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

2023-04-26

第一篇:幼儿园师幼互动的现状

论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言语有效性的提高

教师言语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育语言的具体运用。根据教师言语的概念,结合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幼儿教师言语可定义为,在师幼互动过程中,为达到师幼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幼儿教师所采用的以口头语言为主的语言形式。[1]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认为,当教学言语行为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就是“有效的”,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教师言语行为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2] 幼儿教师的言语有效性是指“幼儿教师言语的有效程度”,幼儿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所有言语并不都是有效的。实际上,大部分教师言语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一、影响教师言语有效性的因素

幼儿教师的言语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龄差异与言语习惯、幼儿的个体差异、班级环境、师幼关系的特殊性等。 (一)教师的教龄差异

幼儿教师的教龄可以根据教学年限分为三个阶段。一般将具有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群体归为成熟型教师,发展型教师主要指教龄在5~1o年的教师群体,新手型教师一般指教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群体。[3]相对于发展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而言,新手型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缺乏经验,教师言语上出现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入职2~3年以内的新教师更是如此。

在课堂上的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常规的维持方面。如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中,新手型教师由于缺乏组织活动、维持班级秩序的经验,他们只能通过不断的言语重复来维持课堂常规,但是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发展型教师在维持课堂常规上比新手型教师要做得好,因为他们能够抓住幼儿的特点,言语的有效性较高。成熟型教师基本上能够用很简约的言语,维持很好的班级秩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教龄的差异带来的把握幼儿特点的经验差异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二)教师的言语习惯

教师一些不良的言语习惯会影响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如有的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夹杂着方言;有的教师言语不简洁,说话拖拉,经常说了很多还是词不达意:有的教师语速过快,使得幼儿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不理解教师在说什么:有的教师言语表述不够准确,在描述一项事物时,不能抓住其主要特点。

教师的言语特质,包括语气、语音、语调等都有可能影响教师言语的有效性,如教师的语气过重,语调过高,会使幼儿感到生硬;语气太轻,语调太低,又使幼儿感到无精打采;语调过长显得口罗嗉;语调太短,会使人产生表达不完整的感觉。[4] (三)幼儿的个体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及其同事根据对垂直知觉的研究提出了场依存性一场独立性的理论构想。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时表现出依存于场合和独立于场合两种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具有场独立性认知的幼儿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多受内在因素的影响,对外界提供的信息线索不敏感。场依存性幼儿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更多地受背景因素的影响。由于场依存性幼儿和场独立性幼儿在认知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对不同认知特点的幼儿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言语指导,以提高教师言语的有效性。

此外,幼儿的个性差异和情绪情感的差异等也影响着教师的言语有效性。如敏感型幼儿和开朗型幼儿对教师相同言语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具有较多消极情绪情感(如胆怯,担忧等)的幼儿和具有较多积极情绪情感(如兴奋,愉快等)的幼儿,对教师相同的言语指导的反应也完全不同。 (四)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也是影响幼儿教师言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序的班级环境可以促进幼儿教师言语有效性的提高。反之,在师幼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杂乱无序的班级环境会使教师的言语更容易趋向于“低效”或“无效”。

在创设班级环境时,合理设计并利用多种资源,让班级环境可以和幼儿“对话”,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言语的无效使用,进而提高教师言语的有效性。如在教室的角落贴上温馨的提示语,在图书区贴上“请安静”的标示,合理规划班级墙面,使它变成“会说话的墙”,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承担了幼儿园教师言语的功能。 (五)师幼关系的特殊性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等方面的因素,使得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存在特殊性。因此,在师幼对话中如何定位教师的角色显得至关重要。所谓师幼对话,是指在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以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和教学为话题,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同时是师幼之间叙述和倾听的过程,并且也是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并达到共识的过程。[5] 研究表明,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师幼对话的失真。第一,师幼对话中话语主动权不均衡。在师幼对话中,教师处于“话语霸权”的地位。师幼对话本来应该是教师和幼儿间平等的对话关系,但是事实中幼儿经常是被动的接受者。第二,师幼对话中角色主体的双重失落。教师和幼儿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进行对话,师幼均失去自我作为特定主体的本质性规定。这种关系,使得教师也丧失了自我。第三,师幼对话中互动氛围不足。师幼对话本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但是很多时候是教师“掌控”着幼儿。[6]

二、提高教师言语有效性的策略 (一)完善培训机制,改变言语习惯

幼儿教师在提高其言语有效性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在正式进入幼教岗位之前,幼儿教师应通过正规的普通话培训等改变言语习惯,使言语变得简洁,富有效率。另外,各种形式的职前职后培训,通过观摩课互相借鉴学习,写教育反思、教案反思总结等,都能对幼儿教师提高言语有效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精简活动时问,提高效率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注意力特点,科学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使之环环相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应对教学言语进行一定的设计,尽可能发挥言语有效性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三)维持良好的班级环境

相对有序的班级环境能够减少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言语重复率。维持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采取分组的方式,有序安排各种活动

分组不仅是有效的教学形式,也是幼儿园各种常规活动的组织形式,如组织幼儿分组吃点心、喝水、吃午饭等。分组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习惯,而且能够提高教师组织各种活动的效率。教师在向幼儿说明规则之后,就可以分组安排幼儿的活动,看似增加了工作量,其实却提高了教师言语的有效性。 2.以环境或音乐等替代部分教师言语

“会说话”的环境、各个转换环节的音乐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承担教师言语的功能。在活动的转换环节利用不同的固定音乐,可以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如睡觉前的轻缓音乐、起床时的音乐、收玩具时的音乐等,这样就省去了教师一些不必要的维持秩序的言语,用音乐来“说话”。 (四)构建平等的师幼对话

师幼对话的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教语言语的有效性。如何构建平等而有效的师幼对话?王志成、刘智成认为,在基于对话理念的师幼互动关系中,师幼地位是平等的。在基于对话教学理念的幼幼关系中,幼儿与幼儿地位是平等的、机会是均等的。[7]由此看来,师幼对话中必须保持师幼地位和幼幼地位的平等,才能保证平等而有效的师幼对话。孟香云则认为,相信幼儿具有参与对话的能力,同时营造对话氛围。[8]教师要把幼儿看做是独立的主体,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构建和谐的师幼对话环境,有助于教师言语的有效使用。 教师言语有效性的提高,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使整个师幼对话过程变得简洁有序,师幼关系也会变得更为平等和谐。

参考文献

[1]李娜.幼儿园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的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2]崔允漷.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3]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7. [4]覃江梅.师幼言语交往的影响因素分析[j].研究与探索,2005,11. [5]林小佩.师幼对话中关于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1. [6]范海霞,卢清.师幼对话失真的客观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 [7]王志成,刘智成.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师幼对话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 [8]孟香云.“我一你”新型师幼关系的途径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11,3.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

作业二:

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后您肯定有很多收获,请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推荐两至三种有效的师幼互动方法。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它是教师、幼儿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的形式。

《纲要》倡导的“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去实现。《纲要》明确提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是对师幼互动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鲜明地表达了师幼互动对幼儿发展的支持、鼓励、引导、帮助、激励和促进作用。

下面是我在工作实践中对师幼互动的一些感悟和做法:

1、构建宽松、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营造了友爱、和谐、温馨、融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安全、愉快,幼儿会表现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思维、语言和行动都处在积极状态,这为师幼互动奠定了

良好基础。教师灿烂的笑容与表情,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与动作,对幼儿表现出的关注与尊重,是构建和谐、融洽师幼关系的重要元素。

2、把握教育契机,灵活机智地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幼儿,是实现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教学因幼儿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征而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如何应对幼儿不同的表现与反应,抓住教育契机,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回应幼儿,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发展呢?首先教师要能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发现幼儿不同表现和反映的问题所在;其次,敏感地觉察幼儿不同行为与表现的心理需要,用专业的眼光解读幼儿,这是灵活机智地采用适当的应答方式的前提;再次,教师要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应答,目的就是开启幼儿的心智,支持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发展。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同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效果。感情充沛、有童趣、有色彩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能调动幼儿快乐的情绪情感,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简短明确、儿童化的语言能使幼儿听得真切、清除、明白,能提高师幼互动的效果;适合与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的语言能使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积极的学习状态;语言所展示的问题有情境性、趣味性、游戏性,能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开放性的问题能使幼儿的经验、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幼儿的探究、操作和表现富有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富有激励性的、多样化的评价语言能使幼儿体验成功,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可见,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

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幼双方在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第三篇:对师幼互动行为的思考

VOL.4,NO.9.2006 JournalofW uhan Institute ofEducationalScience

32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对师幼互动行为的思考 周 彬

[摘要]要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必须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

持的良好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

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

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关键词]师幼互动;教师;角色意识

[作者简介]周彬:武汉市石化幼儿园一级教师。(武汉 430080)

师幼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受到较多关注的一种 互动方式,它专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一切交互作 用和影响。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 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 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 要影响。众多研究表明:教师与儿童之间的积极 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 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 助于儿童形成一种安全的和积极的自我感;与教师 有高质量的互动关系的儿童,其社会推理能力好于 其他儿童,这些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会表现出更 多积极的利他行为,侵犯行为也更少;儿童在8岁 时的社会性能力及同伴对他的接受性与他们在4 岁时与教师互动关系的质量有密切的相关。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师观念的更新与素

质的普遍提高,教师与儿童互动的理念逐渐受到 重视,教师教学行为也得到不断改善,完全由教师 发起和控制互动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有研究表 明,由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在有的幼儿园已占 30%左右。然而,这只是一个量的变化,从我国目 前幼教实践来看,师幼互动还存在不少问题。从 教师到儿童的单向交流为主,其中教师的指令性 语言占很高的比例,如在上课以外的环节中普遍 占了50%以上。儿童除了应答教师的提问以外, 很少有机会与教师进行语言上的个别交流,更谈 不上语言交流的发起和平等的对话。幼儿园教育 指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对师幼互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创设一 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 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 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 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 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 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但在现实中,无论是 在发起环节还是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幼儿主体作 用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下面是我在 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建构积极

、有效的师 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师角色意识,创设良好的师 幼互动环境

《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

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 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 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 心”都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 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 问题。教师必须按照要求,将自己定位为良好师 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

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引JournalofW uhan Institute ofEducationalScience VOL.4,NO.9.2006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3

3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 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 设的情形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施教者常会感到困 惑: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 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 的轨道,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 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 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 果及时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和幼儿积极互动,那么 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所以 说,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 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 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 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的协同。

二、尊重幼儿,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 关系

教师要尊重幼儿,信任、热爱幼儿,在和幼儿

平等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对话 是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 通,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 过程。如:中班在表演“走路”的活动过程中,让 幼儿按意愿选择歌词中的角色,随音乐模仿表演。 表演两遍后,就有幼儿提出不想扮演歌词中的角 色:“老师,我不想演歌里唱得小动物了!”我就耐 心地询问他们:“好呀!那你想演什么呀?”“我想 演小鱼!”“我想演大狮子!”„„“那它们都是怎 么走路呀?”教师和幼儿通过对话讨论这些动物 是怎么走路的,然后给幼儿一个小难题:“你们说 的都很好,可是老师没准备这些动物的头饰,怎么 和大家一起表演呢?”幼儿交流讨论后说可以自 己画。这样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 画边交流,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演做准备,动脑又 动手,即激活了思路,又触发了创新活动,让幼儿 愉快创编出歌词。

三、重视师幼之间积极、充分

的情感 交流

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 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 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一种 安全和积极的自我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 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 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 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效果也更 好。和幼儿的有效互动需要和幼儿有心灵上的共 鸣,需要教师的言语,行为被幼儿真正地理解、接 受、呼应甚至欣赏。

四、教师要深入、有效的参与师幼互动 只有真正和孩子们玩在一起,才能体验到从

未有过的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种积极、愉快的情 绪又进一步激发儿童积极的情绪,从而更有效、积 极的互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 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选择 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 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在小班的“儿童医院”中,毛毛和欢欢在玩游 戏,他们的任务是给全班的小朋友注射预防感冒 的疫苗,在全班幼儿差不多都被注射过后,毛毛把 目光转向了教师,对老师说:“老师,请你来医院 注射疫苗!”虽然我正忙着与一幼儿讨论画的颜 色,但还是微笑的注视着她:“什么疫苗呀?”“就 是注射了冬天天冷不感冒的疫苗。”“真的吗?我 可是最不喜欢感冒的啦!我要注射!”我说着把 手伸给毛毛,问:“疼不疼呀?我很怕疼!”“不疼, 一会儿就好!”说着就开始忙活起来。在这个游 戏案例中,教师与幼儿真正融入到游戏中,共同参 与游戏,遵守游戏的规则,分担游戏角色,共享游 戏中的快乐,做到平等的、自然融洽的互动。

五、让教师成为促进师幼互动的支点

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

会对幼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教师应如何 有效的促进师幼互动呢? (一)当教师发现幼儿对“工作”失去兴趣、已 不能专心于活动中时,就应当进行师幼互动 当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时,教师可以走到幼

儿活动中去,询问幼儿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还要进

行哪些工作。在询问过程中,要(下转第40页)VOL.4,NO.9.2006 JournalofW uhan Institute ofEducationalScience 40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材趋向儿童化、系统化,易于为幼儿所接受,有一 定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四、探索开展幼儿武术教育的途径,形 成一套实施武术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运用的主要途径

1·开设专门的武术课。每周进行2个学时 的教学,使幼儿系统地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基 本套路,同时也在长期系统的武术教学中使幼儿 良好的心理素质得以养成。 2·结合幼儿园

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教 育。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如早操,户外活动,晨间、 餐前谈话,区角活动等均是进行武术基本动作训 练、武德教育、武术欣赏等内容的很好时机,在实 践中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形成家园同步的武术教育氛围。家长鼓 励和欣赏孩子表演每天所学武术动作,一方面巩 固幼儿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幼儿对下 一轮学习的兴趣。家长与幼儿一块搜集与武术相 关的新闻、故事等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注 入培养意志品质的内容,均能给幼儿以武术精神 上的熏陶,有助于孩子们的进一步发展。 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的力量。请 社区的老年武术爱好者来园为幼儿表演,并讲述 他们在练习武术过程中的心得,同时也引导幼儿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社区的晨练、晚练活 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武术的兴趣。 (二)采用的有效方法 1·欣赏法 2·演示法 3·游戏法 4·分组教学法

在实施武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幼儿

存在个别差异,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分组教学开展得较晚,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不够 到位,因此导致幼儿在武术方面的发展水平相差 较大。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有其 本身成长和其它因素的作用,与武术带来的促进 作用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陈光兰 陈红梅〕

(上接第33页)对幼儿已取得的工作成果给予肯 定,鼓励他们继续活动。教师可陪幼儿共同探究、 引导和激发他们重新对工作产生兴趣。如果幼儿 确实不愿进行原来的工作,教师应当允许他们选 择其他活动,或参与到其他幼儿的探究活动中去。 (二)当幼儿的“工作”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 进行师幼互动

如果教师能够很快发现幼儿的困难所在,那

么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或言语点拨的方式提醒 困惑中的幼儿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或 指导幼儿操作的方式来帮助和引导幼儿继续进行 探究。有的时候,对于幼儿遇到的困难,教师可能 一时难以解决,这时教师应当通过提供工具或思 考路径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如给幼儿指点可能用 来解决问题的工具、书籍以及具备相关知识的人 才等等,让幼儿自己决定下一步的工作。 (三)当幼儿的探究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 进行时,也需要进行师幼互动

幼儿的探究只停留在表面,这时教师可以通 过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解决这一问 题的过程中把探究深入下去;也可拿来相关的、与 原有材料之间能生成矛盾或问题的操作材料,引 导幼儿进行探究;让幼儿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并 在此基础上尝试新的操作方式,还可以改变幼儿 原有材

料的操作方式,通过变化来引发新的问题 和新的探究。

总之,教师要深入学习《纲要》,不断进行专 业化学习,在反思中提高,才能更有效地建构积 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参考文献: 叶子 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 2001 (4) 〔责任编辑:陈光兰 彭 兵〕

第四篇:师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导读: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一种安全和积极的自我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

《纲要》中对师幼互动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互动”但在现实中,无论是在发起环节还是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幼儿主体作用的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怎样改变这现状呢?下面谈谈这两年我园实施《纲要》精神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师角色意识、适当调整教育行为

《纲要。》中提到的“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充分显示了对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的重视。要形成这种氛围,教师角色定位是核心问题。教师必须按照求,将自己定位为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幼儿的反应与教师预设的情形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施教者常会感到困惑:是尊重孩子的权利,顺应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构建师幼互动活动?还是强行把他们拉回预定的轨道?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在活动中真正关注幼儿,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和反应,捕捉他们在活动中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育行为。如果及时能够很好地把握机会和幼儿积极互动,那么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提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的水平和能力。

所以说,活动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来解决。教师要把握时机,延迟介入活动,引导幼儿讨论,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幼的共同努力,“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关系”达到师幼活动协同。理特点,创造条件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品味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的愿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的表现美。

二、尊重幼儿,以对话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教师要尊重幼儿,信任、热爱幼儿,在和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

对话是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如:中班歌表演《走路》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按意愿

选择歌词中的角色,随音乐模仿表演。表演两遍后,就有幼儿提出不想扮演歌词中的角色,“老师,我不想演歌里唱得小动物了!”我就耐心地询问他们:“好呀!那你想演什么呀?”“我想演小鱼!”“我想演大狮子!”„„“那它们都是怎么走路呀?”教师和幼儿通过对话讨论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然后给幼儿一个小难题:“你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老师没准备这些动物的头饰,怎么和大家一起表演呢?”幼儿讨论交流讨论后说可以自己画。这样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我鼓励他们边画边交流,为他们在众人面前表演做准备,动脑又动手,即激活了思路,又触发了创新活动,让幼儿愉快创编出歌词。

三、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教师与儿童之间积极的情感关系会促进儿童的自律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热情、敏感及有回应的互动有助于儿童形成一种安全和积极的自我感。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内,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

和幼儿的有效互动需要和幼儿有心灵上的共鸣,需要教师的言语,行为被幼儿真正地理解、接受、呼应甚至欣赏。

四、师幼互动中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只有真正和孩子们玩在一起,才能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发自内心的快乐,而这种积极、愉快的情绪又进一步激发儿童积极的情绪,从而更有效、积极的互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幼儿个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在小班的儿童医院中,毛艺龄和刘烨在玩游戏,他们的任务是给全班的小朋友注射预防感冒的疫苗,在全班幼儿差不多都被注射过后,毛艺龄把目光转向了教师,对王老师说:“王老师,请你来医院注射疫苗!”虽然王老师正忙着与一幼儿讨论画的颜色,但还是微笑的注视着她:“什么疫苗呀?”“就是注射过了冬天天冷也不感冒的疫苗!”“真的吗?我可是最不喜欢感冒的啦!我要注射!”王老师说着把手伸给艺龄,问:“疼不疼呀?我很怕疼!”“不疼,一会儿就好!”说着就开始忙活起来。在这个游戏案例中,教师与幼儿真正融入到游戏中,共同参与游戏,体验着游戏中具有的天然乐趣,不带有教育幼儿的目的,遵守游戏的规则,分担游戏角色,共享游戏中的快乐,做到平等的自然融洽的互动。

五、让教师成为促进师幼互动的支点

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幼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的促进师幼互动呢?

1、尊重理解幼儿,寻找沟通点,把握兴趣点

每个幼儿都是一本书,一本需要成人不断用心去理解的书。我们只有寻找到通向他们心灵世界的通道,才能建立彼此的信任,抓住其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与幼儿共同合作学习,《纲要》中也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师幼只有在共同参与与探索,共同提出设想,共同寻找材料,共同寻求答案的互动中,才能迸发出智慧火花,促进情感的交流,在这互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是一种滋润式的哺育而不再是倾泻式的灌入。

2、挖掘闪光点,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

用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行为,每个幼儿都有被认可的欲望,当他千辛万苦完成自己的活动后,如果老师对孩子的活动及其成果表现出惊奇、兴趣、欣赏,甚至由衷的喜悦,那么就扔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以某种方式还给他们,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动力,让幼儿在身心感到愉悦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进而使他们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3、理解幼儿想像,产生师生共鸣现象

在探索活动中,师幼双方往往处于积极的互动状态,有时教师的语言、提供的材料能给幼儿以启发,有时幼儿的观察、想像又让教师增长见识,大开眼界。

总之,教师要深入学习《纲要》,不断的专业化学习,不断的在反思中提高,才能更有效地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第五篇: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随着教研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开展,我园的园本课程也渐渐成熟起来.课题研究逐步深入,我们的目光也随行动的进程变化改善,而且初步积累了一些有益于发展、提高活动质量的经验.一日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可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领会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内涵,掌握影响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各种因素对于教师来说可谓极其必要。

一、影响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心理

当今我国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长辈宠爱,他们长期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与照顾的氛围之中,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他们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和恋亲情结,这使他们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只会消极被动地向老师发起求助式、求慰式等互动,并期盼老师多向其发起帮助式、抚慰式、赞赏式等互动,这必然影响积极有效师幼互动关系的形成。

(二)幼儿行为能力

由于家庭环境原因,多数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而且还养成了一些诸如吞咽困难、偏食、挑食、要父母喂食、饭前便后不主动洗手、入睡要亲人哄伴等不良习惯(小班更甚),这使他们难以主动回应教师发出的互动要求,只会向教师发出消极的求助式、求慰式互动。

(三)教师传统观念

不少教师受“幼儿年龄小不懂事,需要教师管教”的传统观念影响,习惯于单向向幼儿发出“指令式”“约束式”“训斥式”等强制性互动要求,并习惯于让幼儿被动接受回应,影响了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建构。

(四)环境创设因素

幼儿园生活环境的创设,多是从教师、保育员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较少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对生活活动规则的理解能力,没有用幼儿易于理解掌握的形象表征(如洗手规则图示、便后洗手图示等),使幼儿难以主动适应,只好依赖教师发出指令式互动来回应。

二、应对策略

(一)加强学习,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精神是教师要关注、关爱和支持、指导幼儿,在与幼儿积极有效互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有热爱幼儿的情感。因此,我们首先加强教师对《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再学习,引导教师深入领会《纲要》精神,增强爱生情感,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联系课题研究实际讨论“怎样让幼儿感受教师的爱”,交流在互动中让幼儿有效感受师爱的实践经验,从中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互动意识,促进教师致力于改善互动行为,为在生活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奠定深厚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有利于互动的环境,支持幼儿主动互动

环境是活动的载体,良好的物质环境能诱发幼儿参与生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幼儿的依赖、求助心理,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师幼互动,主动与生活环境、同伴互动。因此,我们在幼儿园生活环境设施添置方面十分重视“儿童化”,创设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物质环境,力求方便幼儿取放,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难度,以支持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如盥洗室水龙头高度、毛巾和杯子取放高度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便池宽度适合幼儿安全下蹲,餐桌台布方便幼儿动手固定挂在桌面上,餐桶高度适宜幼儿自己动手添饭等等。此外,各班老师还组织幼儿讨论生活活动程序或规则(如洗手、漱口等),并用幼儿能理解的图像加以表征,贴在生活活动相应场所,以提醒幼儿主动按程序或规则操作,进一步支持与指导幼儿主动与环境材料进行有效互动。有的班级还创设了竞赛性生活环境,运用幼儿看得懂、能自己填写的反馈表格,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竞赛,极大地满足了幼儿展示与表现自己成功参与活动的欲望。总之,良好的环境创设为在生活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采取灵活互动策略,建构积极有效的互动

1.根据《纲要》精神,交替使用相应的互动方式。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种定位要求教师在生活活动中应根据支持、合作与引导的需要,采取相应的互动策略。我们在实践探究中采取了以下互动方式:

支持性互动:指以支持幼儿主动活动、消除幼儿活动障碍为宗旨的互动方式,包括抚慰式、赞赏式、帮助式、评价式、激趣式、照顾式、调解式等互动方式;

合作性互动:指教师以平等身份介入幼儿活动,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的互动方式,包括参与式、协商式、讨论式等互动方式;

引导性互动:指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趋向与方式加以指导以使之有效的互动方式,包括提醒式、建议式、启发式、提问式、示范式、指导式等互动方式。

2.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互动方式。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因此,宜采用合作性、引导性等互动方式;中班幼儿虽有一定生活经验,但能力尚不完善,应以引导性互动方式为主,辅以合作性与支持性互动方式;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应以支持性、引导性互动方式为主,辅以合作性互动方式。

在关注个体差异时,对能力强、喜欢展示自己行为能力的“求注”幼儿,应多采取赞赏式或评价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向幼儿表示关注,鼓励幼儿继续努力;对能力差、喜欢向老师“求助、求慰”的幼儿,应多采取“帮助式”“照顾式”“抚慰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对喜欢向老师“告状”的幼儿,宜多采取调解式或讨论式等引导性、合作性互动方式,以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化解纠纷;对情绪兴奋、活动中喜欢叫嚷的幼儿应多采取提醒式的引导性互动方式,以提醒其控制情绪、遵守规则;对情绪低落、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幼儿应多采取激趣式、鼓励式或帮助式等支持性互动方式,使其振奋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活动。

3.根据不同生活活动内容,采取不同互动方式。

盥洗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参与且能独立参与的生活活动,但幼儿情绪容易激动,往往忘记活动程序与规则,还喜欢玩水,容易产生纠纷。因此应多采用提醒式、建议式等引导性互动方式,辅以讨论式等合作性互动方式,提醒幼儿规范自己

进餐活动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能力强的幼儿完全能自主愉快进餐,教师宜采取赞赏式、评价式互动方式;能力差的幼儿往往情绪低落,喜欢求助、求慰,教师应采取激励式、抚慰式、帮助式等支持性互动策略。

幼儿在午睡时,几位老师应适当分工,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互动方式。一般来说,对能力强能主动穿脱衣裤鞋袜的幼儿,在赞赏、评价的同时,还可鼓励他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对能力差的幼儿,应以激励其自主穿脱衣服为主,辅以适当的帮助式、照顾式互动策略。

4.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兼顾。

幼儿园生活活动多数是群体活动,如点心活动、进餐活动、午睡活动等。在群体活动中,教师既要面向群体,又要关注特殊个体(如能力特强幼儿或能力弱的幼儿),因此,互动方式要在面向群体互动的前提下兼顾面向个体的互动,采取灵活的互动方式,尽量使特殊个体的活动能积极主动地融入群体活动,符合群体活动的规则,以提高群体生活活动的效率。特别要防止为了照顾个体差异而忽略了群体活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做法。

5.预成性互动与生成性互动兼顾。

预成型互动指教师活动前根据活动目标需要和幼儿可能产生的行为需求而对活动各环节预想发起或回应的互动方式,生成性互动则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针对幼儿群体或个体的即时行为反应随机发起或回应的、支持或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互动。在群体生活活动中,教师应在实施预成性互动的前提下,灵活地根据活动中生成的需要发起或回应与幼儿的互动,以增强互动的有效性。

6.引导幼儿学会多向互动。

多向互动是相对于师幼互动而言的互动指向。幼儿不仅要学会指向老师的互动,还要学会指向同伴、指向环境材料以及指向父母、亲人的亲子互动。教师在生活活动中,最主要的职责就是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学会积极有效的多向互动,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多向互动中学会学习、获得发展。

良好的师幼关系不仅能和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还能更进一步密切和家长的联系。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在自身的素质上不断要求提高,如果能再在保育工作即生活活动上有所突破、求异、创新,我们的教育质量将会更好,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稳步提高。

上一篇:幼儿园食品安全宣传栏下一篇:幼儿园上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