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育公正和和谐社会

2022-09-10

2005年2月,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经济体制深化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 存在着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 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市场竞争中不合理、不合法因素的介入严重扰乱了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社会财富分配过程中凸现的贫富分化的现象引发引发社会冲突和利益对抗;政府官员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等一系列问题。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人民需求的无限性是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资源的合理公正, 理顺各种利益冲突或矛盾关系。资源合理公正分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秩序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基础。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强调说:“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的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1]对一个国家而言, 教育公正直接影响国民素质, 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前途;对个人而言, 教育公正直接影响到其以后的发展, 特别是低收入水平者, 教育是他们改变贫穷现状的重要机会和途径。因此, 教育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首要、基本内容。教育公正实现个体公正, 最终实现社会公正。

什么是教育公正及如何判定是否其公正性会受到不同哲学观念的影响。现代美国著名学者罗尔斯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提出正义的核心原则是对社会财富的平等分配原则和对最少受惠者的保护原则。即社会公正关注的是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享用。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应为大多数人所拥有和享用。教育中的公正关注的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应该享受多少教育资源, 应该如何分配这些资源, 其中主要是分配的原则和标准问题。1998麦金泰尔说:“正义是给每个人——包括给予者本人——应得的本分。”[2]即教育公正应该是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教育权利的平等主要是指法律上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 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机会均等表现为教育起点机会均等、教育过程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

教育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 对国家和民族的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大影响。国家和政府对保证每个人所有的受教育权得到平等实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009年, 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只招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子女入学, 校方的解释是资源有限。他们利用权力或金钱抢占了优质教育资源, 把公共资源变成特权者的专利, 违背了“人民教育人民办, 人民教育为人民”的办学宗旨, 破坏了教育公平秩序。倘若任由其发展下去, 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优势教育资源总被特权者占有, 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社会的两极分化就会不断加剧, 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就油然而生, 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就会动摇。如果教育机会的获得主要取决于家庭背景、居住区域或经济承受能力等外在因素, 教育质量就无法真正提高,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也无从谈起。又如罗彩霞事件、浙江权势家庭子女组成航模“高考加分俱乐部”等等。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下, 城乡教育呈现二元对立。农村教学设施简陋、办学条件相当差、教师地位低下, 利益没有保障;城市教育却截然相反。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政策趋向于东部地区, 而且我国的教育体制规定, 基础教育以县乡为主, 高等教育以中央和省市为主。县乡政府是基础教育任务的最主要承担着。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政府教育投入有限, 教育水平低下, 影响着全国总体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公共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是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政府作为公共资源分配者, 过于强调教育投入的总量, 忽视了对教育经费结构的调整。从整体看,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但总量增长倾向于高等教育, 致使在义务教育方面投入不足。

如何合理分配公共教育资源, 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建立一套公正的教育制度尤为重要。这套教育制度不仅可以使人们在一种合理、公平的、有序的社会中追求各自的利益, 享受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而且可以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首先, 每个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得到平等保障。这种基本受教育权是人们必要的、最低的受教育权。具体是指我国义务教育法确立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应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总投入, 特别是西部地区和农村的义务教育投入, 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 尽可能地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对那种因权施教的行为通过法律的途径予以制裁, 同时对相关部门的失职和对滥用权力者实行问责制, 保证基本受教育权的机会平等。

其次, 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教育系统。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情况下, 应该根据什么来获得应有的教育资源呢?我国经历了从以社会地位、阶层、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标准到现在的以能力为依据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幸运的家庭和环境, 面对这些条件, 个人是没有任何选择权利的。”[3]因此, 个人的天赋才能成为教育资源分配的“应得”标准。不可否认,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忽视这一点而一味强调公正,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公正。因此, 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教育系统, 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使个人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机会。

最后, 对非基本受教育权采取竞争机制, 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教育公正不仅在于机会的均等, 而且在于程序的公正。只要获取和转移权利的方式是正当的, 其结果无论如何都是正当的。也就是说, 只要竞争中遵循同一规则, 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竞争的结果如何, 都是公平的。虽然目前我国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不完善, 但对于抵制受教育权分配上的腐败和加剧不平等, 以及使社会底层家庭子女能向上流动而缓解社会和经济不平等具有积极作用。对那些通过考试取得入学资格, 却因承担不起学费而丧失受教育权的, 为保障教育的公正性, 可以通过制度和政策减免本应由他们承担的那部分费用。目前, 我国采取政府和个人分担教育费用的方式。个人接受教育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除此以外, 还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企业的作用,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或向高校捐款设立奖学金资助低收入家庭, 或学校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勤工助学机会或减免学杂费的方式。罗尔斯的补偿原则认为, 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 提供真正平等的机会, 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弱势的社会地位的人们。对不利者进行教育资源的补偿只能通过抵消自然禀赋占优势者的教育资源而获得。

教育公正保证每个个体享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均等权利, 保障每个人的充分发展, 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实现合理优化配置。教育公正能有效地维护教育秩序, 使社会各阶层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使各阶层进行正常的流动分化, 通过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公正有助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施科教兴国。

摘要:在经济体制深化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 存在着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公正是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秩序要求。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基础。首先, 每个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得到平等保障。其次, 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教育系统。最后, 对非基本受教育权采取竞争机制, 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关键词:和谐社会,教育公正

参考文献

[1] (美) 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71.

[2] 麦金泰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6:56

[3] (美) 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 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4] 范伯格J.自由、权利和社会正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5] (美) 约翰·罗尔斯[著].姚大志[译].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2:8~11.

上一篇:福建虚拟天文台(Fujian-VO)系统的构建及实现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