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方言区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闽南语方言区范文

浅谈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共)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

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故称河洛语。闽南语又可称为“福佬话”,闽南方言的早期代表是泉州话,但随着现在厦门经济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让位给厦门话。但不得不说的是,泉州话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早期梨园戏仍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

不懂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外地人以及国外朋友可能会疑惑台湾话和闽南话是不是一样呢,毕竟听起来会有不同。这里主要的区别是音调的变化。台湾话发源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但是,台湾经过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本来的方言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外来语,以此跟原来的闽南话就会有差异。比如,香港人讲的粤语与广东人说的粤语,听起来就感觉会有明显差别。

粤语有自己特别的“粤语歌”。闽南语也有自己擅长的“闽南语歌”。虽然大部分闽南语歌大众可能并不熟悉。但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爱拼才会赢》,想必大众一定会很熟悉。这首1988年叶启田用闽南语所唱,1988年,正逢台湾经济低迷,台湾许多人因为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首歌的歌词极具时代特色,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前行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20世纪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曲词曲结合的特色,歌曲音乐旋律及结构的特点,以及歌曲的思想、精神内涵,认为其不仅代表了台湾闽南语歌曲柔媚、亲切的风格特色,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民族精神,突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首短小、典型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结构思维的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

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广泛是大众为之惊讶的。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

语言是文化的决定因素,对人类思维起制约作用。方言则是划分我国戏剧文化圈的决定因素。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划分,首先依据的便是方言。运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歌剧和用闽南方言对话的话剧,都按照这一标准划进这一戏剧文化圈。所包含的剧种主要有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潮剧、四平戏,闽南方言话剧与歌剧及偶戏,比如,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皮影戏等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成为戏曲“活化石”的“梨园戏”。梨园戏以其雍容典雅的音韵唱腔、曼妙多姿的舞步手势,深受当地民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其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一字多腔,唱词多为长短句形式,曲韵属古中州韵,用泉州话演唱。语言声调分七声,即除去声外,平、上、入三声分阴、阳。男女同腔同调,本嗓发声。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梨园戏历经岁月千年洗礼、洗尽铅华后仍如钻石般璀璨夺目,在以泉州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圈中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闽南语言的历史悠久,使用范围较广。但闽南语言的发扬与传播仍是让人担忧。我们在海峡两岸可看到,现在的父母对待教育孩子语言方面的学习上,普通话是第一顺位。不光是在海峡两岸,甚至是全中国,子女学习语言的顺序应该是汉语、英语,最后才是自己家乡本土语言。闽南语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有的家长甚至认为闽南语对学习汉语以及英语是有极大影响的。因此在子女面前刻意不讲方言,甚至告知子女经常说方言的弊大于利。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其他省的其他方言群里。而现在在网络上也经常会出现“不纯正”的闽南语,有的人还用半调子的闽南语的笑话。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的亲妹妹是湖北宜昌本土人,自她生下来到4岁,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自己家乡的方言。我认为这与父母这方面的语言教育不无关系,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时加留心,并加以引导和纠正。方言是一种文化,正确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并世世代代传下来。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根”不能断,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辈手里流失。语言文化并不只是供我们日常交流之用。在中国戏曲、戏剧方面的影响力也同样不可小觑。家长经常抱怨,向学校反映教师在日常上课当中运用当地方言或者自己家乡语言进行授课的行为,影响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并妨碍普通话和英语的学习。其实教师通过闽南语这样的方言教授学生,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还会帮助其学习中国文化及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在这种助力的推动下,学生更容易记住平常不易记住的公式以及不易理解的句子文章。有一项社会调查显示,运用方言讲课的课堂比用正正经经普通话讲课的课堂更生动有趣,而且当堂内容学生的吸收能力也比普通话授课的课堂更具有效果。利用闽南语授课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闽南语中有很多有趣的童谣,可以采用音乐、图片、动画等渲染手段,创设出一些列感兴趣的童谣情境,激发学生的语言体验和学说闽南语的兴趣。这就大大地保留和传承了闽南文化,所以现在的家长应该正式闽南语教育,而不是一味地防止自己的子女接受自己家乡语言的传承而怕“新”语言文化收到冲刷和影响。

第二篇:闽南方言与文化1

闽南方言与文化1-1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活

1 课堂时光

一、教学目标:

1. 感受闽南方言的趣味性,乐意学习方言,学会闽南方言中关于课程名称、星期、俗语的讲法;

2.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闽南方言童谣或故事《偶成》所蕴含的道理,或描写的意境,接触本土文化,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感受闽南的传统文化精神、道德风尚、行为规范,以及奇异的民俗风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会闽南方言中关于课程名称、星期、俗语的讲法;

2. 体会闽南方言童谣或故事《偶成》所蕴含的道理,激发学生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书本封面导入,认识新的课程

1. 封面上的人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的穿着? 2. 弄清楚《目录》,对书籍内容有大致了解。

(二)联系生活,了解学生情况

1.我们班谁是福建闽南人?有谁会说闽南话?平时和谁说最多? 2.你在老家又听到有趣的闽南话俗语吗? 3. 把你认为有趣的一句话用闽南语说给同桌听。 4. 生活中说闽南语给你什么感觉?

(三)学习课内知识

1. 听老师用闽南话读课本对话P10-11 2. 跟老师说一遍,并了解“拍算”和“了后”两个闽南词语的意思。 3. 用闽南语认识“功课表”

师:功课表上的哪些字跟平时不一样? 跟着老师试读。 4. 学习俗语“日时走抛抛,暝时守灯骹” “骹”jiao,字音的认识;

“走抛抛”意为“四处游荡,玩耍”,“守灯骹”到了晚上挑灯夜战。 理解句子意思: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指不合理安排时间的行为。 5. 读“规礼拜”

6. 看图听故事《偶成》:应该如何珍惜时间?

(四)作业布置:把今天学的闽南话跟家长说一说。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闽南方言词语谐音现象研究

摘 要

本文是关于闽南方言词语中谐音现象的研究,以闽南方言里的谐音现象作为语料,采用归纳、分类的研究方法,对这些谐音现象加以解释,分析它们出现的客观原因和实用价值,使人们对闽南文化的丰富性、独特性及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传承性有所了解。

关键词:闽南方言;闽南文化;谐音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research on homonym of Southern Min Dialect. By the methods of ind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ry to show the phenomenon of homonym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of it. The mainly purpose is to introduce Southern Min Dialect to people that from other areas, make them know more about Southern Min Dialect.

Key words: Southern Min Dialect; culture of Southern Min; homonym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目 录

前 言 .................................................... 4

一、方言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 .................................

3(一)一般的谐音歇后语 .................................. 5

(二)特殊的谐音歇后语 .................................. 6

二、方言名称中的谐音现象 ................................... 7

(一)菜肴名称中的谐音 .................................. 7

(二)人名中的谐音 ...................................... 7

(三)店名中的谐音 ...................................... 8

三、方言地区民风民俗中的谐音现象 ........................... 9

(一)习俗中的方言谐音崇拜 .............................. 9

(二)习俗中的方言谐音禁忌 ............................. 10 结 论 ................................................... 13 参考文献 .................................................. 13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闽南方言词语谐音现象研究

闽南方言属于汉语闽语的方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闽南方言的使用人数极其多,跨越的地域范围非常广。根据统计,全世界使用闽南语的人已经超过了六千万,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玉环、洞头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再加上,闽南方言的语音语调的独特性,方言地区文化特征的鲜明,让人们对这个中华民族众多方言中的一朵奇葩充满好奇。

谐音,是我国丰富的语音词汇中的一大特色,是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里一块瑰宝。它是人们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利用汉字的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从而实现表达出特殊语意的一种现象。“它的产生是古代语言崇拜的一种表现。古人认为语言与世界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具有能够赐福或除祸的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①可见,对于语言中谐音的应用是自古发展、延续至今的,深入人们的思想,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方面面都有谐音的身影。

“一般而言,操同一种方言的人,他们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都有其一致之处。因此方言研究对于了解民俗往往有很大的帮助。”②本文提取闽南方言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方言谐音现象,再加以归纳,意在向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展现闽南方言中的奥妙,尽可能多地让人们了解闽南方言地区的特色文化。

一、方言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泉州人称之为“五色话”。这是因歇后语形象生动,风趣诙谐,给人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感受。一般情况下,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 ①② 唐七元:《从各地方言的语音特点看谐音习俗的形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2月。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3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歇后语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来没有定论,因为有些歇后语一身就兼有多种性质,很难科学地对其进行分类,一般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下文所列的便是第二种歇后语:

(一)一般的谐音歇后语

这里说的一般的谐音歇后语,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社交状态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人们普遍接触得比较多。

1.尻川贴报纸——风车(封股):闽南方言中的“尻川”,实际上就是普通话中“屁股”的意思,而闽南方言中的“风车”与“封股”谐音,即“屁股贴报纸——封股”,意思是屁股上贴报纸,特别引人注意,以此来形容人好出风头,爱表现自己。

2.驼背跌落海——冤仇(弯泅):意思是驼背的人跌入海中,即使会游泳,还是得弯着腰在海里泅水,“弯泅”在闽南方言中的发音与“冤仇”的发音相同,所以,用“驼背跌落海”来形容双方结怨。

3.剃头店公休——没你法(没理发):理发店休假不开工,不能理发,闽南方言中的“没理发”与“没你法”谐音,所以用“剃头罢工”来表示对对方很无奈,“拿你没办法”。

4.老鼠无洗身躯——趣味(鼠味):老鼠不洗澡(闽南方言里洗澡说“洗身躯”),尽是鼠味,方言里“鼠味”与“趣味”谐音。

5.卖豆油兮——倒讲(倒控):闽南方言中所说的“豆油”就是“酱油”,“倒讲”与“倒控”又是谐音,整句就是“卖酱油的——倒控”,以前卖酱油都是用一种带把柄的竹勺子舀,然后倒进瓶子,用以比喻有话却不直说,而是倒着说,令人费解。

6.火烧甘蔗园——无合(无匣):甘蔗叶,闽南话方言中叫做“甘蔗匣”,闽南农村用它来烧火很易燃的。一旦甘蔗园着火烧了,可以想象到,肯定整片的“甘蔗匣”全部烧得精光,没有甘蔗叶了。在这里,利用了谐音,闽南方言中“匣”和“合”同音,所以“火烧甘蔗园——无合(无匣)”,是形容两个人性情不会“合”的意思。

7.查某囡大汉——好价(好嫁):“查某”在闽南方言里是“女人”的意思,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查某囡”便是“女孩子”,方言里的“大汉”就是“长大了”的意思,女孩子长大了,就可以嫁了,方言里“嫁”与“价”谐音。

这类歇后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其进行概括,发散思维进行进一步的联想。认识这些歇后语,不但能够对闽南方言增加认识,还能对闽南方言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有所了解。

(二)特殊的谐音歇后语

闽南方言中的歇后语,有一类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与中药名有关的歇后语,这一类歇后语中,也不乏谐音现象的存在。

1.回乡路顶——杜仲(途中):闽南方言中“路顶”的意思是“途中”,“回乡路顶”即“回家途中”,而“途中”又与“杜仲”谐音。

2.生囝落涂骹——熟地(属地):闽南方言中“囝”的意思是“孩子”,“涂骹”的意思是“地上”,“生囝落涂骹”即“生孩子落地上”,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以前生孩子没有接生就直接落地,称为属地,“属地”与“熟地”谐音。

3.坐无轿搭无船——杏仁(行人):闽南方言中的“行人”与“杏仁”谐音,意思是“坐不到轿子又搭不上船,就只好走路——行人”。

4.日已昼米无够——芡实(欠食):意思是已经到了中午了,缺米煮饭——欠食,“欠食”与“芡实”同音。

5.青盲剥涂豆——砂仁(挲仁):盲人,闽南方言中叫做“青盲”,“涂豆”就是“花生”在闽南方言里的叫法,“砂仁”又与“挲仁”谐音,即“青盲剥涂豆——挲仁”,意思是“盲人剥花生,只能靠搓摸,称之为挲仁”。

人们把方言、乡土、民风等与中药材紧密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创造出这些极具特色的中药材歇后语,令人不得不被他们丰富的知识和创造力所折服。

歇后语极富表现力,能够比一般言语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意思,而且又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充分显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其它语言里的歇后语相比,闽南方言中的歇后语没有大的异处,最大的特点是比喻多新奇特别,出人意表,体现了地方的文化特色。“闽南文化作为延自中原的一种移民文化,是漫长历史积淀和发展的结果,是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①文化体现智慧,方言中妙趣横生的歇后语,是人们从多元的文化中汲取智慧,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高度的创造性所创造的智慧的结晶。

① 刘登翰:《论闽南文化——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二、方言名称中的谐音现象

我们中国人在取名称的时候特别慎重,无论是取物名、人名还是店名,都非常关注名称的意义,追求名称在各个方面都能有好的寓意,寄托人们的祝福与愿望,尽量避免名称因谐音而出现不吉祥、不讨好的意思。在闽南方言地区,人们尊崇妈祖文化,鬼神信仰也很盛行。“民间信仰有三大类:一是自然神,如天公、雷公、土地公、海龙王等;二是佛、神和仙人,如观音、如来佛、八仙等等;三是人神,忠肝义胆,为民除灾、治病,令人敬重的好人。”①人们因为相信鬼神,把鬼神作为信仰,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某种寄托。人们相信,一个好的名称会得到神灵的保佑,能够带来好运气,所以取名称的时候也特别慎重,最好名称的谐音有好的寓意。如果取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方言谐音后的意义,就很有可能给人们带来困扰。

(一)菜肴名称中的谐音

1.“和合包”

闽南方言地区隆重的传统婚宴上,必不可少的是传统甜点“和合包”。包的皮是用精细的面粉经过发酵制成、蒸熟,像个开口的袋子,一个个放在盘中,旁边摆放一大碗甜味的馅料。人们将包的皮口张开,装进馅料就可以品尝,既独特又简便。关于“和合包”名称的由来,人们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神话中象征夫妻恩爱的神人,其造型为一人手持一荷,一人手捧一盒,即为“荷盒”,取其谐音“和合”,寓意“和睦同心”、“吉利”。这种和合包的包皮颇似荷叶,故别称“荷叶包”。还有一种说法,据《闽台风情录》②一书记载,和合包的来历还有个破镜重圆、和好如初的动人故事:很久以前,有位厨师常年在外,久别归来,看见妻子与一位年轻男子在家门口亲热地交谈,妻子还连连向其施礼。厨师醋意大发,不由分说就把妻子休掉。妻子解释无效后发誓,日后他若后悔想复婚,除非屋前的荷叶长得高过墙头。休妻后的第二天,厨师才得知妻子因为到溪边担水,不小心把水桶掉落水中,那位男子跳落水中帮她捞起水桶,妻子施礼是在感谢他。厨师悔不当初,想复婚但又碍难以启齿,就想出个妙法:夜间偷偷用洗净的荷叶包上甜瓜条、面片、肥肉、麻仁。妻子聪慧,知道是谁送的,也明白这其中的寓意:“荷”与“合”谐音,荷叶代表和好的意思,甜瓜条等代表今后两人的生活甜 ①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57页。 ② 沈顺添:《闽台风情录》,东方出版社,1989年,第83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甜蜜蜜,麻仁表示今后不再“麻木不仁”。妻子收下点心,顺手把荷叶插到屋外的竹丛间,夜夜如此。转眼三年过去,荷叶已高过墙头,妻子也深为厨师的诚意打动了心,在父母的劝说下与厨师破镜重圆、恩爱甜蜜。后来,厨师听从妻子的意思将这道菜带到外面的宴席,据其形状取名“荷叶包”,闽南方言中与“和合包”谐音,味道可口,名称又吉祥,被广为流传。

2.“好领导”

在闽南方言地区,有些饭馆、酒店的菜单上会有一道名为“好领导”的菜,在闽南方言里,“好领导”的谐音是“荷仁豆”,所以,这道菜便是炒荷仁豆,荷仁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有个好名称,自然备受人们喜爱。

3.“太平面压浪”

闽南方言地区有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渔民出海前要吃“太平面压浪”。“太平面”就是人们生日时要吃的“寿面”,可以选用线面、粉干,但不能选用切面,因为“切面”谐音“切命”,所以应尽量避免。而“压浪”意为一帆风顺,在闽南方言中又与“鸭蛋”谐音,“太平面压浪”即“寿面配鸭蛋”。即将出海的渔民,吃一碗“太平面压浪”,预示着此番出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二)人名中的谐音

姓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件珍贵礼物,这是一件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对孩子影响最为深远的礼物,它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祝福。但如果取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在方言里名字的谐音意义,就很有可能在交际中感到困扰。“闽南方言区属于并用型方言区,即方言和共同语并行不悖,互相补足。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里完全是根据需要而转换语码的。读书识字先学会普通话的音义,同时联系方言实际去对应理解。”①因此,有些闽南方言地区的人说话时会不经意地将方言与普通话混合使用、随意转换,于是出现下面这些关于人名的谐音趣事。

这其中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事:

教室里,年迈的历史老师正在给学生发试卷……

“廖淑芬,60分!你呀,不是名字叫起来像60分就可以考60分!”老师不悦地说。

“伍淑芬,50分!你呀,比廖淑芬还不如!”老师依然不高兴地说着。

接着,老师显得更生气了,急得普通话夹带方言说道:“柯淑芬,10分!喔,你也一样,名字叫起来像10分,你就给我考10分!”

这时,柯淑芬的妹妹心中开始暗叫不妙。

① 李如龙:《闽南方言地区的语言生活》,《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老师叹口气,很无奈的发着第三张:“不是我在说你们这对姐妹实在是太不象话了!”(妹妹的名字叫柯玲芬。)

老师摇摇头道:“你们两姐妹应该好好向你们的哥哥看齐,他总是满分,你们俩不要老是考那样的成绩。”柯淑芬和柯玲芬两姐妹心里暗骂,都怪爸妈把哥哥的名字取做“柯吉霸”!

不懂闽南方言的人可能很难完全体会这段话当中的奥妙。“廖淑芬”和“伍淑芬”,用普通话读起来有点像“60分”和“50分”,特别是普通话讲得不标准并夹带闽南方言音调的人,往往容易混淆拼音中“shi”和“shu”的发音。在闽南方言里,“柯”和“考”谐音,“玲芬”和“零分”谐音,“吉霸”和“一百”谐音。经过这样的解释,就可以明白上面这段话中的奥妙了。其实这只是人们针对名字中的谐音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故事,诙谐幽默之余,让人们具体地感受了闽南方言词语中的谐音现象。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会考虑谐音好的寓意,而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谐音这一方面,孩子长大后,接触的人多了,使用名字的机会也多了,有可能因为名字谐音不好听而受到困扰。

根据新闻报道,每个派出所每年都有辖区群众申请改名,其中以小孩子居多,基本上一年有20个左右。在所有申请者的理由当中,谐音是出现率最高的两个原因之一。

有一个10岁的可爱女孩,名字里带一个“骞”字,很多人误读为“赛”,于是人们就经常叫她“小赛,小赛”,因为普通话中的“赛”与闽南方言中的“屎”谐音,用闽南话听像是在叫“小屎”。后来女孩的父母听起来也觉得不雅,向派出所提出改名,派出所也表示理解,最后予以批准。

有一些年龄大的老人们,名字用了大半辈子,却因为用闽南话一念有歧义也提出过改名申请。比如,一位名叫“土标”的老太太,退休后跟随老伴回到泉州老家享晚年,同辈的亲戚朋友们叫她都用闽南话念最后一个字,闽南方言里的谐音就好像在骂她“婊子”,后来无法忍受便提出改名。

(三)店名中的谐音

开店取名跟人取名一样,都非常重要。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乍看觉得很奇怪的店名,这就是店主的策略,意在让人能过目不忘,就算不是过目不忘,也至少得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当然了,大多数的店主还是会规规矩矩地取店名,都会尽量取个能够体现店铺经营范围、经营特色的店名。在这样的前提下,再追求独特、新颖、最好还有好的寓意。

1.合佳阁来:这是间饭馆的名字,单从字面看起来“合”和“佳”都有吉祥的寓意,但恐怕只有懂闽南语的人才能够理解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了。“合佳阁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来”用闽南方言读起来的谐音正是“好吃再来”,四个字道出了所有从事餐饮行业的人们的心声。

2.雅兰荷家居:很明显地,这是个家居用品店,而“雅兰荷”这个名字也取得比较恰当,给人以优雅、舒适、清新的感觉。但懂得闽南语的人细细品味便可发现,这也是个有玄关的店名,“雅兰荷”用闽南方言讲谐音意为“非常好”,用此来吸引顾客。

3.茶煮婆:一看名称就知道这个店是跟茶有关了。没错,这是家茶楼的名称,而且,它还有另外的特殊含义。闽南方言里“茶煮婆”与“地主婆”谐音,寓意来到这个茶楼,可是由“地主婆”为顾客们煮茶服务的。

4.雅都:是一家理发店的名字,店主是外地人,开业不久便改了店名。原因是店主听说“雅都”用闽南语讲谐音意义为“不文明”。

5.萨宁玛:是一家类似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同样开店不久也选择改名,因为“萨宁玛”在闽南方言里的谐音可是非常粗鲁的骂人话。

可见,名称中的谐音,主要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根据原名称的谐音,取其谐音并作为新名称,这种往往是因为谐音名称具有吉祥寓意或者比原名称更具诗情画意,富有文学色彩。而另一部分是因为本名称发音的特殊,人们加以调侃,在特殊的语境中应用其谐音词语,表达或褒或贬的意思。无论哪种名称谐音,都体现了闽南方言发音的独特以及人们丰富的知识和想象能力,同时提醒了人们在取名称的时候要结合文化背景,以免产生尴尬。

三、方言地区民风民俗中的谐音现象

“避凶尚吉是原始信仰中禁忌、避讳习俗的基本思想特点,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希图趋利避凶是最基本、最易产生的心理,因而语言的禁忌和崇拜深深地渗透和扎根在各民族的文化之中,反映着人类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及所形成的观念。”①探究闽南方言地区的民风民俗,不难发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礼节、习俗都与方言中谐音现象的存在有关。

(一)习俗中的方言谐音崇拜

人们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送行等较为隆重的场合,常常以事物的谐音来表达美好愿望和真挚的祝福。

① 沈刚:《谐音禁忌与崇拜的文化学解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1.新春佳节期间,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上、墙上贴“春”字,一来是欢度春节的意思,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闽南方言中“春”与“剩”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过年家里的必备年货里有菠萝,菠萝又叫凤梨,闽南方言里“凤梨”与“旺来”谐音,因此菠萝成为过年家中的吉祥水果。还有一个柑桔也是春节的热门水果,有道是“闽台风俗鲜,无桔不成年”,也因方言里“桔”与“吉”谐音,把柑桔看作是吉利、吉祥的象征,同时也用来拜年贺喜、迎宾接客等。年夜饭的菜肴也有关于闽南方言谐音的讲究,白萝卜必不可少,闽南方言里叫白萝卜为菜头,“菜头”又与“彩头”谐音,表示有好彩头。还要有鸡肉,方言中“鸡”与“家”谐音,民间有种说法“食鸡起家”,吃鸡就寓意着发家。

2.我们中国人很重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闽南婚俗中,女方嫁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是“子孙桶”,这是一种特制的涂上红漆的木桶,供分娩时使用,现今有些地方用红色的塑料盆来替代这种红漆的木桶。出嫁时桶内装的东西不尽相同,但全部都是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孙”。有一种做法是“子孙桶”桶里装有黑芝麻、菜籽、火炭、芋头等,因为芝麻多子,菜籽中的“籽”音同“子”,又可作种子繁衍后代,火炭在闽南语中“炭”同“澶(繁殖、繁衍)”,芋头也具有易繁殖的特性,这些都寓意新娘“生澶”子孙,繁衍众多。

3.在闽南方言地区,人们如果是要送家人出国投靠亲友的,要给家人带上一包竹心和铅钱片,因为在闽南方言中,“竹心”与“得心”,“铅”与“缘”谐音,可见其用意在于希望出国的亲人与所投靠的亲友有缘分,能得到真心真意的栽培和提携。

(二)习俗中的方言谐音禁忌

历史上,闽南人“面对着贫瘠的土地、变幻莫测的自然灾害,沿海一带的渔民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蓝色的海洋。深海捕捞、远洋运输、近海养殖,战狂风、斗恶浪,以海为生,成为闽南渔区人民世世代代奋斗不息的历史画卷与现实写照。”①因为长期与自然搏斗,闽南方言地区的人大多为人处事比较谨慎,甚至是迷信,当然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不希望“触霉头”,不喜欢“不吉利”的事情出现,所以因谐音会产生不吉利的意思、会让人联想到不好的事的,就会回避,特别是在隆重的场合,对这些的避讳更是成为人们之间不成文的规定。

1.每年的新春佳节,人们要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真正过完年,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作生活,所以,在元宵节之前都还算是在过年,就有许多禁忌。比如正月初四,人们大多都不出行,也不干活,因为闽南方言中“四”与“死”谐音。 ① 苏振芳:《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也有忌,因为闽南方言里“九”与“狗”谐音。

2.“九”在普通话中与“久”谐音,人们会以此作为吉祥寓意,而在闽南方言里,因为与“狗”谐音,很多时候“九”都不太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婚姻大事上也有相关的禁忌。九月里不结婚。岁数上,每逢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三十九岁、四十九岁之类的,也为民俗所避讳,被冠以“孤寡”的含义,有些特别迷信的人,就连年份中有“九”也避讳。

3.人们家中若有乔迁之喜,亲朋好友会送礼,乔迁当晚,房主一家会设宴谢客,俗称“过厝酒”。传统习俗里,酒席一般会有12道菜,表示一年12个月月月美满。菜肴中一定要有虾,因为闽南方言中“虾”与“和”谐音,意为一家和气;有鱼,表示年年有余;有汤圆,闽南方言中“汤”与“团”谐音,寓意团团圆圆。最为重要的是,菜肴内不能用醋调味,因闽南方言中醋与“厝”谐音,吃醋即吃“厝”,而“厝”在闽南方言中的意思为“大屋,大宅”,因此禁忌。

4.由于文化的不同以及心理上的差异,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对一些事物的寓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候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在北方,有的地方因“钟”、“终”同音,禁忌送钟。而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却反而没有此忌。过去人家结婚时,还往往把别人送的时钟摆在相当显眼的地方。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送礼的时候,忌以手巾、扇子、雨伞赠人。闽南方言中“巾”和“根”谐音,俗话有“送巾现断根”之说, 所以在婚礼中,回贺的结婚礼品中是不能送手巾的;而丧礼中,丧事完毕后都要送手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往来。因此,如果平时赠人手巾,也是要令人不禁想起不吉利的丧事或断交之意。扇子,人们只在夏季扇凉,一到深秋就弃之不用。方言里“扇”和“见”偕音,俗话亦有“送扇,无相见”之说,所以“扇”也禁忌作为礼物的。此外,雨伞也不能作为礼物送人。闽南方言中“伞”与“散”谐音,“雨”和“给予”的“予”同音。“雨伞”即“予散”,故有“送伞,分散”的俗语。因此最好不要用巾、扇、伞赠人,以免引起不快。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构成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作为创造文化的人类,它无时无刻不依赖着语言这一人类独有的文化行为。汉民族内部各民系族群使用着汉语下属的方言来维系着自身民系族群的文化传延。”①语言反应了它所承载的文化的特色。闽南方言区民间信仰的盛行,是由于古代闽南社会生产力低下,土著闽越人有“信巫尚鬼”的习俗。汉晋时期北方汉民开始入迁闽中及闽南,人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社会现象,在积极开发生产力的同时,不得不寄托、求告于神灵的护佑和指示。这样,土著闽越人“信巫尚鬼”的习俗就被传承下来,如今闽南方言中的谐音崇拜与谐音禁忌就 ① 林华东:《闽语的形成及其与福建民系族群的关系》,《东南学术》,2004年第5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是闽南方言地区民间信仰的突出表现,是闽南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

闽南方言研究专家林宝卿女士形容闽南方言是超地区、超省界、超国界的扩展型的强势语言。“从唐、宋开始,闽南地区由于人多地少,人民出于无奈,漂洋过海、背井离乡流落或迁徙到异国他乡——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等,有的又从这些国家移民到欧美、澳洲、拉丁美洲等国家。”①闽南方言不但跨越的地域范围广,使用人数更是多,这使它的影响力比一般的汉语方言大得多。这使得闽南方言在中华民族众多方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闽南文化如此独一无

二、丰富多彩、璀璨耀眼,使得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成为众多学者与大众关心好奇的对象。

闽南文化像一个聚宝盆,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像一部长长的电影,记录着闽南人奋斗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历史。与自然抗争、谋求生机的奋斗史,使得“信巫尚鬼”的习俗深入人心,闽南方言地区民间信仰盛行,人们逢事喜好追求好寓意,以寄托美好的祝福与愿望。生活中,闽南人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点点滴滴,挖掘事物的特征,并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丰富的知识创造出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谐音词语。闽南方言词语中的谐音现象以其幽默风趣、耐人寻味、生动形象、出人意表的方式展现了闽南文化中的特色,体现了闽南人丰富的知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使人们直接地认识、了解闽南方言及其文化,感受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①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鹭江出版社,2003年,第139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参考文献

1.林宝卿编:《普通话闽南方言常用词典》,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鹭江出版社,2005年版。 4.沈顺添:《闽台风情录》,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5.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

6.李如龙主编:《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李如龙:《汉语方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甘干恩主编、刘倩副主编:《七彩方言——方言与文化趣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王宝刚:《<方言>简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0.浙江省玉环县编史修志委员会编撰:《玉环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四篇:从方言谚语探讨闽南人的家庭观念

【摘要】:谚语流传于民间,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其语句简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闽方言中存在着许多关于家庭的谚语,透露出闽南人的一些家庭观念。

【关键词】:闽方言 谚语 家庭观念

【正文】:

闽方言谚语是闽南千古大地孕育而成的灿烂文化,这些谚语睿智通俗、诙谐生动,犹如甘甜的泉水一样,涓涓地滋润着闽南人民的生活。谚语是闽南文化的深层积淀,有着极大的认识和研究价值。在流传至今的耳熟能详的谚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许多关于家庭的谚语。通过了解和探讨这些家庭方面的谚语,我们可以体察出闽南人对家庭的精辟见解,领略闽南人对家庭的深刻观念。

本人知识浅陋,试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三类家庭谚语,就闽南人的家庭观念作一探讨。

(一)夫妻关系

闽南地区有句谚语:“千好万好,家庭和好第一好。”由此可见,闽南人对家庭和睦其实看得很重。

据相关专家调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婚姻问题日益突出,离婚率上升很快。1979年,中国的离婚率仅为3%,然而现在是13%左右。虽然本人的手上没有什么比较权威的资料可以显示闽南地区是全国离婚率最低的地区,但是凭本人在当地的二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可以断定闽南地区的离婚率相对比较低。

关于闽南地区的低离婚率,究其原因,在于闽南人以家庭为重,夫妻之间谨守婚姻的承诺。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核心的关系,有夫妻才有子女,然后才有家庭中的其他关系。因此

[4]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核心展开的。

在家族观念浓厚的闽南地区,人们认为婚姻的宗旨在于“结二姓之好”,若离婚,便是“结二姓之怨”,结怨的事是人们很不希望发生的。另外,对于离婚,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大多都认为是丢人的事,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有损公婆、父母以及家族的声誉。所以,当闽南家庭夫妻感情出现危机的时候,无论是婆家,还是娘家,都会尽力规劝夫妻双方合好,以和为贵。更重要的是,闽南人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离婚意味着个人的解脱,但更多的时候,离婚意味着下代人的痛苦。所以,为了下一代,闽南人都从心灵深处拒绝离婚。

为人妻子的闽南女子虽然生的是娇娇小小,柔柔弱弱,但个个精明能干、勤朴耐劳。她们视家庭为自己生活的中心、精神的世界,一个心眼地守着老公,一个心思地惦记着孩子。即使是少部分事业有成、独立自我的人,回到家里也会自觉地进入贤妻良母的角色,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温馨舒适。

有人说过,真正的婚姻应是一方对一方的无私奉献。闽南女人就是那种可以站在丈夫背后,默默支持和奉献的女人。

[1]“嫁鸡缀(跟随)鸡飞,嫁狗缀狗走(跑)。”闽南女人从小到大,就会受到地方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女人主内,男人主外,一切要以丈夫为中心,而自己起协调辅助作用,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

正是因为如此,闽南女子具有很强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不得不承认一点,就闽南地区来说,如果说一个家庭里夫妻婚姻出现危机,那么据观察根源问题大多来自于男方。面对丈夫的过错,大多闽南女子都睁只眼闭只眼,她们认为婚姻就是两口子过日子,无论好与坏都要过下去。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原因,她们不希望离婚,也不会同意丈夫离婚的。所谓的“夫妻[2]相骂不隔暝(隔夜)”的观念在闽南女子心中根深蒂固。

我们都知道,要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首要的是夫妻双方互相了

[3]解、互相关照,做到“夫妻相带着(顾念),一牙(个)提(拿)被,一牙提席”。这不仅需要妻子默默的付出,而且需要丈夫温馨的体贴。

[1]“疼某(妻子)大丈夫,拍(打)某猪狗牛。”疼爱老婆的男人才是大丈夫,欺负老婆猪狗牛都不如,闽南男子大多深谙此道。他们经常为事业在外打拼,很难有时间待在家里,

[3]所以他们明白“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老婆”。家庭的大小事务都是妻子在辛苦操持,因此闽南男子会尽可能地去体谅妻子的默默付出。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闽南男子具有大男子主义思想。何为大男子主义?大男子主义就是

①男性在家庭中唯我独尊,独断专行,作风霸道。事实并非如此,闽南男子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更多体现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挣钱养家,让妻儿感受幸福和安全感。

而且据观察,在闽南地区,有一种丈夫,有人称他们为“妻管严”。其实他们可以称得[5]上是“感情的智者” 。他们很善于听从妻子的话,就连妻子的抱怨和牢骚,他们都乐于接受,而且他们总能很巧妙地为妻子找到合情合理的理由,从而避免矛盾的发生,换取妻子

[1]的欢心。“听某喙(嘴),大富贵。”听老婆的话,家庭才会富贵兴旺。妻言能致富,惧内又何妨?家和为贵,就是这些丈夫们最好的内心独白。

歌德曾经说过:“男人由女人造就。”不能忽视女性对男人性格、品德等方面所起的塑造[6]作用。闽南女人的“贤妻良母”性格造就了真正“大男子主义”的闽南男人。这样的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能挑起生活的重担,为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一言九鼎,让人信服和敬佩,能得到妻子的赏识;他有一颗男人宽容慷慨的心,不会为了鸡毛蒜的小事,和妻子斤斤计较,时刻把保护妻子和孩子作为己任,因此,他能得到妻子的尊重。

[2]“家和万事成,家不和通世(一辈子)穷。”归根到底,是维持家庭和谐的责任感催生了闽南人家庭中夫妻之间的真情与爱护。

(二)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父母和

②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是夫妻双方爱情的结晶,孩子的出生往往标志着家庭的美满和爱情的丰富,就像秋天结出果实一样。孩子,使家庭中增添了欢乐的因素,也使夫妻感情有了稳固的基石。

[3]孩子对于“有囝(子女)万事足”的闽南家庭来说同样很重要,闽南人认为“万银买[3][1]无亲生囝”、“有钱无囝不是富,有囝无钱不是穷”,有子胜过家财万贯的观念在闽南地区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家庭过分地把繁衍后代、延续香火看成家庭的头等大事,导致重男轻女的现象产生。他们为了生男孩而不顾自己的负担能力,不断生育,直至生出男孩为止。有些则通过产前“性别鉴定”去选择生男孩,甚至在一些农村家庭在无法生育男孩的情况下去买男婴抚养。

随着国家反对“性别歧视”的宣传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闽南家庭逐渐变得理性起来,重男轻女的思想慢慢转变。如今除了老一辈人仍然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外,人们大多能接受无论是生男孩还是女孩,都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有道是“生查某(女孩)免伤悲,生查甫(男孩)免欢喜”、“两目相亲像(相同),生男生女都一样”。

另外国家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由“处罚多生”变成“奖励少生”的转变也

[3]该闽南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方言谚语中,如“多囝好名,独子好命” 、“子女不要多,[3][2]好好生一个”、“独生子一枝花,多男多女受拖磨(磨难)” 、“一囝清心(放心),多

[3]囝激心(憋气、犯愁)”等,广泛地流传开来。

[2]闽南父母和天下间其他父母一样都很疼爱自己的子女,谚语中“父母疼囝长流水”的比喻就很恰当。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公妈(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惜(疼

[1]爱)大孙(长孙) ,父母惜细囝(幼子)” 。根据中国的传统来说,万事定于一,元者为大,闽南地区也不例外。长子长孙总要背负很多的责任和义务,并且长孙“新鲜”(老人早就盼着抱孙子了),因此备受祖辈期许与疼爱。但是幼子是父母最后的结晶,因其“小”,

[1]往往最招父母怜爱。“尾囝(幼子)尾珍珠”这句谚语,明显就能反映出幼子是闽南父母的掌上明珠。

随着孩子成年、成家后,即使父母和子女不在一起生活,单门独过,但之间在感情上、经济上和生活上的联系仍然很紧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闽南人骨子里仍然是恪守传统,孝

[2]敬父母。“百行孝为先”,一直是闽南人代代传承的美德。

[3]“好囝事(孝敬)父母,好査某事家官(公婆)”

[2]“生前若无孝,死了就免哭。”

[3]

“父母毋(不)亲跟谁亲,父母毋敬敬何人?”

[2]

“父母在日毋孝顺,百岁年后哭鬼神。”

[2]“不当家毋知柴米贵,不生囝毋知父母恩。” 这些口口相传的方言谚语,时刻提醒着闽南人要学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的人。

(三)婆媳关系

新的家庭意味着一切都要从新开始,有的闽南夫妻新婚后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在家政家务上可能要少一点麻烦。这种家庭夫妻之间可以有一个慢慢的适应期,但很可能产生婆媳之间的感情隔阂问题。

婆媳不和是传统家庭生活最常见的现象。在两代人(不久就会成为三代人)组成的主干家庭中,要搞好婆媳关系最为困难。

闽方言中有句谚语形容婆媳在家庭中的地位会相互制约。“大家(婆婆)落价,新妇(媳[3]妇)起价。”婆婆地位若下降,媳妇地位就提高,由此可见,婆媳关系是十分微妙的。

儿子到了适婚的年龄后,闽南母亲都不能免俗地希望儿子尽快成家,可是心里又总会有

[3]些担忧。“未讨新妇澜(口水)乃流,讨了新妇目屎(眼泪)流。”儿子未讨老婆,母亲望眼欲穿;儿子讨了媳妇,婆婆委屈难言。

这种矛盾的心理源于很多母亲在儿子结婚后通常会感到失落。她们认为“后生(儿子)

[2]饲(养育)大是某的” ,媳妇的出现抢夺了儿子对自己的爱护,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要重新得到儿子。这就是为什么,婆婆总是使唤和挑剔儿媳妇。“大家有喙,新妇无舌 。”[2][3]只要婆婆开口,媳妇就必须照做。“新妇不中大家意,步步有代志(事情)。”如果儿媳不合婆婆意,举手投足都惹事。

母亲对儿子有如此多的爱,纠缠而无理性,因此在儿子结婚后还如此深刻地想介入他的生活。作为儿媳,如果满怀期待、辛勤努力后仍得不到婆婆的肯定,也只能抱怨“好布着好

[3]纱,好新妇也着(要)好大家”。

另一方面,有一些闽南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那样对待自己。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2][3]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一样这种预期。当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但最终闽南婆婆不得不面对现实,“歹歹(坏)新妇三顿(三餐)烧(热),好好走仔(女

[1]儿)枝尾摇(在树梢上摇晃)”。媳妇虽然不贴心,但毕竟跟自己住在一起,饮食起居好歹有个照应;女儿固然孝顺,但长大总得嫁人,可望而不可即,再孝顺也是虚的。

其实许多婆婆妥协之后,也会打自己的小算盘。“靠囝靠新妇,不如身边家已(自己)[1]有。”与其依靠一味地儿子和媳妇终究不大可靠,不如自己身边有些积蓄比较有保障。

目前,由于父母与子女的经济相对独立,中国家庭结构正在从大家庭向二人之家、三口[5]之家的核心家庭转变,闽南地区也有这种趋势。并且许多老人也改变了“养儿防老”的观念,不再强求跟着儿女住了。这样一来,婆媳关系就出现缓和、改善的良好态势。婆媳双方

[3]也渐渐明白,“大家惜新妇,食穿项项有;新妇孝大家,越过越发家。”

很显然婆媳之间没有天然的爱,如果贸然要求没有血缘关系、又从没有在一起生活过的两个女人相亲相爱,注定会失望的。然而只要双方以诚相待,未尝不可能出现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亲情。闽南人的婆媳观念正在慢慢改变。

总结

闽方言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植根于闽南乡土这块肥沃的文化土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闽南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而闽南文化是以家庭为核心的生活文化,所以有关家庭的方言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闽南人的独具地域特色的家庭观念,如夫妻之间以责任感维持家庭和谐、亲子之间重男轻女和以孝为先、婆媳之间矛盾重重却相互妥协等。

然而,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由于种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闽南人的家庭观念在逐渐转变成熟。于此同时闽方言谚语在家庭观念的体现上呈现衰微不足的迹象,因此从方言谚语探讨闽南人的家庭观念仍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注释】:

① http://baike.baidu.com/view/263356.htm?fr=ala0_1 ②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2996.htm?fr=ala0_1_1

【参考文献】:

[1]《漳州方言熟语歌谣》 杨秀明编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7,7 [2]《厦门谚语》 黄守忠 许建生 李向群编著 鹭江出版社 1999,8 [3]《泉州谚语》 王建设 蔡湘江 朱媞媞编著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6 [4]《家庭社会学》 邓伟志 徐榕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1 [5]《当代家庭婚姻》 申剑 罗晓莉 申小辛主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0,11 [6]《当代中国的婚姻》 赵子祥 李鸿飞著 知识出版社 1992,7 [7]《普通话闽南方言常用词典》 林宝卿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7,10

第五篇:贵州区方言秀活动策划

活动背景: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方言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省市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方言。方言也代表着一个地区悠久的文化。贵州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贵州民间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元明时期中原汉语语汇。

活动主题:

有一种情怀叫思乡,有一种文化叫方言。

活动宗旨:

为呱友提供展示自我、展示家乡方言的机会,拓展对贵州风俗人情的了解,增进同乡之间情感交流,构建和谐网络生活,展示呱呱同城地方特色。

活动对象:所有喜欢方言方语的的呱呱受众,

选手要求:

1:比赛前请将音视频设备调试好,并将设置修改为“允许录像”,并且不能使用虚拟视频。因为个人网络速度、视频清晰度等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比赛的视为弃权

2:服从大赛组委会的赛程赛制安排。无理取闹者组委会将取消参赛资格。

奖项设置:

同城总决赛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红钻3个月+80万代金卷。

二等奖一名,红钻3个月+60万代金卷。

三等奖一名,红钻3个月+40万代金卷

贵州区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红钻1个月+30万代金卷。

二等奖一名,红钻1个月+20万代金卷。

三等奖一名,红钻1个月+10万代金卷

2:参加初选的淘汰选手每个人奖励2000(人数未定)

3:参加复赛被淘汰选手奖励20000卷,(人数未定)

4:没有进入同城总决赛的每位淘汰选手奖励50000(人数未定)

活动地点:呱呱视频社区同城有缘-贵州区-贵阳房间-房间ID230043: 活动时间:2011年月7日初赛 8号复赛

各房间在9月5号之前上报各房间参赛人员的iD马甲到沙鸥处。每个房间至少推荐两个选手,多报不限。

活动形式:

以各房间为单位推荐3-4个选手,也可以个人参赛,具体表现形式不限(如歌唱、翻唱、小品相声、文章改篇朗诵、运用到方言的地方特色节目等,有创新形式更好)。

比赛环节安排

1、第一环节方言才艺秀2分钟左右-:此环节规定要用自己的方言介绍自己、家乡风土人情、所在房间(其中选一样)

3、第二环节才艺表演:方言民歌、方言朗诵、方言才艺展示5分钟左右--:(可以是方言民歌、方言笑话、相声、小品等)。

评分标准

【评委】:

≮1号评委≯雪3073691

≮2号评委≯飘飘511063

≮3号评委≯北歌64153321

≮4号评委≯金梭511066

≮5号评委≯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合计10分(评委来至同城评委组5人)

第一环节方言才艺秀2分钟左右2分:此环节规定要用自己的方言介绍自己、家乡风土人情、所在房间(其中选一样)

第二环节:

1、方言民歌、方言朗诵、方言才艺展示2分;(可以是一小段方言笑话、相声、小品、方言民歌等)。

2、表演难度:1.5(才艺本身的难度系数,表演的到位等)

3、情感表现:1.5(对才艺的理解和表现力,语气的轻重表现,情感的到位程度等)

4、表演完整:1.0(才艺的完整度,各个小节的处理,歌曲内含的表现)

5、形象气质:1.0(造型设计,演唱气质,着装等)

6、视频表现: 1.0(音视频清析度,音视频特效配合,无虚拟视频)每一位选手表演结束后由评委现场亮分,广播公示,取每个评委合计

平均分为选手的最后得分。每位选手表演后宣布前一位选手的最后得分。

上一篇:面试名言典故范文下一篇:母亲节的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