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教学论开题报告

2023-01-16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历史学教学论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历史学教学论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

开题报告

执笔人:佟莉

一、本课题的申报及立项

2012年4月,在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由亳州九中历史组长佟莉老师牵头, 亳州九中何彦冰、李海侠等6名中学历史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发起,联合组织申报了市级课题《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2012年10月,该课题通过了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立项申请,被正式立项为亳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度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课程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目前,全国上下掀起课程改革的浪潮,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现在的教学方法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

2、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主要依赖学校,学校的主要教育力量是教师,学生 文化水平有赖于教师的文化水平,有赖于他的精神丰富性、知识、多艺和宽阔的眼界。教师必须具有一种对知识的不可熄灭的渴求精神!唯有如此,才能驾驭青年的思想,点燃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火把,完成时代所赋予的“特殊使命”。

3、2010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新课程改革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方法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教学变得新鲜有趣,学生乐于接受。在本课题的实践探索中,力求能够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个性化教学方法的优势,促使教法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这对于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新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没有作相应的要求,影响的新课程的学习效率。具体表现在:

从形式上看,教学方法从“满堂灌”发展到“满堂问” 。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训练,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从难度上看,教学方法缺乏层次性。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学生,方法都是一模一样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久而久之,势必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内容上看,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三、本课题的研究条件

1、理论条件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 (1901~1977年)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主张“以最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即系统地、有目的地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

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曾经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将其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成了三种类别:学生能独立进行的、即使借助帮助也不能表现 第1页(共4页)

出来的、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借助他人帮助可以表现出来的。维果茨基明确指出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促进发展,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良好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先生提出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认为,围绕“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认为“不论我们选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从心理学角度看,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主要功能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而健康的情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资源条件

我们具备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以下理论与资源条件:近年来党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例如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国务院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

近年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关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的讲话;例如江泽民、胡锦涛等对我国教育问题的重要论述;胡锦涛、温家宝在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等。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出版,人手一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人手一册)。

有关历史新课程学术专著30余册;历史新课程改革等问题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课件)一百多篇,已经整理成电子稿,供课题组全体成员参考。

刊登有关新课程改革研究论文的杂志:例如《课程•教材•教法》、《历史教学•中学版》、《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课题参与学校均订阅)。

有关历史学科新课程改革的网站:例如“基础教育网”(http:.cn)、“中国史学网” (http:)“中国历史课程网”(hist.cersp.com)、“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

此外,我们将时刻关注学界研究动态,借鉴学界前辈、专家和广大同仁的研究成果,积极参与学界前沿研究,加强与前辈、专家及同仁的切磋与交流。

3、新课改提出“高效课堂”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4、有我们亳州九中领导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亳州九中有着过硬的硬件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随着现代历史教学的不断改革、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历史教学的需要,这就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水平,符合教学目标,还要体现启发性、典型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又能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上的差异性,提倡“基本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内容设计”。鉴于此,学校教研

组配备了两台电脑,便于教师查找资料。一方面学校为教研组资料库订阅了不同的图书资料;另一方面模式,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做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形式多种多样。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可采取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课题研究初期,综合组教师要根据自己所任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调查问题学生的根源。

(1)理论研究:通过相关理论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吸收先进理念解决有关疑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个案研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跟踪、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

(3)实验总结:在调查摸清底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方法。

(4)行动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边实践边探索。

(5)对比研究: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考试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研究对象 :为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范围及实施原则

课题组从研究内容本身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班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所任学科特点,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进行研究 ,逐步摸索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全面性原则。

研究《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研活动只有贯穿于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其失效性功能,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调整教法,总结经验,走向成功。本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实践中检验、实践中提高。

4、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的人格、学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5、渗透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6、合作性原则。

本研究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在通力合作、共同实践与探索中完成,发扬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家、校联合,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课题研究措施与步骤

(一)实施措施

(1)加强研究人员的培训。课题立项以后,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研究目的,了解研究内容,掌握研究方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

(2)课题研究纳入日常工作,制定课题实施计划,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通过研讨课、交流研讨会等形式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覆盖到学校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各个层面,形成学校物理教研组总课题——课题组成员子课题,学科教师小课题的研究网络。

(3)资金保障。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如外出学习、购置图书、研究人员的科研经费、论文的评选等。必要时学校需从办公经费中支付。

(二)实施步骤

1.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5年6月)

各位参加研究的教师先采用一些新方法进行教学,然后通过和学生座谈、问卷、考查等方式,确定一项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坚持一个学期后,通过考试成绩分析、问卷调查等了解教学效果,如果效果不够理想,课题组负责人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写出经验教训,向报刊投稿。

2.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参加研究的教师将自己研究的所有材料进行整理,写出各自所承担的模块的实验报告,然后转交负责人,负责人根据所有材料,写出综合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结集投稿,并编出研究集。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佟莉:学科组长,负责整个科研课题的理论指导和协调工作,不定期地对研究工作给予督查,同时对历史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将研究成果在全市加以推广。

胡艳民:负责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研究,及时召集有关会议,处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拟订课题研究计划、报告等。

何彦冰:负责必七年级教学方法的研究。

李海侠:负责八年级教学方法的研究

屈金全:负责九年级教学方法的研究

耿立涛、何彦冰:主持课堂教学,李海侠、佟莉负责实验班的教学,曲金全、马柱华负责对照班的教学,同时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

第二篇: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 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所谓预设,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而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 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 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 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历史,感知生活,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应当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基本理念说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而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又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的存在,鉴于多种可能性的存在,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生成性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能使新的形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新基础教育理论”。叶澜认为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 “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理论认识,促使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使教师真正能做到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案,为生动可变的课堂提供可行性预设

3、通过研究营造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被学生喜欢,成为学生探究社会变迁,提高学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策略

1、做好具有生成性潜力的预设

①、预设生成性的教学目标。构建开放性、生成性的目标,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生成新的目标,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注入新的要求。

②选择生成性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组织、呈现学习内容,从学生的经验入手,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达到促进课堂生成性的目的。回归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把握教材中的生成点。在教材的空白处,看似矛盾处,重复处等等,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言语

③设计生成性的教学过程板块式教学设计。该设计是在对知识外延和内涵充分理解及对学生思维必要预测的基础上,将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各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映进行“块移动”,教师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发现”,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2、组织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关注发展,所以我们组织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开放式”、“民主式”的,我们的生成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习。

②、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历史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③、体验式。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我们通过实地参观影视剧的观看,通过体验促进深层次的生成。

④、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

3、提高教师的课堂上的引领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的引领,如何把这些原生资源转化为更为有价值的资源,源于老师的引领策略。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反面进行研究实践:

①、能够对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选择。来自学生的生成往往是原生的、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所甄别、有所选择,把那些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习惯的,有利于学生生活实践的选择出来。

②、能对信息进行整合转化,把个别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转化为大家的资源,把特殊问题转化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场面。

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培训阶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历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七、研究步骤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二)、开题论证阶段

举行开题会,接受领导论证,完善开题报告; (三)、全面实施阶段

围绕开题报告,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边计划,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四)、总结评价阶段)

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总结推广。

八、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与保证条件

枣岭中学是一所普通学校,课题研究的成果也会带有普遍性,易于推广;学校校园网与互联网相通,便利了我们课题组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最近的研究成果,和与其他相近课题研究小组的交流。校领导在理论及实践中对我们都能有很好的指导与帮助,本研究组成员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有着极大的工作热忱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中青年相结合必会使本次研究深入开展下去,取得预期成果。

通过努力前一阶段我们已经搜集了大量关于生成性教学的资料,完成了理论学习阶段,并且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学习,成员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并对弹性预设和教师的引领策略方面做了有效实践,这些都为下边进一步的研究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生成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也必将伴随我们的研究过程,使研究在不断生成中逐渐完善和改进。

第三篇: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开题报告)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1003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

武山职专

何东维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陆游是我国宋朝时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人们成为“小李白”。在他生活的时代,国家屡遭女真贵族的侵略压迫,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陆游把他对女真贵族侵略压迫的愤怒,对南宋朝廷屈辱投降的不满都倾注到了他的诗歌之中。在他很多诗歌当中都充满了深厚的爱国情感。他的很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其诗风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题具体表现在忧国忧民,心系国家。他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化到诗歌中,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寄意;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融于人民生活之中。他不仅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而且还亲身体验劳动人民的生活,在对人民的苦难与不幸倾注深切同情的同时,也热爱人民生活,歌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幻想梦境寄托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理想的存在方式。

因此,研究陆游的诗歌也就是体会陆游的爱国主义激情。

2、研究方法

本论文研究方法主要从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借鉴其他有关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优秀论文;分析陆游诗歌的爱国思想三个方面来研究。

3、论文提纲(研究路径/论文(设计)框架)

1、走进陆游,分析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 ○

2、爱国情怀在陆游诗歌中的体现; ○a、忧国忧民、欣喜国家

b、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

c、幻象梦境寄托报国理想

3陆游诗歌爱国主题的意义 ○

4、论文写作计划(进度安排)

开题报告 2011-12-13 —— 2011-12-30 初稿提交 2011-12-31 —— 2012-2-29 定稿提交 2012-3-1 —— 2012-3-15 终稿提交 2012-3-16 —— 2012-3-30

5、主要参考文献

1《陆游诗选》 :游国恩、李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 ○2《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社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3《陆游诗集导读》 :严修巴蜀书社1986年第一版 ○4《陆游诗选》 :刘逸生主编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4年版 ○5《陆游诗今译》前言部分

陆放著

宝文堂书店出版

1988年版 ○6《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主编

1988年版 ○

第四篇: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开题报告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

青岛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发展对策

一.论文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小微企业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重要的战略角色,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若干就业岗位、增加了国民收入,在改善民生、促进国家税收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近期来看,我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帮扶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以及目标市场将会向小型企业倾斜,只有迎合趋势发展,加强对小型企业贷款的管理和发展才能保持商业银行旺盛的竞争力。然而,小型企业融资难依旧是困扰其生存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意识到了小型企业的重要性,却不曾结合银行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客观意识尚处于“抓大放小”的经营思路,忽略了对有潜力的小型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制约了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背景下作为青岛市农村信用社改制的青岛农村商业银行,一直立足于服务中小型企业,努力把小型企业金融服务从产品、机制层面跃升到体制的层面。然而,青岛农商银行在小型企业贷款业务发展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引发青岛农商银行的小型企业贷款业务发展受阻。

二.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针对研究对象青岛农商银行,在发展此类业务过程中,提供借鉴的目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利于创建全新客户群,提升优化银行结构、资本占用相对较低的小微金融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对于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此类问题提供借鉴和依据。

国内关于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的相关研究有很多,多数研究以小型企业自身为雏形,通过横向比较显现小型企业在申请贷款方面的优势,鲜有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的分析。本文的研究是希望通过对于源头—商业银行来解决我国小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弥补银行小型企业贷款业务发展方面的研究不足。同时本文的研究能很好的从根源上解决我国目前小型企业所面临的贷款难的问题,同时提供了我国商业银行新效益增长点、拓展了新的业务。采用个案法进行分析,以青岛商业银行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在对小型企业贷款管理中的不足,深挖问题根源,拟通过研究为青岛分行和同类银行小型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

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论文研究基本框架

第一章节将本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研究的思路与框架,本文的创新与贡献做了具体的阐述。

第二章节将介绍了小型企业的界定与划分,国内外对于小型企业的研究情况以及国内政府对小型企业的帮扶政策和态度,国外政府的创新尝试。

第三章节研究以青岛农商银行作为个案研究对象,介绍了农商银行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为接下来的理论研究和策略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依据。

第四章节将从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借贷信息技术,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风险管理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微贷款的创新思路。

第五章节将以青岛农商银行为例,针对小型企业贷款策略管理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向。

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系统性的总结和梳理了前面章节的内容,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并明确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四.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4.1论文研究思路

本文以宏观经济环境为切入点,审视了国内小型企业信贷发展情况,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敏感的研究与预测,提出在该业务领域谋求发展才是商业银行业务拓展趋势。通过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青岛农商银行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流程结合风险管理、绩效考核、信息不对称等实际存在的问题,找出了问题存在的症结所在,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创新发展方向、业务体系搭建、市场发展策略。并针对策略分层次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4.2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采用参考文献、个案研究、实践分析四种研究方法: a.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关于小型企业贷款资料,统筹全局、全盘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制定对策。在此基础上,本文查询了新华社记者采访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讲话和金融行业内部资料,以及国外对小型企业贷款发展方面的研究,加以整理做为本文的参考文献。

b.个案研究法

本文对青岛农商银行的小型企业贷款情况进行研究,根据该银行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的针对性策略,属于个案研究法。 c.实践分析法

本文将分析小微信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国家政策的具体解析,分析造成中小型企业贷款难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来给商业银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专门针对小型企业的贷款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曾立平.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J]. 金融经济. 2009(10)

[2] 解秀玉,陈帅.青岛市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11)

[3] 霍成义,王伟,郑方敬.边缘信贷市场开发:银行小企业贷款专营个案[J]. 金融发展研究. 2010(12)

[4] 邓超,胡威,唐莹.国内外小企业信用评分研究动态[J]. 国际金融研究. 2010(10)

[5] 刘同森.大型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的路径选择[J]. 金融会计. 2010(05)

[6] (美)彼得S.罗斯(PeterS.Rose)著,刘园译.商业银行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7] (美)彼得S.罗斯(PeterS.Rose)著,刘园译.商业银行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8] Kane,E.J,B.G Malkiel."Bank Portfolio Allocation, Deposit Variability, and the Availability Doctrine,". Quarterly Journal.1965

[9] Aron A Gottesman,Gordon S.Roberts.Maturity and Corporate Loan Pricing. The Financial Review . 2004

[10] 解秀玉,陈帅.青岛市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0(11)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历史)

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台湾问题及中国的对策

摘要:本文是我们小组15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及中国的对策。由衷的希望台湾问题能够早些解决,祖国能够早日统一!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最早出现于当时寓居美国之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之《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因袭此一词语,并因强力宣传而通行于中国民间与国际社会迄今。但在台湾内部,此一词语反而从未存在;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讨论台海一切问题的前提。台湾问题虽然是中国内战期间遗留下的中国领土统一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当然也宣布过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中国内政。但是实际上,台湾是冷战期间西方阵营摆在中国门口的一个反G反华的桥头堡,是美国不沉的航空母舰。看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三大主题。作为历史遗留问题,作为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是毫无疑问的一个主题。但是,中国同时还有另外两个同样重要的历史使命。一个主题是发展,就是以经济发展为龙头带动社会进步,这是整个民族最为核心的历史使命。另一个主题是稳定。中国把社会稳定作为时代的主题,是历史决定的。事实就是这样简单,中国对于台湾问题,在国际舞台上,要长期付出额外的政治成本,哪怕是友好国家也不例外。谁都不愿意长期忍受国家不能统一的痛苦,但不幸的是,中国面临的历史使命,面临的足以影响民族命运的时代课题,并不是台湾一个问题。面对种种艰苦困难的局面,绝不会为了一个目标而牺牲更为重要的目标。这就是问什么和平统一的调子越来越大,而大陆对岛内的种种闹剧反应越来越小。官方致力于争取和平统一,是符合当前形势与民族利益的。台湾岛内为了小范围的政治利益在框架内发出种种声音,不会影响台湾的走向。,2008年,乃至可以预见的历史时期内,台湾海峡是没有战争的。

中华民国是于1912年在南京成立,但于1949年失去对大部份领土的实际控制,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京成立后,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北。在此后几十年,中华民国一直认为自己是台湾及大陆(包括外蒙古、唐努乌梁海、江心坡等地区)在内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一直宣称要收复大陆。时至今日,中华民国政府立场自1990年代开始已渐有所改变,中华民国不再否认中国共产党对大陆地区的实际统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并放弃以武力收复大陆。不过,中华民国政府并未正式放弃对大陆地区的主权。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起,就一直认为

“旧中国”(中华民国)已经灭亡而被“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替代,并声称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不可争议之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放弃在必要时以武力强取台湾;同时也表示,只要认同所谓“九二共识”(具高度争议性),“任何问题都可以谈”。

台湾问题不仅仅是由尚未正式完结的国共内战所导致,台湾问题得以成形,实际上离不开文化间冲突、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冷战)、以及美国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等原因。

“台湾问题”的称呼,是从台湾外部的视角来讲,是中国大陆与国际上的用法,台湾仅在报道这些外部言论时才使用。在台湾,探讨类似问题的领域分布在:统独争议、国家定位、大陆政策、两岸关系。

二、台湾问题的历史演变

1895年中日鸦片战争,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一项就是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抗日战争也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被要求归还中国全部领土,至此台湾光复。

1949年,中国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国民党集团党魁蒋介石退往台湾负隅抵抗,美国也插入其中组织大陆解放台湾。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台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国签订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一个中国政策,并退出在台军队。

1979中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申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停止炮轰大小金门岛。并欢迎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经商居住。 1992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台独势力猖獗,两岸关系发展缓慢。

2005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重申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至此进入新阶段。

然后就是小陈下台老马执政,国民党等台湾党派接连访问大陆。

去年陈云林率团访问台湾。

我们的温总理也说要给台湾民众以优惠。

三、我们的对策

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既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为之探索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中,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之下,具体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准备:

(一)国际上,促使中美关系平稳发展

冷战结束以来,各国之间以增强科技和经济实力为标志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美经济贸易持续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稳定中美关系大局的一个强有力的新的战略支点。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潜力十分巨大;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则把开

拓中国市场看作是振兴美国经济的重要目标。美国政府已经把中国作为世界十大新兴市场之首,并把抢先占有中国市场作为美国发展海外贸易的战略重点之一。可以说,只要中美关系正常发展,两国之间的贸易前景将不可估量。无论是美国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上台,都决不会把自己拴在“台独”的战车上,为“台独”分子流血卖命,决不会为了“台独”而丢掉大陆市场。

(二)国内,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及民族凝聚力首先,经济上,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只要大陆的经济水平高过台湾,相信赞成统一的台湾人会越来越多。有个有趣的经济现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近年来我们的对外贸易对欧美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顺差,只有对台湾是逆差。这说明我们在经济上,对台湾有能力大有作为。其次,军事上,大力加强军备建设。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台海地区达到与美日军事势力的平衡。目前如果单独和台湾比,大陆的军事实力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但关键在于我们要考虑美国和日本因素。如果把美日和台湾放在一起比较,中国大陆目前总体上仍然处于劣势。因此要加大军备建设。

另外,要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没有凝聚力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台湾问题如何解决以及解决的好坏和人心向背有密切的关系!建国初期,我们能靠“小米加步枪”在朝鲜战场上和装备精良的美国达成平手。今天的中国人民如果不允许台湾独立,那台湾独立会比登天还难!

(三)做好对台工作

一方面,解放思想,增强信心,积极主动地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在大陆的台商及其家属、技术人员达40 多万人,来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有3500 多名,在大陆定居的台胞有3 万多人。两岸日益密切的广泛交流为我们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提供了空前的机会。台湾与大陆有着五千年中国文化传统,两岸文化同根、同宗、同源、同脉,其根深蒂固的影响维系了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我们要按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增强信心,继续做好台湾同胞的工作。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党派、什么团体、什么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拥护祖国统一,我们都坚持同他们的联系,达到瓦解“台独”势力、争取“观望”民众、扩大“统一”力量,实现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坚决遏制台独。台独不等于台湾,台独分子不等于台湾人民。对台独势力决不能姑息容忍,要坚决打击和消灭。这方面我们国家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是非常好的举措,它从法律上规定了台独行为的违法性。真有台独分子敢踩红线,我们有法可依,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我想这其实很简单:台独之日就是统一台湾之时!中国高层早就在几年前说过:奥运会对于中国就像“锦上添花”,锦都没有了,还要什么花啊?台独分子真要敢触犯底线,那我们武力统一就有理有据,任何外国的介入就是侵略中国。

四、结语

台湾问题的解决,一定是中美日三国的博弈中中国胜利后的结果。只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和意志,统一台湾的时间表就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的军事实力上去了,我们就有能力控制台海局势;只要是我们的经济和政治文化水平提高了,我们就能处理好统一后的治理问题。

我们坚信,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提高,

两岸的分歧一定会越来越小,外部条件一定会越来越有利于和平统一,台独势力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压制,两岸的和平统一也一定会最终实现。

上一篇:律师实务形考作业答案下一篇:猎头公司工作规则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