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小论文范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博物馆小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在中国广播电视的版图上,县(区)级广电局是微不足道的小单位,是毛细血管。无论从传播影响力还是创收额度,它们都是不起眼的小石子,扔进海里也激不起多大的浪花。

第一篇:博物馆小论文范文

印度小贷危机与中国小贷困境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剖析了印度小额贷款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经过和所产生的影响,并结合琼海市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现状、存在问题,探究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所面临的困境。同时还将印度小额贷款与我国小额贷款在体制、规模、贷款形式、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充分借鉴和吸取印度小额贷款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发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几点启示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印度;中国;小额贷款

小额贷款被视为帮助穷人取得创业资金、打破世代贫穷的有效手段。然而,曾帮助千百万穷人摆脱贫困的小额信贷却在印度陷入了危机之中,并影响到其发祥地孟加拉国,给全球各地区的小额信贷机构敲响了警钟,引发人们对小额信贷行业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一、印度的小额信贷危机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印度小额信贷危机的爆发

2005—2006年,印度小额贷款市场占有率迅速膨胀,利率也居高不下。随着大量逐利资本的进入,小额贷款25%~100%的高利率已经使客户不堪重负,还出现了小额贷款机构骚扰借款人的情况。由于担心小额贷款借款人被高昂的利息压垮,2010年10月,安德拉邦政府在未经调查与确认的情况下,将当地多人自杀的原因归结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高利率,宣布将强制取缔过于泛滥的信贷行为,并敦促借款人不要及时归还自己的贷款。政府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遏制性干预措施直接影响了多数贷款人的还款意愿,一大批原本资金充裕、准备按时还本付息的借款人纷纷选择停止归还贷款,小贷公司资金链断裂,诱发了此次小额贷款的危机。

危机后,当地政府并没有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挽救,小额信贷偿还危机在印度愈演愈烈。由于客户纷纷选择到期违约,安德拉邦的多家小额信贷公司面临日益增加的逾期贷款,平均还款率从原先的99%降至10%以下,资金周转陷入停滞。尽管上述情况目前仅出现在印度南部的安德拉邦,但风向标意义不言而喻。据了解,全印度约35%的小额贷款都是安德拉邦发放,而印度则是世界最大的小额信贷金融市场之一。如果持续下去,很多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可能会因此而破产,进而演化成严重的“小额信贷危机”。

(二)印度小额信贷危机的主要成因

1.盲目的规模扩张和信贷扩张

一是小额信贷机构盲目扩张。高额的利润回报吸引大量趋利资金涌入,小额信贷机构以79%的复合年率激增。2003年、2006年、2008年、2010年客户数分别突破1万、10万、100万和600万。其中,SKS(印度规模最大并成功实现上市融资的机构)2010年每周新增客户达10万名,而印度甚至全球多数小贷机构都不会拥有10万名客户。二是机构重复放贷和客户过度负债导致风险失控。小额信贷机构在扩张冲动促使下,放松风险控制,由于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同一客户在多家机构获得多重贷款行为,导致客户过度负债远远超过其收入水平和偿还能力,造成大规模的违约事件。

2.减少运营成本以降低风险控制为代价

一是缺乏地区贷款可行性风险评估。由于印度小贷机构人员激增,管理成本进一步上升。为降低运营成本,小贷机构对地区是否适合开展信贷未进行充分调研,未对当地人民的收入、还款能力进行深入了解,单凭身份证和一张照片就能轻易取得贷款,为小贷危机埋下隐患。二是员工培训速度跟不上客户发展的速度。以SKS为例,其贷款人和信贷员的比例由2005年的235:1到2009年的488:1,信贷员管理贷款人数量的激增减弱了贷前审查和贷后监管的力度。同时,在一年时间内SKS由2009年的2000名信贷员发展至2010年的20000人,由于员工人数众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能、企业文化的传承、机构的内控和管理疏于管理,后果便是信贷纪律的松弛、制度执行的折扣和信贷风险的集聚。

3.追逐利润最大化,违背服务贫苦大众的初衷

一是贷款利率逐步走高。低利率是小额贷款的特色,但由于经营成本高,加上牟利动机,使得小额贷款利率偏高,平均年利率从25%至100%不等,客户普遍负担较重。二是过分商业化导致了危机潜伏。小额信贷机构为追求短期利润,严重忽视了小额信贷应有的社会责任,严重影响了小额信贷行业的形象,恶化了小贷机构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随着小额贷款机构纷纷上市,当机构股价暴涨而使投资者获得巨额利润时,小额贷款客户生活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4.政府与外部势力强行干预

政府在未经调查与确认的情况下,将当地多人自杀的原因归结于小额贷款机构的高利率,强制取缔过于泛滥的信贷行为,并敦促借款人不要及时归还自己的贷款。政府对于小额贷款机构的遏制性干预措施直接影响了多数贷款人的还款意愿,一大批原本资金充裕、准备按时还本付息的借款人纷纷选择停止归还贷款,小贷机构资金链就此断裂。

二、中国小额贷款困境分析——以琼海两家小贷公司为例

按照机构类型,我国小额贷款零售业务机构可以大致分为四大类:国际和国内资金支持的非政府组织或社会组织、资金互助或信贷联盟、专门小额借贷机构和金融服务中介以及正规银行。在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最多,余额约4000多亿元,占了60%~70%的市场规模,其次是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小额信贷的主体是单笔低于10万元的贷款和公益性制度主义的小额信贷(包括合作金融性质的资金互助社)。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信贷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起到补充又是不可忽缺的作用,主要服务于弱势群体、微小企业、个私户和一般农户。然而,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小额贷款公司还处于在摸索中前进。从经营现状看,面临资金少、融资难、经营目标偏离、抵抗风险能力弱、转型为村镇银行面临困境等瓶颈问题。

(一)资本规模限制信贷后续供给

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资金来源仅限于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且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资金净额50%。由于捐赠渠道狭窄,大多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无资金拆借权,农村信用联社也不对外拆借,以及金融机构担心风险问题,多数不愿融资,因此唯有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增加资本金,但目前股东也未有增资意向。以琼海两家小贷公司为例,两家公司资金利用率极高,中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贷款资金占注册资金比例高达95.8%,兆南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兆南)贷款资金占比高达90.3%①,公司流动周转资金不足,小贷公司面临严峻的资金瓶颈问题。随着业务拓展,一旦小贷公司后续资金不及时到位,将严重影响公司的持续发展问题。

(二)贷款流向目标偏差

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业务品种本身就具有高风险,而农村市场贷款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大的现状很难形成自身积累,一切风险均靠公司自我消化,价格覆盖风险成本的概率较低。导致贷款流向目标偏差。以琼海两家小贷公司为例,一是贷款流向过于单一。两家小额贷款公司70%的资金主要用于投放房地产贷款,一旦房地产市场销售受阻,收回贷款难度加大,容易转为不良资产,这将严重影响公司流动资金的周转,加大公司经营风险。二是投资者经营目标偏差。由于小贷公司可以转制为村镇银行或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一种投机空间和套利预期,将小贷公司作为向银行转制的跳板。调查表明,目前主要是支持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和资信较好的客户,没有达到支持“三农”、中小企业和扶贫济弱目的,违背了建立小贷公司的初衷。三是对本地支持力度较弱。虽然两家小贷公司在琼海注册成立,但贷款领域主要集中在海口地区。

(三)经营风险不容忽视

小额贷款公司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拨备制度,准确进行资产分类,充分计提呆账准备金,确保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全面覆盖风险。但从琼海两家小贷公司看,经营风险不容忽视。一是贷款变相超出贷款上限。二是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严重不足。

(四)转制为村镇银行面临困难

一是控股权转让他人,积极性受到抑制。小额贷款公司如果转制为村镇银行,必须将控股权或者话语权交给银行。民企的持股比例将大幅度下降,失去了对企业的控股权,而银行金融机构则成为最大的股东将占主导地位,这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起者初衷相悖,民营的积极性将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准入指标设置偏高。规定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只能经营单一的贷款品种,经营区域受限、规模受限、拓展业务受限。由于不能经营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如票据业务、资产转让业务等一些低风险业务,贷款利息收入就成为唯一的获利手段,风险相对较高。三是经营机制转换,改制为村镇银行之后,控股权转让,经营机制必然转换。贷款发放将按照银行的标准流程运作,贷款基本条件又会转移到抵押品上,小贷公司经营上“小而快”的优势难以发挥[1]。

三、印度小额信贷与我国小额信贷的比较

(一)发展规模和速度

自小额贷款在我国全面试点以来,民营资本热情高涨,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1年6月末,我国共有小额贷款机构3366家,比2010年末增加17.8%。贷款余额2875亿元,新增贷款894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21.6%。其中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等均超200家。相对于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速度而言,我国小额贷款机构发展迅速。虽然我国小额贷款机构按17.8%的增速快速发展,但与印度79%的年增速相比,仍显得较为理性。

(二)目标定位和贷款形式

一是客户群体不同。我国的小额贷款面向的是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中层客户。以琼海为例,中金和兆南机构98%的贷款均高于10万元,最高达1500万元。确切来说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额贷款已超过小额贷款的界限(即单笔贷款不超过10万元),即非真正意义上的小额贷款,而印度的小额贷款是正面向穷人发放,均不高于1000美元/笔的水平。二是利率和贷款期限不同。国内小额贷款的利率不超过基准贷款利率的4倍,平均利率为15%,而印度则可达25%~100%。在贷款期限方面,印度小贷普遍采取分期还款模式,贷款期限可达到2~5年不等,在中国则是3~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三是贷款担保形式不同。印度普遍采取借款人之间相互联保的模式,而国内的小贷机构则普遍采取担保、抵押等方式,风险相对较小些。

(三)融资渠道

不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都存在融资难问题,但我国的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一是融资杠杆率过低。国外小额贷款机构杠杆率可逐步扩大到4倍以至更高,而按我国的规定小额贷款机构仅能从银行贷到不超过资本金50%的贷款。二是我国尚未有小贷机构上市融资的先例。印度小贷机构已有SKS成功上市融资,而且政府对小贷机构有优先提供贷款的要求,而在我国既未有优先贷款的优惠政策,而且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仅有股东增资扩股、捐赠和不超过两家金融机构融资贷款等形式,同时金融机构融资贷款这一渠道几乎无法实现。

(四)监管体制

印度小贷实施双层监管机制,即由央行行业监管,地方政府实施行政监管,并且允许通过资产证券化、公司上市等方式从资本市场取得资金。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由地方政府监管,虽部分公益性小贷(即服务对象为弱势群体,但追求自身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的机构)从宏观上得到中央政府文件的支持鼓励,却一直未有具体政策的监管和支持。

四、印度小贷危机对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启示

中印小额贷款模式的区别决定了我国不太可能爆发印度式的小贷危机,但仍存在潜在风险,应借鉴印度小额贷款危机的经验教训,防止和杜绝小额贷款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一)建立监管体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自上而下的三重监管机制。无论是商业性质还是公益性质的,建议对只放贷不吸储的小贷组织形成以地方政府监管、市场监管、行业自律的三层监管体系[2]。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小额贷款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括监管机构、小贷机构和借贷客户三个层面的运行、财务和其他必要信息,从源头上控制小贷机构信息的透明、真实及规范。同时将小贷机构纳入征信体系,提高对贷款人信息的掌握程度,从源头上降低信贷投放风险。三是规范小贷机构的管理。对小贷机构的准入门槛严格审定,从指导思想和具体举措上要求、鼓励和支持小贷机构为“三农”这一弱势群体和小企业服务,实现小额贷款机构的准确定位。加强对小额信贷利率的控制和管理,警惕小额贷款机构通过评估费、手续费等方式变相提高利率。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来限制多重贷款行为,促进小额贷款与正规金融体系的融合。

(二)注重小额信贷发展的“两个”均衡性,突出“稳步”和“健康”的原则

一是注重发展“两个”均衡性。一要均衡发展商业性小额信贷和公益性小额信贷,加大对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以推动普惠金融体系的健全发展[3]。二要均衡注意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政府应注意平衡分配和引导资源,提高小额信贷发展薄弱地区的资源配置。二是创造条件使小贷机构政府“稳步”、“健康”发展。监管当局应在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等方面支持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促进市场竞争,鼓励面向微小、面向农村、面向弱势。合理指导其制定具有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鼓励小贷机构开发贫困客户需要的各类型金融产品,实现真正服务于贫困客户需要的普惠金融。

(三)打破融资困境,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小贷机构依靠自身积累,不断开发内源融资拓展业务;二是政府组建政策性的小贷机构投资和批发贷款基金、小贷机构融资担保基金;三是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组建小贷机构投资和批发贷款基金、小贷机构融资担保基金,或是鼓励现有的担保机构给小贷机构担保,向商业银行融资;四是完善村镇银行准入制度安排,给予小贷机构转型村镇银行的通道,使小贷机构向正规金融转制;五是开辟小贷机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的渠道,或者是探索小贷机构参与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的渠道。

(四)提供法律保障,出台优惠扶持政策

一是尽快完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待成熟后形成《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条例》,以保障小额贷款机构良性发展。二是扶持公益性小额贷款[4]。从财政或专项扶贫资金中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铺底循环基金,或由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银行为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提供批发信贷资金,政府进行补偿性贴息,以解决合格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严重缺少融资来源的问题,从而与商业小额信贷形成良性竞争,避免小额贷款因逐利而累积风险。三是进一步明确利率监管,既要有利于小贷机构的发展,又要保护消费者和弱势群体利益。

(特约编辑:罗洋)

参考文献:

[1]彭青林.小贷公司持续发展初显四大问题[N].海南日报,2011-07-25.

[2]肖银伟.中国小额信贷现状和发展方向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7):34-36.

[3]高霞.印度小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J].黑龙江金融,2011(3):34-35.

[4]周海林.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2):16-18.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琼海市支行课题组

第二篇:张鹏:生于小,勿安于小

在中国广播电视的版图上,县(区)级广电局是微不足道的小单位,是毛细血管。无论从传播影响力还是创收额度,它们都是不起眼的小石子,扔进海里也激不起多大的浪花。

张鹏对于自己所处的位置有着深切的理解和精准的定位,他经常对同事们讲:“我们生于小,却不能安于小!”三年来,张鹏和他率领的团队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广电局(台)这个小平台上摸爬滚打,还真做出了一番事业。年度总收入从2005年的1066万元(财政拨款191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2107万元(财政拨款736万元),职工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2008年,夷陵区广电局(台)荣获湖北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2009年荣获宜昌市文明单位;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荣获宜昌市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和全区文明单位。2010年被推荐为全省文明单位。

换血疗法:让夷陵广电精神焕发

2005年12月,张鹏从区旅游局长调任广电局长时,面对的是一个负债1000多万元、困难重重的单位。电视自办节目每天不到20分钟,新闻节目主要报道区政府开会、领导很忙等内容。整个夷陵广电处于发展的低谷。张鹏意识到:在这个位子上“混”日子,只有死路一条,必须转换机制,引进新鲜血液,才能求得一条生路。深思熟虑后,2007年初的一天,他召集所有班子成员在官庄水库召开封闭式会议,将其酝酿已久的改革思路拿到桌面上来请班子成员们一起探讨。经过三天的激烈讨论,改革方案终于正式出台,名曰“换血疗法”:所有正式职工的档案工资、职级工资、福利待遇全部封存,与招聘制员工同工同酬,按完成工作量下发效益工资。与其他电视台改革“吃柿子拣软的捏”,先拿招聘制员工开刀截然相反,张鹏决心动真格的,向体制的顽疾,向最需要改革的传统人事及薪酬管理体系开刀。

此举理所当然地遇到了阻力,部分老职工对此表示不理解,一些主管领导也暗示:改革要渐进,不能搞大跃进,要照顾老同志的情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但是,张鹏却坚持认为:“长痛不如短痛,现在苦一点是为了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他反复地给不理解的职工作解释,讲道理,并在全局职工大会上,面对全体干职工,深刻剖析广电部门面临的严峻形势,阐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观点。职工思想逐渐改变,行动逐步协调。

为了引进新鲜血液,他们在全国性媒体上刊登招聘启事,从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海南等地招聘了十几位年轻靓丽、有能力的主持人、记者、编导,迅速将他们充实到一线重要岗位。这些人中,有些是在各省、市电视台工作,他们放弃原单位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环境,甘愿到夷陵这个小地方来重新创业,开始自己人生的新起点,他们看重的,是这里令人愉悦的人文环境。

夷陵人惊奇地发现,夷陵电视台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变得时尚青春,变得欢快活泼,变得有想法、有味道了。他们看到,在电视上播节目的漂亮姑娘突然出现在茶园、桔园,和他们聊雨水、聊收成——“桔子卖不起价,茶叶运不出山”,这些话题当天晚上就上了电视。第二天区长就来到了村里,第三天就有大批外地客商揣着钞票来采购新茶。一传十,十传百,夷陵电视台就这样一步步走出了机关大院,走进了乡镇村组,走到了田间地头,走进夷陵人的心坎坎里。

夷陵区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2万余人,是个名符其实的风水宝地,是著名的“水电之乡”——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就在区内;是“矿产之乡”——蕴藏近9亿吨的磷矿资源居亚洲之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三峡画廊”西陵峡,“万年活化石”中华鲟,神秘莫测的巴人悬棺勾起无数人的向往。夷陵区也是精品名牌的聚集地,目前已有长江电缆、弘健新材料、粤海纺织、娃哈哈饮品、北京汇源果汁、均瑶牛奶、恒安药业、雅倩化妆品、稻花香系列白酒等驰名品牌落户夷陵。这样一片充满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人文内涵的热土呼唤勇于开拓的创业者,更呼唤有前瞻意识、有服务意识、有传播能力的媒体。作为一个地道的夷陵人,张鹏为自己的故乡自豪,他觉得自己在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没理由不好好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更没理由让夷陵广播电视台成为边缘媒体。

夷陵广电的改革适逢其时,夷陵广电的浴火重生势不可挡!

金桔奖:夷陵广电的 “奥斯卡”

绩效考核项目化、网络运营公司化、乡镇广播站运维承包制——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使夷陵广电焕发生机,一步步走出了僵化、亏损的泥淖。节目好看了,广告多起来了,收入升上来了,张鹏终于松了口气。年轻的主持人也开始享受作为本土明星的快感,吃穿打扮追求顶级品牌,记者们视下乡采访为畏途,明里暗里拉广告,写有偿新闻,挣外快。张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全局工作会上,他严厉地批评了这种不正之风,指出这是小富即安的农民意识,如果不刹住这股邪气,夷陵广电的改革成果将毁于一旦。“我们这种地方台的生命线就是本土化,就是贴身贴心地为老百姓服务,我们离老百姓越远,他们就会越快地离我们而去!”

光靠发奖金有用吗?怎样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推动年轻人钻研业务,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呢?张鹏冥思苦想,一天晚上,他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庄严神圣的现场气氛、获奖嘉宾欣喜若狂的表情,真挚动人的获奖感言、观众无比羡慕的眼神——所有这一切让他也不禁为之心动。试想:让我们的年轻人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他们会怎样呢?这份荣耀与尊严一定会让他们热血沸腾、一往情深,也一定能激发他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张鹏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对原有节目的改版与调整,加大本土新闻和原创节目的份量,逼着年轻人下基层。另一方面,重奖好稿、优稿。一篇好稿子可以冲击周奖、月奖、年度奖、区级奖、市级奖、省级奖。但是,在年轻人心目中,所有的奖都比不上夷陵广电自己的“奥斯卡奖” ——金桔奖。

金桔奖是张鹏的首创,每年举办一次,从议程到现场布置、颁奖音乐全部模仿美国的奥斯卡奖。评奖过程全封闭,由总编室主任全权负责,一班子局内局外的专家在放映室反复看样片、反复比较,每位评委必须现场阐述投票理由,有时甚至会展开激烈的辩论。颁奖当天,区政务信息大楼大会议室里,长长的红地毯从门口一直铺上主席台,所有入围作品的主创人员盛装坐在第一排,从各地赶来的父母、亲属紧张而又欣喜地坐在他们身后,共同见证这一幸福的时刻。参赛作品在大屏幕上一一展播,专家评语实名呈现,评审代表现场点评。获奖名单公布后,在激情欢快的乐曲中,获奖者踩着红地毯,在父母、领导和同事的热烈掌声中走上主席台,从评委手中接过水晶制的金桔奖奖杯,平常能说会道的他们此时竟腼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凭借新闻纪录片《生命的传奇》获得一等奖的王江龙在日记中记录下他当时的感受:“我惊喜得说不出话来,这部片子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部主任和台领导多次帮我联系采访对象,推动拍摄工作向前推进,我完全没想到,光荣花最后会落到我头上,我很想像那些明星一样说几句富有哲理的话,可是那些句子都像结了冰一样,封冻在喉咙里。我憋了好半天,终于吐出几个字‘感谢父母,感谢领导,夷陵广电正是我实现记者梦想、实现新闻理想的地方——’现场十分安静,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找到了自信。”

金桔奖最高奖的奖金只有1000元,但它产生的激励和表率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夷陵广电的职工和家属说起某人专业很牛,往往会直接了当地说“他就是获了金桔奖的”。父母在电话中鼓励子女常说“要好好干,今年争取拿金桔奖。”这些孩子受父母教诲多年,中国文化中奋发有为、显亲扬名的基因也渗透在他们的血液中。领导、同事的推崇,父母的激励共同营造了一个精益求精、钻研业务的强大气场。

张鹏借一个金桔奖,调动起方方面面的力量,内外合击,推动夷陵广电的事业向前发展。从前,每到下班时间,夷陵广电大楼的灯就会一盏盏熄灭,现在,大楼里的灯光总是彻夜长明。新闻部、制作部长期有人加班。新闻线索就是命令,人人争抢好新闻写好报道,惟恐落后。2010年盛夏,山洪暴发,记者们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为救深山里的村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外出采访,连夜将紧急汛情、险情通报全区,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为抢救赢得了先机。业余时间,局里的年轻人不再相约逛街或赴企业的饭局,而是在一起看书、看碟,讨论哪些元素可以为我所用,哪一段音乐或画面值得借鉴。

风气正人心齐,夷陵电视台的节目质量越来越高,收视率在全区所有落地频道中连续保持第一名。《百姓零距离》、《夷陵新闻》、《垄上行》、《法治夷陵》全新改版,新增了综艺类节目 《玩转夷陵》,在新闻节目中先后推出了“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深度探讨医患纠纷”、“关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建城市家园”、“文竹说文明”等系列宣传报道,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热潮。市民们说:“我们平时除了看中央台就看夷陵台。”2010年,在参加宜昌广播电视奖评选中,该台夺得17个一等奖,19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在湖北广播电视奖评选中,夺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

文化敏感:夷陵有棵“山楂树”

平台小,发展格局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在中国广播电视按行政区域分而治之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张鹏只能种好他的一亩三分地,然而,仅此就够了吗?如果仅仅是将区域媒体的贴近性、服务性做到极致,张鹏还谈不上大家气度。当互联网将世界变成地球村,当新媒体越来越突破地域限制让受众快速分享高品质内容产品时,张鹏觉得若能借力网络新媒体,夷陵广电能有更大作为。

2008年春天,一部在网络上迅速窜红的小说《山楂树之恋》进入了他的视野,书中所描写的爱情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当外采记者告诉他,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很有可能就发生在夷陵区时,他脑海中灵光迸发。如果确有其事,夷陵可以借机宣传自己,打造一张全新的区域文化品牌:山楂树、纯真的爱情,与长江三峡、夷陵山水、桔园、茶园互相辉映,多么浪漫温馨。如果借力造势,可以把宜昌夷陵塑造成一个可与瑞士洛桑、印尼巴厘岛媲美的人间天堂、世外桃源。

张鹏立即派精干记者兵分两路,一路去往传闻中山楂树之恋故事的原发地,宜昌夷陵区南村坪,另一路与小说作者、远在加拿大的艾米女士联系,明确书中所写的故事是否发生在夷陵。两路记者反馈的信息让他大喜过望。艾米女士回复:小说是以祖籍湖北宜昌的熊音女士的日记为蓝本改写的,所有人物都有原型,地名稍有变动,但故事确实就发生在夷陵区。另一路人马回来说,他们找到了当年带熊音(静秋)去南村坪写村史的罗铁生老师,罗老师竟然还珍藏着三十四年前的《南村坪村史》和一本叫《港口灯火》的作文集,其中收录了熊音参与编写的村史和她当年写的创作谈。当时,河北、河南、辽宁等省也有几个地市在争夺山楂树之恋原发地,他们也纷纷与艾米联系,但夷陵广电提供的证据和素材立刻让其他争夺者哑口无言。

怎样将山楂树品牌做大,扩大夷陵的影响力呢?张鹏立刻想到拍电影、电视剧,完美呈现夷陵的山水人情,但苦于人力、物力有限,以一个区广电局的力量,短期内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工程。不拍吧,又担心山楂树热潮来得快去得快,他决定先做一部成本稍小一点的电视纪录片,趁热打铁,借力宣传,先声夺人,一边观察市场反应一边策划运作更大的项目。他的想法得到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张鹏迅速组织了40多万投资,组建拍摄专班,又从省里请来专家,历时8个月完成了一部反映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电视纪录片《走进山楂树之恋》。他们派出本台主持人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老三、静秋、老二等角色,通过追寻、访谈小说原型人物,演员再现当年场景等多种艺术手段,真实记录了那个特殊年代里痛彻心扉的爱情。纪录片在当地热播,上载到互联网后,短短两天,点击率骤升。夷陵区通往南村坪的乡间公路上出现越来越多操各种口音的外地背包客,他们都是在网上看过纪录片《走进山楂树之恋》后,慕名而来寻访山楂树故乡的网友。南村坪仅有的一家小酒店天天人满为患,村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迅速开办起“山楂树之旅”的旅游接待站。记者于2010年12月来到南村坪,这里的“山楂树”产业已经小有规模,当地村民说起夷陵电视台,个个赞不绝口,说是电视台的人让他们这个小村子一下出名了,感谢电视台帮助他们找到了致富门道。

在张鹏的部署下,夷陵广电人在网络上持续不断地制造关于山楂树之恋的话题,并不时晒晒寻访到的史料、照片,呼吁影视界的大佬们关注山楂树热。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名鼎鼎的张艺谋导演来了,张鹏举全局之力,倾力支持,选外景、找道具、提供后勤服务。2010年9月15日,电影《山楂树之恋》在夷陵平湖剧院与全国大中城市同步上映。这部电影在夷陵连续上映21天,共放映81场,观众人数1.7万人,票房收入达到35万多元,该片放映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均创当地历史新高。目前,由江苏卫视投拍的电视连续剧《山楂树之恋》也正在夷陵区进行紧张的拍摄,导演李路仔细研究了夷陵台拍的电视纪录片,直接找到张鹏,一年多的合作后,他们成了莫逆之交。

一位影视界专家撰文分析山楂树现象:说起《山楂树之恋》在影视界掀起的热潮,不得不说到夷陵电视台的首发之功,夷陵台作为一个县级台,台小而不囿于小,致力于文化创新,全力打造精品力作的精神尤为可贵。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生产更多的文化精品,需要的就是这种文化敏感与精品意识,需要的就是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气魄。

张鹏对记者说:“我们基层广电工作者有很强的危机感,如果无所作为或者原地踏步,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吃掉。所以我们要创新求变,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没有机会要创造机会来发展自己。”

2011年,夷陵台致力于城乡网络建设和改造,积极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新媒体业务不断拓展,开通了夷陵手机报,开设要闻快报、夷陵新闻、天气预报、社会经纬等10多个版块,满足了不同阅读者的需求。三峡夷陵传媒网也运行通畅,地域特色和新闻特点凸显。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数字影院改造加快进行,计划将原1个胶片放映厅改造成3个数字放映厅,观众座位达800个。全新的经营渠道和发展空间让夷陵广电人相信:在这里,他们可以大展宏图,大有作为!

作者:黄慧,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媒体时代》杂志社副主编

陈晓莺,宜昌市夷陵区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

责编:傅先萍

作者:黄慧 陈晓莺

第三篇:从旅游+博物馆到博物馆+旅游

摘要: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博物馆如何融入旅游业的发展中,实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本文通过简述博物馆旅游从“旅游+博物馆”到“博物馆+旅游”的主体转移中的一些动向,着重从博物馆的角度出发,探析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主动融入旅游活动,开启有目的的“以旅彰文”实践的意义和方向。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文旅融合

博物馆和旅游的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一个博物馆的落成,基本都会成为当地重要的人文景观。所以它既是本地人了解自己居住地人文历史的窗口,也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旅游目的地文化风情的特色景点。当一个外地人走进异地的博物馆参观时,旅游行为就发生了。只不过这种旅游行为有可能是有组织的,也有可能是自发的。套用当代旅游的行话,有可能是跟团游,也可能是自助游。

在我国,博物馆旅游成为一种普遍的热门的旅游项目,应该是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时开始的。2018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成为共识。本文拟通过简述博物馆旅游从“旅游+博物馆”到“博物馆+旅游”的主体转移中的一些动向,着重从博物馆的角度出发,探析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主动融入旅游活动,开启有目的的“以旅彰文”实践的意义和方向。

一、旅游+博物馆,旅游业引发博物馆新变化

从旅游业的角度看,把博物馆等人文景观纳入旅游行程中,一直是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国民文化素质的大幅度提升,旅游者从较单纯的游览自然风光到关注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的需求的丰富,让博物馆越来越成为旅行社、线上旅游平台规划旅游线路、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的重要节点。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这样的设置下,走进了原来他们认为是文化研究机构的博物馆。这些现象和行为,让博物馆发生了不少变化,而这些变化,无疑是由旅游业为主要因素引发的。

博物馆因为收藏有珍贵的极富学术研究价值的文物而显得神圣并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去博物馆的人都是学者和研究人员,持这样的观念的人至今仍有不少。的确,文物首先具有的是学术研究价值,其次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价值,然后才是观赏的价值。很长一段时间,博物馆就这样披着神秘的面试高高在上。尽管国家在十多年前实行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政策,尽管博物馆里藏的都是宝,但大多数博物馆依然是门可罗雀,观者寥寥。此时,旅游业首先发挥了引导需求创造需求的重要作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除了游山玩水,本来就有增长见识的诉求。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需要升级换代,文化内涵丰富的博物馆,就是现成的迭代优品。其次,是我国人口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得国民对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长。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亿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亿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国民文化程度的提升,为文化旅游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使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走进博物馆,揭开了博物馆神秘的面纱。

二、博物馆+旅游,以旅彰文的重要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历史时刻,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从这个高度看,旅游活动由于其特有的感知和传播特点,正在成为彰显文化魅力、传承文化传统、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中,博物馆+旅游,是以旅彰文的重要路径。

(一)博物馆有集聚文化历史内涵的独特资源

我国于2015年3月施行的《博物馆条例》规定,“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并展出文物的公共文化设施,是集纳见证历史文化的文物的人文景观。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备案博物馆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增幅23.4%,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共1224家、非国有博物馆共1860家,免费开放博物馆有5214家。【1】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已基本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对博物馆和文物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学校。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3】

博物馆构建着记载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自然和人文历史、饱含悠久文化的独特空间,拥有见证历史文化的各类文物,集中呈现着系统和丰富的文化信息。博物馆还拥有舒适安静,宜于观赏的陈列展馆,配合内容、风格各异的展览陈列,穿越时空的文化气息,源远流长的文化滋养,正是博物馆有别于其他文化景观的独特资源优势。

(二)博物馆有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的丰富内容

旅游是一种跨时空的綜合性审美活动,是一种短期的异地生活方式和跨文化交流活动。【4】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文化氛围的观赏和体验,一直都存在与旅游者的出游目标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旅游者探寻和体验异地文化风情、进而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诉求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而博物馆等文物机构就成了热门的景点。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博物馆参观人次规模达11.47亿人次,同比增长 9.9%。随着文化旅游概念的兴起和市场运营模式的改变,博物馆旅游行业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参观人次规模将持续扩大。相比于观光游中的自然风光,博物馆游中有更丰富更具个性的观赏物,往往游一次只能走马观花式地看个大概,游几次才能获得较具体的信息。自然风光虽有季节的变化不同,但相比博物馆可以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主题的专题策展呈现,在吸引游客的新体验上无疑缺少更丰富多彩的内容。

三、博物馆+旅游,新的视角考量新的发展

(一)在发展战略上,要把博物馆旅游功能的发挥列入重要议程

博物馆从诞生之日起,其定义、特征、功能和类型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尤其是在功能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会赋予博物馆不同的功能。西方欧美国家对博物馆功能的认识,比较通行的有所谓“三I”功能说,即调查研究(Investigayion )、教育(Instruction)、激励(Imperator),以及“三e”功能说,即教育国民(Educate)、提供娱乐(Entertain)、充实人生(Enrich)。2010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协第22次代表大会上又提出了“休闲功能”。【5】

旅游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教育、激励娱乐、休闲兼而有之。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视角考量,博物馆融入旅游的功能,应在博物馆发展战略中得到高度重视,在制度保障、人才储备、资金使用等方面,都应该有足够的配套。

(二)在发展规划上,要把旅游业标准纳入重要参照

博物馆旅游功能的发挥,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功能的融合。虽然目前已有不少知名博物馆已被评定为不同等级的A级旅游景区,但大多数综合类博物馆仍然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置。

博物馆在按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应引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行業标准作为参照,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比如参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在博物馆红线范围内参考旅游景区管理要求,制定旅游服务规范。在交通设施配套,游览线路布局,导览图、标识牌等各种引导标识的设计和设置,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空间布局,综合配套画册、导游图等公众信息资料配备,游客紧急救援机制的常态化设置等等方面,应将旅游业标准纳入重要参照。

《博物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文创产品的开发,是博物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游客诉求。博物馆在结合本馆特色规划设计文创产品时,也应参照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和标准,建立产业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王 珏. 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 进一步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 [J].人民日报,2021.26.

[2]习近平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2016年1月10日电.

[3]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的指示(2016年4月),人民日报2016.4.13.

[4]周宜君,冯耕耘“旅游促进文化自信的作用机制研究”.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40):1

[5]《博物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1):40

作者:石斯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博物馆小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博物馆文化论文范文05-15

博物馆毕业论文范文05-12

上海博物馆论文范文05-12

小发明论文范文04-17

学习小论文范文05-08

教育小论文范文05-08

科技小论文范文05-08

德育小论文范文05-08

科学小论文范文05-08

历史小论文范文05-08

上一篇:礼仪职场论文范文下一篇:汽车构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