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案例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通货膨胀案例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范文模版]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一、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一)结构型通货膨胀。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农产品欠收,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首先,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至东部和南方地区;其次,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发生大面积干旱;再者,青海省玉树4月份发生7.1级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同时,海南作为是重要的蔬菜供给地却在10月发生洪灾,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严重。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同时,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1年灾情: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旱灾——开始於2011年4月,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灾。这起旱灾是自1959至1961年的旱灾后50年来最严重的一起旱灾。旱灾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淡水渔业也相当发达。由於严重缺水,该地区的农业灾情极为严重,渔业也大幅度减产,进而对2011年的中国经济、民生与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49亿元人民币,大量面积的农作物和大量牲畜也因乾旱遭灾。

另一方面,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截至6月11日统计,入汛以来全国累计有13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848万人,因灾死亡94人,失踪78人,倒塌房屋2.7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74.45亿元。

(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其一,国家实施“拉动内需”政策,大搞赤字财政、大发国债,地方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地圈地,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导致投资性需求放大。其二,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机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三)货币供给量增加形成的通货膨胀。货币发行量过大及热钱的进入。自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全球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发行大量货币,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 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同时,汇率失衡,热钱大量进入中国进行投机,投资货币又很多,促成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多大,也会造成通货膨胀。

(四)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其一,国内工业化加速和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中国的工业化速度与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速度加快,对各类大宗产品消费规模扩张,形成中国的初级产品消费总量与世界资源可供量之间存在明显缺口,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就会明显上涨。其二,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同时成本上涨向上下游企业传导,成为推动物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最终由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其三, 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 CPI 增速超预期。其四,商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原因。现在的食品类商品也成为中间商(二道贩子)囤积的对象,甚至形成一定的垄断,加之游资的肆意炒作,如前期大蒜、绿豆等大涨价就是明证,而农产品价格上涨,真正的农产品主人——农民并没得到多少实惠。而且,蔬菜、水果等产品的运输渠道不畅和运输高成本等。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 调整经济结构,遏制物价上涨调整国家经济结构,促进各行各业协调发展,稳定物价。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物价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行业投资动用中央储备,在像发生玉树这种紧急情况下,确保市场商品供应;改善价格环境。同时,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并形成产业链,保持或加快原有经济发展速度,使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得到满足,人为地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可能反而加剧通货膨胀。

(二)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合理把握财政支出规模,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补贴和减税力度,建立促进消费型财政政策。继续推进人民币缓慢地升值,形成合理的汇率波动空间,加大加快对外投资。同时,为配合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应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有效阻止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

(三)强化价格管制,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强化价格管制。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目前采取的价格管制措施,虽对通胀有一时的抑制作用,但隐性通货膨胀严重,并终究会释放出来,因此绝非长久之计。所以要早下决心尽快弃用石油、电力等项的价格管制方法,以理顺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价差及价格体系。重大项目继续采取区别对待政策,对老百姓重要消费商品、紧缺领域,运用政策支持扩大投资,如农产品、房地产等方面,继续有选择性地扩大投资。

第二篇: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从年初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但是许多老百姓认为这一数据偏低,普遍认为2010年通货膨胀率为7.1%。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5.3%。2010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高0.8个百分点。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0%,涨幅比9月份高0.7个百分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的CPI与PPI由负转正,并迅速攀升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成了政府重点关注和调控的对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在2011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方面提出:要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本文尝试着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的程度进行判定,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一、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而导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攀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超过此前市场预期,创下32个月来新高。通胀预期明显上升,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加大,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首要关注问题。本文从一季度宏观数据入手,深入剖析影响我国通胀的构成要素,并根据理论研究学习,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二、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对于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是研究通货膨胀问题的核心,现代经济学根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这四种类型。

然而,对于不同的国家,其通货膨胀现象出现的原因又有其独特的个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的高通胀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就让我具体的分析我国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

第一,需求拉动。主要原因是外汇流入过多而造成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外汇流入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回收基础货币,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结果,物价上涨就不可避免。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也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老百姓的基本消费需求快达到饱和,老百姓的边际消费倾向已经很低,资产价格上涨,而商品价格由于产能过剩的存在不涨或小幅上涨。消费需求增加的幅度远小于资产需求的增加幅度,从而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要远小于资产价格的上涨幅度。

第二,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是我国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工资成本上升,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如“民工荒”现象、员工跳楼事件、劳资纠纷和罢工等等都表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相应的,中国各地政府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也导致工资成本上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这导致资源价格的上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节能减排在全世界逐步得到认可,以及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压力,我国政府对节能减排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企业就得增加人力、物力,这就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而对环境保护、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活的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满足这些要求也需要增加投入,这就客观上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第三,农产品供不应求。发展中国家普遍曾存在的过时的土地所有制,限制了农业投资的增长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农业生产结构僵化,导致农业生产率及供给弹性低下,结果农业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工业化及经济发

展和人口增长的需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带动整个物价水平的上涨。我国目前农产品和石油涨价较多,而国内石油涨价主要受国际石油涨价的影响,而农产品涨价有主要是短缺所致。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农产品价格就会上涨,带动了整个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进而导致了通货膨胀现象。

第四,在政府部门,税收体制以间接税为主,可以说间接税无处不在,所得税的比重较低。间接税的收入弹性很低,其增长速度也跟不上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同时,由于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任务,就必须以增发货币的形式来弥补这种现象,最终加剧了通货膨胀。

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在2%-3%之间)、步行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在3%-10%之间)、小跑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约在10%以上)、奔腾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率达到100%以上)四种形式。我国现在处在步行式通货膨胀阶段,预期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发展到小跑式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在本轮景气周期中,货币扩张主要影响物价水平,而对产出影响有限。而货币扩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加快,将能有效减轻基础货币被动投入压力,缓解流动性过剩格局,从而抑制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有限,目前货币供应速度的高速增长,最终会反映到价格水平增长上来,因此中国的CPI同比增长率仍将面临较高压力,随着经济主体通胀预期的形成,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

尽管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使得我国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但我国的货币扩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这是可控的,我们有理由预期人民币汇率升值会进一步加快,而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有效抑制我国基础货币被动投放的格局,最终减轻物价上涨压力。

其次,从利率走势来看,我国利率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提高利率将能成为有效抑制我国已经出现的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另一个有力手段。产价格的上涨使得企业融资能力上升,导致银行信贷扩张,因此为控制信贷扩张,进一步提高利率水平是势在必行。此外,利率的提升还将有效阻止目前我国出现的存款向股市转移的现象,同时使消费需求减少。而利率的提升也能提高投资成本,从而对投

资需求起到抑制作用。

三、通货膨胀的解决对策

通货膨胀的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既要从宏观上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源,把握通货膨胀治理力度,并在时间上兼顾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要求,又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配置状况改善,还要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变化,使其能够适应对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膨胀既然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和多种不同的病因,而且对经济带来的破坏作用是明显的,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在都深入研究和尝试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以限制工资-物价的上升。强制性措施。以纳税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3.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井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有:

(1)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

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

(2)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4.加大宏观经济调节力度。为了继续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关部门必须密切关注、善于发现并及时研究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运用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适时适度加以调节。要严格控制新涨项目出台,加大价格检查力度。此外,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针对一些行业过快增长可能造成的能源和原材料紧张等问题的协调工作力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稳定市场供应,确保供需基本平衡。

5.切实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确保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价格管理、农业税减免等政策措施真正到位。加强防汛抗旱和农作物田间管理,在做好夏粮秋粮的收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粮源组织和调运,确保市场粮食供应,保持粮价基本稳定。

6.降低劳动工资水平,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降低劳动工资水平,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防止因劳动工资水平提高而使物价随之增长。

第三篇:抑制通货膨胀

抑制通货膨胀,保障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近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商品价格,还是股市价格,抑或楼市价格,均发生不容乐观的变化。在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深入分析,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剖析,试图从原因入手,力求提出一些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益的建议。

(文章关键词:通货膨胀 股价 房价 消费价格指数)

一、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此次“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我国2007年GDP增长速度高达11.44%。其次,短期内粮油肉价的增长态势惊人,在于消费品市场供应不足,导致物价上涨。众所周知,这一轮物价上涨的起源在于因市场供应不足导致猪肉价格短期内的急速上升。接下来的后果就是,整个价格链上的其他商品也接二连三跟着涨价,从而出现了全面涨价的情形。

从全球范围看,各国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威胁,这说明物价上涨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而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影响越来越密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再次,股市和楼市两个资产市场价格的暴涨和银行信贷快速扩张。

我国这一轮的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就是两大资产价格暴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飙升,银行信贷快速扩张:国内股市的高涨,房地产企业逐渐走出对银行融资的依赖,转向从证券市场融资,这无疑又推高了股市的价格。

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说,随着GDP的增长,货币的发行量也会相应增长,两者的增长率应当一致。我国的货币发行量相对于GDP的增长确实太快,导致流动性过剩,社会经济产生通货膨胀也是必然现象。

货币流动性过剩,又进一步加大了两大资产价格,这样以房地产和股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由资产价格暴涨,经过信贷扩张,导致流动性过大,从而产生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相关建议及措施。此次“通货膨胀”并非是全面的通货膨胀,但是,价格水平增长居前两位的食品类和居住类却正是与百姓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行业,必需品的需求弹性非常小,若价格持续上涨,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将更加巨大。单从这两类行业的价格增长水平来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已经非常之大。

二、对于此次“通货膨胀”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针对此次“通货膨胀”的起源是粮油肉类价格在短期内的急速增长,政府应该采取一些鼓励农民种植农作物和发展畜牧的措施。我国农村人口中的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却使得农业生产提高缓慢。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而现在农业大国却不能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这和农村劳动力不足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国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并留住年轻人才留在农村,同时加大对农村的资金、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为市场提供更多所需的粮食,这才是解决食品类物价飞涨的根本所在。

2、如前所述,“通货膨胀”归根究底是一种货币现象,要解决这一现象需要从货币问题出发。政府已经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另外可以配合使用公开市场业务,发行国家债券,吸纳市场上过多的资金。而且相比于其他两种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灵活方便,对经济的震动小。另外一方面,控制货币发行量,从而控制经济过热的现象。

3、此番“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是两大资产价格的暴涨,因此,要舒缓此次通胀压力,必须对两大资产市场进行调控。比如央行可以要求商业银行缩减对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信贷,减少流入两大资产市场的资金量;对耐用消费品信贷消费作出限制,防止房地产投机;提高证券保证金率,遏制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另外,严格监管政府对土地的出让工作,对于以出让土地为手段谋取私利的政府部门,国家要严厉制止。

第四篇: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八章 通货膨胀理论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指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2)通货膨胀率: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其具体含义是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tPtPt1,其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Pt1率,PT和P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3)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4)菲利浦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来表示。

(5)、滞涨: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6)货币幻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

例2 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试问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设5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50,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50P1960P19506954100%27.8%

P195054P1970P19609269100%33.3%

P196069P1980P197017892100%93.5%

P197092同理类推:

6070例3 若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试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1987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解:设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5,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1985P1985P1984111.5107.9100%3.34%

P1984107.9P1986P1985114.5111.5100%2.69%

P1985111.5同理:1986如果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te为前两年的平均值,即

e1987t1t2223.34%2.69%3.015%219861985

按照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我们有:

1987年的实际利率=1987年的名义利率-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6%-3.015%=2.985% 例4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曲线为:

M Y=800+1.6G+1.6

P 价格调整曲线为;

e π=(Y-1-1600)/1600+π

e政府支出G=200,货币供给M=600。若预期的通货膨胀π率始终等于0,求出经济从P0=1.5开始的运行路径P1。

e解:根据题意,这是没有通货膨胀预期(π=0)的价格调整方程。在P0=1.5的水平下,我们可以通过总需求方程求得一个期初的产出水平Y0:

Y0=800+1.6G+1.6M/P =800+1.6×200+1.6×600/1.5=1760 再由价格调整方程可获得下一年的通货膨胀率水平π1,

eπ1=(Y0-1600)/160+π=(1760-1600)/1600+0=0.1 这样,第一年的价格水平P1就为: P1=P0+ P0π1=1.5+1.5×0.1=1.65 即价格水平P1为1.65。

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

A、 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某一经济社会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3、在经济已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价格水平( ) A、提高 B、不变 C、下降 D、不确定

4、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是1100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0亿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能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5、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率下降。

6、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

A、 降低政府支出会使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

B、 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会影响产量; C、 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产量。

7、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

A、收入结构的变化; 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 D、债权人收入上升。

8、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税。

9、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D、成本结构性能通货膨胀。

10、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

A、 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B、 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

11、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12、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 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

C、 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D、离原点越来越远。

13、按照( )的观点,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

A、凯恩斯主义; B、货币主义; C、供应学派; D、理性预期学派。

14、“滞胀”理论不符合( )的观点。

A、货币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理性预期学派; D、供应期学派。

15、通货膨胀使债权人利益( )

A、增加 B、受损 C、不变 D、不确定

二、判断题

1、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商品的价格将按相同的比例上升。

2、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提高你的房租。”这属 于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

3、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呢!”这属于成本类型的通货膨胀。

4、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但实际利率仍然保持不变,那么名义利率就下降了。

5、通货膨胀是否被预期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都是相同的。

6、菲利浦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7、菲利浦斯曲线与标准的凯恩斯理论是有差异的。

8、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交替是有一定限度的

9、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现实的通货膨胀率相等时,菲利浦斯曲线是垂直的。

10、指数化是根治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三、计算题

1、假设充分就业产出为120000亿元,总需求函数为Y=M+(60000/P),其中货币供给M=30000亿元。

(1)求均衡价格。

(2)以上条件不变,假设准备率为8%,现金持有倾向为0.2,政府向中央银行借债弥补1000亿财政赤字,对货币供给有何影响?

(3)在(2)的情况下,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如何?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菲利普斯曲线为ΔP/P=36/U-8,其中ΔP/P,U均为百分数值表示。求:(1)失业率为4%时的价格上涨率; (2)价格水平不变时的失业率;

(3)使失业率下降20%时的价格上涨率的表达式。

3、货币供给增加5%,货币流通速度降低了1%,实际产出增长2%,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四、简答题

1、在一国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的情况下该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特征如何?为什么?

2、判断通货膨胀的性质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有何重要意义?

3、在发生通货紧缩时,经济是否就会出现停滞或负增长?

4、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有何影响?

5、在什么意义上说,通货膨胀像一种税?把通货膨胀作为一种税如何有助于解释超速通货膨胀?

五、论述题

1、货币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2、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对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3、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写道:“据说列宁曾声称,摧毁资本主义的最好方法是摧毁其通货。通过一个持续的通货膨胀过程,政府可以秘密而隐蔽地把其公民的大部分财富收归国有。”证明列宁论断的正确性

4、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能长久持续下去吗?

第五篇:通货膨胀目标值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所谓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并不仅仅指中央银行将稳定物价作为一个重要的货币目标,其而是指央行给定一个通货膨胀区间作为货币政策的“名义锚”,然后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诸如货币供应量、利率)来使实际通货膨胀值达到目标区间的一整套货币政策框架。

一个标准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四个特点:

(1)设定一个某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的目标区间,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名义锚” (2)央行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3)定期向公众公开,承诺保持低的、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且承担 (4)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率,制定前瞻性政策

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实行条件

从其特点就可以看出,要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经济条件 (2)技术条件 (3)体制条件

二、韩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成功实践给我国的借鉴经验

(1)韩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成功实践背景、实施方法以及实行效果

韩国将货币政策转变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直接原因是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韩国金融体系崩溃,韩元大幅贬值40%,通货膨胀急剧上升,为了挽救金融危机,韩国央行同政府协商后决定采取通胀目标制。

除了金融危机这一直接原因,韩国央行制度、金融体系的低效率、不完善、经济发展中固有的制度弊端等等都是韩国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深层原因。

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取得了显著效果,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就成功的控制通货膨胀在目标值之下,与此同时工业生产大幅上升60.5%,经济增长稳定,并没有因为控制通胀而导致国内生产波动,这说明韩国央行很好的控制了公众的通胀预期 (2)韩国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之前同我国的相似之处

首先,我国和韩国都存在央行独立性差的问题。韩国一直以来都是政府主导产业发展,央行只是一个为满足政府经济发展目标的工具,其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我国亦是如此。

其次,金融市场效率低下,信贷受到严重限制。韩国商业银行受中央银行控制,制定僵化的存贷款法规,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只向政府扶持的部门和企业发放贷款,导致金融市效率低下。对于我国而言,我国目前存贷款利率无法反映供求,利率被央行人为压低,金融抑制现象明显。

再次,韩国和中国在汇率政策方面一样,都是由盯住美元到一篮子货币,因此汇率制度并不是非常灵活的浮动汇率制。我国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央行正在逐渐失去汇率这一“名义锚”。

最后,货币供应量目标指标逐渐失去作用。韩国在实行通胀目标制度之前一直都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为目标,但是由于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机构的增多,导致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从而货币供应量也逐渐丧失了其作用,因此韩国开始转向以存贷款利率为中间目标的机制。 (3)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1)继续从法律和制度上加强央行的独立性。韩国为了实行通胀目标制度,进行了央行独立性改革,加强了其央行的独立性,并从法律上保障其独立性。我国在成立了银监会之后,独立性也在不断增强。

2)逐渐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韩国能够实行通胀目标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向了利率,而保证这种变化顺利实行的就是韩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虽然不算非常成功,但是为韩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奠定了基础:第一阶段(首次实行阶段),1988年韩国开始放松利率管制,并引入放开利率的商业票据;第二阶段(停止实行阶段),1989年,由于韩国经济形势恶化,利率大幅攀升,政府不得已重新进行利率管制;第三阶段(重新开放阶段),1993年到1995年,韩国逐渐放开包括贷款、商业票据、回购协议在内的众多市场利率,1997年开始放开活期贷款利率,韩国的利率完全自由市场化。

反观目前我国的利率情况,一方面存在明显的人为压低利率的现状,利率无法完全市场化;另一方面,缺乏一个有效的基准利率,作为央行调控利率的目标和工具。因此,我国目前实际上缺乏实行通货膨胀目标的条件。

为了借鉴韩国的有益经验,我国应该加强利率市场化进程。一方面,增发国债,放宽利率管制;而在基准利率的选择方面,Shibor(上海同业拆借利率)是央行推出重点扶持的一个利率工具,有实证研究表明,目前Shibor在反应其他金融工具的利率方面相关性不前,不具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条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Shibor具备逐渐成为我国的基准利率的潜力。

目前,要想使Shibor真正成为中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必须要做到:强化Shibor的信用评级;增强Shibor的可交易程度、流动性和报价灵活性;适当放宽利率监管,加强金融机构的市场化程度,增强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对于利率的敏感度。可以预见到,Shibor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会扮演关键角色,应当以Shibor的发展为契机加强利率市场化改革。

3)加强央行同公众的沟通程度,包括定期发布诸如《公开市场操作》等内部报告,明确今后货币政策方向,稳定公众预期。

三、为什么我国不能像韩国一样义无反顾的实行通胀目标制度? (1)IMF的市场化改革

韩国之所以能够实行通胀目标制,很大一方面是为了赢得IMF的求助而放弃自身本身的金融制度和集团利益的,然而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屈服于居心叵测的外国,屈服于国际主流改革意见的。 (2)韩国民众对于改革的支持

从鲁迅先生对民族的劣根性批判我们就知道,中国人民永远是“围着看自己的人被杀头,还看得津津有味”,从和清政府、民国倒台,新中国建立一致到现在也没啥改变,虽然整日高谈阔论,论及国家大事、国际关系无所不知,然而实则没有大局意识,永远都只会打自己的小算盘,这种民族心理是无法让民众真正接受激进的改革措施的。

韩国则不一样,我记得初中学历史的时候,教科书里面就写着韩国面临金融危机的时候,每个家庭都自愿将家里的黄金兑换成韩元力挺韩国政府,就算这种支持杯水车薪,好歹也表现出一种必胜金融危机的精神,谁敢说这种精神不重要?那我党当年不就是凭借着所谓的“精神力量”把蒋介石送到台湾安度晚年,然后又帮朝鲜人民驱逐鞑虏的么? (3)央行的威信

央行的威信、政府的威信更是开玩笑,是没错电视里头什么央视的新闻联播,地方台的舆论报道,永远都是又红又专,歌颂国家歌颂党,社会和谐,政治清明,今天哪个北京市的贪官被革职查办了,明天哪个重庆市高官严重违纪依法处分了,摆出一副党国永远都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形象,就算偶尔有点什么风吹草动也不过就是哪个人想不开了和老婆离婚啦,钉子户和合法开发地皮的政府闹别扭啦这种小打小闹,老百姓也是,今天看这个CCAV,明天看那个人民日报,虽然生活的不咋地,连工作都找不着、房子都买不起,但是转念一想,党告诉我们,改革中出现问题是必然现象,党国正在想方设法降低房价、创造就业机会,体味民间疾苦,无知的民众也就继续乐呵呵得过苦日子了,我党也就继续“中庸立国、无为而治”了。 实际上呢,永远都是官官相互,富二代官二代统治我党高层职位,以此剥削百姓,立法权永远都不掌握在民众手中,被惩罚的高官永远都是因为利益斗争而不是因为违反法律;改革的利益80%都被社会顶层所谓精英阶级享受,而剩下的20%就当是养宠物赏给大部分人的。

政府在极力做的一件好事就是:在老百姓都吃得饱的时候多分给他们一个馒头,但是永远都不会去理那些正在陷入水火中的人;他们在宣传自己形象方面花的钱,永远比给民众的实际好处多,他们在一些地方给民众的优惠永远都是在另一些方面剥削民众得到的。

唉,但是这样我们怎么还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呢?没错,政府推行什么政策老百姓都说好,但是谁都知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政策最终真正能够实行的有多少呢?就算是央行把模型建得多完美,信息发布的多及时多准确,周行长多么打算豁出去进行改革,如果老百姓都这么想,嘴上拥护心里不满,那么不管中央政府、央行实行什么政策,老百姓永远都不买账,那怎么能保证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有效性呢?

上一篇:中国姓氏英文翻译下一篇:中国珠宝行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