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回应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师幼互动回应范文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是幼托机构过程性教育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师幼互动的特点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与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如,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的和积极的自我意识;与教师有高质量互动关系的儿童的社会性推理能力好于其他儿童,这些儿童在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积极的利他行为,侵犯性行为也更少。

《纲要》在师幼互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师幼互动质量的提高是当前幼教改革的一个重点,越来越多的幼教实践工作者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计划的研究中,不少实验点选择了这方面的研究课题,从多种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从本次经验交流会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这些实验点在理解《纲要》精神以及师幼互动实践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他们的经验与体会。

一、师幼互动的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有的实验园认识到,师幼互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转变视角,走进孩子;确立以儿童为主体的儿童观;确立合作探究,共同建构的教育观;确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上海**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幼儿园)。他们还认识到师幼互动的研究是一段成长的历程,是一段重新认识孩子、重新认识教育、重新定位教师的过程(**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二、观察与了解儿童是开展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

几乎所有参加交流的实验园都把对儿童的解读看作是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首要条件。如有的园认为,观察和了解儿童是开展有效师幼互动的前提。教师只有走近孩子、走进童心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他们提出了教师在与儿童互动过程中的八个一点:多一点自主时间;多一点选择的权利;多一点能自己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一点自己能解决的困难;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想像和创造;多一点感受成功的激励和快乐的氛围(**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

1.从哪些方面去了解儿童

教师可通过多方面观察,客观、全面地了解儿童,如儿童的需要(包括共同需要与个别需要)、兴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的潜在能力倾向;儿童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学习风格;儿童的建构过程与建构结果。

2.如何了解儿童

教师可通过丰富的活动和环境来创造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现幼儿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通过开放的问题了解幼儿原有经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运用各种手段记录儿童的成长,如运用平面图、表格、摄像等手段(上海**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幼儿园)。

三、在与儿童的互动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1.创设平等的师幼互动环境

尊重儿童,在平等的师幼关系中支持儿童的发展;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如,教师成为环境的创设者,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与促进者,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2.转变观念,改变教育行为。

尊重每一位儿童;目标的多维度、多层次,挖掘一个活动中蕴涵的多种教育价值;活动内容、材料的多样性,儿童即使在同一个主题中也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由单一的互动变为多种互动(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

3.如何回应儿童

教师在倾听、欣赏中回应孩子,在支持、对话中回应孩子,在交流、分享中回应孩子(上海**区实验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幼儿园);教师耐心倾听幼儿的声音,把握幼儿的认知冲突与需要,促进幼儿兴趣的持续性发展(**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教师在动态的互动中不断地对儿童的需要进行价值判断,与幼儿进行立体多元的互动(**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捕捉儿童的需要,也要引发儿童的学习需要。在孩子的发展节奏与教育节奏之间寻找平衡(黑龙江**市尚志幼儿园)。

4.教师的支持策略

追随幼儿,教师同行的支持策略,体现在教师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各种适宜的角色行为中(上海**区南西幼儿园);从情感态度、经验、环境、材料方面支持幼儿的互动,支持的方式有语言(有声语言)、神态表情(无声语言)、动作、等待(**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5.师幼互动四步曲

有的幼儿园提出了师幼互动四步曲:①了解――观察幼儿需要,做好互动准备;②取舍――寻求幼儿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平衡,判断互动价值;③推动――借助有效策略,推动互动进程,如支持幼儿实践自己的想法,耐心等待,通过提出关键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儿童归纳和提升经验;④反思――通过分析不断调整互动策略(浙江省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

6.个性化的互动

根据幼儿个体不同的经验、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动态地创设各类活动(上海**区**实验幼儿园)。

会上,大家对许多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解决办法,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如儿童的需求、兴趣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平衡,个别儿童的需求、兴趣与全体儿童的需求、兴趣之间的关系,教师发起互动的时机,儿童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性,在集体教学形式中如何进行个性化互动,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如何与儿童互动,等等。

专题二教育环境创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纲要》对教育环境创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来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专家指出,全社会树立节约的观念必须从孩子做起,从学校教育抓起。学前教育不仅担负着从小培养孩子节约的理念与习惯的重任,增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课程内容,而且学前教育机构的运行也应本着如何在保持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理念。遵照这种精神,本次经验交流会特设低成本、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环境创设专场,希望首先从环境创设的角度大力弘扬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理念。

一、对教育环境创设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即儿童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引导、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创设适宜于幼儿学习、活动的环境,创造利于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机会与条件,让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福建**市幼儿园);挖掘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优化提升可贵的人力资源,使环境的价值真正体现在儿童的发展中(上海**区实验幼儿园);环境是隐性教师,要让环境说话(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

二、物质环境的创设

1.如何创设好的物质环境

营造开放的学习空间,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和内容;软化环境,创设温馨的物质空间;环境布置情景化,营造主题气氛;将教育目标物化于区域材料、班级墙饰与主题情景中;搭建幼儿交流的平台(福建**市幼儿园)。

2.充分利用当地的低成本资源

不少幼儿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进行了探索,如海**口市机关幼儿园利用热带海洋资源与热带植物资源,变废为宝;贵州利用木料、河沙、石头、轮胎等材料,自制户外活动器具,如沙地、滑梯、浪船、攀登架、篮球架、石磨等;浙江**利用竹资源制作各种玩具与活动器具,研究竹材料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特点和教育价值(一种材料在多个活动区中的运用,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儿童中的运用,各种材料的组合运用等)。利用废旧材料的传统在幼儿园教育中由来已久,海**口市机关幼儿园、上海**区实验幼儿园等充分挖掘废旧材料的新功能、新玩法,赋予废旧材料多元价值,运用材料的添加、删减与组合来体现材料的新价值。

3.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贵州充分利用丰富的地方资源,挖掘教育价值,如蜡染、龙灯、芦笙舞、竹竿舞等;江西**利用本土资源,凭借客家文化和红土地文化来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适宜环境,他们通过多种渠道让孩子了解与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发展历史。

4.充分利用当地人力资源创建环境

贵州充分调动当地的各种人力资源,如乡长、镇长、乡镇教育办公室成员、小学男教师等。其他幼儿园也注意利用社区,包括利用家长资源创建环境。

5.充分挖掘现有空间和人力资源的潜力

好几所幼儿园就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问题进行了交流。如上海**区实验幼儿园、**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等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条件开辟了公共区域,既提高了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又推进了儿童跨年龄、跨班级的交往,有效、合理地运用了空间与人力资源的教育潜力,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三、心理环境的创设

1.建立平等的关系

平等对话,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2.扩大交流的机会

增加不同年龄、班级儿童的交流机会,教师、儿童共同创设友谊互联网,创设心情倾诉区给孩子释放心情留一个空间,创设热点话题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解决问题(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黑龙江省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创设公共区域,促进同龄班一混龄班一全园互动(上海**区实验幼儿园);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如信息展示台等(福建**市幼儿园)。

3.建立有序的环境

发挥环境这一隐性教师的作用,暗示、提醒和指引儿童遵守规则,将教师的语言指令转化为环境和活动材料的行为暗示;让儿童在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学会自主管理;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布置具有评价功能的墙面(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黑龙江省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提升原有环境的教育效益,利用环境与材料给儿童提供各种规则性提示,如人数、时间、操作方法,培养儿童自我管理的能力、习惯与积极性;利用儿童的差异资源,促进儿童间的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上海**区实验幼儿园)。

四、师幼共同创设环境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改变了过去完全由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的做法,而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如有的幼儿园采取留一块空白的方法,让儿童自己来创建喜欢的环境(黑龙江**市南岗区第二幼儿园,黑龙江省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教师与儿童共同创设反映当地文化特色的环境,如搭建土围屋、红军烈士纪念塔、长征第一渡,布置红色展览厅等(江西**市教育局、**区教育局);鼓励儿童与家长成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者(辽宁**市**幼儿园)。

关于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环境的创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如幼儿园硬件建设的高消费和功能活动室的必要性,废旧材料的运用与节约型社会及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之间的联系,环境设置与材料的运用如何促进儿童的思考和探究愿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使用,等等。

第二篇:教学中的师幼互动

教师是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起源看,教师是原始文化科学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构成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地位问题在教育史上存在着长期的争论。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赫乐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另一种是以卢梭和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这两种观点各执一端,都没有真正回答学生在教育 过程中的地位。当代教育家们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客观科学地分析总结出“双主说”,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来探讨一下幼儿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大家都知道,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制约着教育效果的好坏。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这就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幼儿园教育是他们从家庭教育转向学校教育的开始。他们面对的教育者,我们幼儿教师与他们在水化水平年龄经历,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样的交往就存在一种无形的屏障。幼儿教师必须调节自己,才能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保证。首先,教师要树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师才能平等地对待幼儿,尊重信任幼儿,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公正民主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第二,教师要提高自我修养。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的个性对幼儿的影响很大。“身教胜过言教”足以说明了这一点。第三,教师要善于与幼儿沟通,应具有与幼儿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因为幼儿只是年龄小,并非空洞的个体,他们具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甚至有的幼儿还比较调皮,常惹人生气。他们期待着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与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相互作下产生的,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师生在交往中的相互影响、控制和激励的互动过程。教学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大部分教育目标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既然如此,如何在教学中建立最佳的互动模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 尊师爱生,配合密切。

幼儿的心灵是极其洁净,脆弱的,需要成人的小心呵护。当他们离开温馨的家走进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后,对周围的一切变得更敏感了。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给他带来不同的感受,他们期待着教师给予母亲一样的爱。让我们适当忽略他们的一点小错误吧,原谅他们的无知和自我表现,他们是出于一种善意的动机,让我们的爱去引导他们!当他举起手想回答问题却又一言不发时,请不要简单地说:“想好了,再举手!”请降低问题的难度,使 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当他回答跑题,滔滔不绝地谈自己想法时,请不要生硬地告诉他:“你根本没听清楚老师提的问题”。请耐心地让幼儿把话完,适当引导他把问题听清楚,告诉他:“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你愿意听听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吗?”你对他的这一点爱会赢得他对你的尊重和爱戴,会为你们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密切配合赢得基础。

第二, 民主平等,联系巩固。

在教学中,切忌教师以一个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幼儿面前,把幼儿视为教育的对象和被塑造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必要时,和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幼儿一起探索。如科学小实验,自然现象的观察等。不要和孩子区分范围,坐在幼儿中间,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发现,观察他们的言语表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适时诱发引导,给予帮助。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权威,相反,有助于教师创造性和主导作的发挥。

第三、教学相长,关系透明。、

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正确对待幼儿,不应以年龄、知识、经验来拉开教学和幼儿的距离,幼儿天真无邪的童心、童真,不反让我们身心愉快,而且会有终身受益的启迪,不要把他们看成“小不点”。

第三, 采取正向的互动方式。

即在教学中,多用赞美、鼓励、解释取代责骂、归咎。因为赞美与鼓励可增进幼儿的信心与自我认同。例如:当幼儿无法完成某项活动而沮丧时,教师可以加以肯定,鼓励与支持,“我相信你很聪明,昨天你不是做得很好吗?让我们一起来努力!”这样的互动方式传达的信息是“你是很能干的”让幼儿记得他的能干,而不补沮丧情绪所淹没,有时教师必须稍微忽略幼儿的“无能”或“坏的表现”,将焦点聚集在其长处,并有意夸赞,使幼儿感受自己也有好的一面,提升其自尊。而在另一方面,教师示范正向的互动方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对幼儿之情绪,社会交往技巧必有所裨益。

第四, 尽量安排师生互动的情境与活动。

如现在常进行的活动区活动,就是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环境。幼儿在自己与教师共同创设的活动区活动,分享自己与教师的劳动成果,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各活动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另外,设计增进师生互动的团体活动。如“猜猜我是谁”、“盲人带路”游戏等等,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增进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也在活动参与中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形式生动活泼,易于幼儿接受。

利用自制玩具让孩子学会“玩”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兴趣往往也是在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学中创造,丰富的玩具材料是玩的基础,但仅靠购买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是需要我们老师多思考、实践,为孩子们“量身订做”的自制玩具。

自制玩具具有适合幼儿年龄阶段、兴趣点、发展需要的特点,它材料丰富可操作性强,而且节省资源、财力,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物质力量,活动区活动的开展更是需要各类自制玩具的参与,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应注意以下几个特征:

(一) 适应性

自制玩具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 幼儿的个性特点,小班玩具结构简单,色彩鲜艳,富有感官刺激,中班的自制玩具在小班的基础上突出了操作性,大班突出探索性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性。同时也随各个活动区的特点而变化,要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令他着迷的玩具。

(二) 丰富性

要让孩子在玩中充分调动看、听、讲、思等各种感观,玩具的丰富性必不可少,各活动区的材料提供要从多层次、多维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和操作材料,做到人手一份,不因材料缺乏影响活动的质量。

(三)以往我们制做的玩具只注重操作性,而少强调挑战性,这是不适合创造教育的。各种玩具的提供要对幼儿发展的现实状况略有超越,不要尾随幼儿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幼儿新的发展,在与玩具的相互作中的收获提高。例如用橡皮筋做的框框弹力网,孩子们用各种材料的物体往上掷发现了弹力的威力,了解了弹性的许多物理性质,在玩中又改进成弹力球拍,使孩子们在玩中改进、创新,有了新的提高,经历了新的探索过程。

(四)各活动区需投放各类自制玩具,就要强调各种信息材料的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提供的知识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在大班初期我将玩教具制做的重点放在棋类玩具上,孩子们本身对棋类活动的兴趣就高,加上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孩子们在赛棋技巧上提高得相当的快,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角色区和语言区由于材料没有及时更新和丰富而无人问津,造成了活动的严重失衡,我们应注重各方面玩具的平衡 投放,让孩子获得百科知识,使其平衡发展。

(五)系统性

以往我制做玩具总是大动作制做很多,再一股脑投放下去,放手让孩子玩,觉得孩子有多多玩具玩就好了。在实践过程中出了损坏严重,收放混乱的情况,孩子们玩时不能有始有终,坚持性特别差。其实制做和投放的系统性尤为重要,材料类型,投放水平层次,数量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应按孩子的兴趣点,顺应发展的要求,制做水平层次不同的同种玩具同时期投放,或根据某类型孩子的某些不足有针对性地制作,一般的投放原则以大水平角度来说分三类,一类为复习,巩固以前知识,一类为现阶段辅助实现中心主题的,一类为下阶段活动做辅垫打基础的玩具,这三部分前后更注重纵向联系,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深化和发展。

(六)动态性

自制玩具以幼儿发展需求为基点,以幼儿园课程 为参考,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兴趣爱好、需求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为保持动态性。第一,玩具的制作应有不同的能力水平,定期投放,第二,打破教师全包的传统,动员家长和每个孩子一同参与、共同制做,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技能、能力的机会。

(七)效用性

自制玩具主要利用废旧材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老师要善于收集生活中可制做自制玩具的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易拉罐,月饼、饼干盒、铁丝、废书报、面料、小石头、瓶盖……等等。发动家

长这个幼儿园最大的后备力量。我们班制作了废布粘球、酸奶瓶降落伞、飞碟等孩子们喜欢的自制玩具。同时,要考虑不要做了不求使用现象,积极改进,力求一物多用,每样玩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用价值。

充足的玩具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让孩子们玩好的重要前提,怎样才能更好地玩,玩出水平来呢?我用三个字来概括:学、竞、思。

(一) 学

老师有秩序、有目的地投入多种玩具,孩子们刚一接触都希望是很新奇的,老师要及时抓住孩子这时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孩子学会玩、学习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全班集体的形式介绍某种玩具的玩法、规则,适用于语言类、角色类游戏玩具。如看图进述,故事盒等,一种是在活动中教会个别孩子玩,让会的孩子带动别的孩子,适用于体育类玩具,如赶小猪、粘粘球等,每三种方法是让孩子们在不会玩的情况下自己去探索其中的玩法、规则,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于动脑筋想出更多玩法,如弹跳床、数学接龙卡等,但这些方法不宜一次性过多使用,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近。

(二) 竞

玩具玩久了,孩子们往往会觉得枯燥,例如数学接龙,他会了就不想再玩了,我就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竞赛来调整玩的方式,在大班效果相当地明显,让每个孩子拿一套接龙卡、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接得又多又快。又如:玩夹豆,将黄豆、花生、绿豆用筷子夹着分类,一个人玩久了没意思,组织几个孩子比赛,看谁夹得又快又多。有了竞争性的参与,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玩得不亦乐乎。对于小朋友不喜欢的玩具。如:看图讲故事、我们进行故事大王评选,让孩子用图画成故事盒来讲故事,既提高了能力,又推动了冷门玩具向热门玩具的以展,玩得也更开心了。

(三) 思

一次,我做了一个弹跳床,让朋友用各种材料的物品来测试弹力

的大小,刚开始小朋友们挺感兴趣的,可不多久就对单调地往上投东西的活动感到乏味,小朋友提议说:“老师,这样玩没意思,能不能改改”一看小朋友来了创新的意图,我马上放手让孩子们思考实践,一下子“羽毛球拍”“看谁弹得远”“蹦蹦乐”等各式各样的新玩法在孩子们的思考下应运而生,自制玩具比购买的玩具有更大的变更性,也为孩子们改进玩法创造了机会。勤于思考,不仅要让孩子学会玩,更要让他们动脑筋想怎样玩得更好玩,老师要是一个有力的引导者,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学过程。

在制作的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某些环节的脱节,我们老师应注意:

1、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孩子对这个玩具感兴趣并能玩起来就行了,例如大班体育玩具掷红心,有的小朋友根本不关注红心,锻炼方位判断能力的目标。这样目标就没有达到了,我们要把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在孩子在玩中学,在学到知识时获得乐趣。

2、主角与配角有机统一,老师不是旁观者,应贯穿始终,及时为幼儿提供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行为规范和个性培养的有机统一。老师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将孩子的兴趣引向健康的方向,启发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正确的从姿,良好的耐心,谦让的精神,把孩子朴实、无意识的行为升华到一种自觉的、向上积极的行为。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培养个性向健康方向发展。

居里夫人曾说过“教育者将引导孩子将生活变为幻想,再把幻想变成现实。”玩具,是孩子的工具,是孩子发展的食粮我们努力把握好扑克制玩具这条路子,让孩子玩出水平,玩出创新!

第三篇:师幼互动有效提问研究的论文

1、问题的提出

提问时,大多都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问,幼儿答”的形式进行。幼儿的思维范围仅限于教师的提问。有些教师出于课堂管控的需求,避免幼儿跨出已经计划好的课堂教学框架,始终牢牢把握提问的主动权,几乎不去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观意识逐渐被剥夺,身心发展缓慢。设计低水平的问题。为追求师幼互动的效果,许多教师会设计一些低水平的问题,比如“对不对;喜不喜欢;是不是;好不好”等不能促进幼儿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使幼儿积极有效地思考。比如,教师征求幼儿意见“我们一起来拍球好不好?”这些已经是教师安排好的环节,再来征求幼儿的意见达不到任何教育效果。这类缺乏启发性的问题往往会使课堂气氛单调乏味,影响教学效果。

2、有效提问的价值

《纲要》中我们得知,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帮助者。[1]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有其特点和独特的价值的。

2.1有效的提问能促使幼儿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出发点,是幼儿思维的起点。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的契机,设计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引导幼儿深入地探究和思考。如在大班主题活动《了不起的中国人—京剧脸谱》中的绘画活动,教师启发幼儿思考,“他的脸和我们的脸有什么相同之处?”此时的幼儿都积极主动地观察,并纷纷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教师的提问能引发幼儿深度思考,在思考中得到答案。

2.2有效的提问能促使幼儿新旧知识的连接与重组。幼儿学习经验的获得与扩展,往往不是立刻就能看到的,也并非在一两次的教学活动中就能够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能善于把问题和学习的机会交给孩子,为他们主动获取新经验提供一个发展空间。在一次建构活动中,教师展示了活动的重点内容“螃蟹”“章鱼”,在示范两种动物后,孩子们都想模仿老师搭建螃蟹和章鱼。在使用材料搭建时,出现了混乱局面。这时,教师提出了问题:“动物园的其他动物都去哪了?”孩子们马上记起了以前学过的动物搭建法,分别选取相应需要的材料,建构活动顺利进行了。

2.3有效提问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探索要求。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不同能力的孩子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关注个体差异。为了激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积极性,教师应该做好课前的知识经验准备,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得所要的信息。如在《了不起的中国人——京剧脸谱》主题中,提前给幼儿提出了有关京剧脸谱方面的问题:“什么是京剧脸谱,你们知道吗?”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的幼儿积极探索。

2.4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由教师发起,幼儿应答,或者幼儿发起,教师反问,共同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提问是强烈求知的反映,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幼儿提问的基础是从已有经验或情景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发现新问题,通过提问实现自己对事物的探索,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幼儿的提问是思考的起点,是获取知识的钥匙,他们往往是遇到在自己的认知经验范围内解决不了或有疑问的问题时才提问或求助于教师和同伴的。如在科学活动区中提供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电池、电线、灯泡,让幼儿去尝试操作“看看谁的灯泡最亮”,引导幼儿去不断地操作与提问,他们在遇到问题、提出问题、实际操作的过程之后会发现“电池大、叠得多,灯泡就越亮”。综上所述,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是给孩子以时间和机会,对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之间的经验扩大化,使有效提问在师幼互动中真正体现其价值意义。

3、有效提问的尝试

提问是师幼相互“抛接球”的过程。[2]幼儿能够思考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他正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是强烈求知的反应,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对此,教师可以做几点尝试:首先,教师应真正尊重和接纳幼儿的想法,不失时机地将问题抛给幼儿,而不必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以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如在建构活动中,一名幼儿搭立交桥时,桥的交叉部分总搭不好。老师抓住机会,鼓励他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帮助。在老师的协助下,幼儿提出了这样问题:“立交桥交叉的地方怎么搭?”老师不失时机地将这个问题抛给孩子们征求答案。很快就汇集了多种答案,有的说“立交桥要用易拉罐撑起来做柱子”,有的说“上层高,用两个易拉罐,下层要矮很多,要不下层就没法走人、开车”……教师给孩子展示疑问的空间,无疑是给幼儿以信心,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抛接”得巧妙而有力。其次,有效的提问应该让环境与幼儿互动,教师可有意利用各个区域环境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猜想,并验证自己的猜想,提出新问题。总之,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有效的问题,可以使幼儿的学习高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审视和反思,对幼儿的关注和理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才会使教学活动变得精彩生动,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篇:重视科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科学活动时师幼互动能成功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发现科学的兴趣。

科学始于好奇,满足幼儿与生具有的好奇心是激发幼儿学科学兴趣的起点。幼儿有了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才会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也就能逐渐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因此,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活动中密切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关注点”,并对他们关注的事物同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支持、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探究。如:有一个小朋友在草坪上玩时捉到了一只小蟋蟀,引起了众多幼儿的兴趣,可是他们对蟋蟀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于是,我就主动和幼儿一起去捉蟋蟀,先在草丛中观察蟋蟀,听它的叫声,再把蟋蟀捉在瓶中观察其外形,喂养它。幼儿的提问也随之而来,“蟋蟀是益虫还是害虫?”“它为什么会叫?”“它爱吃什么?”“它为什么爱打架”等等,幼儿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增强了观察的兴趣和方法,获得了相应的知识。

在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能使幼儿在受动中将认动的那部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引发幼儿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在“踩鸡蛋”活动中,当我慢慢跨上用四只鸡蛋支撑起的木板时,幼儿不约而同的惊叫起来:“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鸡蛋并没有象预料的那样破碎,幼儿由衷地拍起手来,说:“哇!老师会气功!”这时,老师神秘地告诉幼儿:“老师不会气功,这里有秘密。”幼儿正是在宽

1 松有趣的氛围中,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

同时,设置疑问、讲故事等形式也能有效地引发幼儿去关注、去探索多种材料。如:在科学角中摆放了电池 、电线和小灯泡无人问津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幼儿:“告诉你们一个秘密,电池、电线能使灯泡亮起来,用什么办法呢?谁想试试?”这一启发,激起了幼儿探究的欲望,也使大多数小朋友掌握了如何连接电线、电池、灯泡的技能。

科学活动中教师创造条件,让每个幼儿充分地与老师互动,能促使幼儿主动地、活跃地探索科学,引发幼儿探索科学、发现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

第五篇:师幼互动中有效提问策略的探究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幼儿园 卢华 内容提要: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就提问而言,既要有教师向幼儿发起的疑问,也要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师幼间“抛接球”的过程。 :提问;提问的误区;有效的提问

一、 关于提问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借助提问,可以沟通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幼儿的联系。在崇尚师幼互动的今天,明确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作用的主体。因此,就提问而言,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有教师向幼儿发起的提问,也应有幼儿向教师或同伴发起的提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随着新纲要的深入实验和推广,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幼关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旧的、传统的师幼关系受到强烈的冲击,所以,传统的提问方式必须赋予新的内涵。

二、 传统提问的误区

在师幼互动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有在幼儿的发展与自己的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实施弹性的教学管理方法,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师幼互动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旧的观念还在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体现在提问上则表现为教师努力改变的是那种形式上的启发提问,实质上并没有跳出以教师为主,以教为主,以教学内容为主,以标准教案为主体,只研究教师的教不研究幼儿的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因而在设计提问时,更多的是关注怎样通过提问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对活动进程的掌握,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走进了一些误区。

(一)提问习惯于瞄准认知方面的内容,而不是促进幼儿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或结构主动地建构知识。如语言活动中教师常会问:“故事中有谁?在干什么?”等一些已有标准答案的单结构问题,教师是控制活动主人,只须从幼儿的答案中寻求预设的线索作为下一步活动的依据。

(二)提问时以教师为主体,通常是“教师问幼儿答”这种单向、封闭的模式。之所以说它“单向”,是因为大多数问题是由老师发起,而说它“封闭”是因为对话中的提问往往是为了发现预定的答案。而答案的出现又往往意味着主题的结束。如“今天的故事你们听懂了吗?”之类结束性的问题,其存在没有什么意义。

(三)为片面追求环节的丰富而设计一些低水平的问题。这些问题无助于幼儿思考,不能调动其积极性。如“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看似问题很多,实则空洞之味。

(四)有的教师能较有前瞻性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实践,但在环节中却恪守“完美”的活动设计,谢绝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作为主体发起的提问作用于教师或同伴的根本得不到足够的发挥和保障。

三、 提问的实践与探索

《纲要》新思想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幼儿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帮助者。我园提倡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与每一个幼儿接触时,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幼儿,并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将尊重幼儿落到实处,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讲究提问的策略,经过一年的研究发现有效的提问是有其特点和独特的作用的。

(一) 有效的提问是点眼之笔,能引领幼儿积极思考。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前提,是幼儿探索学习的出发点,是幼儿思维的起点。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的契机,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引领幼儿深入地探究和思考。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对“哪吒”进行了热烈的交谈,他们纷纷为自己有丰富的哪吒知识而激动,他们对哪吒是男还是女的问题有了分歧,教师巧妙地把握了这一契机,用“哪吒是男的,还是女的”的问题,将讨论变成了辩论会。幼儿围绕问题针织地阐述本方论点,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幼儿的判断、分辨、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的口才与胆量。在这样的活动中,一个好的有不同论点的问题带给幼儿的头脑冲击是鲜明的,因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有效的提问是桥梁,架起幼儿新旧知识的连接与重组。

经验的获得与扩展,往往不是即时就能看到的,如果教师能善于把问题和学习的机会一起交给孩子,相信肯定能为他们主动获取新经验提供一个发展空间。在一次用纸折船载物的尝试中,中班的孩子都想模仿老师用结构复杂的折纸船做实验,可又都不会折,老师一边手忙脚乱把帮孩子折,一边迅速地想出了对策:“水面上其它样子的船怎么没来载物呢?”孩子们马上记起了小班学过的各种折船法,“折船”的难题解决了,实验顺利进行了。原来,这种小帆船可以载得多,那种轮船不易保持平衡,在水里很容易打翻的。。。幼儿旧有的经验在这时得到重组,并获得了更多的新经验,问题的及时提出起到了架接新旧知识的作用。

(三)、有效提问是富有弹性的,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探索要求。

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在主观上,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着不同的喜好,我们鼓励教师从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组成转移到关注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使师幼互动既面向全体,又突显个别。大四班的教师为激发孩子们的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常将话题预先通知出来,教师一般都会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和所要的信息,如“关于狮子,你知道什么?”“你知道妈祖的故事吗?”“什么是英雄”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的幼儿积极探索。对故事感兴趣的,会去查寻一个与狮子有关的故事;对自然百科感兴趣的,会了解狮子的外形、生活习性;比较胆小的孩子,会简单谈谈狮子的食物;比较爱表现的幼儿,可能会扮演故事中狮子的角色。这样的提问调动了不同喜好、不同能力幼儿的智慧在谈话中呈现,可谓精彩纷呈,效果倍增。

(四)、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由幼儿发起,教师反问,共同探索的“抛接球”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提问是强烈求知的反映,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幼儿提问的基础是从已有经验或情景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发现新问题,通过提问实现自己对事物的探索,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幼儿提问出是思考的起点,是获取知识的钥匙,他们往往是遇到在自己的认知经验范围内解决不了或有疑问的问题时才提问或求助于教师和同伴。

1、教师应放下架子真正接纳和认可幼儿的想法,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不必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在幼儿尚未具备相关经验时强加给他们,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如我园教师巧妙地在最容易产生疑问的探索发现角留出一大片空白,创设成“你问我答”版面,鼓励幼儿在这里用图示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感兴趣的幼儿则围绕问题在继续的探索中发现答案。有一次,一名幼儿在垒高楼的时候,发现自己垒的高楼老是倒,他焦急地请老师帮忙。老师巧妙地抓住机会,鼓励他将自己的问题用图示的方法画出来,寻求大家的帮助。在老师的协助下,“我的问题”版面上出现了这样一则问题:“怎样垒高楼才不容易倒?”老师在评价活动时,不失时宜地将这个问题抛向全体幼儿征求答案,没几天,就汇聚了许多答案,有的说“地下第一层要搭大一点”,有的说“第一排要排多一点,重一点,上面要放少一点”,有的说“垒成像„金字塔‟的形状就不容易倒”…… 教师给他们展示疑问的空间,肯定和鼓励了他们的想法,无疑是给幼儿以信心,激发起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抛接”得巧妙而有力。

2、有效的提问是与环境相融的,善于在无声中见有声。为了鼓励幼儿提问,教师可以有意设置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往往是曲折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特别难得的是一些教师利用各个区域环境的特点,创设了不同的问题情景。如在自然观察角中创设“猜想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猜想,在较长时间内进行验证,并提出自己的新疑问。4月25日教师提出“暗箱内的植物和箱外的植物会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孩子们做出了“里面的大,外面的小”、“里面的白,外面的黑”等猜想,经过观察后发现“里面的大蒜长得快,外面的长得慢。”孩子们马上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成功孩子们进一步猜想的问题。一个悄然无声的环境胜似有声,引导孩子一次次发问、一次次探索与发现。幼儿将会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起尝试与想象,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

3、在引导幼儿进行提问是也要注意到孩子们是变幻不定的有时孩子们的疑问会被事物的另一些假象所掩盖,这时就离不开教师的坚持性和引导技巧。在一次“制作无骨风筝”活动后,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都确定自己的风筝是最好的,能飞得最高。可孩子们在操场上玩放风筝的时候,我发现所有风筝都只是跟在孩子们身后打转,这情景是我和孩子们都没有想到的,可孩子们依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没有人发现,也没有人有疑问,我等待着、期待着……活动后,我与他们交流自己的感觉和发现,孩子们纷纷围绕着“我成功啦”、“我跑得快风就很大啦”、“我的风筝飞得很高”等假想的成功讲述着,没有一个孩子有什么疑问。休息时我让孩子们看“放风筝”的VCD,这时,孩子们发问了:“为什么他们的风筝没有像我们的风筝一样打转转呢?” 他们终于自发地提出这个问题了,我想,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今天探索的重点所在。当一次不成的制作依然给孩子们带来了他们假想的成功喜悦时,在等待后,他们依然沉浸在“放飞风筝”的兴奋时,一些娱乐的假象掩盖了探索的时候,问题是不是该由老师提出来呢?或者老师应该从另一个方面调出他们的疑问,变老师发现他们的问题存在——这种挑剔性的评价为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发现问题,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综上所述,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是给孩子以时间和机会,对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性的评价,不怕幼儿失败,时而点拨、时而赞扬、时而装傻、时而沉默,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之间的经验扩大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上一篇:输血质控分析范文下一篇:甚至的近义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