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

2024-05-12

建筑公司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建筑公司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

2004年工作总结及2005年工作设想

———邵阳公司

二OO四年邵阳公司在公司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一办七部”的大力支持下,邵阳公司领导团结务实,奋力拼搏,认真贯彻落实公司“职代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公司提出的“全员入市,健康提速,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经营为龙头,发扬“团结、求实、精诚、奋进”的企业精神,整个公司形成了“领导带头抓经营,上下齐心促生产”的良好局面。通过适时转换经营格局,充分挖掘潜力,全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稳步上升,为公司的经营上规模、上台阶稳步提速,加快发展做了扎实的工作,具体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稳中有升。

全年邵阳公司共参加投标项目23个,中标项目21个,中标产值1.0126亿元,建筑面积111991.2平方米,实现公司下达的年计划的101%,承接施工任务比上增长25%,完成施工产值7800万元,完成了计划的111%,全年完成劳务产值300万元。

二、认真贯彻“~”精神和“全员入市,健康提速,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

根据公司职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结合邵阳公司的实际,一是及时调整了新的领导班子成员,为工作的全面展开争取了时间;二是按照公司的要求调整了机构设置,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在原“一办四科二队”的基础上,新设置了商务科,并将原来的两个施工队合并成一个施工队,便利了对下岗人员的动态管理和上岗人员的情况掌握。为了完善和加强各项目的文明施工现场的统一管理,抓好质量安全和生产进度,在工程科原有的三人的基础上增编了一名质安副科长,专门负责文明施工的督促检查;三是适时地召开了各科室(队)项目负责人,一、二级项目经理参加的邵阳公司经济工作会议,制定了部门和一、二级项目经理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公司提出的“全员入市,健康提速”的工作方针。

三、改变经营观念,挖掘潜力,全员入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改变经营观念,开拓新的经营思路,挖掘经营潜力,才能有效地提升经营成果。

1、邵阳公司职工1600多人,邵阳公司领导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全员走向市场,开拓经营,变“包袱”为“财富”,实行奖励政策,按承接任务收取工程管理费的10%奖励经营者,为经营工作起到推波逐澜作用。

2、适时调整经营力量,提高经营人员素质。将一些能吃苦耐劳,精通业务,具有奉献精神,能准确掌握市场发展方向的同志纳入经营岗位,充实经营力量。

3、固守本土,拓展疆外。邵阳经济不发达,建筑任务少,行业队伍多(一级建筑资质单位三个、二级42个,还有大批三级资质单位),而市本级施工任务不到2.5亿元,竞争尤为激烈,但邵阳公司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能够固守本土,一是靠自身的队伍素质的提高,二是靠品牌意识和信誉度的增强;邵阳公司申报了一个省优工程(新邵县检察院),一个芙蓉奖工程(人寿保险公司综合楼),全部通过;三是靠建设主管部门和许多业主的大力支持。以前每年在邵阳市区承接施工任务3000万元左右,而今年在邵阳本土已承接了5000余万元。邵阳公司在守住本土的同时,经理、书记带头上奔江西、江苏,下赴广西、广东,大力拓展市外,省外市场,在省内娄底、怀化,省外广西、江西、内蒙等地都开辟有自己的一片市场,承接施工任务4000余万元,占总量的43%。

四、各项管理有条不紊,双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1、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下岗工人的管理

人才是公司的财富,为减少人才流失,邵阳公司在2004年年中,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按专业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摸底,进行动态管理。对在外务工的人员逐一发通知到人,要求返回单位上班,并按规定交纳个人和企业部分的“两金”,对下岗在外长期务工和做生意的工人,除停发下岗特困救济金外,视所从事的工作交纳“两金”。

2、安全生产措施到位

全年来,邵阳公司始终按照创一流品牌和形象工程的要求,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把质量、安全当做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认真落实。一是定期组织各项目科室(队)加强学习《邵阳公司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法》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司对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和要求,对照各项目一一落实;二是组织各科室(队)、项目部参加公司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三是适时组织质量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及时准确掌握国家对质量、安全的新的法规和条文,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四是加强质量安全检查力度,除五月、十月工会组织职工代表对在建项目进行质量安全生产检查外,邵阳公司领导不定期对各工程项目进行检查,工程科每周对项目进行两次常规检查,每月对项目进行一次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一一督促落实到位。通过加强管理,措施到位,全年共完成施工产值7800万元,工伤事故为零,现在建项目16个,主体中检全部优良,其中获省优质工程奖1个,芙蓉奖工程1个,省文明工地4个。

3、法制建设有成效

根据本行业的特殊性,今年邵阳公司特聘请了一名常年法律顾问,以提高在法律上的自我保护能力。全年共参加诉讼案件6起,诉讼标的达100万元,处理纠纷71起,公诉事务10件,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108.2万元。

4、稳定工作常抓不懈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安定的环境,而邵阳公司人多,线长,面广,有碍安定的因素和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过去一些遗留问题,更为突出.如原中级法院审判大楼项目,交工数年,由于原承包人不负责,造成拖欠人工工资、材料款二百多万元,邵阳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出面,与建设方和债权人多次协调,在历尽三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和多方面做工作,最后才与各债权人成功达成协议,按各债权人所欠款额的优良作风,对项目人、财、物严格控制,严格履行合同,以经营闯市场,以质量占市常明年确保完成产值1亿元,申报两个省优工程。

邵阳公司

二OO四年十二月

篇2:建筑公司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

2005年,平朔建筑工程公司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积极落实国家、省市、集团公司及平朔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构筑安全立体防线”、“创建零事故、无三违”、“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竞赛”等活动,求真务实,锐意创新,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

一、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单位安全会议精神,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奋斗目标

根据年初总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的安排,2005年平朔建筑工程公司事故控制指标为:事故总数不超过一起,直接经济损失不超一万元。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建筑工程公司认真传达执行上级单位关于安全工作的指示、指令、文件,会议、通报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安全生产纳入公司发展的总体布局,做到了 “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推进”。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员、全过程、全过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从而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奋斗目标。

二、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今年,在公司机构整合后,机构、人员变动较大,为保障安全生产,我们及时对公司安全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建筑工程公司安全管理机构、工程项目保证体系、防火组织机构、群监组织机构、青年安全监督岗机构,此外,结合公司开展的安全活动,也成立了相应的活动领导组,如“创建零事故、无三违”活动领导组、“百日安全竞赛”活动领导组、“冬季三防”活动领导组等,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力度。在制度建设上,我们下发了《平朔建筑工程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通知;完善了机械设备及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办法;先后五次对本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修订;建立了《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平朔建筑工程公司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应急措施,完善了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本单位应急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制定了《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条例》、《施工现场违章违纪处罚细则》等制度,加大了处罚力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规范了安全管理程序,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三、加强安全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我们加大了安全培训考核力度,在1月、3月、4月、11月、12月组织职工培训活动5次,培训内容有矿山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法、电工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架子工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起重工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安全用电知识、防火知识、职工安全手册内容,培训人员达362人次。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提高了公司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水平,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们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构筑安全立体防线”、“创建零事故、无三违”、“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竞赛”等活动,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我们认真开展了“党员身边无事故“、“团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认真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按照“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了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党员、群监员、青安岗员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深入现场,排查隐患;在开展“构筑安全立体防线”活动中,公司自上而上,从主要领导者、管理者到执行者,形成了三道安全防线,这三道防线严格分工,各司其责,有效地防止了事故的发生,基本上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不留死角;在“创建零事故、无三违班组”、“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竞赛”等活动中,我们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在施工现场悬挂宣传横幅及各类宣传图画,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使我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均上了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履职责任心,有力地推动了安全工作,为我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现场环境。通过各种宣传激发了职工的参与热情,让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规范自己的行为、注重安全生产变为自觉活动。使安全生产真正进入了职工心中。

四、安全生产检查严格,实际效果显著。

今年,我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经常到基层、现场进行安全检查,针对活动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指导、督促,并认真落实对所查出隐患的整改工作,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安监部、项目部坚持日常检查、周检查及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除日常检查及周检外,组织进行了十次专项检查,提出整改措施56条,并要求存在隐患(问题)的单位进行了整改,整改率达100%,有力地推动了安全工作,为我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现场环境。

2006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规范安全工作制度,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营造安全工作氛围,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从而自觉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二、进一步落实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形成安全生产工作,大家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

三、加强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文明施工和现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检查力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积极整理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相关资料,为申办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做积极的准备。

五、组织人员开展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

六、完善公司所属场区安全保卫管理制度。

七、严格执行安全准入制度,积极申办安全准入证。

八、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生产。

建筑工程公司

篇3:建筑公司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

以组织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 促进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的实施, 强化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 进一步实现由抓项目向抓体制机制建设的转变。 (一) 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和稽查, 继续做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纳入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重点抓好民用建筑信息公示制度及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加快建设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城镇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阶段达到99%, 施工阶段达到95%。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节能65%或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 (二) 督促和指导北方各省市制定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计划和方案。总结节能改造经验, 探索改造模式, 多渠道筹措资金, 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 累计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十一五”期间1.5亿平方米的改造任务。 (三) 加快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能耗动态监测系统, 扩大监测范围, 抓紧研究制定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启动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在10个试点省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扩大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范围。做好30个节约型校园平台建设和示范。 (四)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督促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 完善建设标准和配套的政策措施, 继续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做好第一批100兆瓦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其它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管理和验收。争取50%的项目完成验收。 (五) 推进农村地区建筑节能。组织实施县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和建筑节能示范。 (六) 制定并实施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政策。扶植新型墙材及节能材料、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建设新型墙体及节能材料、产品产业化基地, 组织编制并发布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 (七) 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活动。制定宣传培训方案, 坚持普及宣传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编印节能知识宣传材料, 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普及节能知识, 增强行业和社会节能意识。继续强化专业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举办培训班10期, 培训800~1000人次。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为主要抓手, 加快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强化评价机制, 广泛推广评价标识制度。 (一) 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加强对地方评价标识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推动具备条件的省市尽快建立评价制度, 开展评价标识工作。选择工作成效好的省市总结交流经验, 推广评价标识制度。 (二) 扩大绿色建筑示范规模。扩大部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面积, 力争达到1000万m2。督促和指导有条件的省市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 形成部、省、市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示范格局。 (三) 加快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开发推广。组织申报“低碳生态城规划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组织开展低碳生态城分级评价标准、规划与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做好项目前期准备, 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城市、片区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试点示范。 (四) 研究建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和数据库。梳理和整合现有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数据, 初步完成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体系框架设计, 搭建管理信息平台和仿真平台。 (五) 扩大绿色与低碳技术合作交流。开展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从技术、政策和管理层面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做法, 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指导办好“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抓好重大科技项目

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以城镇水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为重点, 创新和完善技术体系, 促进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 (一) 强化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联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核查项目 (课题) 进度和质量。做好2008年启动课题的验收准备工作。评估水专项“十一五”项目实施效果。组织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凝练科研成果, 形成重点流域和地区城镇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方案。 (二) 编制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调研“十二五”期间城镇供水和治污减排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需求, 确定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十二五”的重点任务, 明确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编制和论证“十二五”项目 (课题) 实施方案, 落实示范城市和课题承担单位。构建水处理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研究探讨实施管理机制创新, 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三) 组织实施“高分辨对地观测系统”科技重大专项。开展“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项目可行性论证, 编制和论证各课题实施方案, 落实承担单位, 制定实施计划, 编制预算并签订合同。结合我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开展民用卫星主用户申请工作。

强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管理

加强后期管理, 提炼技术成果, 形成成套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做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后期管理和验收管理。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 严格做好验收工作。组织各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凝练科研成果, 总结技术示范和应用经验, 组织开展技术交流, 促进科研成果推广转化。

全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为重点领域, 以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合作交流。 (一) 做好国际科技合作规划和组织工作。重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镇防灾减灾与应急体系、新农村建设、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领域, 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指南》。组织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座谈会, 指导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省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二) 积极落实政府间合作协议。根据《中美建筑与社区节能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中美能源与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 抓紧与美国能源部开展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促成中欧《关于建筑能效与质量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容的落实, 推进能效标识、能源效率及低碳技术项目的实施;落实中法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住宅建筑节能有关活动。继续与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城市发展部在城镇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和生态城市建设领域开展合作。与德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等在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三) 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完成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情况调研和战略对策研究, 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座谈会, 做好《“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参与“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关系计划”和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计划等活动, 组织策划开展合作项目。 (四) 组织实施好既有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对“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国终端能效项目”和“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等项目的监督管理, 开展年度审计、结题审查以及成果总结、宣传、扩散等工作。 (五) 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策划新项目。策划设计中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二期并签署执行协议。继续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篇4:解读2005年北京科技工作报告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实施五年来,北京的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去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肯定和批准了“深化二四八,实现一个转变,两个加强,实施三大行动”的科技工作思路。

为此,科技管理部门以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为指导,按照“扶优扶强、因势利导、示范带动、项目引领”的原则,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科技工作;改变工作方式,实行政事分开,发挥中介机构在科技管理中的作用;科学设计管理流程,用公开征集等方式确定科技项目,用招投标等方式选择项目承担者,加强了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积累了经验,摸索出了“以大带小”、“以用带研”、“科技资源招商”等引导创新的模式。

“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总体工作思路在全市得到了贯彻落实。一些区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施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建立了产业孵化中心和产业化示范区。通过科技计划的引导,一些企业增加了科技投入,创新实力得到增强,加强产学研结合的意识有所提高。以软件产业为例,全市软件企业2004年的研发经费约为96亿元,同比增长72%。城区科技资源更多地涌入郊区,年内城八区流向郊区县的技术1576项,成交额9.09亿元,比前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区县的科技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各部门科技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得到强化,科技服务的渠道和手段不断丰富与完善,网络化的科技工作体系开始形成。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

2004年,北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一批有份量的科技成果。高温超导电缆研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用国产超导线材制造的我国第一组超导电缆系统正式并网,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丹麦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把超导电缆投入电网运行的国家。“非晶、纳米晶制品研究及产业化”重大项目突破了国外有关专利的制约,在家电和通讯电源用高品质纳米晶铁芯产业领域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18项国家发明专利,建立了3个国家标准,使我国非晶、纳米晶在材料体系、工艺装备及产业化能力等方面整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世界前三位。曙光计算机突破每秒11万亿次大关,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制造和应用10万亿次以上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北京天元网络公司的两项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接纳,使我国在电信领域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科兴SARS灭活疫苗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获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占1/4强。在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成果中,北京地区获得62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26.6%。其中,“‘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等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总数的6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3项,占国家自然科学奖总数的46%;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占国家技术发明奖总数的30%。

专利申请量、技术交易额持续增长。2004年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8402项,比上年度增长8.2%,其中发明专利8608项,比上年增长9.9%。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共认定成果转化项目362项,促进了一批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0亿元,达到424.99亿元,占全国成交总额近1/3。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合同达15434项,比上年增长31.41%,成交额175.24亿元,增长39.9%。全市专利技术合同500项,比上年增长近1倍,成交额6.21亿元,增长1倍。完成各类产权交易项目1788项,其中技术产权交易71项,比上年增长1倍,成交额93.66亿元,增长5倍多。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7.7亿元,同比增长17.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0%。中关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25.5亿元,同比增长24.5%;生产总值760.9亿元,同比增长22.4%,相当于当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8%。园区内一批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的形成,为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软件业全年营业收入达到520亿元,同比增长35%,按可比口径计算,约占全国的33.8%。累计登记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突破6000个。

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公共平台日趋完善。国家软件出口(北京)基地正式获得批准。以“三库四平台”为主的软件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完成了主要建设内容,综合应用率达到80%,已为1400余家企业提供了软件技术系列服务。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大科技项目“ASP企业E化平台”已发展了300多个用户,为一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抓存量、促增量、培育重磅产品”的发展战略指导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北京成为全国医药工业盈利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生物医药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10.8%。新材料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0.3亿元,同比增长40.2%。

关键词:科技支撑

目前,科技对首都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奥运筹备、区县发展等各方面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

奥运科技工作已经进入到以项目为核心的全面实施阶段。“奥运绿色建筑标准及评估体系研究”作为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已开始运用在国家游泳中心等奥运建设项目中,成为北京市制定“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的重要基础。“奥运改扩建、临建场馆及设施环保指南”、“奥运场馆瞬间热启动金卤灯照明系统的开发”等项目取得初步成果,并已开始在场馆建设中得到应用,“奥运会射击用运动枪、弹研究”、“数字化三维人体运动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兴奋剂检测芯片的研究”、 “奥运会信息系统集成测试管理平台”、“奥运虚拟博物馆”、 “奥运场馆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实施将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保障。

一批项目应用在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中。东城区“依托数字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项目”建立了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器和数据处理平台,首次在国内城市管理领域实现了众多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与应用创新,创造性地构建了万米单元格部件管理法,通过GIS、GPS实现了现代化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和实时的可视化、自动化管理,实现了对城市市政公共设施的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的覆盖和管理。完成了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中的北京怀柔山水园林生态城市规划示范项目。“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危险化学品相关紧急事故处理及决策信息支持系统研究”、“洁净能源示范工程”、“北京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等一批项目已应用在城市建设中。

区县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力发展各类农村科技服务组织,重点扶持了“中介机构培育型”、“示范基地带动型”、“企业自主创新型”、“院校领办型”、“生产力促进体系型”等5种类型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农村科技服务港”一头连通了全市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一头连通了区县的科技信息网和各类农村服务组织,为城乡居民获取科技和市场信息创造了条件。中介服务机构积极为郊区提供咨询和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在科技项目的安排上,配合市农业“221”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了种养业一批优良品种的选育,为实现品种更新换代做准备。开展了板栗、大桃加工等适用技术的研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拥有世界一流天文科普设备的北京天文馆新馆让人耳目一新,参观者络绎不绝。新北京天文馆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的天文馆之一。此外,北京还启动了2004~2008北京区县科技活动中心(科技馆)振兴计划和奥运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得到了落实。顺利完成了第三届APEC青年科学节北京市所承担的任务。成功举办了科技周等一批科普活动。

关键词:创新环境建设

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制订了《北京计算机软件保护办法》,修订了《软件双高人才的奖励办法》、《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开展了《技术创新条例》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工作。落实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策,年内市财政专项资金分别对362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1.3亿元,为35个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匹配资金1057万元。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成立5年来,累计向1600家中小企业提供了70亿元贷款担保支持,贷款额放大倍数超过18倍。园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总计投资2116万元,帮助13家园区企业引进创业投资1.1亿元。

各方面协同合作,扶持软件产业发展。在税务部门的支持下,全年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14.8亿元,累计退税47亿元;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近400家软件企业的5000多名软件高级人才得到市政府专项奖励,奖励金额5000多万元;在市商务局和北京海关的支持下,160多家高新软件出口企业解决了通关归类问题,用友工程等多家通过CMMI三级以上评估的软件企业得到专项资助;在版权局、知识产权局和信息办等单位的支持下,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圆满完成,验证了电子政务系统嵌套本国办公套件的正版化新路子,并建立起我市的两级著作权行政监管和执法体系;在相关委办局和各区县的支持下,年内政府投入软件领域的专项资金超过5亿元。

科研机构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市农科院畜牧所的改革和禽用疫苗产业化试点工作取得突破。市环保研究院建立起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框架。北京一轻所凭借电脑绣花机技术,成功走向市场。人工晶体研究院成功地实施了战略性资产重组。

着眼资源整合,创造性地开展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技术创新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型孵化器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促进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结合,提升孵化服务水平。平台建设摸索出了大学资源开放、行业资源集聚共享、专业孵化器整合创新等不同的资源整合方式;启动了“清华科技园公共测试平台”、“北京软件园软件产业公共技术与科技服务平台”、“北京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农业生物技术专业设备共用服务平台”和“ 北京海银科医药技术孵化服务平台”等试点。除专业孵化器与科技条件平台的结合外,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农委、市科委等部门合作,依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按照市场机制建立的“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开展了以“通过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为宗旨的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的探索,在全国产生良好反响。

推动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全市孵化器总数为61家,其中经市科委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有 39家。孵化基地总面积8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714家,累计毕业企业1128家。2004年,孵化基地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2亿元,缴纳税费7.7亿元,创造4万多个就业岗位。

大力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首次通过民主的方式产生出由民营企业家领衔的新一届理事会,北京发明协会新一届领导都是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

主动、充分地利用北京人才、成果、信息等优势科技资源,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北京的科技研发活动,把科技资源对资本的隐性吸引力显性化,“科技资源招商”取得了实效。仅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生制药等一批大型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和跨国医药集团已在京投资超过20亿元。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基础性研究形成了连续性支持,2004年共资助了244个项目。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奖励。加强了软科学研究与专家顾问咨询工作。积极实施“科技新星”计划。

关键词:八大主题计划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启动“科技工作主题计划”,是贯彻总体工作思路的重要措施。主题计划针对首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发展的需求来配置政府资源和引导社会资源,统领科技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和落实、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完善区县、委办局协调互动的网络型科技管理体系,集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开放条件下具有首都特色的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2005年开始,作为科技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措施,北京正式实施8个主题计划:“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现代服务业促进”、“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和“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

今年,实施“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重点支持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北京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发展多项技术集成的产品和产业,选择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或项目,以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成果的充分利用,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遵循“以大带小”的原则,在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重点领域,以大型软件外包、芯片产业链建设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一批起点高、关联性强、辐射面广的科技项目,全面带动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遵循“以用定研”的原则,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基因工程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设立企业使用知识产权的专项资金,在软件、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支持企业获取、形成和应用自主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进技术标准试点城市工作。

“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计划

实施“应用基础研究与战略高技术”主题计划,增强北京地区基础研究相关计划与首都发展的关联性,从首都区域发展的高度,在城市管理(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旧城保护方面及功能基因、蛋白质组学、纳米技术、超导技术等优势领域,开展面向首都城市功能定位、面向区域竞争力提升、面向公共事业的基础性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在未来几年力争解决若干满足北京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科技问题,促进若干具有战略性技术突破的形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支撑,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

实施“现代服务业促进”主题计划,使北京更多地参与国际服务业的高端分工,成为全国最具优势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世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重点领域是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服务和科技创新服务等。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面向奥运的WLAN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面向奥运的多语言智能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国际化、开放式的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以石景山数码娱乐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北京数字内容服务示范基地和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代表的软件出口服务机构,大力支持软件外包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发展。高度重视北京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北京具有的研发、测试、检测等能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条件优势,大力促进科技服务与科技中介、咨询行业的发展。要抓住继全球制造业转移之后研发服务业转移的机遇,调动首都资源,加快发展北京研发产业。工业设计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业态,要大力发展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设计创意产业,建立北京工业设计资源协作基地,创立工业设计奖,搭建设计条件平台,创办设计企业专业孵化器,整合产业信息、人才等优势资源,探索设计产业化发展的资源共享模式,为企业创新和设计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根据资源禀赋以及功能定位,通过“技术扩散”、“辐射效应”和“产业联动”,促进各区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发展。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新规划对区县功能的定位,利用有能力的科技中介机构,为区县提供咨询服务,明确发展战略和确定发展重点与优先产业。二是加强新型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围绕工业小区的建设形成一个全市的工作网络,通过开展科技创新促进郊区发展的政策研究与示范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优化郊区产业结构,扩大郊区经济总量。三是围绕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改善、改造郊区生活、生态环境方面,抓好昌平卫星城东扩工程中的社会综合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制定门头沟生态修复总体规划、设计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示范,推动密云生态县建设。四是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港建设。大力发展资源集约型和技术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构筑生态农业基地。五是加强科技在城镇建设与公共管理中的应用,以科技推进城市化进程。在新城建设、旧城保护与改造等方面加强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科技成果、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高度结合,推动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计划

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计划,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探索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建设节约型宜居城市的发展道路,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促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缓解资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园区建设、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消费等几个层面入手,开展煤、油、气、电等领域内的能源高效合理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启动企业绿色管理、生态园区建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示范,生态治理集成技术以及生态农业发展示范项目。根据奥运场馆建设的要求提供生态解决方案。应对北京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状况,建立符合北京实际的供水关键技术体系,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促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率的提高。在绿地植物选育、灌溉水源、灌溉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为绿化节水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绿色GDP体系建设、循环经济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战略研究。提高居民节约意识。

“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主题计划,在医疗卫生、智能交通、全民健身、人居环境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实现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立相关的技术支撑体系,促使一批成熟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和应用,同时,要组织实施医疗服务网络科技示范和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以社区医疗为基础,以科技成果为手段,建立疾病综合防治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科技示范点。针对城市现代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精神、心理疾病和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医疗卫生突出问题开展疾病防治与研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的流行、食物中毒等)应急救助技术体系。通过路网接泊、交通模拟、信息平台和信号控制等技术研究,重点推进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加快北京交通信息化建设。围绕市政府提出的“食品放心工程”,实施食品安全标准化基地示范工程,开展食品标准、检测方法和检测评价体系研究,开展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主题计划

实施“北京市民科学普及行动”主题计划,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大力加强科普场馆建设,积极打造一批科普项目品牌,努力培育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科普工作者队伍,切实加强全方位的科普合作,有效促进科普的国际间合作交流,整合区域场馆、院所、高校及企业的资源,构建能够不断满足社会不同群体需求的北京大科技文化传播体系,引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

实施“科技条件平台服务首都建设”主题计划,按照“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激活存量资源”的思路,逐步加大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启动条件平台网络体系建设,制定平台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在重点专业领域内,注重与孵化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几个科技条件专业平台。

进一步改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创业孵化体系发展。通过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引导,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完善北京地区技术转移体系,逐步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技术合作,促进北京技术成果的辐射和扩散,把北京建成全国技术交易中心。适时推出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软件企业认定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努力探索院所改革的新途径。

加强软科学研究,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抓好市政府专家顾问团工作。继续实施“科技新星”计划。加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八个重要转变

篇5:建筑公司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

二、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

(一)完善政策,优化科技发展软环境。在进一步完善我县科技政策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争取上级的科技政策支持,今年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就《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草案)》征求各方面意见,通过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条例》吸收了我县的意见建议,明确将“省人民政府应当对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写入《条例》第二章第十条,为进一步加快实施我县“创建”发展战略,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县传统产业、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精心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一是营造浓厚氛围,提高科技认识。活动期间,利用标语、畲乡报、电视台等多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宣传科技知识。在大街上横挂科技教育宣传标语20幅,在各宣传窗张贴科普图片100余张。在畲乡报上设科技活动周栏目,以“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健康生活与食品安全”为主题的相关报道。电视台制作了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的专题讲座,并对科技示范户作跟踪报道。二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优势,增加群众的科技知识。利用各单位的优势,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科学与健康生活进社区知识讲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期间共举办专题报告6场,听众达11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900余份,举办“板粟种植管理、袋料香菇、黑木耳、茶叶等实用技术培训5期,230余人参训”。三是结合机关效能建设,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活动周期间,向科技示范户赠送鱼苗2.8万尾,放养后,及时对鱼苗的喂养防病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向吊瓜种植大户赠送栽培技术资料,并深入田头地角,手把手地作现场指导,使瓜农撑握了种植管理与棚架搭建技术。

(三)积极参与全市科技成果展示会。在全市首届科技成果展示会上,我县以2000年以来实施的国家、省、县级科技项目成果为主线,精心制作了10幅科技成果展示牌和科技成果实物,进一步展现了当代畲乡科技风貌,弘扬了畲乡科技精神。

三、科技计划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工作跨上新台阶。在年初深入调查研究,寻找项目“亮点”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包装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科技经费支持。全年全县共向省科技厅申报科技项目24个,争取科技经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县“山地优质绿色商品梨新品种产业化开发”被列入国家星火项目、“外三元猪推广及养殖技术研究”、“南方红豆杉种苗商品化开发”、“景宁县农民科技培训”被列入省星火项目,“高山湿地恢复与保护研究”、“方竹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被列入省一般科技攻关项目,“高山烟草连作障碍综合治理及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山区稻田优质水产品精养示范”等8个项目被列入省科技特派员专项,“天然源功能性绿色笋制调理食品的研究与开发”被列入省欠发达地区科技引导项目,“液体生态地膜在浙江丘陵山地生态治理与作物栽培中的应用与示范推广”被列入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县职业中学技能培训被列入国家、省星火学校建设项目,“茶园套种贡枣模式的研究与推广”、“高山山羊养殖基地建设及综合配套”被列入省科技扶贫项目。全年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科技补助经费突破100万元大关,达到105万元,为我县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为进一步规范县级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和管理,保证合理并有效地使用科技三项经费,使有限的科技三项经费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县级科技计划的科学立项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茶山竹海”发展战略,确定以星火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县级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等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为重点,择优支持。项目申报前,结合我县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举行科技项目计划评议会,专门聘请7位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论证,进一步提高立项的科学性。科技立项项目和实施单位均比去年下降50%以上,进一步扭转了科技三项经费“撒胡椒粉”的现象,实现了县级科技立项项目的相对集中。其中,县重大科技项目“高山抗病性花卉新品种引种及产业化技术研发”在县公证处工作人员的全程监督下成功实现招投标,该项目科技经费补助达15万元,占全年科技三项经费的25%,是我县历年来最大的科技项目。

(三)科技项目的管理和评审验收进一步加强。为切实有效地管理好科技项目,及时了解和反映我县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及效果,今年对2003、2004县科技局批准的、尚未验收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和评估,通过项目实施单位自查,县科技局督查,进一步推进了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同时继续完善落实科技项目联系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课题立项与课题验收相分离的办法,经常性地联系、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监督项目承担者用好专项经费,确保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扫口哺鸡竹、梧桐中药材育苗、东坑方竹等科技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英川蜜梨科技示范基地得到进一步发展,景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集高山花卉、蔬菜、珍稀食用菇、竹笋两用林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园区。特别是高山花卉香水百合成功引种后,目前已推广70多亩,实现产值300万元。国家星火项目“森林蔬菜系列产品深加工”、省一般科研项目“森林蔬菜――――蕨菜的开发利用研究”已提前完成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正在申报验收鉴定,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实施单位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新增产值1500万元、新增利润300万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省农转化项目“厚朴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项目已完成育种试验,提高了厚朴苗木质量,促进了厚朴产业的健康发展。全年共有6个县级项目通过评审验收,其中,县食用菌办承担的仿段木黑木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利用杂木屑与谷壳、麦夫、棉籽壳等农作物副产品制作成人造耳木进行仿段木黑木耳栽培,解决了黑木耳段木栽培资源紧缺的矛盾,为黑木耳持续发展开创了新的途经。当年推广栽培120万袋,平均每袋产干品黑木耳0.065公斤,产量达到7.8万公斤,总产值达到 468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实现利润348万元。

以上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我县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科技合作跨出新步伐

(一)加强资源与技术对接工作。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强科技合作,同时不断拓展网上技术市场这一科技合作新领域,重点抓好资源与技术的对接。截止目前,全县新增具有实质性内容的科技合作项目11项,使我县科技合作项目达到39项,为我县技术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合作取得较明显成效。如省农科院利用我县特有的药用植物资源---竹节人参作为组织培养母体,依靠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成功突破了竹节人参快繁的关键技术,并在我县建立了竹节人参人工栽培试验区,积极培育发展我县特色产业。景宁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景南乡等单位以网上技术市场为载体,通过发布技术难题,寻求合作伙伴,成功实现科技合作,为解决竹笋食用制品、百合种球生产存在的技术难题共同联合攻关。在丽水市第一届科技洽谈会上,我县维康药业有限公司与四川成都圣洪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就中药材开发达成科技协议。

(二)抓好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省政府又向我县欠发达乡镇派遣了8位科技特派员。为充分发挥省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县科技局在切实做好协助工作的同时,立足于全县的技术需求,按照“集中力量,按需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省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服务于全县科技工作,省科技特派举办技术培训班8期,参加培训人员达800多人次;向省科技厅申报了“稻田优质水产品精养” 等8项科技扶贫合作项目,并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为实现以技术跨越发展促进我县欠发达乡镇生产力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五、继续抓好网上技术市场和农村远程教育视频工作

(一)大力收集技术信息,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的作用。为充分体现网上技术市场的全天侯、信息化、适应广、成本低、时效长、效率高的特点,交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通过发放技术需求调查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广泛采集技术信息。共收集上网企业信息70家,技术难题信息15条,全面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为进一步促进网上技术交易奠定了基础。网上技术市场签约项目14项,合同成交额230万元,其中“东方百合种球加工贮藏综合技术研究”等4个网上签约项目还申报了省科研项目。

(二)发挥农村远程教育视频的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全年,共举办远程教育19期,共有950人次参加了培训,为广大农民朋友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一是以制度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制定落实了干部工作职责和考核制度,干部周学制度、干部联系乡镇、企业制度,通过明确职责分工,严肃考勤纪律,完善考核办法,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进了学风、改善了服务态度,切实提高了科技服务质量。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分班分批深入各乡镇、部门、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摸底,分析我县科技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应对措施,进一步理清了科技工作思路,加强了科技工作指导。三是开展联系村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部门挂钩联系乡(村)的工作任务,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到联系乡、村调研,充分了解乡情、村情,帮助乡村理清工作思路,制订发展规划,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资助项目建设。四是加强党建工作。以开展“三好”活动为契机,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党员教育,完善各项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健全组织,基本达到“三好”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党风廉政为主要内容的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建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推行分权制衡工作,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六是信访、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工作运转正常,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七、其他科技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为实现我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今年把维康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来重点培育,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要求和条件,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准备工作。二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成功调解专利侵权案件1起。三是克服人员缺编、资金紧张等困难,推动防震减灾工作走上正轨。目前,已落实地震仪建台的选址工作。

2004年,我县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管理监督较困难,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显示度不够明显,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等。这些问题和困难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加以研究和探索。

2005年工作思路

2005年,我县科技工作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省十一次党代会对欠发达地区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发展战略,以实用技术为重点,加强科技合作,强化科技服务,与时俱进,着力创新,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按照上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2005年我县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做好库区移民工作。一是努力完成第一动迁年的移民对接任务。二是继续掌握已对接移民的思想动态,稳定移民思想。三是主动协助对接移民到迁入地开展建房工作,帮助移民在建房过程中解决实际困难,在期限内如数搬迁。四是继续做好库区移民社会稳定,一方面做好移民工作各环节,另一方面做移民工作和日常生产两不误,既抓移民也抓生产,确保社会稳定。五是努力完成县移民指挥部交给的任务,为第二批移民工作打好基础。

(二)引进高新技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二是继续坚持“四外两基地”科技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是进一步做好民营科技企业调查和认定工作,努力培育和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技术交易、拓宽我县科技工作空间。第一要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优势,继续抓好各项技术难题信息采集工作、通过网上交易,切实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第二,要主动出击,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省的各种科技成果交易会。第三、要抓好专利技术的保护,专利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第四、加强地震工作。

(四)加强与大专院所的联系,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一是继续拓宽我县与国内大专院校(所)科技合作渠道,进一步探索科技合作的新路子。二是要与院校(所)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展开此项工作,建立科技合作项目库,提高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效率。

(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制,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体制保障。一是进一步深化科技项目管理的改革。理顺项目申报程序,加强项目申报、项目筛选、计划编制、合同签订、跟踪管理、课题验收、计划评估等环节的管理。抓好集成度高、与经济关联度大、能形成产业的重点科技项目,集中三项经费资助一批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三项经费使用绩效的显示度。立足科技发展重点,依据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竞争、规范的原则,提高立项工作透明度,使科技项目的确定由下而上的筛选逐步转变为提出科技重点项目指南,实行科技项目课题制和招标制。向上申报科技项目要继续探索主动设计项目和与大专院校共同立项和管理项目的路子。

(六)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投资机制。一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金向科技投入的途径,通过企业主体的资金投向科技,鼓励民营科研机构对开发项目的投入以及特重大项目以股份制的开工筹措课题经费的试验与探索,建立一个科技成果谁投入、谁所有的新机制;二是积极争取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尤其是三项经费的投入的增长。三是向上级各级部门争取科技项目经费,多层次、多渠道、多部门、宽领域,寻找项目的亮点、新点,包装好科技项目,迎合上级部门对项目的要求,提高项目立项的命中率。四是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建设。

(七)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的氛围。一要进一步完善我县的考核工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力求做到指标科学,体系完备,程序简洁,绩效显著。此外继续抓好科技创造工作,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加快科技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继续抓好“景宁科技信息网”建设,要多层面、多方位进行信息采集和舆论宣传,及时刊出科技工作新经验,及时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道科技工作新亮点,及时宣传科技工作新绩效,不断提高我县科技工作的地位。

篇6:建筑公司2005年科技工作总结

(一)理清思路,明确重点,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继续紧紧围绕“管理为首位,教学为中心,‘普九’为重点,科技抓创新”的工作思路,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教育和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狠抓“普九”攻坚重中之重不动摇,为****年实现“两基”达标目标打好基础。

*.制定规划,完善方案。陆续出台了《德保县****年“普九”迎检工作方案》(德办发〔****〕**号)、《德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两基”攻坚督查制度的通知》(德政办〔****〕*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德保县****年“普九”攻坚工作的通知》(德办发〔****〕**号)等指导性文件,强化对“普九”工作的攻坚力度和具体指导。

*.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月中旬,派出**个工作组***人次深入各乡(镇)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月至*月份,先后对全县各学校校长、主任进行了近****人次的“两基”攻坚知识培训。制订出《教科局人员学校工作包干方案》,派出全局**名同志深入挂点学校指导各项具体工作。*月上中旬,在都安乡举行“普九”工作培训观摩现场会,全县各村完小以上的中小学校校长、副校长、“普九”专干***多人参加了现场会。*月初、*月底和**月底,派出业务股室人员、各乡(镇)长、中小学校长先后到已通过区级验收的凌云、田林、隆林等县进行学习考察,学习当地“普九”攻坚工作经验。*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两基”办公室覃志成副主任到我县进行“普九”督导检查,对我县的“普九”攻坚工作给予肯定。

*.做好“两免一补”和捐资助学工作,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共为*****名贫困学生发放了*****万元的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自治区免除贫困生生活费、市级捐资助学金和县级补助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及时解决了贫困生的困难。同时,出台了《关于在****年继续开展干部职工扶贫捐资助学活动的通知》,加大对全县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做好再动员再部署工作。*月**日,召开了教育工作大会。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教育领导、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全县各学校校长共***多人参加了大会。县委唐咸历书记、县政府李祚标县长亲自对“普九”工作进行再动员和部署。*—*月份,结合乡镇撤并工作先后召开了四次中小学校长“普九”工作研究会,对每一项工作进行具体的重新部署。

*.组织深入村屯动员辍学学生返校,确保人头达标。今年以来,各乡(镇)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德保县关于做好控制中小学流失的紧急通知》及《关于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紧急通知》(德政办〔****〕***号)等文件,采取“人盯人”、“一盯一”办法,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到各村屯动员辍学生回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一年来全县经动员返校的学生达***多人。

*.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今年以来,我们一是全力做好项目申报和项目争取工作,元至**月份已落实大小项目资金******万元,其中二期“义教工程”*****万元;世行混合贷款项目工程******万元;提前实施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投入*******万元;宣明会援建工程*****万元;香港“培幼行动”援建工程***万元,县政府“普九”专项经费***万元建设工程。目前各项目工程进展顺利,**所项目工程已竣工**所,正在装修**所,其他工程都在建主体和基础。二是积极与“普九”挂点单位联系,争取援助资金物资,解决“普九”面临的一些硬件紧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县学校共收到县直单位捐款****万元,捐物折币**.*万元,合计****万元。

*.师生自力更生,群众投工投劳。广大教职工利用课余时间,加紧做好校舍、设备维修,学校美化、绿化、净化、硬化、文化及资料档案整理等各项“普九”迎检工作。特别是*、*月份放假时间,各校都实行轮休不放假制度,牺牲休息时间对所有档案资料进行归档,认真核实文化户口簿,规划学校布局、整治校容校貌等。同时,积极发动广大群众为“普九”攻坚投工投劳,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全县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多个工作日,投工献料折币**万多元。

*.组织进行县级“普九”达标验收。为检查今年迎接市级验收的各乡镇的迎检工作情况,积累经验,及时补缺补漏,**月中旬,我们组织人员深入荣华、巴头、东凌、敬德等乡镇进行为期*天的县级“普九”评估验收。

(三)基础教育健康稳步协调发展。

*.民办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步伐加快。今年全县有幼儿园**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学**所,比去年增加*所,增长*****%;在校幼儿****人,比去年多***人,增长***%,入园(入班)率**%。全县有“三残”儿童***人,到校**人,入学率****%,比去年提高了*个百分点。

*.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今年,全县有高中在校生****人,比去年增加***人,增长*****%。高中教育基础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元至**月份,仅德保中学就投入***万元进行校园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投入***万元兴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各一幢,投入**万元进行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硬化”建设,投入**万元建设电脑室一个。这些投入为德保中学创建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蓬勃发展,教育为“三农”服务意识增强。

一是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充分发挥乡(镇)、村农技校作用,完成农村科技培训*****人次,培训了一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二是鼓励在职教师继续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今年在读大专有***人,在读本科有***人。

(五)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月份,按县委、县政府要求和我县各高中的岗位需求情况,面向区内外师范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公开择优聘用**人到德保中学、职业中学、足荣中学等学校任教。

*.继**年在开展县城学校内部竞争上岗之后,又在足荣、那甲两个乡(镇)小学实行内部竞争上岗制度。

***月份,再向全县公开招聘**名中小学教师,不断充实各中小学校师资力量,目前招聘工作已圆满结束。

(六)进一步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结合乡镇行政改革工作,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力度,继去年撤并***个校点以后,今年再撤并**个校点,其中教学点**个,高小点**个。使得全县教学点从****年的***个下降到目前的***个。

*.为进一步合理调整县城学校布局,我局积极开展调研,先后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布局调整方案近**份。目前方案已初步通过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

(七)大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校教研水平和教师队伍业务水平。

*.继续强化参与新课程改革实验师资的培训工作。*月份启动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A类课题研究工作。*月至*月,先后组织***多名骨干教师参加自治区“****漓江之春”名师工程新理念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初中课程改革培训班和广西新课程初中课堂教学研讨会。*、*月份,组织小学近****名学科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月份,争取世界宣明会的项目资助,对***多名初中生物、化学教师进行培训。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制定了《德保县“名师工程”培养对象遴选工作方案》和《德保县“名师工程”培养实施细则》,并确定了***名教师作为德保县“名师工程”的培养对象,利用宣明会项目、义教工程项目和采用送培的方式培训教师达****人次。

*.加强学校领导队伍建设。今年,我们共对全县***多名村完小以上学校的正、副校长进行岗位资格培训,并先派**多位中、小学校长到市、自治区参加岗位资格培训和学习进修。目前,全县小学校长合格率已达%,初中校长合格率已达%。

(八)加强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组织人员深入学校开展调查了解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增强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

*.紧抓教育教学质量研讨工作。一是进行分片举行小学教材教法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达***人次;二是制定了《德保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方案》,为实施“校本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成立学校科研处,为更好地开展学校教研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四是*月份进行初中新课程改革启动会。今年,全县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师有****人,学生*****人。五是组织教学研讨。*月,组织指导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篇,并推荐参加“****年广西教育教学院举办的‘金钥匙’和‘课改杯’优秀论文评选动”。*月份,组织全县初中分管教学的领导及毕业班教师共***人参加了****年中考复习研讨会暨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会。*月开展以新课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送教下乡”活动。共组织了*位教师到**个乡镇巡回上示范课**节,共有****多名教师参与了活动。*月份,先后到初级中学、民中、那甲初中,足荣中学等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调研,为今后的决策提供了更好的依据。**-**月份,组织各学校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大讨论。

通过以上教学研究活动,推动教改工作向纵深处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今年高考共有***人上本科线,上线人数比去年翻了一番。值得一提的是足荣中学,全校有***名同学参加高考,其中*人上本科线,**人上专科线,创下了该校自****年以

来高考的最好成绩。

(九)加强治理中小学教育乱收费工作力度。

全县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坚决执行“一费制”,认真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至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校没有出现乱收费现象。同时在今年春季学期,还出台了《关于印发<****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德教科字〔****〕**号),各学校都能认真贯彻执行。

(十)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有序开展。

为保证全县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稳定,我们一是继续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责任制,落实了相关责任,为学校安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学校防灾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个文件,指导学校做好安全工作。三是督促各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安全规章制度和制定学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和情况汇报制度,制定了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形成了比较健全的防灾安全体系。四是各学校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召开专题、晨会、报告会和邀请公安交警、消防官兵等主讲安全知识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相关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师生自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十一)中小学现代教育信息得到健康发展。

今年,我们争取到“广西百色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项目”***所,其中模式一**所,模式二**所,模式三**所。项目总投入***万元。此项目在年底施工完工后,我县在全市中将成为农村初中校校都有电脑室的少数县份之一。同时落实了**个“国家贫困地区第二期义教工程项目”,项目总投入****万元。此外,利用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德保教学站的资源,我们还对全县各乡镇***多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

(十二)支教工作深入开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广西教育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艺术学校、广西计量技术工程学校等*所大中专院校、百色祈福高中等*个市直单位以及桂平市第一期教育对口支援小组、广州市花都区支教队等工作队先后进驻德保进行对口支教帮扶。各支教队不但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还通过多种途径为我县争取到各种助学款项达*****万元。

(十三)抓科技创新,努力服务“三农”。

*.今年元月和*月,我们紧紧围绕“推广科技成果,服务县域经济”和“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的主题,认真组织参加了广西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活动周,在活动会上展示了我县名优产品,宣传了我县的资源优势。

*.扎实开展“科技服务‘三农’,促进春耕生产”的科技下乡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开展技术咨询,举办科技培训班,宣传新技术、新品种活动达***人次。

*.认真实施优果工程******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亩,株防林工程****亩,“农业生态富民工程”养鱼池****个。探索出了“农科教”三结合的新路子,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我县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的任务还很艰巨。

目前全县中小学在校生入学率虽已达标,辍学率基本控制在标准以下,但农村贫困面很广和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个别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防辍控辍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教育经费投入还有限,教育欠款的偿还难度大,学校办学条件还很差。

部分乡(镇)经济发展滞后,学校建设基础差,攻坚难度大。今年迎检的*个乡镇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马隘(古寿)、东凌等部分乡(镇)缺水严重。当地的经济条件差,农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原来教育发展的底子就很薄,加上历年的教育投入不足,致使这些乡镇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大部分的学校除了有一栋教学楼,其余什么都没有,这给“普九”攻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税费改革前,我县为抢修校舍危房,兴建教学楼形成教育欠债达***多万元,由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涉农教育集资,这笔教育欠款难于筹措,偿还难度很大。

(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学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教师敬业和创新精神尚待加强。三是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收费,学校无法拿出更多经费派出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全县仅教师培训一项,就需投入经费***多万元/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

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主要抓以下方面工作。

(一)继续把“普九”工作为工作重点,确保敬德等*乡镇通过市级“普九”验收,抓好城关等*个乡(镇)的巩固和提高工作,为****年全县**个乡(镇)通过自治区级“普九”达标验收奠定基础。认真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其他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努力改善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加大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力度,努力为师生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进一步深入开展扶贫捐资助学活动,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确保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深入开展支教帮扶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积极投入“普九”攻坚,为****年实现“两基”目标打好基础。

(二)继续加大中小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评估,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各项管理,使全县中小学校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加大中小学乱收费的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教育经费行为。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以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全县农村中小学校普及现代远程教育面。

(四)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校长管理能力和教师业务水平。

(五)加大撤并中小学教学点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布局。

(六)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教育系统一方平安。

上一篇:特种加工实训总结下一篇:游戏中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