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湛蓝的天空

2022-12-05

第一篇:给学生一片湛蓝的天空

为山里的娃子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范文模版)

涟源市特岗教师演讲比赛稿

演讲者:安平镇中心学校桐树小学胡真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山里的娃子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 人人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从小就很想成为一名教师。2010年6月大学毕业,7月通过考核,顺利地当上了特岗教师。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终于可以成为被人们讴歌的蜡烛,春蚕,灵魂的工程师了,我终于可以用音乐书写我美丽的人生了。

当我兴致勃勃卷着被褥来到安平镇桐树小学,桐树小学地处高寒地带,是一个偏僻的山村,真可谓与世隔绝,当时,我的心里好似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当即就想打退堂鼓了!但又无可奈何,既来之则安之,还是试一试吧!

我原以为:农村的孩子老实,听话。可当我真正走上那三尺讲台的时候才发现,我错了。有的同学在课堂上高声喧哗,蹿来蹿去。根本不把我这个新老师放在眼里,几天下来我后悔了,这难道就是我以后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吗?这难道就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教师生涯吗?我哭了,哭了整整一夜,眼角的泪水也冲不走我的无奈。第二天校长看出了我的心思,来到我的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胡,每个新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人生处处是考场。我们的温总理说得好:‘你们是天下人,要为天下着想,做天下事。条件不足畏,命运不可信’坚

定地走自己的路’。 ”校长的一番话使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我下定决心,决心一定要潜心改变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管理学生的方法,严格规范自己的从教言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探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天,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我门前喊着:“胡老师,我给您带菜来了。”当时我感到很吃惊,接着又来了2个,3个。在这一刻,我的心真的很温暖,我知道这代表的是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关心,学生心里是想着老师的啊!这更加坚定了我当老师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要让这些山里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放飞他们理想的翅膀,让他们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在后来的教学中,由于我不断地摸索教学经验,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渐渐发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一张张质朴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求知似渴的眼神。“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许多优秀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座右铭。短暂的教学生活,我也清楚明白了这一点!那是十月的一个早晨,我照例去查看学生的日记,一个名叫吴东的同学,日记本上写着这么几句令人揪心的话:老师,我没有了妈妈,爸爸只顾着打牌,从来不管我们,我觉得命运真不公平,我不想读书了。看到这里,我的心战栗了,惊呆了。于是我马上在她的日记本上写了这么几句话:孩子,你很聪明,已经在考虑人生了,老师相信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有一颗刚强的心,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对她多了一份母性的关爱,让她时时刻

刻感觉到有那么多人在关心她,爱护她。有一天,我欣喜地在她的日记里看到:老师,谢谢您,谢谢您这些日子对我的关爱,我真想喊您一声妈妈,您就是我的亲妈妈。妈妈,这是心灵的呼唤,这是爱的回应,这是天籁之音啊!我的心都醉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慰藉我的心灵呢!我能真实的感觉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价值。做一名山村教师,真好! 作为一名平凡而普通的特岗教师,工作环境也许不太如意,福利待遇也许不太称心,但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乐于奉献,敢于拼搏,无怨无悔做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要用知识的甘露滋润乡村孩子茁壮成长,用无尽的爱心和辛勤的劳动换取乡村孩子前景辉煌!让我们为山里的娃撑起一片湛蓝的天空,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我再次深情的呼唤:特岗姐妹们,山里娃真可爱,让我们用无尽的爱心去呵护他们吧! 谢谢大家!

第二篇: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湖北长阳资丘白沙坪小学

1、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改精神,准确定位和正确认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课程,是新课程中,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具有同等地位的一个课程门类。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实,在新课程以前的课程实施中,我们都不自觉地开发和实施过它,使之在促进学生发展上起到过积极作用。只是我们没有从理论上去研究它,在操作上不够规范而已。因此,校本课程并不神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可以把它运作得游刃有余。

那些人为地,故弄玄虚地把校本课程弄得似乎神秘而不可测的“理论”或“经验”,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是使广大教师对校本课程望而却步,二是使校本课程变得不可操作,从而使开发实施落空。

我们通过学习和思考,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特色形成和凸现为根本目的,通过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校区课程资源等方方面面的优势,充分注意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用刚性和弹性两种方式开发实施的学校自己的课程。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认为有四:

a、让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需求都得到满足,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主动、活泼、有个性地发展,都更好地发展地目。 b、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各展其长,各施其能,在新课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才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从而达到在新课程中锻炼教师,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c、让学校的传统优势得到发挥,使办学效益全方位提高,并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打出自己的品牌,实现特色兴校的目的。

d、让家长、和社会各界在这种校本课程的弹性开发实施中自觉地介入,从而增进家长、社会对新课程地理解和认同,逐步自觉地支持新课程地实施,把家庭教育资源整合到学校新课程实施中来,使广大家长积极参与到新课程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句话,通过校本课程的弹性开发实施,搭建一个既能促进学生发展,又能促进教师发展,既能凸现学校特色,又能使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作用的多功能教育平台。

2、白沙坪小学近一年来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结。

2004年秋季,学校校委会在规划新学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时,的确动了一番脑筋。因为在前一段时间,白沙坪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充分肯定。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在2005年的全县相关会议上做了交流,在《人教论坛》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发表后,又先后被浙大《教育互联》等省内外数家大型教育网站转载。产生了一定影响。怎样在新一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既保持自己的传统优势,同时又有开拓创新?是我们需要很好地解决的一个矛盾。

通过集思广益,我们的形成了“学校传统、优势和学生兴趣、需要结合,课题、课程结合;刚性、弹性结合;让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的细节中去”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思路。

第一、做到校本课程开发规范化。2004年秋季开学前,我们就完成了《白沙坪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需求评估》《白沙坪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白沙坪小学校本课程纲要样本》(每个教师必须跟据自己的开课写出自己的校本课程纲要)《白沙坪小学校本课程标准》《白沙坪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等文本的初稿。设计出《白沙坪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学生需求调查问卷》《白沙坪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课申报表》《白沙坪小学学生校本课程选课单》等表格。且严格地那文本来操作,从而确保了校本课程规范化开发和实施。

b、严肃认真地落实开发实施过程 根据《白沙坪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要求,在对学校传统、优势,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各类课程资源进行先分别再综合的评估以后,在2004年秋季,全校教师都参与了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申报,一共申报了11门课程,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的审核筛选,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最后决定在本期开设其中的6门:

(1)土家游戏课程; (2)巴山舞、南曲和艺术课程; (3)民族体育和体育综合技能课程; (4)民族器乐和常见器乐课程; (5)土家工艺和手工制作课程; (6)书法绘画课程。

每门课程都有明确实施目标:

土家游戏课程:开课对象以低年级为主,以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热爱生活,学会常见土家游戏技能,学习有关民族文化知识为目标;

巴山舞和艺术课程:开课对象面向所有学生,以培养学生热爱土家文化,了解一些民族文化渊源,学习巴山舞和其他形式的表演艺术,在勤学苦练中习得本领为目标;

民族体育和体育综合技能:开课对象为所有学生,(学生凭兴趣需要自选,下同)以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体育文化,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协作精神,懂得爱拼才会赢的道理,掌握一些土家民族体育技能和常规的体育综合技能为目标;

民族器乐和常见器乐:开课对象为所有学生,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认识和了解三弦、唢呐、木叶等民族器乐,以及竖笛、口琴等常规乐器及演奏形式,在勤学苦来来练中习得本领;

土家工艺和手工制作:开课对象为所有学生,了解西南卡普的来历,知道它是土家民族制作工艺的典范,热爱民族工艺和民族文化,学习一些民族手工工艺和常规手工制作常识,在勤学苦练中习得本领;

书法和绘画课程:开课对象为所有学生,对学生进行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情,了解书法和绘画审美意义即在陶冶人的情操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和了解一些古今书法家和画家以及作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书法和绘画,逐步习得本领„„

在教学时间的保障上,我们把允许机动的课时整合到一起,统一在每周一下午开课。也就是说,不仅是一年级的校本课程得到落实,其他班级同样学习校本课程。

在教学管理上,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编班,指定了校本课程班班主任;每个班安排了教室,由教师根据每次课程实施的需要,决定室内课和室外课的课型。因为我们提倡了教师合作申报课程,所以,一般一个校本课程班有两名教师负责课程的开发实施。

我们通过把校本课程备课纳入月查范畴,和对开发实施过程的检查督导,尽力避免把校本课程上成单纯的活动课,每期,我们还按照学校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由于我们从“加强管理,保障到位,整合优势,分班规划,重视过程,兼顾“三维”,保证效果,落实评价“多方入手,从而保证了课程质量。

在2005年春季,我们根据半年的运作,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如在巴山舞、南曲艺术班增设了腰鼓和九节鞭的教学内容,同时增开了园艺班和棋类班,总之,只要条件许可,我们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在进行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同时,我们还将学校的市级课题“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验”整合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来,进行校本课程的弹性开发,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通过“五星创建”活动这个载体,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关于这方面,我们在学校德育工作总结材料《立足校本抓好习惯养成教育,求真务实搭建德育平台》中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个材料在2005年3月被《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采用了。

3、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凸现了学校办学特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给了孩子们一方自由翱翔的天空。体育班的开设,使小健将、小裁判在体育场上大展身手,一次,刘发英校长在民高做班主任的爱人覃守龙老师将自己班的女子篮球队带来同白沙坪小学的学生男子篮球队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白沙坪小学的男子队还打赢了。巴山舞、南曲艺术班的开设,使百余名学生的表演才能得以提高,巴山舞队、 南曲队、九节鞭队、腰鼓队随时都可以拿出精彩的文艺节目。土家工艺班的刺绣作品种类繁多,西南卡普、鞋垫、花卉、动物图案精致,巧妙,惟妙惟肖,许多学生作品被学校学校档案室收藏。书画班的作品经常在学校橱窗展出,令许多家长和社会群众赞口不绝。笛子口琴、电子琴悠扬的乐曲声飘满校园。学生们说,以前的兴趣小组活动,他们只学到了一些本领,而现在,既学到了本领,更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是使他们了解了自己的民族和民族文化,培养了他们热爱土家文化的感情。

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学校校风好,学生学风正,讲卫生、爱整洁,心理素质良好,领导满意,家长满意,群众满意,白沙坪小学“学生成绩好,个个有特长”的出色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声名远播。

学校20名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中,在帮助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许多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学生中也有高手,你不学习,就会失去在你开设的课程中做老师的资格„„不少老师主动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究,有三名教师取得国家级教研成果。

县教育局领导,县研训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多次来白沙坪小学检查指导工作,都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对学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学校最近连续两年被评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先进学校”,2995年春,又被县教育局授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德育先进学校”称号„„

4、一点体会

校本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如果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如果想要把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毫无疑问,就要把这件事情认真去做好;校本课程也并不神秘,把它看得简单一些,把握住一点:它是课程,是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而不是简单的活动。把它看得太神秘了,就会望而却步。

徐长清 执笔

第三篇:新课程,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

所谓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标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丁丁冬冬;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而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订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某地老师在上课时画了一个月牙状的东西,问学生说这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镰刀、豆角、发夹等不一而同。但最后教师说:“你们都错了,应该是小船。”听课者无不哗然。试想:在如此重重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的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谁能说这不是留给学生一片畅想天空的功劳?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新课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新教材把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留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综合性学习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决定 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小活动:“老照片的故事”以一张或一组家庭照片为引子,与家人进行交流,了解家人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一件家庭物品”也是通过交流、询问,了解家庭故事,并把它写成作文;“妈妈的唠叨”则是模拟了一种生活情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再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作文。很显然,这三个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已给学生留出了畅想的余地。而第

二、

四、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则相对一致,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比如,第四单元,在“探索月球奥秘”这一母课题下,又按层次递进的分成这样几个子课题:

1、月球奥秘知多少(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2、观察月球的运行,参观天文台(观察,参观)

3、丰富多彩的月球文化(搜集资料,讨论)

4、我是月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5、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运用资料,发挥想象,写作)

学生在有选择的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仑……这样在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于是乎,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彻底打消了以前老师们不敢放手的顾虑,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放手后的学生,不但没有“走不动”或“走偏”了,反而走得更扎实,更精彩!因为在感兴趣活动的指引下,由于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畅想开辟了一方乐土!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第四篇:小学教师教学汇报材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我希望教育充满诗意,我盼望看到一个个张扬着的生命,尽情飞翔着的灵魂,我觉得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就应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尽情释放,洒脱驰骋,拥有一片畅想的天空,新课标鲜明地提出倡导自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这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课堂氛围少了刻板,多了自由

高钢在《我所看到的美国教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感慨:“我想到中国教育,想到那些在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在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的确,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一直保持着一种秩序井然的模式,教师条分缕析的讲解示范,学生循规蹈矩的听说读写……但是我们自省一下,在这种课堂氛围背后,学生心灵的天窗是否已启开?

如今,新课改春风拂过的课堂已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动起来,不在乎坐的是否整齐;解放了学生的大脑,让他们自由地探索,不在乎答的是否标准;课堂上,一个老师,五十多个学生,心好像融在了一起,大家一起来读,来讲,来写,师生共同研究。正是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氛围,让学生拥有了自己的空间、时间、思想及各种权利,语文课堂已俨然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一方快乐天堂。

二、朗读课文少了单向,多了互动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基本上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领悟了吗?

若没有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就不用解决字词,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了,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了。

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读懂,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课堂的双边互动,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同时,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看法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谁能说这不是学生畅想天空里的真正享受呢?

三、质疑解惑少了统一,多了个性

韩愈说过:“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

的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可是,往往在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定出标准答案,再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其实,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性格特点、情趣爱好,他们在思考讨论同一个问题时,自然会形成不同的理解和思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而今,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解读,正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教师在共同参与中,不失时机的“火上浇油”,从而激发学生迸发出更多更亮的智慧火花。现在的语文课堂

上,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可见,语文课堂已成为彰显学生个性的天地,还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四、写作情感少了伪化,多了真情

叶圣陶早就指出“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而“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感情等等问题。”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却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它们颠倒过来,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情感的伪化。”我们的学生一旦写起作文来,仿佛就自动进入了一套虚假的程序: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作文本里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人年龄的独特体验,不见了个性,不见了才气,不见真情。

其实,写作应是情感自由的释放,它“源于一种生命觉醒,源于苏醒的心灵对世界,对人的惊喜和感情,源于对自身经验,自身情感的一种珍惜……”。如今,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的是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天空,学生的心灵是透明的,生命是散发着真情的,他们的作文也是透明的,散发着真情的,现在,已有好多学生的真情作文展翅飞扬了,如《亲情白开水》、《车票随想》、《蜜拌苦瓜》、《心灵的节日》等佳作。

新课改,以其鲜明的生命力在语言课堂上扎下深根,真正给了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愿全体语文教师为了学生的明天,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孩子的智慧与理想的亮点,让无数个亮点汇聚到一起,在我们的课堂中燃烧,照亮全班,让语文课堂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愉快度过!

第五篇: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

中小学德育 工作总

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

姓 名: 张 慧 萍 学 校: 育 才 小 学 时 间: 2007 .6

给孩子一片成长的天空

作为小学教师,从教已有十八年,接触了很多家长,而最近几年听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我孩子不学习,真没办法呀。

在学校,学习中,玩耍时,我时时观察学生,研究学生,我感到现在的孩子,出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有充足的营养,有全家六七个长辈的关心与爱护,他们聪明健康、活泼可爱,是极其幸福的一代。

可在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他们需要老师的督促,家长的逼迫。是孩子不爱学习么?还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只盯着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孩子们的成长。

也许是物质生活的影响,也许是父辈未实现的夙愿,也许是独生子女寄托了父母全部的希望,总之,百般呵护的孩童一进入小学的大门,衡量孩子的好与坏便只有了唯一的标准——学习成绩。

学生成绩考差了,老师会找家长谈话,责其督促孩子学习,提高成绩;学生成绩考好了,老师在班中表扬,加红花。孩子回到家,今天考试100分,父母喜笑颜开;今天考试考差了,父母倍加责难。久而久之,我们的眼中只有孩子的成绩。孩子的理想、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的快乐与健康、孩子的内心是否幸福„„这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

试想,一个没有梦想的孩子,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一个没有快乐心态的孩子,他会喜欢枯燥的学习吗?他有学习的动力吗?即便有了成绩,他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吗?

1 人生的道路短暂而又漫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因为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育人先育心。德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知识的灌输,它蕴含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多年来,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契机,希望能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都能成长为一个个堂堂正正的人。

成长需要梦想

梦想是鸟儿飞翔的翅膀,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能飞多远。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辉煌。

学习之余,我给孩子们讲莱特兄弟幼时飞的梦想,促使飞机的诞生;周恩来总理上学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梦想,成就的是新中国的诞生;伟大的毛泽东主席1956年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如今雄伟的三峡工程巍然屹立,见证梦想的实现。

生活中,平凡人亦有自己的梦想,一个有关“梦想”的故事中,有个穷孩子自从有了一个“去埃及旅行”的梦想后,不再淘气,不再散漫,不再浪费自己的光阴,有了学习上的成绩,有了事业上的成功。这一切都是因为梦想成为心灵的动力,使生活有了向往,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习作中,我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梦想。我为那些富于幻想的“畅游宇宙、飞越星空、研究火星„„”而心驰神往;又为充满童趣的“幼儿园阿姨、神气的警察、白衣天使„„”而怦然心动;

2 但令人可悲的却是“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中奖五百万,什么也不用干”、“当个大官”等这些受父母急功近利生活态度影响的愿望。

喜欢读书,更喜欢给孩子们推荐好书;喜欢写作,更喜欢看到孩子们的习作。一个班的孩子,从他们六岁入学,我陪伴着他们,走过春夏秋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灯下,桌旁,修改,发送,《小作家选刊》、《小学生拼音报》(中高年级版)、《西部晨风》报校园栏目上学生习作的发表,让孩子们有了当作家的梦想。

临近毕业,班中的刘艺璇同学在给我的信中写道:“要毕业了,我决定送您我亲手写的文章,在您的影响下,我成长为一位热爱写作的女孩子,何不用这一角诉说我的心声呢?” “相信今后,在茶饭后,在闲聊时,甚至默默中,我一定会回忆起您同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往昔的一切那么美好,也那么短暂。时光带走了太多的东西,而永远带不走的是永恒的记忆。”

多彩的梦想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心灵世界的阳光,是人生路上的动力。

成长需要尊严

人人都需要尊严。尊严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树立起来,人生就会创造辉煌;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贫困、残疾家庭出生的孩子需要尊严,那些学习差的孩子更需要尊严。

三年级时班中转来一位叫郭开元的男同学,父母离异,跟爷爷生

3 活,吐字有些不清,学习成绩不好,受同学欺负,便想到转校。

郭开元同学见人便低着头,羞涩地一笑,他最大的优点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责任心。有一次,他们组值日,其余的七个男孩子草草一扫,便走光了,而郭开元同学自己一人把整个教室打扫干净才走。

四年级暑假开学,郭开元同学所居住的居民区有位老爷爷送来一封表扬信,表扬郭开元同学在暴雨来临之前,帮着老爷爷把几百块晾晒的煤球搬回了屋。

我经常在课堂上表扬郭开元同学,以期望使他树立起自信心。我还相信在我的影响下,同学们会和他相处得很友好,可没想到他还是受到了同学们的欺负。

受欺负一事是郭开元同学的爷爷来告诉我的,坐在郭开元同学周围的三个学生在其他课上,用脚踢郭开元,往郭开元同学衣服上划道道,甚至还扔了他的书包。听了以后我很震惊,不敢相信这是这三位同学做的事,一位班长,一位组长,其中两位是女同学。而郭开元同学不敢告诉我,也不让爷爷来学校说。

我首先郑重地告诉郭开元同学:“遇到事,不要怕事,要勇敢地抬起头,站起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记住:没有人能打倒你,除非你自己。”

对于欺负人的三位同学,我与他们进行了一场严肃的谈话,告诫他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生活优裕,成绩优良的同学没有任何权力去凌辱一位不如自己的同学。”同时,要求他们当面向郭开元同

4 学道歉。

毕业之际,有几位同学在写作文《难忘的同学》时,写的是郭开元同学。

成长需要责任

责任感对国家、对家庭、对孩子本人都极为重要。作为老师,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对家庭有责任感,对集体有责任感,对社会有责任感,对国家有责任感。

如今十

一、二的少年,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很常见的,父母在孩子幼小时,怕脏了厨房,乱了屋子,不让孩子干家务;孩子上了小学,怕耽误了读书,影响了写作业,不允许孩子干家务。结果是孩子长大后,眼中没活,心中没爱。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重在使学生从体验中找到责任感。 在班中组织体验活动,其中一项就是让父母配合,给孩子一天做父母的体验,也就是让孩子与父母角色对换,让孩子在做家务、照顾孩子、做饭等一天的劳动中体会做父母的艰辛与劳累,从而从内心体验父母平时为自己的付出,对自己的爱。有一位母亲,感动地说:“孩子在家中做了一天的家长后,变化可大了,不再让父母再三督促下做事了,也知道心疼父母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班的小记者张埕烽与李子琦两位同学走上街头,采访了正在执勤的交警叔叔,并和交警叔叔并肩站在街头,体验交警叔叔的工作的繁重与辛苦。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认真学习了有关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站在交警的位置上,认识到

5 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市教育局与公安交通部门共同举办的安全教育征文中,我们班张艺丹同学写的《遵守交通规则,牢记安全》文章获一等奖。

07年3月份,学校少先大队部在我们六年级举行一次福利院慰问活动。在选派代表前,我在班中作了一个小调查:你对幸福的感觉是

1、很幸福。

2、一般。

3、不幸福。班中有20%的同学选择自己不幸福,这部分孩子中有父母忙于挣钱,对孩子关心、爱护少的;有父母与孩子沟通少,孩子没有学习目标的;还有的就是特殊家庭中的孩子。我便在这部分孩子中选了十名学生作代表。

福利院一行,使这些孩子深受触动,在面对身有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时,在面对被生身父母抛弃,在福利院中长大的同龄人时,他们心灵受到了震撼,对比自己,怎能感受不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呢?

生活处处是学问,生活处处是教育。我愿意和父母们一起给孩子们一片成长的天空,让孩子们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意志力的新一代少年。

上一篇:工行牡丹卡信用卡额度下一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