规定支付一定的利息。在我国各发卡银行一般均规定允许持卡人在一定限额内进行短期的善意透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其既对国家有关的金融票证管理制度,具体来讲是信用卡的管理制度造成侵害,同时也给银行以及信用卡的有关关系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产生损害。犯罪对象是信用卡。所谓信用卡,是指信用卡公司(包括各类发卡机构)以持卡者的信用为条件,发给持卡人的用于购买商品、取得服务或者提取现金的一种信用凭证。以此凭证,持卡人可以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消费,接受服务,如到商场、商店购买物品,到宾馆、饭店、娱乐场所享受服务等,而不必支付现金。尔后由信用卡指定消费的地点通常称为信用卡特约商户向发卡行支付款项,发卡行再从持卡人所存取的款项中扣除有关消费费用。同时,持卡人还可以凭卡到发卡机构指定的营业网点存取现金,信用卡只能供本人使用,不得转让或转借,更不能典当或抵押。

信用卡,就其内容而言,一般应包括:(1)在卡片的正面上,应印有信用卡公司设计的图案、公司名称及信用卡名称,并有信用卡专用标志或防伪暗记;(2)用打卡机将信用卡公司的代号、信用卡号码、持卡人姓名、有效期等内容用凸起的字码打在卡上,以便在使用时可用压卡机将这些内容复写在签字单上;已在信用卡的背面预留持卡人的签字,用之与签字单上的字体相对较。一般还印有发卡公司诸如限用范围、支付货币种类限定等的简单声明;(3)在背面设置一条磁带,记录持卡人的有关资料与密码,以供电脑终端或自动柜员机鉴别真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具体行为表现为: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所谓使用,包括用信用卡购买商品、在银行或者自动取款机上支取现金以及接受信用卡进行支付、结算的各种服务。这里“伪造的信用卡”,是指本法第l77条规定的伪造的信用卡,即使用各种非法方法制造的信用卡。对伪造的信用卡,有的是伪造者自己使用进行诈骗活动,也有的是伪造者将伪造的信用卡出售给他人或者送给他人,由他人使用,进行诈骗活动。无论是自己使用或者是由他人使用,对使用者来说,都属于“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情形。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无论是进行购物或者接受各种有偿性的服务,在性质上都属于诈骗行为。

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所谓作废的信用卡,是指使用因法定的原因失去效用的信用卡。根据有关规定,作废的信用卡主要有以下几种:(1)信用卡超过有效使用期限而自动失效。根据发卡银行和信用卡种类不同、信用卡的有效使用期限也有所不同,有一年、二年、三年或更长时限的。对于超过有效使用期限而不再继续使用信用卡或仍需要继续使用而办理换卡手续的,都应将过期的信用卡交回发卡银行或者发卡公司。(2)信用卡持卡人在有效期限内中途停止使用该卡,此时该信用卡有效期虽未到,但在办理退卡手续后即归于作废的。(3)因挂失信用卡而使信用卡失效。

3、冒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作骗,所谓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是指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而骗取财物的行为。如使用捡得的信用卡的;未经持卡人同意、使用为持卡人代为保管的信用卡进行消费的等等。

4、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信用卡的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其发卡银行信用卡帐户上资金不足或已无资金的情况下,经过银行批准,持卡人仍可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信用卡的透支,实质上是银行向持卡人提供的消费信贷、即允许持卡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先行消费,以后再由持卡人补足资金,并按规定支付一定的利息。在我国各发卡银行一般均规定允许持卡人在一定限额内进行短期的善意透支。实践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银行信用卡可以透支的特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透支款或者在大量透支后潜逃隐瞒身份、以逃避还款责任,这种行为即为此项所称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诈骗犯罪。 本罪必须是利用信用卡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大”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主要界限,对于数额不是较大的信用卡诈骗行为,可以追究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单位亦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确无诈骗故意,即使违反有关信用卡管理规定获取了财物,也不能以犯罪论处。如不知是伪造、作废的信用卡而使用,善意透支,误用他人信用卡等,均不能作犯罪论处。 处罚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所谓情节严重,是指诈骗数额巨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这里的数额巨大,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是指诈骗5万元以上者。至于其他严重情节,主要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伪造后又使用的;使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多次使用信用卡进行诈骗,屡教不改的;因其诈骗行为造成他人公私财物的巨大损失的;因其行为造成恶劣的影响的;等等。

所谓情节特别严重,是指诈骗数额特别巨大以及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标准,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是指20万元。至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主要是指以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为常业的;属于累犯、惯犯或多次作案的;具有多个情节严重的情形的;因其诈骗行为造成他人特别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利用诈骗财物进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的,因其行为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的;等等。 法条及司法解释 [刑法条文]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第一百九十九条 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第二百条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二百八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篇:信用卡诈骗罪

恶意透支 所谓透支,是指持卡人在发卡行帐户上已经没有资金或者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发卡协议或者经银行批准,允许其超过现有资金额度支取现金或者持卡消费的行为。透支实质上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短期信贷,透支功能也是信用卡区别于其它金融凭证的最明显特征。信用卡透支建立在持卡人良好的资信基础之上,因此,透支人仅限于合法持卡人,非合法持卡人利用所持信用卡进行透支的,不能认定为信用卡透支。透支可分为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

善意透支可分为完全合法的善意透支和不当透支。完全合法的善意透支,指持卡人完全遵循信用卡章程和发卡约定,在约定或规定的额度、期限内行使透支权,并如期归还的行为。不当透支,是指持卡人违反了信用卡章程和发卡约定,超过约定或规定的额度、期限进行透支,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及时归还或者自动归还的行为。完全合法的善意透支与不当透支的相同之处是行为人均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其界限在于,是否遵守了信用卡章程和发卡约定。不当透支实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恶意透支可分为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和犯罪性的恶意透支。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违反信用卡章程与约定进行透支,逾期不还,但诈骗金额较小的行为。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拒不归还的行为。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按照行为类型,又可分为超限额的犯罪性恶意透支和超期限的犯罪性恶意透支。一般违法性的恶意透支和犯罪性的恶意透支相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均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达到了犯罪程度,实践中以是否达到了司法解释的数额为标准。二者不但有量上的区别,而且还有质上的划分;

区分上述透支的不同类型,有助于我们对恶意透支行为的认定。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有下列要件构成:

(1)主体要件。仅限于合法持卡人。骗领信用卡人和其他非经申办程序而基于诸如借用、拾取、收买、盗窃、抢劫等行为持有信用卡的人员,不能成为恶意透支的主体。原因前文已述,此处不赘。

(2)主观要件。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形式是故意,包括对规定限额、规定期限的明知和非法占有目的。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一般基于对其行为的推定,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拒不归还既是行为的一个客观方面,又是推定非法占有目的的重要依据。推定过程中,要区别具有主观恶性的拒不归还与存在合理的客观因素的不能归还,前者是主观不愿,后者是客观不能。信用卡的透支本身是一种高风险的业务,银行应充分意识到其风险成本,如果持卡人在透支后,确属有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客观上不能归还的,基于刑法的谦抑性,不应作犯罪处理。司法实践中,行为人有下列行为,可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持卡人巨额透支后携款逃跑的;透支用于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透支款项无法归还的;将透支款项用于挥霍、购买奢侈品,大大超过其实际支付能力的。

(3)客观要件。犯罪性的恶意透支的客观方面有两种表现。一是,超过规定限额透支,经催收不还,此称为超限额的犯罪性恶意透支。所谓透支限额,是指发卡银行规定的持卡人可使用的超过其实际存款余额以上的最高限额,包括单笔透支限额和月累计透支限额两种。超过限额透支的,发卡银行随时都可以催收。按照 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精神,“不归还”是指在“收到发卡银行催收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仍不归还”;如果行为人未经催收自动归还或者在催收后归还透支款项的,不以犯罪处理,构成不当透支,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另一是超过规定期限的透支,经催收不还的,此称为超期限的犯罪性恶意透支。《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准贷记卡透支期限最长为60天,发卡行有的规定为 1 个月。若透支额虽没超过限额,但超过上述期限,经发卡行催收后仍未归还的,构成犯罪。催收后行为人归还的期限为3个月。如果行为人未经催收自动归还或者在催收后归还透支款项的,不以犯罪处理,构成不当透支,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对于3个月的期限,笔者认为,信用卡诈骗罪近年来发案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恶意透支为犯罪手段的居多,在此情况下,为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催收还款期限应适当缩短,以防止犯罪人在催收后逃之夭夭,为侦破带来不必要的难度。由于行为人与发卡行签约时,已被明示告之可透支的最高限额与期限,其本不应当故意违反,经催收后又拒不归还,主观恶性和非法占有目的已昭然若揭,何须要给其长达3个月的期限?笔者认为,催收的期限以1个月为宜。

对“催收不还”学界也有不同理解。如有人提出催收可以催收的次数为依据,三次催告无效果的,以犯罪处理。还有人认为,对有利用信用卡透支功能进行巨额诈骗嫌疑的,即可以犯罪处理,不必以催收为必要,经立案后归还的,可视为退赃情节。对上述观点,“三次催告说”我们认为并无可操作性,三次催收既加大了发卡行的工作量,又不能防止犯罪人逃避侦查。“催收非必要要件说”虽能有效打击犯罪,但是有混淆民事与刑事界限之嫌。持卡人虽违反规定超额、超期透支,但从行为本质看,仍属于民事行为,未经催收即行立案并采用强制措施,把刑事介入民事纠纷,有违刑法谦抑性原则,并会造成刑法保护功能的过分扩张和保障功能的萎缩。

透支款还款主体不仅限于持卡人,而且还包括担保人。拒不归还的处理原则是持卡人本人拒不归还。因此,发卡行直接向持卡人催收遭拒的,即可认定犯罪,因为持卡人拒不归还时,其非法占有目的就可推定,符合全部犯罪构成要件。至于其担保人为其归还了透支款,可以作为量刑情节考虑;发卡行直接向担保人催收的,担保人归还的,持卡人不成立犯罪;担保人拒不归还,但持卡人并不知情的,不构成犯罪,持卡人知情并拒不归还的,构成犯罪。 透支数额的认定上,应注意,在超限额的犯罪性恶意透支中,透支犯罪数额是指全部透支金额,而非超过限额部分;透支犯罪数额是指透支金额本身,而不包括利息和罚息。 司法解释 编辑 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9年10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5次会议、2009年11月12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2月16日起施行。

二 ○ ○ 九 年 十 二 月 三 日 法释〔2009〕19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5次会议、2009年11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

为依法惩治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活动,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和持卡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现就办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复制他人信用卡、将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写入磁条介质、芯片或者以其他方法伪造信用卡1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

(四)项规定的“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

伪造空白信用卡10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

(四)项规定的“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

伪造信用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伪造信用卡5张以上不满25张的;

(二)伪造的信用卡内存款余额、透支额度单独或者合计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三)伪造空白信用卡50张以上不满250张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伪造信用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伪造信用卡25张以上的;

(二)伪造的信用卡内存款余额、透支额度单独或者合计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三)伪造空白信用卡250张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本条所称“信用卡内存款余额、透支额度”,以信用卡被伪造后发卡行记录的最高存款余额、可透支额度计算。

第二条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10张以上不满100张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

(一)项规定的“数量较大”;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5张以上不满50张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

(二)项规定的“数量较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10张以上的;

(二)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100张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50张以上的;

(四)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10张以上的;

(五)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10张以上的。

违背他人意愿,使用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等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

(三)项规定的“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

第三条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1张以上不满5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5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第四条为信用卡申请人制作、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涉及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或者涉及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分别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定罪处罚。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或其人员,为信用卡申请人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分别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定罪处罚。

第五条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

(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第六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20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100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单位犯本解释第一条、第七条规定的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依照各该条的规定执行。[2]

辩护词 编辑

信用卡诈骗罪的辩护词

山东保君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家属李某的委托,并指派律师韩东作为被告人李xx(以下简称被告人)的辩护人,律师接受委托后查阅了相关案卷并会见了被告人。辩护人对于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犯有信用卡诈骗罪没有异议。现辩护人根据公诉人的公诉意见以及客观事实与法律,针对被告人的量刑及处罚提出辩护意见如下:

1、在庭审过程中,被告人自愿认罪,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第九条的相关规定,请法院在量刑时酌情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被告人李xx的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请法院在量刑时酌情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首先,被告人诈骗的金额为9800.65元,数额不大,虽然该数额已经构成了信用卡诈骗罪,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是毕竟数额有限,社会危害性并不大。

其次,被告人虽然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实施了刷卡消费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但是,信用卡并不是由被告人伪造,甚至该卡并不是由被告人控制使用,而是由饺子(在逃)提供给被告人,被告人在整个犯罪的过程中只是刷卡消费,对于其使用的信用卡的其他具体情况,被告人并不是十分清楚,相对于提供或者伪造信用卡的犯罪分子,被告人李xx的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不大。

再次,被告人在实施刷卡行为后即被公安机关及时抓获,部分赃物在案发时也已经被追回,在诈骗案件当中,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是一个重要的特征,结合到本案,被告人没有获得任何的利益,其所控制的赃物也如数的被公安机关追回,因此,被告人的社会危害性不大。

综合以上三点,请法院在量刑时予以充分考虑,酌情对被告人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被告人李xx的犯罪行为主观恶性不深,请法院在量刑时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被告人因为手机生意不好,其犯罪动机非常的单纯,就是急于摆脱困境,才同意与另一被告人以及饺子通过刷卡骗取一定的资金用于做生意,并没有要刻意的去破坏国家的金融秩序以及侵犯他人的公私财产,且被告人在整个过程中的分成只有10%。辩护人认为,被告人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加上急于摆脱生意不好的困境,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根本的目的并不是通过诈骗来发家致富,这与其他以诈骗为生的犯罪份子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被告人主观恶性并不深,请法院在量刑时予以充分考虑。

4、被告人李xx归案前一贯表现良好,是初犯、偶犯,没有前科。 被告人在归案前在青岛做手机生意,是正经的生意人,没有任何的不良嗜好和不良记录,更没有犯罪前科,这次犯罪只是因为见财起意,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是初次犯罪、偶然犯罪,其社会危害程度和主观恶性均与惯犯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法院在量刑时予以充分考虑。

5、被告人李xx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并积极缴纳罚金。

被告人对公诉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并自愿认罪,这一态度是应当加以肯定的。被告人归案后,对整个作案过程主动的做了详细的供述,认罪态度好,坦白交待了所有的犯罪事实,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查清案件的事实,可以看出其有真诚的悔罪表现,比起拒不认罪、负隅顽抗的被告人其社会危害性要小的多。另一方面被告人虽然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仍然积极的向法院缴纳了罚金,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被告人认罪服法和真诚悔罪的态度。

综上所述,辩护人认为,被告人无论是从主观的犯罪动机,还是在归案后的认罪态度上,都可以看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无论是社会危害性还是主观恶性都不大,在这个前提下,法律应对被告人以教育为主,提高被告人的法律意识,以惩罚为辅,给被告人一个改正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故辩护人恳请法院酌情对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

辩护人:山东保君律师事务所 韩东律师

2010年2月6日 实际操作 编辑

目前国家在打击的信用卡诈骗案的过程中,以要求欠款者还款为主要目的。一般情况下,警察将犯罪嫌疑人进行刑拘后,看守所都会建议持卡人及其亲属进行还款,在持卡人进行还款后,大部分情况都可以进行保释。在受理案件的过程中,欠款的金额是以银行提供的数据为准,而银行提供的数据一般是包含了本金、利息、复利、滞纳金以及超限费等全部费用的总和。持卡人只能在按照银行提供的数据进行还款后,才可能进行保释。如果对银行的数额有异议,可在刑拘至法院开庭的时候再进行争议,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要在看守所里呆到三至四个月方能开庭。 立案标准 编辑

本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

(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2、恶意透支1万元以上的行为。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3]

第四篇:信用卡诈骗类型和防范措施

信用卡诈骗类型和防范措施1.利用伪造信用卡诈骗

此类信用卡诈骗案件占17.9%。主要是行为人或是自己直接伪造信用卡,或是从他人手中购买伪卡进行诈骗。伪造信用卡的关键是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获取,有利用职务之便窃取,也有通过互联网客户在线登录等途径获得,尔后再利用信用卡制作设备伪造信用卡进行套现。典型案例:2009年,冯国涛的前女友黄海慧由于工作关系知道公司业主朱某的一张建设银行卡卡号及密码,卡上平时都有几十万元的存款,冯国涛产生伪造信用卡诈骗的念头。他通过网络以3万余元的价格购得一套信用卡制作设备,然后让黄海慧窃取朱某的信用卡信息。冯国涛找人伪造了一张信用卡,找到专门负责套现的义乌人陈某。7月6日,冯国涛和同伙赶到义乌,在陈某公司的POS机上成功将伪卡内的100万元钱套现,陈某拿到30万元手续费。

2.冒用他人信用卡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用他人名义,使用他人的身份资料和相关财产证明等从银行冒领信用卡,直接取现、消费。

典型案例:2008年9月,义乌苏溪人楼兴法因拖欠邵宝宝的债务,楼兴法、邵宝宝、楼峰煜(有POS机)合谋冒名黄某申领银行信用卡,透支套现。

楼兴法骗取黄某的身份证后,与楼峰煜共同伪造了黄某的工作、收入证明及商品房产权证,办理了两张信用卡,共套现19992元用于归还拖欠邵宝宝的债务。

3.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

信用卡持有人透支后,经银行两次催收三个月后仍不归还,即构成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占信用卡诈骗案的71.4%。值得一提的是,此类案件中有部分行为人主观上可能并无太大恶意,却产生了严重后果。

典型案例:2007年3月份,义乌人冯某在义乌某商业银行办理了一张透支额度为1.5万元的信用卡。截至今年5月17日,冯某透支本金14988.87元人民币并造成滞纳金和利息共计

40240.45元人民币。该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多次催讨,但冯某一直未归还。案发后,冯某还款3.5万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3万元。

4.通过网络实施诈骗

利用网络进行信用卡诈骗的新型犯罪也已出现。

典型案例:去年7月份,徐胜超通过网络找到黄某,自称能为其办理高额的透支信用卡,并于同年8月20日,让黄某在某银行义乌支行办理了以其妹名义开户的银行卡并开通网上银行。次日,徐胜超冒充银行办卡人员,从黄某处取得银行卡和密码及其身份证复印件。后徐胜超骗黄某又办了一张该银行的银行卡并需存入10万元。当日,徐胜超即通过网上银行关联程序(是指只要持卡人有一张银行卡办理了网上银行业务,输入身份证号和密码后,在同一银行办理的其他银行卡均可在网上显示,并仅通过密码而无须插入U盾即可以实现关联账户之间的相互转账),将黄某银行卡内的8万元转走,分多次在ATM机上取现。信用卡诈骗案件多发的原因

通过分析义乌近年来发生的信用卡诈骗案件,义乌市检察院发现,造成此类案件多发的原因主要有4点,正是管理上的漏洞导致了信用卡诈骗案件的多发。

1.金融机构对信用卡的发放、POS机的设置审核不严。POS机的发放使用审核监管不严,导致不具备资格或利用虚假身份信息就能轻易申请办理信用卡和POS机,为信用卡诈骗埋下了隐患。

2.有关部门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给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及利用公民信息伪造信用卡创造了条件。

3.网络监管、防范诈骗工作不到位。一些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信用卡诈骗案件频发,但银行却未能及时更新技术设备,造成打击犯罪被动、滞后的局面。制假售假类广告在网络上又随处可见,网络监管未能及时跟上。

4.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信用信息系统未联网,致使诚信评判缺失。因银行间信息不连通,犯罪分子在一家银行恶意透支后,往往又到另一家银行申领信用卡透支,连续作案,导致多家银行遭受损失。

防范信用卡诈骗关键在银行

信用卡诈骗类案件的增多,不仅侵害合法持卡人的利益,而且降低了人们对使用信用卡的信心,严重威胁信用卡管理制度及金融管理秩序。该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信用卡诈骗呢?义乌检察院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信用卡内部监管。一是应规范信用卡和POS机申领手续,加强对信用卡发行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核资料,建立稽查工作体系,全面、充分了解申请人资信状况,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二是应加强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设立完善的内部监管制度,注重妥善保管客户的个人数据,防止被不当使用和泄露。

2.建立信用卡信息共享管理体系。持卡人在某一金融机构有了恶意透支、拖延还款等不良记录后,该信息应与其他各金融机构共享,以避免持卡人再次到其他金融机构申领信用卡。

3.加强金融机构与司法机关的协作,加大对信用卡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第五篇:孙捷庆信用卡诈骗案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8-01

孙捷庆信用卡诈骗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

刑事判决书

(2005)青刑初字第198号

公诉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检察院。

告人孙捷庆,男,1972年9月4日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壮族,大专文化,个体经商户,住南宁市福建路1号涉嫌信用卡诈骗罪于2005年4月28日被抓获,同日被刑事拘留,同年5月11日被逮捕。2005年7月29日变更强

取保候审。

辩护人周海船,南国雄鹰律师事务所律师。

宁市青秀区人民检察院以南市青检刑诉[2005]165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孙捷庆犯信用卡诈骗罪,于2005年6月30日向院受理后,审理过程中,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检察院分别于2005年7月29日建议延期审理,8月29日建议继续审理;0日建议延期审理,10月10日建议继续审理,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检察察员滕居纯出庭支持公诉,被告人孙捷庆及其辩护人周海船到庭参加了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诉机关指控:2000年9月4日和2003年11月4日,被告人孙捷庆在南宁市工行牡丹支行分别办理了卡号为45806803039016553两张牡丹信用卡。从2004年5月5日开始截至2005年4月27日止,孙捷庆持两卡以取现和消费的形式别透支了3448.11元和6400元,透支的利息为255.17元、6945.78元。南宁市工行牡丹支行工作人员从2004年9月电话和信函等方式多次向孙捷庆催收,孙都以各种理由拒不还款,造成银行经济损失17049.06元人民币。

孙捷庆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其家属代其向银行偿还了全部透支本金和利息共17049.06元人民币。

诉机关在法庭上宣读出示了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刑事案件立案报告表、江仕明、莫莲英的证言、两份办理信用卡申卡透支证明函、信用卡交易明细清单、北京证券公司的证明材料、催收函、莫莲英还款凭证和银行出具的还款证明、户籍证明、抓获经过、孙捷庆的供述等证据证实指控。公诉机关认为,孙捷庆持银行卡恶意透支,超过规定限额及期催收后仍不归还,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应追究刑事责任归案后,其家属代其偿还了银行全部透支本金和利息,可从轻处罚,请求本院予以惩处。

告人孙捷庆对公诉机关指控有异议,辩解自己没有恶意透支主观故意。其辩护人认为,孙捷庆是因经济困难不能及时观上没有透支恶意。客观上亦没有恶意逃避银行追偿的行为。孙捷庆办卡时设立了担保人,银行在孙捷庆透支不能偿有向担保人主张权利,应对自己的经济损失承担责任。孙捷庆在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后,主动到案,如实供述了全部事。孙捷庆在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次日,其家属即代其偿还了全部欠款;本案的社会危害性轻微。综上,请求对孙捷庆免罚。为证实孙捷庆没有恶意逃避银行追偿,辩护人当庭提交了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

审理查明:2000年9月4日,被告人孙捷庆在南宁市工行牡丹支行申请办了一张卡号为4580680392300262的牡丹信用4日,孙捷庆在南宁市工行牡丹支行又申请办理一张卡号为4518108039016553的牡丹信用卡。从2004年5月5日开7日,孙捷庆持两张牡丹信用卡用取现和消费方式,分别透支3448.11元和6400元,透支利息分别为255.17元和6

宁市工行牡丹支行于2004年12月23日以信函方式向孙捷庆催收透支款,孙捷庆收到信函后,至2005年4月27日止

还款,造成银行经济损失共计17049.06元。

5年4月28日,孙捷庆接公安机关电话通知,主动到案,如实供述了全部犯罪事实,次日,其家属代其向银行偿还

本金和利息17049.06元。

上述事实,有公诉机关及辩护人提交并经当庭质证、认证,法庭予以确认的下列证据予以证实:

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刑事案件立案报告表,证明了南宁市工行牡丹支行工作人员江仕明于2004年12月10日向公案,公安机关于2005年4月27日立案的事实。

2、抓获经过,证明了孙捷庆于2005年4月28日被南宁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一大队传唤,主动到案的事实

3、两份办理信用卡申请表,证明孙捷庆在南宁市工行牡丹支行办理两张牡丹信用卡的事实。

4、两份信用卡透支证明函、信用卡交易明细清单,证明了孙捷庆持卡透支的时间、金额。

5、北京证券公司的证明材料,证明孙捷庆自2003年11月开户以来,从没有进行过证券买卖操作。

6、两份催收函,证明孙捷庆于2004年12月23日收到银行催收透支款函件的事实。

7、莫莲英还款凭证和银行出具的还款证明,证明孙捷庆家属代其归还了银行透支款本金及利息的事实。

8、营业执照复印件,证明了孙捷庆个人注册了“南宁市现在食美味屋”食品店的事实。

9、孙捷庆对其透支事实的供述亦与上述证据相互印证。

本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足以认定。

院认为,被告人孙捷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持卡透支超过规定的5000元限额及规定期限,经发卡银行催告还款超过三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

(四)项的规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公诉机关指控

捷庆犯信用卡诈骗罪罪名成立。

于孙捷庆的行为是否属于恶意透支的问题。本院审查后认为,信用卡透支是银行与持卡人签订信用卡合同中银行准许度及规定的期限内占用银行资金的约定,当持卡人透支超过额度及规定两个月期限时,持卡人应及时归还透支款的本还款,超过三个月仍未归还,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利用信用卡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条: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明知无力偿还,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骗取财物金额在5000元以上,或者经银行过三个月仍未归还的,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孙捷庆从2004年12月23日收到催收透支款函,至2005年4月27日完全符合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规定。孙捷庆于2004年5月11日从其所持一牡丹信用卡上透支了41日止允许透支两个月的期限内仍未按约归还(实际上此卡透支款到11月30日才归还2000元),又于7月26日牡丹信用卡上透支6912.69元,显然明知自己无偿还能力还透支,属于恶意透支。综上,对孙捷庆及其辩护人的此节

护意见,本院不予采纳。

(阅读次数:

)

上一篇:新颜色管理规定范文下一篇:校园标准化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