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前景与分析

2023-03-28

第一篇:畜牧业发展前景与分析

创新畜牧业发展途径分析对策

畜牧业是**县的主导产业,一直以来**县的畜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2007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84%,是全县农牧民奔小康的重点产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就目前**县畜牧业发展的形式来看,畜牧业产值占到了农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但养殖户的产奶量、产蛋量、产肉量远远不及名列**畜牧业前茅的昌吉地区。**县的畜

牧业还有亟待解决地发展问题。解决发展与制约的矛盾,寻找克服饲养风险的途径是畜牧科技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决策发展现代畜牧业战略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重品改、强饲养、抓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执法监督力度,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县开拓创新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当前**县畜牧业的几点分析:

一、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一)发展草食动物:资源优势,第一,丰富饲草料资源,6.6万亩退耕还林;第二,冬闲田地4.8万公顷;第三,30万亩秸秆“三贮一化”氨化利用;第四,畜群优势,加大经济杂交,培育出大量的商品肉用牛羊;第五,消费市场广阔,特别是牛肉一直是供不应求。力争肉牛(西门塔尔牛,**褐牛)在3-5年内有大发展。

(二)发展生猪、家禽及家兔养殖。利用国家政策向**倾斜、向畜牧业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优质肉猪基地建设、优质家禽基地建设、生猪良种补贴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生猪养殖保险,扩大参保覆盖面,降低养殖风险。首先要广大养殖户树立规模养猪效益高,抗风险能力强的意识观念,宣传指导规模养猪户对良种、科技、管理和市场等生产要素的认识,努力提高发展“杜长大”、“杜大长”杂交组合的自繁自养,加快三元杂交组合的推广,鼓励政策向品种改良转移,力争2009年建成“杜长大”、“杜大长”祖代繁育场,为规模标准化养猪提供大长、长大二元母猪,加快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县将出现规模养猪的大发展。

努力提高饲养效益是畜牧业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决定畜牧业发展走向的前提条件。有资料表明,“杜长大”、“杜大长”三元杂交猪的胴体瘦肉率为60%以上,而本地猪的胴体瘦肉率只有50%以上。而且市场、企业通过客观性生猪指标评判生猪价值,确定体重在90-110公斤,活体背膘厚度不超过2.5厘米作为期货交割质量标准,需要生猪的胴体瘦肉率标准是60%的。那么我们在饲养本地猪和洋三元猪的饲料报酬更有一大差距,洋三元猪90-110公斤活重只需280-310公斤饲料,而本地饲养的生猪却需要350公斤饲料,同样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样的饲料成本和人力,取得的效益差距却很大。

发展家禽,家禽的饲料转化率较高,实践证明,鸡增重的饲料转化率为1:2.8,在动物饲养中饲料转化率可与奶牛相媲美。每生产一吨禽肉比生产1吨猪肉最少节约200公斤饲料粮。发展家禽生长周期短,节粮低耗急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只需在市场低迷时帮助养殖户解决卖难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冬季累计销往外地的兔子近4万只,狗400余条。以此推断在我县养兔子是没有销路吗?还是服务没有跟上。

二、发展种畜生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2008年6月份**县已获得阿勒泰地区唯一的有机牛、羊肉认证书。借以标准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建立阿勒泰种羊场(**种羊场)和完善阿勒泰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繁核心区,不断发展养大阿勒泰羊良种繁育规模,为全疆乃至全国提供优质肉羊良种。通过财政支持、业主参与和项目配套,分别建立保种选育核心场、扩繁场和商品羊养殖基地,开展阿勒泰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重点做好阿勒泰羊的提纯复壮工作,建成阿勒泰羊各级种公羊、种母羊核心群,提高产绒率,完成统一销售市场战略目标。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五章有关规定:**县要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违规销售阿勒泰羊种羊的不法行为。广泛宣传,利用政府招标的形式,出售阿勒泰羊种羊,扩大阿勒泰羊的品牌影响力。

关于对发展**县畜牧业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早解决牛、羊、猪、禽肉类深加工,政府出台鼓励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县的合作组织,经济人等以销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把我县畜产品销往全疆乃至全国,鼓励扶持有能力的组织或个人办屠宰厂,吸引全地区的牛羊运往**,使我县形成全地区牛羊集散地。这样也能带动餐饮,宾馆等一系列行业的联动,更有助于把我县建成销往中亚,牛羊猪禽肉精深加工工业区。并积极出台奖励补助政策,对全年销往外地生猪、禽类达到一定数量的单位及个人给予重奖。

二、加大现有奶牛改良及饲养。力争2012年在**县有标准化奶牛场400头以上的10个,每头奶牛的年

第二篇: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一、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我国生猪存栏5.23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50.9%,居世界第1位;绵羊2.19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18.72%,居世界第1位;山羊

2.46亿只,占世界存栏总数的25.14%,居世界第1位;牛1.89亿头,占世界存栏总数的9.2%,居世界第3位。肉类总产量达10845万吨,禽蛋(不含鸡蛋)843.6万吨,鸡蛋3578.6万吨,奶类3785万吨,其中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禽蛋产量占80%,鸡蛋产量占40%,奶类产量占5%。到目前为止,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3。

1977年国内猪牛羊存栏总数分别只有29177.7万头、7039.8万头和16135.7万头,1978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只有9公斤。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生猪存栏总量已经达到46996万头,较1978年的30129万头增长了56%。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7850万吨,中国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2%。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只有58.8公斤左右(截至2010年),,而美国的人均消费量在120公斤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在100公斤以上。

二、我国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中国农村生产模式——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

在养殖业方面——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

2.2 环境污染严重

(1)大量粪尿处理不当;

(2)畜禽粪便发酵产生大量的CO

2、NH

3、H2S、CH4 等有害气体——排放—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地球温室效应

2.3 饲料资源短缺

目前我国的饲料用粮约占粮食的1/3——人畜争粮。

2.4 畜产品药物残留高

(1)抗生素

(2)化学合成药物

(3)饲料添加剂

(4)兽药

(5)重金属

2.5 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三、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始终坚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构建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牧草种业、现代饲草料产业、现代畜牧业服务、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草原生态保护支撑等“六大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坚持数量质量发展并重,加强农牧结合,坚持科技兴牧。

畜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羊毛产量达到43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

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违禁添加物检出率控制在0.1%以下。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个~15个百分点,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超过38%和达到50%,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覆盖面达到50%以上。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亿吨,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或集团达到50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全国牧区草原确权基本完成,草原围栏面积达到18亿亩,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原累计保留面积达到4.5亿亩,全国40%可利用草原实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天然草原超载过牧总体得到缓解,牲畜超载率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以上,生猪出栏率达到140%,成年奶牛年平均单产超过5500千克。在品种培育、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化养殖、草原保护建设、重大疫病防控、机械化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六大体系”战略建设的同时,将实施5大重点工程: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工程。对畜禽养殖优势区域和畜产品主产区的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规模养殖场(小区)基础设施进行标准化建设,重点抓好畜禽圈舍、水电路、畜禽标准养殖档案饲养与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建设。启动实施草原牧区生产方式转变工程。

畜禽良种工程。重点支持畜禽原种场、种公畜站、西部地区扩繁场和精液配送站建设,扶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畜禽新品种(系)选育,建设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和遗传评估中心。

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工程。着力加强饲料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重点进行饲料安全评价基地、饲料安全检测和饲料安全监督执法等工程项目建设,建立安全评价、检验检测、监督执法三位一体、部省市县职能各有侧重的饲料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建设国家级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区域级和省市级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县级生鲜乳质量检验监督站,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配备检验检测设施设备。

饲草料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继续实施秸秆养畜项目,推动实施百万亩苜蓿生产工程,支持建设饼粕、糟渣、糠麸等粮油食品工业副产品和草产品优质化加工处理示范基地,为饲料工业提供优质原料。支持建设主要畜禽品种的饲料生物学效价评价基地,提供测料配方服务,推广精准饲养技术。

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大力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实施退牧还草、草原防灾减灾和南方草地保护建设等工程,建设草原围栏,推进草原改良和人工种草。推进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加强草原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物资保障体系及指挥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灾害防治应急反应能力。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区、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项目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祁连山(12.39,0.52,4.38%)水源涵养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和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保护区等地区的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草原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陆川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畜牧产业化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畜牧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快发展畜牧业是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因此,把畜牧业建成陆川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加快推进畜牧业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由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最终实现陆川县畜牧业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陆川县委、政府提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把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增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迅速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从而使全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2010年1-9月份,全县生猪存栏83.50万头,同比增长1.03%;肉猪出栏68.23万头,同比增长5.70%。大牲畜存栏2.23万头,同比增长6.19%;其中肉牛出栏0.66万头,同比减少1.49%。全县家禽存栏891.90万头,同比增长1.22%;家禽出栏1572.14万头,同比增长5.56%。肉类总产量76249吨,同比增长5.57%;禽蛋产量6071吨,同比增长7.36%。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40330万元,同比增长5.67%,实现畜牧业产、供、销良性发展。

(一)打造品牌经济,拉动畜牧业发展。2009年我县成功举办了“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及央视七频对“陆川猪”拍摄了专题片,并成功申报“陆川猪”地理标志登记。使“陆川猪”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今年以来,我县生猪养殖不断壮大,售价不断提高。新增规模猪场100多个,养殖50头以

上的场累计达1800多个。我县生猪加工产品销售1500多吨,产值达1.1亿多元;广西元安元和神龙王两大加工企业年加工出栏肉猪能力就达130万头。

(二)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小区,多轮驱动加快发展。全县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形成了多轮驱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如温氏公司带动600户养鸡专业户。

(三)规模养猪呈强势发展。调查显示2008年存栏繁殖母猪3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共有362家,繁殖母猪存栏39203头。经新建和扩建,2009年底规模场数又增加到454家,繁殖母猪存栏达53464头,比2008年6月底前增加14261头。2009年规模场肉猪出栏614676头,占社会总出栏91.3万头比重的67.3%。

(1)新猪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新建并于2009年后投入生产的猪场有92家,建成后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有黎海在沙坡中心兴建的国强种猪场,丘勇其在良田镇陆垌兴建的陆旺生态养殖场;年出栏肉猪5000头以上的有许嗣森在大桥镇平山村兴建的鸿旺标准化养殖园区;年出栏3000-4999头规模的有李明林在珊罗长纳木圭塘、刘宁权在乌石镇双垌村、饶桂彪在良田镇陆垌村、李东彪在滩面新旺村新建的猪场。(2)部分老猪场不断扩建: 2009年后,温泉镇刘云明、米场镇黎运锋、珊罗镇朱流贵、大桥镇袁超廉、乌石镇李成新、滩面乡丘春林、良田镇黄强、古城镇江军等40多位老板扩建原有猪场规模,增养存栏能繁母猪50头以上或增养肉猪300头以上。

(四)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养殖户养殖积极性高涨。2007年以来,陆川县除享受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绿色通道”等共有的惠农政策外,还特别享受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良种补贴、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等特殊项目政策,给陆川县生猪生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

计,今年全县第一季度投入新建、改建规模猪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200多万元;免费发放良种猪精50.5万瓶、人工配种杂交牛0.11万头;能繁母猪保险理赔工作扎实开展,560多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补贴100多万元,50%以上用于发展生猪生产。

(五)养殖户养猪基础扎实,信心坚定,为今后生猪生产高速增长打下基础。一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联合会、协会、合作社)的作用,解决了生猪产品销售难问题,提高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如陆川县养猪联合会,已有会员360多个,会员养猪年出栏达60多万头,总产值达10.2亿元。统一收购生猪外运,形成百万陆川猪挺进粤、琼、港、澳,北上中原壮观场面。二是大多数规模养猪业主已经历过生猪价格低潮,具备如何渡过价格低潮期的经验,而且在前一轮价格高峰期内已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因此,尽管当前形势较为严峻,但仍然信心十足,未出现大量淘汰母猪的现象,生猪生产仍呈增长的态势。三是抓好生猪重大疫病防控,按“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建立责任追究长效机制。县、乡、村和规模场层层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强化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不合格的村、场、户,提出限期赶队意见;对验收不格的,追究挂点领导和人员的责任。由于措施扎实,经上级验收,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分别达99%和96%以上,抗体检测全部合格。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保护了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六)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我县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防疫监督管理、产地检疫、市场准入检疫、疫情报告、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管理等多种动物防疫制度,使动物防疫工作基本做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七)坚持依法兴牧,加强法制建设,提升了畜牧业依法管理水平。全县畜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近年来,围绕防疫工作的严峻形势和畜产品不安全因素上升等问题,依法加强了动物防检疫工作,在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生产企业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兽药、饲料违法案件,没收销毁非法产品,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全县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一)散养农户养殖观念落后,思想认识还比较低。大多数农户只顾眼前利益,还没有真正把畜牧业作为长远的增收项目来抓,组织化程度很低,缺乏养殖能人、经纪能人及管理能人,没有意识到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赚钱渠道的增加,小农意识的局限,相当一部分农民也不太愿意从事周期长、耗精力、风险大的养殖业。

(二)畜牧业的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全县对发展畜牧业的经费尽管是不断增加的,但是增加的幅度比较小,投入仍然不足,致使乡镇一级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农民对生猪和家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每年信用社发放的小额信贷期仅为1年,信贷资金少。目前,全县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缺乏必要的防疫、检疫、监测等设备,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幅射能力不强。全县在发展畜牧业上培育了一批畜牧业龙头企业,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一是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难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行规模化生产,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上。二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完善,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

(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我县虽然建立防疫机构,但力量薄弱,设备不足,基层经费不足,设施简陋、防疫人员少,队伍不稳定,工作量大,村级兽医员的工资报酬偏低,甚至不能按时发放等问题也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是全县发展畜牧业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发展畜牧业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及问题,要彻底扭转被动落后局面,加快陆川县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调整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根据全县各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大规划的实施执行力度,以政府为主导,制定落实优惠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全力加以推进,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认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养殖主体和增收的主业。

(二)抓好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和畜产品安全工作。依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动物产地、屠宰、市场等各个流通环节的检疫工作,从源头上控制疫病传播;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

动物疫病及常规疫病的防制,做到依靠科学、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防制工作方针。认人民吃上“放心肉”,确保全县畜牧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陆川县优质畜产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特色畜产品的优势,使全县的畜牧业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进一步建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陆川猪改良技术,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大养殖技术、培训力度,加强畜牧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指导,解决畜牧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不断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

(四)多方筹资,增加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确保中央、自治区、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积极争取财政支农资金要适当向畜牧业倾斜,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用于畜牧业的比例,协调金融部门增加畜牧业贷款额度。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畜牧业,扎实抓好畜牧业工程的建设,确保我县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5%以上,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第四篇: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分析

我站畜牧业统计监测内容:

一、 畜牧业生产及畜牧业专业统计年报

统计全年畜牧业生产情况、畜牧业技术机构情况等,共15张表

二、 畜产品及饲料价格周报

统计每周畜产品及饲料价格变化情况,共18个指标,全省共10个监测点

三、 肉羊生产及效益月度监测报表

以户为单位监测肉羊生产及效益情况,共3张表,全省共75个监测户

四、 畜牧业生产情况月报 按月度周期监测畜牧业生产情况

五、 畜牧业生产旬报

以10天为一个周期监测畜牧业生产情况

六、 生猪价格周报

统计每周猪肉、活猪、仔猪和玉米价格变化情况,全省共13个监测

统计监测是畜牧业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畜牧业落实科学发展现的关键切入点,是做好畜牧兽医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条件。数字不清、情况不明,行业管理都无从谈起,就更不要说科学发展了。

(一)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 / 12

一是统计监测工作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任何一项宏观调控措施和产业政策的出台,其科学决策的基础都离不开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当前,国际能源紧缺、工业与畜牧业争原料等原因推动玉米价格上涨,农村就业结构的多元化使畜牧业比较利益下降,导致了猪价较大波动;而生猪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又给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起的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政府宏观调控对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现。而宏观调控的依据,最直接的、最基础的就是统计监测数据,只有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可靠的监测结果,才能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合理调控生产与市场。无论是对养猪大县的奖励,还是对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都离不开基础数据的确定,均需通过我们的统计监测来获得数据,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适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机制。

二是统计监测工作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统计监测工作是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基本任务就是要摸清畜牧业家底,对行业的方方面面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行业的各个环节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进行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行业运行状况越来越复杂,要掌握庞大的生产者群体的动态情况(大、中、小规模),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市场主体数量多(社会资金和力量的投入),相互关系复杂而频繁,要求行业管理具有更强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只有建立全面系统的指标体系和科学合理的报表制度,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统计监测,才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才能为法律法规和有关

2 / 12

规划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行业技术的推广以及执法职能的实现等行业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在生产和市场波动中,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全面准确的生产和市场信息,对周期性波动进行预警。

三是统计监测工作是改善畜牧业政策环境的重要手段。畜牧业是由传统的农村副业成长起来的,目前仍然是弱质产业,且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发展的转型期,不断改善政策环境,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对于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一个地方畜牧业工作在政府工作的位置如何,直接影响当地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我们的工作要得到社会尊重,要得到有关部门支持,要争取得到应有的地位,就必然加强统计工作,用真实的数字反映情况和成果,用真实的数字说明问题,有理有据,才能扩大影响,得到应有的支持。

(二)做好统计监测工作的几项要求

做好统计监测工作,必须动员我们全系统的力量,环环紧扣,层层把关,上下联动,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下面,就加强和实施畜牧业生产统计监测预警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当务之急要广泛宣传动员,分解任务,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个人。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过问,切实解决统计监测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一是明确分管领导;二是明确任务和要求;三是细化工作措施;四是确保经费。局里将安排一定的统计监测工作补助经费,各地要重视争取地方配套资金,为统计监测工作提

3 / 12

供资金保障。

二要建立健全制度。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近几年围绕肉牛生产监测、种鸡生产监测、生猪生产监测、畜产品价格监测,下达了统计监测任务和制度,各级一是抓紧制定配套制度;二是明确工作流程;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四是完善保障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激励人,用制度规范工作,以制度建设促进工作发展,逐步建立起统计监测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要强化统计队伍。各中心站要下大力气抓好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统计队伍。一是选择配备统计人员,将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二是稳定统计队伍,如确实需要变动,要提前做好工作衔接,对新的人员搞好业务培训;三是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将分片对县级和龙头企业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各级要相应开展业务培训。

四要加强考核评比。实行统计监测考核制度和通报制度。在考核制度方面,重点对各级的统计工作和监测点的时效性、准确性进行记分考核。在通报制度方面,我们将根据考核情况,并适时公布统计工作排名。同时,我们将考虑把统计工作与项目建设挂钩,对统计任务完成不好的,数据不实的,在安排项目时予以惩戒。

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

一、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与名词术语

随着畜牧业生产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个系统的统计指

4 / 12

标体系,以反映畜牧业生产、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

统计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有一个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统计的及时性。

我国的畜牧业统计指标体系正在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畜牧业常用统计指标

反映畜牧业生产、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所涉及的指标种类很多,专业性也很强。我这里仅列举一些常用的畜牧业统计指标,以及与生猪养殖、奶牛养殖有关的统计指标。

1、存栏数

指调查日期(通常指年末、季末、月末)实际存在的各类畜禽头(只)数,不分大小、公母、品种、用途一律包括在内。

2、出栏数

指统计期内出栏供屠宰(含出售和自食)的畜禽头(只)数。包含淘汰的和因伤死亡的耕牛、肉牛、奶牛和羊,但不包含出卖的雏禽和幼畜(架子畜)数。猪出栏数不包括个别地区习惯吃的“烤小猪”或出口的“乳猪”。

3、出栏率

一般指某家畜当年出栏数占年初存栏数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出栏率=当年出栏数÷年初存栏数×100%

5 / 12

4、屠宰数

国外一般不采用出栏数这项统计指标,而采用屠宰数这项指标。因为采用出栏数时,往往容易出现重复统计的问题。例如,一头肉牛从犊牛到育肥牛屠宰,可能展转两个或多个农户(场)进行饲养,特别是跨省区、跨地区的转移饲养时,因此很容易出现牛的出栏数重复统计的问题。

5、饲养量

指一个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实际饲养过的畜禽头(只)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全年饲养量=年末存栏数+年内死亡数+全年累计出栏数

6、能繁母畜

指已经达到生殖年龄并具有生殖能力的、专门留作繁殖用的母畜,不论是否配种受胎,均应算作能繁殖的母畜。母畜生殖年龄的标准一般是:1岁半以上的牛,2岁以上的驴,2岁以上的马,8个月以上的猪,1岁以上的羊。

7、仔畜

指统计期内新繁殖的仔猪、牛犊、马(驴、骡)驹、骆驼羔、羊羔的统称。

8、肉产量

指在统计期内畜体屠宰后的胴体量,禽体屠宰后的净膛重。某地

6 / 12

区的某种畜禽的肉产量,用该地区平均胴体重或净膛重的数据乘以出栏并屠宰头(只、羽)数推算而得。

9、肉类总产量

指在统计期内出栏并已屠宰的畜禽肉产量肉类总产量(即牛肉、马肉、驴肉、骡肉、骆驼肉、猪肉、羊肉、禽肉、兔肉、其它肉产量之总和)。

10、胴体重

胴体重指家畜屠宰放血后除去头、蹄、尾和内脏(即下水)后带骨肉的重量。大牲畜及羊还要去皮重;猪还要去毛重。某地区的平均胴体重可通过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收购部门或屠宰厂掌握的资料获取。

11、净膛重

净膛重指家禽屠宰后除去羽毛、头、爪、和内脏(即下水)后带骨肉的重量。净膛重有半净膛重与全净膛重之分,半净膛重一般保留心、肝(去胆囊)、肌胃(去除内容物和角质膜)、腹脂、肺和肾脏。

12、牛、羊奶产量

指社会产量,包括出售和农民自食自用的各种牛(荷斯坦牛、改良后产奶的黄牛、牦牛、水牛)、羊生产的奶产量。牛犊、羊羔直接吮食的部分,不统计产量。

13、禽蛋产量

7 / 12

指在统计期内鸡、鸭、鹅的产蛋总量。

14、产活仔猪数

指出生12小时后的存活仔猪。此时初生仔猪由母体胎盘供给养分转变为自己吮吸母猪乳汁获得养分。

15、产活率

指产活仔猪数占产仔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活率=产活仔猪数÷产仔猪数×100%

16、哺乳仔猪

指出生后吮吸母乳开始至断奶前的仔猪。一般为2—60日龄。此时仔猪以母乳为主要养分来源,辅以易利用的饲料。近年来,由于人工乳(仔猪料)的广泛应用,使仔猪的断奶时间大大提前。在生产中,猪只体重达到30千克前,通常称为仔猪。

17、生长肥育猪

指断奶至肥育结束屠宰前(一般体重达90—110千克)的猪。

18、后备公猪

指断奶至初配前选留为种用的小公猪。

19、后备母猪

指断奶至初配前选留为种用的小母猪。 20、母猪泌乳力

这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指标之一。用20日龄仔猪窝重(包括

8 / 12

寄入仔猪,不包括寄出仔猪),表明母猪泌乳的能力。

21、母猪哺育率

这也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指标之一。指断奶时育成仔猪数与产活仔猪数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哺育率=育成仔猪数(包括寄入仔猪数)÷(产活仔猪数—寄出仔猪数+寄入仔猪数)×100%

22、母猪生产单元

这是评定母猪生产力,特别是生猪养殖场的一项综合指标。指平均每头母猪一年内所产仔猪到达育成肉猪时的总体重,或屠宰后的总产肉量(胴体重)。

23、猪日增重

这是衡量猪生长发育、饲养水平和经济性状的一项指标。指在某特定饲养阶段内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重,计量单位为“克/日”。称体重应在早晨喂料前进行。其计算公式如下:

日增重=(终重—始重)÷饲养日

24、猪空体重

指去除胃肠道和膀胱内容物的宰前猪的活重。为简便起见,可采用猪屠宰前禁食、禁水的活重。

25、猪屠宰率

是衡量猪产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指猪胴体重占其空体重的百

9 / 12

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屠宰率=胴体重÷空体重×100%

26、瘦肉率

是衡量猪产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指猪胴体中瘦肉重量占其胴体重的百分率。瘦肉重量包含肌内脂肪和肌间脂肪的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瘦肉率=瘦肉重量÷胴体重×100%

27、熟肉率

是衡量猪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俗称缩水率。采猪胴体左侧完整的腰大肌称重后放入玻璃或搪瓷容器内,在沸水中蒸40分钟,再阴凉30分钟后称重,蒸凉后肉样重占其蒸前重的百分率即为熟肉率。计算公式如下:

熟肉率=蒸后肉样重÷蒸前肉样重×100%

28、犊牛

指一岁以下性未成熟的公母牛。

29、青年母牛(后备母牛)

指一岁以上到第一次产犊的母牛。一般到18月龄完全性成熟时配种。

30、初产母牛 指第一次产犊的母牛。

10 / 12

31、经产母牛(成年母牛)

指产过第一胎的母牛。一般到产3-6胎时其产奶量最高。

32、产奶母牛

指处于产奶期的母牛。在正常情况下,产奶母牛每年产犊一次,泌乳期(从产犊后挤奶开始到下一次临产前不分泌乳汁之间的时期)约305天,干奶期(两个泌乳期之间不分泌乳汁的时期)两个月。

33、空怀母牛

指产犊后较长时间不能正常配种怀犊的母牛。在正常情况下,母牛产后28-36天出现第一次发情,即可配种。一般经过第1-2次发情周期,即可怀胎。

34、泌乳期产奶量

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全泌乳期实际产奶量,即从产犊起到干奶为止的累计产奶量;二是以305天总产量为准,即从产犊起到第305天的总产奶量。在进行对比试验和公牛后裔测定时,需要采用305天产奶量,并采用特定的校正系数将不同泌乳期母牛的产奶量校正到305天的产奶量,然后进行比较。

35、终生奶量

指产奶母牛一生中所生产牛奶和乳脂的总量。产奶母牛的培育成本相对较高,为提高产奶母牛的经济利用效率,就需要提高奶牛的使用年限,并确保每个泌乳周期达到较高的产奶水平。

11 / 12

36、牛奶干物质产量

由于不同牛群所产牛奶中的有形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单靠不同质量奶的产奶量不好进行牛奶品质或产奶经济效益的比较。在美国,目前已经采用牛奶干物质的统计方法,即牛奶产量以其干物质计量。

12 / 12

第五篇: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县地处贵州北部,大娄山东麓。北与重庆的南川市相邻,东抵务川,东南靠凤岗,南邻湄潭,西南接绥阳,西北毗桐梓,东与道真县相邻。全县辖19个乡镇,144个村,6个社区,总人口585518人,其中农业人口549258人,县域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70.2%,耕地11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9.8%。有可利用的草山草坡161万

亩,是一个农业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畜牧业的发展列为全县经济工作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提出了实施畜牧业发展“1113”工程(即:到2010年实现生猪存栏100万头,牛出栏10万头,羊出栏10万只,禽出栏300万羽)和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的奋斗目标。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这一工作思路狠抓落实,使畜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05年全县猪饲养量115.74万头,出栏55.48万头,存栏57.87万头;牛饲养量36.5万头,出栏3.1万头,存栏18.4万头;山羊饲养量20.3万只,出栏8.1万只,存栏10.15万只;家禽饲养量315.6万羽,出栏155.48万羽,存栏157.8万羽;畜牧业产值5.22亿元。

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县畜牧业生产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科技水平跟不上等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为此,要发展我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以及“1113”工程目标,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

我县草山草坡众多,山塘水库较多,无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越,具备了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畜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到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一是要从传统的畜牧业发展观念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二是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发展养殖大户和生态畜牧小区建设作为工作主战场;三是多出台有利于畜牧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对外采取招商引资,对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活经营;四是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畜牧业的开发;五是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我县的畜牧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农民增收。

二、发展规模养殖,建设生态畜牧小区

我县多数农民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养殖,养殖效益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县畜牧业发展,重点要在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上做文章,一是要大力推进“畜——沼——果”、“畜——沼——粮”等科学生态养殖模式,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养殖大户到外县、市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参观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行“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养殖,统一防疫,集中服务”。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结合生态学原理进行圈舍建设,饲养管理,逐步实现畜牧生态协调发展;二是狠抓养殖大户和畜牧养殖小区,逐步实现畜牧业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三是培植和发展以大户、小区、重点乡镇为主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典型示范带动,提高辐射带动效益;四是充分利用粮食、秸秆、牧草、草山草坡等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五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兴办畜产品生产基地,搞好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六是结合我县农村“四在农家”、沼气池建设,大力推进沼畜工程,逐步实现畜牧产业化、农村沼气化。

三、力求创新,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正安养牛业历史悠久,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饲养牛,在长期的饲养选育过程中,不仅广大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培育了适应性较强的地方优良品种——桴焉黄牛,该品种耐寒、耐热、耐粗饲,蹄质坚实,动作敏捷,适于山区役用,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项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未来的畜产品中,草食牲畜的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牛、羊肉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旺盛。牛、羊肉被现代人称之为“人类的保健性功能食品”,在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深受消费者青睐。从销售来看,大到国际、国内市场,小到周边市县及本县的两家牛肉干厂,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因此选准主攻肉牛养殖对正安畜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而且潜力巨大。

选定肉牛这个项目,因为正安本身就是肉牛项目基地建设实施县,加上周边县市肉牛的饲养量都偏小,均没有形成规模,这正好给正安的肉牛发展提供了机遇。县内草场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无霜期长,光照充沛,牧草生长周期长,同

时还有田间空地,还可人工改良草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秸秆圈养肉牛。建立牧草繁育基地,积极推广良种牧草,引进一年生、多年生黑麦草、苜蓿草、芽茅等优良草种种植,减少养牛对天然林地和草场的依赖,维持生态平衡,保护山林植被,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强化品种改良,完善繁育体系

积极发展外二元母猪繁育场,

确保每年新增外二元母猪5000头以上,外三元商品猪10万头以上;进一步推进牛、羊冻输配技术,牛改普及率提高到80%以上,羊改普及率提高到75%以上;积极引进推广良种家禽,兴办良种家禽养殖场。提高良种覆盖率,形成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对引进良种实行补贴。

五、强化防疫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强化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兽医制度和技术规程,完善动物疫病监测、化验诊断设施,建立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相互配套的动物防疫控制体系。明确职能,理顺体制,精简人员,提高素质,强化防检,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基层兽医服务体系,走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路子,建立起一支强壮的防疫队伍。

全面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形成以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为主,运输监督与市场监督相结合的动物检疫新格局,建立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和防疫监督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防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推动动物防疫承包合同制,鼓励和支持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与养殖大户签订常年防疫责任承包合同,明确双方责任的奖罚,不断提高防疫技术服务水平,巩固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着力扶持畜牧业重点乡镇的防检疫点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

六、积极开拓市,健全流通体系

正安至今还未有一个大型畜禽交易市场,畜产品的交换还仅仅依靠小商小贩来贩进贩出,这样不但制约了产品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应尽快在县城建设一个大型的畜禽综合交易市场,与周边地区的畜禽市场对接,以市场来带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培训一支既懂技术又是会经营的运销队伍和经纪人队伍,把生产、销售、加工等产业各环节和经营主体通过协会经济组织加快流通,切实搞好产后服务,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上一篇:效能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项目销售经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