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科技工作总结

2023-01-07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公司科技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建筑公司科技工作总结

建筑公司科技的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这个鲜明主题,通过各种科技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学科技、有科技意识,充分提高了职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自主活动、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使建筑业为团场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我们在广大职工中开展培训活动。一年来,我们共组织名技术员、名预算员、名职工参加农二师建设局、巴州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余次,公司现有大专人员人,中级职称人,今年,我们利用“科技之冬”和“科技周”重点在职工中进行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编制办法》、《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企业自律行为规范

二、开展新技术、新成果、新规范“三新”培训教育,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通过举办新产品、新技术、新规范推广培训班,重点推广应用建筑业项新技术:住宅成套新技术(含建筑节能、节水技术)、微沫剂使用、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灌浆新工艺、深基坑支护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予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模板支护和脚手架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新型配电器使用、新型屋面材料使用等。重点推广应用新型砌块体系,轻钢结构体系,门窗节能技术、外墙和屋面保温隔热技术、住宅设备成套技术,提高住宅的使用面积系数、节能性、安全性、适用性、舒适性、经济性。

三、开展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安全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档案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推广。认真按计划抓各项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新技术的应用严格把关,保证新技术的应用质量,提高应用新技术的综合质量水平。

四、公司工会还举办“科技在我身边”科技周知识竞赛活动,集中体现科技普及工作的现状,反映职工群众对科学技术的实际需要。共发放科技资料份,为施工员订阅《中华建筑报》一份、科技杂志份。

五、开展优质工程、安全文明样板工地的评选活动。由工会牵头,对开展“创优、评优”活动组织安排、检查、考核、评选,使的施工队达到合格、诚信标准。营造出良好的活动气氛,各工地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活动开展的情况,使活动开展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六、坚持学科技、用科技,精心施工,精心管理,我们严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质保量完成工程任务。并制定严格的制度: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自觉抵制违规肢解发包工程;不接受强行提供的不合格建材及设备;明确质量责任,依法持证上岗;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严格手续和程序,不擅自开工、停工、复工;主动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工程项目的检查,不轻怠拖延用户投诉,及时做好保修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做到文明施工,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杜绝野蛮施工,严禁违章操作;施工不扰民,作业不污染,合理安排场地,料具堆放有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努力争创文明标化工地;不拖工期,不留尾巴,做到工完场清;尊重科学、重视知识、爱惜人才,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发挥全体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不拖欠职工(民工)工资,确保工人合法权益。

为加快推动团场城镇化建设步伐和人民群众对居住质量提高的要求,我们将向“专、精、新”发展。这些都需要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动力。而建设行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的产业,存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技术水平低,能耗、物耗高,经济效益差;科技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不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我们将克服困难,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努力探索公司发展机制,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抓紧机遇、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为我团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科技公司简介——建筑智能化大全

利东科技公司介绍:

天津利东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计算机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工程及研发的科技型公司。主要业务为: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楼宇自控系统工程、安监及防盗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车库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智能化综合物业管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机房工程。公司坚持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技术为主导,拥有高素质员工队伍,实力雄厚。公司自成立以来,凭着第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一套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使公司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

天津利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围天津市东丽区政府采购,利东科技拥有各类专业设备软硬件供应商,通过2012年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区政采和供货单位的高度好评。

天津利东科技有限公司在各行业甄选了优秀的合作伙伴,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天津移动总公司、东软集团、海康威视、天大软件学院等。

天津利东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2月

第三篇: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建筑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余姚市工业园区经十八路东侧,用地面积20336平方米(折合30.504亩)用地性质为一类工业用地,南长184米,北长197米,西长91米,东长104米,地块基本呈平行四边形。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良为一理想的建筑用地。

二、设计依据

1、余姚市发展计划局关于同意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厂区

的批复。

2、余姚市规划局核发的用地红线图。

3、余姚市规划局批准的规划设计条件书。

4、现行的国家、省、市有关法规,规范等。

三、总平面设计

(一)建筑红线

建筑东退用地红线最小距离6.08米,西退用地红线最小距离8.00米,南退用地红线最小距离22.25米,北退用地红线最小距离6.00米。

(二)交通组织及消防通道设计

本厂区设两个出入口,主、次入口均位于南侧路宽11m的纬四路上,整个厂区设环形消防车道,厂房

二、三外墙间距10.00m,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三)环境及绿化设计

本场地内建筑考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道路两旁都预留有大量绿化

带,整个厂区布局整齐有序。依托场地南临主干道退较大空地,作集中绿化设计,较大的丰富了厂区内部的环境。

四、建筑设计

(一)平面布置

考虑厂区的规模及生产工艺流程之要求,厂房

(一)采用12m+4.5m层高设置,共2层,满足设备要求,厂房

(二)大部分采用7.5m+4.5m+4.5m层高,共3层,局部采用7.5m+4.5m+3.6m×3层高设置,共5层,为了满足建筑防火、疏散的要求,厂房二设置2个防火分区;为了方便货物运输,厂房

(一)、

(二)共设置4部电梯并在中间部位集中设置运货轨道。厂房

(三)根据生产要求采用4.2m+3.3×4层高设置。

(二)立面设计

整个厂区设计力求简洁大方,体现现代工业建筑的特色。立面以竖线条为主,外墙采用灰色真石漆配合白色涂料,与工业区色调保持相协调。

五、消防环保设计

1、本工程生产类别:丙类,耐火等级二级。消防设计按规范(GB50016-2006)设计。

2、整个厂区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3、厂房上下相连通楼板部位及伸缩缝处采用防火材料封堵。

4、污废水排入市政污废水管道,保持周围场地的整洁。

六、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总用地面积:20336㎡(折合30.504亩)

建筑占地面积:8939㎡

总建筑面积:27239㎡ 计算容积率建筑总面积: 27239㎡ 建筑密度:44.0%绿地面积:4067㎡容积率:1.34绿地率:20%

七、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6、宁波市混凝土多孔砖应用技术实施细则2006甬SS05

7、建筑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

8、业主提供的本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地震基本裂度

六度设防,设计基本加速度值:0.05g,Ⅲ类场地土,框架抗震等级四级。

(三)基本风压

基本风压:0.50 KN /㎡;基本雪压:0.30KN /㎡;

(四)结构形式

本工程为全框架全现浇结构。

(五)材料选用

1、混凝土选用C25。

2、钢筋:直径10及以下采用I级钢,直径10以上采用II级钢,预埋铁件等均采用3号钢。焊条:I级钢或I级钢和II级钢焊接,采用E43型焊条,II级钢采用E50型焊条。

3、填充墙:±0.000以上砌体除注明外采用MU10混凝土多孔砖,M5.0混合砂浆。

1、车间: 二层:3.5 KN /㎡,

2、卫 生 间: 8.0 KN /㎡

3、楼梯: 3.5 KN /㎡

4、非上人屋面:0.5 KN /㎡

5、上人屋面:2.0 KN /㎡

八、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和范围

1、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提供的总图及各单体的平、立面图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6-2006)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六)楼面活荷载

(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设计范围

建筑物的室内给排水及总图排水设计

(二)用水量

1、生活用水量

厂区生活用水额35L /人.班,时变化系数2.5,使用时间8h计。

2、消防用水量

a、室内消火栓系统消防用水量10 L /S。 b、室外消防用水量40 L /S。

3、中水系统

从厂区外引入一路中水给水系统,供厂区工业用水。

(三)给水系统

1、室外给水

水源从市政给水管上引入两条DN200给水管,在厂区形成环状管网。

2、室内给水

厂区厂房生活用水由室外管网直接供给。

(四)排水系统

1、室外给排水

室外给排水管道采用雨污分流制。

本工程采用暗管排水方式,余姚市暴雨强度为Q=3.24 L /S.100m2,径流系数φ=0.6,汇水面积为30000㎡,室外总雨量583.2 L /S,排水管DN≤400时采用双壁波纹管,DN>400时采用钢筋混凝土二级管。

2、室内排水

建筑物内屋面排水都为有组织排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室外排水管道,厂区生产污水汇集后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五)消防系统

1、室外消防系统 室外消防用水量40 L /S。

室外消火栓管道布置成环状,室外消火栓从DN200环状管网上接出,厂区布置SS100-1.0型地上式消火栓。

2、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防用水量10 L /S, 6吨消防水箱1只,设在厂房三屋顶。

3、建筑灭火器系统

厂房建筑按要求设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九、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BJ50057-94)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5、建筑及其它专业提供的资料。

1、低压配电设计;

2、照明(包括应急照明)、动力配电设计;

3、防雷及接地设计;

(三)供电设计

1、负荷等级:均为三级负荷。

(二)设计范围

2、供电电源及电压:本工程由供电部门提供一路10KV电源。

3、供电系统设计:本工程单位面积负荷指标取60W/m2,约1600KW.设2台干式变压器,接自10KV电源,单独设置低压配电间.4、计量及补偿:由厂区统一计量,功率补偿采用低配间集中补偿,并自动调节装置,使功率因素达0.9以上。

(四)电力设计

1、配电系统、电压及配电系统:建筑内电源均由室内配电间0.4KV低压配电柜供给,工作电压为380 /220V,用电负荷主要采用树干式配电。

2、配电线路:配电干线采用YJV型电缆,其中消防用电采用ZR-YJV型或NHZR-BV型电缆,其余配电支线采用BV型电线穿管沿墙、粱或吊顶内敷设。

3、接地保护采用TN-S系统,并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4、开关、插座均采用嵌入式暗装。

5,灯具采用节能工矿灯,照度值取200/300LX,照明功率密度取12W/m2.

(五)防雷及接地

1、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

2、屋面设避雷网,利用结构柱内主筋作避雷引下线,接地体利用基础层主钢筋网,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第四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度教学工作要点

关于做好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工作的通知

各院(系)及职能处(室):

根据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期末考试周从2011年6月30日开始至7月8日结束。为全面做好期末考试考场巡视检查的各项工作,根据西建大(2009)27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考核实行“考试院”制度实施细则(试行)》文件要求,学校成立以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校教学督导、院(系)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为成员的考试巡视检查组,负责全校考试周所有课程考试的巡视、检查工作;继续坚持处级领导干部监考制度。为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学校考场巡视检查组人员组成: 主 考:刘晓君

副主考:姚继涛 赵会朋 何廷树 尹洪峰 成 员:

1. 教学督导组成人员

武维善

耿维恕

王永平

王齐铭

冯润泽

李 峥

李树林

李树涛

姚翰林

钱国芳

韩洪云

樊超然

2. 各院(系)组成人员

建筑学院: 李志民

李岳岩

段德罡

郑红雁

崔永兵

敏 土木学院: 薛建阳

贾凤云

胡玉定

庞云龙

刘春燕 白福玉

环境学院:

石 辉

刘立忠 朱陆莉

仵红洽

王晓理

陈林波

管理学院: 闫文周

蒋小侠

郑彦全

郑成华

任建国

材料学院: 肖国庆

张军霖

高 云

尚晋谦

1 信控学院: 嵇启春

段中兴

刘 梅

宋 阳

郝纪超

机电学院: 原思聪

雷 鹏

耿素花

王海波

亮赵阿峰

王 凯

任斐然

冶金学院:杜忠泽

李林波

孟令嫒

刘漫博

赵福才

孙 琦

艺术学院:蔺宝钢

芦彦波

路凤茹

卢友锋

理学院: 冯小娟

施昕强

董社英

程文静

王旭东庞鹏飞

穆春娟

文学院: 曹 勇

周桂芬

范鹏飞

刘 雯

陈 政

体育系: 王德炜

吕永安

由文华

苏仕君

郑雪玲

尉庆国

3. 教务处组成人员

谷坤文

张伯乾

刘利燕

倪立宏

王丽波

董福安

张 宇

袁广亮

薛小莲

于 伟

王 豪

张 光

孙永超

武福全

郭振宇

张 静

王运思

张 雪

程广平

赵 喆

王玉洁

程 浩

二、 职能处(室)主监考人员

鲁 莉

邱必震

苌清丽

魏彦民

靳成锁

陈 荣

刘冠峰

庞丽娟

张卫华

罗增辉

刘永恒

陈向阳

卜长安 高旭阔

赵 蕾

张培学

许志敏

刘伟波

王云玲

王军超

王根明

三、考场巡视检查工作职责

各院(系)巡视人员应根据监考、巡视安排表的编排重点巡视本院(系)学生所在考场。教务处巡视人员巡视区域将根据考试科目和考场数量确定,具体安排另行通知。巡视人员职责如下:

1. 巡视时间为开考前15分钟至考试结束。巡视人员应不间断巡视所负责考场,严格检查考场纪律,监督监考人员履行职责情况。

2. 巡视人员应服从学校考试工作的统一安排,严格履行巡视职责,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3. 考试开始前15分钟,巡视人员应首先重点巡视所负责考场的 2 考前准备情况,检查监考人员是否按时到位、考场清场是否彻底、监考人员是否核对学生身份、考生是否隔位就座、书包等物品是否集中存放等。对存在问题的考场,应督促监考人员及时纠正。遇有监考人员迟到或缺席、考卷未及时送达考场等情况,及时向教务处汇报(电话8220228

7、82205473)。

4. 在考试过程中,巡视人员应重点巡视监考人员是否严格履行监考职责,对监考人员不规范的监考行为进行指正;巡查考场纪律,抽查学生证件,协助监考人员发现并记录学生违纪作弊行为。

5. 考试结束前15分钟,巡视人员应着重巡视所负责考场的收卷工作,协助监考人员维护收卷秩序,确保考场秩序平稳,对不遵守考场纪律者可按考试违纪作弊处理。

6. 巡视人员应认真做好巡视情况的记录,协助监考人员处理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件,并及时向教务处汇报。

7. 巡视结束后,应按要求认真填写《本科课程考核考场巡视记录单》并报送教务处。

四、院(系)考务工作职责

1. 各院(系)应对学生做好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工作,教育学生端正态度,诚实对待考试。告知学生只能携带装有学生证(考试证)、铅笔、橡皮、签字笔等考试必备用具的透明塑料袋进入考场,不得自带稿纸、书本、书包、手表、手机或其他电子通讯类工具。

2. 各院(系)应做好监考人员、巡视人员培训工作,使其熟悉学校考试管理相关政策,并要求其在监考过程中佩戴监考牌。严禁监考人员私自请人代为监考,如果因故不能参加监考,必须提前向院(系)请假,由院(系)另行安排。

3. 各院(系)应加强对本院(系)学生、监考人员所在考场的巡查、监督、指导及考试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协助处理等工作。

教务处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工作条例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联合各专业协会共同开展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工作,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院所和大中型企业中建设行业重点实验室、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示范中心(或“技术示范企业”)等科技创新平台。

第二条

为规范和加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创建与管理,促进其又好又快地发展,制订本工作条例。

第三条

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是组织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创新的依托单位,是促进行业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组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第四条

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解决行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性科技问题为重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实施,为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努力为行业和会员单位服务。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五条

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的主要任务是:

1.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研究产业发展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开发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性、共性和专业性技术。

2.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具有市场价值的重

1 要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开发和系统集成,推进其产业化。

3.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4.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持续不断地为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

5.为行业培养专业工程技术研究和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6.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与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的结合。

7.参与相关领域产业政策、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制定,承担相关的工程技术评估和工程化验证,向社会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8.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软科学研究,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六条

联合会和各专业协会将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建材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规范化和标准化地创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

第三章 申报、审批与创建

第七条

凡从事建筑材料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科研、设计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集团)单位法人,均可申请创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

申报单位应拥有较雄厚的科研资产和经济实力,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有资金保障。

第八条

申请单位根据单位性质不同,必须具备以下相关条件:

1.在申报专业技术领域居国内领先并具有影响力,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技术和重要的科技成果。

2.在申报专业技术领域拥有工艺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的先进设备和条件,有中间试验所需要的较完备的仪器和设备,有相关专业领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的良好业绩。

3.在申报专业技术领域具有相关资质和基本工作条件,能够对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评估。

4.具有进行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和培训高水平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5.具有结构合理的技术工程开发、设计、试验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相关领域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具有良好的组织运行机制和健全的创新管理机制,有完善的技术开发立项、实施、评估、鉴定验收与知识产权保护等管理办法,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技术、后勤保障得力。

6.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和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拥有联合试验室或实验基地、技术开发机构,实施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课题,创新绩效显著。

7.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创建单位可以是单一的法人科研机构或企业,也可以是多个相关优势科研单位或企业组合起来的群体。

第九条

报批程序

1.符合申报范围及条件的单位,可自愿填报《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见附件一)。中央单位可直接申报,地方单位要经过所在地省级建材行业有关管理部门(如建材协会、建材行管办或相关政府部门)或各专业协会的推荐后上报。

2.授权联合会科技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教委)受理申请,

3 组织行业专家对《申请书》进行初审;对初审通过的申请单位进行现场考察,提出考察报告和咨询意见。对建议立项的单位提出“创新平台创建计划纲要”(建议),对未被批准的单位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3.申报单位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计划书》(以下简称《计划书》)编制提纲有关要求编制(见附件二)。科教委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并提出论证意见。

4.通过专家论证的《计划书》,经联合会和申请单位所属专业协会批准立项后,申报单位按《计划书》组织实施。

第十条

创建与验收

1.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2.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在创建过程中,若需对原计划进行实质性调整,须上报审批,必要时需组织专家重新论证。对于组织创建不力或创建内容发生重大变化者,将终止创建工作计划的执行。

3.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资金主要依托创建单位自筹、地方或上级主管部门补助为主,联合会和有关专业协会在条件许可时可予以适当支持。

4.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计划完成后,申报单位应及时提交《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总结报告》等验收文件,并提出验收申请。

5.组织验收委员会按照验收提纲(附件三)进行验收。通过验收的科技创新平台,联合会和有关专业协会共同予以命名授牌。名称分为“建筑材料行业xxx重点实验室”、“建筑材料行业xxx工程技术中心”和“建筑材料行业xxx技术示范中心(或技术示范企业)”等,

4 英文名称为: Key Laboratory of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for xxx,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Center of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for xxx, xxx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er of China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etc.

6.联合会和有关专业协会在行业创新平台的创建过程中将提供帮助和指导,对不能按期进行验收或者未能通过验收的创建工作,联合会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创建单位采取有力措施限期进行整改或者终止创建。

第四章 运行与管理

第十一条

组织管理机构

由联合会和各专业协会负责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的审批。设立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办公室设在联合会科教委,负责协调、处理科技创新平台创建工作中的问题。

第十二条

作为组织和管理单位,联合会和各专业协会积极支持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创建,以创建单位为平台整合行业相关的科研开发、信息咨询、投资等创新资源,为创建单位的发展提供服务,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单位申请国家有关科技创新项目,积极推广科技创新平台的科技创新成果,在条件成熟时,积极支持创建单位申请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第十三条

评审、验收和管理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申报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负责专家咨询等费用。

第十四条

申请单位科技创新平台的创建应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指导下,按照市场机制,实行开放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积极引进

5 国内外优秀创新人才和先进科技成果,面向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研究开发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做好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示范,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在创新中实现自我发展。

第十五条

行业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和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由创建单位第一负责人担任主任。根据需要,可成立由创建单位、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主管部门领导共同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有关发展方向,监督审查财物预决算,协调成员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间的关系。

第十六条

联合会和有关专业协会对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建设单位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每隔2年对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情况及绩效进行评估。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管理不善、绩效不显者给予帮助、限期改进,对整改后经考评仍不合格者,将取消其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命名。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开始试行。

第十八条

本条例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教委负责解释。

6 附件

一、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申请书(略)

(可在中国建材联合会网站(http://)和各专业协会网站下载)

附件

二、

《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创建计划书》编制提纲

一、依托单位名称、联系方式及联系人、平台名称、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二、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1.在建材行业领域及相关领域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国内外本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市场分析;

3.本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工程问题及本平台拟解决的问题; 4.本领域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5.创建本平台的意义及作用。

三、主要任务与目标 1.主要研究方向; 2.主要功能与任务;

3.近期工作目标及中长期发展思路和目标; 4.主要研究内容。

四、平台建设、管理与运行

1.平台设置职责与运行机制、规章制度; 2.平台组织机构负责人及主要研发人员简介; 3.平台建设地点、规模与装备;

4.依托单位所能提供的支撑条件及管理方式; 5.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6.技术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7.建设周期及验收时间 8.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五、依托单位意见

7 附件

三、《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平台》验收提纲

一、平台名称、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二、验收依据

1.中国建筑材料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工作条例(试行); 2.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及相关专业协会批复创建的有关文件; 3.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有关文件。

三、验收内容

(一)建设执行情况

1.平台建设是否符合国家或当地有关安全、环保、消防等的要求; 2.研发用房、实验基地是否有保障; 3.仪器设备是否到位;

4.研发人员是否满足平台发展要求(人员规模、知识结构等); 5.规章制度、组织机构是否健全;

6.依托单位支持经费是否到位,经费使用是否合理。

(二)主要业绩 1.研发任务是否明确;

2.承担研发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3.为行业提供服务(咨询、培训、政策建议等)的业绩; 4.研发经费能否实现良性循环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

五、今后发展的思路及目标

六、验收文件 1.申请验收报告; 2.建设期总结报告; 3.依托单位意见; 4.验收评估意见。

上一篇:建筑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下一篇:建筑工地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