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2024-05-05

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共12篇)

篇1: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欣赏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让我们领着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堂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直接获取的表象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

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欣赏自然界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借助生活表象,打开想象空间

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填满无限遐想的想象。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来,加以分析,了解它的意义,然后借助想象,把各方面再结合为统一的一个整体,重新在头脑里形成新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舍弃了人物或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突出和保留了它们的感性部分和本质部分的特征,从而使对象的形象更加生动、清晰、具体。让我们在想象中,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三、辨明是非,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只有当孩子们养成健康的、正确的、高尚的、积极的审美观和精明的识别能力;面对—幅幅美术作品时,才能够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从而可以达到我们真正的育人目的。

四、苦中求乐,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这是一种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需要人们呕心沥血,勤学苦练,并学习一些技法理论才能提高。1469年,还是儿童的达·芬奇开始学画,老师对他要求很严格,要他照着鸡蛋写生,他一开始还挺认真,后来画得不耐烦了,便马马虎虎画些圈。老师批评他说:“在1000只蛋中,从来没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一只鸡蛋,只要变换角度去看它,形状就不同了。我叫你画蛋,就是训练观察、把握形象、表现事物的能力,这是基本功,不能轻视!”达·芬奇于是专心画蛋,终于成为大画家。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其实,寓学于乐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点。画一幅画时,我们可以唱—支歌、跳一个舞,或读一首诗,在磨炼中自寻快乐。如在画鹅时,可以读《鹅》这首古诗,在画《春天来了》时可唱上一首儿歌《春天在哪里》,在制作完成—件头饰后,可让学生带上头饰跳个舞或扮角色表演,这些都是小学生们喜欢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又学到了知识,他们在玩中学,也在玩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与乐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的范畴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

更多内蒙古教师考试相关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相关推荐:2015年内蒙古教师招考信息汇总

篇2: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有句老话:父母是儿女第一任老师,更是终身的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模仿学习,从妈妈的肚子里开始,分享妈妈一样的食物,感受妈妈的情绪,聆听妈妈的声音;出生后,感受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有些潜移默化学到了,有些刻骨铭心记住了,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也是最紧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看的是原生家庭文化!

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与自己联系在一起,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与自己联系在一起。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

各位家长,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

美国教育家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所以,家庭教育从学习儿童心理学开始!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家长正儿女易行善,家长邪儿女易行恶。家长民主儿女生平等之心,家长独断儿女生专行之念,家长仁慈儿女博爱,家长暴戾儿女残忍。人类教育的共同三大基本内容:健康、情感、求知。对应的三个习惯:整洁、微笑、阅读。保证这三大内容落到生活实际中的三个习惯的养成,离开了家庭教育几乎是不可实现的。然而,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已经影响甚至是严重扭曲了婴幼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我们必须学习儿童心理学!

国民教育的平台是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支柱支撑的,现代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有法律的规范、科学的指导、现代技术的支持,而家庭教育几乎仍然是自然原始状态、缺乏科学指导、忽视甚至抵触现代技术的作用。现实把家庭教育家省略为家教,又把家教等同于辅导孩子学业,这真是由误生谬。更本末倒置的是,没有把家长教育好就想把子女教育好,没有提升家长的素养,就想提升孩子的素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都认识到: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教师。那么,要教育好孩子,也一样首先要教育好家长。

目前社会上,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引领,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用着原始自然的教育方式,重智育轻德育,重生理轻心理,重外显轻内省,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相当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监护人自身的素养,必须改变原始自然的方式,象其他社会职业一样,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才能“上岗”。

篇3: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当代小学生道德教育应在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展与升华, 道德教育的原则、内容与方法被赋予新的观点与要求, 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人为对环境破坏程度的剧增, 节约、环保、和平等被纳入到道德教育之中, 这些更加剧了道德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小学德育工作中,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容易走极端, 在德育工作中, 用传统美德中积极向上、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厚德载物等优秀品德引导学生, 启发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方法, 并让他们体会做“人”的乐趣, 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人民的情感, 强调在家庭、学校及日常生活中积累道德行为, 加强自我修养。因此, 将传统美德渗透到德育中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 不仅使家庭其乐融融,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维护社会秩序、建设精神文明、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也有着重大意义。

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

1. 实践教育法

在现实社会中, 教师要随时利用实际生活中可以弘扬传统美德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讲述见义勇为的事例让学生更深入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中舍己救人、奋不顾身的精神;学习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 启发学生磨砺坚强意志,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 增强责任意识, 做“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爱”的教育作为传承中华美德的有效方式继续开展。品德教育中提出“五爱”、“三讲”的道德教育目标, 以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养成;爱家人———从爱最亲的人做起, 激发最初的情感;爱同伴———从爱身边的人做起, 激发爱的情感;爱学校———学校是学生每天赖以生存的环境, 需要学生从每个人、每件小事做起;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 激发爱家乡的情感;爱祖国———这是每个国人应有的情感, 而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则要经历以上诸多的爱, 即从小爱到大爱这样的过程。讲礼貌———礼貌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 要引导小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学习文明举止, 学会礼貌待人;讲诚信———向学生进行诚实教育, 使他们懂得诚实的重要, 诚实的光荣;讲规则———介绍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养成守规则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2. 历史故事法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 教师可以运用讲述历史故事的方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如孔融让梨的故事, 能让学生感受谦让、友爱的美德;戚继光抗倭、林则徐虎门销烟等的故事能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立志、苦学、勤劳、公正、坚毅、尊长、诚信、友爱、创新等方面的历史典故, 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加强人格魅力培养上有着无可限量的作用。

3. 生活教育法

让道德教育从生活出发, 形成人的德性品质, 让道德教育弥漫在人的所有生活之中, 使生活中的所有人都成为道德教育者, 做到道德教育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无人不管。根据小学教育规律及小学生年龄特点, 把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各领域中, 使各领域的教育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小学生一日活动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每个环节都蕴含着道德教育的内容, 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时机。引导小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养成有序、守规、合作、谦让、礼貌、节约、分享等良好道德, 如进餐时的爱惜粮食教育, 课间活动时的合作谦让教育等。在日常生活中, 教育学生爱清洁、爱护公物、爱护公共环境等。在游戏中向学生介绍初浅的礼仪常识, 培养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行为, 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4. 文献参考法

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历史文献时, 应引导他们理解文献中蕴含传统美德的篇章。针对其中的名言警句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从而让他们将学习到的美德应用到生活中, 促进学生个人品德积极发展。

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促进作用

1.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地方, 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学校要利用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教学内容营造校园文化, 如结合学校周边的地理、历史、人文信息,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班团活动, 在校园内悬挂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名人画像等, 营造有浓郁地方历史特色的校园文化,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美德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

2. 促进行为规范养成

小学时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至关重要, 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习惯也是成长过程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将传统美德渗透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中, 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学习与生活习惯, 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关心别人, 在集体生活中谦让、自律、自爱、自强;教育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团结互助中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

3. 促进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质, 内化美德精髓。如学校组织学生清明扫墓、参与本校教师组织的“草根”教育、考察汽车城、各大商场等专业社会机构, 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树立远大理想, 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可针对生活中的某些道德现象, 及时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 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4. 促进道德品质培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育人必先正己。一支具有优秀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能给人以熏陶和感染, 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关键。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行为的引导者, 应成为道德的楷模, 为人处事的典范。学生除了平时在家的时间外, 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和教师一起度过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是学生效仿的标准, 在有意无意之中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品行, 以诚心、耐心、精心、爱心去关心和教育身边的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的终生负责。为此, 良好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思想道德的表现。爱岗敬业的情感, 洗涤和净化了教师的心灵和行为, 学生的道德品行也会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

5. 促进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 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 中国数千年沉积形成的伦理道德体系中, 也需要与时俱进, 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如在“孝”的内容中, 提倡晚辈对长辈、学生对师长、下属对上级的无条件服从。这些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 与新型建设人才的成长有所偏离, 因此, 我们应有鉴别地加以改进和吸收, 并赋予中华传统美德以新的内涵, 注入新的内容, 使之与时俱进, 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传统美德中, 晚辈对长辈、学生对师长、下属对上级的服从无可非议, 理应继承。但决不能受其束缚, 无条件、无原则、无思想地服从, 要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辨别是非, 拥有且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有自己独立的思维, 敢于维护自己尊严, 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对长辈的要求和做法敢于提出质疑, 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同时, 家长、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和学生平等相处, 互相沟通,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我国现有的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围绕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组织起来的, 把真善美作为最高精神和价值准则来追求, 年轻的父母也常常把礼貌待人、谦让、宽容、遵纪守法等作为对孩子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在长期的道德教育中人们忽视了一个问题, 即人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生存。作为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小学教育,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 促使学生从环境认知到环境行为的转变, 养成爱护自然、爱护公共环境的良好品质及行为习惯, 同时, 发扬“勤俭”的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节约的良好习惯, 在学具的制作与环境的布置中注重废物利用。今天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复杂、曲折、长期而伟大的育人工程, 任重道远, 我们将持之以恒,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一直努力下去。

篇4: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美术课外活动;意义;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37-0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以“生动、活泼、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育人为宗旨,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抓住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契机,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构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管理,自我锻炼和学习的活动模式。满足学生美术技能,美术素质,和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特色文化,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目的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规范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积极创新美术课外活动形式和方法,在活动中融进游戏,并与其它学科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发展个性特长。

三、关于小学美术课外活动

小学生一天中,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正处于发育阶段的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正是由于美术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诱释出他们青春活力,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

四、开展小学美术课外活动的具体措施:

1、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的成员不应该太多,大约35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美术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由于种种因素,我把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四的下午,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2、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美术是一个很广的课程,设计、绘画、欣赏等都是学习的内容。学的多不如学的精,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这次的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书法方面着手,以书法为主,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等)为辅。

3、开设美术知识欣赏课程。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学生在认识上、思想教育上、审美能力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开设欣赏课,如《世界名画欣赏》、《中国服饰欣赏》等等,通过多媒体观看,或放幻灯片等等。

4、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举办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5、举行美术绘画比赛。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到一定的时期,可以让学生举行国画、速写、简笔画、素描、漫画、宣传画等比赛,通过训练比赛,能够促进学生快速、准确、熟练的技能。另外,我觉得可以适当地举行中外名画知识抢答比赛,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美术更加热爱,从而积极认真的去学习。开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老师应该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美术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课外美术教育的一些内容,并不是延伸与重复学校美术课堂相关的学习内容。它是依照学生的兴趣特点、年龄段以及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将培养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当做核心内容,合理的安排每一项美术活动。要经过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想象力以及艺术赏析能力,用以发展与培养学生的艺术造诣。

五、小学美术课外活动的作用

1、小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及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构建有利于开拓其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经过讨论、思考、研究等过程,推动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富有创造性地掌握并使用美术语言。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有的见解。

2、小学生的文化生活得到充实。从最基本的知识、技巧的基础阶段,提升到美术文化底蕴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阶段。目前的美术教学里融合学校的一些课题进行研究。可以构建相应的文化情境,提升文化内容,让学生经过学习美术,深入地对文化以及历史底蕴有所认知,深化艺术对社会影响的概念,构建明确的文化价值理念,全面渗透人文精神。这样的美术活动从素质教育的层面上说,充实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再局限于课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小学课外美术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全面人才,提升全国民科学文化底蕴。课外美术教育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望在宏观的教育层面上可以全面发挥中小学课外美术教育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 万昊辰.浅析中小学课堂与课外美术教育的联系[J].中国教育,2007(11).

[2] 贾雯雯.中外美术交流探究[J].国际艺苑报,2008(13).

篇5: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这就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后备力量。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们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让小朋友能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篇6: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作用和意义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说起游戏二字,他们都眉飞色舞,可见他们对游戏多么的热衷,把学生喜爱的游戏融入音乐课堂,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体会游戏中的快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让音乐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全面发展。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

由于我校的孩子主要是有务工子女组成,所以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知识非常匮乏,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老师,我总想把自己的所学,全部教授给他们,但是在向他们传授音乐知识的时候,往往总是能难达到教学目标,这常常让我非常苦恼。通过了这几年的教学经历,以及其他同事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通过游戏方式来传授音乐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自然的接受了音乐知识,看到他们快乐的笑脸,而且学的也非常好,心里真的很欣慰。

这个方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我们要清楚音乐游戏具有哪些意义:

一、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时,让学生长“ 1”,在“ 2” 桃子时,就让学生唱“ 2”,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二、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表现最好,老师就让哪一组的知会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在音乐游戏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那你一定会去细心的探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该怎样去运用音乐游戏呢?总不能让整个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为了游戏而游戏,最后学生只感觉到好玩儿,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你必须要探究音乐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且要求他们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服 从 老师的指挥。

其次,必须研究各个年级段的不同音乐游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于表现,易被生动有趣的情节的色彩鲜艳的图画、活动教具所吸引,运用音乐游戏牵引他们的注意力。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更进一步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在设计游戏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他们的思维活动的掌握和调动。小学高年级由于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上有很大的变化,情感和意志方面有所发展。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不能强制,不要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可通过调动他们的兴趣来运用游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运用音乐游戏,让他们在音乐课中轻松、愉快地去唱、玩、跳,使之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

最后特别重要的是在运用游戏时,一定要和音乐教育相统一。学生不能在热火朝天的游戏中玩过后就只知道好玩,没能从中获得知识,老师一定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要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应该抓住音乐游戏的音乐性、趣味性设计游戏,如节奏训练游戏,音准训练游戏、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等等其他类型的游戏。这些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教育者应该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利用音乐游戏启发学生创编音乐,发展音乐。

篇7: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研 究 报 告

课题辅导教师: 王老师

课题组成员: 郑惠 李昊泽

一、研究背景

摘 要: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

关键词:课外活动;意义;作用

二、研究目标和价值:

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课外活动的设置,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表现,是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满足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够激起他们革命理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

1、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改变基础教育单一的课程结构

人的全面发展呼唤强调人的整体性,社会的整体性和生活的整体性的整体主义课程观。综合实践活动从这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出发,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自身的体验过程中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社会和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通过改变单一的分科课程这种人与人的整体性不相称的课程结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造条件。

2、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指除学校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由学生开展或参加的各种活动,包括周会、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卫生活动等等。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许多特点。

(1)广泛性。课堂的狭小天地,也可以不受教学计划、大纲、教材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是能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或者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都可以开展。

(2)多样性。课外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和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呈现多样化。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可能满足他们的种种需要。

(3)实践性。课外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是实践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自己创造条件或环境,设计、组织或实施活动内容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即学生通过动手,通过体验,通过活动去丰富自己,因而课外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

3、课外活动的有效性―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

(1)课外活动能巩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

(2)课外活动有助于扩大知识的视野。课外活动能发展学生对政治、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的兴趣和才能。例如,我在班队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智力竞赛时,将内容涉及到小学各科教学知识,并拓展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人口、航天等课外内容,不但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而且还深化了课堂教学。

(3)课外活动加深理解和记忆。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时事知识,而且还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课外活动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科技节的制作和发明把学生带入到的一个新的科学天地,别看学生个不大,想法倒是挺多的,什么飞机模型,坦克模型,建筑模型,小战舰,先轮船等等应有尽有。虽然有些粗糙,但

毕竟是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制作出来的!在肯定成绩的时候,也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他们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样,只要有平台,他们也一样可以创造奇迹。

4、课外活动的充实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课外活动不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不局限于课堂学生的实践和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步入自然,融入现代生活,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开辟了巨大的空间。

1、成立活动小组:

首先我们把有相同兴趣和想法的同学们组织在一起,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了“课外活动的”小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是:郑惠、李昊泽 组员:

四、1班全体学生

2、确定研究任务进行分工: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一般是一个人不易完成的,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团结的力量。现实社会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合作交流,多参加课外调查活动为学生成为社会合格的人才打下基础。校内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生活

课外活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各种习惯对起今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值周活动。为了培养主人翁意识,学校组织各班轮流参加值周活动。在值周的过程中,学生要负责打扫学校的卫生。通过打扫卫生,学生体会到他人劳动的辛苦,特别是在打扫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学生乱丢纸屑会有一种特别愤恨的心理,自然也就样成了不乱丢纸屑的习惯。

(2)小报制作。通过阅读,了解实事,按照各期的主题制作小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各方面的知识。如各节假日的来历;社会的禁忌;科技知识等等,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制作小报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3、校外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

学生在校内的表现有时不能延展到课外。比如说他们在校内注意公共卫生,在校外大环境中却乱扔垃圾,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习惯有丢掷一旁。

社区活动。学校与村里联谊,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到街上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当学生们看到经过自己劳动创造的干净整洁的环境,听到路人对他们的赞扬,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种高尚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看到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认识到自己创造性劳动的价值,体验到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真善美;也明白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雷锋精神仍鼓舞着亿万中国人的原因所在。

4、课外活动自主性―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个性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的特点、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多层次的有机综合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结构,主要体现为兴趣、态度、情感、品德、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从课堂教育的同步化标准化可知,课堂活动侧重在学生共性的培养,“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实现人的个性的积极、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生的一大追求和人的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就一定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己创造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四、得出的初步结论:

1、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他们读书整理资料、做学问,从长远的观点看,这是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治学能力的根本大事。因此,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2、各种活动都应有长计划、短安排、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要适合青少年心理上或知识水平上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尽量与当前学生的课内的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

篇8: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法律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社会规范。在法治社会中它规范了所有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作为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如果违反法律, 不管是谁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这种强制措施保障了所有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违反了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 但违反法律一定违背了道德。违反道德不一定有强制力约束你的行为, 或为此行为作出赔偿, 但违反了法律就一定有强制力约束你的行为, 并要你为此作出赔偿。道德与法律都是一种意识问题, 是人们意识产物, 可以说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从某种意义来说, 为何需要道德存在, 为何需要法律存在, 而这些却是人的枷锁。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纠纷, 相应道德和法律也会随之产生, 不管是道德, 还是法律, 都有共同目的就是规范人的某种行为, 从根本解决一些冲突问题。道德是立法内容的重要渊源, 但是道德却是高标准行为, 而法律却是每个人遵守的底线。道德问题解决方法一般是提倡, 或者谴责, 法律却是强制的。在立法的时候, 人们总要考虑道德因素和道德标准, 但是不是所有的道德都要规定在法律中。法律是不应该管仅仅属于道德的事情, 当然有些事情是道德范畴, 也是法律范畴。故意伤害别人身体不仅是道德, 并且也是违法的。

法律只是一种手段, 通过法律我们构建和谐社会, 在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中,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 而民主法治除了作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内容和价值取向之外, 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前提, 那么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手段和关键因素。无论从逻辑还是事实上看, 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和保障。首先, 和谐社会的原则精神与基本目标和要求不仅涉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复杂的利益关系, 而且还关系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它们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 转化为法律, 通过法律来体现, 以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并因此而取得权威性、确定性、规范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包括以法律形式确定不同利益主体的正当权利及其界限, 提供权利行使和权利救济的途径, 保障主体权利的实现,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等等。其次, 由于涉及上述关系, 因此, 和谐社会的原则、目标和要求在实现的过程中, 必然会遭遇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甚至破坏, 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鉴于现实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和客观性, 因此必须以法律手段保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方针和措施的实施。只有以法律所具有的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才能有效防止破坏和排除干扰。总之, 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在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前提下, 能否制定一个良好而完备的法律制度, 能否切实保证这一法律制度的真正实现, 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性制度因素。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法律的规定, 而且要转变我们固有的、传统的法律意识。我们为什么要维权, 不仅只是因为经济利益或保护自生权益, 而且正义本身也是值的我们追求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不但仅仅只追求经济利益, 还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真理、效率和正义, 大量的“一元钱官司”就表明了这一点。

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意义:

1.法律意识的涵养

法律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其与道德修养、文化与艺术修养、劳动与实践技能、体育和心理素质、经济常识等共同组成现代公民基本知识谱系。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 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 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知识不足。大学的功能不仅在于为社会培养有用的法律人才, 而且在于传播法律知识和法律思想, 进行学术训练。高等院校通过各门课程的合力和大学学术氛围的涵养, 共同生成大学生对法律的敬仰、对权利的捍卫、对人的尊严的发自内心的认同, 理性、和平和客观的解决思维方式。

2.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 还要训练学生的职业思维和技能实践能力。

3.以人为本价值观的确立

人的尊严的确立所形成的学科价值基础构成法律学科与整个社会科学的有机联系, 从而避免该课程学习落入工具论的窠臼。台湾地区学者陈清秀认为, 人性尊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项: (1) 作为个人人格的独立价值的尊重; (2) 一身专属性事物的自主决定; (3) 个人私人领域的尊重; (4) 维持具有人性尊严的生活; (5) 自治与自决

马克思也明确指出, 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以人的尊严为基础的现代法律意识的确立, 是现代人类文明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取代了以前阶级和阶级对立而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学科体现。高职学院法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具体法律规则和技能的同时, 潜移默化的涵养学生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 这是对法律教学的基本要求。

现在虽然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老师讲解的仅仅是一些最基础的法律知识, 但是我们都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会学生用法律武装自己的头脑, 使我们的学生都成为具有良好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践行法治理念的优秀青年。

摘要:在高职院校开设法制教育课程, 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育学生做守法公民。使他们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社会主义法制观。其次还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 维护法律权威。

关键词:法律,规范,权利,义务

参考文献

篇9:教育科研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管理是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加强课题的管理可以有效的使研究按计划进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避免盲目性,减少失误。同时,研究过程及时调控,按科学规律运作,每一阶段的研究工作都能预期完成,使研究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管理是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的条件

对教育科学研究不进行科学、有序的管理,科研就会处于毫无控制的状态,形成虎头蛇尾的局面,只有方案,没有研究过程的记录,最后找几个人拼凑论文和科研报告。这不是做研究,是在写研究,杜撰研究的结果,或者想当然的理论推导,这样的研究没有任何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

加强科学管理,会使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课题的申报和审批,明确课题意义、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手段、步骤和方法等,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水平,增强操作自变量的意识;增强观察因变量的目的性;增强控制干扰变量的有效性。通过研究课题的过程管理和控制,提高对实验的责任感,加强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加强中期评估、有效地反馈研究效果,及时调控研究进程,规范、科学地进行科研课题的验收、评估、总结,科研客观真实地反应研究结果,给课题的探讨、研究结果以及验证假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严格的管理,贯穿实验的全过程,就会提高实验研究的学术水平。

三、管理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

加强对科研课题的有序管理,能够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增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自始至终地参与课题研究工作,可以认真地对待课题组安排的每一项工作,认真地完成每一次研究课的备课、授课、总结、反思,认真地撰写论文,积极地探索规律;不断地结合课题研究查找资料、学习理论,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的储备。这样就可以在不断地课题研究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增强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否则,如果对课题研究不进行科学的管理,只是选择了研究课题、有了研究计划而没有具体的安排、检查、指导,放任自流;或者是方案、计划,束之高阁,并不施行。待上级课题组结题验收时,临时组织人员,拼凑总结报告。这样的研究工作,教师得不到提高,学校也不会有新的发展。

课题管理工作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加强了课题管理,研究工作才能有效益,才能有收获。

篇10: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那么,心理健康在中小学生中有什么作用呢?心理健康对中小学生起着什么样的引导?

第一,促进学生生理肌体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对生理肌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我国最早的医书就总结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理论,说明了人的情绪变化时生理肌体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也表明,导致人体疾病的原因很多,有病菌、病理和理化因素,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还有心理因素。大量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胃病等生理病患,都会因为情绪紧张而被引发。所谓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可引起阴阳失衡,血气不和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生百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小学生正处于人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在生理肌体发育的作用下,情绪很不稳定,个体心理机制还不健全,意志控制能力较差。在这一阶段,如不能对不良情绪加以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身心疾病的发生,导致教育的根本失败。目前,中小学生中自杀、出走,各种神经衰弱、焦虑、孤独、抑郁、社会紧张、性变态屡见不鲜。我们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根本宗旨是查明心理疾患,确定病态程度,寻找医治方法,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从而带动生理肌体的正常发育,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促进学生智力的健康发展。发展学生的智力是中小学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就人个体而言,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开发学生智力的积极心理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充满矛盾与困难的,对心理承受能力要求是很高的,这就要求有健康的心理来调节个体在学习中的各种矛盾,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健康心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有推动作用。中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有意义的思想活动,需要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机制,以确保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比较坚定的学习意志,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比较高强的学习注意力,这些个性心理品质一经形成便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第三,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谓人格就是品格、道德。人格的核心是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要求,是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基本任务。中小学生正处在品格、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但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个性心理问题多而复杂,势必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从个性心理上进行调节,使个性心理平衡,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现代教育在塑造现代人的目标上,把个性心理素质放到人的素质结构中的重要位置上,认为人的身心潜能的开发程度和社会文化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程度,都是在个性的心理素质水平上综合反映。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中小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教育的失误容易造成他们心理的创伤,以致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目前现实的教育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智商比较高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好,家长、教师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养成骄傲、任性、虚荣、自私、经不住挫折等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现实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学习方法、考试、应付挫折、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困扰。因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不断完善中小学生人格的重要措施。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正心为本。”学生时期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疗救当代中小学生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驱散学生成长中的各种迷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全面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打下坚定的基础,已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责无旁贷。

第四,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第五,稳定、协调的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第六,热爱生活。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然而,只要我们及早加以重视和预防,现在开始努力也不迟,重要的是为父母、为师长者要切实了解我们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迷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学校的职责不限于传授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技能,以及发展智慧能力,学校更负有促进与指导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的主要职责。中小学生阶段,是人生中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1:晨会的作用和意义

晨会经营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业务单位的团队势气和战斗力。试想一下,一个晨会经营的马马虎虎、空具形式的业务部,它的业绩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业务员只有通过晨会上“主管”、“话术演练” “经验分享”等手段来体会到主管的管理和帮助。而针对部分遭遇挫折的业务员,主管在晨会运作中也,也可以使其感悟到团队的温暖和大家的帮助,至少可以在晨会活泼、热烈的气氛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日后进一步沟通、解决打下良好基础。

晨会就是一个营,无论是优秀还是后进的业务员每天来到公司,他们都想拥有一个充满歌声、笑声和掌声的宽松环境及积极轻松的氛围,使情绪低落、遭受客户打击的业务员得以放松、感受和鼓舞,但晨会的主旨更在于贯彻主管的思想和意图,并争取到业务员的承诺,最终勇敢拿起电话进行有效沟通。

一个公司的业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其晨会经营的优良与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台湾,众所周知的大保险公司“国泰人寿”就是凭借其良好的晨会经营,在同其他近三十家公司竞争的恶劣环境下,创造了始终占有半壁江山的骄人业绩。我们从事销售的人员都知道:在公司的每个工作日都必须参加晨会,晨会毫无疑问的成为了销售中心内进行业务交流的最佳时间和机会。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交流场所,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及趣味性等特质,当然它还必须有良好的气氛,使每个业务人员都在不自觉中参与进来。也可以说,一个企业教育训练水平的高低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晨会的经营,成功的晨会是业务开展的要务之一,是团队建设的第一步,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源泉。

篇12:股权激励的作用和意义

股权激励是公司股权的增值权,以某种方式授予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使他们能够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的一种制度安排。

股权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乃至企业文化的一次重要的制度创新,无论企业的形态和资本结构如何,无论是否是上市公司,都有必要建立和实施股权激励机制。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性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一般来说,企业的所有者与员工之间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所有者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投资收益,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受雇于所有者,他们更关心的是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和个人收益。二者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导致双方在企业运营管理中行为方式的不同,且往往会发生员工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实施股权激励的结果是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关键技术人员成为企业的股东,其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趋于一致,因此有效弱化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企业利益的共同体。

二、业绩激励

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成为公司股东,具有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力。经营者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好坏而获得奖励或惩罚,这种预期的收益或损失具有一种导向作用,它会大大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员工成为公司股东后,能够分享高风险经营带来的高收益,有利于刺激其潜力的发挥。这就会促使经营者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采用各种新技术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能力。

三、约束经管者短期行为

传统的激励方式,如奖金等,对经理人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短期财务数据,而短期财务数据无法反映长期投资的收益,因而采用这些激励方式,无疑会影响重视长期投资经理人的收益,客观上刺激了经营决策者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引人股权激励后对公司业绩的考核不但关注本的财务数据,而且会更关注公司将来的价值创造能力。此外,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股权激励不仅能使经营者在任期内得到适当的奖励,并且部分奖励是在卸任后延期实现的,这就要求经营者不仅关心如何在任期内提高业绩,而且还必须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以保证获得自己的延期收人,由此可以进一步弱化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更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和长远竞争能力。

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在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当员工离开企业或有不利于企业的行为时,将会失去这部分的收益,这就提高了员工离开公司或“犯错误”的成本。因此,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稳定人才。

上一篇:校园环境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望岳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