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2024-04-15

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共8篇)

篇1: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修水交警“五强化”落实辖区道路交通安全

九江新闻网讯(陈水)党的“十七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修水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按照上级公安交警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奋战七十天,集中整治交通秩序的活动中,突出城区集镇、干线公路、旅游景点、边远山区四个重点路段,狠抓“五个”强化,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维护辖区交通安全平安稳定。

一是落实“八个一”措施,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印发一批宣传单、张贴一批集中整治公告、制作一批永久性宣传牌、翻录下发一批宣传光碟、组织一次交通安全事故残骸图片展、曝光一批交通违法行为、上好一堂学生交通安全课、办好一期安全驾驶学习班等“八个一”的宣传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是突出“七车”重点,强化源头管理。根据辖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始终把校(园)车、摩托车、客运车、公交车、工程车、危险物品运输车、机关单位公车作为工作的重点,全面清理排查,对本年度发生了一次以上一般交通事故的一律下发安全提醒通知书,发生两次上以一般交通事故的举办交通安全培训班,发生一次负主要责任重大交通事故的一律暂停驾车。对学校、幼儿接送车,客运车,公交车,单位公车,危险物品运输车,逐车检验,逐人审核驾驶资质,逐单位、逐驾驶员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严禁工程车在城区集镇、干线公路上行驶。

三是严格“六大”隐患排查,强化整改措施到位。对辖区内傍山临水和三级以下公路险道、易发生山体滑坡,路面蹋陷险段、事故多发黑点路段、危桥、平面交*路口、旅游景点等“六大”隐患路段,建立所在地乡镇、交警中队排查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由县交通安全领导小组下发通知书,责成路权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对一时无法整改到位的一律设立安全提醒标志或实行交通管制。四是主攻“五类”违法行为,强化集中整治。突出机动车“三无”、驾驶机动车“三超”、“三乱”和酒后驾驶、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五类”交通违法行为,加大整治力度,提高路面管控密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扣车的扣车、该扣证的扣证、该记分的记分、该罚款的罚款、该拘留的拘留,保持严格依法管理的态势。

五是把握“四种”对相,强化事故回访。在全面清理分析近两年来所发生交通事故的基础上,对交通事故逃逸案久侦未破、事故赔偿因故暂未到位、事故调解未达成一致意见、因事故造成家庭困难的“四种”交通事故受害人,实行优先回访,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群众暂时困难。以达到息诉停访,严防国庆假日和“十七大”期间引发群众申诉上防事件,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目的。

篇2: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工作总结

2012年春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根据省、市交通管理部门的安排部署,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为中心,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客为主、优质便捷”的指导原则,从元月8日开始,2月16日结束,共计40天。为了保证2012年春运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广大群众平安回家过年,景泰交警大队不等不靠,及早动手,精心部署,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工作措施,全力做好2012年春运工作。确保全县人民群众平安、畅通出行,确保辖区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省、市等上级部门2012年春运工作安排文件下发后,大队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全体民警及协管员学习传达文件,召开队务会议,专题研究春运工作,初步制定出符合辖区实际的春运工作计划。随后,大队积极向县公安局、县政府汇报开展2012年春运工作计划。县政府高度重视春运工作,成立由安监、公安、交通、城建、运管、公路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协调辖区春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力量,层层动员部署,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元月7日,大队会同安监、运管、安全、公安等部门,在景泰县委大会议室隆重召开全县春运安全保障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县各单位车辆管理人员、县属各运输企业和参加春运单位的负责人150人。会上,县上领导做了动员讲话,详细部署了春运期间各项工作,在景泰交警大队的牵头下,与企业负责人签订春运安全责任书159 份,要求企业和驾驶人员签订责任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确保责任层层落实。

二、严把临检关口,夯实春运基础

1月4日至1月7日,大队对辖区参加春运的7座以上营运性客车,在督促客运企业进行维护保养的基础上,全部进行了临时检验。建立春运车辆安全技术台帐,逐车检查转向、制动、防滑、灯光等安全设施,逐车详细登记记录。对不具备营运资格的客车,车辆到期未进行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安全技术性能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非法变更车辆登记项目的,已达到国家规定强制报废标准的客车,一律不准参加春运。根据方案要求,一年内发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负有同等以上责任、上一个记分周期内交通违法记满12分、驾驶证超过有效期、驾驶证被依法扣留或注销、驾驶人仍在实习期内、未按规定参加驾驶证定期审验的驾驶员,禁止其参加春运,并将审核情况通报所在单位、运管部门和客运车站。在今年春运车辆和驾驶员检审工作中,大队明确规定实行责任制,车辆临检由主管领导把关,专人检审,谁检审,谁签字,谁负责,对检审合格的,一律当场签章;并对春运车辆和驾驶员认真填表造册,详实登记存档,便于以后进行核查。据统计,今年大队检验七座以上客运车辆139辆,春审合格驾驶员198名,大队与参加春运的全部车主与驾驶员都逐一签定了春运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对未参加春运动员大队的客运车主及驾驶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培训,学习期满后,方可参加春运。

三、深入推进“三超一疲劳”专项整治,全面加强路面管控 为确保春运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景泰交警大队出重拳、下狠力,团结一致,迎难而上,按照支队部署,科学合理部署路面勤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确保对重点路段、时段、区域的巡逻管控密度和力度,深入推进“三超一疲劳”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格查处重点车辆和驾驶人的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切实形成严管氛围,全面加强路面管控,全力以赴筑牢春运道路交通安全防线,确保春运期间道路交通秩序平稳有序。

一是做好春运交通服务站和临时执勤点工作。1月8日,大水闸市际春运服务站、上沙沃省际春运服务站和城区临时执勤点全面启动,严格落实24小时勤务,对7座以上客车实行逢车必查,逐车登记制度。将过境客运车辆、旅游包车、农村班线客运车辆、接送学生车辆超速行驶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作为当前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的重中之重,运用上沙沃固定雷达测速点、流动测速车等高科技手段实行全天候监控,不给违法超速行为有可乘之机,切实消除不安全隐患。科学统筹安排中队警力,加大管控力度,确保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事故多发区有足够警力参与

4确保省道干线不失管、不失控,狠抓客车超员、货车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查处,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据统计:春运期间,大队共出动警力580人(次),警车275台(次),查处各种违法行为68起,其中超速行驶13起,客车超员1起,无证驾驶8起,酒后驾驶2起,醉酒驾驶1人,故意遮挡号牌31起,行政拘留1人。

四、广泛开展舆论宣传,营造春运交通安全氛围

1月8日,大队在景泰县城大十字,隆重举行了2012年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启动日活动,在活动现场设立春运交通安全宣传台,给群众讲解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常识,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和问题,热情向群众宣传《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和相关道路交通法规,给过往行人和春运车辆驾驶员发放《春运道路交通安全提示》5000份。倡议大家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做交通安全文明的使者,人人都要多一份文明,多一份安全,多一份秩序,多一份和谐。在上沙沃中队、城区、喜泉三个春运服务站,设立临时宣传点,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春运交通安全宣传资料等方式,重点向农村群众和过往驾驶人员宣传文明出行,平安出行的重要意义。以“平安出行,和谐春运”为主题,积极开展了6次声势浩大的春运主题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连续深入客运场站、客运企业、春运交通服务站、临时执勤点、向参加春运的司乘人员和群众发放《条例》1500份,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6000份,上交通安全教育培训课6次,展出宣传展板12面,播放宣传片7场次,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在景泰县电视台、广播电台设立专栏,通过QQ群、微博、微信、群发短信等方式大力宣传春运出行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保宣传效果横向到边,纵向到面,为春运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了浓厚的气氛。

据统计,春运期间,大队共出动宣传车22台(次),悬挂横幅66幅,张贴宣传标语332张,群发短信发布天气状况和交管最新动态750条,设立《和谐春运》电视专栏1个,设立《回家路上,我们守望平安》广播专栏1个,组织召开驾驶员春运动员会1场(次),播放“平安出行,和谐春运”VCD光盘26场(次),大队组织民警上路散发宣传材料50000余份。

从总体来看,春运期间,城区乱停乱放、闯红灯、随意调头等交通违法行为大幅度减少,长途客运车辆都能做到按时按点发车,未发生旅客拥挤和滞留的现象,客运秩序良好。据统计:春运期间,辖区发生标准以上道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1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元。

篇3:辖区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本文根据系统工程原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某市安监局2001-2009年之间查处的工矿商贸类死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揭示该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成因,探讨其规律,分析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预防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对策措施。

1 某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2001-2009年间,某市安监局共查处工矿商贸类死亡事故103起,死亡120人,较大事故3起,死亡10人,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其中建筑施工死亡事故47起,占事故总数的45.6%,死亡57人,占死亡总人数47.5%,较大事故2起,死亡7人。

如趋势图1、2所示,在近九年中,该市发生的工矿商贸类死亡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并没有随年份产生一定规律的趋势,而是呈现偶然性,相同的,建筑行业死亡事故和人数也没有呈现具体的规律性。2003年到2005年,该市安全生产死亡事故达到高峰,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号令)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52号令),在此大背景下,该市所在省份发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5年建设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又针对性的发布《关于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本市也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大力整顿、加强监管,有效的遏制了事故的发生,到2007年全市安全生产死亡事故达到较低水平。近两年,安全形势又急剧恶化,2009年死亡事故又达到高峰。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建筑施工死亡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占每年总事故数和总死亡人数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09年,建筑死亡事故数占到了该年总事故数的77%,建筑死亡人数所占比重更是达到了82%。可以说,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是该市安全生产大环境的基础,更是政府监管的重中之重。

2 建筑施工死亡事故致因统计分析

2.1 事故类别统计分析

在对该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统计得出,高处坠落事故22起,占46%;触电事故5起,占11%;坍塌事故8起,占17%;物体打击事故6起,占13%;机械伤害事故2起,占4%;其他事故4起,占9%,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中传统的“五大伤害” :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以及机械伤害仍然是该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主要类别,是今后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1]。

此次统计中,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类型有:因被蹬踏物材质强度不够,突然断裂;高处作业移动位置时,踏空、失稳;高处作业时,由于站位不当或操作失误被移动的物体碰撞坠落等。主要原因有:作业人员缺乏高处作业安全技术知识,安全意识淡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设施设备不健全等。

坍塌事故的主要类型在此次统计中有:脚手架坍塌、拆除工程坍塌和建筑物及构筑物坍塌,都为低层建筑。主要原因有:施工前未进行安全设计;设计有缺陷或未按设计方案实施和使用。

物体打击事故的类型在此次统计中主要有两类:一是在高空作业中,由于工具零件、砖瓦等物从高空掉落伤人;二是起重吊装、拆装过程中发生物体打击。

在此次统计中,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中安全措施不落实,安装不符合要求;非电工人员任意处理电气事务;现场监管不善;人为蛮干导致事故[2]。

2.2 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日本学者北川彻三将引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分为6类:(1)技术原因,包括建筑物机械设计不良、检修保养不好、作业标准不合理等;(2)教育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错误理解安全规程、不良习惯和检验不足等;(3)身体原因;(4)精神原因,包括态度不良、感觉上的缺陷、性格缺陷等;(5)管理原因;(6)其他基础原因,包括社会、历史和自然原因等[3]。

在此次统计的建筑施工死亡事故中,与技术原因有关的事故有15起,占总事故数的31.9%,其中主要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和作业标准不合理所导致;与教育原因有关的事故有28起,占总事故数的59.6%,其中主要为施工人员缺乏必需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不彻底导致;与员工精神原因有关的事故有11起,占总事故数的23.4%,主要为员工态度方面对于安全的不重视或是性格方面莽撞、冲动而导致盲目蛮干引发事故;与管理原因有关的事故达37起,占总事故数的78.7%,其中主要是事故现场安全管理形同虚设、混乱不堪,甚至无人监管所导致;另外,与员工身体原因有关的事故0起,与其他基础原因有关的事故有2起,主要受当时天气情况影响。具体如图4所示。

2.3 施工工程承包形式统计分析

现今我国建筑行业大部分工程项目已初步形成了以施工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为骨干和依托的工程施工组织结构[4]。在此次统计该市的建筑死亡事故中,属于总承包形式的有16起,占34%;属于分包形式的有31起,占66%(图5)。

如2006年3月,某建设公司承建某高校教学楼工程,将其中的铝合金门窗安装项目分包给一家无资质和安全条件的公司,结果在安装过程中由于违章拆除脚手架连体墙件,致使脚手架整体失稳倒塌,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的惨重事故。可见,该市对于建筑项目分包的安全管理日趋重要。

2.4 死亡人员用工形式统计分析

在此次统计的建筑事故中,总死亡人数为57人,工程技术管理员工死亡10人,非工程技术管理员工死亡2人,而一般工人(农民工)死亡45人,占到总死亡人数的近80%(图6)。事故原因主要体现在农民工素质不足,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操作规程,侥幸、蛮干现象严重。因此,该市重视农民工的权益,加强对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势在必行。

3 某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及新建项目逐年增多,截止到2009年,该市建筑施工企业达到311家,完成产值近300亿元,同比增长17.2%;截止2010年上半年,该市建筑从业人员达12.2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2万人,农民工10万余人。

该市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也导致安全事故频发,通过以上对于建筑施工死亡事故致因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行业传统的“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以及机械伤害是该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主要类别;在事故原因方面,管理原因、教育原因、技术原因占据主导,施工企业对于安全培训、安全防护设施等投入不足,尤其对于农民工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对于施工现场易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点监管不够,甚至出现无人监管现象。

该市建筑工程分包项目的安全管理形势严峻,随着该市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大、投资大、施工难、技术要求高的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而这些工程大多采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的形式。然而目前,总承包方管理意识淡薄,易“以包代管”[5],同时,分包市场大量存在着违法分包、非法分包,非法挂靠,严重肢解工程[6],这些现象造成大量引入低素质劳动力,造成管理混乱,使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存在严重隐患。

建筑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工种繁杂,人员流动性大。该市非技术管理人员中,农民工占了绝大多数。单就用工形式而言,建筑企业对于技术管理人员要求严格,基本都会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和现场安全管理模式,而对于农民工的安全管理,一直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易疏忽点,也是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中劳务外包的现象普遍,分属不同劳务公司的农民工人数众多,流动性很大,难以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加上农民工整体素质偏低,安全意识淡薄,为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对安全投入太少,没有给农民工相应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同时,在农民工总量过剩的背景下,农民工总是被动选择工种,对工程情况缺乏了解[7],这些都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4 某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对策

根据该市建筑行业安全形势和近年建筑工程事故的统计,及对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分析,下面从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角度入手,提出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对策。

(1)加强政府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根据2010年国务院第15号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以及第23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全市范围内弘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深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并将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与企业安全目标管理、安全宣传培训、安全标准化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相结合;建立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将各类开发区、工业园、旧村改造工程安全管理依法纳入管理的轨道;在日常监管中,以建设各方参建主体安全行为和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为监管重点,健全巡查制度,建立巡查档案,增加突击检查的频率和力度。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的安全监管,目前全国统一的工程分包监督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因此该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在实际执法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管主体,重点加大对分包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强化基本建设程序及手续的严肃性,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无手续工程开工,取缔私自招投标、非法招用无资质施工队伍的状况,坚决杜绝施工单位违法分包、非法分包,非法挂靠;尤为要注意的是,时刻警惕和杜绝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2)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是企业自身,要不断提升施工企业整体素质[8]。要加大安全投入,坚持改善安全施工条件,提高安全施工水平;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系,搭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管理平台,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9]。加强对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力度,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结合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有关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有针对性的各类专项防范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存在的薄弱环节,严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易发生伤害[10]。如工程项目需进行劳务分包或专业分包,发包企业在发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选择资质健全,有一定实力的分包方,尤其要杜绝违法分包、转包、挂靠行为,并将分包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纳入其自身的制度中。

(3)注重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维护农民工权益

对于农民工的安全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要首先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和制度建设,坚持对农民工强制性、系统性的安全培训,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 的理念,给予建筑施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法律规定的一切社会保障,切实维护农民工的权益。

5 结语

本研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统计分析某市2001-2009年工矿商贸类安全生产死亡事故,通过统计图展现出该市安全生产状况;着重对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事故类型、事故原因、施工工程承包形式以及死亡人员的用工形式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显示该市建筑施工死亡事故的致因因素。再从某市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企业安全监管、建筑项目分包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农民工安全管理现状等角度分析该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并就政府宏观监管和企业自身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强化某市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丁传波,黄吉欣,方东平.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致因分析及对策[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8):77-82DING Chuan-bo,HUANG Ji-xin,FANG Dong-ping.Theaccident causation and treatment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of china[J].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4,37(8):77-82

[2]李坤宅.建筑施工安全资料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1-85

[3]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9,190-213

[4]丁红强.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0,(7)DING Hong-qiang.Analysis of subcontract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nagement[J].West-China ExplorationEngineering,2010,(7)

[5]潘海晓.浅析项目分包管理的现状及相应的对策[J].中国集体经,2008,(8)PAN Hai-xiao.Subcontract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manage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J].China Col-lective Economy,2008,(8)

[6]陈铭.建筑分包工程管理[J].企业导报,2009,(8):60-61CHEN ming.Subcontract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n-agement[J].Enterprise Guide,2009,(8):60-61

[7]黄明阳.浅谈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9,(11):58-60HUANG Ming-yang.On safety management of rural work-ers in building industry[J].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in Guangxi,2009,(11):58-60

[8]王红兵.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现状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0,36(2)WANG Hong-bing.Security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J].Shanxi Architecture,2010,36(2)

[9]唐春凯,杨一伟,崔维军.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建筑安全,2005,(7)TANG Chun-kai,YANG Yi-wei,CUI Wei-jun.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J].Construction Safety,2005,(7)

篇4:道路交通安全分析

关键词:交通安全人车辆道路环境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15-01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的交通安全形势相当严峻:交通参与者的道路安全意识淡薄;车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较差;道路的安全设施不足;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理和救护水平较低等。

1 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伤害导致的死亡人数在10万左右,受伤人数在40多万,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一,占全国生产安全死亡人数的80%以上。

1.1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1)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在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中,措施不当、不按规定让行、疏忽大意、纵向间距不够和超速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起数最多;

(2)二、三级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例较大;

(3)高速公路事故多发;

(4)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交通事故地区差异明显。我国交通事故地区差异明显,西部地区的万车死亡率明显高于东部,这与地质,气候等因素都有明显的关系。

1.2 道路安全状况变化的三个典型阶段

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以及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状况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典型阶段:快速增长、稳步回落、相对稳定三个典型阶段。

1.3 我国目前处于事故回落阶段

2003年是我国进入事故回落期的转折点,事故死亡总人数、万车死亡率自2003年以来连续下降。2004年我国的安全状况出现逐步趋于好转的势头。

2 人—车—路—环境交通安全系统

系统中,“人”主要包括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有高速公路以及一级路、二级路等,还包括城市道路;“环境”包括气候条件、沿途景观等。

2.1 人的交通特性

人是指驾驶员、行人、骑车人等诸多交通参与者。主要包括:对交通参与者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人的行为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安全行为特征。

驾驶员—— 交通强者

驾驶员特性:

①视觉特性: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大约80%以上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得的。主要包括视力与视野、适应与炫目等。视觉特性差的驾驶员易诱发交通事故。②心理特征:感觉与知觉、注意、情绪与情感以及性格与意志等多个方面。③影响驾驶安全性的一些典型行为:1)疲劳驾驶;2)饮酒;如饮酒会使人的色彩感觉功能降低,影响人的判断能力,记忆力降低,注意力下降,同时情绪也会变得不稳定。3)吸烟、药物等的影响 吸烟会分散注意力及观察力,此外也有诱发火灾的危险;服用药物后会产生眩晕、思睡等感觉。

2.2 车辆与交通安全

技术基础:

车辆仿真、设计、驾驶、碰撞等方面,以交通事故成因分析资料为依据;对所有试验设计、有关测定方法和技术手段,则应以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为研究基础。

①汽车制动安全性:有关资料表明,因汽车制动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40%左右。制动性差的汽车极易发生跑偏和侧滑,诱发交通事故。②汽车操纵稳定性:操纵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员指令的能力。(侧滑和侧翻)。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力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失去控制)。③汽车附属结构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汽车驾驶室结构,环境、驾驶信息显示以及驾驶灯光,安全转向柱,轮胎的性能,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的性能等都对交通安全有重大影响。

2.3 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

公路的研究主要包括公路适应车辆安全运行方面的几何条件、光线条件、安全防护、公路等级与功能划分、路面条件、附属工程技术条件等方面。

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公路安全设施、行人安全设施、残疾人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

道路安全通行条件:

(1)避免车辆驶离车道后发生事故。防止车辆驶出路面;车辆驶出路面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司乘人员,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具有“保护功能”的道路。

(2)良好的路面使用状况。

(3)合理的道路横断面组成和尺寸。

(4)科学设计的道路交叉口。

(5)路设计几何线形的一致性。

2.4 环境与交通安全

各种气候条件、地形、公路周边环境(社會环境、自然环境)、路况、交通流、混合交通、交通干扰等方面。

①道路景观的安全作用:绿化、路旁建筑以及照明等。绿化具有诱导视线、防眩、指路、沿线保护等安全功能;照明除了给人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外,还具有安全功能,可以指示道路方向、道路标记。②气候条件与交通安全:据统计,6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引起的。恶劣天气下路面的附着系数降低,驾驶员的视线受阻以及心理变化较大。

3 措施与对策

(1)建立政府主导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2)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立法。(3)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4)大力推广现代车辆安全技术。(5)改善道路安全环境。

强化执行力度,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有序推进组织机构调整,形成整体高效、运转良好的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事故预警和救助系统建设,完善交通事故急救体系。进一步健全由公安、消防、卫生、交通、保险、社会救助基金、紧急救援等部门共同组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联动机制。

依靠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高效、实用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二是以信息化推动交通安全管理现代化。三是构筑全国统一的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四是严格考试制度。

4 结语

正如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由人、车、路构成的动态系统一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必须综合考虑人、车、路三方面因素,系统分析,提出安全对策。其中,人的因素尤其应当引起重视。交通安全的关键在于人,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实际出发,在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经验和措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机动车驾驶员、普通民众的道路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云美萍,杨晓光,王岩.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A].交通与物流.第六届2006年交通运输领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

[2]牛学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篇5: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在于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形成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

(一)人的因素

交通是人类生存的四大根本需求之一,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所以说交通事故没有人的参与就谈不到交通事故。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人、行人等。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机会增加,另外,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的制约,交通事故发生基率自然增加。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虽有所改变,但在短期内难以有较大的转变,人们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1)从驾驶员方面分析。由于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使得安全驾驶技术水平总体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

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这5个因素。其中疏忽大意、措施不当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观察外界事物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有关,而超速行驶、违法超车、不按规定让行则主要是驾驶员主观上不遵守交通法规或过失造成的,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情绪不稳定,也会引发交通事故。

(2)从骑自行车人分析。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猛拐;对来往车辆观察不够或骑车追逐嬉戏等均可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3)从行人分析。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翻越护栏、横穿和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对突然行进的车辆反应迟缓、不知所措;不遵守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二)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

(三)道路因素

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

一。道路建设逐步加大,公路里程增加,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交通客货用量增加,道路结构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为道路交通安全

改善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自行车交通比率大,骑车者水平不一,个性不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这些无疑恶化着我国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

(四)经济因素

篇6: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

以来,我县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总体要求和部署,相继开展了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超限超载治理、排查事故多发点、清理马路市场和违章占道、道路行车秩序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严密道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促进和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有效遏制了全县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3起,死亡27人,受伤30人,直接经济损失13.423万元,与2003年相比,事故发生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上升145%,受伤人数下降30%,经济损失下降57%。

一、全县道路交通事故主要特点:

(一)从发生事故的道路类型分析,国道线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其中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33万元;省道线发生事故6起,占总数的18%,其中造成2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万元;县乡道路发生事故15起,占总数的45%,其中死亡14人,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3.6万元;乡镇内道路发生事故7起,占总数的21%,其中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93万元。

(二)从发生事故的日期分析,每月的17日事故发生最多,占总数的15%,每月1日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2%,每月的5日、7日、21日、24日发生事故占总数的6%。每星期五事故发生最多,全年11起,占总数的33%,星期一最少,全年2起,占总数的6%。

(三)从发生事故时的天气分析,晴天事故发生最多,共发20起,占总数的61%,雨天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5%,阴天和学天发生事故各占总数的12%。

(四)从发生事故的年龄段分析,21——25岁年龄段发生事故最多,为12起,占总数的36%;45岁以上发生事故8起,占总数的24%;26——30岁发生事故4起,占总数的12%;31——35岁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36——40岁发生事故1起,占总数的3%;41——45岁发生事故3起,占总数的9%。

(五)从交通方式分析,大客车发生事故1起,占总数的3%;大型货车发生事故4起,占总数的12%;小型客车发生事故12起,占总数的36%;小型货车发生事故5起,占总数的15%;农用三轮、拖拉机、摩托车发生事故11起,占总数的34%。

二、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部分机动车驾驶人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在行车中盲目自信或心存侥幸。部分个体驾驶员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挣钱驾驶老旧破车、病车上路,缺少定期维护和保养,超负荷运转,疲劳驾驶,超载超速行驶,强超强会,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违法变更车道等现象是机动车发生事故的主要隐患。

二是小型汽车数量增多,短驾龄驾驶人员增加,是造成小型汽车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从统计数据中可看出21——25岁年龄段的驾驶员为事故高发年龄段,该部分驾驶员缺少驾驶经验,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县私人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在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短驾龄人员的上路行车,加之当前一些驾校培训水平不高,对驾驶员的培训也只是注重驾驶技术的培训,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造成很多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带来了隐患,工作汇报《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析及对策》。

三是周未车辆人员外出频繁,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造成事故在周未时多发。另某些乡镇的赶集日也是事故高发日期。

四是机动三轮、农用车辆、摩托车无证驾驶、无牌上路、违章载人的现象突出,很多农民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不了解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就驾车上路,行车中对交通情况观察不够,预见性差,遇有情况时又不能采取得力措施,是造成农用车辆发生事故,甚至于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重要原因。

五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主要是公路和城镇道路上及新建公路上安全设施不齐全,道路通行能力差,部分路段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多。

三、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深化“五进”工作,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强大的宣传效应,在抚松电视台有线频道和无线频道黄金时段,插播“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警示录”;二是制作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宣传图板,由宣教人员在车站、广场、学校、厂企、村庄巡回展出;三是因地制宜,利用各个中小学校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踊跃参加道路交通安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在抚松大街、香江路上增设醒目的安全标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出行车辆和过往群众感知交通安全。

(二)认真调查研究,加强协调配合力度。认真对全县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分析排查,找出事故多发点、段及道路上的安全隐患,增设交通警示标志,规范标志标线。公安交警、公路、交通、工商等部门加强配合,共同制定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对道路安全实施标本兼治,并抓好落实。

(三)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路面交通管理。积极推进公路巡警勤务制度改革,加大交通违章查纠力度。在积极推进公路巡警勤务制度改革的同时,继续落实路段承包责任制,实行跨区联勤制度和民警管段、管片责任制等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路面管控能力和民警管事率,建立科学、高效、文明的交通勤务机制。

(四)继续加大“三超”和“三无”车辆的治理、力度。近两年来,我县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尤其是二轮摩托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对我县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大。加大对“三超”、“三无”车辆的治理力度,始终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是扭转“三超”、“三无”车辆交通事故率高发的一项有效措施。

(五)抓住事故发生的突出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农民、个体户和21——40岁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对这部分人的管理;二是合理调整勤务部署,加强对重点路段的管理,提高巡逻密度,减少事故的发生;三是合理安排管理时间,加强对重点日期、重点时段的管理,减少事故多发时段的交通事故。

(六)加大对马路市场和事故黑点的整治力度。交警、公路、交通、工商和有关乡镇密切配合,限期对马路市场和事故多发点段进行整治,消除事故隐患。

篇7: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长沙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特别是私家车的迅猛增长,导致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介绍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字:机动车保有量 道路交通事故

一、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截至2011年3月7日,长沙市的注册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一百万辆,达到119.36万辆,也就是说,目前长沙全市平均每6人拥有一台机动车。长沙市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昆明等城市之后第22个机动车保有量突破百万的城市,同时也是我国中部地区第3个机动车保有量突破百万的城市,这标志着长沙进入了汽车时代。但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流量迅猛增长,导致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长沙市2012年1-4月道路交通事故117起(其中:死亡事故14起、受伤事故95起、非伤亡事故8起),死亡17人,受伤150人,经济损失43.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事故11起,上升10.37%;减少死亡5人,下降22.72%;增加受伤24人,上升19.04%;增加经济损失17.2万元,上升64.4%。

二、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一)轻微交通事故多。据统计,长沙城区轻微交通事故(指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的,不涉及人员伤亡,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如仅车身前后保险杠,车灯,引擎盖,门窗,后视镜等外部部件损坏,车辆可以继续驾驶的)占到了事故总量的70%左右。

(二)绝大多数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交通违法而引起的。在交通事故构成原因中,因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违规占道行驶、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占79.39%。

(三)城中有些路段为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根据公布的数据,3月份城区交通事故报警排名前五位的路段分别是:二环线高桥路段(323次),远大路马王堆(197次),杨家山立交桥(109次),橘子洲大桥(92次),韶山路东塘(91次)。这五个路段已成为城区事故多发地段。

(四)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因交通违章造成的伤亡严重。由于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一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因自身不易受保护,很容易受到伤害。

三、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长沙市道路交通事故之所以呈现出以上特点,主要在于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元化

和复杂化的。因而只有通过对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才能发现形成这些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和道路及其他因素。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形成交通事故特点的原因。

(一)人的因素

人是道路交通安全的主体,包括所有使用道路者,如机动车驾驶员、乘车人、骑自行车人、行人等。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其中有的是因机动车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违章行驶、操作失误;有的是因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活动的频繁,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交通冲突机会增加,另外,由于人们受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的制约,人的自由度很大,可靠性与机械相比是很差的,交通事故发生基率自然增加。同时,人们的传统交通观念、出行习惯的沉积,人们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及其提高速度与快速发展的交通事业之间不协调,交通意识转变速度与道路交通的发展、机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管理的要求不协调,与交通管理的新技术、新手段不协调,这些也成为困扰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最为突出的就是机动车驾驶员引发的事故,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

(1)从驾驶员方面分析。近年来长沙市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以及增长速度过高,群体文化素质不高,驾校考试监管不严,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道德,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过程就是感觉,知觉,判断和操控等阶段不断循环的过程。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对这个过程有很大影响,其中视觉特性,反应特性和注意力特性最为重要。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等都会导致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和注意力特性下降,极易造成交通事故。驾驶员驾龄在2-

3、4-5年的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次数多,死亡人数多,而驾龄为1年的驾驶员人数在驾驶员总数中并不占优势,但造成损失的比例却是最大。所以驾龄越小驾驶技术水平越低,引发交通事故的概率就越大。驾驶员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等违规驾驶造成的事故最多。

(2)从行人分析。行人运动的随意性,再加上不少行人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而是翻越护栏、横穿和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突然行进的车辆反应迟缓、不知所措;不遵守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容易导致而交通事故。

(二)车辆因素

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长沙市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机动车安全配置水平比较低。尤其是经济型汽车安全配置更低,安全气囊、车轮驱动力控制、电子稳定装置、防撞、倒车雷达等安全装置,在经济型汽车上很少应用。我国车辆安全标准低和对车辆的管理不严格。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车辆安全标准较低。我国许多机动车厂商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一些机动车在设计时缺少安全上的考虑。同时,由于对车辆的管理不严格,一些人购买一些技术状况不好的车辆,有的人擅自改变车辆的构造和用途,有的对车辆长期使用,缺少维修。有些本地的不符合标准,安全技术检测状况差以及报废的车辆仍在行驶,有些个体户的出租车昼夜兼程,多

拉快跑,只用不修,导致车辆技术性能差,故障多,机件很容易失灵,引发交通事故。长沙市机动车拥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拥有量增加速度已大大超过了道路的增长速度,使得本来不宽裕的路面更是雪上加霜,使交通事故绝对数和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上升。

(三)道路因素

长沙市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直线路段过长,道路景观过于单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致使反应迟缓而肇事。有些路段汽车的转弯半径过小,易发生侧滑。驾驶员的行车视距过小,视野盲区过大;城市道路线形的骤变、“断背”曲线等线形的不良组合,易使驾驶员产生错觉,操作不当,酿成事故。道路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交通影响分析,缺乏足量配套的措施、交通管理措施、停车设施等,容易形成交通安全隐患。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速度,有的道路的设计要求与实际运行状况不协调;各地区道路线形、道路结构、道路设施不一。道路标志标线设置不科学、数量不足、设置不连续;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导致交通事故层出不穷。另外,长沙市城市道路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问题严重;,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无效交通如空驶出租车较多、私人车辆增加,这些无疑恶化着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四 对策及措施

(一)发展城市地铁。由于地铁是建设在底下,不会占用城市有限的道路空间。且地铁有着快速,安全,准时的特点,能够承担较大的人流,从而间接地减少城市道路上的车流和人流。有效缓解道路的交通压力,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道路安全管理,切实提高交通管理水平。要建立一个统一、权威的综合管理机构,同时要求各职能部门明确各自责任,各行其是,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对于一些问题要一致行动。同时,交通管理部门没有将道路安全管理纳入道路交通管理的全过程,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提高重视。在管理手段上,积极使用科技水平高、成本低、效果显著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三)深入开展整顿工作,坚决杜绝交通事故隐患。要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整顿工作。加强整顿,一方面要对交通秩序进行整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报废汽车、无牌无证车的检查和整顿,同时,加大对汽车安全性能的检查,以杜绝事故隐患。

(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真正提高安全意识。要采取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道路安全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加强对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以及其他人的宣传教育。同时,要开展经常性教育,强化教育的持续性和长效性,真正提高所有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五)应用高科技技术,提高车辆的防撞能力和智能化程度,有效的减少车辆的碰撞、追尾事故发生。

(六)加强事故多发路段的管理。在高峰时段内, 多发路段,应加大警力及人员安排, 有针对性地组织好交通流。同时, 完善道路照明设施, 对降低事故的发生, 提高行车安全性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汽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1

篇8: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对策

1 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

1.1 现代城市交通具有混合交通的特点

这是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分析其特点可发现, 因混合交通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到了总数的50%, 且其事故死亡率高达60%;无交通标志和无交通控制交通事故占总数的40%, 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0%.

1.2 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事故更加频繁

据统计, 上海、浙江、广东都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大了这些城市的客、货运量, 交通密集度大幅度提高, 导致这些区域的交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这也是交通事故增多的主要原因。

1.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 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和造成的死亡人数常年都是城市道路的1.5 倍和3 倍左右。值得注意的是, 高速交通事故的数量逐渐增多, 且其死亡率较高, 易引发连环交通事故, 危害性较大。

1.4 违章驾驶

驾驶员或公路上行走的人的违章行为极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这是导致我国交通事故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因交通参与者的违法行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90%.其中, 超过87%的交通事故都是因机动车辆驾驶人员经验不足或违规操作而引发的, 因行人的违规行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不足3%.此外, 通过分析可发现, 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包括疲劳驾驶、超载、驾驶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车辆的性能较差以及道路设计存在问题、道路标志不完善等。

2 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主要对策

2.1 改善公路设计, 以人为本

在道路设计中, 应适当学习国外道路设计的安全审计制度, 并积极监督道路的建设和管理过程。在公路设计评审阶段, 需要重点强调设计的人性化和合理化, 设计过程中应多以行车和用路者的需求为依据, 并分析交通的行进动态。此外, 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人员应重点考虑道路使用者的心理、生理特点, 设计要尽量与行车规律相符, 从而为交通安全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2.2 提升车辆自身的性能, 加强车辆维护

提升公路上行驶车辆的性能可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加强对车辆性能的监督和检测, 可确保车辆在道路行驶中的安全性, 避免因车辆存在问题而引发交通事故。因此, 应对运行车辆进行定期维护, 从而保证车辆的性能;不断完善相关的安全设施, 积极鼓励车辆安装自动限制装置、交通情报通信装置、自动监控装置;避免存在问题的车辆上路, 完善机动车辆的报废制度, 从制度上避免车辆“带病”行驶, 并完善机动车辆的荷载标准, 约束车辆的改装行为。

2.3 改善交通环境, 完善交通安全措施

当交通公路的硬件设施达到一定的标准后, 交通事故应对措施的制订方向应向软件转移。交通的软件环境主要指的是安全保护体系、安全标志等。在交通建设中, 应注重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且注意配套设施的建设。在道路设计中, 应做好标线、交通信号灯和可变信息牌的布置工作。在雪、雾霾、雨等天气中, 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会上升, 因此, 应制订相应的管制原则, 合理控制交通流量, 疏通道路上的车辆。在城市道路设计中, 应实现人车分流的目标, 合理规划交通线路, 科学控制道路的进口和出口。如果发现某条道路的车流量超出负荷, 则应采取限制交通流量的方式缓解交通压力, 避免引发交通事故。此外, 路段管理者在对流量进行调控时, 应及时将车流量信息传递至在道路中行驶的车辆, 并通过合理分析, 为车辆提供最佳的行驶路线, 从而确保交通顺畅, 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2.4 合理立法, 加强执法力度

在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治理过程中, 需要加强道路安全法规体系的安全建设。目前, 我国道路交通法规体系包含大量的法规法律, 且在其他交通管理文件中也有所体现, 这在我国交通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交通环境的变化, 需要适当调整交通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各地都要依据实际情况对车辆进行严格的管理, 相关单位应根据各地区的车辆报废标准开展报废工作, 严禁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在道路上行驶, 且禁止低速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加强对道路中基本设施的管理, 严惩破坏道路附属设施、非法占用车道的行为, 追求有肇事逃逸、救驾等行为的驾驶员的法律责任, 从而使道路交通的参与者认识到交通事故的严重性。

2.5 增强安全意识

在交通管理过程中, 相关单位应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了解交通管理的制度。具体而言, 应由各个部门与政府机构相互配合, 加大交通法规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驾驶员的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 使其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利用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等向广大群众宣传道路安全知识, 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 从而使道路参与者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此外, 在交通管理中, 还应增加对高新技术和科技的资金投入, 提高交通信息服务水平, 并建立应急抢救系统, 从而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和死亡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需要相关部门改善交通设计、加强车辆维护、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安全意识, 从而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韩向方, 李晓杰.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及交通安全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S1) .

[2]李伟楠, 王雪松.基于事故深度调查的城市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12) .

上一篇:二年级童话故事作文200字下一篇:一年级上期末家长会数学老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