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

2023-01-29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中的主要因素, 正确防治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是降低头位难产的关键。我院从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通过对100例产妇适时采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将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转至枕前位, 使头位难产转为顺产,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无妊娠合并症的头位难产产妇150例, 根据孕妇及其家属意愿分为2组, 一组为观察组, 另一组为对照组, 观察组100例, 对照组50例, 孕妇年龄均为20~42岁, 且为单胎。

1.2 操作方法

观察组产妇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外阴, 有尿潴留者先行导尿。在宫缩间隙期, 术者将示指及中指伸入宫腔内夹住胎头, 如在宫颈口扩张近开全或开全以后, 则用拇指及四指自然分开握住胎头, 在宫缩时缓慢旋转, 同时加强宫缩, 并嘱孕妇缓慢向下屏气以利于胎头下降, 便于固定, 防止胎头回转。宫缩消失后手不抽回, 等待下次宫缩时再轻轻旋转, 经过2~3次宫缩后, 胎头固定于枕前位时再将手抽出。LOT逆时针旋转45°、LOP逆时针旋转135°、ROT顺时针旋转45°、ROP顺时针旋转135°。对照组采用自然生产。

1.3 徒手旋转胎头指征

(1) 胎膜早破; (2) 无明显头盆不称 (头盆评分>7分) , 除外骨盆狭窄、畸形、额位、颜面位等; (3) 胎儿宫内情况良好, 无胎儿宫内窘迫; (4) 出现活跃期延长或阻滞; (5) 阴道检查发现胎方位为枕后位或枕横位, 且胎儿颅骨无重叠变形。

1.4 注意事项

(1) 密切观察胎心情况, 如有一过性胎心改变, 可能与胎头受压致迷走神经兴奋有关, 予以吸氧可以纠正;如出现胎儿宫内窘迫, 应停止操作, 予以吸氧、左侧卧位、静推产科新三联 (10%葡萄糖液40mL+维生素C 0.5g+地塞米松10mg) 并根据宫口扩张情况, 权衡利弊, 果断采取剖宫产或经阴道助产结束分娩。 (2) 旋转胎头感觉胎头紧贴骨盆不易转动时, 可将胎头轻轻上推, 感觉胎头较松动时再旋转。 (3) 如果胎头未衔接或需上托胎头旋转时, 应注意抬高孕妇臀部以防脐带脱垂。 (4) 操作时, 切忌使用暴力, 尤其对巨大儿进行徒手旋转时更应该谨慎。 (5) 一次转位不成功可以再试, 但不可以勉强。

1.5 评价标准

胎儿经阴道自然分娩者为成功, 需胎吸或产钳助产或剖宫产者为失败。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x-±s) 表示,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 (%) 表示, 2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分别为22%及86%,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观察组100例经徒手旋转胎头后, 78例胎儿经阴道自然分娩, 转位成功率为78% (78/100) 。22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转位失败率为22% (22/100) 。

2.2 2组产妇平均总产程、产后出血、产后病率比较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2组产妇在产后出血、产后病率发生率及平均总产程上,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分娩过程中, 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 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旋转135°或90°, 转成枕前位自然分娩。凡正式临产后, 经充分试产 (积极处理, 产程仍无进展) 当分娩以任何方式结束时, 不论胎头在骨盆的哪一个平面上, 只有其胎头仍持续于枕后位、枕横位者, 即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

近年来, 由于各地围产保健三级网络的建立, 臀位及横位均明显减少, 头位难产的发生率显著提高。而胎头位置异常又是头位难产形成原因中的首位。据文献报道, 胎位位置异常占剖宫产指征中的85%, 而其中持续性枕后位及持续性枕横位又各占36%及32%[1]。故正确处理、降低枕后位和枕横位的发生率是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的关键。

枕后位、枕横位造成胎儿内旋转及下降困难, 形成头盆不称。旋转胎头至枕前位, 有利于胎头俯屈, 使胎头通过骨盆的经线缩小, 产程可以顺利进展。汪炼报道, 对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实行手法旋转至枕前位的成功率为84.1%[2], 而曹玉莲报道为76.9%[3]。我院对观察组100例实行手法旋转成功率达78%, 与文献报道相近。本组观察显示, 观察组徒手旋转胎头后使产程缩短, 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及产后病率, 减少产妇痛苦, 使难产变为顺产, 降低剖宫产率。

胎头内旋转动作是伴随胎头下降来完成。宫口扩张<4cm之前胎头处于下降的潜伏期, 还不到内旋转时机, 此时宫口不大也可给操作带来难度;宫口开全或近开全胎头过低, 紧嵌于阴道内形成产瘤, 骨缝不易查清, 给手法旋转带来一定难度。曾有学者[4]提出宫口开大4cm后手法旋转较合适。我们认为, 宫口扩张6~7cm, 先露在坐骨棘水平至棘下1~1.5cm时行手法旋转较为宜转位成功率高。

徒手旋转胎头是纠正头位难产的简单、方便的措施, 具有安全、有效、易掌握等优点;但若转位失败, 并且出现胎头水肿增加, 颅骨重叠加重, 颅骨重叠加重, 应及时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 以免拖延产程, 延误处理, 使胎头在盆底受压时间延长, 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 并使胎头对阴道壁过久压迫, 造成水肿, 使会阴裂伤、生殖道瘘等发生率增加, 徒然增加对母儿的不必要的危害。

摘要:目的 分析徒手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方法 对100例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施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100例胎头位置异常经徒手旋转成功经阴道分娩78例, 成功率78%。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产后病率、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结论 徒手旋转胎头是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纠正头位难产的措施, 可缩短产程, 减少产妇痛苦, 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徒手旋转,头位难产,阴道分娩

参考文献

[1] 凌萝达.头位难产[M].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 1990.

[2] 汪炼.徒手纠正异常胎头位置降低头位难产101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3, 9 (5) :261.

[3] 曹玉莲.徒手旋转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4, 10 (4) :211.

[4] 顾美群, 王沿渊.手法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55例体会[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5, 11 (1) :24.

上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茶文化及其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汉中茶产业调研为例下一篇:浅谈小学低年级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