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档案查询服务

2022-12-29

第一篇:建设工程档案查询服务

新农村建设档案服务整改措施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区“三农”工作,根据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整合涉农档案资源,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的、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档案工作体系,有计划地开展送档下乡、送信息进村等活动,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

二、目标任务

力争在2012年底全区100%的区级涉农部门和镇机关及80%的村(居委会)档案管理达到统一的规范化标准,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具体阶段目标如下:

2009年,在全区2个镇(白市驿镇和陶家镇)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试点。试点镇的各村、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并完善新农村建设档案,通过市档案部门初验。

2012年,在全区所有涉农部门和各镇的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建立并完善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体系,70%的单位配备计算机,实现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网上查阅。

2012年底,依托区政府公众信息网、档案信息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党建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络系统,基本建立覆盖全区农村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体系,镇、村(居)两级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查阅部分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实现农村信息资源共享,达到广大农民利用档案信息和已公开现行文件“一般不出村(居)”的目标。

三、主要内容

(一)区级涉农部门

1.制定本部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意见,提出工作目标、长远规划和计划,明确领导,落实工作经费,开展业务培训和监督检查。

2.所属单位档案工作管理有序,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档案目录和重要档案力争进行数字化处理,编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资料。

3.建立方便农民群众档案查询系统,发布本部门涉农档案信息。在区政府公众信息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党建网)、档案信息网、农业信息等网络系统上载“三农”档案资料,确保涉农政策、技术、信息到镇、到站所、到村,使农户能够方便查阅。

(二)各镇人民政府

1.把档案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和计划,对所属单位、村(居委会)及经济组织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2.有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专(兼)职档案人员,档案工作列入考核内容。

3.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示范区创建活动。各镇要把此项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实分管领导,建立领导机构,细化目标责任,切实做到目标明确,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明确工作责任。区档案局负责制定全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实施方案、工作目标和计划,整合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建立网上查询系统,对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业务指导与监督;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其它成员单位和涉农部门负责加强对本部门“三农”档案工作的规划和组织协调,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同步安排档案工作经费、同步开展档案工作,联系帮扶各镇的区级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指导、帮扶的重要内容,共同助推创建活动的开展。

(三)广泛宣传发动。各街镇、区政府各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新闻宣传部门要发挥宣传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充分运用宣传标语、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多渠道的大力宣传开展“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防止片面性和简单化,调动全区特别是各镇和区级涉农部门及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落实工作经费。区财政按照区创建工作需要做好预算,拨付区档案局统筹安排。各镇和涉农部门负责本级创建工作所需经费,增加档案工作投入,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需要。

(五)完善工作机制。档案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评定标准》,结合本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镇创建考核标准,强化工作管理,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目标实现。整个创建活动经国家档案局验收达到示范区标准后,对各镇按照《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评定标准》,90分以上的镇由区政府命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对行政村(居委会),由区档案局评选命名3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村(居委会)。对命名的示范镇、村(居委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在创建活动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给予通报表彰。

范文网【】

第二篇:论档案服务“四位一体”建设的功能和措施

作为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来源广泛性、形成条件性、载体多样性、记录原始性的特点,档案是整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的基础,它产生和服务于“四位一体”建设,论档案服务“四位一体”建设的功能和措施。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国内外宏观环境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内部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要素资源制约破解、柯桥人口集聚、经济结构优化、企业解困、民营企业监管、新型城镇发展、社会稳定维护、机关行风效能建设等,要破解这些难题,就要从最根本的抓起,从最容易的抓起,从最关键的抓起。那么,抓什么才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最容易、最关键的呢?那就是档案。档案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无形的纲领,一个没有档案资源整合的社会好比一台没有组装过的机器,精密度最高的零部件没有得到整体协调和配合使用,机器就会出现故障,得不到正常运转。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决定各社会管理部门承担相应职能,履行规定义务,由此产生了各种门类、各个领域的业务档案,被各职能部门单独保管。如何使独立行使职能的各个部门实现整体联动,相互制衡,这就需要档案。通过档案资源整合,使职能部门实体独立,资源共享,从而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基础问题是要解决人们历来对档案的认识误区。

档案,在许多人眼里,无非就是几张“过气”的纸,没有多少价值,也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档案工作,也被理解为一项不起眼的工作,可有可无的工作,养养老享享清福的工作。正是因为档案的“千疮百孔”,使这个社会信息资源缺乏,许多真实、有效的第一手材料得不到全面、及时地掌握,这种失误不但给今天的我们制造了难题,而且给明天的子孙们留下了遗憾。所以,档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归宿,档案工作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利用档案破解难题,服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路:利用县数字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成熟的网上档案管理模式,对各类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社会诚信监管网。各个职能部门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即时产生的业务材料即时归档,转化为规定格式的电子数字档案,与绍兴县数字档案馆数据对接。建立两个体系:由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统计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工商局、民营企业等单位档案资源构成的经济运行监管体系;建立由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社保局、县民政局、县国土局、县建管局、县公安局等单位档案资源构成的社会和谐诚信体系。对不同对象授予不同权限,严格做好保密措施,实现档案资源的安全共享。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档案服务“四位一体”建设进行阐述。

一、档案服务“四位一体”建设的功能分析

1、档案来源的广泛性突显服务的权威性。

档案来源于各种领域、各个部门、各个阶段、各个项目,它无时无刻、何时何地都在产生。从档案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声像档案等,由此可见档案来源面广、量大。我县之前开展的政务信息报送和政府信息公开也只是文书档案里的一块内容。根据《档案法》规定,县机关各部门、镇(街道)、企事业等单位档案按规定移交县综合档案馆,我县档案馆已保存有277个立档单位的自成立起形成的各类档案。同时《档案法》还规定,县档案局作为全县档案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履行对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指导、监督职责,进行执法检查,有违反《档案法》规定予以行政处分。县档案局(馆)的档案资源优势和档案管理职能突显了档案服务的权威性。

2、档案形成的条件性决定服务的专业性。

档案来源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但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被作为档案保存,档案形成有三个条件:①已经处理完毕,②具有保存价值,③经过系统整理。档案形成的过程决定了材料的唯一性、系统性、全面性,电子档案的形成需把纸质档案按规定格式进行输入转换为数字档案,具有格式固定、内容具体的特点,方便查阅、统计。纸质档案的形成需把各种门类的档案按不同方法进行整理,系统编目,制作查询工具,具有真实原始、分门别类的特点。目前,县档案馆采取网上查档与上门查档相结合,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利用,使两者优势互补,档案管理成熟的利用体制决定了服务的专业性。

3、档案载体的多样性呈现服务的灵活性。

档案存在的形态不仅仅是传统的纸质档案,还有新型的声像档案、光盘档案以及随着网络信息化而产生的电子档案。通过文字表述、图片描述、声像叙述等多种形式丰富、生动、具体地记录实践活动。县档案馆的职能是收集全县范围内反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各类材料,囊括的范围非常广,建有照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供社会利用,网上档案资源的开通使不同对象按照不同权限,分享到不同密级的档案信息,呈现了服务的灵活性。

4、档案记录的原始性体现服务的真实性。

虚假的信息会导致错误的决策,偏面的认识也会误导正确的理解,档案记录的原始性是任何编研材料、调研文章等不能具有的,它区别于其它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档案这种原始记录的凭证、依据作用,使获得的信息可靠、有效,体现了服务的真实性。

档案服务的权威性、专业性、灵活性和真实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能为破解难题建立一张真实、全面、及时、有效的基础数据网,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掌握第一手资料。倘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棵大树的话,那档案就是这棵树的根,倘若其它行政措施是一种形的话,那档案就是质。

二、当前档案工作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剖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社会的健全,“档案”这个历来为封建皇朝服务,建国后也主要为党政机关服务的工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人民当家作主势必要求档案为最广大人民服务,由此改变档案为少数人掌握和服务的历史,得到最广泛的应用,惠及最普通老百姓。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档案工作,割掉了计划经济的尾巴,又缺少了必要的保障措施,正使档案工作处于“进退两难”的半瘫痪状态。

⑴传统档案观念根深蒂固,档案工作发展受阻。

档案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有些人就认为,档案工作有与没有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无非就是几张纸头理理,往往档案部门在资金争取、人员配备等方面都会比较困难。目前,全县19个镇(街道)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的只有2个,其余17个均为文书兼职,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上的有14人,只有3人在45周岁以下。在机关单位中有种传统理念是:档案工作是退居二线、即将退休人员的过渡工作。试想,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产生部门——各级行政机关单位的档案工作如何能通过一人多岗的兼职形式来满足社会对档案的需求?又如何能在退休前的“相对照顾”中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创业创新?然而,我县的重点民营企业至少配备有1名以上的专职档案员来管理企业内部形成的档案,如宝业集团有专职档案员5人,光宇集团有专职档案员4人,精功集团有专职档案员5人,工作汇报《论档案服务“四位一体”建设的功能和措施》。企业单位尚知舍得花钱,配备人员要管好档案来服务企业发展,我们有些机关单位为何还用陈旧观念来看待档案?要知道,机关单位产生的大部分档案是县档案馆长期保存并作为后人研究历史的依据,是绍兴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全县老百姓个人权益的证明,没有做好行政机关单位的档案工作,威及的不仅仅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还威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执政基础。

⑵档案功能被弱化,档案资源分散保存成隐患。

当前,利用档案获得经济效益和解决矛盾的比比皆是,由于档案丢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信访问题的也是数不胜数,特别是村两委三年一次的换届中,藏匿和销毁档案成为某些落选人员的泄愤工具,给村事务管理带来了许多麻烦。最近,我县又发生了某职能部门批复的单位成立文件的“集体丢失”事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绍兴县档案馆是我县唯一的综合性档案馆,保管、利用、开发全县各单位产生的档案资源,但是这些档案的产生和接收至少存在十年以上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各单位产生、形成的档案在本单位至少保存十年以上,才接收进县档案馆,其中还不包括数量众多的业务档案。这种传统的档案多头管理模型造成了档案信息的阻塞和档案资源的浪费,非但不能使档案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还不排除在档案分散保管的十余年时间里,在材料收集、鉴定、整理的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缺少必要的保障措施,档案行政监管力不从心。

档案工作的基础作用十分明显,而档案部门又之所以会是“无钱无权无人罩”的弱势部门,主要还是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档案本身的效益滞后性和不确定性。档案效益的发挥不会在形成之时,而是要在特定条件下才会显现,带有一种条件性、不确定性,有些档案看似无用,今后可能会是唯一的依据,有些看似有用也并非一定会用到。

2、档案优势随着市场经济来临而荡然无存时,档案工作的坐失良机,逐渐与社会发展不相一致。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保密”二字始终是档案人心上紧扣的一根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档案好比是我党的咽喉,被敌人窃取了档案意味着目标的暴露,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外破坏分子和国内阶级斗争双重压力下,必须把档案放在首要地位,巩固我党政权。从70年代前案卷封面上印着的“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阶级斗争”也足以说明这一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来临,是我国经济体制上的一次“大地震”,震醒了全国人民的创业激情,震醒了机关政府的职能转变,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而档案工作还是延续着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型,面向机关单位,管理文书档案,使馆藏档案结构单一,大量丰富生动的业务档案散失馆外,逐渐使馆藏资源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档案利用深居闺楼,不向大众开放,逐渐使档案淡出人们的视线,从而使档案失去了以往的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一致。

3、档案本身的保密开放两把双刃箭,导致它既不能堂而皇之地走向大众,又不能固步自封地原地踏步,有别与其它工作能大胆阔斧、立竿见影,这也是束缚档案工作改革的一个主要问题。

4、档案责任的不可追诉性也致使档案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档案法》规定,对篡改、藏匿、销毁档案的要追求相关责任等,这些是在材料变成档案后,所能采取的措施,但对在档案形成之前,也就是某些重要材料没有整理成为档案,该如何追诉责任?就如1977年我县海塘围垦遭强台风袭击,30多名围垦人员牺牲,我们只有在马鞍镇档案里找到部分牺牲人员的依据,而其余牺牲人员因无法在档案中找到,而无查考依据。又如我县某镇1964年-1984年20年婚姻档案,在接收进县档案馆前就已经缺失,这些发生在二三十年前的事情,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又有谁能说得清楚这个档案是在经办人手中丢失的,还是在保管人手中丢失的呢?

由于综上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档案与服务经济、服务社会产生一定的距离,使档案逐渐被社会理解成为“附带品”,在财力和体制上得不到必要的保障,使档案行政监管难度加大,正在迈向新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做好档案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务支持:适用的档案库房、规范的档案装具、合格的档案案卷、必要的人员配备,这些基础性装备需要财力支持的,并且随着每年档案量的增加都会产生新的支出。做好档案还必须要有相配套的体制来督促,目前,我县档案工作没有列入对县机关部门的岗位责任制考核,也没有列入对镇(街道)的岗位责任制考核。档案管理状况根据各系统的要求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把档案工作列入系统内部相关考核的县机关部门,如县卫生局、县交通局、县文广局把档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的,局本级及下属单位档案管理规范有序,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另一类是档案工作没有与任何考核挂钩的县机关部门、镇(街道),仅凭自我约束放任管理,责任性强的做得好一点,责任性不强的做得不好也没有关系,特别是文书调动频繁的单位和新成立的单位,档案管理尤为紊乱。

三、档案服务“四位一体”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把好“源头”关。

要充分发挥县档案局的行政监管力度,加强对全县各级各部门档案业务的监督、指导,培养一支责任性强、业务精通的档案员队伍,要进一步争取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把档案工作纳入相关考核之中,保障必要经费发展档案事业。要抓住机会,利用时机宣传档案工作,加快档案转型升级。

(1)要不断加强对档案员的档案业务培训。要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员业务操作水平,指导开展好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把好档案形成第一关,把材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符合要求。

(2)要不断加大对各单位的档案执法力度。要依法对各个领域的档案执法检查,规范执法行为,严肃执法纪律,严格执法程序,推动档案法制建设。

(3)要不断争取提高档案员待遇和地位。有作为才有地位,要不断努力工作,取得档案新业绩,换得全社会对档案工作的重新认识,落实特殊行业补贴享受政策,逐渐改变目前档案工作的弱势地位。

2、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把好“采集”关。

要加快档案形成周转速度,实现即时产生的档案资源的适时归档,要求业务人员在材料办理完毕后,在收集齐全的基础上进行初步整理,在规定期限内移交档案室,由档案室统一编码进行后续加工。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借助档案管理软件平台,使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同步形成,形式不同,内容相同。县档案局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磋商,在电子档案的业务规范上达成共识,有利于提供内容详尽、及时有效的档案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对电子档案业务规范进行指导,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权限控制,防止档案泄密。由此改变千百年来档案只能独家拥有的历史,避免材料滞后归档、档案滞后管理带来的困扰,充分发挥档案的监督、服务作用。

3、加大档案资源整合力度,把好“入口”关。

要采取措施整合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产生的档案资源,把分散在全县各个单位的档案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共享。要解决目前有些单位存在的危难情绪和忧患情绪,生怕资源共享后造成泄密,担心业务权威优势被削弱,恐怕一些不想人知的事情被曝光,无形增加许多思想负担,这是许多业务部门和企业单位共存的思想问题,其实正是有些部门个别人员的处事不公、办事拖拉造成社会负面影响,正是有些企业单位某些信息的不及时掌控、弄虚造假等造成企业监管滞后和税收流失。实现档案资源整合,对整个社会相当于形成了一张无形的监督网,促进政府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公正依法办事,建立和推广阳光政务,促进企业单位诚信纳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企业风险防范机制。当前,各个部门产生的许多民生档案如县国土局土地权证档案,县教育局的学历档案,县拆迁办的拆迁档案,县房管处的房产档案等,经济档案如县发改局的项目档案,县财税局的税收档案,县工商局的工商档案,银行系统的存贷款档案等,实现这些资源的整合,将会实现档案工作的成功转型,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4、建立网上档案监管机制,把好“维护”关。

利用绍兴县数字档案馆网络载体,把收集进馆的电子档案分门别类,制作规定格式上传至网络系统,严格做好网上档案的防盗措施,依申请对不同对象授予不同权限,做好档案资源的保密和开放工作。建立定期资源报送制度,与相关考核办法挂钩,与档案执法检查结合,督促各单位及时按规定移交电子档案,贴近中心,贴近民生,当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乐谱的“指挥官”。

第三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发挥档案部门优势 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找准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切入点, 5月中下旬,市档案局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农村第一线,就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如何服务X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

调研组走访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部门、乡镇卫生院和卫生站、农村信用合作社、劳务中介所、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小康示范村等基层单位,采取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等多种形式,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就“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如何发挥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档案部门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有什么新要求”等主题展开了重点调研。我们认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是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主题和长期任务,是档案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我市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伴随着全市农村工作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一个富有生机活力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完整丰富的农业农村档案,不仅真实记录了农村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而且是农村各项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档案,是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已成为一种特别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农业科技档案中保留和记载了非常丰富详实的农业科技信息,开发利用好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能极大地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广。同时,积极引导和重点培育农村新生的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金融企业做好档案工作,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组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建立健全农村村务档案,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和国家提出,“为了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而要实现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许多方面都涉及到档案工作,如“村级组织健全、工作有力”要求有选举原始记录;“村务公开全面真实”明确村务公开的档案必须齐全并按规定管理;“民主决策科学规范”则必须保证表决和会议记录等档案的完整性;“民主管理扎实有序”要求必须制订集体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档案台帐管理规范,并有统一规范的帐簿和案卷;“民主监督切实有效”则要求财务审计和民主评议档案记录必须清楚、整洁。形成于我市农村自治组织和基层政权中的村镇及农户档案,直接记录和服务百姓活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农村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化解农村基层矛盾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为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建立健全农民(户)档案,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为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就要抓好农民保障,而构建农民医疗档案、养老保险档案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环节。在推进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中,通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农民家庭健康档案,使投保农民老有所养,生了病能及时就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甚至国外,中介劳务机构也相继产生。中介劳务机构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档案工作。通过建立档案,外出务工农民的个人信息、就业市场信息得到交流,为农民拓宽就业渠道打开了新途径。

新农村建设要求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就要发展社会事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个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少不了档案文化建设,档案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档案编研成果如书籍和展览等,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它能够记录和传播地方的历史文化,宣传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成就,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长期以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主动围绕“三农”,服务“三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地在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中,领导思想重视,态度积极主动,方法灵活多样,思路开拓创新,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做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生产力建设。我市拥有健全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1990年X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业科技档案馆,多年来,通过编纂农业科技参考资料、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科教兴农作出了很大贡献。通州市植保站高度重视科技档案资料的积累和利用,近年来,利用保存的档案资料,编辑了30多种参考资料,其中建国以来各种专业期刊上登载的所有病虫测报信息汇编,在改进测报技术、提高防治水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夺取农业丰产丰收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市是国家农业部授予的6个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市之一。近年来,我市2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单位全部开展了建档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级试点单位如皋草莓协会将档案工作列入协会规章,通过建立富有特色的田间管理档案,给草莓一张特殊的身份证;海门京海集团十分重视档案工作,其档案工作由原来指导农业生产为主的产中服务向提供信息、开展技术培训的产前服务和向产品的加工、贮藏、运销、贸易的产后服务延伸,由此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

2. 农村金融档案工作有效地帮助农民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发家致富。农村信用社通过建立健全农户经济档案,为信贷人员做好信贷支农服务提供了第一手综合资料,从而为农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解决了农民“贷款难、贷款繁”的问题。目前,我市有100多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并获得了不同形式和额度的贷款,帮助了农民发家致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金融档案工作达省以上标准的有84家,其中,海安县农村信用社档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尤其令人瞩目,1997年古贲信用社档案管理达国家二级标准, 2001年海安县农村信用社系统43个单位先后通过了上级档案管理达标升级验收,实现全系统档案管理工作“满堂红”,开创了全国农村信用社档案目标管理之先河,海安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业绩位居江北第一。

3.村务档案工作扎实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我市行政村建档率达100%,全市1935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村务公开活动,公开率达100%, 村务公开的内容都来自村、镇档案室。

4.农民保障档案工作有力支撑起农村保障体系。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于1995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很快在全市全面展开,得到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省档案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全省推广。截止2003年底,全市已为105万农民建立了农保档案,部分县(市)已经启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计算机数据库建设。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通过及时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密切跟踪农民健康情况,使参保人员在意外得病时及时得到补偿。目前,已建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参合群众凭参保卡在区域内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通过网络即看即报。

总的看,我市农村农业档案工作呈现出起步早、发展快、亮点多、覆盖面广的显著特点,但是发展还不平衡,尚有不少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之处。一是少数地方档案意识还比较薄弱。档案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上面来检查就突击一下,不来检查就放任自流;个别地方档案工作曾经搞得轰轰烈烈,是宣传的典型,但开了个好头却没有了下文,不但没有持续推进,甚至还在倒退。二是硬件建设还比较落后。限于财力和物力,不少涉农部门还没有专门的档案室,尤其是个别的乡镇和村,档案就捆捆扎扎存放在有关人员的家里,档案库房的建筑规范、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更无从谈起。三是软件建设也十分不平衡。还有相当多的地方没有制定档案工作制度、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档案工作,档案管理处于分散、自发状态,还很不规范,档案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甚至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单位之间,差别也很大,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下。目前,档案工作普遍停留在纸质的档案管理上,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单位不多,档案工作的现代化水平还很低,离信息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三、对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在感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大有可为的同时,更多的是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最终的目标是建立起档案资源丰富、档案设施齐全、档案管理规范、档案利用高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农业和农村档案事业发展体系。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档案部门要明确“抓什么”和“怎么抓”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在过去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已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拓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广度,即提高农村建档率并扩大建档范围;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深度,即提高档案的归档率、合格率、利用率及扩大利用效果、加强信息化建设等。

通过调研,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搞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必须努力营造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面广量大,靠档案部门孤军作战,难免势单力薄,因此必须营造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二是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农办和其他涉农部门的联系、沟通与协调,齐抓共管,尤其是对条线单位,要争取上级主管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内外协同,上下联动,通过出台规范性文件,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形成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建立县、镇、村三级档案工作网络,提高组织化程度。

思考之二:搞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必须建立创新的工作机制。一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典型是旗帜,是感召力和说服力。我们重点培植村务公开、农村科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信用社等领域的建档典型,用典型来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宣传效果,并逐步推广。同时根据各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情况,加强重点特色档案的管理,如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档案”、反映农村面貌变化的“环境档案”、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档案”、服务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和谐档案”等。二是加强行政推动作用,把档案工作纳入总体考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主动与市(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组综合办公室联系,争取将档案工作纳入本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及考核验收体系之中。三是坚持依法治档,加强农业和农村档案的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江苏省档案工作条例》以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各项规定,建立完善有效的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执法监督机制和保障措施,依法搞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尤其要加强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村级档案规范化标准和目标考核体系,以点带面推进村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切实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

思考之三:搞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涉农档案下乡进村活动,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探索并逐步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信息平台、城乡一体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和涉农市场需求信息平台,有效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推进农业和农村档案信息数字化,实现网上检索和利用,最终达到信息共享。

此外,还要探索并制定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政策扶持办法,以保障这项工作的深入发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财政部门要为新农村档案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上政策扶持。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强化岗位能力培养,提高农业和农村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要从档案工作的需要出发,配备专兼职乡(镇)、村档案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对一些比较困难的乡镇、村,适当给予经费和设施设备的扶持,使这些乡镇和村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档案工作。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档案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级档案部门要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增强服务意识,准确、全面地记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历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各项服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第四篇: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新媒体的兴起,各行各业的业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增强了人才流动性,进而催生了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人才服务机构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受到数字化浪潮的影响,管理模式有待转变。本文旨在分析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建设管理意义,并提出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服务机构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新技术的兴起,新领域的不断活跃,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岗位也更佳多样化,导致人才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各地人才服务机构管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量也随着不断增加。据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对全市流动人员档案调查,2014年全市现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近54万份中,因国企改制而下岗失业人员人事档案约15万份,占28%;回生源地就业及未就业应往届毕业生档案15.7万份,占29%;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及专业技术人员、国企代理人员18万份,占33%;出国留学、国企管理等其他人员5.3万份,占10%;据统计,近年每年转入人才服务中心的流动档案在4万份左右,转出约1万份,每年新增档案3万份。

人事档案是社会公共信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档案可以查实个人的工作经历、学历、专业技术技能职称、社会关系、过往奖惩等情况。无论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还是人们的工作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人才服务机构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个人、单位以及人才资源开发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手段相对滞后,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现存的管理模式出现资源时效性弱、整合度不高、检索利用开发不足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应潮流,从侧重实物静态管理向电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动态管理迈进,从传统手工到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

2 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2.1 管理观念落后

受到市场环境因素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影响和制约,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没有体现在人才的市场化运作之中。比如档案的查询、借阅、提取、转存还是需要档案当事人现场办理或者代为办理,虽然很多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仍然与人事档案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差距较大。

2.2 整体转变建设难度大

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获取日益方便、快捷,打破了时空限制,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要向着信息化方向转变,不单单是一个单一部门的责任和工作,必须从管理决策层进行判断和决策,层层推进,才能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而且在转变过程中,还要觉察市场发展和技术发展动向,边改变边修正,难度较大。

2.3 缺乏有效的专业团队和考核机制

传统的档案管理以手工人力为主,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人才服务机构面对的档案管理较之于其他机构流动性更频繁、数量更大、种类更多,传统的团队在档案管理方面有优势,但在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进程中就缺乏有效的专业团队合作。加上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考核制度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对电子信息化建设管理进程中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

3 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意义

3.1 有利于人事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和高效利用

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是数量庞大的资料,且流动性高,存取频率高,实现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可以让人才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据只需要一次录入即可多次利用,可以实现内部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也便于用户与阿成查阅检索。

3.2 有利于人才服务机构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实现

人才服务机构要实现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这是实现标准化的必经之路。档案管理涉及流动人才的档案进、管、出的全过程,只有通过电子信息化技术建设与管理才能使得人才服务机构了解实时数据、优化管理模式,并约束和规范从业人员,将人的不统一因素最大限度缩小,规范操作流程。

4 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发展方向

4.1 人事档案向着电子化方向发展

人事档案电子化即数字化,是人才服务机构开展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人才服务机构应当将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和日常管理信息通过互联网系统进行收集,以便于人事档案信息的联网检索、统计分析;另一方面机构要将现存的传统纸质人事档案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转化为电子档案,便于远程检索查阅,最终形成数字档案库。

4.2 管理手段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处理资料的方式和手段都有很大的变化。人才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是流动人才,他们的人事档案流动性大、检索使用频繁,管理手段借助现代化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传统纸质档案,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损害。还有助于保障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使得档案管理与存放更加系统规范,便于查阅利用。

4.3 人事档案管理团队向着专业全能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是人才服务机构实现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保证。目前来看,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管理知识不够深入,加上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更是会遇到较大阻碍,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事档案管理团队必须向着专业全能化方向发展,既有档案管理工作知识,也有电子信息化建设技能,才能使得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5 总结

综上,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实现信息化人事信息管理模式的必要工作内容,对实现整个机构的信息化社会服务模式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机构相关部门务必要认清形势,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创造条件,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1]赖茂元,刘丽莹.浅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如何做好人事档案工作[J].就业与保障,2016,(06):22-23.

[2]罗能超.人事档案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措施[J].才智,2016,(17):253-254.

[3]长江商报.流动人员档案成“鸡肋”武汉三分之一成“死档”[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14-01-12/032429218243.shtml

[4]?罱鹪?.人事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43.

[5]孙柏国.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工作之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5,(21):85.

[6]姜丽娟.关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4,(14):77-78.

[7]张雨薇,李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建设策略分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1):148-149.

[8]高培涛.当前人才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J].今日中国论坛,2013,(15):109.

[9]刘璐,陈维昭.档案数字化带来服务大提升――成都市探索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J].中国人才,2013,(15):36-37.

第五篇:档案查询及提取档案指南

档案管理须知

(一)接收已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

1、接收单位是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市、区人才交流中心的毕业生档案,由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各高校送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再转递到接收单位。

2、接收单位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权的,由单位或个人委托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保管。

(二)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应届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由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各高校转递到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保管。

(三)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由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保管,取消暂缓就业手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由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转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保管。

(四)没有办理未就业登记的毕业生或办理未就业登记后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档案继续存放我中心,作自动委托保管档案,按广州市物价局《关于规范广州市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收费管理的

1通知》(穗价[2005]88号)文规定收取20元/月保存人事档案费。

人事档案查询须知

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需查询本人人事档案可通过“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按以下步骤进行查询:

1、登陆http://,、进入“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主页;

2、在“数据查询”栏中点击“档案查询”;

3、在“档案查询”界面中输入本人姓名或身份证(提示:只需输入其中之一),点击“查询”即可,如查询不到结果,表示档案尚未到达指导中心或档案不在指导中心。

人事档案提取须知

人事档案存我中心,提取档案需提供以下资料:

1、《提取档案证明》(由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或部门出具);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3、《身份证》

4、委托他人提取档案的,还需出具《提取档案委托书》和委托人《身份证》原件。

上一篇: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