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附57例分析)

2022-09-10

周围型小肺癌指病灶直径小于3cm的恶性结节[1]。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CT对周围型肺癌诊断起重要作用,现将我院CT诊断并得到病理证实的57例周围型小肺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例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36~79岁,平均54岁。因咳嗽、气短、偶有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发热等症状而就诊48例,健康体检发现9例。

1.2 检查方法

我院原CT机为日本岛津公司SCT-3000TX,常规胸部扫描,层厚为10cm,病灶行3mm薄层连续扫描,训练病人屏气后扫描,其检查11例。现为西门子公司螺旋CT SOMATOM欢悦,常规胸部螺旋扫描,层厚为10mm,进床速度为10mm/s,检查46例;其中瘤灶行层厚3mm,进床速度为3mm/s,重建3mm,检查25例;瘤灶行高分辨率CT(HRCT)层厚1mm,间距3mm,检查12例;增强扫描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欧乃派克100m L静脉注射,速度为3m L/s,层厚3mm,螺距1.0,螺旋CT扫描,注药20s、60s、120s、5min分别对病灶中心作同层动态扫描,检查9例。分别以肺窗(窗宽1600Hu、窗位-770Hu)及纵隔窗(窗宽400Hu、窗位35Hu)观察病灶内部结构及边缘征象、邻近结构等CT表现。

2 结果

57例中手术证实45例,穿刺活检12例;其中腺癌2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8例,鳞癌10例。

主要CT表现为:(1)毛刺征(图1):瘤周短细毛刺或棘状突出者51例,占57例的89.5%。(2)分叶征(图1,2):瘤周小切迹49例,占86.0%。(3)胸膜凹陷征(图1):瘤周牵拉胸膜内陷46例,占80.7%。(4)血管集束征(图3):瘤周血管向肿瘤集聚32例,占56.1%。(5)空泡征(图4):瘤灶内1~5mm小透亮区,单发或多发33例,占57.9%。(6)支气管充气征:瘤灶内显示部分充气支气管影13例,占22.8%。(7)空洞征:瘤灶内较大透亮区3例,占5.3%。(8)钙化征:瘤灶内细沙粒状、小结节状,分布呈稍偏于一侧,CT值为73HU,1例,占1.8%。(9)瘤灶胸膜侧条片状影(图3):13例,占22.8%。(10)引流支气管截断征:4例,占7.0%。(11)磨玻璃征:1例,占1.8%。(12)转移:肺门淋巴结转移13例,占22.8%;纵隔淋巴结转移7例,占12.3%;颅内转移6例,占10.5%;肺内血行转移5例(图5),占8.8%,骨转移5例,占8.8%。(13)增强扫描:9例,增强幅度22~70HU,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

3 讨论

3.1 检查方法

CT检查是胸部病变的主要检查手段,在结节范围内行薄层普通分辨或HRCT扫描[2],最好用螺旋方式扫描。对病灶边缘、密度进一步观察,是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3.2 CT征像的应用

要注意对肺癌基本征象做综合分析[3],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主要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和(或)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本组发生率均高于56.1%;其它征像包括空洞征、瘤灶胸膜侧条片状影、引流支气管截断征、磨玻璃征,其发生率均低于22.8%。病灶有2个以上基本征象和一个以上次要征象诊断者,准确率可达8 5.6%。本组5 7例中9例增强,C T值增加2 2~70HU,国内报道[4],提出净增值<20HU作为良性结节的阈值指标,20~60HU作为恶性结节的阈值指标,>60~120HU以肉芽肿疾病应首先考虑,结果与此一致。

3.3 基本征像的病理基础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特点及病理基础[3]。毛刺征是肿瘤间质与血管向瘤外生长和肿瘤细胞蔓延所致。分叶征一是与肿瘤边缘各部位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生长速度不同有关;二是肺的结缔组织间隔进入肿瘤的血管、支气管分支、从肿瘤向外生长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等引起肿瘤生长受限并产生凹陷,从而形成分叶的形态。胸膜凹陷征是病灶内纤维瘢痕组织收缩,通过瘤体邻近纤维网架传递到脏层胸膜,将脏层胸膜拉向瘤灶,凹入处与壁层胸膜间构成空隙,内为生理性液体充填。血管集聚征与肿瘤内成纤维反应,肿瘤的供应血管增粗,以及肺血管受肿瘤侵犯等因素有关。空泡征一是未被肿瘤组织占据的含气肺组织;癌块内未侵犯的含气肺组织;二是未闭合或扩张的小支气管;三是乳头状癌结构间的含气腔隙;四是沿肺泡壁生长的癌组织未封闭肺泡腔或融解、破坏与扩大的肺泡腔。

3.4 不同组织类型的CT征像

在本组57例周围型小肺癌中,不同组织类型的CT征像发生率有所区别。腺癌常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聚征、小泡征、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细支气管肺泡癌常见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小泡征;鳞癌常见分叶征、空洞。

3.5 鉴别诊断

周围型小肺癌主要与机化性肺炎、球形肺炎、结核球、错构瘤等鉴别。机化性肺炎多为肺段形或不规则形,有粗长毛刺及卫星灶,邻近胸膜增厚,肺炎病史;球形肺炎多位于肺周边部,可有支气管充气征,边缘不清,周围肺纹理增粗增多,邻近胸膜增厚较广泛,有发热病史;结核球边缘尚清楚,多有好发部位、卫星灶、钙质沉积等;错构瘤边缘光整,有钙化或脂肪影可诊断。

总之,周围型小肺癌CT检查中,在常规螺旋扫描基础上加做病灶区HRCT可更好显示结节的边缘特征、内部结构及周围结构的关系,必要时进行增强扫描。掌握好基本CT征象,有两个以上基本征象和一个以上次要征象者,应高度怀疑肺癌,必要时进行CT下定位穿刺活检,以提高诊断符合率,给病人创造了手术根治机会,提高5年生存率。

摘要:目的通过对周围型小肺癌征象的分析,评价基本征象与其它征象对其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分析。其中普通CT薄层(3mm)扫描11例;螺旋CT常规加薄层扫描(层厚3mm,进床速度为3mm/s,重建3mm)25例,常规加高分辨率CT扫描(层厚1mm,间距3mm)12例,常规加增强9例。结果周围型小肺癌征象有:毛刺征,占89.5%;分叶征,占86.0%;胸膜凹陷征,占80.7%;血管集聚征,占56.1%;空泡征,占57.9%;空洞征,占5.3%;支气管充气征,占22.8%;瘤灶胸膜侧条片状影,占22.8%;引流支气管截断征,占7.0%;磨玻璃征,占1.8%。结论用薄层扫描或高分辨率CT扫描是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小肺癌,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徐从德,张志勇.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8~48.

[2] 张朝桐,蔡小琴,陈曼琼.周围型小肺癌的CT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7)∶904~906.

[3] 蔡祖龙,高元桂,方捷.胸部CT与MRI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36~276.

[4] 储成凤,徐秋贞,杨明.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球的同层CT动态增强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2)∶114~116.

上一篇:当下地质探矿工程中地质勘探技术的运用及安全问题探讨下一篇:提高初中数学作业教学效果的对策