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2024-04-22

谈音乐教育的作用(通用8篇)

篇1: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浅谈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

团溪镇成黔中心幼儿园柘昭雪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语言等各种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游戏又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跳格子等游戏。小伙伴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儿吹得皮肤都裂了。但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身体是健健康康的。由此可见,游戏对年幼的孩子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等素质的人。关于体能、语言、感知方面的发展一般都能从游戏中得到体现。

(一)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大多数游戏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谣和优美动听的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开阔了幼儿的眼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当然有些游戏中的儿歌也存在不少迷信的、过时的、不正确的知识,需要加以筛选和改编,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使幼儿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

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玩《顶锅盖》游戏时,要求至少两名幼儿玩,一名幼儿手心朝下,其他幼儿将食指顶在其手心,一起说“顶锅盖,炒小菜,辣椒辣了不要盖,呼---一口风,呼---两口风,呼---三口风”说完食指要立刻离开手心,否则被抓住的幼儿就要回答“炒的什么菜?”“炒韭菜”“西红柿炒鸡蛋”等等,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不仅可以知道许多菜名,而且通过扩展可以了解到做菜的基本过程,更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玩民俗游戏《抬花轿》时,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孩子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

(二)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

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许多游戏都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了参加游戏,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时,在游戏中,每个幼儿自然的更换角色,也会自然的产生“领袖”,自然的淘汰“领袖”。因此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参与游戏。

(三)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其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进行行为习

惯的培养、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忽视德育,不能为幼儿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巩固和提高德育的成果,那么,当今因道德造成的社会问题,决不亚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的恶果。在我们中国,加强德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更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游戏中编配的部分儿歌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 “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

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

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

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

在玩游戏“摇元宵”时,是由两名幼儿合作边念儿歌边玩的。而这首儿歌融于此游戏中,不仅教育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而且又教育了幼儿从小懂礼貌,争做文明人(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从中也增添了游戏的情绪,幼儿能从中受到感染熏陶,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首先,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如玩《布剪锤》《跳绳》等游戏时,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会产生挫折感,但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其次,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里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

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的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因此,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五)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及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等。在社区中,好玩的游戏自然的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独生子女,获得的可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由于游戏,幼儿园、家庭、社区,有了共同关心的话题,人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教育观念有了一致的变化,教育的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游戏作为我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总之,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就像事业、工作、具有意义,这样就要求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必须细心地观察、积极地想办法,为幼儿游戏创造条件,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巧妙地利用游戏进行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积累、总结、指导幼儿开展游戏的经验。在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篇2: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内容提要:

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主要有: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感,调整学生的紧张情绪,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关键词:激发情感调整情绪提升素养锻炼能力丰富生活

班会,是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集中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之一,甚至在中小学的课程表中都专门设置成为每周一次的必修课。然而在很多高中的班级里,班会课却形同虚设,或成为自习课,或成为集中训斥课,忽视了班会的教育作用。笔者在经历了多年的班主任生涯后,深深的体会到了主题班会具有着很大的潜在的教育作用,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开发。

1、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感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良好的情感体验会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追求高尚,从而完成自我教育。如在学校感恩日活动中,设置了“穿过心灵的风”“师恩难忘”等主题班会,下面是学生的一段发言:

“爸爸,我们真的是好久未见了,六年前,你匆匆离去,留给了女儿这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六年的时间又多长?长到让妈妈眼角留下了鱼尾;让她曾经那头亮丽的黑发中夹杂了好多白丝;让曾经不懂事的我学会了承受。六年的时间又多短?短的让我感觉好像昨天我们还在一起;我还在您和妈妈面前撒娇,还在听您给我讲故事。”

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调动了学生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感情红线,引导她们体味爱父母、爱老师、珍爱朋友,这些朴素而又真挚、高尚的情感在他们的心里油然而生。当然这种感情可进而上升到对班级的爱,对学校的爱,对家乡的爱,甚至对祖国的爱,这样,爱祖国的高尚情感也不再是一句空话。一位同学在“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的发言稿中写道:

“我的祖国呦,我的母亲。您可知您沧桑的过去让流了多少眼泪,您可知您那份伤痕累累的躯体让我多少次痛哭?鸦片战争轰开您脆弱的胸膛也轰碎了我的心,你那败家子的子民,用一纸纸条约把您的灵魂出卖,那豺狼般的侵略者狞笑着欣赏您瑰丽的财富在熊熊的火光中化为

灰烬,啊!我们的圆明园,我们的民族!我在午夜梦醒时看见您在我的枕边泣不成声,我便也泪流成河——为你的懦弱,为民族的耻辱,也为我们那被践踏成泥的尊严!”

强烈的爱国的高尚情感震撼着每一个同学的心。

2、调整学生的紧张情绪

高中学生面对着严峻的升学压力,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精神状态,尤其是临到考试前的一段时间,他们常常表现为情绪烦躁,心神不宁,为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绪,这时召开轻松愉快的主题班会。如“走近班得瑞”:除介绍班得瑞的发展历程外,又欣赏了几首班得瑞的曲子,其中《迷雾森林》《秋叶》《清晨》《月光》深受学生喜爱,随着舒缓、悠扬、深邃、飘逸的乐曲,学生那紧张的心绪得到了抚慰。

又如“班级星光灿烂”主题班会:通过评选班级各种星级人物(如:文明之星、勤奋之星、亮丽之星、智慧之星、守纪之星、潇洒之星、快乐之星、文明之星等等),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把她们从紧张的心绪中解脱出来。

主题班会“足迹”,主持人向学生介绍各地的风土民情,文化遗产,从而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缓和气氛,欣赏威尼斯水城、悉尼歌剧院、尼亚加拉大瀑布,撒哈拉沙漠,浩渺的大西洋,神秘的夏威夷、旖旎的风光,引导学生忘记了烦恼,走出了苦闷,陶冶了性情。

3、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高中阶段是增长只是的大好时机,文化素养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人的发展。在CCTV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很多歌手专业素质极高,但就是很简单的文化常识却使他们在舞台上尴尬不已。一个民族的发展,当然也要看公民的文化水平。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班会的设置上,每学期可适当安排一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文化熏陶。

如:“数学与生活”,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有趣的事例,像高斯的碑文等,引领学生走入了神奇的数学世界,那充满神秘的色彩的数学史中遨游,几乎所有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了。

“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主题班会,支持人搜集了大量中外历史风云变幻时期的帝王、君主、领袖,在历史转折时期作出了重大抉择的过程,通过戏说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让所有的同学受到了一次思想文化的洗礼。

“文学知识抢答赛”主题班会,通过娱乐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趣味;“古代诗词联句比赛”主题班会,通过快乐的方式走进了高雅的文学殿堂;“奥运史话”主题班会,通过对奥运历史的回顾,尤其是中国奥运由梦想到现实的回顾,是学生全面了解了奥运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诚然,文化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不可能通过一次班会,学生的文化素养就能一下子提高很多。但经常性的开展这类的活动,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相信一定会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就是要从这点滴做起,从这群充满活力的高中学生抓起。

4、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专业之事又能协调各种关系的复合型人才。主题班会的方案由学生设计,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潜在的能力;主题班会由学生主持,会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运用智慧,巧妙安排,从材料的收集到过程的安排,从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调整,从人员的调配到会场的设计布置,从时间的把握到串联词的撰写,所有这一切对她们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学生没有生硬地说教注意安全,而从网上下载了很多警示性图标,让同学们说明寓意,学生七嘴八舌,主持人又逐一订正,讲解,班会结束时,支持人又把打印的图标以试题的方式让学生答,结果100%正确,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主持的学生的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极高,而且让她有了成就感,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受教育机会。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来完成的,而目前的高中学校的班级少则四十几人,多则七八十人,通过委任班级干部搞大型活动,给学生提供的平台毕竟机会不多,更有效的是通过主题班会来实施。因为主题班会是一个经常性的集体教育活动,在这期间学生通过全过程的设计、组织、支持、参与,会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一位同学在主持了一场辩论赛式的主题班会后总结道:

我原以为这(组织辩论赛式主题班会)是一件很光彩很容易做到的事。事先准备过程就没有花太大的心思,只是熟悉了一下辩论过程的安排就算了事。结果,校长、主任到场让我慌了神,竟然先介绍反方代表,而在结尾总结时也有点语无伦次,这让我很没面子,看来,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老师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一定牢牢记住老师的这句话。

没有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何以能提高这些能力呢?

5、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中生活是单调的,简单的三点一线,从教室倒食堂再到宿舍或家。每周六天,甚至七天单一的学习生活,即使听听MP3也要看看老妈的脸色。想趁洗澡工夫去趟网吧,又要小心老爸的拳头。整日的习题、单词、课文,没完没了。”这是一位学生在日记中的话,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挤出点时间来透透气,是十分必要的,但一天六节课,三天自习课,一个辅导课已经占据了学生一天的所有时间,因此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是缓解疲劳丰富课余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设计主题班会时一定要考虑到这样一个教育作用。

如“班级歌手校园歌曲大赛”,学生严格仿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形式。既有趣味性,支持学生的个性特长,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打开记忆的闸门”,学生设计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记忆能力小测验,主题班会上学生轻松的笑声,洗去了沉寂的污尘,复原了青年人原有的活泼。

即使主题班会上偶尔穿插的“猜词游戏”,“小品表演”,“模仿秀”也常常会让她们乐不可支。教育不是生硬,死板的,是潜移默化的,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是以健康的人格为前提的,我们做班主任老师的常常感叹:学生为什么最喜欢的课程是体育课、是艺术欣赏课、是微机课,为什么不是数学、英语课?看一看学生的一日作息时间表就会明白,这十七八岁的孩子,这充满活力的学生,他们也有躁动的心,也渴望透过密封得很累的学习之窗的小缝,看一看外面的天空,具有创意主题班会会满足学生的心理,填补她们心灵的空白。

6、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校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成人,即健康的人格。良好的主题班会可担负起这样的作用。

主题班会不是游戏活动,它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其教育作用;主题班会不是批斗大会,它更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主题班会也不是知识竞赛,它重要的目的不是扩展学生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盛会,在引导学生向健康的人格发展,因而主题班会的设计一定要体现思想性和教育性。

如“拍卖你的生涯”通过游戏的方式把人生分成几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附加人生经验、人生成就一起拍卖,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热爱生活。“让心灵洒满阳光”,在考试结束后,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热爱生活。

“座右铭——心灵的火炬”,调查学生的座右铭,提高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为理想奋斗的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当然主题班会的这种教育作用不是生硬的强加给学生的,而是要结合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即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提炼,策划,组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当然,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绝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班会后进行“追踪教育”,首先在主题班会活动后,要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继续加以引导,使其升华。其次是班作出的决定,班主任要督促班委会认真监督执行,并付诸行动,从现在做起。

既然主题班会有如此重要的教育作用,作为班主任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之以多样的形式,高效的结果,让主题班会的教育阵地绽放美丽的花朵。

《也谈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出自:言小范文网

篇3:谈音乐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通过二十多年来先后开设的课程体会到学生对于音乐的渴慕与欢喜, 同时也感到音乐教育对成就人才全面培养的重要性。

在此, 借现阶段所开设的几门课程与大家一同分享音乐教育在理工科院校中产生的作用, 即以此阐明人才的全面培养离不开音乐教育。

大学时期是个多彩的人生季节, 大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和探索的愿望, 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 因而希望自己有更高的审美修养和音乐修养。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 具有独特性、直感性、它不仅具有感性品格, 直接促进人的感性和情感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 它是沟通人的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在大学生德育、智育、体育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素质教育过程中, 音乐能以其独特的方式直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代替的作用, 那就是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教育, 大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 通过聆听、体验音乐进入音乐家的感情世界, 审视自我、感动心灵;优美的音乐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功利、世俗的生活态度, 用关爱、同情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从而培养一种真诚、宽厚的处世情怀。

在开设的“合唱知识与声乐指挥训练”一课中通过认识合唱的和谐为目的让学生体验感受生命的美好告诉同学合唱艺术是集体作用的艺术, 是一群人用最美好的乐器就是我们及我们的身体共建产生的声响艺术。

合唱时的演唱是一项身、心、灵的全身工作。在指挥的带领下每一位合唱队员都必须全身心投入到演唱, 只有这样才能使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音乐感, 进而跟随着指挥的要求, 产生出美妙的声响变化, 起到强烈的感染作用。

合唱的曲目训练使学生体会到并吟唱出生命存在的意义, 生命存在的价值, 生命存在的崇高, 生命存在的和谐之美, 使同学们精神健康向上, 身心开朗豁达, 积极、充满活力地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摆脱消极情绪。

在合唱的声响艺术训练中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 将优美的音符, 用激情“串”起来, 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让学生感受到了声音震撼力的强烈共鸣, 感动了同学的同时也燃起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合唱训练要求每个合唱者要唱准由音的高低、长短组合而成的旋律。进而要求每个声部准确演绎出声部的旋律变化, 认识并听从指挥的图示, 在指挥的带领下默契配合, 和谐共融, 演绎出家的温馨和生的美好。

同时, 合唱的过程也同样充满着无限的遐想, 柔美之处给人以愉悦, 刚强之处给人以鼓励, 安静之处给人以沉思, 旋律起伏跌荡时带给人以无限畅想似步入大自然,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优美境界, 合唱的声音艺术变化以其特有的美丽和神韵伴随着同学, 感动他们, 照耀着人们追求和平、追求完美、追求幸福的心灵, 见证着人类前行的脚步。

此外, 通过合唱训练的学习使同学对和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和谐是评价合唱声音艺术的最高要求标准, 同时也是训练合唱时的基础建立所在。

由于合唱艺术是集体作用的艺术, 重视的是由每个人所发出的正确声音而产生的集体声音, 形成的是音准节奏正确, 统一的大“我”集体声响。合唱中的个人声音是以集体声部的存在为要求而建立的, 而声部的声音也是建立在尊重个人声音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 合唱不像独唱允许有很多的自我表现空间。但合唱同时又要求尊重每个同学的价值。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因为合唱的和谐是在有序中正确认识自己产生的作用所要达到的标准。再者, 合唱需要我们明白齐唱与合唱的关系:齐唱不是合唱, 齐唱不能代替合唱, 齐唱是属于合唱的。

在合唱学习中学会通过倾听他人的声音来调整自己, 对别人的音准、音色、节奏明了进而让自己发出与大家同样准确和谐的声音是十分重要的训练。

合唱不是简单的表演, 而是声音统一和谐的代表, 这要求合唱要进入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美妙交流境地。那是声音的握手, 更是心灵的交汇, 是对彼此的尊重, 更是一种崇高的爱。正如我们的这座城市, 唯有交流才能让它成为一座人气和睦的方舟, 唯有信任才能让它成为避风的港湾, 唯有爱才能让它成为温暖的家园。

在合唱学习中, 让同学理解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使同学认识到合唱作为音乐活动中“锻炼凝聚力”最有效的手段, 它不仅发展了人的灵魂、精神, 也发展了民族性的教育, 这是任何其它课程所不能代替的。失去了齐心合力, 就失去了合唱的根基。合唱不需要一枝独秀, 更摒弃一骑绝尘。漂亮的高音经常需要均衡的来与低音配合形成更具震撼力的共鸣。如同商业社会中最杰出的天才也需要基层的支持和合作, 如此才能缩小落差、形成共赢, 让社会如同音乐中和声一样平衡稳定。

在合唱中训练同学的不仅是艺术鉴赏能力, 音乐表现力, 同时还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写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顽强品质。

同学们通过不同声部的相互协作演唱若干歌曲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过程, 在音乐的感召下还可以培养友谊感, 从音乐那里学习达观的人生态度, 面临失败和挫折时, 要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 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适应时代的挑战。

在学完这堂课后同学们才深知合唱知识需要调整的乐器就是我们自己身体从里到外的深层次精神如:人格、思想、道德水准等, 成就完全的、全方位的教育。

很多学生在上完课后用真实的感悟告诉说“合唱的精髓在于对和谐的理解, 对合唱的学习确实增强了我们很多对和谐的新的认识, 缺乏和谐意识的人是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合唱这个团体项目中的!”更多的同学说“通过合唱课的学习着实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一种强大的团结力量, 使我们看见友善而和睦的力量。”同学们都认可合唱具有“投资少, 易操作, 普及广, 意义大”对培养学生认识经典音乐, 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精神, 对启迪心智, 净化心灵, 促使学生更能有效的学习。

合唱让同学更深层次理解认识了和谐, 合唱的要求使同学更好的体验了我们的身体从里到外表的精神统一联系表现, 从合唱训练中体验了生命赋予身体的崇高价值。

在所开设的另一门歌唱艺术课中通过让学生认识歌唱的乐器建立科学的声音观为目的告诉学生, 歌唱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声音表演艺术, 它可随着人对所遇事物及人生经历的起伏变化、感情需要自然地发出来, 有时演唱者甚至不需要任何深入系统化的训练, 就能够产生具有感染力的歌声, 表达着人内心对所遭事物的感悟。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深入地研究来认识歌唱的乐器呢?诚然, 有这种偶然性的存在, 我们是否可以天真地认为我们能够如那个捡到撞上树桩的兔子的农夫那般幸运, 并且之后每天放下农活傻傻地等待着兔子撞上树桩而成为守株待兔者呢?当然不是。要使中国的声乐达到世界水准, 并引导整个世界声乐界向前发展, 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必然要有清醒地认识与不断探索的精神, 深入研究, 细心观察, 努力成就行行皆学问的认真态度, 千万不可沉溺于表面的娱乐中而亵渎了声乐艺术的真正美好性与神圣性, 警惕娱乐性音乐不能代替进入到声乐深邃地研究当中, 警惕名利思想、追求浮躁之心拦阻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 而让中国的声乐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唤醒我们去思考是否还陶醉在问题中的满意状态。

人类产生时歌唱就伴随着人类, 是人类的精神语言, 表达了人类对大自然的颂赞与祈求。

不管我们理解不理解歌唱乐器的结构及使用的原理, 有没有经过系统的声音训练, 我们都可以张开歌喉随着感情的需要抒发我们的情感, 这就是歌唱乐器所赋予的独特之处。因为歌唱的乐器就是我们人的身体, 人的身体是活的乐器, 而要建立起完全活泼健康的歌唱乐器即我们的身体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

歌唱是人们情感的表现, 不同的情况下, 所唱不同的歌, 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不同, 传递的情感也不同。通过旋律和歌词的变化, 歌唱能传递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情感, 为什么我们会说音乐无国界, 即使我不懂歌词是什么意思, 但是你只要唱出来, 那份情感就如同流水般自然而然的进到心里, 是喜悦、是悲伤, 一听到就能理解。

歌唱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 歌曲与器乐曲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词, 有了歌词之后, 音乐的情感就能更好表达出来, 所以一首好歌, 既要有好的曲, 也要有好的词。通过歌词, 我们能更清楚的把握歌唱者的心理变化, 有时候, 好的歌词更是能引发听者的共鸣, 更能触动人的内心。用心的歌唱, 是那种最能打动人的声音。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的国内一流大学, 全方位的弘扬音乐教育, 整合音乐教育育人环境对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 目前理工学校学生音乐素质普遍不高, 很多人甚至不具备独立欣赏音乐的能力, 音乐价值体系不健全, 音乐的功能机制近乎为零, 无法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促进创新以及提高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的目的。具体表现大致如下:

1.在开设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中, 大约50人的课堂95%以上学生没有接触过乐器, 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近乎为零, 多数人只能认识最基础的简谱, 不能读懂五线谱, 对音乐的感知停留在感性层面, 缺乏对音乐理论的系统学习, 对音乐常识的基本了解, 由此我们应呼吁音乐教育不可不重视呀!

2.音乐审美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由最初层次的“感知”到“体验”再到最高层次的“启悟”, 对音乐的感知是处在狭隘的、被动的, 片面追求个人喜好的状态, 尚未形成对音乐的理性评价, 评价音乐的唯一标准是“好听”与否, 而所谓“好听”则表现为更易于被喧嚣杂乱的音响满足。流行音乐因其通俗短小, 旋律歌词朗朗上口, 受到了媒体的竞相传播, 也备受年轻大学生们的喜爱, 很多人甚至以会唱流行歌曲为骄傲, 众多经典优秀历史音乐作品却无人问津。

3.音乐是需要想象同时音乐可以创造想象。大学生的音乐教育缺乏系统教育的机会去主动的感知各种各国音乐艺术形式, 造成很多人缺乏想象力。而想象是创造的源泉, 想象力的缺乏必然导致创造力的不足。当代很多教育家都感慨:假如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缺乏想象力, 那么整个民族将会失去创造力。所以对当代大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主题。

为解决以上存在的现象开设“音乐素质教育”目的是不容忽视音乐素质教育对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文学科所承担的美。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 不可忽视音乐素质教育对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文学科, 它所承担的美育、德育等教育功能是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

篇4: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情意素质 智能素质。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素质、情意素质、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既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又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催化剂”,还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综合型人才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事实的确如此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升华的作用,并且在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等方面都有功不可没的作用。长期接受音乐的熏陶,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养各方面得以全面提升。例如: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满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在雄壮、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在实践中,人们发现,非智力因素促使一个人成才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智力因素,因为非智力因素是人类取得成就的内因,相对于智力因素的外因相比,非智力因素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既能艺术化地表现情感,也能形象化地表达思想。音乐恰到好处的节奏、唯美动人的旋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 旋律产生共振协调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在教育方面,音乐正是在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熏陶。例如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百感交集,流下同情的泪。《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嘎子嘎》等歌曲都塑造了可歌可泣的小英雄形象,军民情、民族情、英雄情催人泪下,使人沉思,使人奋发。所以,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熏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培养出坚强的意志与刻苦学习的毅力。如演奏乐曲或表演节目,要想表演出色,就必须一丝不苟,热情积极,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与演出。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形成一种坚韧不拔的情意品质。这种品质会赋予学生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会思考、会求知、会生存,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获得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平衡左右脑均衡发展的桥梁,尤其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激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學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刻不容缓的。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劳之中,来完成对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关键。因此,音乐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让我们音乐教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艺术气息的高素质人才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寻淑.关于普宁市4所小学音乐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J]. 珠江教育论坛,2016(02):28-34.

[2]邓骁.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标实施中关于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5.

[3]程一萍.解析小学音乐节奏训练中的教学体会[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4]李春勇.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A]. 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2辑)[C]. 2015.

[5]王德启,王德海.素质教育视域下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N]. 山西青年报,2014-10-12 (013).

[6]董淑红.真心真意在一起——提高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A]. 2016年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 2016.

篇5: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文/季 钰

摘 要:初中音乐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重点,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精心研讨,巧妙构思,有效实施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探讨论文

★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总结

★ 心育征文范文

★ 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计划

★ 浅谈初中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

★ 高二下学期班主任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总结

★ 拓展“宽、深、厚” 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 预防职务犯罪心思想总结

篇6:谈音乐教育的作用

摘要:音乐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引起人的共鸣,它对智障儿童的智力开发有明显的作用。本文从智障儿童的主要特征以及音乐对智障儿童的作用谈起,介绍了几种教学方法,并进一步就如何通过音乐引导、教育智障儿童进行了具体分析,旨在说明音乐对智障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呼吁广大教师重视音乐教学。

关键词:音乐教学 智障儿童 智力开发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的创作需要灵感,它的释放也同样会给人带来灵感。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加入了小学校园教育中,它不仅让正常的儿童获得了学习的快乐,也同样能让智障儿童感受到心灵的温暖。智障儿童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感受,有时反而比一些正常的儿童更能准确地领悟音乐的含义,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灵感。教师应抓住智障儿童对音乐的这一特殊感受,利用音乐来感染他们,开发其智力。

一、智障儿童的主要特征

所谓智障儿童,一般是指大脑受到伤害且智力发展有障碍的儿童,其智力水平与同龄儿童相比要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并且伴随着一定的行为障碍。具体来说,一方面,智障儿童与正常智力的儿童相比,感知速度相对较为缓慢,一般难以形成完整的表象,这极易导致他们出现认知水平低下、自我意识发展速度异常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个性发展与自我意识发展的限制,智力障碍儿童的高级情感发展也存在障碍,导致出现了一系列的情绪和情感问题。而音乐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其教学承载了情感培养、丰富感知和提高审美能力等内涵,对治疗智障儿童具有特殊的作用,其能够有效地培养智障儿童的音乐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其智力发育。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教学。

二、音乐对智障儿童所产生的作用

(一)产生共鸣,情感外化

智障儿童对自己的情感表达不擅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自己内心情感。加强音乐教育,通过欣赏音乐,可以让智障儿童在音乐中感受到某种特有的情感,与音乐产生共鸣,实现情感的外化,不仅提高了智障儿童的音乐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实现情感交流

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可在音乐中增加表演的环节,让智障儿童通过与音乐的合拍表演,掌握情感的交流方式,找到情感交流的出口,增强他们的情感交流能力。

(三)开启了智障儿童的心智之门

智障儿童并不是没有感受的,他们只是比正常儿童反应慢了一些。通过音乐教育会让智障儿童唱出动听的音乐,运用动听的乐器演奏,表演流畅的舞蹈,让智障儿童变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正常。所以说音乐是慢慢开启智障儿童的心智之门的一把钥匙,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三、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方法

(一)个性教学法

个性教学法即为在音乐教学中依据每个智障儿童的个性差异来进行教学。每个智障儿童的兴趣与需求都不尽相同,其本身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分,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密切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能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能力,凸显其强项。

(二)渗透教学法

渗透教学法就是通过实施非强制性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对智障儿童进行引导、教育,以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强硬的、强制的教学方式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音乐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无意识中进行学习。

(三)音画结合法

音画结合法就是通过音像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以音乐为媒介,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展现音乐画面,通过音画结合,丰富智障儿童的想象力,完善其情感世界,从而进一步引导其在实际生活中理解知识。

四、通过音乐教育引导智障儿童进步

(一)音乐节奏引导情感体会

智障儿童对音乐节奏的反应是最灵敏的,也是最容易感受得到的。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特有节奏,引导智障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生活中起床、吃饭、喝水、睡觉是否也有节奏、是什么样的节奏。另外,也可以在音乐响起的时候,让儿童配合拍手的动作,清晰地感受音乐节奏的存在感,从而让音乐节奏感引导智障儿童主动去想象和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

(二)律动引导创作能力

用音乐的律动,激发智障儿童的音乐才能,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听歌曲《洗手绢》,一边唱歌一边表演洗手绢、将洗好的手绢晾晒起来的动作,通过一连串的动作表演,让智障儿童感受到生活的连续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语言、神态交流感染学生情感

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和神态的交流感染智障儿童的情感。教师要用智障儿童能听懂的语言、能跟上的语速、能理解的内容,与他们交流,通过和他们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与自己的距离很近,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四)音乐配合舞蹈,促进智障儿童全面发展

音乐中时常会伴有舞蹈。教师可让学生配合音乐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感受音乐的力量。简单的舞蹈动作不仅能锻炼智障儿童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也能拓展智障儿童的思维和情感,从而让智障儿童在思想意志、身心协调、情感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五、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音乐引导、教育智障儿童是十分必要的。只要经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与训练就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丰富他们的想象,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真正在音乐教育的殿堂里尽情地描绘灿烂的明天,歌唱美好的未来。我们教师要重视音乐教育对智障儿童的特殊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探索,从智障儿童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的特殊作用,以促使越来越多的智障儿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篇7:浅谈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

【内容摘要】幼儿舞蹈教育是现代舞蹈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早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就被著名舞蹈教育家提出并专门创作编排舞蹈。幼儿正处在初步接受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初步形成自身习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幼儿舞蹈本质艺术思维作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确信,舞蹈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形式之一。舞蹈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载体,以韵律性动作为表现手段放射出独特的艺术之光,以直观的方式表达着人类精神世界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人体是人的意识、精神与肢体相结合的整体。舞蹈用最接近人类心灵的物质载体――身体,准确地传达了地球灵物的生命状态。

一、古代舞蹈教育的意义

自周王朝建立的中国古代乐舞教育,实质上是“礼法”教育,周代的乐舞机构“大司乐”实际就是一所规模宏大的乐舞学校。《周礼?地官》载:“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意思是用“六乐”来防止、节制人们不符合礼的各种情欲,与社会保持和谐。古今中外,舞蹈都被认为是最容易接受的教育,在文字、音乐等出现之前就有舞蹈,它以自身的社会功能性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周代是利用文舞、武舞来训练人在举止和情感等方面的修养,通过身体的教化与训练,使人变“俗”为“雅”,这对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在18世纪中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以伏尔泰、卢梭为代表的思想家掀开一场浩大的启蒙运动,突破封建的礼教思想,崇尚自由。其中,卢梭认为,教育的最好方法是“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相互调剂”,由此可见舞蹈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人们常说,舞蹈之所以美,是因为人体自身就是舞蹈美的栖息地。人体在思想情感的支配下自觉的运动,是舞蹈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一特征不仅体现在古代的祭祀舞蹈中,也是现代舞台表演的舞蹈特征,还是百姓娱乐舞蹈的舞蹈特征。

古代乐舞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重视程度不同,却一直延续至今。19世纪末兴起的改良教育运动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杠杆的作用,注重培养实用性人才。现在它又以新的形式进入当今社会教育之中,特别是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等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幼儿舞蹈教育被提到更高的层次。

(一)幼儿舞蹈教育的本质

舞蹈主要是人的肢体运动,而人的肢体运动不可能与思想情感无关。幼儿舞蹈教育是培养幼儿艺术语言思维,而并非技能。教育者更关注幼儿在学习中是否能真正理解艺术中所蕴含的东西,而非单纯的跳舞。在不断的学习中建立艺术语言、艺术思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艺术思维。也许幼儿长大后并不从事艺术工作,但是艺术思维的建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工作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幼儿园应将舞蹈课安排在课程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幼儿舞蹈因其简单有趣、短小活泼、形式多样,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幼儿教育领域内,幼儿舞蹈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舞蹈教育中所包含的审美教育,众所周知,审美教育并不能代替一切创造性思维活动,但审美教育却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因此,让幼儿学习舞蹈可以使幼儿受益终生。

(二)幼儿舞蹈促进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发育

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舞蹈艺术教育与智力教育有一定的互补性,与情商有一致性。艺术是一种情感活动,舞蹈则是最直接的表达情感的活动。幼儿通过舞蹈达到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舞蹈教育是最佳时期。幼儿可以在舞蹈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伙伴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人的情感之中有需要他人认同、肯定的一面。当幼儿在舞蹈中感受到群体的爱,感受到友谊的美好,并将这份美好的情感传递,这对于幼儿来说是最好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舞蹈的另一突出特点就是寓教于乐之中开发幼儿智力。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艺术。舞蹈则是开发右脑的最好课程。幼儿长大后不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如果能学通艺术,那么任何事都会成为艺术,用艺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让人容易接受。这样右脑的灵活、敏锐辅助左脑的理性思维会提高其所工作的效率。

(三)幼儿舞蹈培养创造求新能力

舞蹈不仅能够开发幼儿大脑还能锻炼幼儿的肌肉与骨骼。幼儿在学习每个舞蹈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会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给其自身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满足了幼儿小小的成就感,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凡是学习舞蹈的孩子创新能力比一般孩子要强,教师会在课堂上启发孩子做不同于其他同学的动作,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在日积月累中提高,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三、幼儿舞蹈课堂促进综合教育

艺术界以外的任何人,有无艺术修养已成为评价人的重要衡量标准。幼儿舞蹈教育使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使“教育使人成为人”的理念更加饱满。一个人是由肉体和心灵组成,心灵即灵魂,是思想、是感情、是理念。幼儿的心灵应该充满友爱和幸福。他们的眼中潜藏着强烈的希望,这种希望超越现实。把舞蹈与幼儿的人生教育、道德教育联系起来,达到新的高度,使幼儿拥有自由的生活空间和积极、乐观、阳光的心灵。

幼儿舞蹈教育是社会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幼儿舞蹈融入幼儿的生活,使幼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同时使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塑造更健全、完善的人格。

艺术基础教育走进课堂,进入新课标,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提供的各项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体验活动和开动脑筋的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乐趣,在游戏中学习,既开拓艺术视野又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幼儿舞蹈教育有着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益处。

作者系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篇8:浅谈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实现形象化教学

音乐教育需要加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充实音乐教育,实现音乐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学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音乐教学当中,无论是对思想政治教学来讲,还是对音乐教学来讲,都将实现形象化教学,既可以跨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僵硬模式,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地去理解和接受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正确价值观引导;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资源,将其有效地转化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

具体来讲,音乐和思想政治课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 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压力过大的大背景下,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大兴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可以运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会采用录音机、电脑、 清唱、合唱等形式,把音乐、歌声引进课堂,起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音乐优美的旋律、积极向上的歌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以更加轻松愉快的心情、更能够以自身为主体的自发理解与掌握的过程来感悟音乐本身的那种美。

二、发掘教学新思路

首先,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艺术媒介来熏陶、感染学生,继而增强其对道德感的认同,并且这种认同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观接受过程。与此同时,学习音乐给予学生带来的快乐与愉悦心情也能够在内心产生一种作用力,这种由内而发的力量促使着学生爱上音乐的同时,更深层次地去感悟音乐并与音乐本身所能够展现的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相契合。通过这样教学新思路,实现形象化教学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学生性格塑造

音乐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培养与塑造良好的性格品性,如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与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社会公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审美情趣等。就爱国主义思想而言,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与演唱革命歌曲及传统民族歌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集体主义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唱、伴唱等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彼此协作完成美妙的音乐合作过程,从而增进学生对合作的理解与认识; 就提高社会公德水平来讲,音乐本身寄托着对人间真、善、 美的阐述与表达,这些内容与形式共同作用于人的情感, 可以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继承与发扬这种公德心; 就优化心理素质来讲,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寄托,感触音乐的同时,内心情感也会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调节能力和掌控能力,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个具有较强的情感的体验调节和表达能力的人是聪慧的,也是全面的;提高审美情趣来讲,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在乐理、乐句、 乐段当中表达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想法,当我们通过音乐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获取音乐美、心灵美的同时,与心灵感悟发生一定的化学作用,最终情感升华,形成一定的精神力量或信仰,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奠定一定的基础。

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教学来讲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自古以来,美与善就是一体的。我国古代商周时期就有礼乐教育,而这种教育实际上就是德育与美育融合在一起的典范。

摘要: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培养人的高尚审美观与审美情趣,而且可以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生活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观察,对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上一篇:武川县2011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聘用工作人员简章下一篇:施官镇中心学校全体党员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