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学实验题目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机能学实验题目范文

机能学实验总结

机能学实验总结 生物医学信号:生物医学信号是机体功能活动过程表现出的各种信号,是生物体内某些信息的载荷者,反映生物体内组织器官的机能状态。

增益:增益是指放大器放大微弱信号的能力,也称放大倍数,即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放大器只能对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放大,超过此范围的信号,放大器对其放大的能力就会下降,超过越多,放大倍数下降得越显著。这个频率范围的下界称下限截止频率,由放大器的时间常数决定,其上界称为上限截止频率,由放大器高频滤波决定。 时间常数:时间常数表示输入一个矩形波的电压从最初幅值减少到37%时所需的时间,时间常数越小,下限截止频率就越高,亦即对低频成分的滤波程度越大。

高频滤波:用于去除信号中的高频成分,上限截止频率,由放大器高频滤波决定。 刺激器

1、刺激方式

①、单次刺激:刺激器有一个脉冲输出。 ②、连续刺激:有连续刺激脉冲输出。

③、连续双脉冲刺激:每个周期有两个刺激脉冲输出,其两者幅度和波宽相 等,但时间间隔可调节。

2、刺激参数

①、刺激强度:刺激脉冲的电压幅值。

②、刺激波宽:单个刺激脉冲的宽度(时程)。

③、刺激频率:连续刺激中单位时间内脉冲次数的多少。

3、刺激电极

将刺激器产生的电流引导到组织的电极称为刺激电极。 压力换能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测血压时,应从换能器测管缓慢注入抗凝液体,并从排气孔排出换能器内的气泡,再将换能器与大气相通以确定零压力基线,然后把换能器排气管关闭并与充满抗凝液体的测压导管连通,几个进行压力测量。用完后应及时清除换能器内的液体或血液,并用蒸馏水洗净晾干。

注意事项:1)每个压力换能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使用时应注意被测压力的大小,压力还能器不宜用于检测超过测量范围的压力。 2)当压力换能器构成闭合测压管道系统时,严禁用注射器从侧管向闭合测压管道加压推注,以免损坏换能器。 张力换能器

用途与原理:张力换能器用于记录肌肉收缩时的张力变化,其工作原理与压力环能器相似,可把张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使用方法:待测肌肉一端固定,另一端用丝线与环能器的应变梁相连,尽量使受力方向与应变梁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启记录仪,选择适当的灵敏度,即可描记出该肌肉的收缩曲线。

注意事项:每个张力换能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不宜用于检测超过此范围的张力。实验过程中应防止水滴进入换能器内部。在安装和调整实验装置时,应防止换能器碰撞。 简述理想麻醉药应具备的条件和麻醉注意事项

麻醉完善,使动物完全无痛,麻醉时间大致满足实验要求。 对动物的毒性和所研究的机能影响最小。 使用方便。 注意事项: 不同动物对麻醉药的耐受性不同,要密切注意麻醉深度。(最佳麻醉深度:四肢及头颈肌肉、皮肤夹捏无明显疼痛反应,角膜反射明显下降或消失,呼吸深慢而平稳。 静脉注药时应坚持先快后慢的原则,避免动物因麻醉过深而死亡。

实验过程中如麻醉过浅,动物会出现挣扎、呼吸急促、鸣叫,可临时补充麻醉药,但一次补充剂量不宜超过总量的1/5,待动物安静和肢体放松后可继续实验。 麻醉过程中还应注意有无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如有应该及时吸出或做气管切开行插管术以保证呼吸道畅通。 基本操作:

1. 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在喉头下缘沿颈正中线作一6~9cm 的切

口。用止血钳分开颈前正中肌肉,暴露出气管,再分离气管两侧及与食管之间的 结缔组织,使气管游离开来,并在气管下穿一用生理盐水湿润过的棉线,用手术 刀或剪刀,于第5~6 气管软骨环间横向切开气管,再用剪刀向气管的头端做一 纵向切口,使整个切口呈“”形。若气管内有分泌物或血液,要用小棉球擦拭 干净。然后一手提起气管下棉线,另一手将适当口径的气管插管,由切口向尾端 插入气管腔内,用棉线加以固定。

2. 颈部神经分离:在气管旁找到颈总动脉鞘,在其完整时,仔细观

察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之间的一条最细的神经为减压神经,用玻璃分针轻轻分 离左侧减压神经2~3cm,在其下穿两根以生理盐水泡过的棉线;再分离两侧迷 走神经穿线备用。

3. 颈总动脉插管:分离颈总动脉穿双线,先将颈总动脉的远心端结

扎,以动脉夹夹住颈总动脉近心端。用眼科剪在尽可能靠近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 处做一斜切口,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若松开动脉夹即有血液进入插 管端并随心跳移动,证明插管正确即可结扎动脉。再将结扎线头在插管的橡皮圈 上缚紧固定,以防插管从插入处滑出。 4. 输尿管与膀胱插管

⑴输尿管插管:从耻骨联合向上沿正中线做约7cm 长的皮肤切口,

再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翻至体外(勿使肠管外露,以免血压下降)。在膀 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靠近膀胱处穿线结扎;在离此结扎处约2cm 的输尿管下方穿线,在管壁上剪一斜切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充满生理盐水的塑料 插管,结扎固定。

⑵膀胱插管:切口方法同上,但切口可小些,4cm 左右。小心地在两侧输

尿管下方穿一棉线,将膀胱上翻,结扎膀胱靠近尿道部。再在膀胱顶部血管较少 处做一荷包缝合,中心做一小切口,插入膀胱插管,收缩缝线结扎固定(插管口 应对着输尿管口)。 动脉血压的调节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此时的动脉血压称为收缩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兔子颈动脉鞘中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

迷走神经最粗,颈交感神经较细,减压神经最细且常与交感神经贴在一起。

分离神经血管顺序:先神经后血管。分离神经顺序:先细后粗。分离神经忌过度牵拉,避免神经损伤。

血压曲线为什么出现三级: 一级波(心搏波):是由心室舒缩所引起的血压波动,心收缩时上升,心舒张时下降,其频率与心跳频率一致。 二级波(呼吸波):是由呼吸运动所引起的血压波动,其频率与呼吸频率保持一致,吸气时上升,呼气时下降。

三级波:不常出现,可能与心血管中枢紧张的周期变化有关。 关闭颈总动脉为什么使得动脉血压升高?

关闭颈总动脉后,使得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刺激减少,神经冲动减少,刺激延髓心血管中枢使得心迷走中枢紧张性下降,心交感中枢紧张性提高,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提高,使心输出量提高,心率加快,外周阻力变大,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牵拉颈总动脉为什么使动脉血压下降?

牵拉颈总动脉,使得动脉压力感受器发放的神经冲动提高,刺激延髓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提高,心交感中枢紧张性下降,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下降。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刺激减压神经

刺激减压神经,使压力感受器发放神经冲动增多,刺激延髓心血管中枢,心迷走中枢紧张性提高,心交感中枢紧张性降低,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下降,导致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简述肾上腺素引起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肾上腺素可与α和β

1、β2两类受体结合,在心脏,肾上腺素与β1受体结合后,可产生正性变时和变力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在血管,肾上腺素的作用取决于血管平滑肌上α和β2受体的分布情况。在皮肤、肾、胃肠、血管平滑肌上,α受体数量占优势,肾上腺素能使这些器官的血管收缩,在骨骼肌和肝的血管上β2受体占优势,小剂量能使血管舒张,大剂量由于α受体也兴奋,故引起血管收缩。实验中,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故以收缩为主,血压升高。

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和α受体结合,也可与心肌的β1受体结合,但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结合能力较弱。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全身血管广泛收缩,动脉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又可使压力感受器反射活动增强,由于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心脏的效应超过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效应,故引起心率减慢。

肾上腺素在普萘洛尔作用前后对血压的影响。

治疗量的肾上腺素激动β1受体,使心脏兴奋,心排出量增加,故收缩压增高;又由于激动β2受体,使骨骼肌血管舒张作用抵消或超过了皮肤或黏膜和内脏血管的收缩作用,故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脉压差增大;较大剂量肾上腺素,除强烈兴奋心脏外,还可以使血管平滑肌的α受体兴奋占优势,血管收缩效应超过血管舒张效应,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普萘洛尔是β受体阻断药,抵抗了肾上腺素作用于骨骼肌血管β2受体引起的舒血管效应,使得血压升高。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该次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紧接在期前兴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时,如果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则此次正常下传的窦房结兴奋将不能引起心室的收缩和兴奋,形成一次兴奋和收缩的“脱失”,在一起期前收缩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分别给心室一中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结果心肌不会出现期前收缩。因为在这段时间内正好是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在舒张早期之后,在心室舒张的中晚期,用同等强度的刺激,可使得心肌产生一次收缩,即期前收缩。 在心室舒张中晚期给一个中等强度阈上刺激有何反应?机理?

此时膜电位已基本恢复,Na+通道已逐渐恢复至备用状态,额外刺激可使心肌细胞

膜上Na+通道开放,而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激,提前产生的一次收缩称为期前收缩。紧接在期前兴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时,如果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则此次正常下传的窦房结兴奋将不能引起心室的收缩和兴奋,形成一次兴奋和收缩的“脱失”,在一起期前收缩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蛙离体神经干动作电位

阈强度:是指神经干刚好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在一定范围的阈上刺激内,刺激强度越小,神经干所形成的动作电位越小。这是因为随着刺激强度的下降,神经干上可兴奋的神经纤维越来越少。

最大刺激强度:在阈上刺激时,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所有的神经纤维都已兴奋时,此时即使增加刺激强度,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也不再增大。这种恰好能引起神经干的所有神经纤维都兴奋的刺激强度称为最大刺激强度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细胞的兴奋性。 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的当时以及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以后,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受到刺激后可发生兴奋,但刺激必须大于原来的阈强度,这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 如何寻找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

应该单次触发采样,刺激幅度从0开始,调节逐渐增大,找到恰能诱发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即阈强度。观察动作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间的关系。当动作电位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加时,即找到最大刺激强度。 如何检测神经兴奋性的变化?

采用双脉冲最大刺激强度获得双相动作电位后,保持刺激强度和波宽不变,调节双刺激的间隔时间,从最大间隔逐渐缩小,所选的每一个时间都给予一次刺激,可见随着两次刺激间隔时间的缩短,第二个动作电位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蛙坐骨神经干的复合电位为何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坐骨神经干是由许多时间纤维构成的,而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是由多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复合而成。对于每根神经纤维其兴奋性都不同,在一定范围内,较小的刺激能引起兴奋性较高的少数神经纤维兴奋,所以动作电位的幅度较小,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能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目也增加,所以神经干的复合电位增大,当所有神经纤维都兴奋后,动作电位的幅度就不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了。 呼吸运动的影响因素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指的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以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CO2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肺系数:动物肺重量(克)与其体重(千克)的比值,是判断肺水肿的一项客观指标。 分析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并阐明机制。

增加吸入气中CO2的浓度可引起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运动的幅度增加,呼吸加深加快。其作用可通过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呼吸中枢,反射性的使呼吸加深加快,增加肺通气量。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是主要的。

低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的,低氧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可对抗其直接抑制作用。亦可引起呼吸的加深加快。 动脉血的H浓度增加,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增加。H对呼吸中枢的调节也是通过外周、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的。但H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 人工气胸时动物的呼吸如何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开放性气胸:导致浅快呼吸

开放性气胸导致胸膜腔负压消失,肺组织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扩张受到限制,导致限制性通气不足,引起肺泡气的氧分压降低,CO2 分压增高,从而使PaO2 降低,PaCO2 升高,家兔则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由于患侧肺出现肺不张,吸气时进入健肺的气体增多,引起呼吸道扩张明显,刺激牵张感受器,抑制吸气,促进呼气,加快了吸气、呼气的交替,则出现浅快呼吸。

肾上腺素和大量输液导致肺水肿的机制:

快速大量输液血容量明显增加,导致血液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肾上腺素对受体α和β1受体均有激动作用。

α受体激动导致皮肤、黏膜及内脏小血管收缩,使得回心血量增加 心肌β1受体激动使得心率增快,心肌收缩性增强

都能使得血液进入肺循环的量骤升而导致肺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肺毛细血管被动扩张,通透性增高,大量输液又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可导致大量含血浆蛋白的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而导致肺间质水肿,肺泡水肿,因此听诊时可出现水泡音。由于水肿液中蛋白质含量多,并有红细胞渗出,因而气道内出现粉红色泡沫痰。 急性肺水肿为什么会引起呼吸衰竭

由于肺水肿时大量含血浆蛋白的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而导致肺间质水肿,肺泡水肿。由于水肿液中蛋白质含量多,并有红细胞渗出,因而气道内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气道内很快被渗出的液体所充塞,出现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PaO2 降低,PaCO2 升高,最终致使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严重时可因呼吸中枢被抑制而引起动物死亡。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血压升高,尿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皮肤、肾脏、内脏小动脉上的α受体,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肾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静脉注射ADH,血压升高,尿钠降低。ADH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管周膜上的受体结合,一方面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上升。另一方面,可增加管腔膜上水通道的数量,肾小管管腔中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静脉注射葡萄糖,尿量增加,血糖升高,超过了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和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最大转运速率,肾小管不能将葡萄糖完全重吸收入血,使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渗透压因而增高,肾小管内外渗透压差下降,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加。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体内毒性代谢产物蓄积的一种综合征。

肾糖阈: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渗透性利尿: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导致渗透压升高而造成的利尿称为渗透性利尿。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每分钟)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氮质血症: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氮的含量显著增高,称为氮质血症。 急性肾衰模型

颈静脉缓慢滴注去甲肾上腺素,造成肾小血管持续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时间延长,将使肾单位坏死,肾小球与肾小管受到破坏,引起少尿、无尿和肾实质损伤,因而造成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量效关系和pD2和pA2的测定。

药物的量效关系:指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药物剂量和药物效应成比例的关系。

pD2:即亲和力指数,受体激动药和受体的亲和力大小可用pD2来表示,是受体激动药半最大效应浓度的负对数值,pD2大者亲和力大。

pA2:即拮抗参数,即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合用时,若2倍浓度的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则所加入的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即称之为pA2,pA2值越大,拮抗作用越强。 简述蛙腹直肌的制备和安置要点

取蛙腹直肌:用眼科剪剪开蛙的皮肤,先沿腹白线剪,在左右侧0.5cm处与腹白线平行的部位剪取(上至胸骨下沿,下至耻骨联合上缘),全长约1.5-2.0cm。

两端用丝线结扎并剪断取出,置于任氏液中备用,动作轻柔,尽量减少肌肉牵拉,防止标本的反应性降低,丝线结扎要牢靠,否则实验过程中可能脱落。

安置:将腹直肌标本悬挂于盛有20ml任氏液的浴槽中的中下部,两端分别固定在张力换能器及浴槽底部。浴槽下孔接排水管并通入空气,可为骨骼肌收缩供氧,还可以混匀药液,通气的气泡要均匀,缓慢。由于肌肉在最适前负荷的状态下才能达到最佳收缩效应,故加前负荷1.5-4.0g,稳定10分钟,基线平稳后再加药。 异烟肼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LD50):是衡量药物毒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一群实验动物用药后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D50越大,药物的安全性越高。

惊厥: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异常放电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

简述异烟肼半数致死量的测定该实验中小鼠死前的表现和机制。

表现:惊厥。机制:异烟肼的结构和维生素B6相似,与维生素B6竞争谷氨酸脱羧酶,使维生素B6的使用率降低,维生素B6是谷氨酸脱羧酶的辅酶,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生产GABA,GABA生成的减少,中枢脱抑制,神经过度兴奋,严重时出现惊厥,外周骨骼肌强直收缩,直至死亡。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清除率: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表观分布容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时,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所需体液容积。

毒K正性肌力作用的机制:强心苷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强心苷受体Na-K-ATP酶结合抑制其活性,导致钠泵失灵,使得细胞内Na含量增多,K减少,细胞内Na含量增多后,又通过Na-Ca双向交换机制,或使Na内流减少,Ca外流减少,或使Na外流增加,Ca内流增加,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内的Ca含量增加,心肌的收缩加强。

第二篇:《机能学实验》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机能学实验》

英方名称:《Functional experiment》

开课单位:基础部机能学实验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68学时

学分:3.8学分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法医学。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素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

步掌握机能学科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能正确的统计、处理和分

析实验结果,撰写书面实验报告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

是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

生创新精神。

内容简介:机能实验学是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为基础,通过对三学科

实验教学的优化、融合、重组形成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是以动物实验和人体功能观察为手段,探讨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及其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是机能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技能、基本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重点内容以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为主。基本按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方式上课。

考核形式:采用平时成绩(10%)、独立实验操作考核(30%)、实验报告(30%)

和设计性实验(30%)相结合的综合评分。

教材:《机能学实验指导》,4版,石京山,自编, 2006年

参考书目:

1.《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2版,科学出版社,胡还忠, 2005年9月。

2.《机能学实验指导》,2版,黄燮南,自编,2001年6月。

主讲教师:

余丽梅副教授陆远富副教授陈远寿副教授刘爱东副教授 王逸华副教授肖智讲师陈晓燕讲师刘佳云讲师 龚其海讲师金凤讲师

第三篇:机能学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

目录

一.职责

1.主任职责

2.指导教师职责

3.工作人员职责

二.各种规章制度

1.巡视制度

2.日常值班制度

3.药品玻璃仪器、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

4.仪器管理制度

5.教学经费、物品建账管理制度

6.安全卫生制度

7.仪器损坏赔偿制度

三.各种规则

1.计算机使用规则

2.实验室学生守则

3.实验室规则

四.开放机能学实验室使用与管理规程

五.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计划

第四篇:机能实验考核说明

一、机能实验考核成绩构成

机能实验考核是为了检测课本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而设立的。考核分为3个方面,实验过程考核(课堂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30%、理论考试(笔试)占40%。在此基础上扣除考勤分(迟到、旷课),得出最终成绩(以100分计)。其中,迟到一次扣2分、旷课一次扣5分,均由预约系统自动完成。

二、理论考试(笔试)范围

1.“BL-410生物信号分析记录系统”的原理和操作要点,以及通道选择、参数设置、数据剪辑和打印等。

2.生物信号的特点,压力换能器、张力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换能器应用注意事项等。

3.哺乳动物手术的基本操作,如器械的应用和手术操作步骤,尔缘静脉注射和静脉麻醉注意事项,气管插管、动脉插管、神经分离的操作要点,离体标本的制作、灌流装置的使用和各种营养液的选用等。

4.曾经做过的各个具体生理、病理生理和药理实验项目,其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等。注:没做过的实验项目不在考试之列。

5.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及书写要点

三、理论考试(笔试)的题型

分简述题、问答题和论述题三种,简述每题5分、共25分,问答没题10分、共60分,讨论

第五篇:课3、《机能实验学》教案--设计性实验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机能实验学》

集体备课教案(3)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一)

教学内容:

1、实验设计概论

2、实验设计讲座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安排:

集中讲授,实验设计概论(约100分钟)→ 实验设计讲座(约100分钟)→ 学生讨论、提问、教师答疑(约25分钟)。

实验设计概论

§1 概述

﹡机能实验学是一门什么课程?基础医学范畴?

机能实验学是融合传统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门实验内容为一体的新型课程,是实验 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 ﹡实验教学的主要手段?

人体实验:有一定局限性

动物实验:主要是应用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正常机体机能代谢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以及药物作用和机制的主要手段。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基础性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动手能力。

综合性实验:促进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设计性实验:掌握基本的科研工作方法。 §2 设计性实验

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以学生为主,导师带教,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开题设计、实施实验、观察记录、论文答辩等,即 创设“发现情景”,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未知世界。 ﹡实验设计目的

1、充分认识实验在科学理论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2、培养创新能力

3、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验设计三个基本要素

1、处理因素:

2、受试对象:

3、实验效应:

如:观察巯甲丙脯酸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疗效(动脉血压变化是实验效应)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可使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有一个科学对比。

空白对照 标准对照 处理对照 自身对照

2、重复原则

3、随机原则 ﹡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1、准备工作:广泛收集阅读资料;设想立题方向。

2、选题(立题):

3、设计实验方案:

4、可行性分析和预实验:

5、正式实验:

6、整理、分析实验结果;

7、完成论文 ﹡选题前的准备工作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说:主要查阅文献、提出问题的创新点、国内外有关动态、注意别人如何建立假说、技 术路线、综述、立工作假说。

3、占有充分资料

第一 初步选定一个研究方向或题目 第二 整理资料,理出资料之间的关系 第一手资料 原文; 第二手资料 综述; 第三手资料 教科书及现场调查 ﹡应用文献资料

文献是知识的宝库,汇集和保存了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它在实践上的传递,实现了时

代与人之间的文化集成和发展,它在实践上的传播,促进了当代人的信息,技术交流与共享,加速了社会的进步. 文献记载着研究成果,从事研究的人和时间,使后人了解某一研究的起源,发展,在借鉴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加速科研工作的进程 ﹡文献检索的作用

Ⅰ “桥梁”作用:文献检索是连接文献生产者与文献需求之间的桥梁,也是当代人继承前人的知识进行创新的桥梁

Ⅱ “钥匙”作用:文献信息是知识的宝库,检索工具就是启动科学研究工作的钥匙. Ⅲ 节约作用

Ⅳ 导向作用 ﹡文献与情报资料的搜集

文献与资料种类与来源:

书籍 -----教科书、论著、专著

报纸 ----快、新

期刊-----发行周期短、内容新颖、论述深入、发行数量大、影响面广、反应当前最高研究水平

专利文献---含有极为丰富的技术研究用的资料

科技报告和政府出版物---涉及尖端科技的最新课题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情报

学位论文---有一定的独创性见解

学术会议文献 第三 提出假说

从实验观察的事实出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对所探索的问题提出初步的、推断性的、带有 假定意义的理论解释。 符合实际、具备条件 第四 着手设计一个能证实假说的实验 选 题 : •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 • 针对教材内容 简单易行

情况明、起点高、新意强、思路好

﹡设计性选题参考方向:

1、对原有实验方法的改进。

2、建立一种新的动物模型及评价该模型的指标。

3、探讨体液因子的作用。

4、研究某种药物的作用机制。

5、治疗某种疾病或病理过程的新方法。

选题的原则:需要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第一 需要性原则

1. 考虑课题的价值----科学价值、实用价值、经济价值 2. 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的的关系

3. 正确处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关系 第二 创造性原则

1.选择应用技术研究课题,要考虑课题能否成为新发明或技术革新根据的可能性 2.对于基础理论研究课题要考虑所选课题能否导致重大发现和理论创新的可能性。

3.以新的观点、新的角度、新的水平、新的方法等选择一些继承发展、革新,创造性的研究课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新 第三 科学性原则

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的课题的选择和确立,都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或科学理论根据。 第四 可行性原则

1. 正确评价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水 平,以及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及个人的兴趣 2. 正确评价客观条件是否具备 3. 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 第五 效益性原则

* 社会效益 * 经济效益 * 科技本身的效益 * 生态效益

﹡选题常出现的问题: 贪大求全 题目选得过大 手段方法定的过高,甚至脱离现实和客观条件 ﹡实验设计

科研课题的实施方案与总体设计(实验设计书) • • • • • • • • 课题名称 立题依据 采用的材料方法 研究指标 进度安排 预期结果 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符合现有条件:常用的药品试剂、实验对象、仪器设备 ﹡实验与观察

预实验:预实验是保证正式实验成功的重要环节,以较少的受试对象,对实验标本进行观察,对主要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初步演示,调控处理因素的强弱,确定药物剂量等。

正式实验:严格按照预实验确定的步骤和条件进行。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       • • • • • 统计分析

按照统计学设计要求,对收集资料进行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排除偶然,发现必然。

根据局部样本结果,引出普遍结论。

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总结结论,撰写论文。 论文答辩 论文题目 研究目的 立题依据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及对象、标本来源、病理诊断、试剂及其来源、仪器、切片、方法、设立对照、结果﹡完成论文与答辩

如1:研究鼻咽癌与EB病毒的关系

判定、统计学分析、实验步骤、工作计划、经费预算、质量控制、科研假设及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最后写出论文。

如1:研究肝癌的形态学改变

由学生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包括:论文题目、研究目的、立题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对象、标本来源、病理诊断、试剂及其来源、仪器、切片、方法、设立对照、结果判定、统计学分析、实验步骤、工作计划、经费预算、质量控制、科研假设及预期结果、参考文献等,最后写出论文。

实验设计讲座

1.设计性实验定义及开设目的

所谓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实验系统、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的实验,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性实验的特点 (1)实验技能的综合性 (2)实验操作的独立性 (3)实验过程的研究性

3. 如何进行设计性实验(图示) (1) 选题:目前,由教师选 本学期开设6个设计性实验:

①.证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伴随环境温度而变 ②.艳山姜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③.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④.乙醇的毒性研究与时辰关系 ⑤失血性休克病理模型的复制 ⑥高钾血症病理模型的复制 (2) 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文献资料

查阅文献目的:了解前人工作,了解研究进展状况。 文献类型:实验教材,工具书,国内外期刊

查阅方法:实验教材,《药理学实验》等,看目录期刊,查近10年的文献,一般用关键词查 校园网中文电子期刊(CNKI)及英文EBSCO查阅简介:登陆校园网,点击“图书馆”

阅读整理文献:总结研究进展状况,为自己设计路线提供思路。 (3) 根据实际,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方案要求:方案必须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选择试剂易得,节省动物、操作简易的方案。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受试对象:受试对象是指接受实验的动物或人,亦称实验对象,研究对象或观察对象。

处理因素: 就是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加给研究对象以理、化的或生物的各种条件被称为处理因素。 实验效应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所显示出的结果被称为效应。 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机化的原则 :消除或减少组间的人为误差。 对照的原则:消除和减少实验误差。

重复的原则: 保证科研成果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 (4) 制定实验实施方案 按所设计的方案,制定实施细则 (a) (b) 列出所需动物、试剂,实验仪器;

按照设计的需要,计算动物、试剂等使用量;

(d) 制定自己的“实验指导”,如,试剂规格?动物种属?实验方法?分组?结果判断?数据处理。 实验实施细则要达到进实验室后依靠它,就可顺利实验的地步。方案一般需经过教师认可。 (5) 实验实施方案论证(设计书、PPT报告) 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

1.陈述方案: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的实验方案,注意突出自己方案的优势和创新点; 2.讨论:大家对该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讨论,指出该方案存在的问题和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尽可能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3.总结:指导老师对陈述的方案和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方案的修改意见; 4.修改:每组根据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修改自己的方案,并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最终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6) 实施实验: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实验室实施实验。 (7) 总结实验结果,写出报告。

报告内容应含有300字左右的文献总结及你选择设计方案的根据。 组织对设计性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设计性实验交流报告的PPT: 4. 本学期设计性实验要求 时间 任务

9.28 实验设计概论 选题和查阅文献师生讨论 10.28 上交设计书和PPT报告 11.9 开题报告

11.30 上交修改设计书,制定实验实施方案 12.7 实验设计验证 12.20 上交实验研究论文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项目申请书

一、 立论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方案

三、所需的仪器、器械、药品试剂、动物等

四、预期结果与结论

五、参考文献:

六、教师评议

实验论文报告要点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部分:

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2、实验设计;

3、 实验方法;

4、实验结果;

5、分析讨论;

6、结论;

7、参考文献 • • 采用列表或绘图展示实验数据。

分析讨论应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有关进展进行。

研究论文的书写

一、题目

题目应包括被试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及变化特点等。力求准确概括论文的性质、内容以及创新之处,关键词汇使用要恰当。 • • • • • • • • 题目字数一般为20~30个字或100个英文印刷符号以内。 摘要可置于论文的开始,构成研究论文的一部分。

要求紧扣主题,观点鲜明,简单扼要,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一般为100~摘要的写作多采用结构式,包括目的(objective或aim)、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或索引词,可以是单词或短语,列出关键词便于图书索引与读者检索。 叙述与主题相关的已知的一般知识开始,进入该主题特定领域研究现状,然后提出本论文要解引言的字数为300~600字,约占全文的1/10。 引言不同于摘要,本文的结论不列在引言中。

二、摘要与关键词

300字。

与结论(conclusions)。

三、引言 决的问题。

四、材料与方法

1、受试对象:说明动物的来源、性别、体重、年龄、饲养条件、健康情况。

2、试验材料:所用化学药品、实验仪器(名称、来源、规格、批号等)。

3、被试因素:描述被试因素与受试对象的组合原则,对照设置、被试因素作用的方法、时间与强度等。

4、观察指标与实验步骤:说明观察指标的种类、特点、处理过程和测定方法等,并按实验过程和先后顺序逐一介绍。

5、统计学数据处理:统计量的表示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差异显著性检测方法及其评定标准。

五、结果

1、文字描述

2、以表格或图提供具体数据

表格的制作 一般采用“三线表”,即顶线、标目线和底线三条横线构成栏头、表身。一般行头标示组别,栏头标示反应指标。表格应有序号与表题。表底下方可加必要的注释。

图的绘制 一般以柱形图高度表达非连续性资料的大小,以线图、直方图或散点图表达连续性或计量资料的变化,以点图表示双变量之间的关系。

六、讨论 • • 讨论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论证、分析,是论文学术水平的反映。

一般包括对引言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论证与解释;并突出本项研究工作的创新点和客观评价研究方法或结果的局限性与不一致性。

七、参考文献 •

6 选择参考文献一般应遵循有效、易获得以及新而精的原则。

设计性实验

(二)

教学内容:设计性实验开题报告 教学时数:7学时 教学安排:

1、实验设计概论和实验设计讲座后,全班学生按实验小组进行立题、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

2、4周后学生上交设计性实验申请书、实施方案和PPT报告。

3、指导教师审阅、批改学生上交的材料,并及时把意见反馈给学生。

4、学生修改设计性实验申请书、实施方案和PPT报告。

5、指导教师再阅学生修改后的材料,提前了解相关资料,以便学生开题报告时答疑和评议。

6、开题报告时(再隔4周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的实验方案(约15分钟),学和指导教师的提问进行答辩。指导教师填写所负责实验组的实验设计和开题报告的评议表。

设计性实验

(三)

教学内容:实验设计验证 教学时数:7学时 教学安排:

学生按实验小组对选定的设计方案实施验证。项目负责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课后每组学生完成1份实验设计论文,每位学生1份心得体会。

并对同

上一篇:军人本色乃忠诚范文下一篇:教师的评价语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