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现象复习课

2022-10-16

第一篇:初二物理声现象复习课

初二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1

声现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6.知道声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

●教学重点

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

[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

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 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 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 m所用的时间为t=差将达3%。

综上所述选择D。

[例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100s=0。294 s 而短跑100 m的成绩在10 s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340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

[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 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

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的时间为2 s。

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

s=vt=340×2 m=680 m [例5]中国的乐器称为“丝竹”,西洋乐器则称为“管弦”,请分析一下它们的发声

原理。 解析:除了打击乐器,如中国的锣鼓、编钟、罄,国外的木琴、三角铁等,管乐器通过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通过拉动丝弦振动,再带动共鸣箱里的空气柱振动从而使声音放大并更加纯正。但不管是何种乐器,它们的共同原理都是要使乐器的某一部分发生振动,并通过改变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优美的音乐来。

教学反思:

第二篇:初二物理声现象

初中物理所学内容

声学 光学 热学 电学 力学

声现象

声音的传播与条件

1、声音的发生

(引起鼓膜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运用(利用回声可测海深、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声音的特征

1、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2、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

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

听力。

4、噪声减弱的途径

5、超声波:音调高于2×104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音调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超

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补充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

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

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利

用声纳测海深,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情,利用超声波对孕妇作

常规检查等。声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医生利用超声波洁牙,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

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等。

练习

1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

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D.850米,350米

2、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

到()

A.一声B.2 声C.3声D.4声

3、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

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B.大于34mC.小于17mD.小于34m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

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A.运动B.振动C.温度升高D.体积膨胀

6、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B.慢C.一

样快D.无法比较

7、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

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

8、(10·绵阳)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

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9、(10·南允)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不变B.变大C.变小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10、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__.

11、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秒以上.

1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

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1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

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14、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

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1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_____m(v=340m/s)

1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______________.

17、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

1、A

2、C

3、A.

4、C

5、B

6、A

7、B

8、D

9、C

10、空气,振动.

11、0.1.

12、9.

13、 快.

14、填“振动”,“空气”.

15、s=1/2 vt=1/2 x340m/s x1.2s= 204m

16、液体(水)也能传声.

17、振

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练习

21.“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盲人仅凭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演奏方式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1.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当声源的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____.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高;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

“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

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有关.

5.音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

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____,这是

由于_______.

7.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

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

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不同;(2)

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8.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________和音色.

9.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

度越________.

10.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________不同,其原因是男女

同学的________不同.

(1.振幅,振幅,越小2.响度,音调,音色3.音调,响度 4.高,振动频率5.振动频

率,频率;振幅,振幅,远近.6.解:“听到的声音不同”,“振动快慢不同,产生声音的音

调不同”.7.解:(1)“音调”,(2)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即越紧,振动越快.8.答案:响度.9.答

案:高,大.10.答案:音调,声带.)

计算题

11.蝙蝠飞行时,不断从喉部发出一种高频率的声波,当声波遇到前方的昆虫或障碍物

时,则产生不同的回声反射回来,它的双耳听到回声,再经大脑的分析,就能辨别出前方的

目标是食物还是障碍物,从而采取行动,或捕食或躲避,反应灵敏而准确.人们为了利用这

种特性,对蝙蝠进行了研究,发现蝙蝠喉部的发声体在4 s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在400000

次~560000次之间,请你计算出蝙蝠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这样频率范围的声波人们能听

到吗?

12.根据对蝙蝠的研究,人们仿制了盲人用的超声眼镜,在眼镜上装有一个超声波发射器,

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信号,经接收并转化成人耳可辨的声音信号,通过耳机传至两耳,从而

可判断出障碍物的方位及具体情况.若发出的超声波频率为11000 Hz,那么该超声波发射器

的发声体每分钟振动多少次?

练习

31. 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

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 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2.人失去听觉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

方式叫骨传导.4.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因为_________

5.从生物课上我们知道,耳聋分为____耳聋和____耳聋两种;前者____治愈,后

者____治愈.

6.实验表明骨____(填“能”或“不能”)传导声音.

二、选择题

7.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

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8.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1.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大脑2.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3.头骨,颌骨4.人的双耳效应5.神经性、非神经性;不可以、可以6.能7.D

8.C)

第三篇:初二物理练习题声现象

地理练习题

一、选择题(133分)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计划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潜水员在不浮出水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听到岸上的谈话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岸上的人的声带在振动

C.水可以传播声音 D.潜水员的声带在振动

4.为了保护学习的环境,减少噪声污染,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不要在教学区域内大声喧哗

B.在校园内及其附近栽花种草

C.将教室的所有门窗全部封死

D.教学楼的内外墙面尽量做得粗糙些

第四篇:物理总复习--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0泸州)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A.传热B.传声C.通风D.导电

2.(2010乌鲁木齐)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3.(2010烟台)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4.(2010上海)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5.(202010福州)优雅的《梁祝》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都很美妙,你能听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演奏,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节奏

6.(2010扬州)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7.(2010镇江)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8.(2010肇庆)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9.(2010龙岩)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10.(2010恩施)恩施民歌“龙船调”享誉世界。当歌唱家宋祖英和本土歌星杨娟在演绎这首歌曲时,我们不用看,只需听,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一位在演唱。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区分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11.(2010宜昌)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B.响度C.音调D.传播速度

12.(2010莆田)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频率D.响度

13.(2010黄冈)“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14. (2010荆门)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

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 几次敲击声,其中最

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5.(2010湛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6.(2010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17.(2010苏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18.(10南通)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不能发声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19.(10南京)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0.(2010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1.(2010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

22.(大连)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在噪声大的机器上加一个真空罩B.在城市的立交桥两旁建一些隔声板

C. 纺织工人工作时戴一个防噪声耳罩D.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23.(珠海)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B.减少CO2气体的排放

C.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D.大街小巷旁种草植树

24. (石家庄)下列各项有关超声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超声波是电磁波B.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超声波不能通过真空D.超声波可用来消毒日常的饮用水

25.(上海)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距发声体远近有关的是()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26.(扬州)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植树造林、

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减少大气污染B.降低噪声污染C.缓解“热岛效应”D.美化居住环境

27.(哈尔滨)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8.(海安)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B.指南针静止时其中一端始终指南,其含义是这一端始终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D.初春季节,在家里卫生间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29.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

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30.“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某人的声音的

A. 响度B.音色C.音调D. 频率

二、填空题

1.(2010安徽)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

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 “柳笛” 。 用力吹, 柳笛就发出声响。 相比较来看,

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2.(2010常州)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

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3.(2010肇庆)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

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 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 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

墙. 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 ①

②③

4.(2012江苏南京,第13题)噪声是由发声体 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

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

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能转化为

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5.(2012江苏苏州,第16题)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

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6. (2012山东德州,第13题)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7.(2012山东烟台 第13题)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8.(2012四川广安,卷II第3题)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

9.(2012四川南允,第9题)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0.(2012甘肃兰州,第18题)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高是指。

11.(2012山东济宁,卷II第2题)如图2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

12.(海安)著名女高音谭晶和男高音廖昌永在国庆六十周年联欢晚会上,合唱了《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_(响度/音调/音色)高。

13.(贵港)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小沈阳”在节目中分别模仿了刘欢、阿宝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从物理角度说,他是模仿乐音三要素中的,特别是把阿宝的高音也能唱上去,其中“高音”是指高。(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4.电锯切割木料时锯齿与木料不断地撞击会发出恼人的噪声,当电锯的转速由快变慢时,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选填“高”或“低”)。

15.(德阳)手机是通过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用手机接打电话时,很容易听出熟悉人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判断的,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带耳机听MP3,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__,若长此以往会使听力下降,有害健康。

三、简答题

1.(2012江苏淮安,第26题)(3分)如图所示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听觉频率的范围信息,试归纳出上述信息的共性特征,井简述其合理性。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教案-《声现象》期中复习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期中复习《声现象》

【教案类型】新授课 【主备教师】 【复备时间】 月 日 【复备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班级】八( )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5.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难点:表征乐音的特性的三个要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目标展示:(见《导学案》)

三、知识梳理: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产生:物体的 产生声音,固体、 和 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 、 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

3.声波与声能:声音是一种 ,它具有 。 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的最快,在 中次之,在 中最慢。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 m/s。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表示声音的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 。

2.音调:表示声音的 ,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 越高,音调越 。 3.音色:反映声音的 ,音色与发声体的 、 有关。

(三)噪声及其控制 1.乐音与噪声的划分 (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由声源做 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声源做 振动产生的。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来源: 噪声、 噪声和 噪声等。

3.等级和危害: dB为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dB以上,损伤听力。 4.控制途径:人们可以在 处、在 中和在 处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弱噪声。

第 1 页 共 3 页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 ,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 。

2.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波。

(1)特点: 、 、 等。 (2)应用:作为信息载体可用于 、 等;作为能量载体的可用于 、 、 等。

3.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

(1)特点:可以传得 ,很容易绕过 ,而且 。 (2)应用:可以用来预报 、 和监测 。

四、互动突破:

例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 ,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乒乓球起到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例2: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只填对应序号)。

例3: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例4: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例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五、当堂训练:

1.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第 2 页 共 3 页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 B.次声波是传播速度小于340m/s的声波

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 D.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4.唐诗《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 。(写出两点)

六、课后作业:(见《导学案》) 【教学后记】

第 3 页 共 3 页

上一篇:初二学生暑假学习计划下一篇:初二地理期中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