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的作用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教育政策的作用范文

赏识教育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文学与新闻学院 汉语言文学二班 杨心怡 084104106

2《现代汉语词典》对“赏识”一词的解释看:“赏识是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这说明了“赏识”具有 对某种“才能与价值”的重视和赞扬,有的认为:“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而赏识教育面向的是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起点开始,去体验成功,实现自我。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所以,不管是家长、老师、管理者,都应该切记:不要视别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儿戏,因为要想让一个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要难上多少倍。

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根据罗森塔尔的分析,主要有如下四个社会教育心理机制:一是气氛,即对他人高度的期望而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气氛;二是反馈,即教师对寄予期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三是输入,即教师向学生表明对他们抱有高度的期望,教师指导他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四是鼓励,即对所期望的学生教师总给以各种各样的鼓励,不断朝向期待方向发展。上述罗森塔尔的分析很有道理。产生罗森塔尔效应还有如下主要原因:

一是期待者的威信。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给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一般而言,期待者威信越高,越容易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二是期待结果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期待结果估量后自认为实现可能性较大,而且这种期待结果对自己又有意义,那么,罗森塔尔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三是这一效应是按“憧憬——期待——行动——感应——接受——外化”这一机制产生的。这就是说,期待者对期待对象产生美好的憧憬,并出现具体的期待结果,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具体的努力实践,如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行动,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对自己的特殊的关怀和鼓励,并从内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种种爱心和帮助,以致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达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结果。这一过程中有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罗森塔尔效应的产生或强度大小。看得起:

价值反映的是每个人所需求的东西:目标、爱好、希求、的最终地位,或者反映的是人们心中关于美好的和正确事物的观念,价值是内在的主观的概念,它所提出的是道德的、伦理的、美学的、和个人喜好的标准。”因而,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和美好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人格尊严、平等、受到重视、赞扬与尊重等都是人们所希求的东西,应是价值的存在形态。那么,赏识教育就是为了保障其价值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现,特别是让差生,他们受到的伤害可能最多,如有来自教师的、同学的、家长的,甚至有时是自己的(有时他们连自己也瞧不起自己),因此,他们更需要受到公平的对待,也希望自己受到重视与赞扬,找回自我价值,这也正是赏识教育的价值目标所在。

平等:

“平等”不只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那么,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将受到破坏,基本的教学秩序就难以维持。尊重与被尊重是相互的,社会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互动行为,即引起他人行为的行为。”因而,教学中教师

的意识、言行和态度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指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管学生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当同样地给予关爱、理解和重视,这是一个待人公平与否的问题,也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

心理学认为:“成功使人愉悦,充满信心”。后进生尤其需要体验成功,这是因为他们所体验到的失败多于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所需要的“成功感”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多给后进生取得成功的机会,充分展示其优势,让他们在同学中得到肯定性的评价

自我激励:

专家认为:“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对我们转化后进生及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

“罗森塔尔效应”是很多教师都非常熟悉的心理学中的一个典型现象。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极大的学习信心,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然而,学生就是不能长久地被激励下去。原因可能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即“罗森塔尔效应”需要有一个先决条件——真诚期待。 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外,教师必须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1、蹲下身子看一看:不同的学生,其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高高在上,以成人的要求、特优生的标准看待一般的学生,看到的永远只能是一无是处的学生。如果蹲下身子仰视学生,就会发现,其实学生是多么的了不起:他们由一无所知的孩子,渐渐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不但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还能把课外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他们能够发现未知领域里的东西等等。蹲下身子看一看,那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就会变得高大。有了这种感觉,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就会发自内心,对他们的期待就会非常真诚,学生自然就能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这种真诚。

2、换个角度想一想: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其发展的能力、方向都不完全相同,对于同样的问题,或是同样的结果,放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其价值是不一样的。就是在同一个学生身上,教师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学生还真是那么出色。有的学生是帅才,有的学生则是将才,还有的学生是军师。这样一想,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自然是欣赏,对学生的期待也就是真诚的了。

3、搭个台子试一试: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舞台上大显身手,这样,学生的才能就能充分地展示出来,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又会更深一层,对学生就会增添更多的欣赏与喝彩,减少轻视与指责,一言一行中就会充分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让家长和教师与孩子生命和谐,让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

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育孩子、孩子在享受与欢乐中学习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和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学会宽容、真诚。承认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凌一次地站起来,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力量,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心理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智力、情绪、意志和性格方面的活动,也可称精神活动。儿童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除了体格方面不断增长外,心理发展也很快,性格也逐步形成,但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归纳为两大类:遗传与环境、教育。

家庭是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阶段接触最密切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最大。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良好的道德品德,充满着爱的安定环境和丰富充实的生活使儿童获得健康的心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对儿童早期情绪和性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溺爱和照顾过多会使孩子养成幼稚、胆怯、任性、粗暴、无责任心、社会适应性差、依赖性强的性格。如对孩子采取冷漠忽视或粗暴压制的态度,则会使孩子的性格倾向于对人冷漠、孤僻、不合群,有时则有反抗、暴燥、执拗的表现。如父母对子女态度亲切、讲理、民主,则儿童大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积极向上。父母对人处事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希望的起点,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

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是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脉相通的。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总结的“花苞心态”调整了无数家庭教育中的“功利心态”,总结的“生命像一条河”、“全纳思维”、“先骄傲、后成功”等思维方式使许多家庭走向了和谐、幸福、美满。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家庭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的秘方;是和谐社会的细胞工程。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赏识教育的本质: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

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奥秘:

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孩子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赏识教育的方法:

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从而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

赏识教育的特色: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天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一批仁人智士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科研和普及推广。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赏识教育的本质 :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赏识教育的奥秘:是让家长和孩子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赏识教育的方法: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从而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赏识教育的特色: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

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天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篇:教师人格魅力的潜在教育作用

人格是一个人各种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基本精神面貌的体现。生命的品位、灵魂的境界都取决于人格。教师的人格既含有该群体共有的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又包括每位教师个体所别具的风格和气韵。前者是教师人格的基本构成,具有稳定性,后者是教师人格的独特构成,具有特殊性和个性化倾向,两者合成了教师鲜明而又丰富的人格魅力。

人格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本我色彩,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中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由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容低估。具体地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教师丰富的知识、高昂的理想、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激励的力量来自适宜的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它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当学生仅仅为了通过升学考试而学习,其动力来自个体生命的外部,是一种游离与于心灵需求的外部动力。而教师崇高理想和敬业精神作用于客体学生,通过内化吸收,可以转变为一种洋溢在胸中的内驱激情,就能常保求学创业所必备的内部动力,从而形成心灵渴求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在这种学 1

习类型的转化中,教师的人格魅力起到了激发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的心灵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语言更富有魅力。教师的人格好比一部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其潜在的人格力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

二、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作用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品德养成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对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引发的感染力有一种不自主的屈从作用。尤其是教师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关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一种澄澈明净的美好心境。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影响源,那么他们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身上。伴随着师生交往的增多,教师的人格通过特定情境的展现,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应,进而引起心理感动,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融。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的信息,无声的行动中充满着对学生的期待。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久之,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美情愫。而且,更进一步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不是用强制的命令,而是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响,如春雨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三、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作用青少年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时期,他们需要确立自己的生活坐标,由于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形象具体,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的物化模式,最容易成为学生效法的典范。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无疑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观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道德主导因素,使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休可感的道德规范来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己重新设计。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人格是学生行为的具体参照物,这个参照物要求学生对照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从而把教师的人格力量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品质。空洞的道德说教能从外部制约学生的道德作为,但不能促使学生对灵魂的自我审视。更不会用活生生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的德行,作出自我调节,恰恰相反,难免会出现时下并不罕见的德育中的逆反心理。《颜氏家训·慕贤》中说:“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汲取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学生就会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追随着教师的思想行为轨迹,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能找到教师作用的印记。

四、对学生意志强化的促进作用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还有比成功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追求成功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坚强的意志。学生在认知世界的同时,也在认知教师,教师在诱发学生潜能、倾心将其培养成材的教育过程中昂扬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为达到目的的坚忍意志力,必然会拨动教育对象的心灵之弦,激荡其血肉之躯中的浩浩阳刚之气。生活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成长过程中

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当学生渐渐浮出混浊的岁月,探出头颅睁开清醒的眼睛,更深切地感受到托举生命者的坚强与刚毅,并把对这种意志力的体验化为谋求自立和自觉发展不可摧折的意志,从而在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进程中表现为达到既定的奋斗目标永不气馁、锲而不舍的意志穿透力。一旦教师的意志力成为学生生命中根深蒂固的品质,形成人格的主导力量,不断战胜自己思想中不足和限制,最终超越自己,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

尼采说过:“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道德要靠道德来影响,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的今天,广大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凸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第三篇:论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摘要: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也是人体语言的艺术,它以深远广阔的生活内容,多彩多姿的感性形式并借助人体来塑造艺术形象,具有多功能作用。加强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舞蹈艺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其特有的兴趣和美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 审美能力 艺术鉴赏能力 创新能力

一、舞蹈教育的内涵

舞蹈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对舞蹈实践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它主要是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知识性教育,素养性教育,是提高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舞蹈教育含专业与非专业两种类型,非专业的教育即普及型舞蹈教育。普及型舞蹈教育并不是只为了传授舞蹈技艺,而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单纯的肢体技能与表演训练并非主要目的,认识舞蹈,理解舞蹈,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呼唤以“人”为本的舞蹈教育观是根本。

高校舞蹈教育是社会舞蹈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不是以技巧性、规范化为前提,他的功能旨在引导大学生参与舞蹈教育活动。青年人是所有文化娱乐活动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传统群体。一旦他们受到舞蹈的熏陶,又能在引导下追求舞蹈艺术的真谛,便会迸发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舞蹈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结构中的地位

(一)舞蹈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起本身就是为人们提供了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当然。这里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造,而是将舞蹈艺术的欣赏作为催化发酵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今儿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发挥想象力和培养创造力。舞蹈从动作的设计、编排到表演,都包含着大量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二大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特别是右脑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从而达到了开启思维的目地。

(二)舞蹈室培养团队精神的一条纽带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而舞蹈训练以整体协和、相互写作的集体舞巨多,在排练时要注意队形是否整齐,动作是否一致,团队协作精神非常重要,平时训练和有计划地演出,讲师大学生由浅而深、逐步领悟和积累与人交往、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相互沟通、相互包容、相互协作、配合有序的能力,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文艺活动中强化奉献精神、自我牺牲精神,使相互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自然相伴而生。

三、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舞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

1、用舞蹈培养有品位的“文化型,创新性人才”

人类的文化包含两层含义,即“文字文化”与“非文字文化”。由于应试教育滞后了学生对非文字文化的学习,使不少专业知识相当丰富的大学生成了新一代的有文化缺陷的人。例如:高校有些文艺演出,常会出现台下没有呼应的现象,台上的演员激情飞扬,忘我投入的表演,台下一片眼镜闪亮下麻木与茫然的表情,并非他们不热爱,而是形象思维不丰富导致的缺少激情或不理解,由此说来学历与文化素养的反差是大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用舞蹈去启发他们的情感,

对培养“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则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舞蹈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美学思想,哲学思想,较之与其他艺术综合性更强,这样高的“含金量”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缺陷的最佳方式。

2、通过舞蹈教育,帮助大学生活的内外美的统一

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应该具有更高的审美修养,表现在 他们的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都应比一般人更得体。人体是美中之美,而舞蹈是以人体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在任何地方他们的姿态都体现着美,教师用身体语言向学生讲述形体美的要诀,让大学生的形体语言化、情感化,表现出时代的精神。在理论课堂上,教师用优秀的作品展示美丽异域风情、讲述古老的传说,当学生走进舞蹈艺术的世界时,他们会体会到人体语言的美妙。当感觉的寻找、内心的体验上升为人性自然的流动时,青年人应有活力就会得到尽情的展现。大学生健康的体态美与内心充实的情感世界都能在舞蹈中一举两得。

(二)高校舞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1、舞蹈以感觉的方式认识世界,提升大学生的智能

现代科学揭示,人类自身对活动着外在世界引起的知觉来源于环境不断的刺激 所给予的感受。人类理解外部世界以来于本身的感觉器官。人们通过别人的动作和对运动事物的不断归纳、提炼,逐步扩大对世界的认识,人类的运动感觉是由于人体活动引起的动作感受。人们通过运动感觉理解人体关系性,这种关系性效应会导致一种内心反映。因此,人类通过人体感官的运动获来的感觉经验,是人认识人的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根源。校园舞蹈十分重视人的感觉和感觉的下意识训练,正是通过人体运动作为教育手段去不断完善学生的感官并积累其感觉经验,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知识智能,为迎接未来的知识更替准备好智能载体,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智力基础。

2、舞蹈有利于学生以审美的方式解决心灵开掘人的创造潜能

舞蹈是美丽的,舞者是美的,舞蹈教育更是美好的,舞蹈教育就是美的教育。舞蹈在肢体运动的同时,伴随着音乐节奏抬手、举足、跳跃、旋转、肌肉肌腱紧张、松弛、各关节曲、直、旋拧等这一切刺激着动感、平衡感、听觉等人体感觉器官,由此产生的神经冲动反映到大脑,大脑依靠多种分析器官共同参与作用,直接由动作知觉引起美感意识。当人体律动与音乐、与动律形式真正吻合时,给人带来精神与生理双重的愉悦,使身心同处于极度兴奋。学校开展舞蹈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愉悦、快慰的心情参与舞蹈的创作、排练、表演等,从而激发其创造性,开掘其创造潜能,并由此而及其他学习领域,使优秀的情操,智力和体力得以充分的结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3、以舞蹈的律动性形态锻炼身体,增强人的触觉

以舞蹈的律动性形态锻炼身体,增强人的触觉。同理,声浪对于耳鼓的冲压和光 波对于体能作为身体的教育,舞蹈以律动的形态,行使着体育功能,对人体的肌肉、神经和反射系统进行训练。

人们都知道“健康是事业之本”,但未必真正引起大众的重视,教育中长期以来 或仍然是把智力的、体力的、美感的、道德的和社会组成部分加以分隔,这是人类互相疏远,轻视和支离破碎的一种迹象。现如今,体能的状况已愈来愈成为一个民族生存状态的显著标志。因此校园舞蹈教育培养学生艺术灵感开拓思维,启发创造力的同时,也为增强体质,利用生存而服务,更为未来人才的精神与灵感创建一个美好的居所,为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体质基础。

(三)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期、知识接受能力有限的青少年来说,仅仅依靠教授、书本宣讲是不够的。这时,舞蹈这种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可以发挥其作用,把社会鼓励的,宣扬的学校的好人好事等道理,通过舞蹈语言进行加工,用美的形象表现出来。而把相反的内容用丑的形象表现,发挥舞蹈语言生动直观的优势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感情和意识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教育和启迪。我们教育学生要有爱国英雄作为没得具体体现进行赞扬,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由于这些形象具体生动,本身带着感情性和趣味性,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无穷乐趣,既满足了学生的审美心理,又能够影响和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

(四)舞蹈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民族观

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可供人们心想愉悦,进而陶冶人们情操。当优秀的、积极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种内在深处的善良、高尚品质便会滋生蔓延,从而转化为主导动机推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期中民族舞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经历多少代人民群众不断加工创造,在民间广泛流传,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它产生于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因各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通过这些民族的音乐、舞蹈的了解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了民间艺术、文化宝贵遗产,并且在老师指导语讲评中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精湛的艺术,激发学生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而自豪,促进其爱国、爱家、爱民的思想情操的形成。

四、舞蹈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结构体系中的作用

(一)舞蹈教育促进大学生德育的开展

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曾说过:“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古希腊的柏拉图也同样把审美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将审美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在高校开设舞蹈课程,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舞蹈知识、原理的讲解,能使学生对舞蹈艺术有更深一步的认识、理解,能逐步养成他们积极、乐观的思想情绪,这无形中有助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形成;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蹈在教学、训练、排练、表演方面都有严格的统一性、强制性,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配合意识,加强纪律观念;力量型的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豪迈和进取的精神;抒情性舞蹈可以丰富学生细腻的情感,抒发爱国热情;严格的训练可以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应该说在高校开展舞蹈教学是通过大学生自己参与、自己感受、自己体验的形式来实现的,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和自我教育的原则,有着书本知识及其他形式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舞蹈教育促使智育向素质转化

很多人认为舞蹈教学只属于技能训练而没有知识传授的内容,其实不然,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多的应是对潜能的全方位开拓与挖掘。舞蹈艺术是通过一定的人体形态、表情和乐曲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舞蹈艺

术审美的过程是经过人的大脑的形象思维方式并伴随人的情感体验完成的。从生理上讲,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分别处于大脑的左右两区,并有着不同分工和相互联系。左脑以语言活动、阅读理解、数学计算等活动占优势,而右脑以形象感知、时空概念、艺术欣赏、调动感情和情绪等活动为主。舞蹈本身也可以丰富人的联想力、幻想力、想象力,在感受舞蹈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可以得到长期的发展,从而可以促使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的不断增强,促进身心健康。实践证明,学习成绩优异者中绝大多数具有舞蹈特长。

(三)舞蹈教育与体育相辅相承

舞蹈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化的强身健体运动,它对体育教育的作用是非常直接而明显的。美国著名舞蹈家沃尔特·特里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分析,从多方面探讨了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他强调舞蹈艺术对人的体力和情感、对人的协调和健康都有一定的作用。他说“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肌肉,调整肌肉,保持身体平衡;舞蹈练习、舞蹈节奏,用于治疗,可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挫折的心灵复原。舞蹈在这一方面便是一种锻炼了。”高校舞蹈教育对于人体的形态要求不象专业舞蹈教学那么严格,但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纠正学生不良的自然体态,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体形和姿态。同时舞蹈还可以增强体质,健身祛病。譬如,在进行身体专门素质训练方面,象力量、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都有助于大学生身体各器官系统得到全面发展。又如在舞蹈素质训练中挺胸抬头不仅可以使胸部得到充分扩展,也使学生在气质和精神面貌上得到培养,在腰腹的训练中,它能起到按摩和揉挤的作用,促进肝内血液循环,提高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经常进行腰腹运动还可以消化腰腹内多余脂肪,达到减肥、美体的效果。

(四)舞蹈教育对美育教育的作用

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舞蹈教育是美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强弱。另外,舞蹈教育还有利于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舞蹈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涵着人文思想、哲学和美学思想。人体是最美的,而舞蹈又是一种高级化的人体运动,是一种经过美化的人体运动。大学生通过接受舞蹈教育,其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会更加高雅。俄国革命家加里宁曾说过:人要是学会了舞蹈,连走路都会美观、文雅。走进舞蹈世界,大学生能充分体会到人体语言的美妙,内心的体验上升为人体的自然流露,青年人应有的活力得到尽情的展现。大学生健康的体态美与内心充实的情感世界都在舞蹈中得到充分体验。用舞蹈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意义。而这正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所期待的。

素质教育,究其实质就在于重视人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人才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是一个极其有效的途径。正确认识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综合可素质教育的作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这是中国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将中国教育推向进步的新起点。因此,舞蹈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综合型

人才的素质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它能真正开启人的身体和灵魂,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人才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视,全国许多高校都增设公共艺术教育课,舞蹈课也被列入网络选修课程,这样来就使舞蹈教育逐步渗透在其他学科之中,针对这一新的教育举措,根据智力整体发展的思想,我们有必要对舞蹈教育的理念与方式进行重新审视。我国高等教育应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求,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加强素质教育。舞蹈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舞蹈教育有利于学生开启思维、挖掘想象力。有利于学生提升智能,增强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尔岩.舞蹈创造心理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8.192—195.

[2]安文铸.现代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115—195.

[3]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10—150.

[4]杨怀中.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M].武汉:武汉出版社, 1887.230—270.

[5]于平.舞蹈评论教程[M].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94.30—50.

[6]袁禾.中国舞蹈意向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80—100.

[7]隆萌培,徐尔充.舞蹈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4.175—185.

[8]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00—120.

[9]张念宏.教育百科词典[Z].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88.520—620.

[10]中国大百科•青年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95—150.

第四篇: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所以要从幼儿抓起,从小就加强礼仪的培养,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重礼仪的合格接班人。幼儿时期是孩子不断学习模仿外界大人言行举止的时期,这一阶段幼儿的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我国要在幼儿教育中加大对礼仪教育的关注度。下面就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谈谈以下观点。一、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人的美德,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我们熟知的一个个典故,例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其中的人物有的懂谦让,有的孝顺,有的是知恩图报。我们应该通过对故事的讲解,培养幼儿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白礼仪的含义,告诉幼儿人性的真善美。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美德落实在我们自己身上,并坚持一代一代传下去。

二、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

作为交流、交往的纽带和桥梁,礼仪是幼儿时期不可或缺的教育。幼儿只有在懂礼仪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与同龄人或者长辈交流沟通。缺乏礼仪,会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分降低,这不利于和他人的友好相处。孔子曾有句关于礼仪的名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学习礼仪礼貌,就很难有立身之处,由此可见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引导幼儿在特定环境应该具备怎样的言行举止,什么样的礼仪表达是正确的,只有我们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尊重和欢迎,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同样可以减少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小皇帝、小公主现象,幼儿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他人,这将更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很多研究表明,一些青少年误入歧途,其原因与他们小时候的教育分不开。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很好地改正恶习最终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礼仪的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明理、懂礼、感恩、善良等,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最关键的基础。根据前文所讲的有关礼仪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难发现,礼仪教育不仅关乎我国传统美德的传承发扬问题,更对幼儿本身交际生存以及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国应该注重幼儿的礼仪教育,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篇: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鼓励性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

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就是将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给予重视和赞扬溶入到教学过程中。《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的作者周弘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就是利用传统教育中赏识的巨大能量,把女儿周婷婷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赏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缺乏自信心是学生无心向学的学生的主要障碍。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信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学生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教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发掘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进行表扬。

上一篇:就业协议书范本范文下一篇:教育学原理导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