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2022-05-12

第一篇: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论文

山区公路弯道路段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摘要:通过对我国2002-2011年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四项指标的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受伤强度变化特性以及交通事故死亡强度变化特性。

关键词:山区公路,弯道路段,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我国历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显示,弯道路段交通事故所占比例较小,但从事故的严重程度来看,却要远高于平直路段。为了更好的认识弯道路段交通事故的严重性,论文用弯道路段死亡强度和受伤强度这两个指标同平直路段对应指标的比较,来反映弯道路段交通事故的严重性。其中死亡强度是指每百起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受伤强度是指每百起交通事故的受伤人数。

1 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四项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弯道路段总体的安全状况及变化特性,本文统计了我国近年来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发生情况,具体交通事故四项绝对指标如表1所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对曲线半径的规定,把弯道半径大于第3.0.14条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的定义为一般弯,而弯道半径小于第3.0.14条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的定义为急弯[55],将弯道分为一般弯、急弯、一般弯坡、急弯陡坡、一般坡急弯及一般弯陡坡六种类型。为了研究方便,论文沿用这种分类。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弯道路段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四项数据呈整体下降趋势,但要引起注意的是2011年四项数据有上升的趋势。

2 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受伤强度变化特性分析

表2是近年来我国弯道路段和平直路段交通事故受伤强度统计表,图2是近年来我国弯道路段和平直路段交通事故受伤强度变化趋势图。其中受伤强度差是指弯道路段交通事故的受伤强度与平直路段交通事故的受伤强度的差值。

由表2和图2可以看出,弯道路段和平直路段交通事故受伤强度指标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弯道路段交通事故的受伤强度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2008年之后表现出小幅的下降趋势。平直路段交通事故的受伤强度也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2008年之后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从受伤强度差来看,弯道路段交通事故的受伤强度明显高于平直路段,但受伤强度差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两者的差距有变小的可能。

3 弯道路段交通事故死亡强度变化特性分析

表3是近年来我国弯道路段和平直路段交通事故死亡强度统计表,图3是近年来我国弯道路段和平直路段交通事故死亡强度变化趋势图。其中死亡强度差是指弯道路段交通事故死亡强度与平直路段交通事故死亡强度的差值。

由表3和图3可以看出,弯道路段和平直路段交通事故死亡强度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平直路段的交通事故死亡强度在2008年之后基本维持在每百起交通事故死亡28人左右,而弯道路段交通事故死亡强度仍在不断变大,有继续增长的趋势。从死亡强度差来看,弯道路段交通事故的死亡强度高于平直路段,而且两者的差距基本保持在每百起交通事故相差10人左右。

综上分析,虽然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保持平稳,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态势得到了有力遏制,但事故伤亡强度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弯道路段交通事故的伤亡强度明显地大于平直路段,是公路安全治理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郑安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与改善对策[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 .105-108

[2] 严新平,黄合来,马明.美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研究热点[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27(5).1-9

[3]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11年度)[R].北京.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2

[4] 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 陈金山,常宇,郭建钢等.我国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14-16

作者:吴赵武

第二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及交通事故管理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是关系人们生命财产的重大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分析以及探讨对如何加强交通事故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事故管理

【收稿日期】2006-02-07

【作者简介】高军刚(1973- ),福建省交通规划办公室统计师。

交通是现代城市经济生活、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问题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一、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公路交通事故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都居世界第一。2003年我国万车死亡率达到10.8人,是日本2000年的10.7倍,是德国2000年的7.6倍,强烈扰乱了人们的生活,严重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1995年到2003年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如图1和图2。可见,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力争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1历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次数图

图2历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图

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协调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性。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失去平衡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各种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率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2。63%。可见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提高交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图3:引起交通事故的人为因素结构图

其次,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道路状况不良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汽车的制动、灯光和轮胎状况不良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道路狭窄或者破损、交通拥挤以及人车混行也常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也比较小,85%以上的公路都是三级及三级以下的低等级公路。从道路设计来看,道路的线形、视距、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超高、加宽等都不符合规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软、坡度过大,视线不良等状况。这写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据统计,由于道路不良诱发的交通事故当中,路面光滑所占比重最大,占道路因素的48。58%,其次,非法占用挖掘道路为10。28%,视距不够占8。39%,路拱不符占1。08%,其他29。78%。

图4:道路不良诱发交通事故结构图

最后,道路交通环境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道路交通环境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安全设施、噪音污染和天气气候等,以及交通管理。许多没有设置完善交通标志及安全设施的路段容易造成驾驶员对道路安全警戒意识的松懈,从而使得实际道路安全保证低,事故更为严重。噪声和天气气候也对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比如在雨雪天、雾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安全系数会随之下降。此外,目前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安全体制还不够健全,管理条块分割和冲突现象仍然存在,道路交通管理和路政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主题,保障人民交通安全是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一方面我们应该从预防交通事故,改善交通现状着手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我们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的管理,对交通事故机理的深入研究也是不容忽视的。过去交通事故的相关文件通常以非数字化的形式予以编辑和保存给交通事故数据的查找和分析带来很多不便。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管理方面的应用,我们可以数字化存储城市交通事故数据,更加灵活方便的进行交通事故分析和管理。

目前先进的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管理方法是采用GIS系统来存储城市交通事故数据,并根据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属性特征,研究事故的成因,最后将城市区域按危险等级进行分类。采用GIS技术可以为道路交通管理、事故分析、事故预防、交通规划与决策等提供一个技术先进有效的手段。GIS系統集成技术是指利用通用开发平台与GIS混合编程开发出的GIS应用系统。目前GIS系统集成应用开发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GIS提供的二次开发语言,采用OLE自动化技术混合编程,另一种采用组建开发方式,将GIS系统提供的组件作为通用开发平台的控件使用。

在采用GIS系统集成技术进行交通事故管理时,首先要建立事故分析模型。事故分析模型的建立是在参考多年交通事故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黑段、黑点鉴别模型及路网安全评价指标。黑段就是指道路中的某一段的事故鉴别指数大于整个道路的平均鉴别指数,则认为该路段为危险路段。黑点指某路口的事故鉴别指数大于整个路网中路口的平均鉴别指数,则该路口为危险路口。路网安全评价是当道路事故率大于路网中各道路临界事故率时,则认定该道路为危险路段。

其次,进行系统设计和功能设计。准备1:2000比例尺市区地图满足GPS定位要求。地图图层可以分为事故地点分布、交通道路路网、交叉路口、公交线路路网、市内建筑、行政区划等。并建立起相应的空间属性数据库。然后,明确定义收集的事故信息来确保系统分析的完整性。在功能设计上主要完成系统参数设置、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并提供交通事故信息查询统计和分析以及数据录入及地图维护。

采用GIS技术实现交通道路事故分析、事故信息统计查询具有分析结果一目了然、操作方便可靠等特点,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方向。我们在进行城市交通事故管理中应该充分利用GIS系统的强大功能,加强事故分析,尤其是事故预测预报功能,为城市交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更加实时科学的技术支持。

三、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是关系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城市道路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应当在充分认识城市交通安全现状,深入分析城市交通安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因地制宜的设计科学有效的城市交通事故信息系统,以全面加强交通事故管理,有效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1996~2004)[Z].

[2]陈宽民,王玉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3,3(1).

[3]杜心全.交通事故多发地点鉴别标准与方法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5).

[4]罗石贵,周伟.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定方法探讨[J].西安公路大学学报,1999,19(1).

[5]张梨.GIS集成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学报,1996,51(4).

作者:高军刚

第三篇:关于交通事故责任承担问题的价值分析

摘 要: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中可以得知法律对不同的责任主体规定了不同的归责原则。其中对机动车实行严格责任原则体现了立法者突出尊重和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权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同时也体现出了法对公平、正義、秩序等基本价值的追求。

关键词:公平;正义;秩序

一、关于价值及价值选择

“价值”这个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本人认为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的具体应用,法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所追求的价值,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法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总的来说,法律的基本价值包括自由、正义和秩序,法的一般价值则包括效率、利益等。当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一般采取以下原则进行处理:一是价值位阶原则,又称价值排序原则,是指当不同位阶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按照位阶顺序来确定何者应予优先适用,在先的价值优于在后的价值。法的基本价值一般由于法的一般价值,而在法的基本价值之内,自由价值优于法的正义价值和秩序价值,正义价值优于法的秩序价值。二是个案平衡原则,强调的是当处于同一位阶上的法的价值发生冲突时,必须综合考虑主体之间的特殊情形、需求和利益,使得个案的解决适当兼顾双方的利益。三是比例原则,是指为保护某一优越的法律利益而不得不侵害另一法律利益时不得逾越为此目的所必要的限度。也就是说,即使某种法律利益的实现必须以其他法律利益的损害为代价,也应当使这种损害减低到最低限度。四是功利主义原则,由英国法学家边沁创立,强调人们无论是在心理还是行为上一般都有避苦求乐、趋利避害的倾向,因此,在遇到价值冲突时,人们必须考虑利害关系并依照此原则进行评价、定位和取舍。

二、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实行严格责任原则的价值分析

立法者制定法律的过程也就是对法的价值进行衡量、评价和取舍的过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严格责任原则主要体现了法的正义价值、秩序价值和安全价值。

(一)正义价值分析。罗尔斯曾经说过:“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一种理论,无论多么精致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或修正;同样,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正义一般可以划分为个别正义与一般正义,相对正义与绝对正义,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其中后两种正义划分更具有现实意义。实质正义是指法律在确定人们的实体权利义务时所要遵循的价值标准,如公平、合理等。形式正义则是指法律在适用上的正当性,即严格依法办事,“同样情况同样对待”或“类似情况类似处理”是法律形式正义的经典描述。法的正义价值主要体现在合理分配权利义务、对违反法定义务者可以法律责任以及赔偿受害者的损失以恢复正义。判断一项法律制度或法律规定是否正义的标准有:首先,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没有平等,正义就没有存在的依据。其次,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配置是否相当,再次,过程是否公开,最后,程序是否合法且合理。法律规定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实行严格责任原则符合法的实质正义标准。我国人口众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日益富裕,私家车等机动车的数量日益增多,但由于机动车驾驶员的素质以及机动车的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道路通行条件的不完备,行人或非机动车在行使过程中就难免出现一些轻微的违规现象。此种情形下机动车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谨慎驾驶义务就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果实行过错责任原则,那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违反交通规则现象的发生,保证交通秩序的正常运行,符合法律的形式正义,但也可能会出现“撞死白撞”的现象。在这种情形下法律传递的信息就是秩序比人的生命更重要。然而,人的生命是无法被取代的,法律的最高价值是自由,而自由是以人生命的存在为前提的,连对人最基本的生命健康都无法给予保证的法律更不会保障自由的实现。这样的法律虽然符合形式正义的要求,却不符合实质正义的标准。因此,当人的生命健康价值与秩序价值发生冲突时,处于较高位阶的生命价值就优先受到保护。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实行严格责任原则,是法对人的生命价值与社会的秩序价值两种价值进行平衡、选择的结果,反映了法对实质正义价值的追求。(二)秩序价值分析。所谓秩序,“意指在自然过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这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从杂乱无章的混乱状态到依靠习惯和道德、法律来约束人们行为的井然有序的一个发展过程。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已成为当代国家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式。必要的法律秩序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严格责任原则虽然重在强调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但是目的却是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实行严格责任原则可以使机动车驾驶人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更加谨慎地履行交通驾驶中的注意义务,这对于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安全价值分析。英国学者霍布斯有一句名言,即“人民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这充分说明了安全作为法律基础性价值之一的重要地位,即有助于使人们享有诸如生命、财产、自由与和平等等其他价值的状况稳定化并尽可能地使之继续下去。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突出保证人的生命和健康权本身就说明了法对人生命安全的一种保护,体现了法的安全价值。

结束语:一个社会越发达,所表现出的社会关系也就越复杂。法律作为解决社会冲突、分配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在对各种利益进行平衡、选择的过程中应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而做出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判决以保证整个社会的有效运行。只有这样,一部法律才是正义的、维护绝大多人利益的法律。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作者简介:何贵霞,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09级民商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71页。

【3】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作者:何贵霞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创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