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方式体味真情

2022-07-04

第一篇:换种方式体味真情

教学换种方法得自在

摘要:小学作为教育中的奠基工程,应该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从分数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学生的解放;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大胆开足课程,才能有创意地培养学生;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有钻研的时空,实现教法上的改变,实现学生的减负。

关键词:转变心态

开足课程

倾注师爱

校园里常听一些教师说“现在的学生太懒了,难教死了,家庭作业只留简单的抄抄写写都不做。打电话叫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刚开始还有效,一两个星期后学生依然如故。”从这些抱怨中不难体会教师的焦急与无奈,是呀,在以市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许多家长外出打工不管孩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看护好学生,迫于教育政策的压力,教师如牢笼中的困兽为分数苦苦求索。试问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教师能不抱怨吗?面对现状,作为教师深思熟虑后我认为教学换种方法得自在!现在,就以我个人的浅见谈一点体会。

一、教师转变心态,促进师生关系

现在,一夜暴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欲充塞着整个社会。同时也如飓风一样吹入教师的心田,撞击着我们失衡的心灵———许多教师当年曾经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教育这块贫瘠的天空屡屡挫败着教师出人头地的梦想。于是乎,吾住陋室,心志也漏失也!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迷失在各种娱乐里;迷失在家庭生活的琐事里;迷失在朋友聚会有形无形的攀比里。他们在教学上不思进取,部分教师自以为教了几十年的书对课本知识了如指掌,用不着备教案、备学生。殊不知现在的学生是一群头脑灵活,接受新鲜事物最多的人,他们早就厌倦了没有科技含量的抄抄写写。针对上述情况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重新定位,多反思教学上的缺失,找出每一堂课最闪光的地方。累积经验挑战自我,让学生智慧的火花碰撞在我们生机勃勃的课堂上。改变我们的心态已刻不容缓,积极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扎扎实实地上好课。以此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美好形象,消除师生间不和谐的因素。只有学生亲其师,他们才能信其道,我们的高效课堂也就迈上正轨。

二、开足课程,丰富学生生活

在许多学生的作文里,他们曾深情地叙述:童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而我是梦里嬉戏玩耍的孩子;童年是一片姹紫嫣红的风景,而我是这片风景里开得最美的一朵花;童年是一首无忧无虑的歌,而我是歌声里快乐跳动的音符。读着孩子们用心书写的文字,我仿佛走进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一个杨柳依依的春日里,我独自徜徉在一碧千顷的生态园,堤岸上各种花儿像赶集似的竞相开放,一群活泼可爱的“红领巾”成了这一方霸主,他们或吹笛,或赏景,或绘画„„我想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淡化对学科的分数考核,从而使每一个校园真正做到开足课程,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校就特别重视开展学生的兴趣活动。根据老师们的特长合理分工,利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引领学生做手工、吹号、唱歌、绘画„„让学生投身到他们喜欢的项目里,整个校园兴趣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学校教学楼的墙壁上到处挂满了师生的作品,我校鼓号队经常应邀参加兄弟学校组织的活动。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跃居弥阳镇前五名。只有做到开足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才能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

三、倾注师爱,关注留守儿童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涌向城市,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留守儿童”也应运而生。想到这些孩子由于亲情的缺失,心里存在着阴影,他们常常为无端小事而打架斗殴。作为教师洞察每位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对他们时刻倾注师爱是非常必要的。我班的学生赵玲,她的父母在开远打工,把她留给年迈的爷爷照顾。她动不动就冲别人发火,我知道后经常找谈她心。在老师的耐心询问下,她慢慢地道出了实情:“自从我爸爸死后,妈妈找了新爸,俩人去开远打工,好长时间都没有回来看我,我非常想妈妈。夜里都梦见妈妈好几次了,醒来就是不见妈妈。”听着她的讲述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无言地抚摸着她,沉默良久道:“孩子,坚强些,挺一挺就会过去的,老师愿意把怀抱给你。”我伸开双臂,她一头扎进我的怀里,失声痛哭以至全身抽搐,我搂着她轻轻拍打她的肩膀,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回复了平静。看着她那双哭红的明眸,翕动的嘴唇,涨红的腮帮。我的泪水又一次在眼眶里打转,这是一个多么需要亲情温暖的孩子,我怎能无视她的伤痛呢?于是,我找来班上的小干部,详细讲了她的情况,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呵护她。在老师同学真诚的友爱中,她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是呀,对于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教师一定要给予他们关爱。

四、巧用信息技术手段,真正做到减负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随着人们对它应用的深入,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资源整合作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大大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增加课堂教学质的容量,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文本情境。在教学《望洞庭》一文时,我应用信息技术为文本增添了具体可感的画面、声音等效果,再现了洞庭湖秋夜的美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听得十分专注,一节课上下来师生反映良好,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大胆尝试吧,让我们改进教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

总之,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必须是思想阳光,身心愉快,鲜活灵动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不应该受分数的禁锢,小小身躯就被写呀算呀压得喘不过气来。小学作为教育中的奠基工程,应该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人文的情怀。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从分数中解放出来,才能实现学生的解放;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轻松从教,大胆开足课程,才能有创意地培养学生;只有淡化分数,让教师有钻研的时空,才能实现教法上的改变,真正实现学生的减负。我呼吁教学换种方法得自在。

第二篇:体味文化教案-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优质课教案整理

体味文化 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xx课标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道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2、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政治、

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3、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框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案例的作用。

第一目,用“学案”导学;第二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体验感悟事实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教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教学过程】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 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有别于经济、政治,同时三者又密不可分。那么,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本课时,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探究:P9

归纳:有的内容难以归类,正是因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经济越发展,政治越进步,越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01—2,做

《第二教材》上填空题。

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对此,要把握以下几点: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由我国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并反映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绝对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物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了,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课堂练习: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

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举例: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巩固练习:P10相关链接一

思维拓展:P10专家点评二

结论: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这些文化都对该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化不但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而且相互交融。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这一特点日益显著。

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第三篇:《体味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好本单元,你就会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感受文化,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主要内容】

本单元阐述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统阐述了文化的产生和作用。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主要内容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

三、课程标准: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单元导语:

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可是,你是否认真思考过: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对于社会的进步有什么作用?文化怎样影响人的成长?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将会看到: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文化的概念 ◇理解: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分析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 (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 (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课程标准】: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三、【整体感知】: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人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四、【相关知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历史课本中历朝历代的文化发展。

(3)政治生活中关于综合国力竞争的相关知识。

(4)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入体会知识经济、文化经济现象。

五、【方法点津】: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2)自学探究。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集体讨论。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课文导语】:

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究竟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就能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体味文化

一、【课程标准】: 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二、【新课教学】:

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点拨:教材插图:踢踏舞《大河之舞》,《长征组歌》,杂技《科技灵光一一晃圈》,芭蕾舞《天鹅湖》,旨在向同学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使同学们对“文化”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课堂探究:(1)你通常采川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 (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上述探究课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1)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MP3,网上点播等。 (2)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

(3)仅仅把文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问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点拨:教材此处的插图及辅文(读书俱乐部、上网、晨练),旨在使同学们体味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文化,如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等。 ◇课堂探究:(1)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吗? (2)有人说,芯片的发明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技术进步,而且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你赞同这个看法吗? ◇探究提示:(1)略。同学们可各抒己见。

(2)芯片就是集成电路。各种高科技芯片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进步,这一点毋庸赘述。而作为其中一族的各种文化芯片,如语音音乐芯片、ID卡玩具芯片、手机监听芯片等各种信息产品,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在都市,摩天大楼、城市雕塑、公园、游乐园、音乐厅、美术馆、书店、体育馆、电影

院等,构成了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特有的乡土气息。

再如,川剧的变脸让人感到神奇莫测;东北二人转,唱出东北人的淳朴豪爽;骑马、摔跤等则体现蒙古人豪迈奔放的性格;等等。 ◇课堂练习: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 答案:C 解析: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把握这一点,对各种现象进行分类就不难了。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小辞典:(1)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

(2)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简单地讲,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和事物的总的看法,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有了世界观,也就会产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课堂探究:(教材插图略)你能否用这个图示,描述人类文化创造和演进的历程? ◇探究提示:例如。文字的发明--„记数的发明(如阿拉伯数字)一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工业革命——1969年美国阿波罗登月行动——载人航天行动。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1)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足灭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面足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l}I获得和享用文化。

◇点拨:教材在此处的“相关链接”引用了中固古籍中的有关论述,强调了教育感化

在治理固家中的重要作用。 (2)文化素养的表现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U常生活中的青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来。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3)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足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等等,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叮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巾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课堂探究:这是一组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教材插图略).你认为。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

◇探究提示:教材安排的这一探究活动.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体会文化的含义.这里的“文化”是“文化素养”“文明”的意思。显然,从图中二人的表现看,稚气未脱的学生比西装革履的男青年更有“文化”。 4.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这是教材对本部分内容经过逐层分析后的得出的最后结论。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把握“文化”的含义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刚,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

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

(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小辞典: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第三,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2.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吗?如何培养文化素养? 答案:(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要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为个人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作为公民个人,要努力学习,积极实践,汲取文化营养以发展自己。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弄清文化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生活和实践。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

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点拨:“教材插图”(图略),“马克思、恩格斯和《共产党宣言》”及辅文内容,以事实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出版。青年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从此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 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哲学足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呼的钱学森同志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我近_二r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_丰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加强对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加强对营业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这一点我们在下一框内容中还会学到。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大成就;今天,我们正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为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 施纲要》,《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包含了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的内容,又弘扬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2003年中央文明委把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建设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注意: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的、科学的文化对个人成

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蓉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课堂探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

◇探究提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无产阶级进行反对责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如,1864年第一固际的成立使田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21年巴黎公社运动更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高潮。

◇点拨:教材此处的“相关链接”旨在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先进的文化,它对

世界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 ◇课堂练习: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影响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③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故舍去。

第四篇:学会体味幸福

——谈中学生成长的十大必备素质(3)

2011年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在观看的那一刻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同学们对幸福这个话题是否作了一次深入的思考呢?有位哲人说,主动去体味寻找幸福的人长大后一定是幸福的人。学会体味幸福是我们人生成长的必修课。是我们成长中必须具备的又一种素质和技能。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学会体味幸福。

一、体味自然和社会赋予的幸福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是大自然慷慨地把阳光、雨露、春风细雨,娇美的月光,灿烂的星辉,免费地赠送给我们呢。四季交替,春华秋实。让我们作为一个“人”而受用无穷。这一切唯有人才能体味到,体味到其中的美好,体味到这种美好带给人的幸福。你体味过了吗?

人是自然赋予的,可人又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我们常常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感到痛苦。体魄、智商、外貌、等等一切都是人与人比较的目标,但这些先天的条件不应该成为幸福的参照物,如果要比较我们可以学习下面故事中得主人翁。 有一位盲人,生活很愉快。有人见了觉得奇怪,为什么眼睛看不到的人还能如此快乐呢?于是便问他说:“你的眼睛看不到,难道你就不感到痛苦吗?”盲人听了,笑着回答说:“我为什么要痛苦呢?与聋子相比,我听得见;与哑巴相比,我可以说话;与瘫痪的人相比起来,我能走路。这是多么幸福。”

我们生活的时代的文明是处在五六千年之后,先辈留给我们的是文明积累的财富。尤其是近百年所创造的工业文明更让我们觉得自己比古代的帝王还要幸福。尤其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给全体国民带来的幸福是与日俱增。因此,我们要用感恩心去审视社会,有多少的社会资源是前人所没有的呢?今天社会虽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不影响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而感到的幸福,而这些种种问题,恰恰是我们追求幸福的试金石,当我们克服一个个困难之后,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你是否这样想呢?

二、体味家庭和同伴带给我们的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从父母处获得爱的关怀,享受亲情带来的幸福。当我们获得一些特别的呵护或者特殊的关爱时,可能会说自己是幸福的,但是对于一些平平常常的生活,却不去体味它的幸福感。比如:有个女孩,她读书住家时,妈妈常常是将饭菜做好了,端到她的面前。于是三餐,她一放学回家,就可以吃到热乎乎新鲜饭菜。然而对此她并不以为然,不认为这是幸福,也不知感恩。 后来,她毕业了,背上了行囊,出到外市找工作。奔波了几个月后,终于找到第一份工作,独自在外租了房子,每天上下班。辛苦回来后,她还要自己洗菜做饭。又饿又累、疲惫不堪下,她才深深体会,原来三餐能有人为自己做饭,一到家就能喝上一口热汤,是多么幸福!体会到了幸福,等到再次回到家,看着妈妈端上来的一碗热汤时,她不禁含泪了。 我们为什么缺乏对平淡生活的幸福体验呢?为什么大人们常说你们“生在福中不知福”呢?其实人的一生,并无多少令人狂喜的精彩,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这里我们的教育有责任,把幸福想象得太过理想和精彩。从小教育长大后“非亿万富翁不休,非名家伟人不罢”,如果做一个普通的人就会被嘲笑成“没出息”,久而久之,我们对眼前的平淡朴实就会熟视无睹,也就体会不到幸福所在了。家庭虽然有财富多少、文化深浅、人际离合的差异,但是在少年时期,幸福的体验是以快乐为基准的,即使是家庭一贫如洗,如果有人给予关爱,我们就要珍惜这种关爱,这种爱就在平淡的生活中,这种幸福就在我们的发现中。

我们的幸福有家庭带给我们的,也有同伴带给我们的。那么如何去体会同伴带给我们幸福呢?首先要想到,大千世界,无数个你我走到一起,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分合合,聚聚散散,这种现象就是缘分。在心底珍惜这种缘分。其次,留意同伴的关心,一句亲切的问候,一眼回眸的微笑,风雨中伸过来的温暖的手,寂寞中的默默无语的陪伴,落泪时悄悄递上面巾纸,都会使你的心湖中泛起轻轻的涟漪,揉抚着你的心。种种关爱,一闪而过,如果你能抓住,幸福的种子就在你心中发芽。最后,我们要学会付出。将心比心,人的关系是相互的,你尊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爱心,收获被爱,即使没有收获,也会问心无愧。一个关爱别人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你尝试过吗?

三、体会学习带来的幸福。

人生在世,不学何为,从人类生存发展的角度看,学习是一种技能,从自然和社会吸取精神营养和物质营养。如果剥夺一个人的学习机会和权利,那将是万分痛苦的,科学家经过试验,把一个人单独完全与外界隔离,不给他提供任何学习的媒介,其痛苦值远高于给他提供伙伴或提供学习资料的受试者。在德国纳粹折磨被俘获的科学家时,就采取这种方法,结果大部分科学家精神崩溃。

拥有青春年少的学习时光是幸福的。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年龄段,少年时光,风华正茂;在很多人“老大徒伤悲”的时刻,他们懊悔莫及,当他们羡慕我们时,正是我们体验这就是幸福的时刻,有一位教育家说,如果有时间穿越器,我一定要让大家看到自己衰老的摸样。我想,有此体验,你一定会说青春年少幸福无边啊!

憧憬学习的结果是幸福的。在此,我们可以体验学习促进成长的幸福,你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小学到初中,从懵懂无知逐渐进入知识的海洋,从顽劣调皮到知书达理,是什么让你有此变化呢?是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会促进成科技的发展,科技会转化成生产力,会发展经济,会使我们强大,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造福人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栽下了许多知识大树,开花结果,我们去乘凉、采摘。前人开创的基业,我们享受、继承。我们享受幸福的同时,更有责任把这些大树继续培育好,让它们更大、更高,结出更多的果实,而且要让更多人分享这种幸福,这是一种更大的幸福。

学习过程是幸福的。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即使是悬樑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也一定有其内在的精神支撑。学习或者读书虽不能直接跟金钱挂钩,但每多读一本书,就多一分收获,就多一分把握,就多一分成功的机会。在平时你只要问问读书用功的同学是什么支持着这样做,他(她)一定会回答是学习有一种幸福感在支撑着他,要么是求知获得的快乐感,或对未来目标实现的幸福感。我们很多同学对学习的体验是痛苦,那是因为只注重分数,忽略了过程,只求速成,忽略积累。记住“功到自然成”。你一定会体味到幸福!

幸福是人生永恒的追求。但幸福需要体味。愿同学们做生活学习的有心人,幸福多多!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开学第一课》幸福宣言: 我要成长,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我要乐观,每天发现一件新的美好事情,学会对压力说没关系! 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

我要感恩,珍惜身边人身边事,每天想值得你感激的理由! 我要分享,就像生日蛋糕,和你分享的人越多快乐就越多! 我要宽容,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

我要沟通,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也作别人的开心果!

我要关爱,和长辈交朋友和同伴交朋友,和动物交朋友和大自然交朋友! 我要赞美,帮助别人发现优点,也通过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幸福越多。 我要奉献,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更快乐!

第五篇:体味自然

碧螺春进入水后,它就慢慢的恢复了原形。自然的气息恰似一片碧螺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踏着轻盈的脚步悄然而致。茶的芳香,带来心的宁静,而自然的气息则带来了美的享受。

花语

花开无声,花落有情,化春泥。碧水东流,两岸青山,百花艳。当万缕阳光重归赤道,春姑娘尽情地挥洒着画笔,点红成春。

花语,春的敏感心灵。花蕾,沉浸于雨露中,包裹着一脉醉人的暗香。在阳光下,花开灿烂,万紫千红。生机勃勃的春,永恒的夜一切都在追赶时间的节奏。

朝霞,暮霭轮回,青山脚,绿水边,花开花落,宛如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指挥者则是春。花语中的山水绽放出鲜嫩。

雨聆

绿茵抿嘴一笑,夏天所有的门便被推开了。一串串又密又急的雨点儿,用门而入,在天地间织起一层珠帘,白晃晃的,坠在地上,溅起朵朵小银花。

雨聆,下的狂热旋律。哗哗的声音像潺潺的小溪,涓涓流淌。青山挺立,水自碧山汩汩而来,流淌着夏夜的清凉。夏日午后,侧耳聆听雨与风的酬唱应答,雨与石的温和争辩。雨聆中的山水,讲述着茂盛葱茏的故事。

月影

秋夜里的月,破译心灵深处莫名的伤情。如水的月牙在云中穿梭,孤寂的音符转悲为喜,悠扬低絮。

月影,秋的伤感。淡黄的月光倾泻,如宣纸上的浓墨一层一层的渗开,深浅各异。鱼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影一个令人触景生情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借景抒情的寄托。

雪絮

雪花,雪花漫天飞,你为谁妩媚?在夜的深处,倾听雪的絮语,簌簌萦绕在耳边。雪花曼舞时,山不再绿,水不再流,九千米的高空,片片雪花怒放。稀薄的空气里弥漫着浪漫的气息。

雪絮,冬的沉重喘息,山峰雪白的起伏,水面雪白的延伸,萦绕于整个冬季。

品茗需要细心、用心品味。享受自然气息也如此。细细体会花语,侧耳倾听雨聆,漫步月影之下,观望漫天雪花,他们将会带给你无穷的乐趣。一年四季均有其特点,细心的你不难发现自然的伟大创造力。

从现在起,好好的体味自然吧,也许你的心情将会豁然开朗。

上一篇:婚姻声明及承诺书下一篇:海洋资源保护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