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2023-03-28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实践报告

一、前言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二、调查内容

我们油坊村的科学种茶技术、居民住房建设、养殖三个方面

三、调查对象

油坊村委会干部3人,村名代表5人

四、调查时间

2011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五、调查分析及解决措施 (1)科学种茶

一、移栽方法

首先把种茶土地进行翻耕,整平。开好排水沟,防止土壤积水,然后按一定种植密度开好定植沟,有条件的可以在定植沟一侧开45厘米深,公分宽的施肥沟,施入有机肥或土杂肥,及时盖土后再开定植沟,定植沟一般掌握在深20公分,宽15公分左右,密植程度根据土壤条件好坏,茶苗多少而定。如行距

4、5尺,株距1尺,每穴二株,亩需茶苗3000株,如行距4尺,株距1尺,双行条栽,每亩需苗4500-5000株。移栽时,每穴二株。方法是一手将苗扶直在种植行,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土覆致不露须根时,再用手将茶苗向上微微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及时压紧压实,盖土直至茶苗根(泥门)上面3-5公分为止,浇足定根水,然后再覆盖松土,以防水分蒸发。

二、栽后管理

移栽后茶苗必须及时剪去尚绿部分的嫩枝,目的防止冻害,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发。移栽后茶苗必须保持一周内土壤湿润,如遇久晴未雨,土壤干燥,每天早晚要及时浇水,促使茶苗成活。

(2)房屋建设 房屋建设是我们油坊村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设规模在100户以上。我们村属于政府引导下的村名联合建房,初衷是引导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实现土地集约化使用,实现农村的交通、文体等公共资源的集中共享。据调查,采取的措施有:

1.农村新村建设用地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用土地流转的方法解决新村建设新村用地。

2.拆迁房屋方面:调查发现,我村所使用的建筑用房地面不需要进行房屋拆迁。 3.房屋价格确定方法:新村房屋价格是由村委会根据乡级财务公开的要求,根据具体的建设成本的核算,自行确定。

(3)养殖(渔业)

这次实践活动是在夏季进行的,主要询问了夏季的渔业情况。夏季高温期间是整个水产养殖阶段。面夏季气候多变,水温较高,由此引发的底质恶化、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含量增高,导致底质发黑,相关病害易发。另一方面,夏季也是生长旺季,养值品种的摄食量大、生长快。因此如何做到夏季养殖管理,为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我们把在夏季养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解答如下,供参考:

1、在夏秋季高温期间的晴天中午,特别是水质肥沃、浮游植物丰富的鱼要开启增氧机2~3小时。因为在高温的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别强,向水体中放出大量氧气;然而,在水质肥的鱼塘光照只能达到20-30厘米的深度,在水体的中底层因没有光照而光合作用较弱。增氧机有向上提水的作用,开机时能形成鱼塘水体垂直循环流转。

2、白天太阳光强、温度高,傍晚突然下雷雨,大量温度较低的雨水进入鱼塘,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迅速下沉,下层水因温度高比重小上浮,上层溶氧量较高的水传到下层去,暂时使下层水溶氧升高,但很快就被消耗,使整个鱼塘的含氧量迅速降低,容易引起鱼类浮头,应及时开增氧机。

3.夏季若遇连绵阴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水中溶氧补给少,造成水中溶氧供不应求,易引起鱼类浮头要多开增氧机。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要多开增氧机,即阴雨天水清见底,水蚤很多,几乎吃光了鱼塘中的浮游植物,因缺少光合作用产氧而造成鱼塘容易缺氧。

六、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

(1)种茶技术相对落后,相关的种茶烹茶技术人员相对缺乏。 (2)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还不够完善,有些政策缺乏公正民主透明

(3)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交通、电力、通讯设施仍然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4)有些政策措施村委执行还不到位,农民还缺乏对政策的正确理解 (5)发展养殖的融资优惠政策还不够健全,资金问题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七、解决措施

(1)加强对种茶科技的宣传,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法制建设,提高农民当家作主的意识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

(4)村委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抓好抓牢上级下达的任务,提高行政水平

(5)县乡政府要着实解决养殖等各种经济的资金问题,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八、实践的意义

通过对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我觉得农村经济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教育方面都有大大的跨步,这说明国家政策的正确性。这次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对与国家政策的不了解只有不断的查资料,我觉得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还是要有所了解国家的政策,关心国家大事,这对于我们踏入社会也是有很多帮助的。这次实践有助于提高我的实践水平,丰富我的暑假生活,也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例如色彩。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调查

关于河南省濮阳县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调查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我国的国情,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下进行的。由于我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各地在贯彻党中央、国 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时,不可能全国一盘棋似的建设新农村,而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特以河南省濮阳县的新农村建设为例,通过对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农村生活条件、农民素质状况等情况的分析报告,来探索出一条符合豫北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关键词:新农村;农民;问题;对策

调查时间:2009年8 月6 日———2009年8 月12 日 调查地点: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朗寨村、张贾村。 调查对象:庆祖镇政府官员、驻村干部、村民。 调查方法:

(1) 入户访问调查法:通过与所在地居民的谈话获取了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被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之后,生产、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有了直观的印象。尤其是和西辛庄村一位驻村干部的座谈,使我们了解到了大量新农村建设的一手资料,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2) 实地观察法:实地调查的几天之中,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不仅在庆祖镇上奔波,还深入到农村实地考察西辛庄等地新农村建设状况,并将其与我们所掌握的豫北地区农村建设状况进行了比较。

(3) 文献调查法:在庆祖镇镇政府、图书馆以及资料室里,我们翻阅了大量的新农村建设的资料。充分了解庆祖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与政策,以及与中央二十字方针相关的建设成就。 1 调查地基本概况

庆祖镇位于濮阳县城南20公里处,总面积76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5.4万人,6.4万亩耕地,是河南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奔小康科普示范镇庆祖镇。庆祖镇区位优势明显,紧邻106国道,北距濮鹤高速20公里,西邻京珠、濮信高速公路,东经东明黄河大桥入山东高速网,直达江南及沿海地区,是周围三县交界处的人流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全镇共有企业96家,固定资产超过4.3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53家,年产值6亿元,形成了电光源、棉纺织和再生纸等几大支柱产业,已成为濮阳市最大的再生纸和民营棉纺织生产基地和新兴的电光源基地。坚持走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全镇共发展优质麦5.7万亩,优质稻1.2万亩,优质棉3.5万亩,名优蔬菜1.2万亩。建成了万亩速生杨基地和“中华龙乡冬枣示范园”, 2004年冬枣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并通过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因村制宜建成了粉皮加工、肉鸡饲养、名优瓜菜种植、木器加工等专业村28个。

西辛庄村位于濮阳县城南20公里处,960亩耕地,172户,701人。该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并于今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现已建成电光源工业园区,入区企业18家,总资产5亿元,安置农村劳动力8000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200元。完成了新村规划建设,村民住进了户均205平米的别墅式住宅楼。道路、水电、学校、广场、花园、医院、职工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文化娱乐

活动丰富多彩,各类先进评比有效开展。西辛庄村已经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濮阳市、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朗寨村位于濮阳县城区西南25公里处,共有586户,2120人,耕地1980亩。该村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增加村民收入,是一个较为传统的村。该村每年外出建筑工850多人,年创收1000多万。开发鱼塘600多亩,发展生态林200多亩,饲养肉鸡20万只。朗寨村在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的情况下进行了新村规划和建设,已经建成别墅式住宅180余座,硬化道路三公里,建成安全饮水系统,部分农户家中已建有沼气池。

张贾村418户,1860人,2236亩耕地。该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养殖业。以冬枣种植为主导,发展龙乡冬枣1000余亩,并建设了恒温保鲜库,成为濮阳市发展冬枣种植的龙头项目。投资200万建成的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一万多头。此外,张贾村统一规划了村民庄基,建成部分别墅式住宅和沼气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 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通过三年多的新农村建设,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村容、基础设施、村民住房、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民主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2.1 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这些试点村基本上都在新村规划上下足了功夫,在本村经济发展已具备一定财力的基础上逐步地开展了规划和建设。水泥路、别墅式住宅、自来水、沼气池等硬件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村容村貌大有改观。

特别是西辛庄村,已经完成了新村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更为完备。所有村民都住进了新房子,所有街道都完成了硬化和绿化,建成高标准小学和幼儿园,建成村民文化广场和运动场,花园人工湖也一应俱全 。在今年五月份,投资九千万的民生医院建成,辐射到周边几十个乡镇,方便了广大农民的看病就医。 2.2 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西辛庄村以棉纺、再生纸和电光源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是典型的工业强村。郎寨村以劳务性收入作为支柱产业,这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大环境是一致的,可以说层次还比较低。张贾村以特色生态农业为重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典型的以“农”富农,结合了该村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各村的支柱产业大大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新村规划和建设奠定了件事的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农民立足农村,自我发展的信心。 2.3 民主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这几个试点村都有财务公开、民主议事的制度和场所,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3.调查地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3. 1 政府政策引导乏力,对新农村建设支持不足

对于这些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市县两级政府往往在把它们划为试点村之后,很少再有更有实质意义的政策出台。这些试点村均为经济基础较好的村,但是新农村建设毕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人才技术的支撑,仅仅依靠它们自身想要完成新农村建设是很困难的。当地政府在这些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在资金、物质资料和智力支持方面没有很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郎寨村为例,该村自2004年就开始了新村规划和建设,但是截至2009年8月,仅有村口的百余户村民住进了规划好的新房子,但是剩余的超过三分之二的村民荏苒

住在旧房子之中;该村的道路建设也仅限于村口的大路和部分主街道,饮水、沼气、排污、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作为试点村尚且如此,普通的村怎么可能会有足够的财力去进行规模浩大的新农村假设呢? 3. 2 农村经济基础依然薄弱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没缺少支柱产业,缺少高层次的支柱产业。 在我们走访的几个试点村之中,西辛庄村实力最强,拥有棉纺、再生纸、电光源三大支柱产业。棉纺和再生纸属于轻工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这也使该村领导下决心引进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电光源。然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招商引资引进的几家电光源企业效益并不乐观,基本上处于半停产状态。在深入调查了解之后我们得知,这些电光源企业主要生产芯柱、高铅玻璃管、节能灯、汽车灯、荧光灯等方面的半成品,这些电光源半成品大部分销往广东。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经济强省广东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这也间接影响到了西辛庄村的这些电光源企业。

郎寨村的支柱产业更是存在很大问题,领导所说的建筑业在我们调查走访之后被查明其实就是该村有一些建筑施工队外出承接建筑工程。实质上这并不能叫做支柱产业,这只是一种低层次的劳务输出,并不能为本村生产力的提高带来多少作用。

张贾村的支柱产业是冬枣种植和生猪养殖。这两大支柱产业均为第一产业,创收效益并不十分突出。缺失了工业,这些农产品的深加工价值就难以体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以枣类种植为例,河南省新郑市在传统优质大枣种植的基础之上,对优质大枣进行深加工(如枣片),拉长产业链条,大幅提高了农业、农民收益。

3. 3 形式主义突出

一是这些试点村或多或少都存在重基础设施建设而轻其它方面的情况。比如郎寨村吧几乎所有精力放在了新村的建设上,而在民主管理和本村经济发展上却裹足不前,保守本村村民的诟病。此外在我们非正式调查的一个叫做安寨的试点村中,我们经过实地查看和走访,发现这个所谓的试点村仅仅是将临街的房屋粉刷一新,新建了一条贯穿全村的水泥路(已经出现明显破损),并没有什么支柱产业,各方面和一般的村没有什么实质的差别,而这个村的被政府称为“就地治理模式”的典型。如果说仅仅建房修路,改善村容村貌就是新农村建设,那么这也只是片面的新农村建设。

而上级政府也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如我们在郎寨村调查时,恰逢市级领导即将莅临视察,村干部在向村民通知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村的村容存在一些问题。这说明村干部知识在应付检查,并没有在平时就把工作做好。村干部之所以这么做,也是迎合上级领导的口味,这表明在基层干部中形式主义的确普遍存在,并且也存在于新农村建设之中。 4 对策及建议

4. 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目前,我国农村出现的问题一般都和经济落后有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才有搞文化生活的物质基础,才有能力修建文化娱乐设施。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利用农村农副产品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优势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结合农村人力资源成本低、资源丰富、交通改善的优势,可以有选择的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工业。

4.2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结合国外农村建设的经验,农村仅仅依靠自身去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不可能的。韩国的新村运动初期,政府对新村运动进行了积极的引导和扶助,在第一阶段就拿出二十亿美元,并免费提供大量的物质资料进行支持。二战后法国的农业现代化重政府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法国政府不惜大量向国外借债,用于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我们的政府在这方面仍然不足,不少地方官员依然没有重视农村的发展,仅仅把农村当做城市经济的附庸,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上十分“小家子气”。把财政资金适当向农村倾斜,向基础较好,发展意识强的优质村倾斜,势必将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村资助金鑫新农村建设。政府一旦完成新农村建设初期的引导支持使命,之后的新农村建设势必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和互动的阶段。 4. 3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生活水平很低,食不裹腹,根本不会有什么娱乐活动,只有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有时间、有精力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应该有以下要求:一要我们的地方政府坚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农村、农民的政策,“多予、少取、放活”中坚持“多予”;二要政府想方设法为农民寻找致富门路,无论从那方面讲政府都有获取信息资源的优势,这就要求政府及时获取信息,并向公众传播信息,在举办农民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三要农民行动起来,农村经济发展关键要靠农民,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就无从谈起。 4. 3 文化建设要与经济发展同行

在现阶段文化建设甚至应该优于经济发展。由于前些年我们太过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了群众的文化娱乐需要,导致现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观念转变非常困难,这也是包括庆祖镇等中东部地区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要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过去的老路。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定要让文化作为开路先锋,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建设,文化搭台”,那么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为如何改变农民的观念而发愁了。 4.4 杜绝形式主义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导致新农村建设滑向了形象工程的边缘,农村并不会因为建了新房和水泥路而产生实质性的发展,农民也不会因此而增收,农村的发展问题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从上级到地方,各级政府应严格监督新农村建设,及时纠正各种不当的做法。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经济建设问题

(一)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中国农民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30%的人口,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尚未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至少是还不显著。中国国内的消费水平岂止是尚未完全发掘,应该说是极不发达,尤其是农村的消费水平。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最近十几年,我国GDP从1990年的363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3960亿美元,增长了12倍,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90年的686.3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1元,仅增长7倍,低于GDP增长率。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不止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够快,其消费结构同样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可以看下表,比较一下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同乡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巨大差距。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7%,仅相当于十年前的城市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2004年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之比为3.5:1,农村居民消费只相当于90年代初的城镇居民水平,农村消费倾向持续小于城镇。

(二)通过我对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兴河村村民的抽样调查,我

发现,每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收入比之十年前增长了四倍,而居民消费并没有多大改观时,大部分村民都会反问我:“东西难道没变贵吗?”我找了一下近十年的物价水平,发现若以1990年的物价水平为一百的话,则2010年的物价水平为423.5,差不多是20年前的四倍,因此,可以这样说,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长并未向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好。

前任主席曾经说过:“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过敏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要想真正的实现共同富裕,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三)我认为,农民增收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政府和城市应该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人均占有耕地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而且粮价上涨幅度也比不过物价上涨幅度,要使农民快富,必须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上转移出去,使其外出务工,从事

二、三产业。正如《苍梧晚报》所提到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二、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

前几天看了一个报道,叫《农村孩子真不愿意上高中吗》,其中就提到了农村中最普遍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再加上看病难、

看病贵,是当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的调查里,江苏赣榆县的陈树欣女士是这个问题的典型代表。该女士患有高血压,但每次身体不适都拒绝去医院治疗,问她原因,回答说看不起。这不是个例,在农村具有普遍性。

(一)先谈一下教育问题,在望都县,每年有两千多名初中生,而却只有一千多名高中生,那剩下的学生哪里去了?都去技校或者直接参加工作了。对此我感到一些深深地忧虑。教育,是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知识就是力量不是一句空话,可在农村,这句话却不灵验了。与城市家长拼命将孩子送进高等学府正相反的是,许多农村家长只看到了大学昂贵的学费以及电视上所报道的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从而认为大学无用,进而其孩子由于没有高的学历,找不到好的工作,丧失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此以往,则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新农村建设有曾么会真正意义的成功呢?

因此,在国家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今天,我认为是时候扩大我们义务教育范围了,让农村和城市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都能透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来为社会贡献更大力量。我本人认为,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对新农村建设必然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医疗方面,现在正在推行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真正去看过《江苏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如果认真一点,你会看到这一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用于补助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医疗费用,重点对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进行补助。”这就是说,如果不是住院或者购买大额药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不会补助的。在我调查时,有村民就对我说:“买医疗没有用,打针吃药一点都不保。”我是在想,如果有人没有大病,打死你却因为莫哪些原因必须经常吃药的话,岂不是就享受不到合作医疗的益处了吗?

因此,我希望政府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一)文人相见,有时候会谦称自己“粗鄙村夫”,可见农民在社会上看来都是属于文化素养不高的一个群体。这诚然也没有冤枉农民。有调查显示,农民家庭的平均文化消费支出仅有871.77元,占全部平均开支(10989.46元)的7.93%,在所有开支项目中排在最后。农民在劳动之余,从事较多的5种文娱活动分别是:看电视(27.35%)、打牌(12.69%)、读书看报(11.15%)、下棋(7.25%)、听广播(7.11%)。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约为2.76小时。农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多以现代文化形式为主,受制于文化形式的经济性、便利性和可获取性,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感兴趣的农民群体正在逐步萎缩降低,尤其是青年群体。普遍认识是花钱买票看戏、看书等不如买些吃的、喝的。

这种状况表明,农民的文化生活还很贫乏,缺少必要的科学

知识以及精神财富。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邪教组织总是先通过农村滋生蔓延的了。像我的父母,过年的时候或者农闲的时候除了打麻将就是打扑克,连电视都看得很少,其消息相对闭塞。

(二)为改变这一种状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党委、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例如吉林的“欢乐庄稼院”、河北的“农村文化之星”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农民自办文化的蓬勃发展。

2、要坚持鼓励扶持和规范引导并重,全力推进农民自办文化事业发展,尽可能释放和激活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热情和潜能,形成自下而上、丰厚活跃的文化土壤。

3、要坚持政策引导和培育市场主体,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经济,培育文化消费观念,形成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文化的发展取决与该国的文化弱势群体,这是文化的木桶理论。只有农民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才真正说明全民族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综述

通过这几天的调查,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也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也一定能够取得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胜利。

我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农民,但不能只靠农民自己,必须要有城市的帮助,必须统筹城乡关系。正如胡主席提到的:“我国能否有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

根本上去绝育我们能不能用适合我们国情的方式,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必须真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陈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财政应该继续加大全省各级财政特别是省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积极争取和用好中央财政的支农资金,强化信贷资金的投入;政府应该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应该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造更多机会,积极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而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争取早日将其应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去。

第四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前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其目标和要求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此我对海南省万宁市东兴村做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一:政策效果

(一) 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

骑车就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 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

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

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铁厂,煤厂等厂矿,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

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一)

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

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

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如普九欠债、历年欠款),有的村连村干部工资也难以正常兑现),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

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

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

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

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三: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一)

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我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是全县第六届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二)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包括末级渠系、农村能源、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农村

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全县农业“34111”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五)

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群众“四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依法委托乡镇管理制度,健全“一事一议”制度,探索“联户议事”、“联组议事”、“联村议事”等农村事务决策的议事新形式,把权利交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事由民理、家由民当。三是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巩固送政务下乡成果,强化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质效,提供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服务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今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越开越快。这是我国政策及国情所决定的。我希望在这个步伐下,新农村人民应该保持着自己正确的民生和民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发展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由于我的调查是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出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的方面,故不能作为有力结论。

第五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概况,我于寒假期间,通过走访座谈,对我所居住的浏阳市枨冲镇沿河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此次的问卷调查主要从农村经济政策新形势、家庭教育、环境保护及民主建设、医疗保险四个方面展开。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和本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基本的情况

调查中发现,近年来,沿河村村委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富有成效地推进了全村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如何进一步推动村部经济发展,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仍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市**镇**村位于浏阳东部,有居民3200人,产业结构由单一的鞭炮烟花向造纸、化工、食品加工等多元化发展。本村共有化工、食品、花炮厂等乡镇企业21家。其中本村居民约80%在花炮厂工作,小部分在外打工。本村的综合实力较强 ,居**市前十,本镇前五,群众生活相对宽裕。

(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村村委对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一是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规划,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把 “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起抓。二是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通过调查了解,村上组织召开了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以及群众大会,对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意

义进行了宣讲。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在此次调查中也可了解到94%村民认为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要。三是村领导在枨冲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下到外地考察学习,为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做准备。村部首先建设重点是加强人居环境治理,满足居民在教育、道路硬化等方面的要求,搞好村庄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

(三)群众思想动态

广大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十分拥护,热情高涨。问卷调查表明,当问及最希望对本村哪些方面进行改造时有40%以上的农民选择村庄道路的改造、35%以上的农民选择教育设施改造; 92%的农民都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且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表示满意但68%的村民认为在本村医疗设施不完善在本村看病不方便; 35%农民认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偏高;48%的农民认为周围的环境保护一般,10%的认为周围的环境保护差,更有6%的认为周围的环境保护很差;当问及对村干部满不满意时有48%的村民表示满意;94%的农民都认为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要。但也有少部分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主要是思想认识过于简单片面:对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目标要求,狭义理解,一方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大搞硬件“建设”,集中盖新房,村村通公路;另一方面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从生产、生活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同步走。并且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认为新农村建设只不过换个新提法、新口号而已,“换汤不换药”,工作仍是按部就班,没什么新思路、新举措。

二、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总的形势较好,我们在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确下了比较大的功夫,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而又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医疗等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村的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村上的诊所几乎是无人问津,68%的村民认为在本村看病不方便,一般生病都选择去附近的医院诊治。教育方面,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一所学校只有

3、4个老师,小学只到三年级,之后就得去外面读书,这为本村的孩子就读带来众多

的不便。虽然本村许多居民都把孩子送往附近的村上甚至是城里就读,但这不是长远之计,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如此多的财力与精力。教育体系实为薄弱。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近几年来,我村虽然在经济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却忽略了环境的保护。虽然引进了化工厂、造纸厂等使得产业结构不再是单一的花炮产业而是向多元化迈步,但是在过于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可持续发展,使得近几年来本村周围的环境明显的恶化,走在化工厂附近几乎都是掩鼻而过,而水质也有了明显的下降,许多村民都不直接饮用地下水而是绕路去远一点地方拖运泉水。

(三)农民增收门路狭窄,增长点不多。农业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型农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而不能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致富”问题。不过浏阳作为花炮之乡,花炮成为主要经济支柱,在沿河村也不例外。这使得大部分农民不需要外出打工而把主要的经济来源寄托在去花炮厂打工。虽然收入相对稳定、较高,但危险系数也大,并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做花炮许多步骤都将由机器代替,也不是长远之计。

三、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农业是基础,农民是关键,农村是重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民富,则天下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必须进一步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要利用村广播、会议、标语等手段,深入宣传好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标准、要求、政策,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制约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村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重中之重来抓。

(二)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

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和劳务中介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

(三)建立农民新保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站、农村敬老院建设。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四)加强文明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坚信,在我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村一定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虚拟现实培训教学方案下一篇:新媒体运营与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