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2022-09-21

传统审美是什么?在不断的误读与迷失中, 传统正逐渐模糊着它本来的样子。在一知半解的人眼里, 它是一张张锱珠必较的工笔画, 在偏激冒进的人眼里, 它是保守的代名词, 在百无聊赖的人眼里, 它只是依附于文人日常生活的一种墨戏。

传统之所以称之为传统, 是因为它能“传”, 一传百年、千年。还有因为能“统”, 统是高度、统是标杆, 以至高不可攀。

南宋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足以彪炳千秋的大家, 赵佶、梁楷、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 他们是传统, 是因为他们画得太棒了, 但南宋的画家并非个个都好, 南宋的绘画不全是传统, 但画得好的这些人就是传统。明中晚期出现了一大批至今看来依然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作品, 徐渭、王铎、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等, 他们就是传统, 他们的作品蕴藉的艺术光芒足以照耀中国艺术史。

在我的理解里, “传统审美”这个词更倾向于中性。如果认为“传统审美”等于好的审美方式, “传统艺术”就是好的艺术, 我认为是以偏概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 这样一来, 我们将渐渐走向盲目推崇“传统”的歧路。

和传统艺术相较而言的是在人们印象中的前卫艺术, 它更像是艺术家的玩世之作, 它们怪异离奇, 常引来人们惊异的目光, 自1 9 8 5年新潮美术时期就有一些艺术家不断地从事前卫艺术创作, 但从它出现的那一刻起社会各界就一直褒贬不一。尤其近年来以生肉、尸体、动物为内容的“行为艺术”更让人把血腥、自虐等印象与前卫艺术联系在了一起。其实,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前卫艺术, 人们很难说清。当你真的走近了, 体验了, 那么, 懂与不懂,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则报道, 说欧洲前

卫艺术家作品粪便机器在华展出。这个重约1吨、高约3米的机器是欧洲前卫艺术家、来自比利时的威姆·德沃伊的作品——粪便机器。这部机器模拟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 从食物进入食道到排泄。这些排泄物也被一些艺术家们收藏。

在新北京画廊展出期间, 它需要按时进餐, 每餐相当于8个人的食量。对于为什么要制造一部只能生产粪便的机器, 德沃伊说:“这部机器让人们思考不同的价值。从经济角度出发, 艺术就是一种浪费——它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这部机器是对艺术的一个暗喻。”新北京画廊策展人李峰解释说:“当代艺术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不断颠覆以前艺术的形态和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对于举办这样的展览有没有引发争议, 李峰说:“中国现在对于当代艺术更加开放, 包容性更强, 很多前卫的艺术都可以在中国找到。”虽然如此, 这部机器在海关办手续时仍遇到麻烦, 海关工作人员无法将它归入“艺术品”类, 只能让它作为“教学仪器”入境。如此艺术还是超出了很多中国百姓对艺术的理解。7 8岁的北京市民曾广域参观后感慨:“它的价值在哪里呢?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了, 做什么都成了艺术了。”

德沃伊说:“人们迷惑了、怀疑了、思考了, 这就是我们创作这一机器的目的所在。”

0 2年, 张泽国的作品《发芽葱》, 背景是几幅通天长方形的牡丹图案花布, 间隔的是单朵牡丹花, 前面摆放着三架哑声的旧钢琴, 最引人注目的是琴上栽种着初春唯一长出的绿色植物“发芽葱”。当人们走近旧钢琴, 弹拨琴键却哑然无声的时候, 观众惊异、叹息的情绪与作品产生了共鸣, 同时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这幅作品暗含着时下文化令人堪忧的现状, 但同时“发芽葱”也预示着新的希望在萌芽。或许记者的解释过多, 作者张泽国说:对于作品往往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很多观众的理解都与主题接近。在现场采访时, 就有观众谈到这件作品时感慨地说:应该把文化的堡垒炸毁, 去种地……

在我国, 从1 9 8 5年新思潮美术运动开始, 一些形式各异的前卫艺术就不断出现, 如作者赤身裸体涂满蜂蜜, 端坐厕所招来很多苍蝇;还有裸体钻入经过宰杀的死牛腹内再缝合等等, 这些前卫的行为艺术曾引起舆论界众多的非议。

自从人类有了美的意识, 就一直在进行着美的艺术性创造。艺术, 就成了美的开拓天地。除了艺术性的创造, 什么还能成为美的灵魂呢?美的研究丰富多样, 现在流行着生动形象说。但形象也是艺术的表现, 所以只有认识艺术性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才能真正揭示美的根本特征和展示其全部内涵。

艺术的表现和创造是社会的美的需要, 这样艺术就成了人们追求的奋斗目标。在精神方面, 人们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 与宗教、哲学等并列。在实践活动中, 艺术就成了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和模仿活动。在实践结果上, 艺术的成果就是创造的客观存在。象征性的展示包含了人们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 是一种精神产品。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 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在历史的进程当中, 艺术一直充满活力, 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 并经历一次次的革命。但它却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 始终是一种人与人的对话活动。这些活动在人们心目中产生的各种功利及目的性, 只是社会意识加给他们的外衣。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游戏, 实质是一种为了摆脱人的这种处境而建立起来的有效模式。艺术是一种普遍有效的情感对话, 疏导着人的个体体验。

从现有状况看,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旧有文化随着消逝的封建社会一起成为历史。中国艺术家偏爱远离实现的事物。其实, 只要远离现实的根土, 便已断绝了血脉, 那么, 他将永远苍白, 无法生长、完善。

有的艺术家则抱着贵族的艺术不放, 而不顾现代中国的变革已经使他们脱离了今天的社会, 使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出现了困境。中国古代文化已经成为历史, 西方文化的历史也已经成熟, 可今天我们却只能使用它们, 成为文化的附庸——我们既没有在这社会现实中成熟起来的文化, 也无法摆脱旧文化, 被困在这里, 做不出有文化意义的事——只能释注古书、译解西学。今天中国社会还在不断变化, 这社会的精神还在形成之中, 处在一种极为微妙的关口, 可能象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样, 在文化的交融中获得新生。中国艺术家用旧艺术可能得到安慰, 却不能摆脱困境。

所以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前卫美术对传统上的美的评价标准的确有很多的改变和颠覆, 在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冲突和取舍,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传统美学的拥护, 相反, 我们恰恰要固守根本, 在我们传统对美的分析积淀上进行我们的前卫艺术的创作, 尝试更大胆更新颖的艺术形式。

摘要:在历史的进程当中, 艺术一直充满活力, 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 并经历一次次的革命。但它却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 始终是一种人与人的对话活动。

关键词:传统,传统审美,前卫艺术

上一篇: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同期腔内治疗的探讨(附48例病例)下一篇:大数据时代对财务会计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