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声现象

2022-08-04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教案声现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初二物理教案声现象

初二物理声现象复习教案

声现象

【要点辨析】

1 .声音产生的条件

( l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 2 )有很多同学误认为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的是嘴,蚊子的嗡嗡声也是靠嘴,实质上它们是翅膀振动产生的. ( 3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2 .声音传播的条件

( l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靠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例如:某人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人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对于这类问题,一般同学认为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为自来水管传来的,第二次为水传来的,实际上还有第三次,是由空气传来的.

( 3 )声音在空气中(15℃ )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应该作为常数记住,平常我们讲的音速,指的就是此值大小.

3 .对发声的理解

( l )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正在振动,但是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一定能听到.只有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即20 一200000次/秒)才能被人耳感受,引起听觉.

( 2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是声音会在介质中传播一段时间,稍后消失. 4 .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波类似于投石激起的水波.但声波是以发声体为中心,向周围各个方向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声音逐渐分散,声波逐渐减弱. 5 .正确认识音调

( l )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响与不响,也不是指声音的大小.例如:在音乐中,同一音阶中

1、2 、3 、4 、5 、6 、7 音调逐渐升高。

( 2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 ( 3 )人耳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 次到20000次.人耳听觉的这个范围决定了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蚊子

【疑点辨析】

1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 l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 2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大庭广众中讲话时,用一个喇叭形的传声筒,能传得远.

( 3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高得多. 2 .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声速有什么关系

在声现象中,同学们遇到两种快慢:一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它是发声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即频率;二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即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家要注意区分清楚.这两个快慢之间没有简单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认为振动得快(音调高)传播也就快.在同一种传播介质中,不同音调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3 .如何才能听到回声

( l )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及其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来,也就才能听到回声. ( 2 )低于0 .15s 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效果好,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在野外效果好得多.

( 3 )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即“回声测距”,后面有专门讲解. 4 .噪声与乐音的区别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是有根本区别的.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如乐器、歌唱家等发出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物理学的噪声指不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环保角度的噪声泛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例题选讲】

例1 电视台在转播大剧场中音乐会的实况,坐在剧场内的观众和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谁先听到演出的音乐?

例2 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请综合1 、2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 ) A .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 .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C .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例4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例5 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A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 .双耳效应 C .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D .雷声传播速度比电光慢

例6 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 l ) " " ruai(2 ) " " mi ( 3 ) " " fa ( 4 ) ”

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

思路点拨贴着瓶口吹气,水面位里不同,听到的音调也不一样.这里振动发出声音的声源并不是液彬,主要是振动的气体柱.水面越高,空气柱长度越短,因而振动的频率相应会快一点,音调也要高一点.所以瓶子序号是丙、乙、甲、丁.

例7 从捕鱼指挥船向某一个方向定向发出超声波,经过1.5 秒接收到鱼群的反射波,求鱼群距捕鱼船多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米/秒)

例8.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0.1s ,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隔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0.1s,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某农村中学8 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耳朵帖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以后,A 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了一次响声;B 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两次响声;C 同学说自己听到了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700m/s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 、B 、C 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是什么范围?(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

例9.一列火车以20 m/s 的速度前进,在距某一隧道口500m 处鸣笛.问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口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

例10.对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的裁判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声音开始计时,结果测得甲、乙两位同学的百米时间一样,实际上甲和乙相比较, 的百米速度较快.

例1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质量的好坏(优劣),以下做法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坯 B .瓜农用手拍西瓜 C .顾客用手轻轻敲瓷器 D .瓦匠砌墙时用瓦刀敲打红砖

例12 .用茶壶给热水瓶加水,因为水雾很大看不见水加至何处,经常会加满溢出.有经验的人是边加水边听声音来控制加水的速度.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条件开放)

练习:

1 .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韦唯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韦唯的歌声的 好. (3)晶晶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晶晶说话声的 高.

2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3 .城市主要路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1 . 10 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 (填“增大”或“减小”)。 4 .针对下列几个实例,请同学思考并回答.

( l )据说,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咬在牙齿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弹奏.说明 可以传声音.

( 2 )鱼能被它喜欢的声音吸引过来,有的渔民就是利用诱鱼器(一种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的.诱鱼器发出的声音是以 作为传声介质的.

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 大. 6 .下列哪一种现象是不会发生的( ) A .声音可以在一切气体、液体中传播 B .声音可以传播到其他星球 C .声速是由传递声音的物质决定的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7 .在月球的表面主要有岩石和尘埃,有人说飞来的流星打在月球表面的岩石上,像上演无声电影一样,在其附近听不到一点声响,这是因为( ) A .月球表面的岩石受到流星撞击不发声 B .流星撞击岩石的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 D .撞击声全部被尘埃封闭,没有声音传出

8 .在窗户关闭的室内,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可观察到烛焰的摇晃,这是因为( ) A .肯定被风吹动 B .人的一种错觉

C .扬声器的纸盒振动,带动空气振动 D .其作用原理目前尚未学到

9 .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 .造型美观 B .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C .增大采光面积

D .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10 .王为吹的是笛子,芳芳拉的是手风琴.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笛子和风琴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可能都相同

11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通讯设备对话,其原因是( )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 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5 .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

B .有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12 .小王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则铁匠与小王的距离约是( ) A . 280 m B . 480m C . 680 m D . 1 020m 13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人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14 .当调节收音机的电位器,使其音量增大时,发现扬声器的纸盆的振动幅度也加大. ( l )这表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什么有关?

( 2 )当你逐渐远离收音机时,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是否还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15.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 短文】 小丽、小冬等同学在探究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 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② 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他们进行了如下两个小实验:

( 1 )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 2 )两张桌子拉开,再进行一次实验.小丽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得出了结论,验证了其中的一种猜想是正确的.

【 问题】 (1 )小丽、小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 .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的猜想 是正确的.

( 2 )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 ,猜想假设;B .分析归纳;C .得出结论;D .实验研究;E .提出问题;F .理论推导;G .经验总结等.你认为小丽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 3 )请你也设计一个能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的实验.

16 .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 短文】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 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 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下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 、B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 、B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 、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 问题】

( l )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 ( 2 )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 、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 3 )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 4 )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

17 .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短文】 A .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 .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 ② 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 .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 问题】

( l )请你将上面短文A 、B 中① 和②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 )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 3 )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声具有 . ( 4 )短文B 中所填的物理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

第二篇:初二物理声现象

初中物理所学内容

声学 光学 热学 电学 力学

声现象

声音的传播与条件

1、声音的发生

(引起鼓膜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运用(利用回声可测海深、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声音的特征

1、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2、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

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

听力。

4、噪声减弱的途径

5、超声波:音调高于2×104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音调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超

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补充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

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

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

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声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利

用声纳测海深,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情,利用超声波对孕妇作

常规检查等。声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医生利用超声波洁牙,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

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等。

练习

1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

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A.1025米,175米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D.850米,350米

2、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

到()

A.一声B.2 声C.3声D.4声

3、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

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A.大于17mB.大于34mC.小于17mD.小于34m

4、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

5、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A.运动B.振动C.温度升高D.体积膨胀

6、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A.快B.慢C.一

样快D.无法比较

7、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

1秒B.0.1秒C.0.01秒D.0.001秒

8、(10·绵阳)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

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9、(10·南允)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A.不变B.变大C.变小D.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10、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__.

11、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____秒以上.

12、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

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_秒.

1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

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14、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

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15、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

_____m(v=340m/s)

1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______________.

17、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

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

1、A

2、C

3、A.

4、C

5、B

6、A

7、B

8、D

9、C

10、空气,振动.

11、0.1.

12、9.

13、 快.

14、填“振动”,“空气”.

15、s=1/2 vt=1/2 x340m/s x1.2s= 204m

16、液体(水)也能传声.

17、振

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练习

21.“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C.音色好坏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盲人仅凭听觉就能分辨出交响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演奏方式不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膜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棒击鼓面越重,鼓膜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C.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1.声源发声时,声音的响度跟声源振动的当声源的声音的响度会越__________.

2.“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高;

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

“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

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

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有关.

5.音调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决定的,________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

有关系,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

6.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产生的现象是_____,这是

由于_______.

7.张平同学学了“声学”知识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小实验.A是一根一固定桌面上

的橡皮筋,另一端用细绳绕一个定滑轮连着一个小盘B,在小盘中逐渐地增加小石子或硬币,

就能利用竹片在橡皮筋上弹出不同的声音.解释:(1)这些声音主要区别是______不同;(2)

声音有这些区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8.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________和音色.

9.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

度越________.

10.男生说话粗犷,而女生讲话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________不同,其原因是男女

同学的________不同.

(1.振幅,振幅,越小2.响度,音调,音色3.音调,响度 4.高,振动频率5.振动频

率,频率;振幅,振幅,远近.6.解:“听到的声音不同”,“振动快慢不同,产生声音的音

调不同”.7.解:(1)“音调”,(2)橡皮筋被拉得越长即越紧,振动越快.8.答案:响度.9.答

案:高,大.10.答案:音调,声带.)

计算题

11.蝙蝠飞行时,不断从喉部发出一种高频率的声波,当声波遇到前方的昆虫或障碍物

时,则产生不同的回声反射回来,它的双耳听到回声,再经大脑的分析,就能辨别出前方的

目标是食物还是障碍物,从而采取行动,或捕食或躲避,反应灵敏而准确.人们为了利用这

种特性,对蝙蝠进行了研究,发现蝙蝠喉部的发声体在4 s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在400000

次~560000次之间,请你计算出蝙蝠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这样频率范围的声波人们能听

到吗?

12.根据对蝙蝠的研究,人们仿制了盲人用的超声眼镜,在眼镜上装有一个超声波发射器,

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信号,经接收并转化成人耳可辨的声音信号,通过耳机传至两耳,从而

可判断出障碍物的方位及具体情况.若发出的超声波频率为11000 Hz,那么该超声波发射器

的发声体每分钟振动多少次?

练习

31. 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

经过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 _________把信号传给_________,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2.人失去听觉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

方式叫骨传导.4.人如果将双眼蒙上,靠听觉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是因为_________

5.从生物课上我们知道,耳聋分为____耳聋和____耳聋两种;前者____治愈,后

者____治愈.

6.实验表明骨____(填“能”或“不能”)传导声音.

二、选择题

7.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

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8.人们凭听觉可判断声源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靠骨传导判断的B.靠声源的音调判断的 C.靠双耳效应判断的

D.靠声源的响度判断的

(1.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大脑2.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

3.头骨,颌骨4.人的双耳效应5.神经性、非神经性;不可以、可以6.能7.D

8.C)

第三篇:初二物理声现象同步练习题

(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声;

C、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中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水、铁和空气这三种介质中,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 )

A、铁、水、空气;

B、水、空气、铁;

C、空气、铁、水;

D、水、铁、空气。

4、我们能辨别二胡和笛子的声音,这是由于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C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品不同;

D、上述三项都不同。

5、人看到蝙蝠在空中飞行,却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D )

A、蝙蝠不会发声;

B、蝙蝠发声响太小;

C、发声的频率太高;

D、发声的频率太低。

6.放在钟罩内的闹钟,钟锤不断地敲打铃盖,但却听不到铃声。这是因为( C )

1 A.闹钟停了 B.没有发声物体 C.钟罩内没有空气 D.声音让钟罩挡住了

7.下列关于回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被山崖、高墙反射回来的声音才叫回声 B.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 C.在较小的房屋内说话没有回声 D.只要有障碍物存在就有回声

8.人无法听到飞翔的蝙蝠发出声音的原因是( B )

A.蝙蝠没有发出声音 B.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太高 C.蝙蝠发出声音的频率太低 D.蝙蝠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9.用提琴和胡琴同时演奏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分出提琴与胡琴声,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C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都不同 10.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D )

A.只是由声源的振幅决定的 B.只是由声源的频率决定的

C.只是由声源到人耳的距离决定的 D.是由声源的振幅、声源到人耳的距离等因素决定的

11.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养人分辨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密归来,根据是:( A )

A.音调高低 B.响度的大小 C.音色的不同 D.翅膀振动的多少

二、填空: (每空2分,共62分)

1、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表明__水能传声__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靠__介质_,在__固体__和_液体__中声音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快。

3、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__频率_决定的。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__振幅__有关,响度还跟距离__发声体_的远近有关。

4、一位男低音歌手还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两位歌手中__女__歌手的音调高,___男__歌手的响度大。

5、停在山崖前的汽车,司机鸣笛后0.4秒内听到两次笛声,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__68_米。

6、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__空气__。

7、夏季雷雨天气里,一人看到闪电后4秒钟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离人_1360_米。

8、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方法。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声源_处减弱噪声;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_人耳_处减弱噪声;在住宅区植树,这是在_传播过程中_减少噪声。

9.物体的_振动 发出声音,物体__振动停止__时,发声停止。

10.声音不能在__真空_传播。传播声音必须有___介质__,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在月球上__没有空气___。

11.上课时,学生听老师讲课的主要过程是:老师的声带_振动_,使空气中产生__声波_,再使学生的耳膜___振动___。

12.甲在一根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在水管的另一端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敲击声由__水管_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敲击声由__水_传播的,第三次听到的敲击声是由_空气_传播的。

13.乐音的三个要素是__音调、响度和音色。

14.在屋子里讲话比在空旷的地方听起来响亮,是由于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不到_0.1秒_,使原声得以__加强_的缘故。

3

三、计算题(第1—3,每题5分,4—5题,每题6分,共27分)

1、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25米,若在45秒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撞击声30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注:第一次听到撞击声时开始计时) 25×29÷45×18=58

2、远处开来一列火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中传来的声音早2秒,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气温15℃,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米/秒)

X/340-X/5200=2 X=727 3.某人面对远处的山崖喊话,经过2.8秒听到回声。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求山崖与人之间的距离。

340×2.8÷2=476

4、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米处鸣笛,汽车沿直线向前行驶40米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气温是15℃,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t声=t车

S声/V声=S车/V车

(700米+700米-40米)/340米/秒=40米/V车

5、列车运行前方有一高大峭壁,司机鸣笛后1.2秒听到来自峭壁的回声,如果列车前进速度为72千米/时,则司机鸣笛时离峭壁多远?

V车=72千米/时=20米/秒

S车=V车×t=20米/秒×1.2秒=24米 t声=t车

S声/V声=S车/V车 (S+S-24米)/340米/秒=24米/20米/秒 S=216米。

第四篇:物理声现象教案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过程: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同水波进行对比。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回声:声音的反射

定义:声音遇到障碍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

就成了回声

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应用:测距离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 声音-------鼓膜震动--------听小骨震动-------听觉神经震动------大脑

人听到声音传导方式:

空气传导

传骨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_________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区别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音调高于2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音调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 声波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2、响度:声音的强弱(能量),强弱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

3、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由物体本身决结构材料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噪声的来源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减弱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

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引起鼓膜的振动 (声源发生处) (声音的传播过程) (人耳)

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

五、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

声现象

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C.音色 D.音量

2. 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 ) A.蝙蝠飞行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

3.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4.声音以声波方式经外耳道振动鼓膜,为了使鼓膜有效地传输声音,必须使鼓膜内外两侧的压力一致.当中耳腔内的压力与体外大气压的变化相同时,鼓膜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耳咽管连通了中耳腔与口腔,这种自然的生理结构起到平衡内外压力的作用。当人乘坐的飞机起飞时,为了防止鼓膜受损,应 ( ) A.张开嘴巴

B.张开嘴巴,同时用手捂住耳朵 C.闭紧嘴巴 D.都不需要

5.下列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的深度

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6.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 ( ) 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

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

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

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

7.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8.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小明将声源放人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9.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音体振幅的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 。

10.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11.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居民噪声。请你分别列举出一个工业噪声和一个交通噪声的实例。 工业噪声: 交通噪声:

l2.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l2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教案-《声现象》期中复习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期中复习《声现象》

【教案类型】新授课 【主备教师】 【复备时间】 月 日 【复备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授课班级】八( )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5.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难点:表征乐音的特性的三个要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目标展示:(见《导学案》)

三、知识梳理:

(一)声音是什么

1.声音的产生:物体的 产生声音,固体、 和 都可以成为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 、 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

3.声波与声能:声音是一种 ,它具有 。 4.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的最快,在 中次之,在 中最慢。空气中的声速大约为 m/s。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表示声音的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 。

2.音调:表示声音的 ,是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的, 越高,音调越 。 3.音色:反映声音的 ,音色与发声体的 、 有关。

(三)噪声及其控制 1.乐音与噪声的划分 (1)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由声源做 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声源做 振动产生的。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来源: 噪声、 噪声和 噪声等。

3.等级和危害: dB为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 dB以上,损伤听力。 4.控制途径:人们可以在 处、在 中和在 处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弱噪声。

第 1 页 共 3 页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 ,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 。

2.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波。

(1)特点: 、 、 等。 (2)应用:作为信息载体可用于 、 等;作为能量载体的可用于 、 、 等。

3.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

(1)特点:可以传得 ,很容易绕过 ,而且 。 (2)应用:可以用来预报 、 和监测 。

四、互动突破:

例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 ,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物体在 ,也能说明声音可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波能传递 。乒乓球起到作用是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例2: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只填对应序号)。

例3: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例4: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

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例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五、当堂训练:

1.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第 2 页 共 3 页

立德 践行 ◆ 慎教 善导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 B.次声波是传播速度小于340m/s的声波

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 D.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来调节音调高低的 4.唐诗《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 。(写出两点)

六、课后作业:(见《导学案》) 【教学后记】

第 3 页 共 3 页

上一篇:村党建工作三年规划下一篇:场地临时出租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